❶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的道理
世上的事不是钱财重要,而是读书学习技能最重要。
❷ 金融理财和普通的财务管理有什么区别
金融理财是指理财专业人士通过收集客户家庭状况、财务状况和生涯目标等资料,与客户共同界定其理财目标及优先顺序,明确客户的风险属性,分析和评估客户和财务状况,为客户量身定制合适的理财方案并及时执行、监控和调整,最终满足客户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的综合金融服务。 金融理财可以进一步细分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 生活理财:设计与其整个生命的生涯事件相关的财务计划,包括职业选择、教育、购房、保险、医疗、养老、遗产、事业继承以各种税收等各方面。最终实现人生的财务自由、自主和自在。 投资理财:是在基本生活目标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将资金投资于各种投资工具取得合理回报以积累财富。常用的投资工具包括股票、债券、基金、金融衍生工具、黄金、外汇、不动产以及艺术品等。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投资的最优回报,加速个人或家庭资产的成长,提高生活品质。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资金活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利用资金、成本、收入等价值指标来组织企业中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并处理这种价值运动中的经济关系。所以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所进行的管理。
❸ 现在有钱买理财产品好一点,还是定期存款好一点
理财产品与定期存款各有各的优势,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一般而言,理财产品的可选择性多,期限从7天到1年,甚至有些可以灵活存取的理财产品。相对而言,定期存款都在一年以后,灵活性不足。对于收入稳定,用钱需求较小的家庭,建议采用定期存款;对于收入起伏大,且用钱需求较多的家庭,建议采用理财产品。最后,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那就是理财产品有风险,而银行存款在50万以下会对本金保底。对于无法承担理财风险的家庭,定期存款更好一点。
理财与定期存款更有各的有点,希望趣评的分析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❹ 杭州积财网金融的风险怎么样
可以的,他们的项目主要是新能源与汽车方面,还是靠谱的
❺ 积财金融创始人是谁啊
李学亮,1998年~2002年就读于浙江大学,获金融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浙江大学法学硕士。2002年~2014年在浙江理工大学任教,期间获得优秀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2014年至今从事互联网金融创业,现任浙江理工大学校友创业导师,曾任浙江金融学会理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某互联网金融公司运营官。
❻ 做保险还是做什么金融理财比较好
做什么金融理财比较好?好多人因为对自身安全的保障情况,还是对未来的长久打算选择了保险,但是我想说的是不管是做保险还是做什么金融理财比较好,我认为最好的就是适合你的,个人的风险喜好,个人的知识结构,个人的可支配时间、资金情况和你个人的性格。归根到低就是要适合自己。
我自己也因为对生活的焦虑感,最近开始关注起保险,比如像市面上很受欢迎的重疾险、养老保险等,经过一番分析,小编发现了一个重大结论:买保险不如做理财投资。何解?听小编班门弄斧一番。
我们以重疾险为例
来看看买重疾险到底划不划算。假设30岁开始交保费,50岁之后生重病。以每年交费1万元,交满20年,最后生成保单30万为例。乍一看挺划算,缴费20万,一旦生了重病可以获得30万的赔偿,白白赚了10万元。但这笔账真的不能这么算,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货币会贬值,时间越长贬值的也越多。
加上货币贬值的因素我们再来算一算。根据相关数据,从上个世纪末到2016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在5%-10%之间是大概率,我们就取其中的低值5%来计算未来20年的通货膨胀率。
经过测算,每年交1万,20年后你交纳的20万元保费仅相当于现在的12.8万。表面上看在保费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你还占到便宜了,但别忘了,保单总额也是不会变的。
人在50岁之前生大病是小概率事件,但50岁之后生大病的概率就大大增加,按照大概率事件来算,你极有可能在50岁之后才能享用到这笔保单,那么你就不得不考虑20年后的今天30万元的贬值成了多少?我们还是按照5%的年通货膨胀率来算,20年之后,你得到的30万仅相当于今天的10.75万元。
所以,总结来看,重疾险根本没有你想象的美好,你以为你用20万撬动了30万,实际上你只是用12.8万换来了10.75万的保单,而且如果医疗费用的涨幅超过5%的年通货膨胀率,你很可能连10.75万的购买力都得不到,最后连本都赔掉了,更不要说得到保障了。
但是,如果你每年拿出1万元去做投资,20年后又会是怎样的结果?我们以5%的实际利率来算,按复利计算,20年后你连本带息会有33万元的实际收入。
也许有人会说,这看起来并没有比保单金额高多少。但这是以目前市面上比较低的利率收入来计算,投资过程中你还要考虑到机会成本,最后资金总额肯定还要上升一个等级。
师认为,保险公司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他们都是通过提升量来覆盖出险的成本。比如10个人投保重疾险,但只有1个人在投保的5年之内得了重疾,其实这并不影响保险公司的盈利,它只要保证剩下的这9个或者更低人数的人在20年之后得重疾,它就有盈利的空间。
从这个方面来说名义上提供的是保障,实际上是一种高风险投资,以你的未来为预期,但是谁都知道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所以你投资失败概率也很大。
做保险还是做什么金融理财比较好呢?理财投资的话种类很多,我觉得应该先了解一些,等自己有了了解之后,按照比较科学的方式去选择比较好,不要盲目的听从,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
❼ 理财产品是什么意思
投资指的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专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的标的属物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合伙,就是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群体,发挥各自优势,一同去做一些可以给其带来经济利益的事情。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合伙, 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为经营共同事业,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分险的营利性组织.其包括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简单来说,投资只是出钱,不参与公司的管理,从中获利,而合伙是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分享利益。
❽ 积财哪有散财好
要想保持我们的「富有」,佛法教我们舍得,舍是因,布施,得是果,你舍得愈多,你得到的愈多,你得到的那个还要舍。所以「舍得」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你舍你就有得,你舍得多就得多,舍少就得少;第二层意思,得到的也要舍,那你得的就更多。总而言之,把所得的统统舍掉,舍掉之后它源源又来了,就像活水,这边出去,那边就流进来,川流不息,这个好。我们中国老祖宗懂得这个意思,钱财叫通货,通像水一样的,它流通,源源不断的进来,也源源不断的出去,这正确的。不能把它堵住,堵住,你得到财,不布施了,那你永远就那么多,还会消失掉。决定要懂得布施。我们中国人,家家拜财神,现在有很多人把关公当作财神拜,拜错了。关公是有义,他老人家一生把义做出来,但是他没有发财,你拜他,他不会给你带来财富。在中国大陆过去拜财神拜谁?范蠡,那真的是财神。范蠡生长在春秋时代,他是越国人,就是现在的浙江。越被吴灭了,吴是江苏,吴王夫差灭了越国。他跟文种辅佐勾践恢复了国家,这个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中兴不是容易事情,中兴比建国还要困难,这是古代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国家恢复之后,把吴打败了,他知道勾践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他告诉文种要赶快离开,文种不相信,结果文种被杀了。他聪明,改姓名就逃掉了。逃出去之后,他带著西施,西施是他的妻子,带著西施去做小生意,做小买卖。几年之后发了大财,发财之后,他统统拿去布施,救济这些贫苦的人,自己从小生意又来做起。好像三年之后又发了,发得很快,发了之后又布施。他一生三聚三散,他很会散财,中国人拜他做财神那是正确的。他告诉你,财聚了之后一定要散,散了之后,很快它就聚了,这是对的。 在佛法里面最忌讳的就是聚财,你想想看,世间还有多少人没吃的、没穿的、没地方居住的,我们有能力,能吃饱、能穿暖,能有个小地方遮蔽风雨就可以了,多余的要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佛菩萨给我们做的示现,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道场,他一生完全在教学。所以用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他,他是个职业老师,是个模范的老师,真正是救世救人;是个义务的老师,他不收学费。有教无类,无论什么人,他也不分国家、不分民族,也不分宗教信仰,这我们在佛经上都能看得到的,只要去跟他学,他都肯尽心尽力的来教导,教一辈子!三十岁开悟就开始教,教到七十九岁,他老人家圆寂。一生没有一定的居住地方,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跟他的学生也要过这种生活方式,不容易,我们现在称为叫苦行。所以他老人家提倡「以苦为师」,这个里头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身心清净,真是一尘不染;第二个好处,对於世间没有一丝毫贪恋的心,心在道上,所以他道业能成就。弟子当中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至少也是证得须陀洹果的,阿难尊者就是示现证须陀洹果。阿难证阿罗汉是在迦叶的手里,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了。迦叶年龄比他大得很多,他跟迦叶尊者,证阿罗汉是迦叶他教导的。所以承传,迦叶是第一代,阿难是第二代。这就是给我们说明,这个现象是什么?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最低限度都是证初果的,证初果就算是真有成就了。经上告诉我们,如果生在有佛出世的时候,他会证阿罗汉果;没有佛出世的话,他会成独觉,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证阿罗汉果,决定不堕三恶道。这就是真实的成就,做给我们看的。佛的弟子当中,程度也是不整齐的,从小乘讲,从初果到四果罗汉都有;从大乘讲,那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些菩萨也都在其中,这么样的一个僧团。 范蠡改名叫陶朱公,陶朱公有很多人知道,这是我们很好的模范。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我们不可能过释迦牟尼佛的生活,在现实环境,我们的体力跟他们相比那差太远了。所以我们只要衣食够了,多余的要布施、要施舍,要知道放下,要知道帮助肯修学的那些同学们,全心全力帮助他,全心全力照顾他,这就是经上讲的积功累德。施,真的愈施愈多,到一定的境界,确实谚语里面所说的「心想事成」,真的是这样的,特别是对自己。对别人,我们也有很多期许,尤其是苦难众生,往往我们心里想,做不到,那是什么原因?众生有业障,那个没有法子。尤其是定业,诸佛如来都没有法子转,要怎样转?要他自己转,所以要帮助他觉悟,他自己回头,他自己改过自新,业障才能消得了。佛只能教人,不能帮人消业障,这个要知道。佛能够把发财的方法教给你,还得你自己去做,你自己不去做,佛菩萨不能保佑你发财。如果说佛菩萨保佑你升官发财,那是迷信,那决定做不到的。但是佛菩萨会教导你,用什么方法升官发财,你要依教奉行,你一定可以得到,这个在历史上有许多的案例。我们明了之后,一定要知道修善、修福、积德,要知道,财愈施愈多,这个要有信心,你自己财用不会缺乏。你要帮助一切苦难的人,你有这个心,真正发心做,做得很如法,财源会不断而来。底下这一句说: 【爱保贪重。心劳身苦。】 这两句话也是我们现前社会的写实。我们有财富,命里有财,舍不得布施,舍不得帮助别人,那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压力,怕财富贬值,担心的事情可多了,我说都说不尽,害怕!佛经上讲,财为五家之有,他天天在防范,天天在操心,所以富而不乐,他生活过得很苦。我见过一些大富长者,他没有我们这么快乐,没有我们这么自在,出门还要保镳,行动不自由。大富大贵都是这样的,那不是一种荣耀的享受,那是一种不得已,现在叫防恐,防恐的,过这种日子,哪有我们这么样的自在?所以,?散财那个心多舒畅、多快乐!积财,你的心、你的身负担都很重,你不会自在,那就是苦。所以富贵有富贵人的苦处,他的苦处,我觉得比贫穷人苦处还要严重。贫穷人之苦,不过是为衣食而已,他衣食不愁,他的苦处贫穷人不知道,真苦,容易衰老。佛讲得不错,『心劳身苦』。
❾ 积财金融怎么样
感觉像是很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