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二战金融资本

二战金融资本

发布时间:2021-08-17 07:17:16

① 二战是美国的那些金融集团在背后操纵吗

这些都是地摊文化出来的阴谋论。其实二战以前,世界早已进入工业化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经济和金融已经早已完善成形了。而由于美国经济越来越强,美国纽约逐渐代替了英国伦敦成立新的世界金融中心。世界经济发展史离不开金融中心的各种资金融资等等。
就像现今时代,以中美关系为例,中国许多企业都要在美国融资的,美国华尔街也拥有大量的私营的风险投资,包括大量互联网企业,如网络等,还有巴里巴巴等,还有许多外资企业,和资质企业。同样也有大量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总之二战前时期,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他们的经济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特别是美国资金更加雄厚。而这些资金都是私人资金。德国与英美战争,是因为德国崛起扩张要改变领土现状,收回与波兰的领土纠纷,最后导致德国挑战英国等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引发了战争。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包括一些严谨的二战历史书籍,也可以看出,包括希特勒也是不愿意看到与西方列强发生大战的。只是双方利益冲突,逐步逐步,相互猜疑,相互敌视,相互误判,最终走向了兵戎相见。双方就是为了波兰问题,大打出手。

就像现在中美关系。中美经济关系非常紧密,但是中国国力强盛,希望能够解决南海争议,收回中国认为属于自己国土。而美国呢?美国认为这个区域是有争议的区域,美国主导国际秩序,因此中国用武力解决领土,就会影响美国全球领导地位和号召力,因此美国就不会同意中国武力解决。
所以从中美双方看,经济利益紧密,中美商界们都是不希望中美冲突。但是如果突发事件发生,中国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檫枪走火,战争扩大,那么商界是亏损最大的,但是也没有办法,本来在其他国家投资融资就是有风险的。例如美国军工企业,希望中美战争吗?例如波音这个巨无霸,企业,许多民用航空设备都是靠中国市场的。另外中美处于不战态势,一点都不影响波音在美国军火销售。同样洛克希德也是如此,和平时期,一样可以赚大钱,但是苹果公司呢?苹果公司要比洛克希德公司财力雄厚多,中国市场是非常大的。所以美国绝大多少企业不是军工企业,而军工企业贸易额占据美国企业比例是非常非常小的。
所以从整个商界来说,他们都是不愿意看到中美爆发冲突的。但是由于中国国力崛起,以及美国在亚太领导地位,中国在南海方向和美国还是有可能爆发冲突的,一旦冲突,商界就会成为损失巨大,所以中美双方都要保持一定克制,但是双方一旦误判,还是出现檫枪走火的可能的,最终演变成战争的。

当年德国与美国、英国关系也是如此。希特勒太激进,太极端,总是认为用武力解决周边小国领土纠纷,英国等西方国家是不会为了小国,而牺牲自己利益与德国爆发冲突。而英国为首西方国家由于一战的原因,厌战,所以对于德国起初的重整军备和在周边国家吞并,采取了绥靖政策。结果反而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家声望,而反对采取军力解决领土问题的军方和反对人士收到了排挤,而且使得希特勒更加大胆和冒险,因此转向了波兰,而波兰是英国的小弟国家,英国法国不出面,英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和主导的秩序就会土崩瓦解,因此这个时候双方都没有退路了,经济利益,不得已让位给了双方国家在世界的主导利益了。

② 美国真的是通过传销摆平二战时期的金融危机吗

这条线是应该是 独立战争—南北战争—1战—2战 贯穿起来看的,独立分开给你分析有点难理解,我尽量整理
其实应该说是银行家以金融危机为手段,迫使美国总统参战。

1929 美国经济大萧条
策划者:摩根和雷波库恩公司控制下的美联储纽约银行董事长本杰明 英格兰银行董事长诺曼 早在2年前就敲定了股市暴跌
目的:废除金本位 实行廉价货币政策 为二战铺平金融道路
结果:世界经济大衰退,启动超级通胀掠夺德国人民财富,动荡英国经济,迫使英镑与金本位脱钩。收割美国这只肥羊。

1938 美国金融危机
策划者:国际银行势力
目的:为二战扫除金融障碍 超级赤字财政 迫使美国参战
结果:美国国债从1930年的160亿美元狂涨到1946年的2690亿美元

美国在1935年到1937年先后通过三项中立法案,严禁美国再次被诱骗而卷入战争。
在国内经济方面,罗斯福新政已经开始5年多了,美国经济始终不见起色,失业率仍然高达17%,到1938年美国再次陷入严重的衰退。银行家们和罗斯福都认为只有凯恩斯所提倡的超级赤字财政,狂发廉价货币才能挽救经济,而只有大规模战争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1933年废除金本位之后,所有通往战争之路上的障碍都已被搬开,万事俱备只欠战争借口。
乔治城大学历史教授查尔斯.汤塞认为对日本的作战早在1933年罗斯福上台之前就已经计划好了。1932年,美国海军就已经证实了从珍珠港海域60英里发动袭击可以重创太平洋舰队。美国情报部门于1940年8月破译了日本军方的密码,并可以解码所有早前截获的日本电报记录。美国制造的破译密码机被送到了世界各地,唯独漏掉了珍珠港这个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许多历史学家都相信,罗斯福事先就已经知道日本海军将偷袭珍珠港。
1943年1月13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发表了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声明,这个声明令德国内部反对希特勒,主张与盟国媾和的势力大吃一惊。德国本来早在1942年8月就提出了和盟国媾和的条件,德国退回1939年9月1日之前的边境,以结束这一场德国必败的战争。德国内部主张推翻希特勒和纳粹政权的力量已经在着手策划军事政变,罗斯福的声明严重打击了德国内部反战力量的影响力。基辛格是这样解释罗斯福卡萨布拉卡宣言的动机的:“罗斯福基于若干理由而做出这项声明(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他担心讨论对德和平条件可能使盟国内部意见分歧,他希望盟国先集中力量打赢战争再说,他也急于向陷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僵局的斯大林担保,绝不单独对德议和。但是,最基本的原因是罗斯福力图避免日后德国的修正主义人士起来声称,德国当年是被空口承诺诳骗才停战的。”
基辛格说的当然有道理,但是事实是残酷和代价高昂的战争被延长了两年多,无数生命和财富化为灰烬。其中就包括600万死于纳粹之手的犹太人,如果战争于1943年结束,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非常可能得以幸存,毕竟在德国有条件投降的协议上,盟国可以有很大的发言权。但是,刚刚才热了热身的国际银行家岂可轻易结束发大财的好机会。当战火在1945年8月最终熄灭时,美国的国债从1930年仅160亿美元狂涨到1946年的2690亿美元,凯恩斯的赤字财政和廉价货币的主张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得到“验证”。国际银行家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再次爆发一笔横财
国际清算银行位于瑞士,它的实际功能就包括美英的银行家向德国提供战争融资以便使战争打得更长一些。银行总裁为美国人,银行是德国的银行,董事是美德双方的银行家。这就是为什么瑞士可以一直保持中立的原因。
人们一直不理解为什麽瑞士能在四面战火的环境下保持着“中立”,而同样弱小的比利时、卢森堡、挪威、丹麦即使想保持中立,也难逃纳粹的铁蹄。其实问题就在于国际清算银行位于瑞士,它的实际功能就包括美英的银行家向德国提供战争融资以便使战争打得更长一些。

③ 求教高手,二战时候的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于银行家为什么资助希特勒

【主要是美国在德国有巨大的投资、贷款,为了收回这些钱;并且资助希氏,可以防止“赤化”、共产主义,稳固他在德国的市场。】

国际金融资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了什么作用

吃了东家吃西家,大发战争财!
首先支持德意日三个轴心国走法西斯道路,特别是投资内德国让这个容一战损失最惨重的国家重新武装起来,投资日本让这个一战第二大受益国在军国主义路线上越走越远;然后又加大对同盟国主要是美国的投资,让这个世界工厂满负荷运转开动战争机器;最后在将整个欧洲打了个稀巴烂后,投资欧洲掌控这些国家的资本。

⑤ 二战后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建立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三大世界性经济组织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三大世界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调整世界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有 ①联合国安理会... 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的常设金融机构,以促进国

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层次起因,国际金融资本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他真的深沉层次,其国际金融之外其他什么样子?我去金融资本的能够机器人对这个武器呀进行控制。

⑦ 如何评价二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

马歇尔计划(英语: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为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但事实上真正提出和策划该计划的是美国国务院的众多官员,特别是威廉·克莱顿和乔治·凯南。
重建计划于1947年7月在一个由欧洲各个国家普遍参加的会议上首次提出。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提出了一些苏联较难接受的条款而苏联和东欧拒绝了该援助计划,最终使苏联和东欧各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那么这笔援助相当于2006年的1300亿美元。

1948年开始标志于援助包装上的的标签,用于标示这些运往欧洲的物资是依据马歇尔计划所援助的。标签以美国国旗为基础,设计成如同盾牌状纹章一般,而上面以受援助国家的当地语言,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提供”一语。
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注 1]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可以说这与马歇尔计划有部分的关系。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该计划消除,或者说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并最终走向一体化。该计划同时也使西欧各国在经济管理上系统地学习和适应了美国的经验。
近年来历史学家又开始注意对于马歇尔计划的深层动机及影响的研究。现在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其实应归功于新的自由放任政策,以及这一政策下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而当下也有某种意见认为,美国施行该计划的本意是为了通过援助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但事实上欧洲经济后来的发展趋势并未使其成为美国的附庸,反而通过一体化等途径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上可以和美国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为马歇尔计划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

布雷顿森林协定(英语:Bretton Woods Agreements)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该协定对各国就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该协定源自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盟国货币金融会议,称为“布雷顿森林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协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编辑]核心内容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
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取消经常账户交易外汇管制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编辑]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责任
基本责任有两点:
美联储保证美元按照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协定成员国对美元的信心;
提供足够的美元作为国际清偿手段。
内在矛盾:美元供给过多则不能保证全部兑换黄金,供给不足则国际清偿手段不足——此即“特里芬之谜”。
[编辑]该体系的优点

建立了以美元和黄金挂钩和固定汇率制度,结束了混乱的国际金融秩序,为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手段,弥补了黄金的不足,提高全球的购买力,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
[编辑]该体系的缺陷

美元的清偿能力和对美元的信心构成矛盾,表现为美元的国际货币储备地位和国际清偿力的矛盾、储备货币发行国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政策协调的不对称性以及固定汇率制下内外部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等;
汇率体制僵硬,无法通过汇率浮动自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责任主要落在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一方,牺牲了它们的经济发展目标。
[编辑]该体系的结束

到20世纪60~70年代,爆发多次美元危机,其后以1971年12月《史密森协定》(Smithsonian Agreement)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同时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由于受投机商冲击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但直至1976年国际社会间才达成了以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继续存在至今,并发挥重要的国际作用。

⑧ 二战以后美国控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国际金融机构 只有两个

布雷顿森林体系

⑨ 二战前世界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发生在哪一年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

原因:

二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
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表现:

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黄金储备也最丰富。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影响:

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

二.第二次: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

原因:

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各国政府还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大力发展本国经济。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危机结束以后,又进入“滞涨”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表现:

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
影响:

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严重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使美国即使在美苏争霸中也一度处于守势。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冲击了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同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其利益冲突,甚至对抗不断发生。

三、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90年代至今)

原因:

1、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又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为维护自身利益,增强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出现。

表现:

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联系日益紧密,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特征。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遭受巨大损失,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出现,都是世界经济新变化的有力证据。

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新一轮扩展。它一方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其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同时,还给一些国家的社会稳定、地区和平带来了威胁。

区域经济集团化则促进了参加国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也有利于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的形成。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也使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同时也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

经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加快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阅读全文

与二战金融资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理财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浏览:533
黄金藤价格价格 浏览:503
85港币折合人民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05
江苏八方贵金属软件下载 浏览:344
证监会首批批准证券投资机构 浏览:928
趋势投资利润回吐 浏览:593
益民集团产业投资 浏览:398
平安综合理财 浏览:461
不良贷款不良资产 浏览:307
如何用100万来投资理财 浏览:793
县域理财 浏览:425
理财王冠 浏览:623
理财客户细分 浏览:16
st兴业股票 浏览:136
怎么购买印度基金 浏览:876
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费用 浏览:84
企业如何通过基金融资 浏览:570
项目融资的结构 浏览:379
融资33 浏览:370
拆借信托 浏览: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