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支付宝理财到期赎回还要一天,这不是霸王条款吗
不属于霸王条款,是正常程序。金融理财是需要结算收益的,平台精确核算需要一点时间,这点时间大家是可以接受的。
② 民生银行 理财产品安全性
1、预期收益代替实际收益
用户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因此,高收益也成为了银行宣传理财产品,吸引用户眼球的一个撒手锏。为了吸引客户,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往往会刻意夸大收益,不少工作人员在给客户讲解时,也会口头保证预期收益。银行会在宣传中强调此前发行的同类理财产品均达到预期收益,令客户对收益产生心理预期,把预期收益当作是实际收益。而实际情况是,有很多结构型理财产品都没有达到预期收益,有的甚至本金都亏损。
2、偷梁换柱,理财产品变身保险
据统计,有30%的用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被误导,把保险当成了理财产品。不少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会在银行内推销保险产品,而且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会给用户推销其代售的保险产品,用户在银行内很容易被“忽悠”,稀里糊涂的就买了保险,
提醒:用户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注意产品认购书上,写的是理财产品还是保险。如果被告知想要购买的理财产品已售完,而工作人员又推荐了另一款产品时,用户就需要小心了,这个时候是最容易被销售人员 “忽悠”,错把保险当成理财产品。
3、延长募集期,导致收益缩水
理财产品在发售时都会有募集期,时间从两三天到半个月不等。在募集期这一段时间里,用户的资金是没有收益的,最多也只是按照活期利率计息。对于理财产品来说,募集期越长,实际收益率就会越低。这在一些短期理财产品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例如某一款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6%,时间为30天,募集期为5天,如果用户在募集期的第一天就购买该产品,那么最后的实际收益率为6%×30÷35=5.14%,明显低于6%的预期收益率。
提醒:由于理财产品都有额度限制,不少用户为了抢额度,往往在产品募集的第一天就购买。而在募集期内,资金一般按照活期计算利息或者根本不计利息,这就会导致用户的收益被摊薄,所以用户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要被名义上的高收益率所迷惑。
4、“霸王条款”赚取超额收益
在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有些条款明显偏向银行。如,某些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会规定 “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也就是说,如果某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8%,但最后的实际收益率为10%,那么多出的2%就归银行所有。
提醒: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如果发生亏损,需要用户自己承担风险,但是产生的超额收益却归银行。用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尽量远离这些带有“霸王条款”的产品。
5、避重就轻,信息披露不完整
银行工作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往往只强调收益,刻意淡化风险。产品说明中关于风险的表述有大量专业术语,普通用户很难看懂。不披露或者选择性披露信息,产品信息不完整、资金投资用途不明、收费项目不明、信息更新不及时等是很多理财说明书存在的问题。消费者在投资前务必要看清事实,保持理性,谨慎投资。
③ 工行银行霸王条款不慎买了理财退要扣30%
您可按照以下方法撤销理财产品购买/赎回申请:请登录网上银行,选择“财富广版场-理财-我的理财-在途交易”功能权撤销;或登录手机银行,选择“最爱-投资理财-理财-我的理财”功能撤销。
温馨提示:
理财产品撤销的相关规定请参见产品说明书,如有疑问,请联系网点客户经理详询。
(作答时间:2020年1月30日,如遇业务变化请以实际为准。)
④ 广东惠州惠东农业银行霸王条款,首套房贷上浮20%还强行要求买理财产品。
前几天四大行都说利抄率回到基准利率了,可是我的房贷还是1.1倍的,还没改。搭售理财产品的确是霸王条款,可以换一家银行问一问。看看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其他商业银行有没有基准利率,多问问有好处的,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