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探春理财能力

探春理财能力

发布时间:2021-08-13 16:48:41

① 《红楼梦》中探春是个怎样的人

探春是贾府四位小姐中作者用笔墨最多,刻画最为细致的一个人。她一出场就显得比迎春,惜春更为漂亮。“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频盼神飞,文才精华见之忘俗。”[1] 在旧社会,女孩的前景和受宠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容貌的优劣,探春的美丽决定了她成为元春以外最为受宠的女儿和孙女。就能干,心计,胆识与志气而言,她在《红楼梦》众女性中仅次于王熙凤,而且冷静明智,对家族的荣辱兴衰有清醒的认识。她是作者心目中的脂粉英雄,也是作者为中国古代文学塑造的一个最为出色的庶出的典型形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探春这一形象作具体的分析,揭示人物的闪光之处以及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 一 精明的才干 “才自精明志自高”一语道明了探春的本质特点。首先应该是她的组织能力,琴棋书画本是高贵小姐的休闲品,若论诗的格调与才气,探春确实不是很高,远比不上黛玉,宝钗等人,可诗社的发起者却是探春。黛玉虽然诗情很高,但她说“你们只管起社,可别算上我,我是不敢的。”[2]宝钗受“女子无才便是德”传统闺范的影响,更不会发起这样聚众作诗的活动,更不想因这事引起长辈们的非议,宝玉是个“无事忙”,即使有这样的想法,他也不敢,因为他父亲那一关就过不了。所以,只有让既风雅又勇敢的探春来发起了。她以邀请信的形式叙说兄妹情深为铺垫,从自己感冒说起,把自己生病的前因后果和感激宝玉对她的病中关心都用优美的文字描述出来,感情真挚,娓娓道来。面对这样高雅有趣,极具诚心而且刚刚病愈的小妹妹,有谁会扫她的兴呢?作者这样的安排是非常合乎情理的,诗社的发起者必然是志趣高雅而又勇敢的人,同时更表现出探春的组织能力。海棠诗社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章节,如果没有这些女孩子们结社的故事,整篇小说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必然大为降低,可见探春组织这次活动在书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其次,探春对丫头们要求更为细致严格。她律己甚严,在管理自己的丫鬟更是一点也不疏忽,同时也表现出她是一个非常讲究礼的人。探春吃饭时,“众媳妇皆在廊下静侯,里头只有他们紧跟常侍的丫鬟伺候,别人一概不敢擅入……等饭完回事,只觉得里面鸦雀无声,不闻碗箸之声,一时只见一个丫鬟将帘栊高揭,又有俩个将桌抬出。茶房内早有三个丫鬟捧着三盆沐水,见饭桌已出,三人便进去了,一回有捧出沐盆并漱出来,方有侍书素云莺儿三个,每人用茶盘捧了三盖碗茶进去。”[3]这些情景也不是一天两天,肯定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否则那些贴身仆人也不会如此训练有素。正是探春在管理上的严格,所以这些丫鬟都表现得特别守规矩。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我的东西倒许你们的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凡丫头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有收藏。”[4]探春之所以有恃无恐,因为她心里清楚自己的下属是不敢犯错误的。迎春的丫鬟和宝玉的丫鬟都因为犯错误被逐,连王夫人的丫鬟金钏也因与宝玉调情被撵出去,宝钗的丫鬟莺儿也曾跟贾环和春燕妈吵架,可是探春的丫鬟却从未惹出过事端,也从未让别人挑出过错来,这就是她们严厉的主人对她们的管理,比起宝玉和迎春对丫鬟纵容不羁,出了事却无能为力的表现,探春这种原则性极强的态度更令人欣赏。再次,在探春治家时更表现了她的理财能力,她的才情和干练都在这里显露无遗。她一开始就免贾兰,贾环,宝玉的上学的点心,纸笔的钱,(实际上是作为李纨,赵姨娘,袭人零用的月钱)她坚决而肯定的说:“怎么学里每人又多了这八两?原来上学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免了。平儿,回去告诉你奶奶,说我的话,把这一项务必免了。”[5]没有人敢说反对话,因为人人心里都明白,探春这样做是正确的。这件事后,王熙凤嘱咐平儿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倘她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辨,你只越恭敬,越说驳得好才是,千万别想着我没脸,和她一犟就不好了。”[6]由此可见向来无所畏惧的凤辣子对探春也有所畏惧,从细微处看出她这个小姑子管家的能力与过己之处。接着探春又做了两件让人佩服的事:第一,她把每个小姐每月置办头油和粉的二两银子免了,因为这些姑娘们每个月已有了二两月钱。在这里,探春发现了贾府里家庭经济中存在着“买办”现象。虽然是买办点丫头,小姐们的脂粉,却存在很大的弊端。探春免了这个钱,对姑娘们的损失并不大,倒是打击了买办们的恶势力。第二,她在赖大家看见赖大花园里的管理办法,认为好,就按照一样的方法派专人管理贾府的花园,每个月只要管理的人能奉呈少量姑娘们的头油,脂粉钱,花园中的收益就全归他们。这种具有现代农业生产观念的经济方法,竟然出自一个姑娘之手,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见作者对这位三小姐赋予了极高的关注,赐予了她无比的智慧。探春治家是由于王熙凤病了,而顶替王熙凤的人除了探春,还有李纨和薛宝钗。而在治家的过程中引起我们目光更多的是探春,他的见识长远,措辞正确。精明干练毫不亚于王熙凤,所以我们习惯拿她与王熙凤这个历来管家的媳妇做比较:王熙凤理财贪且狠,她放高利贷,收受贿赂,都是为了填满自己腰包,而探春恰恰与之相反,她真正是为了日渐衰落的家族着想。探春节省了看来不起眼的小钱,使用的也是极其简单的方法,但这种公事公办,大胆无畏的做法充分显示了这位三姑娘的理家能力。可以说贾探春是贾府除王熙凤以外最有治家才能的人,也是同辈们的主心骨。当宝钗听说探春要远嫁时,心理叫苦:“我们家姑娘里就算她是个人尖,如今又要远嫁,眼看这里的人一天少似一天了。”[7]袭人听了也很不受用,足见她在贾府同辈们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春理家时间虽短,但探春在理家期间表现的卓越的管理才能和非凡的改革精神,以及她的大将风度和气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 远大的抱负和远见的卓识说起探春的抱负,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了,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都没有我乱说的。”[8]可以看出探春并不安心做一个富贵人家的小姐或太太了此一生。她是个天性好强的人,她自信不比男人逊色:“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9]体现了她有着男孩子般的大气和独具胸襟。作者曾很细致的描写过她的闺房:“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大理石书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的笔如树林一般…….西墙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的墨迹。”[10]一切文房艺品,高雅而大气,一扫一般闺阁的庸俗与纤弱的气息,一望既知,此屋的主人修养有素,颇富傲骨。在后来的“菊花诗会”又以《簪菊》让人叹服,诗中的“高情不如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有着压服不弯的嶙峋傲骨与自我认定的纵情豪兴,表达了她有着时俗之人不理解的高尚情操。无论是她的闺房脱俗布置,还是她高雅的诗情,都是与她的心胸志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表现出探春具有一些在当时广大女性当中所缺乏的女性意识和独立人格,她具有一种期男意识,就是期望自己成为一个男人,她认为女性的才华丝毫不逊色于男性。与贾府里的男人们相比,探春就更具有人格魅力。在贾府的众女儿当中,探春对自己的家族形势看的最清楚,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五六处高潮中的最后一个高潮,是贾府腐败,大观园这个理想王国被摧残的转折点。而探春是主子中反抗最强烈的一个,宝玉与黛玉与她比较起来也黯然失色!抄检大观园时,她悲愤的说:“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都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议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11]说着不觉流下眼泪来,可见探春对这种行径是多么痛心疾首。一个威武堂堂的贵族之家,所以趋向崩溃必须是先从内部的分裂和腐朽,而且由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种种祸乱开始的,这一规律被眼光深锐的探春已觉察到了,足已表明探春的远见卓识。“她是大观园中唯一具备政治风度的女性。”[12]探春这样痛心疾首又招人忌讳的忠言说出来是很需要勇气的,贾宝玉,林黛玉不是具有反抗精神吗?在抄检大观园时怎么不敢说话?只有探春,这个有胆识而且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的三姑娘强烈反抗。探春深感“我们这样人家的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麻烦更厉害”[13]和“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像乌眼鸡你吃了我,我吃了你!”[14]都表现出探春对这个家族既是悲哀又是不满。三 自强而又自卑的性格探春是庶出,王熙凤说:“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的确,“庶出”这一身份在当时的社会,特别是在封建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里,对她的婚姻,地位是有严重影响的。她在贾府的境地非常尴尬,一方面她是贾府的主子姑娘,享有封建贵族的一切特权,另一方面,她又是封建社会最让人看不起的姨娘所生,为世俗所鄙视,尤其生母赵姨娘又是让人感到可恶的人物,她由奴才出身而做了贾府的侍妾,始终处在很卑贱的地位,甚至还不如一个大丫头的地位,而且经常闹事,让探春脸上更加无光,加上赵姨娘还有一个让丫环,奴才都看不起的儿子贾环,这一切都让探春感到非常难堪。但是探春依然不失为“镇山太岁”,“玫瑰花儿”的称号,她有一股与生具有的“威仪”,就连恃权横行的 王熙凤也惧她三分。平儿教训那些媳妇们时说:“她撒个娇,太太也让她三分,二奶奶也不敢怎样。你们就大着胆子小看她,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二奶奶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畏她五分。”[15]说明探春在众女性中独有着不畏权势,不容侵犯的性格光彩。她处处在维护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命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王善保家的自恃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她想何况探春是个姑娘家,况且又是庶出,就故意掀她的衣服,结果被探春狠狠的打了一个耳光,指着王家问到“‘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我的衣服……你来搜捡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细细的翻。‘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16]对王善保家的来说,这挨打也是头一回,自以为“有脸的奴才胜过有脸的主子”更没想到半辈子的体面毁在这个娇柔小姐手里,探春给王保善家的这一个嘴巴叫做“金声玉振,响彻乾坤,余音绕梁,千年不绝!”[17]探春最恨平时不尊重她的人,一个耳光既回击了对庶出女儿的歧视,又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也维护了丫鬟的尊严。 “庶出”的身份虽然是探春身上无法弥补的缺点,但她非常的自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她极力亲近贾政,王夫人,费尽心思去博取他们的疼爱,经常为宝玉做些小手工,而对自己的母亲和同胞弟贾环却极尽鄙视,与别人一样歧视他们,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下,身为女人已是非常的不幸,更何况是“庶出”。因此,探春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并不是探春对赵姨娘特别无情,而是那一点母女之情既被封建社会的嫡庶制度剥夺无几,又被探春的自尊心理损伤,更被赵姨娘的无行彻底破坏了。”[18]况且,从小她就在贾母王夫人那里长大的,赵姨娘对她没有任何的母女之间的感情。赵姨娘听说探春远嫁的事,反倒欢喜起来,心里说道:“我这丫头在家里忒瞧不起我,我何从还是个娘,比她的丫头还不济!……如今老爷接去了,我倒干净,想要她孝敬我不够了,只愿她像迎丫头似的,我也称称愿。”[19]一个母亲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探春对她的态度是不值得同情的。同样是“庶出”探春却不像迎春那样懦弱老实,毫无原则,任人欺负。在七十三回邢夫人对迎春说:“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不及她一半!……”[20]探春在自己家庭中的地位与声望,是通过自己的种种努力换来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正是由于“庶出”的身份使探春要强独立,探春的“庶出”不白庶出,她早已学会了在不利的情况下捍卫自己的尊严。而且对自己的优劣势她心里比谁都明白,她努力做一些事情博取大家对她的喜爱。在第四十六回,王夫人因鸳鸯拒给贾赦作妾的事受连累,被气头上的贾母骂了几句,众人都不敢辩护,只有探春勇敢的站出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事与太太有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21]从描写中就可以看出探春的心思是何等的精细,她对众人的心里形势揣摩是非常到位的,能用一句话为王夫人解冤,让老太太自觉糊涂,探春的机敏可见非同一般,而贾母王夫人对探春的偏爱绝非偶然。探春虽然自尊自强,但是由于身上这种抹不去的身份印记,内心深处也隐藏着强烈的自卑感,曹雪芹多次点明探春的庶出身份,并写她竭力想摆脱这个庶出的阴影。“她的重场戏多与这庶出身份有关,她的好强与不甘受辱,从潜意识层面上看,正是这一反庶心理的驱动所致”[22]不论谁不小心触到探春这一隐痛,都会被她迎头反击。凡是探春出现的地方,基本上都刻意强调的尊严也随之出现,尽管探春自己说“不管什么偏的庶的”,然而恰恰是她最在意这种“偏的庶的”的自卑观念。“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三两个月寻出头来,彻底来闹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道谁给谁没脸?”[23]她对赵姨娘的行为是气愤至极的,她痛苦着喊道:“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 !”此时她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探春在维护她的自尊的同时,内心的自卑感也恰好表现出来了。

② 红楼梦里面贾探春的人物性格分析

贾探春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奇女子,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敢说敢为、敢作敢当,办事练达,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在金陵十二钗册页,她以庶出的身份而排第四位,可见曹雪芹对她的看重。

她是海棠诗社的发起者,她给宝玉和众姐妹送上了帖子,邀集大家共议。虽然后来诗社的锋芒几乎全让钗黛二人给抢了去,但贾探春首开先河之风不可忘记。她写的几首诗,虽不及钗黛,却也是颇有诗才。她极具管理才华,这在红楼诸姐妹中是不多见的。

她还是一个关注家族命运、富有忧患意识的女政治家。在抄检大观园时,她不仅勇于反抗,而且有勇有谋,怒打王善保家的那一幕,实在痛快之至。迎春和探春都是庶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迎春被人称为“二木头”,探春则诨名“玫瑰花”,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探春理财能力扩展阅读

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侍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府通称三姑娘,宝玉及三春均在贾母身边抚养长大,所受教育极好,与嫡姐元春无异,林黛玉进贾府后搬到王夫人住处,元春省亲后住大观园。

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

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为了捧太太重用的奴婢袭人而打压赵姨娘,造成明明是奴婢家眷不该有丧礼费却高过身为姨太太赵姨娘的家眷,并主持大观园改革,是一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改革家。

③ 简单介绍一下红楼梦中探春的性格

为贾府的小姐,庶出的身份颇为尴尬。精明能干,敢说敢为,是一位聪明灵秀、性格开朗的小姐

④ 《红楼梦》中探春理家时主要做了哪些开源节流的改革

红楼梦》对探春理财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纵观探春的理财思想,其实也无外乎我们通常所说的“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但放在当时的背景下,我们不能不赞叹探春推出的改革措施的开创性价值。

而这些,即使现代人看来,也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严令厉行 制度为重

探春以改革者的身份出场,是因为荣国府的执行层管理者王熙凤生病了,王夫人才委托探春、李纨和薛宝钗临时代行管家之责。

探春新官上任,遇到的第一关就是,赵姨娘之弟赵国基(也就是她的亲娘舅)死了,一个“大管家娘子”吴新登媳妇故意不说以前丧葬补贴的数字,也不出主意,要看看这位年纪轻、无经验、涉及自己与生母关系的新管理者如何处理。

探春的处理办法是,按制度行事,查明旧账,依照往例“赏银”一两不肯多加。因此事,得罪了自己的生母。赵姨娘亲自出马,向探春兴师问罪。恰在此时,王熙凤也插了一手,派平儿来说情。

面对压力,探春既不屈服,也不手软。为了维护“制度”,她坚决顶了回去。

这些说明的是,对管理者而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

压缩开支 精简节约

探春着手改革的第二步,是压缩不必要的开支,精简节约。

探春提出取消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一年各8两银子的费用,因为这一项开支其实是以他们上学为名补贴给袭人、赵姨娘、李纨的,而她们三人本来就各有月银,不必再重复开支。

另外,探春还免去了每个姑娘每月的头油脂粉费2两银子,理由是每个姑娘每月已有2两月银,再发银子属于重复、浪费。

这些都显示出探春敏锐的观察力和魄力,也表明她与王熙凤管理方式的不同。探春更多是按规则和道理行事,很少考虑人情面子;对事不对人,也不怕得罪人。

她得罪了自己的生母赵姨娘,又顶撞了有权有势的凤姐,同时又触犯了自己亲兄弟和与她共同掌权的李纨。但探春并没有屈从于压力,而是有胆识,敢做敢为。

不要让关系网束缚手脚

探春在与李纨、平二商量削减开支的时候,差不多探春每说一项,平儿都表示凤姐已经想到了,只不过由于种种人际方面的原因而没有去落实。

显然,以王熙凤之精明,又怎么会对一些不合理的费用视而不见呢?其中一定有它的原因。

反过来想,为什么精简开支这样的正常理财措施,王熙凤却不敢去做?自然是因为考虑到层层叠叠的利益关系,稍有不慎,会危及自身的权力和地位。探春可以去实施,因为她是代行理财之责,管好管坏对其影响不大,最后都要回去做自己的小姐。

我们再回头看《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的描写。对她在荣国府中管理的描写,散见于各回,没有太突出的地方;反倒是“协理宁国府”一回,却重墨华彩,尽显其理财技巧和管理能力。显然,那同样是因为在宁国府无论管好管坏,最后都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对她在荣国府的地位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我们之所以常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他受现有模式中各种因素、各种关系的影响较小。而我们见到很多理论家一旦进入实践工作,也难免失去了原来的锋芒。

这一点对我们的启示在于,理财实际中,很多时候不妨请一些中立、专业的理财师替自己打理财富,而胜于亲自上阵。

转变观念 开源承包

探春之精明,不仅在于她敢做敢为,去“除宿弊”;更重要的是,她及时学习别人的经验,转变观念,从开源上思考问题,实行“承包责任制”,变消极理财为积极理财。

探春受到奴才赖大家的花园管理的启发,提出了大观园新的管理方案,变“支出”为“收入”。

赖大家的花园没有大观园的“一半大”,树木花草也少得多,但用探春的话说,“这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儿,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探春感到大观园中所生产的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等,一年值四百两银子,没有合理利用,完全被糟蹋了。

她提出委派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起来,除了供应姑娘们的头油脂粉、瓶花鸟食等,节省了一大笔费用外,她们还能自享其成、获得盈余,另外,由于花木竹稻、园内设施等均有专人管理,大观园更加整洁有序了。

⑤ 《红楼梦》里,哪个姑娘最具有投资理财的能力

如果你在看《红楼梦》时,看到的只有风花雪月、男女情爱,那只能说明你的财商基本还停留在深海层,憋以为,奢侈铺张的贾府里,那些妹子一个个只会化妆自拍聊天自嗨啊,其实里面隐藏了不少理财高手呢?
《红楼梦》里,最具有投资理财的能力当属如下几位:
NO.1秦可卿
空有理论的人生,终不足以开挂。对于MBA硕士兼海归的秦可卿来说,理财啥的那都不叫事,其实在这些女人帮里最有理财头脑的当属秦可卿。在指导王熙凤要分散家财,置祭祀田和家学以防备万一家族败落,子弟生活和教育有着落那一节里来看,秦可卿在理财方面有远见、有规划,进行了一定的风险预估,秦可卿曾与王熙凤的探讨,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不过最终权利还是掌握在别人手里,秦可卿只能算是理论上的成功,由此可见,在投资理财中,风险管理、合理规划、把握正确时机,真的是缺一不可的技能啊!
NO.2王熙凤
贾府CFO可不是闹着玩的。王熙凤在贾府同时身兼总经理和CFO二职,贾府大大小小的财产收入基本都要经过凤姐亲自过目,所以凤姐在现金流量管理方面还是能hold住的,至少大架子不错,但她却输在目光短浅上,为保眼前风光富丽不惜中饱私囊。……贾府每个人的月钱也都被王熙凤私自放高利贷赚取收益,再来看王熙凤的投资策略,基本上算是“双高型”投资者
—高风险取得(弄权、挪用)、高风险投资(高利贷),投资品种单一,选择时机不正确。八面玲珑、财商极高的王熙凤,最终因为忽视风控和合规问题,以至于在贾府凋零时,还有一大堆高利贷没收回,落得个抄家被拿获的下场,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啊!
NO.3薛宝钗
做不了别人的公主,也要做自己的女王。如果放在偶像剧里,宝钗基本算是女二的人设,运气永远都不如女一,但在能力上却能甩女主好几座大观园……
NO.4林黛玉
敢说宝宝不会理财,宝宝哭给你看。优柔寡断,爱哭爱嗲的林妹妹,其实也是非常有理财头脑的……
NO.5贾探春
就是这么任性的girl。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的,贾探春基本算是高阶层的女文青,聪明能干,行事果断的她,在理财方面基本属于激进派……
受字数限制,以上节选,供参考。

⑥ 探春是庶出丫头,如何在管家时让众人皆服,她作出了什么成绩

胸襟阔朗 精明志高 ——贾探春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探春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且有这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红楼梦》中关于探春的故事情节主要有探春组织诗社、探春治家、探春说抱负等,件件事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文以这些事为佐证,涉及探春的性格、观念、才华、抱负、能力等各个方面,以及笔者对探春结局的看法,较为全面的阐述了探春这一人物的闪光之处。 关键词:探春 性格 才情 能力 结局 《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探春是浓墨重书的人物之一。她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怡人的清香,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她是一位妇女却没有妇女的悲天悯人,她像男人却挣脱不了妇女命运的樊篱;她有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却不能尽情发挥;她有自己的一丝政治豪情,但终究摆脱不了封建伦理的桎梏。在她身上凝聚着曹雪芹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塑造,更寄托了他对封建没落家族进行改革的期望。研究这一人物有助于我们为贾府的没落衰败寻找病根,更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伦理的进一步审视。 一、探春的总体介绍 贾探春,别号蕉下客,贾政庶出女,姐妹中排行第三。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频盼神飞。这是书中对探春在贾府地位和相貌的描述。和其他的姐妹比较,她举止大方,胸襟阔朗,没有迎春的懦弱,也没有惜春的孤僻,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却不像湘云那么大咧咧的不修边幅。 从探春闺房的布置上看,她与众姐妹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探春喜欢阔朗,她的三间屋子连为一体,房中当地放一张桂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的法帖,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的是米芾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墨迹。和其他姐妹包括宝玉房里精致细巧的摆设比,探春房里的布置非常简单。琴棋书画在古代小姐房中,是常有的消遣品,探春房里的书画也不代表她有怎样高深的学问。在文才上,探春虽然比不及宝钗和黛玉,但也有其不凡的一套,能写出《簪菊》、《残菊》之类的雅诗,也能说出“知鬓冷沾三经露,葛中香染九秋霜。”之类的佳句。大观园中热热闹闹的诗社活动让众姐妹的才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这一活动的发起人却是她,让人不得不认同她组织的能力和其追求风雅的心。 探春对丫头的管教特别严格,她吃饭的时候,丫鬟们在两旁鸦雀无声,其他的姐妹却做不到如此,例如迎春根本指挥不了自己的丫鬟和老妈子们,甚至会受这些下人们的气。大观园里的姊妹们,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不敬佩她的,连平儿也说:“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她尊重,你们就藐视她,欺负她,果真招动了大气,二奶奶(王熙凤)也不敢怎么样。”还说,“二奶奶在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要让她五分。”,可见王熙凤对她这个小姑子也很敬佩。 二、探春理财、治家的能力和她的政治家风范 在曹雪芹笔下,探春是属于大观园里正统一派的女性,正统派的女性中,还有王熙凤、薛宝钗等,而探春在其中是比较有政治风度的一个。 探春与其他正统女性极为不同的地方是她有自己一番人生抱负。她自己是这样说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心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都没有我乱说的。……”由此可见探春并不安心于做一个富贵人家的小姐或者太太了此一生。 探春的才能更多的表现在她治家理财的行动上。其一,第五十五回,探春的舅舅赵国基死了,她没有多顾及死者与自己的关系和母亲赵姨娘的哭闹,而是按照规矩给了二十两的礼钱。当然,这其中还有探春不以舅舅为亲人的因素,但也能看出她公事公办,大公无私的态度,但凡管事的媳妇姑娘,少有做到这点的。其二,她蠲免了宝玉、贾环、贾兰以上学为名义,实际上作为袭人、赵姨娘、李纨零花的月钱。虽然这件事引起了他人的不满,却没有人说句反对的话,因为人人心里都明白,探春做的是正确的。这件事后,王熙凤嘱咐平儿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了一层,又如今俗语说‘擒贼先擒王’,倘她驳我的事。你可别分驳,你越恭敬,越说‘驳得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她一顶,就不好了。”可见,这个向来无所畏惧的凤辣子对探春也有所畏惧,于细微处看出她这个小姑子管家的能力与过己之处。 在和王熙凤的利益不抵触的情况下,探春又紧接着做了两件让人佩服不已的事。第一,她把每个小姐每月置办头油和粉的二两银子蠲免了,因为这些姑娘们每个月已有了二两月钱。在这里,探春发现了贾府家庭经济中存在着“买办”现象,虽然只是买办点丫头、姑娘们的脂粉,却存在很大的弊端,买办的人不是拖延送物的时间就是买些质量低劣的,让姑娘们根本没有办法使用,仍然要重买。探春免了这个钱,对姑娘们的损失并不大,倒是打击了买办们的恶势力。第二,年里,她在赖大家看见赖大花园的管理方法,认为好,就按照一样的方法派专人管理贾府的花园,每个月只要管理的人能奉呈少量姑娘们的头油、脂粉钱,花园中的收益就全属于他们的。这种甚至具有现代农业生产观念的经济方法,竟然出于一个姑娘的手中,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回目上,曹雪芹题的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个“敏”字,可见曹雪芹也对自己笔下这个三小姐赋予了极高的关注,赐予了她无比的智慧。 探春治家是由于王熙凤病了,而顶替王熙凤治家的人除了探春,还有李纨和薛宝钗,其他两个人在治家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引起我们过多的注意,因为探春在这一治家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兴利除弊之事,吸引了所有的目光。她见识长远,措施正确,精明、干练,毫不亚于王熙凤,也让人习惯拿她与王熙凤这个历来管家的媳妇做比较。 王熙凤理财,贪且狠,和她为人是一个样儿的。她把苛捐杂税作为收入的主要,而不发展实业,当然,这不完全是她的责任,那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王熙凤理财比较突出的还有她的假权舞弊。王熙凤放高利贷,收受贿赂,而且让家中其他人毫不知情,真是有她的一套。直到第一百零五回,锦衣府的官员查抄荣宁府的时候,在她的房中抄出大量借据,大家才知道她还有私自放高利贷这档子事。王熙凤理财是极为自私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填满自己的腰包。而探春理财却不是如此,探春蠲免了小姐、丫鬟多领的头油胭脂钱、免了借公子们学里零花的名义而实际上进了他人腰包的津贴、将花园派给佣人们“承包”。从这几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探春理财的作风,即极有积极意义的“开源节流”。探春节省了看起来不多的“小钱”,使用的也是极其简单的方法,但正是这种种做法,使得日渐败落的贾府“人尽其力、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有了一丝好转的气息,这样做也使上下人等对她又敬又畏。可谓两全其美。可惜这只是一线曙光,等王熙凤身体梢好,一切仍然如旧,管理上仍然收外面账房管辖,内部的改良措施一扫而空,连一线生机都没有了。 贾府里老妈子、媳妇、丫鬟众多,在这群下人中也存在着欺压,有的甚至不把主子放在眼里。例如,李嬷嬷仗着养过宝玉,时常来教训怡红院里的大小丫鬟。迎春更是管不了自己的丫头、嬷嬷们。而探春在管家的时候,就大大煞了吴登新家媳妇的威风,此后,还狠狠的打击了王善保家的媳妇。王善保家的媳妇在晴雯被逐屈死一事上有着不可脱卸的责任,平时依仗自己是王夫人的陪房媳妇而飞扬跋扈。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和王熙凤抄检大观园,抄检到秋爽斋的时候,探春“秉烛开门而待”,大谈家败始于自杀自灭,连王熙凤都要陪着笑脸道歉,王善保家的却不识相的连探春的身都要搜上一回,招来了探春的巴掌。这一事件,探春的不可侵犯表现的极为充分,她词锋凌厉、气势上完全凌驾于王熙凤,狠狠的教训了王善保家的媳妇,灭了这类下人的气焰,为改变贾府存在的悍仆欺主的现象尽了力。 三、封建伦理观念对探春的影响 贾府有四个贾姓的小姐,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元、迎、探、惜四个字通常被说为有“原应叹息”的意思,不论这是不是后人们牵强附会,大观园中姊妹们都难逃凄凉的悲剧命运,这是《红楼梦》所欲表现的要点,我们的三小姐探春既然身在红楼,她的命运也是一样难逃其悲剧性。 探春的出生是她悲剧之一。探春是赵姨娘所生,在封建大家庭中,庶出,偏生,是件很不光彩的事。这对于探春这个具有政治风度、有番人生抱负的小姐,是个不能为自己所原谅的弱点和暗疾。这个无法弥补的缺憾使得探春对人对事特别的谨慎,惟恐被别人做了议论的对象。探春和自己的母亲赵姨娘性格不和,时常闹矛盾。赵姨娘对自己这个女儿没有任何的好感,而探春对自己的母亲的所作所为也是非常怨恨。 在探春,几乎是没有把自己的生身母亲放在眼里,她自己这样说到:“……她(赵姨娘)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阴微鄙贱的见识。她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贾政),太太(王夫人)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这样说来,探春是不当赵姨娘为亲娘的。第六十回,探春对李纨尤氏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伏。这是什么意思,也值的吵一吵,并不成体统”。这句话足以见得,在别人面前,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依然是这样,不留任何情面,没有任何母女的感情。探春对自己的舅舅赵国基、亲弟弟贾环也是一样的冷漠,当赵姨娘质问探春赵国基去世时礼钱问题时,探春一面哭一面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探春根本不以赵国基为亲,不难想,这也是由于赵姨娘的关系。第二十七回赵姨娘为探春给宝玉作鞋,而从不理会贾环一事和探春争执、第五十五回探春按规矩只给舅舅赵国基二十两的礼钱,引起赵姨娘大闹、第六十回探春出面调停赵姨娘因贾环要蔷薇硝惹出的打闹。一件件事都可以看出赵姨娘、贾环母子在贾府讨人嫌的地位和探春对母亲、亲弟兄感情的冷淡。 探春这样做,完全出于个人的考虑,出于封建伦理的观念。她极力想摆脱自己庶出的地位,即使是无法改变,也想通过行动来与自己的母亲划清界限,不至于让其他人看扁。她这样做博得了贾府大多数人的认同,讨了王夫人的欢心,连王熙凤都叹息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相信探春自己也会在暗中这样叹息自己的命运不济,不是太太的女儿。 四、关于贾探春结局的看法 关于探春的结局,在长久的争论后,基本上有了统一定论,那就是嫁到了海外成了王妃。这虽然和一般我们看到的书中的结局不同,但是续书和曹雪芹的原意不符之处不止一二,就不多讨论了,我只将前八十回里暗示探春结局的地方一一指出。 首先看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判词,众所周知,这里对各个小姐、姑娘的评说暗含了她们的未来。这里对探春的判词写到“……后面又画着俩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支大船,船中有一个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中第五首《分骨肉》云:“一帆云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山遥水远,凄凄惨惨,生死离别一般,这分明是一去不返的意思。如果像高鹗续书那样,只不过是嫁到海疆,众长辈商议嫁女的时候,不过是觉得嫁的远了些,但尚可以回家,未尝不可以接受,书的结尾处探春竟然真的回家探亲了,既然如此,何谈生死悲痛?远嫁的悲伤也许会有,但想到将来也是可以回娘家就大可不必如此,曲子的名字也不必起作为《分骨肉》了。 在七十回,众姐妹抓阄填柳絮词,探春写出半首《南柯子》再次印证了探春的远嫁。 再看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回里大观园的姐妹在怡红院为宝玉过生日开夜宴。行酒令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抽签,抽的签上都有考语,暗寓着每个人的身世命运,这是很明显的。例如宝钗抽到的签上有一支牡丹,题曰“艳冠群芳”;黛玉抽到的签上有一只芙蓉,题曰“风露清愁”,诗云“莫怨东风当自嗟”。而探春抽到的是一只杏花,题曰“瑶池仙品”,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探春抽到签时,众姐妹都笑道:“家里已经有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个王妃不成?”,原来,探春抽的签中“瑶池仙品”、“日边”都意味着她将成为帝王之妻,可见探春是王妃无疑了。这和注中解释“得贵婿”是一致的,贾府已是公侯之家,只有嫁入比公侯更高的门中,才可以称的上是“得贵婿”,而续书中探春只是嫁给了“镇海总制”的儿子,怎么都不能说的上是“得贵婿”。 在暗示探春结局的几处,都用风筝来象征探春,例如第五回的判词中有“后面有画着两人放风筝……”第二十二回制灯谜时,探春做的灯谜的谜底又是风筝,云:“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挥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和刚才姐妹们抽的签一样,这里个人做的灯谜也暗含着各个人的未来,探春做的灯谜,和她的“清明时远嫁”是相符的,谜底风筝不过意味着探春的将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无依无靠。至于象征探春的风筝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在第七十回中关于众人放风筝的一段向我们摆明了一切。七十回中各人放风筝的先后次序、风筝的样式、放风筝的方式都暗寓着各人的身世归宿。像宝玉放不起来的美人风筝,黛玉将风筝一放了之,而探春放的却是一只软翅子大凤凰风筝。凤凰历来都被比做是王者之妃的,这里也绝不会是闲笔。探春放风筝过程的寓意更加的明显,两只凤凰风筝在空中绞在了一起,又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的风筝在半天如钟鸣的逼近也和两个凤凰绞在拉一起,且一齐飘飘遥遥的去了。探春如果不是远嫁海外,就不会是断线的风筝,而特写凤凰风筝,正暗示探春作王妃。 探春应该是海外的王妃,且只能做海外的王妃。印证元春的判词“三春争(怎)及初春景”,探春不可能超过元春,所以不可能成为本国的王妃,因此也只能远嫁到外邦做王妃了。虽然是王妃,可她是远离故国在海外小国做了王妃。按传统的观念,这正是莫大的悲剧,探春纵有天高的本事,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探春,也只是整个悲剧中的一曲罢了。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2.《红楼梦研究集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红楼梦研究集刊编委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3.孙逊《红楼梦脂评初探》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大观院研究资料汇编》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室编 5.《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下)》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6.宋淇《红楼梦识要——宋淇红学论集》中国书店出版2000年版 7.俞平伯《俞平伯说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8.高阳《红楼梦一家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版

⑦ 简述探春的性格特征

作为贾府的小姐,庶出的身份颇为尴尬。赵姨娘和贾环的愚昧无知又经常令她很丢脸。天性好强又天资聪颖的探春,容貌出众,却为了摆脱这种尴尬处境,极力想要摆脱,从中又可以看出她的决断。很多方面她和王熙凤有好多相似之处,都争强好胜,都是口齿伶俐,都是一百个男人也比不过她。不过,探春不光有能力,也有一颗敢于创新的心,敢说敢干,力挽狂澜于即倒。可惜仅凭一己之力,又是女儿身,在那个年代,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远嫁

⑧ 结合《红楼梦》分析《探春理家》中探春形象

胸襟阔朗nbsp;精明志高nbsp;——贾探春形象分析nbsp;内容摘要: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探春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且有这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红楼梦》中关于探春的故事情节主要有探春组织诗社、探春治家、探春说抱负等,件件事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文以这些事为佐证,涉及探春的性格、观念、才华、抱负、能力等各个方面,以及笔者对探春结局的看法,较为全面的阐述了探春这一人物的闪光之处。nbsp;关键词:探春nbsp;性格nbsp;才情nbsp;能力nbsp;结局nbsp;《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探春是浓墨重书的人物之一。她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怡人的清香,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她是一位妇女却没有妇女的悲天悯人,她像男人却挣脱不了妇女命运的樊篱;她有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却不能尽情发挥;她有自己的一丝政治豪情,但终究摆脱不了封建伦理的桎梏。在她身上凝聚着曹雪芹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塑造,更寄托了他对封建没落家族进行改革的期望。研究这一人物有助于我们为贾府的没落衰败寻找病根,更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伦理的进一步审视。nbsp;一、探春的总体介绍nbsp;贾探春,别号蕉下客,贾政庶出女,姐妹中排行第三。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频盼神飞。这是书中对探春在贾府地位和相貌的描述。和其他的姐妹比较,她举止大方,胸襟阔朗,没有迎春的懦弱,也没有惜春的孤僻,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却不像湘云那么大咧咧的不修边幅。nbsp;从探春闺房的布置上看,她与众姐妹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探春喜欢阔朗,她的三间屋子连为一体,房中当地放一张桂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的法帖,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的是米芾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墨迹。和其他姐妹包括宝玉房里精致细巧的摆设比,探春房里的布置非常简单。琴棋书画在古代小姐房中,是常有的消遣品,探春房里的书画也不代表她有怎样高深的学问。在文才上,探春虽然比不及宝钗和黛玉,但也有其不凡的一套,能写出《簪菊》、《残菊》之类的雅诗,也能说出“知鬓冷沾三经露,葛中香染九秋霜。”之类的佳句。大观园中热热闹闹的诗社活动让众姐妹的才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这一活动的发起人却是她,让人不得不认同她组织的能力和其追求风雅的心。nbsp;探春对丫头的管教特别严格,她吃饭的时候,丫鬟们在两旁鸦雀无声,其他的姐妹却做不到如此,例如迎春根本指挥不了自己的丫鬟和老妈子们,甚至会受这些下人们的气。大观园里的姊妹们,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不敬佩她的,连平儿也说:“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她尊重,你们就藐视她,欺负她,果真招动了大气,二奶奶(王熙凤)也不敢怎么样。”还说,“二奶奶在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要让她五分。”,可见王熙凤对她这个小姑子也很敬佩。nbsp;二、探春理财、治家的能力和她的政治家风范nbsp;在曹雪芹笔下,探春是属于大观园里正统一派的女性,正统派的女性中,还有王熙凤、薛宝钗等,而探春在其中是比较有政治风度的一个。nbsp;探春与其他正统女性极为不同的地方是她有自己一番人生抱负。她自己是这样说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心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都没有我乱说的。……”由此可见探春并不安心于做一个富贵人家的小姐或者太太了此一生。nbsp;探春的才能更多的表现在她治家理财的行动上。其一,第五十五回,探春的舅舅赵国基死了,她没有多顾及死者与自己的关系和母亲赵姨娘的哭闹,而是按照规矩给了二十两的礼钱。当然,这其中还有探春不以舅舅为亲人的因素,但也能看出她公事公办,大公无私的态度,但凡管事的媳妇姑娘,少有做到这点的。其二,她蠲免了宝玉、贾环、贾兰以上学为名义,实际上作为袭人、赵姨娘、李纨零花的月钱。虽然这件事引起了他人的不满,却没有人说句反对的话,因为人人心里都明白,探春做的是正确的。这件事后,王熙凤嘱咐平儿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了一层,又如今俗语说‘擒贼先擒王’,倘她驳我的事。你可别分驳,你越恭敬,越说‘驳得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她一顶,就不好了。”可见,这个向来无所畏惧的凤辣子对探春也有所畏惧,于细微处看出她这个小姑子管家的能力与过己之处。nbsp;在和王熙凤的利益不抵触的情况下,探春又紧接着做了两件让人佩服不已的事。第一,她把每个小姐每月置办头油和粉的二两银子蠲免了,因为这些姑娘们每个月已有了二两月钱。在这里,探春发

⑨ 相比宝钗黛玉,探春有什么才能

胸襟阔朗 精明志高
——贾探春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探春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且有这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红楼梦》中关于探春的故事情节主要有探春组织诗社、探春治家、探春说抱负等,件件事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文以这些事为佐证,涉及探春的性格、观念、才华、抱负、能力等各个方面,以及笔者对探春结局的看法,较为全面的阐述了探春这一人物的闪光之处。
关键词:探春 性格 才情 能力 结局
《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探春是浓墨重书的人物之一。她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怡人的清香,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她是一位妇女却没有妇女的悲天悯人,她像男人却挣脱不了妇女命运的樊篱;她有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却不能尽情发挥;她有自己的一丝政治豪情,但终究摆脱不了封建伦理的桎梏。在她身上凝聚着曹雪芹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塑造,更寄托了他对封建没落家族进行改革的期望。研究这一人物有助于我们为贾府的没落衰败寻找病根,更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伦理的进一步审视。
一、探春的总体介绍
贾探春,别号蕉下客,贾政庶出女,姐妹中排行第三。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频盼神飞。这是书中对探春在贾府地位和相貌的描述。和其他的姐妹比较,她举止大方,胸襟阔朗,没有迎春的懦弱,也没有惜春的孤僻,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却不像湘云那么大咧咧的不修边幅。
从探春闺房的布置上看,她与众姐妹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探春喜欢阔朗,她的三间屋子连为一体,房中当地放一张桂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的法帖,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的是米芾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墨迹。和其他姐妹包括宝玉房里精致细巧的摆设比,探春房里的布置非常简单。琴棋书画在古代小姐房中,是常有的消遣品,探春房里的书画也不代表她有怎样高深的学问。在文才上,探春虽然比不及宝钗和黛玉,但也有其不凡的一套,能写出《簪菊》、《残菊》之类的雅诗,也能说出“知鬓冷沾三经露,葛中香染九秋霜。”之类的佳句。大观园中热热闹闹的诗社活动让众姐妹的才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这一活动的发起人却是她,让人不得不认同她组织的能力和其追求风雅的心。
探春对丫头的管教特别严格,她吃饭的时候,丫鬟们在两旁鸦雀无声,其他的姐妹却做不到如此,例如迎春根本指挥不了自己的丫鬟和老妈子们,甚至会受这些下人们的气。大观园里的姊妹们,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不敬佩她的,连平儿也说:“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她尊重,你们就藐视她,欺负她,果真招动了大气,二奶奶(王熙凤)也不敢怎么样。”还说,“二奶奶在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要让她五分。”,可见王熙凤对她这个小姑子也很敬佩。
二、探春理财、治家的能力和她的政治家风范
在曹雪芹笔下,探春是属于大观园里正统一派的女性,正统派的女性中,还有王熙凤、薛宝钗等,而探春在其中是比较有政治风度的一个。
探春与其他正统女性极为不同的地方是她有自己一番人生抱负。她自己是这样说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心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都没有我乱说的。……”由此可见探春并不安心于做一个富贵人家的小姐或者太太了此一生。
探春的才能更多的表现在她治家理财的行动上。其一,第五十五回,探春的舅舅赵国基死了,她没有多顾及死者与自己的关系和母亲赵姨娘的哭闹,而是按照规矩给了二十两的礼钱。当然,这其中还有探春不以舅舅为亲人的因素,但也能看出她公事公办,大公无私的态度,但凡管事的媳妇姑娘,少有做到这点的。其二,她蠲免了宝玉、贾环、贾兰以上学为名义,实际上作为袭人、赵姨娘、李纨零花的月钱。虽然这件事引起了他人的不满,却没有人说句反对的话,因为人人心里都明白,探春做的是正确的。这件事后,王熙凤嘱咐平儿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了一层,又如今俗语说‘擒贼先擒王’,倘她驳我的事。你可别分驳,你越恭敬,越说‘驳得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她一顶,就不好了。”可见,这个向来无所畏惧的凤辣子对探春也有所畏惧,于细微处看出她这个小姑子管家的能力与过己之处。
在和王熙凤的利益不抵触的情况下,探春又紧接着做了两件让人佩服不已的事。第一,她把每个小姐每月置办头油和粉的二两银子蠲免了,因为这些姑娘们每个月已有了二两月钱。在这里,探春发现了贾府家庭经济中存在着“买办”现象,虽然只是买办点丫头、姑娘们的脂粉,却存在很大的弊端,买办的人不是拖延送物的时间就是买些质量低劣的,让姑娘们根本没有办法使用,仍然要重买。探春免了这个钱,对姑娘们的损失并不大,倒是打击了买办们的恶势力。第二,年里,她在赖大家看见赖大花园的管理方法,认为好,就按照一样的方法派专人管理贾府的花园,每个月只要管理的人能奉呈少量姑娘们的头油、脂粉钱,花园中的收益就全属于他们的。这种甚至具有现代农业生产观念的经济方法,竟然出于一个姑娘的手中,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回目上,曹雪芹题的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个“敏”字,可见曹雪芹也对自己笔下这个三小姐赋予了极高的关注,赐予了她无比的智慧。
探春治家是由于王熙凤病了,而顶替王熙凤治家的人除了探春,还有李纨和薛宝钗,其他两个人在治家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引起我们过多的注意,因为探春在这一治家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兴利除弊之事,吸引了所有的目光。她见识长远,措施正确,精明、干练,毫不亚于王熙凤,也让人习惯拿她与王熙凤这个历来管家的媳妇做比较。
王熙凤理财,贪且狠,和她为人是一个样儿的。她把苛捐杂税作为收入的主要,而不发展实业,当然,这不完全是她的责任,那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王熙凤理财比较突出的还有她的假权舞弊。王熙凤放高利贷,收受贿赂,而且让家中其他人毫不知情,真是有她的一套。直到第一百零五回,锦衣府的官员查抄荣宁府的时候,在她的房中抄出大量借据,大家才知道她还有私自放高利贷这档子事。王熙凤理财是极为自私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填满自己的腰包。而探春理财却不是如此,探春蠲免了小姐、丫鬟多领的头油胭脂钱、免了借公子们学里零花的名义而实际上进了他人腰包的津贴、将花园派给佣人们“承包”。从这几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探春理财的作风,即极有积极意义的“开源节流”。探春节省了看起来不多的“小钱”,使用的也是极其简单的方法,但正是这种种做法,使得日渐败落的贾府“人尽其力、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有了一丝好转的气息,这样做也使上下人等对她又敬又畏。可谓两全其美。可惜这只是一线曙光,等王熙凤身体梢好,一切仍然如旧,管理上仍然收外面账房管辖,内部的改良措施一扫而空,连一线生机都没有了。
贾府里老妈子、媳妇、丫鬟众多,在这群下人中也存在着欺压,有的甚至不把主子放在眼里。例如,李嬷嬷仗着养过宝玉,时常来教训怡红院里的大小丫鬟。迎春更是管不了自己的丫头、嬷嬷们。而探春在管家的时候,就大大煞了吴登新家媳妇的威风,此后,还狠狠的打击了王善保家的媳妇。王善保家的媳妇在晴雯被逐屈死一事上有着不可脱卸的责任,平时依仗自己是王夫人的陪房媳妇而飞扬跋扈。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和王熙凤抄检大观园,抄检到秋爽斋的时候,探春“秉烛开门而待”,大谈家败始于自杀自灭,连王熙凤都要陪着笑脸道歉,王善保家的却不识相的连探春的身都要搜上一回,招来了探春的巴掌。这一事件,探春的不可侵犯表现的极为充分,她词锋凌厉、气势上完全凌驾于王熙凤,狠狠的教训了王善保家的媳妇,灭了这类下人的气焰,为改变贾府存在的悍仆欺主的现象尽了力。
三、封建伦理观念对探春的影响
贾府有四个贾姓的小姐,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元、迎、探、惜四个字通常被说为有“原应叹息”的意思,不论这是不是后人们牵强附会,大观园中姊妹们都难逃凄凉的悲剧命运,这是《红楼梦》所欲表现的要点,我们的三小姐探春既然身在红楼,她的命运也是一样难逃其悲剧性。
探春的出生是她悲剧之一。探春是赵姨娘所生,在封建大家庭中,庶出,偏生,是件很不光彩的事。这对于探春这个具有政治风度、有番人生抱负的小姐,是个不能为自己所原谅的弱点和暗疾。这个无法弥补的缺憾使得探春对人对事特别的谨慎,惟恐被别人做了议论的对象。探春和自己的母亲赵姨娘性格不和,时常闹矛盾。赵姨娘对自己这个女儿没有任何的好感,而探春对自己的母亲的所作所为也是非常怨恨。
在探春,几乎是没有把自己的生身母亲放在眼里,她自己这样说到:“……她(赵姨娘)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阴微鄙贱的见识。她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贾政),太太(王夫人)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这样说来,探春是不当赵姨娘为亲娘的。第六十回,探春对李纨尤氏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伏。这是什么意思,也值的吵一吵,并不成体统”。这句话足以见得,在别人面前,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依然是这样,不留任何情面,没有任何母女的感情。探春对自己的舅舅赵国基、亲弟弟贾环也是一样的冷漠,当赵姨娘质问探春赵国基去世时礼钱问题时,探春一面哭一面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探春根本不以赵国基为亲,不难想,这也是由于赵姨娘的关系。第二十七回赵姨娘为探春给宝玉作鞋,而从不理会贾环一事和探春争执、第五十五回探春按规矩只给舅舅赵国基二十两的礼钱,引起赵姨娘大闹、第六十回探春出面调停赵姨娘因贾环要蔷薇硝惹出的打闹。一件件事都可以看出赵姨娘、贾环母子在贾府讨人嫌的地位和探春对母亲、亲弟兄感情的冷淡。
探春这样做,完全出于个人的考虑,出于封建伦理的观念。她极力想摆脱自己庶出的地位,即使是无法改变,也想通过行动来与自己的母亲划清界限,不至于让其他人看扁。她这样做博得了贾府大多数人的认同,讨了王夫人的欢心,连王熙凤都叹息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相信探春自己也会在暗中这样叹息自己的命运不济,不是太太的女儿。
四、关于贾探春结局的看法
关于探春的结局,在长久的争论后,基本上有了统一定论,那就是嫁到了海外成了王妃。这虽然和一般我们看到的书中的结局不同,但是续书和曹雪芹的原意不符之处不止一二,就不多讨论了,我只将前八十回里暗示探春结局的地方一一指出。
首先看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判词,众所周知,这里对各个小姐、姑娘的评说暗含了她们的未来。这里对探春的判词写到“……后面又画着俩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支大船,船中有一个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中第五首《分骨肉》云:“一帆云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山遥水远,凄凄惨惨,生死离别一般,这分明是一去不返的意思。如果像高鹗续书那样,只不过是嫁到海疆,众长辈商议嫁女的时候,不过是觉得嫁的远了些,但尚可以回家,未尝不可以接受,书的结尾处探春竟然真的回家探亲了,既然如此,何谈生死悲痛?远嫁的悲伤也许会有,但想到将来也是可以回娘家就大可不必如此,曲子的名字也不必起作为《分骨肉》了。
在七十回,众姐妹抓阄填柳絮词,探春写出半首《南柯子》再次印证了探春的远嫁。
再看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回里大观园的姐妹在怡红院为宝玉过生日开夜宴。行酒令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抽签,抽的签上都有考语,暗寓着每个人的身世命运,这是很明显的。例如宝钗抽到的签上有一支牡丹,题曰“艳冠群芳”;黛玉抽到的签上有一只芙蓉,题曰“风露清愁”,诗云“莫怨东风当自嗟”。而探春抽到的是一只杏花,题曰“瑶池仙品”,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探春抽到签时,众姐妹都笑道:“家里已经有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个王妃不成?”,原来,探春抽的签中“瑶池仙品”、“日边”都意味着她将成为帝王之妻,可见探春是王妃无疑了。这和注中解释“得贵婿”是一致的,贾府已是公侯之家,只有嫁入比公侯更高的门中,才可以称的上是“得贵婿”,而续书中探春只是嫁给了“镇海总制”的儿子,怎么都不能说的上是“得贵婿”。
在暗示探春结局的几处,都用风筝来象征探春,例如第五回的判词中有“后面有画着两人放风筝……”第二十二回制灯谜时,探春做的灯谜的谜底又是风筝,云:“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挥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和刚才姐妹们抽的签一样,这里个人做的灯谜也暗含着各个人的未来,探春做的灯谜,和她的“清明时远嫁”是相符的,谜底风筝不过意味着探春的将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无依无靠。至于象征探春的风筝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在第七十回中关于众人放风筝的一段向我们摆明了一切。七十回中各人放风筝的先后次序、风筝的样式、放风筝的方式都暗寓着各人的身世归宿。像宝玉放不起来的美人风筝,黛玉将风筝一放了之,而探春放的却是一只软翅子大凤凰风筝。凤凰历来都被比做是王者之妃的,这里也绝不会是闲笔。探春放风筝过程的寓意更加的明显,两只凤凰风筝在空中绞在了一起,又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的风筝在半天如钟鸣的逼近也和两个凤凰绞在拉一起,且一齐飘飘遥遥的去了。探春如果不是远嫁海外,就不会是断线的风筝,而特写凤凰风筝,正暗示探春作王妃。
探春应该是海外的王妃,且只能做海外的王妃。印证元春的判词“三春争(怎)及初春景”,探春不可能超过元春,所以不可能成为本国的王妃,因此也只能远嫁到外邦做王妃了。虽然是王妃,可她是远离故国在海外小国做了王妃。按传统的观念,这正是莫大的悲剧,探春纵有天高的本事,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探春,也只是整个悲剧中的一曲罢了。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2.《红楼梦研究集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红楼梦研究集刊编委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3.孙逊《红楼梦脂评初探》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大观院研究资料汇编》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室编
5.《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下)》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6.宋淇《红楼梦识要——宋淇红学论集》中国书店出版2000年版
7.俞平伯《俞平伯说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8.高阳《红楼梦一家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版

阅读全文

与探春理财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钱吧理财 浏览:684
中邮稳定收益A基金 浏览:851
企业投资管理办法 浏览:388
外汇什么指标最准 浏览:291
招商银行沪深300理财怎么样 浏览:967
投融资会上的讲话 浏览:45
富国互联科技股票基金封闭期 浏览: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戏理财 浏览:11
招商融资发布会 浏览:20
租赁表外融资 浏览:575
中国股票价格为什么高 浏览:803
适合20岁怎么理财 浏览:83
理财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浏览:533
黄金藤价格价格 浏览:503
85港币折合人民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05
江苏八方贵金属软件下载 浏览:344
证监会首批批准证券投资机构 浏览:928
趋势投资利润回吐 浏览:593
益民集团产业投资 浏览:398
平安综合理财 浏览: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