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阿里融资美年

阿里融资美年

发布时间:2021-08-09 06:34:51

Ⅰ 阿里融资200亿,或将在香港二次上市,为什么当初阿里选择在美国上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所以很多网友都表示,认为阿里和腾讯一定会选择上市这条路,虽然现在企业都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是这是大势所趋。

对于阿里这样的企业而言,其主要的经营业务在中国,并且管理层也在中国,不过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和注册地都是国外,因此这和我国的政策相冲突,目前我国是禁止外资企业控制信息的。虽然目前港交所已经放开了政策,不过依然具有一定的难度。

Ⅱ 阿里巴巴的融资方式是什么

阿里巴巴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融资的渠道;

它可以分为两类: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前者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后者主要指股票融资。债务性融资构成负债,企业要按期偿还约定的本息,债权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对资金的运用也没有决策权。

(2)阿里融资美年扩展阅读:

融资资金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持续推动力。企业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及时足额筹集到生产要素组合所需要的资金,对经营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融资困境。

我国的民营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低技术的行业为主,仅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就集中了民营企业的75%。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无论是在其初创期,还是发展期,主要是依靠自我积累、自我筹资发展起来的。

但是,由于这些企业管理水平低、生产规模小、创利能力弱,要进一步发展,仍受到资金严重不足的制约。民营企业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然而,从银行所得到的贷款,尚不足银行贷款总量的2%;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中约只占9%左右,这里还不包括那些以较高昂的代价购买别的上市公司的股份而曲线上市的;

在债券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则几乎为零。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突出表现为中小企业难、中西部地区难、小城镇难,而这又恰恰是我们经济发展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的重要环节。

Ⅲ 公司被阿里全资收购过后还需要继续融资吗

如果被收购了,不管是什么单位收购你的,要不要继续融资就不是你说了算了,而是他说了算了

Ⅳ 这家公司比阿里厉害,年营收1千亿美元,却为何不愿上市进世界500强

许多公司都以进入世界500强榜单为荣,毕竟在全球上千万家公司中,也只有区区500家公司能够进入这个榜单。这个难度可以说是比获得奥运冠军还难。比如说在中国香港,一个经济这么发达的地方,也只有区区两家公司可以进入世界500强。

强如阿里也是去年才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的榜单。可以说进入世界500强榜单,是非常难的。公司入选世界500强,对于公司的品牌宣传等等,都有非常大的好处。除了世界500强外,现在许多公司也喜欢上市,毕竟上市除了可以融资,还可以让公司的名气更大。

不过有一些公司就不愿意上市,比如说中国的华为,还有瑞典的家居巨头宜家等公司。不过有一些公司,不仅不愿意上市,连世界500强也不愿意进入。

之后老科赫回到美国建立了科氏工业,他去世之后把公司交给了两个儿子共同管理。科赫兄弟不仅是富可敌国的大富豪,他们在政界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70年代,他们还曾经参加美国总统的选举。虽然没有选上,但是至今他们旗下的基金会,依然秘密支持着全球30多个政党。

他们也通过支持这些政党来不停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如今兄弟两人也已经年过80,不过依然没有退休。不知道当科氏工业交给第三代发展之后,会有什么新的变化。科赫兄弟曾经说过,除非打死他,不然绝对不会把公司上市。科氏工业也堪称是全球最神秘的公司之一。

Ⅳ 阿里美国上市算利用国际资本吗

阿里不在中国上市只能说明中国市场存在这很多问题,一下是我看的报道。
阿里巴巴上市,创了很多纪录,各路评论雪片般涌来,各种视角都有,有褒也有贬,有捧也有砸。别人都喜欢做的事,且已做得够多的事,一般占豪不太喜欢凑热闹,所以本也没打算写关于阿里的评论。但是,架不住问的人多。过去一周,至少上百位战友几乎问同样或同类的问题,一个个回答实在是顾不过来。这样的普遍性问题,大约浏览了下各路评论,也没能解答这些热点疑问视角的评论,所以今天就针对战友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来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战友们的问题主要是如下几个:
阿里为何不在中国上市?是中国容不下阿里吗?阿里股东都是外国人,会不会严重损害中国战略利益?中国金融体系不可能催生阿里吗?
先说头两个问题。
阿里为何不在中国上市?是中国容不下阿里吗?
谈上述问题前,我们必须搞明白另一个问题,即阿里为何会出现在中国?
阿里为何出现在中国呢?或者说阿里为何没有出现在美国、欧洲、日本和印度等这些国家呢?个人认为,原因有四:
一、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消费服务体系完善,缺少打破动力。
我们知道,一个体系越完善,打破它越困难,往往要等到该体系自己腐朽掉才能终结。类似情况包括企业成败,家族兴衰,甚至中国历朝历代兴替过程,都是这个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消费服务体系比中国完善得多,原有体系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实力强大,掌控着各种资源和话语权,打破这样的格局,现实中是非常困难的。这种现实情况,决定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缺少打破原有利益体系的内在动力。
中国则不同,中国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发展基础工业,大众消费领域非常落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消费才算真正得到发展,到2000年后才算有一轮真正的爆发。我们知道,自90年代到2000年代,家电是居民消费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看到了国美、苏宁的崛起,无论是黄光裕还是张近东,都作过中国首富。淘宝,正是借着2000年后这轮大潮起来的。近几年,中国消费迎来井喷,由于淘宝网络销售商品普遍比现实中便宜,低价和消费大潮两股力量集合在一起,成就了今天的阿里。
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消费能力基本到顶,缺少增量。
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其实在2000年前基本就到顶了,2000年后,他们的消费能力基本没有实际增长。他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主要靠的是中国制造拉低了商品价格。但是,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价格上涨及人民币升值,中国商品价格上也在不断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欧美消费就更缺乏增量。在缺少增量的情况下,与传统零售商争夺原有市场非常困难。这种市场格局,西方发达国家怎么可能发展出像阿里这样的企业呢?
中国则不同,阿里创造的是一个网上商铺平台,而且还是零门槛的商铺平台,过去开店成本几乎全节省了,这种相对自由化的经营方式加上中国不断高速增长消费市场,就有了阿里生存发展的战略机遇。所以,虽然美国的电商发展比中国早,但却无法达到阿里的级别。
三、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缺少如中国这样的完整消费工业体系、巨大的从业人口及低成本运作市场环境。
在中国,到处是生产各种消费品的工厂,中国有的是消费品的货源。西方发达国家将这些产业都转移到了其他国家,根本不具备这种工业生产条件。西方国家从中国市场上进货,得先经过批发商走批量,如此就必然存在囤货成本和风险。中国小卖家则不同,不但可以小批量,拿货还方便,很多商家甚至不必囤货就能做生意。这种几乎零成本起步的生意,自然有了C2C发展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也缺少如中国般这么巨大可轻易开店从业的人口。在中国,有大量想创业而没有机会的年轻人,而那些年开淘宝店基本没有门槛,只要自己手头有一些进货资源,就可能通过淘宝创业。美国则不同,美国没有这些东西,个人基本上不可能轻易拿到那些消费商品货源。在这种情况下,C2C模式怎么可能在美国获得发展?
由于淘宝的发展,中国的速递业发展得也很快。中国可以很低成本地运作快递,陆上到处是骑着电摩的上门快递员。美国哪有这么多的廉价劳动力。某种程度上说,相比中国,美国缺乏发展C2C的基因。
四、印度等国家缺少缺少相应的消费能力、基础设施及消费品制造工业体系。
那么,为什么类似印度这样的国家也没有出现阿里巴巴呢?根本原因在于印度人的消费能力、基础设施及消费品制造工业体系都缺乏,所以现阶段印度也无法发展处淘宝。
通过上述,我们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只有中国才会诞生阿里巴巴,而西方发达国家或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却无法诞生这样的企业。就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说,阿里巴巴是中国制造,脱离中国的阿里巴巴将无法生存。所以,那些说阿里巴巴美国制造、日本制造云云都不准确。就整个企业而言,阿里巴巴只有中国制造且现阶段只能在中国生存。
那么,为何阿里不在中国上市呢?
不在A股上市的理由很简单,因为A股还未对外资企业开放,阿里巴巴为了避税及规避其他风险等因素,其公司注册地是在开曼群岛,这种情况在中国非常常见。某种程度上说,这是西方资本为了规避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的一些政策所采取的规避措施。鉴于阿里注册地不在中国,所以阿里根本现在不具备在A股上市的条件。
至于A股为何不开放外资企业在中国上市,原因是资本项目还不能自由兑换。为什么不能自由兑换?为了保证国家金融体系安全,中国正在开放中。未来国际板、现在的自贸区都是试验。限于篇幅,这里对这些问题就不再深入讨论了。
那么,阿里为何不在香港上市呢?
阿里之前也准备在香港上市,但是由于阿里是合伙人制,这一制度香港证交所不容易通过,这种模式对股民风险较大。所以,客观上是因为阿里的双轨制及合伙人制不符合当前港交所的上市规定,港交所也不准备为一家公司开绿灯。而马云若一定要到港交所上市,则可能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经过谈判,双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最终阿里巴巴到美国上市去了。
当然,我们都知道,规则是人定的,只要利益足够大,规则都是可以修改的。阿里上市这么大的事无法撼动港交所,根本原因还是相比当前的现实规则利益,阿里在港上市并没那么重要。这个原因其实从战略角度观察会更清晰。
现阶段,全世界处于激烈博弈当中,各国都在争着资本进入自己的经济体以获得更多外资的投资。在港上市,虽然本身也是吸引了一些外资,但无疑会吸引不少国内资本和港资参与,这实际上是融自己的钱投自己。相反,到纽交所上市,买股票的大多都是美国的机构,融的是美国资本市场的钱。阿里巴巴虽然也会投资外国公司,但显然融资的这些钱大部分还是投到中国来。两百多亿美元,合人民币一千多亿,去美国市场融资,站在国家角度说不是坏事。站在美国角度,阿里发展潜力这么大,是优质的上市公司,这么优质的上市公司有利于美国吸引更多国际资本,这当然也是美国乐见其成的。大的层面上都倾向于阿里到美国上市,到美国上市的事情发生基本上就是必然的了。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就是中美的共同利益,也是为什么中美无论怎么吵、怎么闹都还没闹僵的根本原因之一。美国给中国提供了很多机会,中国同样给美国提供了很多机会。
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中国容不下阿里的问题,阿里的经营主要在中国,阿里除了中国虽然可以到其他地方发展,但哪里一时半会也无法替代中国。所以,客观地说,只有中国能容下阿里,换个地方都不行。中国也只能立足于中国发展,换个地方也不行。
那么,阿里的股份大部分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会不会严重损害中国的战略利益呢?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可能催生阿里巴巴吗?
阿里的股份大部分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不错,但阿里的控制权在马云这个团队手里。所以,只要马云没有损害中国战略利益的故意,阿里就不会损害中国的战略利益。相应地,中国的监管部门只要做好相关监管,也就不会发生相关不好的事情。
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说,阿里是给中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阿里改变了中国的商业模式、消费模式,阿里促进了中国的消费,在中国现阶段拉动消费增长的关键节点,阿里的作用是战略性的。所以,看待阿里不能一叶障目,应多从其社会效应角度观察。类似阿里这样的企业,中国还应再发展几家。譬如,O2O模式的发展,中国就应再发展一家或几家中国自己控股的如阿里。因为,这样的格局将更符合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
那么,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不是不可能催生阿里巴巴呢?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用谈,因为阿里的成长主要靠的不是金融体系,而是投资体系。金融投资虽然联系紧密,但毕竟是两个领域。阿里1999年创立,那时候不但电子商务是新事物,诸如VC、PE这些在中国还都是新鲜事,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投资行业,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钱投资阿里?不光阿里,中国那时候的互联网应有行业都是外资。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是外资推动了中国互联网应用行业的发展。
中国那时候资金在投什么?投基础建设。试想,如果这些年不是我们的金融体系发挥重大作用,帮助通信行业快速发展,哪有今天的互联网应用行业?有句俗话叫“要想富先修路”,如果没有通信的高速公路建成,淘宝哪有什么发展空间?再譬如,如果没有中国公路、铁路、航空业的高速发展,哪有快递业的快速发展空间?又哪有阿里巴巴发展的空间?
所以,不能说阿里巴巴发展了就没有中国金融行业的功劳,只是并没有体现在阿里这家公司股份当中,是体现在了阿里的生存基础上。当然,当时中国的投资领域的确太过薄弱,基本还处于没有起步的状态,不可能在互联网应用领域投入很多。这些都是客观现实,不需要去贬低抹黑或粉饰抹粉,这些都是客观的发展过程而已。难道说,为了不让外国人控股这些互联网企业,中国就不发展这些互联网应用企业了吗?当然不行,因为没有这些应用,互联网的用处没那么大,又哪有那么多可持续的资金投入到互联网的基础建设中呢?这些,都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过去,中国资本积累少,投资行业落后,所以今天互联网的很多公司都是外资控制。但是,今天则不同,中国资本积累已初步完成,已经有资金投入新行业、新领域,当然情况和过去就有了变化。譬如,万达投资电商张口不就是50亿吗?其它投资各种新行业、新领域的各种投资也非常活跃,创业板上市那么多企业不就是明证吗?
所以,看问题大可不必偏颇,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去观察,才能客观和理性,才能看透事物的发展脉络,也才能把握未来的机会。马云是今天的弄潮儿,也许数年后其它人就会取而代之。中国处于大发展时期,我们对各种变化都不必大惊小怪。做好自己的事,也许你就是十年后的马云。

Ⅵ 马云阿里巴巴历史上投资收购过哪些公司

2005年8月,中国雅虎由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收购。
2006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正式战略投资口碑网。
2008年5月,phpwind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前期隶属于支付宝。2010年4月,phpwind正式进入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成为阿里云计算战略性重点产品。
2009年9月,阿里巴巴以5.4亿投资万网,完成与其结盟。
2009年12月,浙江百世物流科技公司由郭台铭和马云连手创立的,总投资额已经超过1亿元。初期该公司业务范围仍仅局限在杭州市区,主要客户为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和富士康。
2010年3月29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入股星辰急便,注资额约3000万元。这让星辰急便的知名度迅速提升,但马云并没有对星辰急便的业务和管理投入太多精力,投资物流行业对马云更像是一种战略尝试。
2010年6月25日,据国外媒体报道,阿里巴巴周四称,该公司已经收购了美国电子商务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商Vendio Services,这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在美国市场上进行收购活动。
2010年8月12日阿里巴巴近日向易图通公司注资3500万美金,一举成为易图通最大的股东。
2010年8月25日阿里巴巴宣布已和专门服务eBay商家的第三方工具开发商Auctiva达成收购协议。这是近两个月阿里巴巴在美国市场的第二宗收购。
2010年10月,阿里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云峰基金作为财务投资者联手投资搜狗。投资1500万美元。2012年7月2日,搜狐公布以2580万美元回购此前阿里巴巴所持有搜狗10.88%股份。
2010年11月16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收购深圳市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2011年5月4日比特网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正式确认:集团于近日完成了对流量统计技术提供商CNZZ的收购。
2011年7月,美团网B轮融资5000万美元,阿里巴巴领投。
2012年11月,阿里巴巴战略投资丁丁网布局O2O。
2013年4月,阿里默认收购虾米网,合推新产品。
2013年4月29日,新浪宣布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约18%。
201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2.94亿美元投资高德,阿里持有高德约28%股份。
2013年7月16日:阿里巴巴入股中国旅游网站穷游网。
2013年9月25日:阿里巴巴收购中国云存储网站酷盘(Kanbox),收购金额未披露。
2014年2月10日:阿里巴巴提出以11.3亿美元收购该公司尚未拥有的在线地图公司高德(AutoNavi)的剩余股权。阿里巴巴已于2013年5月以2.94亿美元收购了高德28%股权。
2014年3月12日:阿里巴巴同意以8.04亿美元收购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中国传播集团(ChinaVision Media Group) 60%股权。
2014年3月20日:阿里巴巴向视频通话初创企业TangoMe Inc.投资2.15亿美元。
2014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向中国百货商店运营商银泰商业集团(Intime Retail Group)投资6.92亿美元。
2014年4月3日,马云拥有的一家公司同意以5.32亿美元收购金融软件开发商恒生电子(Hundsun Technologies) 20.6%股权。
2014年4月8日,阿里巴巴创始人拥有的投资公司同意以10.5亿美元收购数字电视公司华数传媒20%股权。
2014年9月,旷视科技获蚂蚁金服战略融资;
2016年1月,阿里成为中天微第一大股东;
2016年年中,思必驰获阿里巴巴领投的C轮2亿元人民币投资;
2016年年末,思必驰又进行了新一轮D轮融资,此次融资并没有对外透露投资方。
2016年11月,阿里与腾讯对Barefoot Networks进行了C轮2300万美元的领投;
2017年1月,蚂蚁金服、联发科等对深鉴科技A+轮融资4000万美元;
2017年8月,寒武纪获阿里等1亿美金A轮投资;
2017年10月,旷视科技获阿里4.6亿美元投资;
2017年11月,商汤科技获阿里15亿人民币投资;
2017年11月,KneronA轮获阿里等过千万美元投资;
2018年4月,蚂蚁金服针对商汤科技再次领投C轮6亿美元融资;
2018年4月,极链科技获3.49亿元融资,阿里、旷视科技领投
2018年4月,阿里全资收购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
2018年5月,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北京先声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Ⅶ 魅族跟阿里巴巴战略合作,阿里融资多少了

魅族科技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将投资魅族5.9亿美元。与此同时,海通开元基金也将投资魅族6千万美元。魅族将共计获得6.5亿美元投资,这也是魅族第一次引入战略投资。
“对魅族的投资,代表了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一次重要扩张,也是我们移动战略重要一步,以此给用户带来更丰富的移动产品和体验。”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表示。
2014年10月,因为同魅族业务合作的关系,王坚南下珠海,同魅族创始人黄章见面,被黄章和魅族对产品极致的打造精神所感动,也对魅族的产品和战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后,阿里巴巴集团开始同魅族商讨入股事宜。
入股之后,阿里巴巴集团同魅族也将在战略和业务层面开展一系列合作。魅族科技总裁白永祥表示,”此次引入战略投资将给魅族智能手机及智能生态圈的快速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据介绍,阿里巴巴和魅族双方将本着真诚合作、互惠共赢的原则,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阿里将在电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服务、智能手机系统方面、数据分析及支付等方面为魅族提供资源与支持,魅族将在智能手机系统的推广、针对硬件和用户在视觉和交互上的定制化、市场策略、线下销售渠道方面为阿里提供支持与帮助,从而延伸阿里巴巴的移动互联网优势。

Ⅷ 有谁知道阿里巴巴融资历史吗

阿里巴巴是1999年9月9日注册成立,这个日子也是真好,5个9,中国文化好讲究个吉利数字,百年难得一见的时间点,阿里能有今日的成绩和这个时间点有关系吗?

这次雅虎带来了10亿美元的资金,雅虎也把雅虎中国作为嫁妆给了阿里巴巴(这个事件后来又牵涉到了另一位互联网大佬周鸿祎,这又是后话了),雅虎获得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阿里巴巴用了这10亿美元的现金,为日后的战役准备了充足的弹药。如果没有这10亿美金,淘宝的免费战略就无法实施,也很难说未来就会在竞争中能够获胜!

第六次融资2007年11月阿里巴巴终于迎来IPO,其B2B部分在香港上市,融资15亿美元,合计116亿港元,创下港股融资历史记录。这次发行价是13.5港元,5年后的2012年6月宣布以每股13.5港元私有化,15亿美元无偿使用5年,这次阿里巴巴的上市并未给二级市场的股东带来什么回报。

第七次融资2010年3月,红杉资本战略投资阿里巴巴,具体金额不详。

第八次融资2011年9月,阿里巴巴获得E轮融资,融资金额16亿美元,投资机构主要有银湖资本、DST Global、Temasek淡马锡、云锋基金。

第九次融资2012年8月,阿里巴巴获得Pre-IPO轮融资,融资金额为42.88亿美元,投资机构 有中投公司、中信资本、创业工场、Temasek淡马锡等机构(这次牵涉到回购雅虎持有的股份问题,比较复杂)。第十次融资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融资250亿美元,创下当时全球IPO募资记录。

Ⅸ 今天新闻说阿里巴巴要在美国融资200亿美元,为什么要在美国融资,在国内不行吗

阿里想走全球战略,所以选择国外上市,谋求募集更多的资金用于自身发展,另外国内回的话要求答太高,被ZF限制的太死。甚至连香港都没接受阿里的上市。他只能去国外了。那斯达克上次出了问题。他只能去纽约交易所了。那里是上市条件非常宽松的。

阅读全文

与阿里融资美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适合20岁怎么理财 浏览:83
理财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浏览:533
黄金藤价格价格 浏览:503
85港币折合人民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05
江苏八方贵金属软件下载 浏览:344
证监会首批批准证券投资机构 浏览:928
趋势投资利润回吐 浏览:593
益民集团产业投资 浏览:398
平安综合理财 浏览:461
不良贷款不良资产 浏览:307
如何用100万来投资理财 浏览:793
县域理财 浏览:425
理财王冠 浏览:623
理财客户细分 浏览:16
st兴业股票 浏览:136
怎么购买印度基金 浏览:876
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费用 浏览:84
企业如何通过基金融资 浏览:570
项目融资的结构 浏览:379
融资33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