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融资收益科目是什么科目
是损益类科目
2. 未确认的融资收益和未确认融资费用期末在报表中怎么体现
未实现融资收益作为长期应收款的抵减项。
未确认融资费用作为长期应专付款的抵减项。属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指南中规定,承租人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对“长期应付款”项目,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分长期负债和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填列。
3. 融资报表怎么做
融资银行报表编制的一般原则
1、 一般银行要求借贷企业按季度提交财务报表及附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有些银行不要求全部提交,只要求提交部分资料。
2、银行要求的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的要求:
①货币资金与实际基本一致,即与企业基本户+一般户+老板的私人账户保持一致。
② 存货结构要明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
③列明固定资产分大类、原值、折旧、净值、变动幅度;
④短期借款一般指的是向所有金融机构的借款,个人借款一般反映在其他应付款;
⑤应交税费一般按照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金额填列,若银行必须要提供税票的话,可按实际缴纳来反映;
⑥现金流量表附表的财务费用科目填写的是非经营活动的财务费用。
3、优化指标:
(一)基本要求:盈利性、可持续性、增长性。
(二)向银行贷款企业要把握好的14个财务指标:
(1)财务结构:
1、净资产与年末贷款余额比率必须大于100%(房地产企业可大于80%);
净资产与年末贷款余额比率也称净资产负债率。
2、资产负债率必须小于70%,最好低于55%;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
(2)偿债能力:
3、流动比率在1.5~2较好;全行业≈1.3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4、速动比率在1左右较好,对中小企业适当放宽,也应大于0.8;全行业≈0.8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速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流动资产-存货
5、担保比例小于0.5为好。
6、现金比率大于30%。全行业≈30%
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3)现金流量:
7、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一般应为正值,其营业收入现金回笼应一般在80%~95%以上。特殊情况:初创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可以为负值。
8、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支付采购商品,劳务的现金支付率应在80%~95%以上。
(4)经营能力:
9、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不小于8%,说明该企业的主业正处于成长期,如果该比率连续3年低于5%,说明该产品将进入衰退期了。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9.8%。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10、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应大于六次。60天才能将资金回收相当于为别人提供了60天的免息贷款。同时又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比如坏账风险、收账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等。一般讲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越高,企业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越短,资金回笼的速度也就越快。
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全年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全年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年末初余额)/2
如果是半年报: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全年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半年营业收入*2/(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年末初余额)/2
11、存货周转速度中小企业应大于五次。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
存货周转速度(次数)=全年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其中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5)经营效益:
12、营业净利润率应大于8%,当然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综合获利能力越强。
营业利润率=营业净利润/营业收入(商品销售额)×100%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所得税)/营业收入×100%。
13、净资产收益率中小企业应大于 7%。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回报越高,股东们收益水平也就越高。全行业≈5.5%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其中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总资产周转率(次)= 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14、利息保障倍数应大于5,最低应大于4。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4. 未实现融资收益什么意思
未实现融资收益是指未收到租金并未获担保的部分,因其是否能按期收回具有不确定性,专因此按照属稳健性原则的要求对预期收益就不计或少计,而且对于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租金的应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其原已确认的融资收入应予以冲回,转作表外核算,这样处理有助于抵消管理人员和所有者的乐观主义情绪,以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更有利地评价风险。
计算公式
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租赁投资净额
会计处理
出租人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租赁款,在租赁期开始日,应按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未担保余值,借记“未担保余值”科目,按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和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
贷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按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或贷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期计算确定的融资收入,借记本科目。
5. 未实现融资收益是什么科目
未实现融资收益是指未收到租金并未获担保的部分,因其是否能按期内收回具有不确定容性,因此按照稳健性原则的要求对预期收益就不计或少计,而且对于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租金的应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其原已确认的融资收入应予以冲回,转作表外核算。
这样处理有助于抵消管理人员和所有者的乐观主义情绪,以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更有利地评价风险。但是,将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相关支出全部由当期投资收益承担,有失配比性。
出租人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租赁款,在租赁期开始日,应按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未担保余值,借记“未担保余值”科目,按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和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贷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
按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
6. 求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下列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表(中级财务题)
=======
相关回复
=======
“实际利率法”咋看挺吓人,其实明白了原理很有规律的。
一、融资性质的销售
我们先说说这笔生意,25万成本的商品,如果按照现行市场价格销售,应该在31.5万左右。这个和你算的现值很相近。也就是说,商品现售的合理利润是31.5-25=6.5万元。
可是,现在B公司手头没有那么多现金,需要把这个商品(假设是一部机床)买回去,帮别人加工零件赚钱后,每年付一部分,一共3年付清。这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是几个月内付清,我们一般按照“应收账款”对待就可以了。如果要拖3年,对于新新公司来说,这笔钱31.5万当时收到以后,按照银行利率7%存银行,连续三年的利息差不多就是4.5万元。因此,如果答应B公司的付款方式,那么合同价应该是31.5万+4.5万利息=36万元。我现在解释的就是正向推导得出的。如果反过来看这笔生意,相当于新新公司赚了B公司两笔钱,一笔是合理利润6.5万元,一笔是利息4.5万元。只不过反向推导的区别在于,4.5万元的利息是融资销售的客户支付的,而不是银行。
二、实际利率法
中级会计很多地方都有“实际利率法”,而且全都是和“融资性质”有关的,通俗讲就是企业一方面要收款(看作现金流入,一般是整数),另一方面要算利息。
这部分利息,在一开始做账的时候,利息总额已经计入“未实现融资收益”(对方企业是“未实现融资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利息这种东西是和时间有关的,要阶段性确认,时间到了就确认一部分。这张表就是起这个所用的,依据了一个基本公式“本金×利息率=本期利息”。下面具体分析
------------------------------------------------------------------------------------------------------------------
日期列不算,后面四列作为A、B、C、D列。标题行不算,以下称为1、2、3、4、5行
1、D1是刚开始的本金314918,终值360000-现值314918=利息45082。记住,本金是现值概念,中间收到的钱是现金流概念。
2、本金D1×利息率7%=22044.26,四舍五入22044,B2就是该时间阶段本金产生的利息。本金是现值概念,利息率也是现值概念,用的是折现率。这个时候,现金流是B2=120000。很简单啊,120000中的22044支付利息,余下的C2相当于归还本金了,于是本金只剩下D2=216912。
【题外话】假设,这里现金流为10000,那么支付利息22044不够,没钱付利息的话,22044-10000=12044就要增加到本金上,本金变为314918+12044,这样下一期的利息会变大。
做到这一步,就完成实际利率法了。因为你得到了“摊余成本”。
归纳一下,当期要完成的,就是计算利息和摊余成本。利息利用上一期的本金×折现率=本期利息(这个作为企业赚的当期利息,计入“投资收益”等科目),而本期利息,由于实际现金流入流出大小问题,有时候现金流入足够支付本期利息,剩余部分用来冲减上期本金,得到本期减小的摊余成本;有时候现金流入不足以支付本期利息,不足部分用来增加上期本金,得到增大的摊余成本。
3、本金D2:216912×7%=15183.84(四舍五入B3),A3-B3=C3,继续调减本金,得到摊余成本D3
4、本金D3:112149×7%=7850.43(四舍五入7850,!!可是这里是7849,因为这种方法下,期期四舍五入,最后会有精度上的差错,作为一种调整,最后一期,要倒算。事先知道最后本金D4=0,那么现金流入A4-C3=B4,倒挤出利息。
很简单吧,实际利率法,无非就是分段确认利息。由于当期现金流入和利息大小不匹配,就会增加或减少下期本金。本金不断动荡变化,做账上给这个不断变化的本金起了个名字“摊余成本”,就是这样。而“未确认融资收益(未确认融资费用)”成了将来利息的大本营。
5、看看第5行合计,合计数和当初做账的那些数字很吻合吧,这不是奇迹,就是正向推导,反向做表的结果而已。
三、货币面值和现值
做账是货币计量,按照货币的面值,如果按照货币的现值,之间必然有个差异,这个差异的安放,带来了新的一群会计科目,这些会计科目读起来拗口,字数比较长的,因为是直译的缘故。
7. “未实现融资收益”的用法,借贷方向分别表示什么谢谢啦!
未实现融资收益是长期应收款的备抵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投资收益率等于公司投资收益除以平均投资额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期初长、短期投资+期末长、短期投资)÷2)×100%。
投资收益率又称投资利润率是指投资收益(税后)占投资成本的比率。投资收益率又称投资效果系数,定义为每年获得的净收入与原始投资的比值,记为E。
(7)融资收益表扩展阅读:
出租人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租赁款,在租赁期开始日,应按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未担保余值,借记“未担保余值”科目,按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和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
贷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按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或贷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期计算确定的融资收入,借记本科目,贷记“租赁收入”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