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银行理财错配

银行理财错配

发布时间:2021-08-02 12:00:06

⑴ 我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但卡上的钱并没被划走,对吗

不是的,已经被冻结,然后就会划走了。
首先介绍一个“资金池”的概念,有些银行在总行设有“资金池”,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大量的资金,会把资金放到这个资金池里面,等待备用。 资金池业务一般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特征: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
理财产品按照募集资金的去向可以划分为很多的品种,主要分为债权类理财产品、资本市场类理财产品、股权类理财产品三个大的品种,这些理财产品种类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投资标的的不同所进行的。
所以买了银行理财后,卡上的钱已经被冻结,在活期账户上就已经不体现了,产品正式开始的时候,卡上的钱就进入了资金池子里面。到期后,本息从资金池里面提出打到客户的账户上。

⑵ 什么叫利率期限结构错配

自1996年以来,我国利率经过了8次调整。通过对我国利率这9年来的期限结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利率期限结构严重错配。

从下面的一组数据可看到,存贷款的利率期限走势都渐趋平缓。期限作为决定利率的一个决定因素,其所起的作用正在趋弱,而利率对期限的敏感性可以刺激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对居民、银行、企业以及国家宏观调控也有很大的影响。

居民持币待消费,储蓄意愿不强。目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98%,考虑20%利息所得税和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利率为-1.616%(即1.98%×0.8-3.2%)。而且,活期存款分别与一年期、五年期利率相差1.26、2.02个百分点,利率的期限部分没能弥补通货膨胀、机会成本等因素,居民进行长期储蓄不仅不能保值增值,甚至可能因通货膨胀等因素而减值,因而长期存款对居民的吸引力不大。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大多数居民将选择别的投资渠道,或者是活期存款储蓄以等待新的投资机会。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近几个月来储蓄存款出现了明显分流迹象。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低迷阶段,一旦市场转暖,投资品种增加,将对居民储蓄存款分流产生更大作用。

银行流动性不足,存贷期限错配。央行200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0.7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7.16万亿元;同期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11.87万亿元,除去7.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4%左右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可用于放贷的储蓄额不过10.5万亿元。据央行统计,活期存款、定期储蓄分别占34.23%和65.76%(而1999年分别为24.5%和75.4%),这就是说,定期储蓄余额不过6.91万亿元,相对于中长期贷款余额少2500亿元。这说明银行利率期限敏感性缺口严重失衡,银行的中长期贷款依靠短期资金来源支撑,一旦银行银根紧缩,居民获得新的投资机会,或者银行贷款风险加大,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时,银行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可能会造成银行的亏损、破产、倒闭风险,甚至进而引发金融风险。

企业投资需求强,引发经济过热。由于贷款利率六个月以下的与五年期以上的相差0.72个百分点,对企业来讲,力争中长期贷款可减少资金还款压力,扩大资金使用范围,而且对于企业来讲都有一种扩大生产的冲动,因而上项目、铺摊子、搞基建也就成为贷款的主要去处。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实际增加贷款8351亿元,已占全年预期目标2.6万亿元的32%,同比多增24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少,基建贷款等中长期贷款继续多增,基建贷款增加1700亿元,同比多增337亿元;其它中长期贷款增加1887亿元,同比多增362亿元。自1998年以来,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不断提高,2004年3月末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已达40%,比1997年末提高20个百分点。由于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多投于固定资产或者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某些行业已出现了过热现象,如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电解铝等行业。这些行业的过高增长,一方面造成经济运行的不平稳,使经济呈现局部过热现象,另一方面也造成我国能源的高消耗。

国家调控空间小,升息压力大。作为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的利率,其主要是进行结构调整,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动利率。而且决定利率走向时要考虑“利差”,目前人民币一年期利率为1.98%,境内美元的同期利率约为0.56%,如果提高利率无疑将对人民币升值造成压力。日前美联储加息为我国调高利率留下了一定空间,但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存贷款各期利率的变动尚没能形成联动趋势,目前利率期限结构趋势平缓,不管是调高利率,还是降低利率的可操作空间都不大,因而建立由基准利率为决定基础的市场化利率体系也就成为解决利率期限结构不敏感的主要方法。

⑶ 理财产品要打破刚兑,两年之后银行存款不一定保本,为什么要这样呢

现在大家都知道,银行的理财产品要打破刚性兑付,也就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根据监管方面的要求,所有银行必须在2020年年底,出清存量,停止新发行保本理财产品。


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也不例外,以前之所以大家觉得没有风险,是因为风险已经被银行承担了,是银行把理财的损失给我们刚性兑付了。长久以往,当银行也兜不住这部分风险的时候,就会发生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到时我们的损失会更大。

所资管新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从最终结果来看,非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安全性反而提高了。所以银行产品打破刚性兑付是正确的决定,是所有人的共识。我们每个人都要正确的认识。

⑷ 如何辨别理财产品是没有被期限错配的

期限错配指的是业内有些P2P平台为了满足投资人偏爱短期投资的喜好内,往往将长期容融资项目拆成短期,以达到实现快速融资的目的。比如一年期的标,拆成12个一个月的期标发出去,通俗一点说就是,平台发行一个月的理财产品从而实现快速融资,但短期融资却被投入长期(一年)项目,所以,一个月后,资金是无法回笼的,所以,平台在一个月后,又发行一款投资期限为一个月的理财产品,然后把融来的资金还给上个月到期的投资人,如此循环往复……简单说就是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也可以说是“短存长贷”。这种现象除了普遍存在于P2P行业中,还普遍存在于银行业。
期限错配表面上是增强了流动性,实现了快速融资,但它背后的风险却是不容小觑。一旦“发新偿旧”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第7个月的时候,投资者减少了他们的购买或退出理财产品),那么,就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平台倒闭,投资人的钱拿不回来(短存长贷要是太严重,银行都会倒闭)。

⑸ 购买理财时提示不符合产品投资者类型要求是什么意思

购买理财时提示不符合产品投资者类型要求是因为在风险测试时答题不通过的原因。

不同的理财产品有不同的风险等级,在您购买理财产品或其它金融产品之前(比如基金),按照规定要做一个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试的,如果测试出来您能接受的风险等级比较低,而理财产品的风险是比较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样的提示。

(5)银行理财错配扩展阅读:

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

1、自发与代销

银行理财产品分两类,一类是银行自己发行的,一类是代理销售第三方的。虽说两类理财产品都有风险,但如果银行只是代销理财产品,作为一个渠道商的话,一旦出现问题,银行是不会为此负责的,换句话说,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相对银行自发的理财产品,风险更高。

2、保本与非保本

即使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也分为保本和非保本两种类型,按照收益还可以细分为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

保证收益类产品即保证本金和收益,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即保证本金但不保证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顾名思义,也就是既不保证本金也不保证收益。

防范这类风险就需要投资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看清楚自己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了解清楚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属于哪一种类型。

3、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

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是不同的。预期收益率是一个理论上的预估值,实际收益率是要通过实际到手有多少钱来计算。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上标明的预期收益率不符合投资人的期望的话,投资人就会觉得银行忽悠人。

所以,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就要详细了解是否还有其他费用,比如手续费、托管费等等。并通过结合预期收益率、手续费率、托管费率等等大致判断出自己的实际收益率,再去考虑是否要选择该理财产品。

4、募集期与清算期

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会使得资金站岗。一般情况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是不计算收益的,而是按活期存款利息来算的,所以如果你在产品募集期第一天就买入的话,不仅没有获得收益,还失去了资金流动性。

同样,当理财产品到期之后,还需要经过一个清算期,资金在这时期又会站岗。因此,资金站岗也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值得注意的一个地方,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需要判断好自己投资的钱可以投多长时间。

如果投资者对流动性要求很高,则应选择可随时加入和退出的开放式理财产品。投资者较熟悉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和本金及理财收益风险。

建议投资者对于某些理财产品期限较长或投资于难于及时变现的金融产品,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投资者在急用资金时可能面临无法提前赎回理财资金的风险或面临按照不利的市场价格变现所致的亏损风险。

⑹ 为什么银行职员自己几乎不买银行卖的理财产品

虽然说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柜台就设在银行营业厅内,但是它跟普通储蓄业务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理财产品跟储蓄业务分属银行的不同体系。所以理财产品不像银行储蓄,是可能会产生亏损的。
而很多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为了个人私利,经常向咱们无知的普通投资人推销高风险的投资产品,这产品不出事还好,一出事就悲剧了。

那么银行理财到底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除了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以外,有时候还会代销保险、基金、信托等业务。有很多小伙伴就上了套,本着赚取收益的目的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却被销售人员混淆了概念,买成了保险。
保险没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获取保险金是不确定的。而且银行卖的保险,基本上都是理财型的保险,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买份保险,最好也别选择银行。
套路二
有些时候银行会把代收产品当成自发的产品卖,可能还会向客户隐瞒风险。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买的其实不是银行的产品。而风险也不是银行承担的。
套路三
销售人员介绍的预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并不是到期后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计算陷阱都没有那么简单。收益套路是无穷尽,只能自己注意一点,以免踩进了陷阱。
凡是口头承诺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数都是套路,最好能让销售人员把所有的承诺都写合同,这样如果有纠纷,也能算个保障。

⑺ 银行理财产品到底有没有风险你觉得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现在的银行理财市场已经变了天,过去银行理财产品稳赚不赔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六、总结由于当前理财市场还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缺乏专业理财知识的投资者来讲,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我们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要首选大银行。大银行风控能力远远大于小银行,风险相对较小。我们在购买银行理财之前,要了解一下当前理财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作为我们购买理财产品时的收益参考。

如果我们选择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偏离平均收益率幅度太大,意味着风险也很大,这时候我们要选择放弃。理财新规后,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闭着眼睛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了。需要学习一些专业的理财知识来武装自己。在购买的时候,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直到产品说明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你都明白。

如果产品说明书看不懂,则果断放弃。新规加强了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时登记注册要求。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都有产品编号,可以登陆中国理财网进行查询,辨别真伪,避免买到虚假理财产品。

⑻ 银行之间可以相互购买理财产品吗

不能,
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正加速扩张。截至2014年5月末,全国4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存续理财产品50918款,理财资金账面余额13.97万亿元。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为4.13%。银监会数据显示,去年,银行理财产品累计为社会创造了4500亿元的收益。而在高速膨胀的同时,银行理财也成为监管发文进行规范最多的领域。银监会“35号文”就对银行理财业务提出多项规定。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此次文件最为严厉的条款在于,“理财产品之间不得相互交易,不得相互调节收益”。对此,鲁政委评价称,这比公募基金还严,“直刺银行理财的要害”。一直以来,银行产品之间相互交易、调节收益,是银行理财产品运作的一种极为普遍的方式,正是依赖这样的方式,银行理财产品可构筑资金池,实现资金错配,获得较高收益,并且令银行理财产品可以长期完成刚性兑付。

此外,银监会再次对银行销售进行了规范,明确要求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时不得提供含有刚性兑付内容的理财产品介绍,不得销售无市场分析预测、无风险管控预案、无风险评级、不能独立测算的理财产品。不得销售风险收益严重不对称的含有复杂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财产品,不得使用小概率事件夸大产品收益率或收益区间等。

阅读全文

与银行理财错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指期货对应基金 浏览:89
股票里做t是什么意思 浏览:968
玩股票资金怎么筹 浏览:49
银行贷款日利息怎么算 浏览:211
什么是互联网基金产品 浏览: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浏览:211
外汇Ham 浏览:178
钱吧理财 浏览:684
中邮稳定收益A基金 浏览:851
企业投资管理办法 浏览:388
外汇什么指标最准 浏览:291
招商银行沪深300理财怎么样 浏览:967
投融资会上的讲话 浏览:45
富国互联科技股票基金封闭期 浏览: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戏理财 浏览:11
招商融资发布会 浏览:20
租赁表外融资 浏览:575
中国股票价格为什么高 浏览:803
适合20岁怎么理财 浏览:83
理财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浏览: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