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创业公司融资,股权如何慢慢被稀释的
融资过程中,股权的稀释总是难免的~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加盟公司时拿到的期权比例,并非最终公司上市时手中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外部融资会不断稀释大家的股份。究竟最后能拿到多少公司股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融资和期权池。 首先,创业者需要理解融资和股权转让的区别。
融资是企业融资,企业引入外部投资者的资金做大公司,投资人则拿到公司的一部分股权成为公司的新股东(即“增资入股”)。
而创始人转让出自己手里的公司股权,其实质是股东的套现,股权转让的收益归属于股东个体而非公司,除非,该股东又将转让收益作为新的注册资金再次投入公司,这样的投入会导致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与融资效果类似。
融资时,企业注册资本增加,且原股东股权计税成本不变;股权转让时,企业注册资本不变,且原股东股权计税成本调整。
融资带来的股权稀释
通常,一个不断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轮的融资。
典型的情况下,企业根据融资轮数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期 :股东自己出注册资本金
天使轮:改革发展,天使投资人“看人下菜碟“
A轮:经过基本验证,具有可行性
B轮:发展一段时间,公司还可以
C轮: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看到上市的希望
IPO:发展壮大,投资人要套现离场,大家都觉得该上市了。
第一轮天使轮融资在50万-200万之间。天使投资人也会拿走10%到20%的股权。接下来,公司的商业模式初步取得成效时,VC会投出A轮。A轮融资通常在500万-1000万间,同时拿走公司20%至30%的股份。下一轮(B轮)融资额进一步扩大,数目通常在2000万-4000万。当然了,公司要继续发展壮大投资人们才会给钱。这时候,公司一般出让10%到15%的股份。最后,公司进一步扩大,如果达到年营业收入2000万以上,PE或其他战略投资者会进一步投C轮,数额在5000万左右。此时他们拿5%-10%的期权。
为了留住老员工和吸引新员工,公司会设立期权池,这也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证期权池占据一定的比例,来激励员工们。员工们在加入公司初期,因为心里清楚,公司其实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较高比例的期权补偿。而每一次给新员工发期权,公司创始人和部分老股东的股份就会被稀释。
一个简易的稀释案例
例如:甲乙二人建立了企业A,他们两人的出资比例为6:4,则此时公司的股权结构为:
一年之后,天使投资人来了,双方经过评估,认为企业价值80万,天使愿意投资20万,且要求在自己入股前,公司先拿出20%的股份建立期权池。
此时:
甲所占的股份为:60%×(1-20%)=48%
乙所占的股份为:40%×(1-20%)=32%
公司的股权结构为:
天使投资人入股后,他的股份:20/(80+20)=20%
甲的股份:48%×(1-20%)=38.4%
乙的股份:32%×(1-20%)=25.6%
期权池:20%×(1-20%)=16%
此时公司的股权比例如下:
此后(这里假定一个简单的情形),A轮,B轮,C轮,IPO公司都拿出20%的股权份额给新的投资者。其中较特别的是:A轮投资人仍然面临较大的风险,一般A轮投资者会跟公司签署协议,如果在B轮融资时,公司估值达不到某一个特定值,就必须保持A轮投资人的股份不被稀释,仅稀释A轮投资前的股东股份。
这样,公司各个阶段的股权比例如下:
老员工和旧股东的期权稀释过程
每一次新一轮的外部融资进来后,随之而来的期权池的调整和新的投资者的权益都会使老员工和原有的投资者手里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员工手里期权的价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个员工在公司种子轮融资后加入时拿到了1%的期权,但是公司在A轮融资后,他手里的期权只剩下0.6%。但公司的价值其实是在不断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创始人,经过了多轮融资和期权池调整后,最终手里剩下的股权比例也大为减少。例如一个创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后可能手里只有20%-30%的股份。
为了防止股权稀释而导致控制权大大减少,创始人们可以采取特殊的股权设计,以起到类似Google,Facebook的”双层股权结构”的效果,保证自己对公司的发展占据主导。
如果公司资金链有问题,财务总是不顺畅,那么公司需要以相对较低的估值来融到更多的资金。这样的话,老员工和原有股东的股份会被稀释的更厉害。
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期权的稀释在员工的工作Offer上也能体现。以一个中级软件工程师的offer为例。他在不同阶段加入公司时,能够拿到手的期权比例都是不同的。如果该工程师选择在A轮融资前加入公司(此时公司有5-20个员工),那么他大约拿0.27%的期权;如果该工程师等到公司快要B轮融资前加入(此时公司有20-50个员工),则他会拿到0.084%的期权。C轮融资之前加入公司的员工,可以拿到0.071%的公司期权。可以看到,即便是同一个职位,越往后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权越少。这是因为,除了因公司融资和增加期权池带来的稀释效应外,越往后加入公司的员工所需承担的风险也在减少。“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个社会中普遍通行的法则。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公司通过设立期权池的方法给员工做股权激励,虽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释掉一部分,但此举留住了关键人才,且吸引了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长远来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则较低的薪酬礼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员工,对公司的负面效应不小。
小结
一个股份逐渐稀释的模型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这个过程。稀释不一定是坏事。筹集资金,把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能做到这一步的话,稀释股份就很值得。公司持续的市值增加带来的收益会远高于出让的那一小部分股份的价值。换句话说,让出一小块蛋糕,然后换取整个蛋糕的一步步做大。
B. 资金不够的情况下你更倾向于什么融资方式
先说结论:
公司在确信融来的钱创造的收益可以超过贷款利息(而且银行也相信你)的情况下,应该向银行贷款,贷的越多赚的越多。其他一切情况下,都只能股权融资。
先从创业公司的角度来看一下两者的不同:
股权融资,公司付出的是股份,对应的是现有股东对公司控制力下降,同时未来公司成长的部分收益被让渡给了投资人。好处是公司通过股权融资得到的钱理论上是不需要偿还的,就算亏光了你也不用担心。
某普通公司1A,发展需要用钱,于是拿出20%的股份向VC融资得到100万。第一年扩大产能盈利50万,分给VC 10万;第二年扩大产能盈利200万,分给VC 40万;第三年公司内斗,VC联合第二大股东投票卖了公司分走400万,创始人失去公司。故事结束。VC共拿走400万+40万+10万-100万 = 350万。
某创业公司2B,发展需要用钱,于是拿出20%的股份向VC融资得到100万。第一年烧钱100万,号称获得用户500万,再拿出20%股份融资200万;第二年刚扩大规模就喜闻“微信加入新功能”,烧完200万,公司关门。故事结束。VC共亏损 300万元。
债权融资,公司付出的是利息,需要考虑的东西非常直接,公司借钱赚到的收益能不能超过贷款的利息。还是以1A和2B两家公司为例。
某普通公司1A,发展需要用钱,向银行借100万。第一年扩大产能盈利50万,还给银行106万,再借100万;第二年扩大产能盈利200万,还给银行106万;第三年公司内斗,创始人绝对控股逼走异端。故事结束。银行只拿走106万+106万-100万-100万 = 12万。
某创业公司2B,发展需要用钱,向银行借100万。第一年烧钱100万,号称获得用户500万,年底没钱还银行被告上法庭,创始人被抓。故事结束。
从金主的角度看问题又不一样了:
VC投资看的是一段时间的收支整体情况,给100家公司每家投一笔,虽然亏了99家,但是剩下一家是Facebook,增长了10000倍,还是可以狂赚一笔。所以VC把钱给你主要看你企业未来的想象空有多大。想象空间嘛,嗯,你懂得。
银行的收益是固定的,只要你还得起,借给中石油还是借给大学里做Facebook网站的扎克伯格能拿回来的钱一样多,所以银行看的是坏账率,每笔坏账都会有人要背黑锅。银行最看重的其实是你的稳定盈利能力,什么叫稳定,请用过往业绩说明。于是银行基本不可能借钱给新成立的创业公司。
——恩美路演整理回答!
C. 创业者融资时该注意什么
进行创业融资决非简单易事,这里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回才能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答。②初始创业不要好高骛远,应该量力而行,银行才愿意贷款支持。好大喜功不仅会害了自己,还会因为影响还款能力而殃及银行。③以规模经济确定生产规模。④应用科技新成果时,要坚持做到技术上的先进性、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效益性相结合,一定会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⑤选择合适的借款申请时间。⑥安排并落实自有资金。
D. 早期创业者在在融资众筹的时候要怎么推广
现在融资的渠道和工具越来越多了,比如一些众筹网站可以用来发布产品、开启产品预售,或是寻找风险投资。或是找第三方帮助自己匹配融资,在一些情况下,创业公司创始人甚至还把这些网站当作自己融资的主要渠道。这些众筹网站往往用来对几乎完成的融资进行补充融资,有时候也可以给融资不顺利的项目进行融资破冰。
目前整个投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何时和如何使用这些新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通常要根据公司从传统融资渠道的融资进展来确定。
和投资人会面
如果你是在项目路演上和投资者会面,要记住,这时你的目标不是最终达成融资交易,而是争取获得与投资人下一次会面的机会。投资者一般不会在听完你的项目介绍的第一天就下决定是否进行投资,不管你的项目有多么出色都是如此。所以一定要努力争取到和投资人接下来的会面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要记住,公司的首轮融资通常也是最困难的一轮融资。换句话说,见的投资人越多越好,不过要把重点放在最有可能对你进行投资的几个投资人身上,这样不至于在很多不靠谱的投资人身上浪费太多时间。
在准备和投资人会面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要确保了解你的会面对象,例如了解他们喜欢投资什么样的公司以及背后的原因。第二,做项目展示时要尽可能的简单明了、抓住核心,介绍内容可以包括你的产品所具有的优势、你的团队的优势,以及为何你们能打造一下个伟大的公司。第三,要认真听投资者给出的反馈。在和投资人见面的过程中,如果你能让投资者说的话比你说的话还要多,那么融资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此外,你也要尽可能多地去和投资人进行联系。投资一家公司就意味着许下了一个长期承诺,许多投资人见过的项目和投资交易太多了,除非他们非常看好你的公司的发展前景,要不然他们是不会轻易就投资你的。
在你说服投资人给你投资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介绍自己和讲述自己创业背后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投资人都喜欢那些能力足够强的创业者,这些创业者通常有一个可行度比较高的梦想,并知道该如何一步一步将梦想变成现实。在和投资人谈话的过程中,要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叙述和讲故事的风格,要尽可能完美地向投资人展示你的项目。做项目展示其实并不容易,对于那些不善于在人群中公开演讲和表达自己的创始人更是如此,这对他们是比较残忍的。不过,这也是可以学习锻炼的,俗话说熟能生巧,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能帮助你的办法了。其实,不管你是做公开的项目路演还是与投资人私下见面沟通,熟练和自信的表达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E. PayPal 的创始人 Peter Thiel 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故事
皮特·泰尔(Peter Thiel)出生于1964年,于1996年创办了Thiel资产管理公司(Thiel Capital Manag
ement),并在2002年更名为 Capital Management。目前该公司管理总值超过50亿美元的资产。泰尔曾在1998联合创办了PayPal,并在2002年以15亿美元出售给eBay。 2005年,投资5000万美元创办Founders Fund风险投资公司,致力于扶植Web 2.0公司,曾在2004年为Facebook创始人提供了5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而这项投资为其获得2万倍的收益。皮特·泰尔目前还是为政府机构提供电脑分析公司Palantir的董事会成员
投资与创业生涯:
1)2002年,Thiel和朋友Elon Musk在一家咖啡馆Café Venetia(位于帕洛阿尔托最热闹地段大学街,Thiel的大部分产业几乎都在这家咖啡馆附近,去这里的大多数人都讨论创意点子和风险投资)开始讨论PayPal,后来PayPal以15亿美金价格被eBay收购,Thiel也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桶金5500万美金。
2)PayPal被收购后,涉足投资领域,设立了避险基金Clarium Capital Management ,自己私人注入了1000万美元
3)2004年,由Reid Hoffman和硅谷顽童Sean parker引荐,Thiel投资了扎克的Facebook 50万美金,是Facebook获得的收笔外部投资,赢得了7%的Facebook股份并成为公司董事会成员,如今股份估值为15亿美元。
4)2005年,投资5000万美元创办Founders Fund风险投资公司,致力于扶植Web 2.0公司,2007年实现第二轮融资,曾投资过Spotify,Yammer以及Quantcast。
5)接着联合创立了Palantir Technologies(后来搬入Facebook办公室旧址)并投资3000万美元,现在这家公司市值25亿美元,Thiel担任董事会主席。
6)除投资互联网以外,Thiel还投资,纳米技术、外太空探索和机器人研制上。他成为奇点研究所(SingularityInstitute)的主要捐助人,还为致力于抗衰老研究的Methuselah Foundation投资了350万美元。
7)也是Halcyon Molecular抗衰考研究机构的最大投资人和董事会成员,毫不犹豫地为Halcyon第一轮融资投入了50万美元。
8)2010年9月想到为那些辍学创业有天赋的年轻人提供奖学金的计划。然后迅速开始着手实施这个计划,在旧金山举行的一年一度的TechCrunch Disrupt会议上,他宣布了Thiel奖金计划,为20岁以下的年轻人每人提供10万美元的创业资助。0
虽然他投资互联网,却又怀疑互联网的力量。他认为互联网技术革命没有创造充分多的就业岗位,也没有提升制造业水平和社会生产力。一个个虚拟世界的创新并不能取代现实世界的技术进步。但是却同样关注着技术的发展,事实上,他对技术很着迷。
F. A轮,B轮,C轮融资,如何做到股权不被稀释
投融资服务,恩美路演为您解惑!
股权稀释过程中,建议创始人“设立双层股权结构”以保持控制权
转一篇最近看到的很靠谱的干干干干货:
为什么需要设立双层股权结构?
双层、多层结构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一般来说,发行公司债券要求很大的公司规模和较低的负债率,而很多成长性公司资产比例低,很难发行公司债券。它们急需资金发展,投资者又看好这个行业,因此 创始人在公司融资的时候稀释自己的股权是常用的手段。公司融资会使得公司创始人的股权被反复稀释,以至于公司股权与投票权相分离就是一个普遍的选择。如今,接受“双层或多层股权”的国家并非只有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以色列、日本、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挪威、瑞典和瑞士等国家也接受。
1、谷歌的双层股权结构
2004年,谷歌在上市时就采用了双层股权结构,其中A种股票每股有1份投票权,B种股票每股有10份投票权。只有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拉里·佩奇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三人持有B种股票。这种设计使得三人对公司的控股权超过50%。两位创始人表示,双层股权结构是新生代技术公司的一种发展趋势,符合谷歌上市时的经营理念,可以保护公司不受短期压力干扰,给公司长远发展带来更多灵活性。
2、FaceBook的多层股权结构加“投票协议”
2009年11月25日,Facebook宣布调整公司的股权结构,将所有股份分为A级和B级两个级别。两种股票的唯一区别就是代表的投票权不一样。同时,若持有B级股票的股东在上市之后选择出售股份,那么这些股票将被自动转换为A级股,以此确保现有股东的表决权不会因IP0而稀释。根据Facebook招股书,截至2011年12月31日,Facebook上市前共发行了1.17亿股A级股和17.59亿股B级股。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持有5.34亿B级股,占B级总数的28.4%。这个比例并不能确保扎克伯格的绝对控制权,因此其双层股权结构的设计还加入了一个表决权代理协议(Voting Agreement),前十轮融资中Facebook的所有投资者都需要同Facebook签订这份表决权代理协议,同意在某些特定的需要股东投票的场合,授权扎克伯格代表他们进行表决,且这项协议在IPO完成后仍然保持效力。这部分代理投票权为30.5%,加上其本人所拥有28.4%的B级股,扎克伯格总计拥有58.9%的投票权,具有对Facebook的绝对控制权。
3、赴美国上市的网络的双层股权结构
在中国公司中,网络首次在海外设立采用双层股权结构的离岸公司,进而让离岸公司赴美国上市。其具体实施方法是,上市后的离岸公司股票分为A类和B类,其中在美国新发行的股票属于A类股票,每股有1份表决权,而创始人股票为B类股票,每股为有10份投票权。
根据网络招股说明书,在网络赴美上市前发行的B类股票中,Google持股2.6%,DFJ持股28.1%,IDG持股4.9%,Integrity Partners持股11%,PeninsulaCapital Fund持股10.1%;李彦宏作为创始人及CEO持股25.8%,另一位创始人徐勇则持股8.2%,其他4位高管共持股3.7%,普通员工持股5.5%。两位创始人共持股34%的B类股,再加上10倍投票权,因此他们能够控制公司,在公司赴美上市后也能贯彻他们的经营理念。
G. 李嘉诚为什么决定投资Facebook
2007年12月,李嘉诚决定投资Facebook。根据其融资计划测算的估值高达150亿美元,而且被Facebook不断增专长的用户群及其在移动属领域的业务前景所吸引,李嘉诚很快就同意投资1.2亿美元买下Facebook的0.8%股份;并在此之后,考虑到Facebook上市后的市值势必突破1000亿美元,他又追加了投资。
H. 京东商城的投资方是谁
京东的资金来源很广的,主要是通过融资获得。
京东商城CEO刘强东通过微博对外公布,京东商城已经正式完成C轮融资,此轮融资金额总计15亿美元,其中11亿美元已经到账。本轮融资由俄罗斯投资集团DST(Digital Sky Techghonies)、老虎等共6家基金和一些社会知名人士投资。
其后,京东商城副总裁姜海东和此轮融资投资方之一的老虎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电话时都确认了该消息。
刘强东在微博中还表示,此次融资中商东商城从DST获得5亿美元投资,DST也成为此轮融资中投资最多的基金。此外,他还称公司仍有再度融资的打算。
俄罗斯投资集团DST成立于2005年,由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领导创建,此前已经参与投资了包括Facebook、Groupon与Zynga在内的众多美国新兴互联网公司。
当日记者致电京东商城副总裁姜海东时,他不愿透露此轮融资后公司的股权结构。
据京东商城此前发布的消息,2010年京东商城销售额为10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超过200%。
据易观国际的数据,2010年中国B2C(商家对客户电子商务)网上零售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较上年增长373%。
京东商城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2007年,公司获得今日资本1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2008年年底,公司获得今日资本、熊牛资本、梁伯韬21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I. 创业公司天使轮,A轮 IPO融资时如何分配股权
现在创业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对创业公司而言,一个好的股权安排无疑至关重要,说最重要也不为过。我在这方面虽没有直接经验,但颇看过一些书籍资料,今天总结提炼一番,供创业者们参考。
理想状态下,创业公司会经历五个阶段:起始→获得天使投资→获得风险投资(通常不止一轮)→Pre-IPO融资→IPO。通常而言,如能进展到Pre- IPO阶段,创业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股权安排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使公司已经上市,也会因发展需要而调整股东结构。但无论哪个阶段,股权分配都遵循三个原则:公平、效率、控制力。
公平是指持股比例与贡献成正比,效率是指有助于公司获得发展所需资源,包括人才、资本、技术等,控制力是指创始人对公司的掌控度。
在起始阶段,产品尚未定型,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之中,核心团队也没有最后形成。此时,股权分配的要义是公平体现既有贡献,确定拿最多股权的公司主心骨,同时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以硅谷最有名的三家公司为例。苹果,起始阶段的股权比例是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各45%,韦恩10%;谷歌,佩吉和布林一人一半;Facebook,扎克伯格65%,萨维林30%,莫斯科维茨5%。
苹果电脑是沃兹尼亚克开发的,但乔布斯和沃兹股份一样(沃兹的父亲对此非常不满),因为乔布斯不仅是个营销天才,而且拥有领导力,对公司未来意志坚定激情四射。而沃兹生性内敛,习惯于一个人工作,并且只愿意兼职为新公司工作,乔布斯和他的朋友家人百般劝说才同意全职。至于韦恩,他拥有10%是因为其他两人在运营公司方面完全是新手,需要他的经验。由于厌恶风险,韦恩很快就退股了,他一直声称自己从未后悔过。
Facebook是扎克伯格开发的,他又是个意志坚定的领导者,因此占据65%,萨维林懂得怎样把产品变成钱,莫斯科维茨则在增加用户上贡献卓著。
不过,Facebook起始阶段的股权安排埋下了日后隐患。由于萨维林不愿意和其他人一样中止学业全情投入新公司,而他又占有1/3的股份。因此,当莫斯科维茨和新加入但创业经验丰富的帕克贡献与日俱增时,就只能稀释萨维林的股份来增加后两者的持股,而萨维林则以冻结公司账号作为回应。A轮融资完成后,萨维林的股份降至不到10%,怒火中烧的他干脆将昔日伙伴们告上了法庭。
萨维林之所以拿那么高股份是因为他能为公司赚到钱,而公司每天都得花钱。但扎克伯格的理念是“让网站有趣比让它赚钱更重要”,萨维林想的则是如何满足广告商要求从而多赚钱。短期看萨维林是对的,但这么做不可能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扎克伯格对此心知肚明。
Facebook正确的办法应当是早一点寻找天使投资,就像苹果和谷歌曾经做过的那样。在新公司确定产品方向之后,就需要天使投资来帮助自己把产品和商业模式稳定下来,避免立即赚钱的压力将公司引入歧途。
这方面苹果和谷歌都很幸运。苹果开业后非常缺钱,乔布斯甚至打算用公司1/3股份换取5万美元(约等于今天的15万美元)。这时候马库拉出现了,这位经验丰富的硅谷投资人不仅带来了公司急需的25万美元运营资金,还带来了宝贵的商业经验,他只要求26%股份。这样,苹果新的股权结构变成:乔布斯、沃兹、马库拉各26%,剩下的22%用来吸引后续投资者。根据《乔布斯传》里的描述,乔布斯当时心想:“马库拉也许再也见不到自己的25万美元了!”
谷歌的两位创始人同样在公司开张不久就揭不开锅了,他们想筹集5万美元,但是SUN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硅谷风投人贝托尔斯海姆给他俩开了张10万美元的支票。我搜遍了网络,翻看了三本谷歌传记,也没查到这10万美元换取了多少股份。但自上世纪末以来,天使投资人所占的股份,一般不低于10%,也不会超过 20%。
Facebook的天使投资人是帕克的朋友介绍的彼得·泰尔,他注资50万美元,获得10%股份。这之后,Facebook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不到一年就拿到了A轮融资——阿克塞尔公司投资1270万美元,公司估值1亿美元。7年后的2012年,Facebook上市,此时公司8岁。
谷歌从天使到A轮的时间差不多是一年。硅谷著名风投公司KPCB和红杉资本各注入谷歌125万美元,分别获得10%股份。5年后的2004年,也就是公司创立6年后,谷歌上市,近2000名员工获得配股。
苹果公司在马库拉投资后没有经历后续融资,4年之后上市,上百名员工成了百万富翁,此时公司5岁。
这三家都是产品导向的公司,有了产品才去注册公司,但即使在产品导向的公司,产品也不是一切,公司得以运转,除了需要产品(技术)人才,还需要市场人才和运营人才,创业初期,融资人才尤其重要。更重要的,公司需要Leader,也就是主心骨。具备了这五项要素,创业团队才算搭建完毕。
很少有公司在注册之时就全部拥有上述5项能力,这就是说,创业团队不是一下就组建完毕的,最初的团队成员需要仔细评估自己有什么,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股权分配方案。我认为,在公司主要资产是梦想和未来时,像苹果公司那样预留股份,比像Facebook那样通过增发稀释股份更加简明易行,潜在麻烦也更少。
随着公司逐渐变大,资本需求会越来越旺,后续融资不可避免,引进经验丰富的运营人才也必须授予其股权或期权,这些都会稀释创始人的股权。事实上,创始人在公司长大之后如何不被董事会踢出自己创办的公司,早已是硅谷的经典话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苹果谷歌Facebook的故事也各不相同。
乔布斯在苹果上市4年半后被赶出了苹果公司,踢他屁股的人是他请来的CEO斯卡利。“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抓住机会改变世界”,当年乔布斯用这句话打动了斯卡利,后者没能改变世界,但是改变了乔布斯。
公平地讲,乔布斯被赶走完全是咎由自取,苹果董事会1985年赶走他和1997年请回他都是对的。但是,没有一个创始人愿意失去自己的公司,而他们也有办法做到这一点,那就是采用双层股权结构。
苹果当年是单一股权结构,同股同权,苹果上市后,乔布斯的股权下降到11%,董事会里也没有他的铁杆盟友(他本以为马库拉会是),触犯众怒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谷歌则在上市时重拾美国资本市场消失已久的AB股模式,佩吉、布林、施密特等公司创始人和高管持有B类股票,每股表决权等于A类股票10股的表决权。 2012年,谷歌又增加了不含投票权的C类股用于增发新股。这样,即使总股本继续扩大,即使创始人减持了股票,他们也不会丧失对公司的控制力。预计到 2015年,佩吉、布林、施密特持有谷歌股票将低于总股本的20%,但仍拥有近60%的投票权。
Facebook前年上市时同样使用了投票权1:10的AB股模式,这样扎克伯格一人就拥有28.2的表决权。此外,扎克伯格还和主要股东签订了表决权代理协议,在特定情况下,扎克伯格可代表这些股东行使表决权,这意味着他掌握了56.9%的表决权。
这样的股权结构当然能够确保创始人掌控公司,而像佩吉布林扎克伯格这样的创始人深信没有哪个股东能比他们更热爱公司更懂得经营公司,因此只有他们控制公司才能保证公司的长远利益,进而保证股东的长远利益。
在中国,公司法规定同股同权,不允许直接实施双层或三层股权结构,但公司法允许公司章程对投票权进行特别约定(有限责任公司),允许股东在股东大会上将自己的投票权授予其他股东代为行使(股份有限公司)。因此,虽然麻烦,但也能做到让创始人以少数股权控制公司。
问题是,投资人也许并不想这么做,虽说自己的孩子自己最心疼,但犯糊涂的爹妈也有的是。一旦创始人大权独揽,犯个大错就可能让投资人血本无归。
的确,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在实际中,双层或三层股权结构能否实施,唯一的决定因素就是创始人和投资人谁更牛。
J. 有限责任公司融资时是怎么分配股权的
股权安抄排是一个动态过袭程,即使公司已经上市,也会因发展需要而调整股东结构。但无论哪个阶段,股权分配都遵循三个原则:公平、效率、控制力。 公平是指持股比例与贡献成正比,效率是指有助于公司获得发展所需资源,包括人才、资本、技术等,控制力是指创始人对公司的掌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