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会计准则中的金融资产分类把从四类变成三类,那么同一题的会计分录要不要变
听你这么说应该是考注会的吧?其实注会考这章节的题目时一般是不会考做版会计分录的,一般会考小题例如选权择。以下四点要注意:
1、这四类金融资产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手续费是要借记收益的,而其他三个是计入初始计量金额的。
2、四个在买入时买价中包含的应收股利都不计入成本,而是借记应收股利
3.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不提减值准备的。
4。账面价值等于账面余额减去已经提的减值准备。
这样子说:当公允价值上升时,借:XX——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类似与收益)
当下降时,则反过来做分录。
5.当卖时,再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里的金额全部转入收益账目里。这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里的金额变成0,即要全部冲减掉。
还有不懂可以问我
Ⅱ 金融资产有四大分类,是哪些
金融资产是实物资产的对称,是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企业的金融资产包括专:交易型属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持有到期投资。个人的金融资产包括:个人存款、股票、债券、基金、证券集合理财、银行理财产品、第三方存款保证金、保险、黄金、信托等。
Ⅲ 第三行的那个央行买金融资产来弥补私人部门信贷的萎缩怎么理解,金融资产是股票之类的吗,央行买这个又是
首先,这个说法的前提是经济处于萧条时期。萧条时期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消费专水平下降,消费属收缩,进而投资不足(投资可以看作是一种消费),生产部门的萎缩,生产停滞不前。金融资产可以按照你的理解,金融市场的作用就是集资,进而投资生产。政府买金融资产就是刺激金融市场的活跃,进而使得投资能够流向生产部门,生产部门的恢复,会拉动消费,整个社会机器就会运转起来。政府的投资是市场投资的风向标,假如政府公开投资某一项目或公司,那么市场就会出现利好的状况,民间的私人投资就会跟着政府投资,私人信贷部门也就扩张了。央行的动作并不是直接作用于私人信贷领域,而是作为一个有权威的风向标,间接影响到私人信贷的。而且央行一般也不直接干预经济,只是通过调整政策来侧面影响而已。
Ⅳ 权益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和现金类资产的区别
一、权益类资产:指普通股、优先股、全球存托凭证和美国存托凭证、房地产信专托凭证等。
权益类资产属包括上市权益类资产和未上市权益类资产。
二、上市权益类资产:指在证券交易所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金融资产交易场所(统称交易所)公开上市交易的、代表企业股权或者其他剩余收益权的权属证明,以及主要价值依赖于上述资产价值变动的资产。
未上市权益类资产是指依法设立和注册登记,且未在交易所公开上市的企业股权或者其他剩余收益权,以及主要价值依赖于上述资产价值变动的资产。
三、固定收益资产:指投资于银行定期存款、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可转换债券、债券型基金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可以按照银行定期存款、国库券等金融产品的特性来理解“固定收益”的含义,一般来说,这类产品的收益不高但比较稳定,风险也比较低。
四、现金类资产: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一般广义上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类资产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属于货币性资产一部分。
Ⅳ 中级财会金融资产分类新三类和旧四类的差别
中级财会抄金融资产分类新三类和旧四袭类主要有三种区别:
1.手续费有区别
金融资产的旧四类,其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手续费用却是要借记收益的,而其他新三类是计入初始计量金额的。因此,二者的手续费是有差别的。
2.计入成本有区别。
在买入时买价中,金融资产的旧四类,一系列的应收股利是不计入成本的,而是归入借记应收股利里。金融资产的新三类则不同,需要将这些都计入成本。所以,在计入成本这一项上,二者同样有区别。
3.账面价值有区别:
旧四类资产中,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账面余额相等。新三类资产中,账面价值是账面余额和已经提的减值准备的差值。故而,因当重视账面价值在二者中的区分作用。
Ⅵ 为什么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能和其他三类资金进行重分类
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比较“活跃”,如果可以随便重分类那企业就可以人为调节利润了。
Ⅶ 中级财会金融资产分类新三类和旧四类的差别
金融资产分类新三类和旧四类的差别主要是对金融工具分类判断依据的调整。新金融工具准则以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作为金融资产分类的判断依据。新旧准则的分类如下:
(1) 旧准则分类:“贷款和应收账款”、“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四类。
(2) 新准则分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类。
(7)3类金融资产扩展阅读
1、该次金融工具准则修改修订是国际上对金融资产分类的一个变化趋势。该次金融工具准则修改与国际准则的对接情况如下:
(1) 新金融工具准则: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修订,主要参考IFRS9(《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 金融工具》)。
(2) 旧准则参照的是更早之前1998年由当时还是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简称IAS39。
2、新准则执行的最后时限和鼓励提前执行的建议:
(1) 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2) 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Ⅷ 什么叫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金融资产
企业在取得一项金融资产时,若可确定其不属于货币资金和长期股权投资类,应根据企业管理当局持有该资产的能力及意图将其划分为四类金融资产。
1、第一类为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交易性金融资产”)。该类资产以赚取差价为目的,确认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准则规定,该类资产一经确定不允许再划分为其他三类,其他三类也不得再确认为该类资产。
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企业为短期获利目的而持有。例如企业从证券市场买入的股票投资,仅以赚取差价为目的。
三是企业明确指定该资产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2、第二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该类金融资产确认后以摊余成本计量。我们在判断该类资产确认时,应选择以下3个条件作为标准:
一是该资产到期日固定;
二是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三是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实务中,划分为该类资产的主要是企业购买的债券及国债投资。
3、第三类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目。
该类金融资产主要是企业的各类应收款项及金融企业的贷款等,确认后以摊余成本计量。判断该类资产时亦有3个条件:
一是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如应收款项目;
二 是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三是非衍生金融资产。
4、第四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该类资产主要包括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未划分为上述三类资产的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该类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所有者权益。该类资产划分时应首先视管理当局意图,看是否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次要用排除法进行确认:
一是看其是否有可确定的金额,
二是看其是否有固定到期日,
三是看其是否有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日,若其中有一个是否定,则应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