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金融资产继续涉入

金融资产继续涉入

发布时间:2020-12-17 08:03:05

❶ 继续涉入和金融资产部分转移

问题1:没有转移不就是保留了吗?没有保留不就是转移了吗?
没有转移也没保留这两个是并列的条件,比如就资产整体转移不对等的收益和风险,如对方收益30%,承担20%损失,或者部分转移权利保留部分风险等等,
问题2:继续涉入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能举例说清楚吗?
继续涉入主要是看是否保留了资产的风险,并且对资产进行控制。金融资产都是有风险的,风险和收益并存,比如贷款又收不回来的风险。假定银行贷款利率10%,同期无风险利率如国债利率5%,那么银行为多收取5%的利息就要承担相应风险,他不想承担风险的话就不会放贷而是直接买国债了。但如果银行已经放贷,但后来发现对市场判断不准贷款要亏,他就想把这个贷款卖掉给信托机构,让信托来收取高收益和承担高风险,这样他就只能根据无风险利率计算的价值卖掉这些贷款,这就是转移了几乎所有风险和收益。但如果银行根据市场判断觉得贷款风险还可以承受,全都放弃比较可惜,还想获得8%的收益,相应他只想承担8%对应的风险,那么剩余的2%的收益和风险就由信托来承担。这叫为转移全部风险和报酬。对资产控制。举个例子银行对贷款客户有提前追偿的权利,这就是控制的手段。如果前述转移贷款给信托,但不转这个权利,人家信托肯定不干,因为没有这个控制,贷款收回的风险会很大,所以控制与否是风险转移的重要指标
问题3:继续涉入与金融资产的部分转移好像很相似,他们有什么区别吗?
两者的差别就在于权利和实体的分离,比如房屋贷款中的优质客户和普通客户,两者的风险评级不同,他们共同组成房贷类贷款。我可以转移普通客户类房贷的全部风险和报酬,这叫部分转移。但也可以根据问题2所述,转移房贷整体的2%的风险和报酬。

❷ 金融资产转移继续涉入中信用增值是什么意思

你看的题目版本是错的
正确的版本里 贷款出售给乙银行 售价为990万元,这就是专990万的出处。

根据《会计准则第属23号——金融资产转移》

第二十二条 应当对因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形成的有关资产确认相关收入,对继续涉入形成的有关负债确认相关费用。继续涉入所形成的相关资产和负债不应当相互抵销,其后续计量适用《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这里只说资产和负债不能抵消,没说“相关收入”和“相关费用” 没说不能抵消
其实就是轧差部分看在借方还是贷方,这个例题里出现在借方
所以确认“相关费用”,而这个相关费用 对于金融来说 就是其他业务成本了

❸ 继续涉入资产和继续涉入负债属于什么科目还有怎么使用在世纪也无中这2个科目如何使用

一、继续涉入一共有种:

1、通过担保方式继续涉入;

2、附期权合同并且所转移金融资产按摊余成本计量方式下的继续涉入;

3、持有看涨期权且所转移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下的继续涉入;

4、出售看跌期权且所转移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下的继续涉入;

5、附上下期权且所转移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下的继续涉入;

6、金融资产部分转移的继续涉入。

二、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2)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

(3)金融资产继续涉入扩展阅读:

一、金融资产转移的分类:

1、金融资产整体转移:一般是指一项可辨认金融资产的转移。

2、金融资产部分转移:一般是指一组类似的金融资产中转移其中一部分。

二、金融资产部分转移包括:

将金融资产所产生现金流量中特定、可辨认部分转移。

如企业将一组类似贷款的应收利息转移等。

将金融资产所产生全部现金流量的一定比例转移。

如企业将一组类似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合计的一定比例转移。

将金融资产所产生现金流量中特定、可辨认部分的一定比例转移。

如企业将一组类似贷款的应收利息的一定比例转移等。

❹ 继续涉入负债这个科目怎么理解

银行贷款业务主要分公司和个人两大块,个人贷款最普遍是住房抵押,赶上前两年楼市不错挺多银行喜欢玩按揭——>给信誉不怎么样的人贷款,反正房价会长,就算到时候他还不上钱,只要咱把房子收回来卖掉照样会赚——>米国次贷危机就是这么搞出来的好孩子请不要学。

回到例题:现在就有这么一家A银行放了个不靠谱的住房抵押贷款,可惜生不逢时,最近楼市不大好,如果收不回来并且房价开降那就糟糕了,这可肿么办……A银行灵机一动:我们把贷款的所有权卖了换钱吧(<----“资产证券化”,最后解释)
于是A银行把那不靠谱的贷款所有权挂到淘宝上,想把死贷款变成活钱,那不靠谱的贷款情况是这样的:
2007年1月1日那天:贷款的摊余成本=1亿,名义利率=实际利率=10%(<------账面)
贷款的公允价值高点,=1亿零100万 (<------市场价)
这时候出现了一家信托B(<---买方、接受方,注意——信托B是中介机构,此后的谈判都要cos未来证券买家的立场来和A商量),B觉得买了所有权收收利息也蛮好的(实在收不来大不了打包再卖)于是就和A商谈起来B:老A,你家这个贷款肿么卖?
A:一口价,1亿!但替银行干收利息啊这么好的事哪里找?我不能给你按10%的利率来,你只能收9.5%,剩下0.5%我留着-_________,-
B:(心想:擦!这大老奸不但想把所有风险全塞给我承担,还想干赚利润,那0.5%的利率价值市场价40万呢!)……A兄,事不能这么办啊,兄弟也太亏了。
A:那你想肿么办?
B:我来提个公平的方案好了。

【B的方案】
1、你这1亿的贷款我名义上全买,但我只接受9000万的风险报酬,剩下1000万的风险报酬你自己留着(也就是说1000万你自己留着我才不要咧),那9000万市场价多少?
A算了算:9000的市场价=全部贷款市场价1亿零100万 x (9000万 / 1亿)=9090万
B:好,我给你9115万!
A:啥?9115-9090=25万,你为虾米多给我25万?
B:这25万是给你继续和我做交易的报酬(快同意吧 阿门!),但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赚,我还有其他条件……

2、9.5%的利率我接受,那0.5%不要了还给你,如果杨白劳没跑路利息都还了,你又相当于干赚了0.5%利率的利息——市场价40万。也就是说,接受我的提议你总共会有25+40=65万的纯收入。

3、我虽然实际上只买9000万,但剩下那1000万你也得给我拿来,作为人质……哦不,钱质!如果杨白劳跑路了,这1000万和相应利息你得给我。

4、如果杨白劳中了六合彩要提前还贷款,对我有利息损失,这个损失,你要负担10%。
【---完---】

A:(心想你这是诚心不想让我甩开关系啊,这贷款虽然有点不靠谱,但还是很有可能还上的,另外还有65万纯收入……)
看到A在左右摇摆,B:老兄你就从了吧,有你银行作保,这东西信誉就level up了!我拿出去发证券也好卖了,死水也容易盘活啊,到时候我好就是你好你好就是我好我们大家都好!
A想了想,是这么回事,于是同意了。

【A的记账】
1、把9000万贷款卖掉的行为:
C:存放同业 9090万 (B给的那9000万贷款的市场价)
D:贷款 9000万
其他业务收入 90万
说明:银行的钱不用“银行存款”记账,一般在“存放同业”or“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因为这个交易本质是“资产证券化”(最后解释)行为,所以把贷款拿去卖从而多得的那90万记“其他业务收入”

2、B给A好处之一:
C:存放同业 25万 (那高出市场价的钱)
D:继续涉入负债 25万

3、B给A好处之二:
C:继续涉入资产——超额利差 40万 (0.5%利率的市场价,可以看成A卖出贷款且利息成功收回的超额利润,这里叫“超额利差”,如果杨白劳跑了,A这个超额利差首当其冲就没了)
D:继续涉入负债 40万

4、1000万的钱质:
C:继续涉入资产——次级权益 1000万 (一种担保,银行也知道这贷款不靠谱,所以用了“次级权益”)
D:继续涉入负债 1000万

开头交易结束,如果以后万一杨白劳真的要跑,那这贷款的担保品就要减值了,假如测评后掉了300万:
C:资产减值损失 300万
D:贷款损失准备 300万
C:继续摄入负债 300万
D:继续涉入资产 300万
(钱质掉价了,需要冲掉一些)

至于A干得那65万,要按贷款期限分期确认收入:
C:继续涉入负债
D: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银行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记这个,比如保管箱和电话银行什么的)

总结一下,这个交易对A来说,有权利有义务。
权利(<----继续涉入资产):1、到期收回1000万钱质和利息(虽然本来就是A的)
2、杨白劳还钱形成的超额利差40万以及A给的好处25万 (这个才是诱饵)
义务(<----继续涉入负债):1、如果杨白劳提前还钱,A负担利息损失10%
2、如果杨白劳跑路,A提供那1000万的担保就全没了

A进行开头交易的记账合起来就是这样:
C:存放同业 9115万
继续涉入资产——次级权益 1000万
——超额利差 40万
D:贷款 9000万
其他业务收入 90万
继续涉入负债 1065万

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意思和目的:

【拿鬼吹灯客串举个例子:】
某天胡司令和王司令倒斗弄出个青铜鼎,好吧这东西很值钱但很不好出货,被逮到要杀头的,空有好东西弄不来钱啊(弄不来钱=流动性很差)!这太憋屈了!于是他俩想了个方法——招来很多道上朋友:
“借我们点钱吧!我们有明器作保将来一定能还,何况青铜器在海外价格飙升,投资我们一定不会错的!”
“好吧就这么定了,但咱们口说无凭啊你们得立下字据。”
于是老胡和老王写了几张条子(<-----证券)分给几位大佬(<---投资者),内容是以青铜鼎(<----资产)为基础向大家借钱,未来东西卖了给大家好处(<----投资收益),当然借钱是有利率的。
【例子over】
简单说,资产证券化就是以流动性不好(换钱费力耗时)的东西为基础发行证券来集资,有人投资就是来钱了,来钱了就是流动性up了,从而将死水盘活的方式。

❺ 什么是继续涉入资产、负债

比如,甲银行将本金1000万的贷款转让给乙银行,售价990万,双方约定,甲提供万的担保,该担保的市价为100万。 书中经典例题上,关于1000万的部分, 而40万是超额利差,所以计入涉入资产和负债 区别:都资产,但是,25万是实实在在的对价,而40万可以说是有点虚,因为有条件约束。 1.继续涉入的判断 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2)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金融负债。 2、通俗的来说,就是企业把资产销售给别人,但是该资产有些后续的处理还与企业有联系(如:担保),所以就有了继续涉入资产和负债 3、你给出的例子 300万元计入继续涉入资产,300+100=400万元计入继续涉入负债。 解析:企业通过对所转移金融资产提供财务担保方式继续涉入的,应当在转移日按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财务担保金额两者之中的较低者,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同时按照财务担保金额和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提供担保而收取的费用)之和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负债。 其实书上是把资产证券化两部分的处理分录合并了,所以看起来不是太明白。拆分后是这样的: 本例信用增级对价包含两项:一项是超额利差公允价值40万元;另一项是权利次级化合同的公允价值25万元。【权利次级化合同的公允价值,体现在甲银行收到的转移贷款对价当中:甲银行收到受托方支付的价款共计9 115万元,包含了两个项目的价值,一个是9 000万元贷款的公允价值9 090万元,另一个就是甲银行为9 000万元贷款提供担保而形成的权利次级化合同的公允价值25万元(9 115万元-9 090万元)】。因此,甲银行需要确认的继续涉入负债为:1 065万元(担保1 000万元+超额利差40万元+权利次级化价值25万元)。 确认继续涉入负债和继续涉入资产的账务处理: 借:存放同业 (权利次级化合同的对价)25万 继续涉入资产次级权益 1000万 超额账户 40万 贷:继续涉入负债 1065万 这笔贷款90%的部分即9 000万元贷款,受让方取得了收取本息的权利,同时没有其他约束条件,即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都转移给了受让方。因此,这9 000万元贷款符合终止确认的条件(注意:甲银行享有获取这9 000万元贷款超额利差的权利,对这9 000万元贷款所有权的转移不构成影响)。 90%部分的账面价值为9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9 090万元,应终止确认,即转销账面价值9 000万元,以及确认处置损益:公允价值9 090-账面价值9 000=90万元(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终止确认的账务处理: 借:存放同业9 090万 贷:贷款9 000万 其他业务收入 90万 两个分录拆开之后就很清晰了,权力次级化合同的公允价值25万计入的是存放同业。存放同业就是银行的资产项目。超额利差是银行贷款的原利息与证券化后的债券利息的差额。本例中银行贷款利率是10%,债券为9.5%,由于该笔贷款已转移给相应的受托方,银行只保留了收取10%本金利息,90%利息差的权利。至于为什么还要把40万计入继续涉入负债是因为甲银行还要承担这部分利息差的担保义务,所以在该笔贷款本息未偿还之前,该部分超额利息差还是要确认为负债的。 是这样的,25万是信托机构因银行承担了次级债务给予的对价,在贷款方没有实际支付完全部的贷款前,这只能算是预收的(有点象普通企业的预收账款),当然也就是负债了。 至于确认资产,1000万本金还在是没错,但是这1000万本金因为信用的增级,有了条件约束,如果对方贷款不能顺利收回,这1000万本金会从甲银行的资产中扣除,所以要相应的确认一笔1000万元的继续涉入资产,而不是把本金直接转换过来。 你再稍微梳理一下吧,我说得也有些乱。自己多看多做几次慢慢就好理解了,这块内容确实很有深度。

❻ 什么是继续涉入负债啊

继续涉入一共有6种:
①通过担保方式继续涉入;
②附期权合同并且所转移金融资产按摊余成本计量方式下的继续涉入;
③持有看涨期权且所转移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下的继续涉入;
④出售看跌期权且所转移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下的继续涉入;
⑤附上下期权且所转移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下的继续涉入;
⑥金融资产部分转移的继续涉入。
注意:教材对第1种通过担保方式继续涉入有两个段落的文字说明,而教材例题是第6种金融资产部分转移的继续涉入。因此,不要用担保方式继续涉入的那两段文字去解释这个例题,两者说的不是一件事。

(1)金融资产部分转移的继续涉入
甲银行持有一组住房抵押贷款,借款方可提前偿付。20×7年1月1日,该组贷款的本金和摊余成本均为10000万元,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均为10%。经批准,甲银行拟将该组贷款转移给某信托机构(以下简称受让方)进行证券化。有关资料如下:
20×7年1月1日,甲银行与受让方签订协议,将该组贷款转移给受让方,并办理有关手续。甲银行收到款项91 150 000元,同时保留以下权利:(1)收取本金10 000 000元以及这部分本金按10%的利率所计算确定利息的权利;(2)收取以90 000 000元为本金、以0.5%为利率所计算确定利息(超额利差账户)的权利。
受让人取得收取该组贷款本金中的90 000 000元以及这部分本金按9.5%的利率收取利息的权利。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如果该组贷款被提前偿付,则偿付金额按1:9的比例在甲银行和受让人之间进行分配;但是,如果该组贷款发生违约,则违约金额从甲银行拥有的10 000 000元贷款本金中扣除,直到扣完为止。
20×7年1月1日,该组贷款的公允价值为101 000 000元,0.5%的超额利差账户的公允价值为400 000元。
简要分析:这是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受让人会以9000万元贷款为基础发行利率为9.5%的债券,甲银行收到9115万元款项,主要来源于债券发行收入。

①概念解释
超额利差:是指基础金融资产的利息与证券的利息的差额。本例中,受让方以9000万元贷款为基础发行利率为9.5%的债券,贷款利率10%与债券利率9.5%的差额0.5%形成的利息,就是超额利差。超额利差最后由甲银行享有,但甲银行必须确保9000万元贷款的本息能够如数收回,否则超额利差就泡汤了。这样,超额利差会驱使甲银行努力收账,另外,超额利差账户金额相当于对违约损失进行抵押担保,因此,超额利差具有信用增级的功能。
次级权益:是指未转移的贷款1000万元,优先用于违约损失担保,其次的剩余权益才归甲银行所有,对甲银行而言,这1000万元属于次级权益。
信用增级:信用增级就是增加信用等级,就是要增加9000万元贷款能够收回的可能性。投保是信用增级的常见措施,如私家车主支付保费5000元,购买一份保险合同(保单),一年内出险时可以获得10万元以内的赔偿。保费(如5000元)的术语叫“保险合同的公允价值”;最高赔偿金(如10万元)的术语叫“担保金额”。
本例中9000万元贷款的信用增级措施有两个:一是用甲银行的1000万元贷款做抵押的担保功能,即权利次级化;二是超额利差的抵押担保功能。

②10%部分的会计处理
本例中,贷款整体(10 000万元)全部转移给了受让方。但是,甲银行保留了对其中10%的部分即1 000万元贷款收回本息的权利,即没有转移这1 000万元贷款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同时,这1 000万元贷款充当了质押物,甲银行不能将其用于其他用途,即没有保留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所有权受到限制),由于受让方不能单独出售这1 000万元贷款,即甲银行并未放弃控制,所以,这1 000万元贷款的转移属于继续涉入,应确认继续涉入资产和继续涉入负债,同时保留这1 000万元贷款的账面价值(因为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
继续涉入资产:
10%部分的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010万元(整体10 100万元×10%),由于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因此,不得转销账面价值,但应确认相应的继续涉入资产和继续涉入负债。
继续涉入资产即继续涉入形成的权利,本例甲银行权利有两项,一是收回1 000万元贷款的权利,二是收取超额利差的权利,因此,应确认两项继续涉入资产:一项是继续涉入资产——次级权益1 000万元,另一项是继续涉入资产——超额账户40万元。

继续涉入负债:
即继续涉入形成的义务,本例甲银行义务有两项,一是提供担保金额1 000万元(以1 000万元贷款为限)的义务,二是信用增级的义务,本例甲银行的信用增级措施有两项,超额利差和权利次级化(相当于1 000万元的担保合同),因此,应确认两项继续涉入负债:一项是担保金额1 000万元形成的担保负债,另一项是信用增级对价(信用增级对价相当于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与保费类似,之所以是负债,就像购买保险合同在款项支付之前形成对保险公司的负债。本例提供担保服务的并不是保险公司,而是甲银行自身,其实,担保服务也是银行一种正常的经营业务)。

❼ 求解一道cpa书上的例题,关于金融资产继续涉入的问题

你看的题目版本是错的正确的版本里贷款出售给乙银行售价为990万元,这就是990万的出处。根据《专企业会计准则第属23号——金融资产转移》第二十二条企业应当对因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形成的有关资产确认相关收入,对继续涉入形成的有关负债确认相关费用。继续涉入所形成的相关资产和负债不应当相互抵销,其后续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这里只说资产和负债不能抵消,没说“相关收入”和“相关费用”没说不能抵消其实就是轧差部分看在借方还是贷方,这个例题里出现在借方所以确认“相关费用”,而这个相关费用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就是其他业务成本了

❽ 继续涉入资产和负债怎么理解,事物当中如何处理

继续涉入条件来下金融资源产转移的计量
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且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根据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企业所确认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当充分反映企业所保留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企业应当对因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形成的有关资产确认相关收入,对继续涉入形成的有关负债确认相关费用。继续涉入所形成的相关资产和负债不应当相互抵销,其后续计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处理。继续涉入资产应当根据所转移的性质及其分类,列报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应受款项等。继续涉入负债应当根据所转移的资产是按摊余成本计量,分类为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或其他金融负债

❾ 继续涉入金融资产

看你的意思 是B给A提供担保吧?那到时候出事情的话 是B给A 100万吧?需要再把事情说清楚 比如B怎么转移给A 谁给谁的什么东西提供担保之类的

阅读全文

与金融资产继续涉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理财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浏览:533
黄金藤价格价格 浏览:503
85港币折合人民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05
江苏八方贵金属软件下载 浏览:344
证监会首批批准证券投资机构 浏览:928
趋势投资利润回吐 浏览:593
益民集团产业投资 浏览:398
平安综合理财 浏览:461
不良贷款不良资产 浏览:307
如何用100万来投资理财 浏览:793
县域理财 浏览:425
理财王冠 浏览:623
理财客户细分 浏览:16
st兴业股票 浏览:136
怎么购买印度基金 浏览:876
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费用 浏览:84
企业如何通过基金融资 浏览:570
项目融资的结构 浏览:379
融资33 浏览:370
拆借信托 浏览: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