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庆市万州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重庆市万州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是由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单独出资组建的国有融资担保公司,是万州一家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融资担保机构。
法定代表人:田贵林
成立时间:2012-04-20
注册资本:12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0010100005810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
公司地址:重庆市万州区天城东路489号
㈡ 重庆万州有无创业无息贷款,如有的话,条件怎么样,该如何办理
昨天,团市委和重庆银行联合启动“阳光行动”重庆青年创业贷款项目,为全市青年创业者提供10亿元的无息创业贷款,助有志创业的青年解决创业融资难的问题。
昨天,南岸区有10余名青年创业者获得首批248万元贷款。家住南岸四小区35岁的宋群华是其中的一员,一次性领到为期一年的5万元无息贷款。宋对电器行业较熟悉。去年下半年,他在家人支持下开了一家电器商店,开始创业,利用自己以往的渠道和经验销售家电。“像我们这样的创业者,最大的困难是流动资金少,这笔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团市委有关人士称,该创业贷款项目是政府贴息的政策性贷款,帮助对象主要是下岗或失业的青年、转业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等。贷款不是福利,申请者希望自己没有任何投入,而完全依靠贷款实现就业和创业,既不现实,也会增加贷款回收风险。
申请的基本条件:所经营的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并且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好,具备按期还款的能力。申请者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能提供具有一定自有资金的存款证明。申请人要经过就业培训,无不良信用记录。同时,借款人还要提供抵押、质押、保证等一定的担保方式。
个人最高可贷到5万元,合伙经营实体最高可贷到40万元,借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两年,只要还款,由财政给予100%的贴息。
与我市的再就业小额贷款一样,市民申请青年创业贷款必须到自己户口所在的居委会领取专门的审查表,经居委会初审之后,再报街(镇)审查,最后由各区县审查汇总到重庆银行经办支行。银行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审核并通过之后,会通过居委会通知申请人前往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然后发放贷款。
㈢ 请问重庆万州怎么样
要看你是发展哪方面
说实话万州的那个经济不是很好,但这几年还是发展很快的
万州的产业空心化很严重
万州的话一般小商品经济还过得去,想制造业什么的就不行了,
万州的饮食呀娱乐事业挺发达的不过竞争也相当惨烈
如果是来这边找工作的话是个好的选着,因为这边工作好找,而且生活水平房租,房价也相对很低,当然高的也有,一般10几万就可以买一个很好的房子了,
如果是创业的话,说实话不是个好地方,当然是相对的,关键还是看自己
㈣ 万州未来房价走势
第一,政府宏观调控的一种宣传理念,一直会给民众一种近期内房价会降的心理作用,其实不然,政府以及开发商并没有针对房价下调做出任务实质性的动作。
第二,中国目前的房价处在一种平稳的阶段,浮动不大,受房价下调影响很小,的确像楼上的朋友说的``房价不上涨就算不错了。
第三,国家人均生活水平在提高,导致了近几年内的通货膨胀,房价下跌或许在近期内只是大部分民众的一种观望心理,而实际上,房价能保持平稳就算是最大的下调了。
基本上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发展都是这个样子了
而且受地震影响``各种造房用的原料`如钢筋水泥都大副度急缺`直接原材料的价格的上涨会直接影响到房价的上升.。。。
㈤ 万州的经济怎样
有发展“引擎”之称的工业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1~10月,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13亿元,同比增长51.8%,高出全市39.4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90.5亿元,同比增长70%,比全市快53.3个百分点。
令人欣喜的是:规模工业的产值和增加值增速,继续双双稳居全市第1位。其中增加值增速,已连续7个月雄居全市第1位。万州经济发展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消费需求也在持续趋旺。至10月末,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同比增长23.8%,增速居全市19个区第4位;其中,城市和农村分别增长24.1%、22.7%。活跃的消费,不仅衡量出经济的发展,同时发挥了巨大的消费促进作用。
发展后劲持续夯实
由于积极抢抓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之良机,万州投资持续快速增长。1~10月,全区限额以上新开工项目达551个,同比增长1.2倍。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2亿元,同比增长39.6%,高出全市4.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农林水和文教卫生投资分别增长22.3%、66%和1.6倍。
企业融资更是大大改善。至10月末,全区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56.1亿元,比年初净增54.7亿元,增长41.5%,增速比去年同期快11.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渴求的中长期贷款达115.6亿元,比年初净增56.7亿元,增长65.2%,增速比去年同期快37.6个百分点。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单是量的飞跃,同时也是质的提升。1~10月,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19亿元,同比增长20.1%,高出全市6.6个百分点。其中,有企业效益“晴雨表”之称的税收收入,达7.31亿元,同比增长28.3%,高出全市13.6个百分点。
发展同时惠及民生。至10月末,全区累计新增就业人员2.5万人,同比增长46.7%;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01万人,累计转移劳动力48.45万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2657元,同比增长11.3%。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64.6亿元,比年初净增65.1亿元,增长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