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融信托发展前景好不好
中融信托的综来合排自名在68家信托公司中排名靠前,公司主动管理能力强,这几年的经营情况很稳健,而且又是国有上市公司经纬纺机(000666,SZ)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而且,2018年以来,中融信托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在创新业务领域多点开花,股权投资业务、城市更新、消费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都做得不错。
B. 信托基金的发展前景
准确来说REITS在中国还没有具体得以实现,只是在国外比较常见,所以你要了解REITS的发展前景的话,可能还是要从国外的发展情况来入手
C. 各位大咖目前国内的信托公司是否还有发展前途
当然有前途。信托公司10年才开始磅礴发展。到现在18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D. 信托公司收入、前途和券商投行相比怎末样
信托公司算高端?在金融行业中,银行、证券、信托、保险你能说谁高专端不高端?就属行业来说这样区分有失偏颇。金融行业是一个受监管的行业,其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监管政策。评价一个行业的未来走向,要从监管政策去了解。
信托公司经过几年前的生死边缘后,现在突飞猛进,处于上升期。根本原因是监管政策的改变。但是其存在的风险就是杠杆,一旦有某几只或一只信托产品没有做好风险控制,出现兑付风险,一下子就可能打垮一家公司。钱太好赚,就容易昏头了。
券商投行看起来是很牛B,但是我认为已处于顶峰时期。新出的规定大大削弱了保荐代表人的含金量,券商投行本应在兼并收购、提供债券等多种融资工具等方面赚钱,而不是现在赚一个溢价发行的差价。所以投行未来也存在一个转型的问题。
当然了,从技术价值来说,我个人觉得做投行比信托要高。
E. 目前哪些信托业务在我国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为什么
家族信托和资产证券化等,因为这两类真正意义的信托还没有正式开发出来,以后有很大的空间。
F. 信托市场以后的发展前景如何
陕国投与安信信托,信托业中唯一的两家上市公司,上周在疲弱的市场中表现强劲,涨幅皆位居前列。
其他的信托公司最近也很忙:忙着向银监会“重新登记”以换来新金融牌照;忙着接洽向其抛出橄榄枝拟入股的境外金融机构;忙着和工商银行、中国人寿等等国内金融大佬们谈判;忙着上市,如中信信托借壳安信信托,中海信托、重庆国际信托试图IPO;也忙着打价格战,期望得以保留银行对银信理财产品的积极态度。
宽泛的投资范围既让信托业得到国际国内机构的青睐,也让他们困于死结:样样都能却样样不精,即使与银行、基金合作,也只是附庸并无主导权。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其能否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卷土重来?
内外资青睐信托牌照
毕马威中国的交易服务合伙人周国民对中国信托业的前景很乐观。他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的专访时说,和过去两年中国证券业的强劲反弹、过去5年来银行业的扭亏为盈截然相反的是,中国的信托业始终是金融行业中的薄弱环节,但是,去年这一行业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对希望参与中国金融服务行业快速发展的境外和境内投资者而言,吸引力日益增加。
正在进行或尚在酝酿中的若干重大联姻提供了佐证。银监会于2月底刚批准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B)收购联华信托20%的股权,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在3月底就开始派员至位于福州的联华信托总部,着手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工作。此外,巴克莱资本公司与联华信托、苏格兰皇家银行和苏州信托两项交易正在等待监管机构最终批准。
相比入股银行、证券公司的高成本,信托公司的确堪称价廉物美。周国民分析说,近期外资对该行业兴趣大增是毫不意外的,外资一直在孜孜以求怎么拿到中国的份额,且信托投资范围的扩大为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以往最为封闭的领域提供了潜在机会。况且这一行业中的其他公司,如证券公司和银行,由于当前利润惊人,外资的投资入股难度日益上升,投资信托公司的花费相对较少。
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8月出台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没有明文指出外资所占的总投资入股比例不能超过25%。因此,可以将此理解为允许两家境外机构的投资入股比例分别达到20%的上限,即外资所占的总投资入股比例的上限可以达到40%。
国内金融机构也不甘示弱。
中国交通银行收购了湖北信托85%的股份后,将其改头换面为交通银行国际信托公司,于去年10月起运营。民生银行与陕国投牵手,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对信托也兴趣颇浓。中国人寿保险正与中诚信托谈判,东海证券也将于近期收购泛亚信托投资和焦作信托投资。
周国民分析,信托越来越受到青睐,这主要因为目前中国的信托公司业务更广泛,以前只能承销债券,现在整个证券市场(包括股票)都已向信托公司开放,在获银监会批准和必要许可后,信托公司还能承销互补产品,如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以及提供证券化服务、参与养老金管理、境外投资的财富管理、私募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以及融资租赁。
PE成业务重点
现在信托公司的生存空间看似不窄,与银行、证券公司的合作如火如荼,银信产品的收益也成为其重要的利润来源。
但具备了渠道、客户资源优势的银行和财大气粗的证券基金公司、保险机构有着不可撼动的强势地位,信托业在与其合作的过程中只能分羹而无绝对的话语权,一无专业的产品设计能力,二无稳定的销售渠道,三在规模上的悬殊——所有有牌照的信托公司的资产总和才及一家中型银行,如何才能与他们分庭抗礼?
周国民认为,竞争力还在于产品的多样化和回归金融服务的本源。他分析说,信托公司无论是纳入金融控股集团还是自身谋求壮大,都不能仅局限于做单一产品。不管是求壮大还是起到辅助作用,都需要有吸引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
“现在的产品还比较窄。以前各个信托公司得到地方很多支持,投资范围和设计的产品大多数都是具有地方性的,与基建相关联,未来能否突破这一情况,面向更大的社会面去发展其他产品,是其发展的关键点。”周国民说。
而直接投资应该是其业务重点。周国民认为,不少金融机构希望有这一部分服务的范围,这也是其他金融机构对信托业感兴趣的地方。除获得直投资格的“幸运儿”外,一些券商已经开始借助信托平台或者关联公司进行间接投资的方式做未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
监管部门的支持态度明显。2008年3月,银监会下发《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征求意见稿),对信托公司PE业务作出首次规范,在政策上给予信托公司PE业务支持。此外,银监会正在起草信托公司开展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业务的相关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多家信托公司联合撰写完成一份相关草案,并提交了银监会。
周国民分析,资产证券化是信托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美国人的麻烦可以让我们得到教训和经验,而非因为惧怕风险而避之不及。我们现在刚开始探索资产证券化之路,只要把握有道,不像美国那样走得那么远而复杂,一定能有效控制风险。
“但信托业发展还有很多局限之处,如法律还有空白,信托如果破产了怎么办,受托人的钱有保障还是没保障?这还在研究中。”周国民提醒说。
周国民认为,信托公司还是应该回归到“信托”这一个本源上来。自身的流动资金应该放在保守、安全的高流动性之处,努力开发不同的产品,而非用作自主投资。
G. 目前信托业前景怎么样前期入门难不难
没有前几年那么风光了,过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期。但还是要看是哪个信托公司,很多信托公司在转型机会也很多,主要看你之前是做什么,如果之前没有相关经验是比较难,比较他也算正规的金融机构。
H. 请大家分析一下信托行业前景
作为一个产业的中国信托投资业:问题与前景
信托投资公司代表着市场的力量,其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开拓新的金融产品,并通过金融产品的拓展而促成原有金融秩序的演进。信托投资公司首先就是作为一种对国有、集中控制金融制度如何适应市场化压力的尝试、调整。信托投资公司的出现是中国金融机构多样化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动力。中国的信托投资公司确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先驱和推动者。但从信托投资公司20年来的几起几落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中国信托投资业还要考虑如何把原来中国没有的信托成功地移植到中国来,在这一移植过程中,不能只是一昧的照搬,应该在信托的本土化上作出应有的贡献。重要的是信托投资业要成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中介(而不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中介),要找到信托投资公司在中国的特殊角色。中国今后的投资活动秩序,就是要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磨合中形成。信托投资业的发展促进着投资秩序的演进,但中国投资秩序的演进决不会简单地引入市场经济的模式。中国的信托投资业需要把握自己在中国投资制度创新中的特殊作用,这样才能在投资业务中走出自己的路子。
具体请参考http://www.lunwen007.com/discourse/85/481056405.htm
I. 信托公司还有前景吗
一个行业都有其一个生命周期 现在信托应该进入鼎盛期了吧 慢慢要走下坡路了,现在不管什么行业都在改革,就看信托要怎么改革,创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