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公司一旦上市,投资公司会纷纷退出撤资
问:为何公司一旦上市,投资公司会纷纷退出撤资?答:“募、投、管、退”四个字是私募股权基金的全部要点,退出是最后一步,融资是第一步,融资有了钱,于是寻找投资标的,钱投下去以后,要进行投后管理,然后通过上市/并购等渠道退出,退出后再募集资金成立新的基金。再进行下一轮投资。
况且,已经上市了,在二级市场都可以买到股票了,如果投资人真的看好这家企业,大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入,这个没有一点难度,向软银对阿里巴巴、南非报业集团对腾讯的这种持有十几二十年年的是非常少见的,而且软银已经减持了股票,获得的收益已经远远好过当时的投入。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私募股权基金的专业性非常强,从成立开始,然后就要挑选投资项目,然后等待企业上市,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风险极高的阶段,死亡率很高,即便没有死,能否熬到上市也不一定,GP是要给LP交待的。二级市场很多人都可以参与,但是一级市场能够有能力参与的人是非常少的。
B. 融资时投资方有几种退出方式
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也欢迎大家补充
管理层回购:比较常见,一般的机构都会有专设有这样的保护性属条款,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层按照约定的价格回购投资人手里的股权
下轮退出:比较理想的退出方式,当有下一轮资金进入时,前期的资金可以选择以某个价格将股份出售给下轮机构
IPO:这是最理想的方式,投资的企业上市,过了股权锁定期就可以公开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
被收购:投资的企业被收购,投资机构可以直接变现
破产清算:最悲剧的退出方式,最好的结果就是能抱个桌子椅子了,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走到破产清算,都是先还工人工资和外债,所以投资机构的钱基本就没有再回本的可能了
C. 创业公司成功融资后资本可不可以临时退出
那不就成皮包公司呀
D. 投资方退出期限和方式
以上所有问题都应该根据投资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来决定。
双方可以约定回一定的时间,比如与答项目周期相配合,项目结束后退出;或者达到一定的利润目标后退出;或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后退出;或者有后续投资者进来后退出等等。
退出方式及金额也是根据双方约定,若是债权性质的投资,则应该是支付债务+约定的利息;若是股权性质的投资,则根据合同、公司章程约定。返还投资本金+约定的收益(这个类似于优先股分红)。
(4)企业融资退出扩展阅读:
投资方退出意义和作用:
风险投资的本性是追求高回报的,这种回报不可能像传统投资一样主要从投资项目利润中得到,而是依赖于在这种“投入—回收—再投入”的不断循环中实现的自身价值增值。
所以,风险投资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资本的高度周期流动,流动性的存在构筑了资本退出的有效渠道,使资本在不断循环中实现增值,吸引社会资本加入风险投资行列。投资家只有明晰地看到资本运动的出口,才会积极的将资金投入风险企业。
因此,一个顺畅的退出机制也是扩大风险投资来源的关键,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资本循环的良性运作。可以说,退出机制是风险资本循环流动的中心环节。
E. 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有哪些
目前,世界上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四种:
(一)首次公开上市退出(IPO)
首次公开上市退出是指通过风险企业挂牌上市使风险资本退出。首次公开上市可以分为主板上市和二板上市。采用首次公开上市这种退出方式,对于风险企业而言,不仅可以保持风险企业的独立性,而且还可以获得在证券市场上持续融资的渠道。
(二)并购退出
并购退出是指通过其他企业兼并或收购风险企业从而使风险资本退出。由于股票上市及股票升值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风险企业难以达到首次公开上市的标准,许多风险资本家就会采用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投资。虽然并购的收益不及首次公开上市,但是风险资金能够很快从所投资的风险企业中退出,进入下一轮投资。因此并购也是风险资本退出的重要方式。
(三)回购退出
回购退出是指通过风险企业家或风险企业的管理层购回风险资本家手中的股份,使风险资本退出。就其实质来说,回购退出方式也属于并购的一种,只不过收购的行为人是风险企业的内部人员。回购的最大优点是风险企业被完整的保存下来了,风险企业家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决策权,因此回购对风险企业更为有利。
(四)清算退出
清算退出是针对投资失败项目的一种退出方式。风险投资是一种风险很高的投资行为,失败率相当高。据统计,美国由风险投资支持的风险企业大约有20%~30% 完全失败,60%左右受到挫折,只有5%~10%的风险企业可以获得成功。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一旦所投资的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就不得不采用此种方式退出。尽管采用清算退出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只能收回原投资的64%),但是毕竟还能收回一部分投资,以用于下一个投资循环。因此,清算退出虽然是迫不得已,但却是避免深陷泥潭的最佳选择。清算有三种方式:解散清算、自然清算和破产清算。
F. 1 简要描述在资本运营过程中,资本为什么要退出
资金从投资之门进入,从融资之门退出。
资本运营的两道大门
资本运营并非像人们想象得那样神秘,它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资本运营就是资本和资产的交易,用资本换资产者为投资,以资产换资本者为融资(如1-1所示)。不过,上述涉及的资产涵盖了诸多的表现形式,其中包括各种形态的无形资产,而正是这些无形资产才使资本运营的概念显得如此深奥。
1-1 投资与融资殊途同归
既然资本运营是一场交易,那么交易双方至少需要两种角色:运营资本者,被称为资本家;运营资产者,被称为企业家。人们常常把两者混为一谈,因为很多企业家或资本家身兼两种角色。如果从商务模式的角度考察,两者赚钱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资本家主要是靠钱来赚钱,而企业家主要是用资源来赚钱。资本运营离开了这两者的交易就无从谈起。你可以只当资本家,把钱存进银行吃利息,或者把钱交给投资基金获取分红,只靠钱赚钱;你也可以只做企业家,像传统的农场主、手工业者或当今的“知本家”,只用资源、经验和知识赚钱,完全靠经营利润滚动发展。如果这两类人的运行轨迹像平行线一样永不相交,资本运营便无从谈起。
资金如同企业的血液。如果我们把企业的资本运营比做一座大厦,那么投资和融资就是资金进出的两道大门。资金从投资之门进入,从融资之门退出。要想使资本运营保持活力,这两道资金吞吐的大门缺一不可。有些投资者或许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有资金,只需找到投资之门就行了,没有必要知道融资之门在哪儿。当然,如果你只满足于当一个小小的企业家,这种想法无可非议。可是,如果你想把你的企业做大,或者想使你的钱连续不断地滚动增值,没有融资之门,你的资金链条又如何能保持可持续的运转呢?例如,你用手里的钱买了股票,这叫做投资,因为你用资金置换了资产(以股票为代价券),即使股票价格涨了一倍,你仍旧没有赚到钱,那只不过是个画饼充饥的数字游戏,因为股价还会落下来。那么你什么时候才算真正赚到钱呢?就是把手中的股票换回人民币的时候,也就是找到下一位投资者把资产换回资本,这叫做融资,因此你实际上不是在投资的环节赚钱,而是在融资的环节赚钱。
在资金的运动过程中,最精彩的一幕不是进入之时,而恰恰在资金增值后退出之刻,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惊险的一跳”。若你的资金只有进入之门没有退出之门,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失败的资本家:狗熊掰棒子,买了一大堆资产,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结果必将被活活“噎死”。如果你的资金只有退出之门而没有进入之门,只能说明你是个破落的企业家,崽卖爷田吃老本,最终免不了倾家荡产。
有一次在给清华EMBA的学员讲课时,我把资本运营比做一座知识的殿堂,并告诉学员,有两个门可以进入这座迷宫,一个门是投资,另一个门是融资。学员问我,从这两个门走进去有什么不同。我说结果没什么不同,无论你从哪个门进入这个殿堂,学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最终殊途同归。如果要说不同之处可能在于进入的感受,从投资之门进入,会觉得学问越做越深;从融资之门进入,会觉得学问越做越浅。
为什么呢?涉入资本运营的投资者并不都是我们印象中的大款,他们中间用自己的钱去投资的人只是少数,而大部分人都是替别人管钱的人,例如银行家、基金经理、信托投资公司总裁等。这些人手中支配的巨额资金都是别人的钱,有些甚至来自千家万户的普通百姓。他们只有把投资这门学问描述得难上加难,才能让大部分人知难而退,最后甘心情愿地把钱掏出来交给他们这些专家去打理。难怪MBA的教科书中最难的一门就是投资学,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数量模型、公式公理、表矩阵、坐标曲线,不把人绕懵了绝不罢休。按照政治经济学的说法,这种现象就是寻租行为。
融资者大多都是企业家,他们需要别人掏出钱来交给他们使用。但是,没有任何投资者会稀里糊涂地把钱扔进一个他完全搞不懂的项目,去玩一个他完全搞不明白的游戏。为了获得资金,无论他们的项目和商务模式多么复杂,都必须把故事说得浅显易懂,让普通人都听得明白。要知道,投资者并非个个都是专家,即使是专家也不可能是各行各业的通才。不让他们听明白,他们怎么会掏钱出来交给你用?
我笑着问学员,他们愿意从哪个门进入这座殿堂?大部分学员都说,愿意从融资之门进入。我理解他们,毕竟人都喜欢走捷径,既然有简单的途径,何必要自选复杂呢?况且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企业家,对融资的渴望远远大于投资意愿。然而,只有一个学员站起来说:他愿意从投资之门进入,从融资之门出来。我当即给他的回答打了100分。这正是我期待的回答:深入浅出。
在后面的章节中,就让我们开始一个深入浅出、殊途同归的旅程。也许我们一会儿会涉入投资的领域,一会儿又转到融资的领域。希望读者不要被这种跳跃式的思维绕昏了头脑,投资和融资无非是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而已。不过,有一点我可以保证,读懂这本书,无需很高的学历,初中毕业足已,即使读文字不理解,那至少看也能明白。
G. 股权融资退出方式是怎么样的
您好,股权融资退出方式有很多种,包括:
1.首次公开发行投资人最喜欢的退出方式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也就是常说的上市,是指企业发展成熟以后,通过在证券市场挂牌上市使私募股权投资资金实现增值和退出的方式,企业上市主要分为境内上市和境外上市,境内上市主要是指深交所或者上交所上市,境外上市常见的有港交所、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等。
2.并购退出:未来最重要的退出方式
并购指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或资产,从而影响、控制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并购主要分为正向并购和反向并购,正向并购是指为了推动企业价值持续快速提升,将并购双方对价合并,投资机构股份被稀释之后继续持有或者直接退出;反向并购直接就是以投资退出为目标的并购,也就是主观上要兑现投资收益的行为,按现在的情况看,有些并购案是不得已而为。
通过并购退出的优点在于不受首次公开发行诸多条件的限制,具有复杂性较低、花费时间较少的特点,同时可选择灵活多样的并购方式,适合于创业企业业绩逐步上升,但尚不能满足上市的条件或不想经过漫长的等待期,而创业资本又打算撤离的情况,同时,被兼并的企业之间还可以相互共享对方的资源与渠道,这也将大大提升企业运转效率。
3.新三板退出:最受欢迎的退出方式
相对于其他退出方式,新三板主要有以下优点:
其一,新三板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且发展非常快;
其二,新三板市场的机制比较灵活,比主板市场宽松;
其三,相对主板来说,新三板挂牌条件宽松,挂牌时间短,挂牌成本低;
其四,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但是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退出价格却一直饱受资本市场诟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投资者门槛过高、做市券商的定位偏差、做市商数量不足、政策预期不明朗等造成。关于增加做市商、扩大做市商范围等改革措施未来仍有完善空间。
对企业来说,鉴于新三板市场带来的融资功能和可能带来的并购预期,广告效应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是目前中小企业一个比较好的融资选择;对机构及个人来说,相对主板门槛更低的进入壁垒及其灵活的协议转让和做市转让制度,能更快实现退出。
4.借壳上市:另类的首次公开发行退出
所谓借壳上市,指一些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剥离被购公司资产,注入自己的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操作手段。
5.股权转让:快速的退出方式
股权转让指的是投资机构依法将自己的股东权益有偿转让给他人,套现退出的一种方式。常见的例如私下协议转让、在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即四板)公开挂牌转让等。
6.回购:收益稳定的退出方式
回购主要分为管理层收购(mbo)和股东回购,是指企业经营者或所有者从直投机构回购股份。
7.清算:投资人最不愿意看到的退出方式
清算是一个企业倒闭之前的止损措施,并不是所有投资失败的企业都会进行破产清算,申请破产并进行清算是有成本的,而且还要经过耗时长,较为复杂的法律程序,如果一个失败的投资项目没有其他的债务,或者虽有少量的其他债务,但是债权人不予追究,那么,一些创业资本家和企业不会申请破产,而是会采用其他的方法来经营,并通过协商等方式决定企业残值的分配。
H. 在中国融资方退出创业企业常见的策略有哪些
1、管抄理层回购:比袭较常见,一般的机构都会有设有这样的保护性条款,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层按照约定的价格回购投资人手里的股权。
2、下轮退出:比较理想的退出方式,当有下一轮资金进入时,前期的资金可以选择以某个价格将股份出售给下轮机构。
3、IPO:这是最理想的方式,投资的企业上市,过了股权锁定期就可以公开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
4、被收购:投资的企业被收购,投资机构可以直接变现。
(8)企业融资退出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树立自傲的心态,与投资者对等会谈:有些项目一切者因为任务经历缺乏,能够会形成一些不自傲的心态。记得有一位投资家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好的项目永远比但愿寻觅好项目标资金少。应该深信本人,发扬出本人的优势,与投资者进行对等会谈。
应充沛表现本身价值:无论在贸易方案中,照样会谈的进程中,必然要充沛表现本身价值,比方网站的用户群体、优异的团队等等。不然也许不是用户去中小企业融资,而是被投资者吃失落。
I. 投资人如何退出融资项目
您是什么性质的资金进去的,企业到了什么程度,可以商量公司回购股权,私募市场接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