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财观的呢
一、金钱观的培养,应从小做起
现在有很多家庭都是只要一个小孩,因为,大家的思想已不再如多年前那般老旧,不再强调重男轻女,而是生儿生女都一样。正是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孩子想要什么,父母也总是会满足他们。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如果总是如此的纵容甚至是娇惯的话,未来孩子大学毕业后,会产生一种畸形的金钱观。会认为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想要的生活、车子房子等等都会是由父母提供,所以他们不会去操心,也不会去想这些事情。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孩子出社会之后,父母原以为自己可以从此不再操心了,毕竟孩子自己也有赚钱能力了。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并不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样,很多年轻人都是月光族甚至是啃老一族。这时候的年轻人,再想纠正他们的思想,可谓困难重重了。
所以,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是容易对他们进行理财教育,甚至是培养他们对金钱的观念。只有这样,未来孩子才不至于败家,而为人父母者,也才会越来越轻松。
『贰』 为什么要培养宝宝财商
链接:https://pan..com/s/1lAbYgYksyPxHiiTjMH_hkA
总是说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于是越来越沉重的课业以外的培训班几乎让现在的孩子压力很大,加上随着物质条件的越来越好,孩子对于金钱的观念几乎越来越呈现一种不理性的状态:要么过于淡漠(容易导致花钱大手笔不懂珍惜),要么过于专注(把金钱看的非常重要),所以对于父母来说,陪伴参与孩子的成长,逐渐帮他/她树立正确理性的金钱观,十分重要。
『叁』 什么是理财,为什么要理财
理财,指的是对财务(财产和债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务的保值、增值为目的。理财分为公司理财、机构理财、个人理财和家庭理财等。人类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动离不开物质基础,与理财密切相关。
“理财”往往与“投资理财”并用,因为“理财”中有“投资”,“投资”中有“理财”。所谓的理财也不仅仅是把财务往外投,被投资也是一种理财,不懂得被投资也就不懂得怎么更好投资。
一般人谈到理财,想到的不是投资,就是赚钱。实际上理财的范围很广,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也就是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与风险管理。包含以下涵义:
① 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不仅仅是解决燃眉之急的金钱问题而已。
② 理财是现金流量管理,每一个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钱(现金流出),也需要赚钱来产生现金流入。因此不管是否有钱,每一个人都需要理财。
③ 理财也涵盖了风险管理。因为未来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确定性,包括人身风险、财产风险与市场风险,都会影响到现金流入(收入中断风险)或现金流出(费用递增风险)。
理财的六大意义,希望对你有帮助:
1、说白了就是想要自己现有的资产增值
而资产增值是每个理财者共同的目标,理财就是将资产合理分配,并努力使财富不断累积的过程。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财富增值并不是最终的理财目标,而是我们达到人生目标的手段,理财分为财富的积累,财富的保障,财富的增值,财富的分配四个阶段,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阶段的理财需求,比如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处于财富积累阶段,他们最大的投资应该是自身投资,比如多参加一些培训,拥有更多的本领以便于挣更多的钱。而对于一些有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强的人来说则应对资产的增值确定一个具体的数目。
2、保证将来老有所养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早制订适宜的理财计划,保证自己晚年生活独立,富足,是现代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养老计划中要考虑退休的年龄,预计退休后每年的生活费用,预计通货膨胀率,预计退休后每年的投资回报率等问题。
3、保证资金安全
资金的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保证资金数额完整;二是保证资金价值不减少,即保障资金不会因亏损和贬值而遭受损失。真正的投资者,是要有一种节制态度,不是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清楚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情况。比如投资股票和基金,好的情况可能有百分之几十的收益率,但坏的情况可能会赔掉百分之几十,上下限是很宽的。而像银行理财产品,最好的收益可能并不高,只有百分之几,至少本金不会损失,它的上下限就很窄,但好与坏发生的概率是有时间性的,可能一段时间很多人去买基金,就是人们普遍认为它发生不好情况的概率比较低,或者说一到两年之间发生不好情况的概率比较低,但两年之后,可能出现坏情况的概率就比较高了,所以我们不但要对概率的风险性有很好的把握,对概率的时间性也要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
4、提供赡养父母及抚养子女的教育基金
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现代社会这两方面的成本很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父母的年龄,父母退休的时间,子女目前的年龄,预计上大学的年龄,有无留学计划,去哪个国家读书,大概需要多少钱,这些都是投资的目标,比如说要做一个教育基金规划,小孩今年三岁,18岁上大学,现在大学一年的费用是两万,并预计以每年5%的比率上涨,如果投资收益率是5%,从现在开始每月投入至少要298元。
5、抵御意外事故
正确的理财计划能帮助我们在风险到来的时候,将损失最大可能降至最低,比如意外伤害,所谓意外伤害是指非本意的,外来的,不可预料的原因造成的身体遭到严重的创伤的事件。由于意外风险不可预料,使得它对家庭的伤害很大,让人备感生命的脆弱,所以理财的过程中应考虑意外事故,如大病,自然灾害等,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可以购买保险等来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6、提高生活质量
经济状况是逐渐改善,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加生活乐趣的基本保证,我们投资理财的目标就是使我们的财务状况处于最佳状态,满足各层次的需求,从而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也是我们理财的最终目标。事实证明,金钱并非是获取成功的唯一条件,人贫穷的根源,归根到底是由于思想的贫穷,所以,要想富起来首先就要让自己的头脑灵活起来,搞清楚自己理财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肆』 代销理财与自营理财有何区别
相信大家对“银行理财”这个词并不陌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有投资理财观念。由于很多投资者既不懂投资又厌恶风险,因此更喜欢购买银行理财。因为在很多老百姓的眼里,银行是由国家背书的金字招牌,所以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肯定也是安全的。那么银行理财真的没风险吗?其实银行理财产品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安全。
首先,银行理财不等同于银行存款,因此还是有投资亏损的风险。即使是银行存款,现在也不是零风险。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约定,一旦银行出现危机,保险机构对存款人的最高赔付额是50万。简单来说,如果你在银行存款低于50万,那么银行倒闭可以全赔;如果你的存款高于50万,那么银行倒闭的话,你有可能只能拿回来50万;
其次,银行的理财产品分为自营和代销两种方式,两者区别很大。先来说说自营,顾名思义就是银行自己经营的理财产品。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是一个资金募集池,然后银行会根据自己的业务将资金投向股票、债券、信托等等。比如前些年市场上风风火火的股票结构化产品,很多优先资金都能看到银行的身影。另外银行还会用理财资金购买公募债和ABS的优先级,整体收益大概在5-7%之间。由于是银行的自营业务,这类理财产品银行大多都会兜底,因此自营类理财产品相对风险小一点,但是收益也低。
另一种就是代销产品,银行作为持牌金融机构,基本都有代销基金的资质。由于银行的客群庞大,因此银行帮其它机构代销产品的话,都能拿到很好的分成。对于某些分行来说,代销产品的利润要远高于自营理财产品,银行有时候为了利润,合规风控都得靠边站。
道理很简单,代销合同一般都有专业的律师团队审过,风险都转嫁给了客户。只要客户签字购买了,将来遇到问题银行两手一摊,常规途径投资者还真没啥太好的办法。对于银行来说风险可控,所以总行有时候对于这种业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投资者在购买银行代销产品的时候就要擦亮眼睛了。
最后再来说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这也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先说结论:普通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肯定跑不赢通胀,即使私行的产品也不会超过年化8%。原因只有四个字,降低预期。首先每家银行都有揽储指标,如果理财产品收益过高会影响储蓄率;其次银行的客群一般比较稳定,这时候就不需要靠高收益吸引投资者,而是通过平稳收益来稳定客户。牛哥之前跟很多家私行部打过交道,银行的分配方式基本上把高收益这条路给堵死了。比如当时牛哥公司让银行代销的某私募基金A。分配方式如下:(假设实际年化收益率=X)
当X≦5%时,银行不提取超额业绩提成;
当5%
当7%
当10%
单看分配方式是不是有点晕?牛哥直接上数字:
当产品收益是10%的话,投资者能拿到7.6%;
当产品收益达到15%时,投资者收益是7.8%;
当产品收益达到20%时,投资者收益是8.6%;
即使产品收益翻倍的话,投资者收益也只有16.6%。
一般银行投资的量化私募产品,都是以稳健为主,年化收益水平大概在8%-15%之间,换言之,投资者的收益基本就维持5-8%之间,基本上比普通的理财产品高出2%-3%左右。所以说想要跟银行计算精明的话,投资者明显不是对手。
虽然说银行理财产品有很多坑,但是对于C2以下的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仍然是除货币基金以外的主要投资理财工具。那么我们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1、首先关注银行理财是自营还是代销。自营相对好点,如果是代销的话,需要看资产管理人是谁。一般来说,选择比较知名老牌的大机构,相对遇坑的概率会小一些;
2、需要了解银行理财的底层资产投向哪里?这一点比产品的风险等级更重要,因为产品的风险测评一般是由银行内部评定,可参考性不高。但是了解了底层资产实际投向哪里,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风险点,然后再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是否继续购买。
3、关注产品的封闭期限和清算周期,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一般来说封闭期越长收益越高,具体对标产品可以参考保险理财产品的收益做判断。关于清算周期,
4、注意产品的费率情况和收益分配。一般来说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托管费,有些还有销售服务费,除此之外如果有其它费用的话需要问清楚。不然实际到手的收益会缩水很多。
本文由@金晓牛原创,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知识!
『伍』 请问买保险理财靠谱吗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您好!所谓保险理财,就是回兼具保障功能与投资功能的答保险产品,既与个人及家庭成员的生命、疾病等不确定性因素息息相关,又与不同的投资方式和资金分配有联系,因此需要明确个人的理财规划。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保险理财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风险低、安全性高、保本保底,它可以保障本金不受到投资环境影响,确保财富稳定增值。此外,保险理财收益率适中,根据客户的投资期限长短来确定资产配置比例和投资方案,能够保证基本的投资收益,并且不需要客户自己操作,带有一定的强制储蓄性,比较适合对理财产品不了解但又想享有收益的人群。而且,保险产品的本质是保障,即便收益不高,被保险人依然享有应有的保障,不会损失本金。综上可知,保险理财产品还是比较靠谱的。不过,消费者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时应选择大型的保险公司,以免上当受骗。
『陆』 怎么教孩子理财 512岁是儿童理财教育的重要
所以教孩子理财,更需要的不是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而是有足够的耐心,知行合一,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一点点理解理财的含义,一点点开发他的财商。
虽然力哥自己暂时还没办法实践我的儿童财商教育理论,但我对我将来孩子的教育是很有信心的,我觉得我应该是个好老师,而且我曾经做过几次线下的儿童财商教育讲座,力哥说理财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又好玩啦,现场效果都不错,所以我觉得我还是有资格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的。
今年8月底开学前有个新闻,说广州36所中小学开学后将试点金融理财课。媒体最关注的是这套课程的高中版内容涵盖了股票投资,包括怎么在证券公司开户,怎么进行股票期货交易,甚至可以利用软件模拟炒股。
你要知道,那会儿正好是股市从5000点稀里哗啦一路跌破3000点的时候,爸妈自己都在股市里亏得家都找不到了,还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学炒股,这不是开玩笑吗?这不是引诱未成年人犯罪吗?所以当时社会反响并不太好,很多人觉得这么做太拔苗助长了,连我们成年人在股市的暴涨暴跌面前都很难自持,经常犯错,那些三观都还没完成形成的小屁孩,他们又如何能战胜得了自己内心的贪婪和恐惧呢?你这不是要提前让孩子毁三观吗?
我觉得吧,都上高中了,学点股票投资知识是非常合情合理的,问题的关键是谁来教高中生炒股。
因为我们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从小学到大学,从来就没有系统教过孩子如何正确理财,哪怕是那些大学里专门学经济学专业的,其实也还是不太懂理财。现在市场上专业的理财师,都是工作以后再通过专业培训才慢慢掌握系统理财知识的,包括力哥也是这样。所以今天中小学里的老师,有几个人真正懂理财呢?
到时候孩子长大了,炒股亏得一塌糊涂,爸妈质问:“你的股票投资知识是谁教的呢?”孩子吧嗒吧嗒眨着小眼睛,说:“我的股票知识是体育老师教的”……这么一来,你不是误人子弟吗?你还别说,这些理财课程真的就是什么数学老师、物理老师或者政治老师来教的,他们自己都不怎么懂理财,你给他们一本教材,一本教纲,就让他们去上理财课了,那结果,呵呵,你懂的。
其实广州并不是国内第一个试点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城市。上海好几年前就已经有这样的试点了,而且也编写了一整套教材,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高考考理财科吗?不考吧。既然高考不考,那老师就没有认真教孩子理财知识的动力。
就像高三的时候,许多副科最后都让位给了语数英主课一样,像体育课之类的地位好惨的,动不动就被侵占。理财课也是一样的,本来就是试点,所以试着试着,最后就不见了……因此力哥敢在这里打赌,广州的理财课程试点最后一定会无疾而终,除非高考加试一门理财科目。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哀,这就是天朝孩子的无奈。
5到7岁的学龄前阶段
所以教孩子学理财,靠学校教育,我觉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希望都不大。到头来,还得靠我们家长自己教。但我们家长一样是理财小白,那具体又该怎么做呢?
虽然儿童财商教育在国内一直方兴未艾,但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人家早就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了。从国外的成熟经验来看,儿童财商教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必须要跟着孩子认知能力的成长,循序渐进,一点点让他加深对理财的理解。
我个人觉得,4岁以下的孩子,还没有形成完整连贯的记忆,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生物本能,所以孩子太小的时候是没必要特地考虑什么理财教育。
5到7岁的学龄前儿童,已经有了完整的语言能力和辨别能力,所以就可以开始对他进行财商教育。
首先,你要有意识地教他认识钱。知道这是钱,这个硬币代表1元,那个红色上面画着一个老人头的纸片代表100元。这张小纸片和你吃好饭擦嘴巴的纸巾可不一样哦,不能擦擦嘴就扔掉哦,上面都是细菌呢!然后你还要告诉他,这钱能干什么用?能买好吃的,好玩的。但是这钱可不是从天而降的哦,是爸爸妈妈通过辛苦劳动获得的哦。你想要获得钱,以后也一样要靠自己的劳动获得哦。
出门逛商店的时候,你也要教他来认识价格标签,让他去数钱,去付账,去找零,知道钱是怎么运作的。因为这时候孩子还没有上学,虽然有些接受过早教的孩子学过拼音,学过算数,但这时候你还是更应该培养他们正确对待金钱,正确理财的意识,而不是具体的理财技巧。
我觉得这段时间,应该重点培养孩子这么几个理财意识。
第一,要让孩子意识到钱不是万能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很宝贵的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比如你的生命,比如蓝蓝的天空,比如你每天要呼吸的新鲜空气,比如时间,比如和平,比如人的自由,比如爸爸妈妈对你的爱。
很多人之所以反对从小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是他自己本身对金钱有偏见,觉得教孩子理财就是让孩子从小跌进钱眼里,这样长大了不是更会变成一个见钱眼开的势利鬼吗?
错!
正是因为我们的父母没有在孩子懵懵懂懂,爸妈说什么他就听什么就记住什么的时候,把最重要的理财观念告诉他,导致后来孩子在社会上慢慢自己摸爬滚打学习的时候,才会越来越容易掉入钱眼里。谁叫你们父母从小不教我呢?那我只能从社会上去学了。而我们今天的社会能教给孩子的可不就是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吗?
为什么古代的私塾就是整天让孩子死记硬背那些圣人说的话,原因很简单,因为以孩子当时的认知能力,他没有办法完全理解孔子孟子说的那些话。但这段时间却是他一生中记忆力最好,你怎么教他就怎么学的阶段,所以一定要在这个黄金时段内让他们一辈子都忘不掉这些圣人说的话。
教孩子理财也是一样的道理。一定要让孩子明白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而且你的重点不应该放在让孩子知道钱是身外之物中最重要的东西,反而要更多的培养孩子钱不是那么重要的意识,让他们知道就算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要知足,也一样可以过得很幸福,不要去和别人攀比。这样的观念一定要在他上学以前深深扎在他的脑子里。因为一旦进入学校这个社会,他就很容易被同学之间在物质上的攀比之风所影响。
第二,要让孩子养成权衡取舍的能力和习惯。
经济学的核心就是权衡取舍,因为这个世界上的财富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欲望和需求却是无限的,那如何才能让有限的财富最大限度满足全社会的需要呢?这就是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如何让我手里有限的财富最大限度满足我自己的需求呢?这就是理财要解决的问题。
孩子都喜欢玩具,但现在孩子的玩具那个贵啊!孩子见一个爱一个,玩厌了就始乱终弃,再吵着买新玩具……这和现在许多富家子弟一天到晚换女朋友玩是一样的,这就是人的天性。所以父母一定要遏制孩子的这种天性。你别总和孩子说这个玩具太贵,这个我们买不起。你反复这样说,孩子就会形成强烈的怨恨情绪,觉得为什么我的需求你们总是不能满足?为什么做出牺牲的总是我?都怪我爸妈没钱!如果有钱,我想买什么玩具就买什么玩具!然后小孩就会一哭二闹三上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你看这样就会把孩子带到一个错误的思维方向上去。
而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做选择题。我们说好了,你每个月有100元的零花钱可以买玩具,但你前两天刚买了这个钢铁侠,这个月的零花钱已经用完了,所以我们只能等到下个月再买了。或者说,这个玩具要200元,但这个月的零花钱只有100元,所以你有两个选择:要不就是买另一个更便宜的玩具,要不就是等到下个月零花钱到了的时候再把两个月的钱合在一起买这个玩具。
你这样说小孩就知道自己能掌握的财务资源是有限的,买了这个就买不了那个,他就不得不去做选择。如果想买贵的就要等待攒钱,就要学会克制欲望,延后消费。
在我们一生的道路上,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权衡取舍,不管是时间的分配,婚姻的选择,职业的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还是生活中各种投资和消费上的选择。孩子越早了解到这一点,越早开始学习计算得失,找到在财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获得自身满足感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那他就会越早成熟起来。
第三,要培养孩子的交换意识和合作意识。
人类是群居动物,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能够创造更大的财富。在买玩具的钱已经用完的时候,孩子还想要别的玩具怎么办呢?你可以让他去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让他知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必有失,你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紧紧抓在自己手里,而要学会该放手时就放手,这样你才能腾出手来,去抓对你来说更重要的东西。
同时你也要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玩耍,一起完成一些任务,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一起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这种资源互换、优化资源配置的意识对他一生都有帮助。
最后,要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
当然,要让孩子有奉献精神,光说是没用的,首先得你父母自己有奉献精神。你得热心公益慈善,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植入慷慨和慈善的种子,让他知道帮助别人,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快乐。尤其可以以孩子的名义来捐助一些慈善项目,让孩子感到无比的光荣。
总之,学龄前儿童的财商教育,核心是让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并记住一些最重要的理财观念。
8-12岁的小学阶段
到了8-12岁的小学阶段,因为已经会写字了,会算数了,就要从单纯的理念教育上升到实际的理财运用上。
首先,一定要让他形成记账的好习惯。
当然,要让他记账,前提是他得有自己独立支配零花钱的权利。在上学前,他只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最终的实际支配权还是在父母身上的。而上学以后,你给他支配的零花钱,也要提前预估一下,算一下他一个月要花的交通费,买零食的钱,买玩具的钱,买文具的钱,买课外读物的钱等等,大概总共要多少,你在这个基础上再多增加20%,就是孩子每个月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了。
零花钱一般一个月一给最合适。一下子给太多钱,孩子乱花收不住也不行;给的太少,就很难培养孩子自己控制消费节奏的能力。
当然,一开始孩子获得了一笔钱的支配权,很容易胡乱花钱,结果才过了几天就把一个月的零花钱都花完了。你再问他这钱都花到哪里去了?他其实也说不出个究竟,因为孩子能买的无非就是一些零食玩具,都是小额支出,花着花着钱就不见了。所以你就要督促他每天记账。
记账既能帮他练习写字,又能帮他练习算数,还能让他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他就会自己意识到,哎呀,今天我钱花太多了,接下去几天我得少花点钱,不然到月底就没钱了……哎呀,今天不应该买这个的,应该留着钱明天买那个才对……这样他就会慢慢学会提前做好预算,规划自己下个月的消费,多少钱用来买书,多少钱用来买零食,多少钱用来买玩具。这种统筹规划的能力也是理财的基本功。
记住,不要怕孩子在理财的道路上犯错,孩子一定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成长的,你得把一部分金钱的支配权转让给他,让他自己负责,让他体会到正确的消费决策带来的快乐和错误的消费决策带来的悔恨,这样他才能在理财能力上有所成长。毕竟在10岁的时候在几十块钱的问题上犯错,总比他20多岁的时候在几千几万块钱的问题上犯错要好得多。
第二,就是要让孩子养成储蓄的好习惯。
为什么上文中我建议你多给孩子20%的零花钱预算,就是让他学会克制欲望,坚持储蓄。当然这是需要父母引导的,尤其是引导他为了买一样比较贵的东西来做一个储蓄计划。比如买一台新电脑,或者买一个新手机,或者买一辆新的自行车等等。
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给孩子买一个储蓄罐,让他把每月结余下来的零花钱存起来。存到足够买新手机的钱的时候,就把储蓄罐里的钱都拿出来。注意,一定要买一个透明的储蓄罐,让孩子每天能看到这钱在增加。一方面,这会让他感觉到距离实现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试探,让他每天看到这些钱,就有冲动想把钱拿出来去买别的,放弃这个储蓄计划。不管他是中途放弃还是最终坚持下来了,这都是非常宝贵的理财经验。
更聪明的一种办法是引导孩子反向储蓄。比如孩子想买一辆500元的自行车,而他每个月的零花钱是300元,那就让他每个月拿到300元零花钱的时候,先把100元存到储蓄罐里,剩下200元才能拿去花,这样只要5个月,他就能攒够买车的钱了。
如果他嫌攒钱速度太慢,每个月就拿出150元先存到储蓄罐里,这样2个半月就可以买车了。这个道理和我们成年人每个月工资到手之后先扣掉一笔钱去基金定投一样,不是先管这个月花费,用到最后如果还有多余的再存起来,而是先把要存的钱拿出来,多下来的才能拿去花。这才是正确的理财思维。
第三,还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聪明消费,货比三家的能力。
比如同样是要买零食,大超市里的价格就比便利店里的价格便宜,不同的超市又经常会做出不同的促销活动,你要学会在超市搞促销的时候去买零食。再比如你想要玩具或者书,可以先去实体店打样,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真的要买,然后再到网上去看看是不是价格更便宜。再比如说出去吃饭或者旅游的时候,你可以教孩子下载折扣券或者买团购券,或者去抢一些促销秒杀的特惠商品等等。
总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是一味的让孩子拼命节俭省钱,当然适当的节俭意识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用相对最少的钱获得相对最多最好的商品和服务,这才叫聪明消费。而要让孩子学会聪明消费,首先父母自己得学会聪明消费,这样孩子才会有样学样。
第四,孩子年纪一点点大了,需要用钱的地方也一点点多了,如果孩子觉得你给的零花钱太少不够用,那又该怎么办呢?办法一是我上一集说过的,教他延迟消费,等下个月发零花钱了再买。
办法二是教他提前透支消费。老爸可以借钱给你去买,但你要支付利息。比如你一个月零花钱是300元,但因为我提前把你下个月的零花钱预支给你了,就要扣掉30元利息,只能给你270元。如果你要这270元,下个月零花钱就没了。如果你不要,那下个月还是照常给你300元。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去算了,到底要不要为了提前一个月买到这个宝贝,而损失30元零花钱呢?
现在许多家长都对还在读大学或者已经工作的孩子,三天两头信用卡透支还不出钱这件事恨得咬牙切齿,就是因为这些孩子没有从小接受正确的提前消费教育!我们不鼓励孩子提前消费,但父母应该给孩子提前消费的选择权,让他知道延后消费带来的好处,以及提前消费带来的坏处。小时候他就体会到了提前消费的缺点,长大了才会在遇到信用卡这种没钱也可以潇洒一刷的魔鬼工具的时候,能够克制自己的消费冲动。
第三个更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孩子的劳动赚钱意识。但孩子还小,不可能到外面去打工挣钱,只能在家里做做家务赚钱。关于孩子做家务要不要给报酬,教育界一直都有争议。有人说这样做挺好的,让孩子知道通过自身劳动是能获得物质回报的,但也有人说这么做不好,因为从经济学上说,家务劳动并不产生财富,不算在GDP里,而且如果孩子做家务妈妈应该给工钱,那妈妈做家务孩子是不是也要给工钱呢?
我觉得吧,这个问题没必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上纲上线,洗洗袜子,扫扫地,刷刷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但平时又嫌脏嫌累不愿干的家务活,然后从爸妈那里赚到10块20块钱,他花起这钱就会特别心疼,毕竟这不是爸妈天经地义雷打不动给你的零花钱,而是你自己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养成这种靠劳动赚钱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别总梦想着天上会掉馅饼,别总以为爸妈赚钱很容易。
另外在小学阶段,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一些能够提高财商的游戏。比如大富翁游戏,还有更复杂一点的现金流游戏。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理财知识,肯定要比单纯的灌输知识要好得多。
13-18岁的中学阶段
而到了13-18岁的中学阶段,对孩子的财商教育就要更进一步了。没错,你得开始教他投资的学问了。
首先,你要带他认识银行,银行是我们学习投资理财的大门。你要教孩子如何在银行开户,如何在ATM机上取钱和存钱,如何转账汇款,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的利率是怎么算的,如何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到孩子上高中了,支出更多的时候,你可以给孩子办一张附属信用卡,给孩子更大的透支消费的权限,当然如果孩子乱透支,你也要及时进行批评,并冻结他的账户。
然后你还要教他基金方面的知识。包括为什么货币基金的收益比银行储蓄的利率高?为什么债券基金是家庭金融资产的中流砥柱?为什么基金定投比单纯的银行储蓄能获得更高的长期回报?包括每年过年拿到的压岁钱,你也应该鼓励孩子通过基金定投的方式让这笔钱增值。虽然你也应该要教他股票投资方面的基础知识,但你更应该鼓励他通过基金定投的方式来间接投资股市,以相对更小的风险来获得股市投资回报,而不应该让他整天想着看各种各样的炒股书籍,试图通过预测股市涨跌来赚钱。
当然,还有保险、黄金、房子、包括P2P在内的其他各种投资门类的知识,你也要一点一点告诉他,最终一定要让他形成强烈的风险意识和资产配置的观念。
另外孩子上高中了以后,在寒暑假期间,你也可以鼓励孩子到外面去打工赚钱。这时候,孩子身体已经基本发育好了,你再让他通过做家务赚钱就不合适了。不过高中生出去打工在中国可能只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的想法。因为我们的高中生,寒暑假不要被迫去学校或者家教老师那里补课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你发现了没有,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讲究的是先道后技,循序渐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往往也最听爸妈的话,这时候就应该把最重要最根本的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告诉孩子,这叫做道,而不是急着让他们整天盘算如何炒股赚钱,这个属于技。就像我们学数学的时候,肯定要先学加减乘除,然后再学开方运算。到了上小学以后,就要既灌输正确的道,也要教他有用的技,而到了上中学以后,则要越来越多的教他可以用于实战的理财知识和技巧。
那些理财的技,晚一点学没关系,但影响一生的道,一定要趁孩子三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赶快深深印在他的心底。因为年龄越大,孩子就会越来越多的受到学校以及媒体尤其是网络上信息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弱,等孩子上大学了,你再开始教他这些理财的大道理,往往就听不进去了。因为到那时,可能很多新知识反而是你的孩子懂得比你多,很多地方他可以当你的老师,你还怎么教他呢?
最后的忠告
而在长达十多年的理财教育过程中,有两点是当爸妈的一定要特别注意的。
第一,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形成统一战线。让孩子从小树立起规则意识,言出必行,错了就该受罚,这个月钱用完了接下去就啥都不能买。不能老爸唱红脸,老妈唱白脸,或者老爸刚刚教育好孩子这个玩具要下个月才能买,回头孩子跑外公那里一撒娇,外公心一软就给孩子买了。孩子可精明了,他最懂得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他会本能地朝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去发展。如果家里的大人不能够齐心协力,在孩子面前铁板一块的话,那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是很难成功的。
第二,俗话说的好,言传不如身教。孩子是我们最亲的家人,天天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你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叫他对人有礼貌,你自己就不懂礼貌,孩子怎么会懂礼貌呢?你叫让他要勤俭节约,你自己花钱大手大脚,孩子怎么可能会节俭呢?你天天和孩子说爸妈养你多不容易,以后长大了你一定要孝顺爸妈,可你自己平时周末都很少抽空去看望一下自己的爸妈,孩子长大了能对你有多孝顺呢?不管是教孩子理财还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是这个道理。
最后我再说两句子女教育规划的问题。
子女教育规划是理财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力哥说的七颗龙珠中的一颗。但许多家长在提到子女教育规划时,脑子里想到的就是钱,就是筹集孩子以后上大学或者留学的经费。
力哥一直认为,如果你现在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有点捉捉襟见肘,你就没必要优先考虑子女未来上大学的教育经费。最重要且紧急的,是你父母的养老基金,尤其是看病的钱,因为他们可能不久于人世,等他们撒手人寰了,你想孝敬他们都没机会了。另一个重要且紧急的,是你的买房基金。都说成家立业,要成家,你总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吧。再接下去,你要考虑重要但不紧急的你自己未来的养老基金。最后,才是考虑同样重要但不紧急的子女教育基金。
在经济条件不宽裕的情况下,子女教育基金应该是最后考虑的。而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很好,其实也没有必要特地准备子女教育基金,比如你有两、三套房子,到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如果家里钱不够用,卖掉一套房子就行了。
真正需要提前做好子女教育基金规划的,是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家庭。这种家庭就有必要考虑专门设立一个子女教育基金账户,通过基金定投或者购买教育保险的方式来长期投资,专款专用,避免将来由于家庭财务出现危机,导致孩子因为没钱的关系而无法完成学业,那你做父母的肯定会感到非常愧疚。
但钱的问题只是一方面,子女教育规划更重要的说的是人的问题。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孩子获得一张金灿灿的文聘,而是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素养、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才。教孩子理财的道理实际上也是在教孩子长大了应该怎么做人的道理。
有些荔枝私下和我说他的理财目标的时候,我觉得很好笑,因为他一个很重要的理财目标是帮自己的儿子准备好将来结婚和买房的钱。我说你儿子现在才5岁,他将来娶媳妇买房关你屁事啊?到时候你买得起房自己买,买不起房老爸如果还有余力的,帮你筹点首付,老爸自身难保的,不好意思,你就租房结婚吧,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如果孩子结婚买房也是你的责任,那是不是你儿子将来的养老金都要你提前帮他准备好呢?那你儿子将来长大了能干什么?他还需要干什么?他还有任何认真学习,努力拼搏的动力吗?你觉得你这样殚精竭虑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你觉得花这么多钱让孩子去补课,让孩子从小学这个学那个,给他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最后还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让他去国外一个三流大学混一张文凭出来,你这到底是爱他还是害他啊?你觉得你花这么多钱在孩子身上,最后是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出息的人才,还是培养成一个没出息的啃老族呢?
今天的中国社会太浮躁,人人都想赚快钱,今天中国的教育同样很浮躁,老师只要孩子死记硬背,考试考高分,完全不会去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质疑精神。到最后走上社会的时候,许多年轻人一心就想开后门走捷径,一点苦也吃不起,而且肚子里只有书本知识,没有生存技能,却又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你说这样的年轻人能有多大的事业成就?
我们个人是没有办法和这个社会和这个体制对抗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来教育孩子,尤其是以身作则,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在第一季介绍金钱君的时候,我就说过,有些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你用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对子女的教育,就是不能完全靠钱解决的,而需要你花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去培养他。无论是培养他的理财意识,还是把他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