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再融资建议

再融资建议

发布时间:2024-11-03 04:38:24

上市公司融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上市公司再融资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1. 盈利能力需要满足要求。增发要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若低于6%,则发行当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应不低于发行前一年的水平。配股要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公司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

  2. 分红派息要满足要求。增发和配股均要求公司近三年有分红;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最近三年特别是最近一年应有现金分红;

  3. 距前次发行的时间间隔。增发要求时间间隔为12个月;配股要求间隔为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没有具体规定;

  4. 发行对象。增发的对象是原有股东和新增投资者;配股的对象是原有股东;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对象包括原有股东或新增投资者;

  5. 发行价格。增发的发行市盈率证监会内部控制为20倍;配股的价格高于每股净资产而低于二级市场价格,原则上不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的70%,并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价格以公布募集说明书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盘价格为基础,上浮一定幅度;

  6. 发行数量。增发的数量根据募集资金数额和发行价格调整;配股的数量不超过原有股本的30%,在发起人现金足额认购的情况下,可超过30%的上限,但不得超过100%;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数量应在亿元以上,且不得超过发行人净资产的40%或公司资产总额的70%,两者取低值;

  7. 发行后的盈利要求。增发的盈利要求为发行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前一年的水平;配股的要求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发行完成当年足以支付债券利息。

② 单位的收入靠融资能支撑多久

一个正常的企业, 健康 的情况应该是盈利并且现金流没有问题, 旅游 类的平台,其实盈利能力应该是可以的,经营不好,还是内部的问题。

靠融资支撑一个企业的运营,本身是不 健康 的,如果是一般的企业,那很快就难支撑下去。不过,题主所在的公司非常特殊,个人觉得再持续玩下去没有问题,哪怕真玩不下去了,政府也会想办法搞定。

题主所在公司,不能理解为一般的经营性公司,实质应该为政府融资平台。这类公司所谓的经营只是一个噱头,其实是为当地政府进行固定资产投入做融资用的。融资的资金也不是用于企业经营,基本都是被上级平台或者财政统筹了。需要还款的时候,上级公司或者财政也会调拨资金转贷,所以,目前短期内平台类公司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记住,平台类公司最大的兜底方就是政府,银行对政府的信任是无条件的。

很高兴来分享一下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一,企业为什么需要融资。企业融资就是我们俗称的加杠杆,也就是借别人的钱来赚钱,借钱赚钱可以解决自身资金不足所带来规模无法扩大的问题,但是借钱是需要支付利息的, 如果企业的产品畅销,利润合理,赚取的利润能够支付借钱所产生的利息。这时候企业加杠杆就成为了扩大利润的方式之一,所以企业都热衷于借钱赚钱。

第二,加杠杆的风险。借来的钱是需要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能不能支付到期的利息和本金,这就是加杠杆所带来的风险。

加杠杆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一个经营的周期里面,赚取的利润能够完全支付利息和本金,这样一个经营周期结束,就可以把所有借来的钱的本金和利息全部偿还。

加杠杆可以接受的状态是,在一个经营周期里面赚来的钱,至少可以支付利息,而本金需要依靠其他的融资进行支持。

加杠杆最危险的状态就是,在一个经营周期里面赚了的钱,既不能支付本金又不能支付利息,利息的支付都需要靠其他的融资,这样就就会导致本金越滚越大,就是俗称的驴打滚,也被称为旁庞氏状态,一旦新增的融资无法支撑存量的本息,那么就会出现资金缺口,很容易出现崩盘。

第三,平台公司的运作特征。在楼主所提的问题中所说的收入应该是指的现金流,平台公司一般创造利润和现金流的能力都比较偏弱,在融资环境宽松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融资来维持现金流。

但是如果平台公司自身完全没有创造现金流的能力,那么就会陷入加杠杆风险中说的第三种情况, 负债规模会越滚越大。一般某些平台公司会不断地注入新的资产来增加资产规模,以此来维持新增负债的能力。但是还是那句话,如果平台公司自身不能创造现金流,这个 游戏 迟早会玩不下去。

第四,对平台公司的几个建议。一是拓展收入和现金流的来源,可以注入经营类的资产,向市场要收入要现金流。也可以做好预算内项目的建设,把财政预算内资金转化为企业的收入和现金流。二是做好财务测算。平台公司创造的利润和现金流至少应该覆盖融资的利息,而本金的规模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持好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确保在需要滚动本金的时候,金融机构能够给予支持。三是 做好政策研究。平台公司的项目管理,融资,建设都有很强的政策性要求,会涉及到政府债务,隐性债务,公益性项目建设,财政预算等,必须做好研究,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够符合政策的要求。

以上的意见建议,供参考。

这个问题要看一开始企业的融资方案设计和后续的项目投入计划了,两者一定要匹配好,融资方案设计是和后续的资本运作和商业投入高度相关且前者是后者为基础制作的,融资资金到位后根据当时的资金使用计划按部就班的分批次落地到位,如果资金使用出现了变化需要再融资(不够用)或和前一轮儿的投资人召开会议进行变更部分的调整(资金太多了或方案变更),这两者统一协调后就不会出现资金能用多久的忧虑了,所以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做好资金使用计划。那么第二个原因就是融资方案或条件做的脱离市场没有融到资金或者投资人给到的估值远低于企业的预期,没有融资到位导致先天资金匮乏。综合下来就是做好规划和企业本身运营,从而提升自己企业的话语权和估值。

你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公司能支撑多久,要看你的主管单位的态度,还有你公司老板的思路。下面详细分析下你公司现状,也许会对你的当前的迷茫有所帮助:

第一你说你公司是开发区下属子公司,那么可以把它定位为国有,既然投资上级单位是政府,这样的企业一般有政府兜底,轻易是不会破产的。

第二你公司目前靠融资过日子,虽然这种方式不可取,,但是被投资单位看好,能融到资金,说明你公司还是有价值的,短时间是不会破产的。

第三总是靠找投资过日子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目前最需要做的是选定目标方向,开展企业经营,扩大销售收入,最后实现企业盈利。只有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最后想问问你,万事开头难的上一句是什么? 是俗话说的好啊![呲牙]

靠融资性贸易收入绝对没有出路,最终都会资不抵债!这个正好是皮包公司的反方向,这样的公司除了粉饰指标之外别无用处!

正常企业支出后因无法还款或偿债而持续违约,融资渠道越来越少,资不抵债,现金流枯竭之时就是企业破产之时。

政府单位另当别论,政府可通过行政干预让银行延期收款或覆盖贷款,也可另帐处理,这种类型的单位利润不再是主要工作目标,只要基本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考核要求就可以一直存在下去。

企业的生存发展依赖的因素很多,最终要看现金流情况,现金流枯竭,企业就倒闭了。仅靠融资企业能撑多久?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有一点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1、企业拥有正现金流是企业能够生存的基础,现金流枯竭是企业倒闭最直接的原因。

2、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来获取企业利润,不管是现在实现,还是通过商业模式、融资支撑等因素在未来实现,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没有盈利就违背企业存在的价值。

3、融资获取的资金支持,是企业迅速做大的强大支撑;也是初创企业在创业初期发展技术、完善平台等基础设施时来用时间换空间的权宜之计。

4、融资不能过度,要量力而行。借来的钱总是要还的。

5、没有利润,仅靠融资维持的企业是危险的,是在走钢丝。国内很多类似的企业破产倒闭的例子太多了。

主要是看项目是否真的有前景,要是项目很好的市场前景,融资方向看好你的企业就会帮你操作上市,但是一个企业不管是有多好的市场,都不靠融资活着,一定发展自己的核心价值,把自己产品做出自己品牌效应,最关键的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

单位的收入靠融资能支撑多久?这个单位在哪里,如果是有土地,单靠融资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可以在土地上搞生态农业,特色加工业,还有就是要有招商引资,推进产业园区的发展。靠负债只是暂时解燃眉之急,重点在于多搞创收项目,多赚钱才是出路。

大家都不是傻子,既然搞了五年了,也必然有其值得拥有的地方,要分析其中的问题,发现其中不对劲,要及时的离场,而不要一直在里面工作。既然你知道他是靠融资,你也会知道其他的一举一动,因此不要慌,但要有对策,以免失业,结自己转换工作作早期准备。

长期靠融资是没有出路的,但是,如果是先接定单再生产的模式,流动周转是可以融资的;二是如果企业经营周转短的,也可以融资。

③ 再融资管理办法

再融资申请已经取得核准批复的,适用修改之前的相关规则;尚未取得核准批复的,适用修改之后的新规则,上市公司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并更新申请文件后继续推进,其中已通过发审会审核的,不需重新提交发审会审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④ 自己创业如何融资

关于自己创业如何融资

融资最关键点就是告诉大家:一定要在不缺钱的时候去融资,而不是等到没钱的时候再去融资。下面和我一起来看自己创业怎么去融资,希望有所帮助!

一、怎么跟VC打交道?

创业者首先要了解一下VC。要了解这个VC怎么看项目,他认为什么是好的生意,什么是好的创业者,什么是他们值得投的一个团队?

市场上有很多个投资机构,但是你们的心目中,会有一些机构是你们想找的。那么怎么找到这些机构,怎么跟他们打交道?需要注意哪些方式方法?

1、一定得知道VC在想什么?他提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意味着什么,就是你要了解,这帮家伙在琢磨什么?

2、了解他琢磨什么之后,建议你也换位去思考一下,当你在讲业务故事和谈判的时候,你也站在他的立场去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这么提?所以你要有一个同理心。

3、资本(钱)毕竟是逐利的,所以规则非常重要,VC这一行往往看重的是当初有什么约定,他们对这个约定还是比较认真严肃的,因此对创业者来讲要对这个规则本身有一个敬畏,对资本要有一个敬畏。

二、融资的时间点问题

每一件伟大生意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时间窗口,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我这里要讲的,则是小窗口问题:你想融资?如果你只有个idea,还没有把它真正的付诸实施,那可能还是不够的。

如果你已经把它做出了一些雏形,甚至已经产生了一些用户和收入,这个时候你可以讲讲产品的成熟度、用户的规模、你的收入等等。

融资的时间点还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你的资本能够足以支撑你产生更多的用户,还能产生更多的收入,你就别急着去融资,你可以尝试着接触一些投资人,但是你不要上来就大范围地跑去融资,因为你融资的时间点越早,你的估值越低,同样大家对你的信任度也是越低的,拿出一些成型的东西会更好。

三、不必害怕idea被投资人偷走

有相当多比例的创业者觉得他的主意很好,怕在接触投资人期间主意被投资人给偷了,或者扩散到其他的portfolio里去。

这个我觉得其实没有太大的必要。第一你只是有一个创意和主意,它其实并不值钱,我不认为:你有个点子,你是世界上比爱因斯坦还聪明的人,那个点子一讲,王求乐明天也不干VC了,他自己拿这个点子去办了个企业,这是不可能的,不光我不会干,我也不可能去让我投的公司去干,因为一个企业我此前投的时候,他已经有既定的几条发展路线,我轻易不会让他换方向,所以这一点创业者必须得认识到。

此外,你的创意,其他人也玩不转。创业者内心深处,有许多支撑你点子的一些逻辑,同时你还有背后的资源,VC们是不具备这些的,不应该去碰的,所以创业者不用害怕。

我建议:你可以要求投资人跟你签一个保密协议,但其实签不签都不用太担心,因为VC这个行业保守商业机密是基本职业道德,他们要跟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打交道,会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

四、如何准备BP

见VC之前给他发一份BP(商业计划书),一方面让他知道你在干什么,另一方面一定要让他看完之后去思考,这样的话两人见面会非常有效率。

那么如何准备好这个BP(PPT)呢?

1、要讲干货。少废话,50多页的PPT投资人是没有耐心看的,一个生意可能10来页PPT就会写足够清楚了,特别是早期项目。

那么什么是干货?无非是这么一些东西:你在干什么业务,这个业务在你这个行业所处的语境(环境),你们是一帮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是你们这帮人来干这个事。如果你财务上的东西目前还不好细说,那么可以提一下财务历史和你的预测,但对一个早期项目来讲,可能这块没有什么好讲的。最后简单讲一下,你这次大概要融多少钱,怎么花?

2、一定要有逻辑。这个是创业者在接触投资人的时候,碰到的最大问题之一。请不要罗列和堆砌一堆相互之间毫无关系的东西,要一气呵成,10分钟能否把这个逻辑讲清楚很关键。要尽可能找到适合你自己特点的逻辑!为此,我一再建议创业者见投资人之前做做排练,你找几个挑刺儿的听众,对他们讲10分钟,看看能不能讲清楚你的逻辑,对方听懂了没有,是否认同?

五、创业者最大硬伤:没找到用户的真正需求

创业者在公司战略方向的把握上,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真正找到用户需求是什么。用户需求是创业者做这件事情的基础,所以大家对你需求方面的拷问一定是最严苛的。

投资人看需求有几个角度:

1、大众需求OR小众需求。通常来讲,固然是需求越大,你面对的人群越众。

2、强需求OR弱需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吸烟是个坏的需求,也是一个大众的需求,还是强需求,吃饭也是强需求。

3、高频需求OR低频需求。与强弱需求类似的是高频或低频。但是两者又有着本质不同:比如考GRE去新东方读书,对每个考生而言那是强需求,但它却是一个低频需求。

4、还要考虑需求成本,高成本意味着高价格和高毛利空间。

创业者可能是在上面这三类中去找一些组合而已。这里面还容易产生一个问题:创业者认为的需求,可能并不是真正的需求,是个伪需求。举个例子,山西的醋特别多,北京这边吃不着好的醋,那能不能在北京搞20个山西老醋连锁店,拿几百瓶来卖?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老百姓每天都需要去商超,柴米油盐哪儿都有,这一类需求已经被其他的东西给替代和满足了,所以连锁醋店这是个伪需求。

5、有些需求是可以被创造的。

业内一直有各观点:好的产品用来满足需求,而牛逼的产品则创造了需求。我们能投的.往往是好产品,未必是牛产品。什么样的需求是可以去创造的?我难以一下子说清楚,但我相信我们有这个能力去判断。

有创造性的人我们一般称为是天才,像乔布斯,用产品创造了需求。

一般来讲投资人在考察用户需求的时候,跟创业者针锋相对的地方可能最多,这一块大家讨论和争辩起来往往容易激动。对创业者而言,因为你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个方向上,你一定很珍惜,所以如果你争辩红了脸的话我也能够理解。但是投资人关于需求的话题,是探讨性质的,不仅仅是用来怀疑你,也是帮你一起思考,这是不是值得你耗费精力去干的好方向。投资人未必正确,但如果他对用户需求有一些疑惑,或者有一些挑战的时候,创业者还是应该冷静地想一想。

6、在需求之外VC要看的是业务本质。

一般通过这几个方向看业务本质:

你是不是抓住市场上的新机。怎么样才叫有新的机会呢!

1)垂直的、细分的、跨界的、融合的,这是一种角度。

2)在产业链条的纵深上做布局。

3)由于某种创新,衍生出来的新机会,譬如移动通讯的发展就创造了无数新的商机。

虽然有了上面这三个方面,我们还要看新的机会有没有门槛,或者是不是一个崭新的模式。如果不是的话,你如果已经建立一定规模,成为了龙头老大,也可以很有吸引力。

这里面,我要强调一个名词叫做Chinametoo,这是以前联想的一位朋友提出来的,我喜欢将其发扬光大。中国人喜欢跟风,尤其是跟洋人的风。美国人搞了一个创新业务,第一个中国人研究透彻后把洋人了,这叫metoo。什么叫做Chinametwo呢,就是第二个中国人看见第一个中国人干的不赖,自信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可以干个更好的,于是照着这第一个中国人的模样,二次复制,这就是Chinametoo,但这第二个中国人如果研究的比较透彻,那恭喜他!如果研究的不透,照猫画虎性质的,那就岌岌可危。所以,我呼吁不要轻易去抄袭,一窝蜂地干同一个方向是要不得的。

7、ToB的业务类型,在中国的机会越来越多。

以往在国内,2B的生意在中国本身能够做得大的不多,民间最大的可能就是华为,但是华为它跟VC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也就是说历史上VC在toB的领域,没有挣到什么大钱,因此大家对toB的领域势必会有一个惯性,会谨慎一些。

ToB类型的业务,过去在国内做不大,原因有当然在于我们的土壤:

1)垄断结构下,小企业没钱买,大企业是大爷,很难做生意;

2)国内的原创技术,少之又少,确实没啥可投的!

但是这个局面最近有些改观,而且改变的速度越来越快,因为:

1)中小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很快,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变化,这些企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试错的成本也低;

2)我们原创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所以toB领域过去的两个掣肘因素已经大大地缓解了。

六、VC看好什么样的团队?

大家都知道VC是看团队的,但真正看重的就是一个CEO,虽然其他的团队成员也很重要。

VC评估CEO时,在意哪些东西?

第一,会看你个人的历史,你过去所做的事情,跟你现在所从事的行业之间,有没有一些强关联。

第二,VC还会考察你的能力。有些创业者把自己吹的神仙一样,这需要考察。个人的观点,如果一个CEO能力很全面,固然很好,但现实地讲这是很难强求的,因此我们希望CEO的某些能力有过人之处。

第三,要看团队整体,特别是CEO本人的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一般说,聪明人的学习能力要强一些;执行能力强弱,决定于CEO的个性。

第四,还要看CEO的心胸。心胸不够,这个企业一定做不大。有的创业者老板味太浓,这很不可取。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已经没有可以真的拿自己当老板的,千万不能今天还以为自己是谁谁谁,明天没准你下面的工程师就出去干另一个事情,过了三年没准他就会把你颠覆了,所以咱们也不老当老板,我们要有一种分享的精神,还要平易近人,跟团队能够打成一片。

第五,如果你有几个合伙人会更有吸引力,当然你也可以一边走一边搭团队。有些企业可能一上来就好多个创始人,无论这几个创始人相互之间怎么认识的、相互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其中不可规避的是会涉及到一个非常核心的股权平衡、话语权问题。我们其实希望团队里面能够有人一股独大。一股独大一定比平均的要好,一股独大那个人未必一定是CEO,譬如CTO占的股份最大也没问题,这个人他对于公司的生死存亡问题,要负最多的责任。

除了股份和控制权问题,议事规则也很关键,特别是对相对成熟的企业而言。一言堂肯定有问题,毫无疑问,公司容易走偏,但是大家一团和气也不行,和和气气的也不合理。比较好的当然是和而不同,你们有争论,但是不管怎样总得有一个人说了算。CEO得有这种独断的能力和决心,一定要有这种意识,公司才能够真正的有力量,在决策上不会摇摇摆摆,能够顺利地往前走。柳总(传志)讲的方法非常有意思:核心团队讨论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放在桌面上摊开,开诚布公地讨论,讨论一次不行明天接着再讨论,一定要把非常关键的分歧点讨论清楚;讨论完了之后,如果还是没法形成意见,那么还是我说了算!

七、公司的估值,最终是各方谈判的结果!

1、融钱不是越多越好

通常一个企业需要多次融资。如果第一次融资额过高,相当于二次融资的时候,门槛就高了很多。如果你的业务做的非常成熟,你有100%的把握一定能做得更好,那可能还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一旦你的愿望落空了,并没有做到你预想的效果,你下一步怎么办?你在天使阶段拿了A轮的,你到A轮怎么拿?你再去融B轮的价格吗?如果你业务好,还有一定的支撑,市场火还可以,但是如果你业务量不行,前途就堪忧了。另外,如果融到了太多的钱,信心膨胀乱扩张,反而害了自己。所以融资要把握一个度,钱不一定越多越好。

2、股权出让多少合适

在早期的时候,比如天使阶段或者A轮,释放了10%、15%、20%股权,其实没有太大区别。重要的是你需要快速地跑起来,这比你花了三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融到你想要的价格要来得更重要一些,这个讲的是估值本身的问题。

有几个建议:

建议一,关于话语权的问题。

总有创业者在盘算自己融资后,是不是还能够掌握51%的股份。在早期的时候,其实谈不上话语权,因为公司都是你的,我也玩不转,我也不跟你玩,所以你多释放一点、少一点,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把饼做大更重要。

建议二,时间成本是非常昂贵。

时间成本比什么都可贵,快速的跑起来比什么都重要,比你拿到多少钱,拿谁的钱,都要重要得多,为什么?因为你的机会成本是如此之高,你比别人早跑三个月,在北上广展开了,比你拿到更多的钱,跟他们一起在北上广展开要重要的多。虽然你今天可能看到的市场并没有竞争,但是那不代表市场就没有竞争了。据说周鸿祎曾经讲过:你怕什么的话,那么你一定会碰到!这话是有道理的,你所担心的东西一定会碰到,所以要快速地跑起来。

建议三,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做长远的企业。

在过去来看,通常融资每一轮跟每一轮之间是一到两年的时间。当然了因为现在市场的竞争更激烈了,钱更多了,所以大家融资的节奏有可能会稍微快一些,有些人是半年就融一次,这也正常,有些人甚至做得好,几个月就融一次。

创业者要有一个规划。规划的节点是有里程碑的,比如说城市扩张到多少个了,或者说做了几个产品线了,或者有多少用户了,收入做了多少。但是在做规划的时候,不是跟VC讲故事,而是在你内心,你自己要把这个困难想得充分一些,天灾人祸每天都会碰到,所以要把困难想得充分一点,给自己留有余地。

之所以说长远眼光,因为这里面还涉及一个事,一个创始人如果在融资时表现的太“精“了,我们也不太喜欢。VC天生就是打算盘的,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你不能算得太精,你今天跟我精,明天跟你的下属精,你跟你的客户也会精。算盘太精,张力太大,不一定是好事。有胸怀的创业者,即使头一次创业失败了,再次创业时往往还能得到VC的认可和背书。

3、员工期权的设计。

这个期权值是多少呢?一般是10%到30%,为什么会差距这么大呢?如果你现在的团队足够完整,10%就差不多。但是如果你的团队非常不完整,就可以适当的留大一点。其实期权发放的决定权基本上来说是创始人说了算的,你分给谁,你不分给谁投资人一般不会干涉太多,他只是需要知道你大概心里是怎么想的。

另外一个就是发放的范围,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好多公司都是一起打天下的每个人都分期权,这个话CEO可以讲,但是什么时候发放给小兄弟们需要想好。因为早期的团队其实是非常不稳定的,你从市场上招一个程序员,招一个销售,他可能明天就走了,对他们而言期权不值钱,他认的是工资。所以要把期权给重要的核心人员,还要知道给了他,最后他走人了你还能不能把期权收回来,如果收回来该怎么收回来,如果不收回来,又该怎么办。

4、契约精神,敬畏资本。

如果以上内容,都谈妥了,那么就到了签订投资条款的阶段。创业者需要了解下什么是投资协议的惯用性条款,比如赎回、优先清算权、否决权等都是VC惯用的条款,属于对小股东的保护性条款,救命稻草一类的东西,创业者对这些内容不要过度担心。至于一些原则性的核心利益,创业者也要据理力争。

不管最后达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约定,一旦达成,你就要有契约精神,契约精神比什么都重要。咱们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打造一个良好的投资者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尽可能养成和投资者打交道的好习惯。

八、创业者要珍惜自己的信用

信用什么时候会表现出来,就是我们在做尽职调查的时候。你的信用好还是不好,投资人会了解到,这方面VC会做尽职调查。如果信用破产了,代价会非常昂贵!典型的信用上的错误是哪些呢?

1、编造自己的履历,这是非常典型的一点。

2、编造或虚构团队成员。

3、数据作假。

另外,还有一个大忌:反悔。这个现象也非常严重。一旦你同意签订term了,就别再反悔。假设说你跟创业邦谈了,你跟南立新南总说我要融资,南总也同意了,你们双方口头上或者书面上都答应好了,如果这时候你又拿BP再去找别的投资机构去谈,搞了一个高估值的term,那么这是非常恶劣的。

九、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首先,融不到和不需要融是应该区分一下的。有一些生意是不需要融资的,不要为了融资而融资,不要因为竞争对手或者你的同学融了资,心里觉得痒痒了,自己也去融一圈。

更多的是需要融资,却融不到,原因大体来讲,是这么几个东西:

1、行业太小。行业小不小,前面关于用户需求时讨论过。

2、能力不济。虽然方向好,但是投资人认为你不是这块料,这事就得马云来干才行!

3、一心多用。连续创业者在这方面很突出,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比如之前你在做某个领域,但是干着干着觉得意思不大,看到团购火了,就去搞团购,看到别的火了,又去干别的,但是又舍不得丢掉原来那一摊子创业者是否专注,对VC而言也非常重要。

4,姿态太高。估值太高了,或者算计太精了,容易谈崩。

当然,还有一个我们不排除一种可能性,就是我们VC看走眼了,本来应该投你却不敢投,但这是很罕见的。你在几个月内还没融到资,一定要先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个时候,如果你还死不认错,那么无论如何要想方设法活下去,活着太重要了!

十、找VC的诀窍

1、VC基金门派众多。

市场上有许许多多的投资基金,包括老牌美元基金,老牌人民币基金,政府相关基金,还有券商投资部门,从既有体系分裂出去、另立山头的市场新锐,和BAT战略投资部,以及千差万别的知名和不知名风险投资基金,等等等等。不同类别的基金,他们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对赌,有人喜欢先做详细的尽职调查再给term。

2、各家机构有其差异性。

VC这个行业,龟有龟路,蛇有蛇道,各显神通。但是,总体而言,中美两国都差不多,就是老牌的、知名的VC机构更受青睐。可是,各VC之间往往是有差异性,这和各基金的资本来源、基金的策略、基金团队的DNA都有密切关系。当然这种差别,从操作层面上而言则是:大家的投资流程大同小异。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明天就给你到帐了,那是瞎忽悠,作为一个机构投资人,尽职调什么的必须得做。

除了各基金之间的差异性,每个基金的内部也有差异。就是说在同一个基金里面,就是你跟基金的谁在聊,也是不一样的,可能这个基金的A合伙人就喜欢你这个项目,B合伙人不喜欢,因为每个投资人的职位、关注领域、性别、年龄、阅历、学识、能力、甚至心情都是不同的!但这种差异性,千万不要简单理解为职位的差异。不要小看了投资经理和分析师,作为一线人员,他们的意见往往很关键。

3、多谈几家VC,但要掌握好节奏。

在启动融资之前,可以找几个投资界朋友咨询一下,探讨一下融资的时机是否成熟,故事是否有吸引力。如果正式融资了,不要一上来就把所有最好的VC,都给见了一遍。反过来,或许你可以找一两个优秀的VC和一两个你未必真正看的上、却也愿意听取意见的VC,先拿他们当当试金石。悲催的是,你一开始就向你所有心仪的美女求婚,惨遭拒绝,随后即便变得足够优秀之时,可选的对象不是你想要的。

除了这个之外,有几个原则要遵循:

1)适当地多谈几家VC,听听不同的意见和反馈。

2)最终拿钱的适合,Topnamefirst!并不是谁给你的估值最高,就要拿谁的钱,我认为拿到一个qualityVC的钱,比多拿100万美金和少稀释5%,要重要的多得多,有了牛逼VC的背书,他们的资源和经验更能帮到你,你未来的融资也会更容易!

3)效率很重要,在估值、基金品牌和效率之间,要取得一个平衡,赢得时间对早期企业而言是很关键的因素。

4)适合自己,也就是鞋子原则,鞋子一定要穿上舒服才行。

当然,原则归原则,大家要有自己的灵活性,掌握住一定的灵活性。

4、融资的成功,并不等于成功。

融资成功了,钱到手了还不等于你已经成功了,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近二十年来,融到资的、被VC任何的团队和企业,比比皆是,但绝大部分公司都歇菜了。因为一个企业真正能不能成功,有些东西是超出你掌控的,你的产品方向、市场窗口、执行力、再融资能力,都可能会制约你。而且不能否认,成功是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的。

十一、有史以来,最好的创业时代!

1、市场机会几何级增长。

十几年前赛富、IDG和今日资本还需要去央视做《赢在中国》节目,去宣传自己,宣传什么叫VC,今天已经不需要了。我觉得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创业时期。因为市场的机会就是方向上、选择上呈几何级的增长。

2、人才更加充足。

另外就是人才也越来越多,十年前你想找一个好的程序员、产品经理、用户体验专家很难,今天满街都是,尤其在北京。

3、钱也更多了,人傻钱多速来。

4、创业和退出有成熟的机制。

对资本而言,创业和退出本身的机制已经广为接受,已经固化下来了,有成熟的机制。创业在好多人看来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些人说我生来就想创业,我去网络或阿里打工两三年,学学本事,但最终还是想自己干,这其实是已经把创业作为一个生活方式了。

;

⑤ 25家上市房企筹划再融资,更多资金支持政策或在路上

房企股权融资步伐在加快。

12月19日晚,万科A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制定了以新股配售方式、向非关联人士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的方案。

近期,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改枣支箭”连续落地对房企融资提供了多维支撑。据中指研究院统计,自11月28日证监会恢复上市房企再融资以来,已有25家上市房企发布配股或定增融资公告。

而在上周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出,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

业内人士预计,下阶段将出台更多稳定企业主体政策,帮助企业有序降低债务和资金压力,2023年房企整体融资环境或将得到实质性改善。

万科拟发H股

12月19日晚,万科公告称,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根据一般性授权制定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方案的议案》。

公告称,公司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已审议通过《关于提请股东大会给予董事会发行公司股份之一般性授权的议案》,董事会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需要,制定了以新股配售方式、向非关联人士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的方案。

这是万科对此前公司第一大股东深铁集团提请议案的落实。

12月1日晚间,万科曾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深铁集团提请董事会将《关于提请股东大会给予董事会发行公司股份之一般性授权的议案》,作为临时议案提交 2022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授权内容主要包括:在相关期间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需要,决定以单独或同时发行、配发及/或处理万科新增A股及/或H股股份,并作出或授予可能须行使该等权力的售股建议、协议、购股权及交换或转换股份的权力;批准配发或有条件或无条件同意配发(包括但不限于普通股、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及附有权利认购或转换成股份之其他证券等购股权)新股数量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的A 股/H股数量的20%。

当时万科方面回应证券时报记者称,一方面是大股东希望公司能积极把握政策机遇,为公司继续坚定转型和长期健康发展储备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大股东和深圳市政府对万科的坚定看好和全力支持。公司将加倍努力、不负信任。

12月16日,万科召开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议案简旅》和《关于提请股东大会给予董事会发行公司股份之一般性授权的议案》两项议案。

万科总裁祝九胜表示,做股权融资是要优化资产结构,同时还要降低融资成本。从融资成本来看,只有股权性占比提升了以后,负债率才能下来,债权性融资成本也会下来,融资成本也会不断形成一个低走的趋势。

更多资金支持政策或在路上

从“第一支箭”银行信贷融资打开,到“第二支箭”债券融资支持,再到“第三支箭”股权融资重启,三支箭连续落地对房企融资提供多维支撑。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自11月28日证监会恢复上市房企再融资以来,已有25家上市房企发布配股或定增融资公告。其中A股17家进行非公开定增融资,H股8家通过配股融资,碧桂园、雅居乐、建发国际等,已经完成配股融资。资金用途多数是“保交楼、保民生”房地产项目开发,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个别用于资产重组及收并购。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满足行业合拦歼凳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12月18日,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等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2022年已出台的政策要持续抓好,2023年还将出台新举措,侧重研究解决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等。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11月第二支箭、第三支箭连发已打通行业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渠道,且第三支箭表述“募集资金用于存量涉房项目和支付交易对价、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不能用于拿地拍地、开发新楼盘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亦直接点明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与前述政策相呼应。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提法是亮点,“改善资产负债表”或意味着金融端政策加速落地,同时部分商业模式有缺陷的出险房企或加快出清,中长期利好头部优质房企产品力提升以及份额提升。

平安证券研报也预计,部分短期流动性承压,但资产资质较好的优质房企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在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方面,除再融资放开、公募REITs试点扩大、债转股外,稳定房价亦是稳定及改善行业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方向。

海通证券研报判断,后阶段将出台更多稳定企业主体政策,帮助企业有序降低债务和资金压力。

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今年前期房地产融资政策松绑的落脚点在于对前期收缩性政策的回收和纠偏,房企融资环境实际改善有限,11月后逐渐转向保主体,三箭齐发支持优质房企融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预计2023年企业整体融资环境或将实质性改善。

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决定(2020)

一、背景及总体思路
再融资制度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在促进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国资国企改革等国家战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行再融资制度部分条款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形势发展需要,市场对此反映较多,各方面改革呼声高。我会将再融资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措施积极推进,对再融资制度相关条款进行调整。
本次再融资制度部分条款调整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理念,提升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便捷性和制度包容性。一是精简优化再融资发行条件,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大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二是切实提高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质量,建立更加严格、全面、深入、精准的信息披露要求,督促上市公司以投资者决策为导向,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三是调整再融资市场化发行定价机制,形成买卖双方充分博弈,市场决定发行成败的良性局面,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效率。二、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是精简发行条件,拓宽创业板再融资服务覆盖面。取消创业板公开发行证券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高于45%的条件;取消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连续2年盈利的条件;将创业板前次募集资金基本使用完毕,且使用进度和效果与披露情况基本一致由发行条件调整为信息披露要求。
二是优化非公开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提前确定全部发行对象且为战略投资者等的,定价基准日可以为关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或者发行期首日;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和锁定机制,将发行价格由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折改为8折;将锁定期由36个月和12个月分别缩短至18个月和6个月,且不适用减持规则的相关限制;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对象数量由分别不超过10名和5名,统一调整为不超过35名。
三是适当延长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选择发行窗口。将再融资批文有效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
此外,根据前述修改内容相应地修改了其他条款,并根据立法技术规范了文字表述。三、各方意见、建议采纳情况
征求意见期间,我会和司法部共收到有效书面意见、建议107份。经认真研究,我们对各方意见较为集中的事项作了进一步梳理,对合理意见进行了采纳,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关于法律适用
关于规则适用,我会在征求意见的新闻稿中明确:“修改后的再融资规则发布施行时,再融资申请已经取得核准批复的,适用修改之前的相关规则;尚未取得核准批复的,适用修改之后的新规则,上市公司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并更新申请文件后继续推进,其中已通过发审会审核的,不需重新提交发审会审议。”
有意见提出,按照上述“新老划断”原则,新规则发布实施时已取得核准批文的企业,仍旧适用原有规则,由于原有规则在定价、锁定期尤其是减持限制上更加严格,该等企业几乎不可能完成发行,建议调整“新老划断”时点。
我们采纳该条意见。经研究,从便利企业融资、有利于资本形成、节约监管资源的角度考虑,我们拟将“新老划断”的时点由核准批文印发调整为发行完成时点,即《再融资规则》施行后,再融资申请已经发行完毕的,适用修改之前的相关规则;在审或者已取得批文、尚未完成发行且批文仍在有效期内的,适用修改之后的新规则,上市公司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并更新申请文件或办理会后事项后继续推进,其中已通过发审会审核的,不需重新提交发审会审议,已经取得核准批文预计无法在原批文有效期内完成发行的,可以向我会申请换发核准批文。
(二)关于明股实债
为加强对明股实债行为的监管,《再融资规则》(征求意见稿)规定:“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不得向发行对象作出保底保收益或变相保底保收益承诺,且不得直接或间接向发行对象提供财务资助或者补偿。”
有意见提出,建议将主体范围扩大到前述主体的关联方,以避免其借助关联方规避该条规定的情况。我们采纳该条意见,将规则修改为:“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不得向发行对象作出保底保收益或变相保底保收益承诺,且不得直接或通过利益相关方向发行对象提供财务资助或者补偿。”

阅读全文

与再融资建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民生银房屋贷款 浏览:704
信用社贷款利息逾期 浏览:863
吴中地产股票 浏览:40
天津市保利凯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浏览:382
通达信用后富指标公式 浏览:195
50元澳元对人民币多少 浏览:452
台州凤凰资产整合投资合伙企业 浏览:579
公积金贷款买房会动里面的钱吗 浏览:164
2014全国汽油平均价格 浏览:901
4万英镑和人民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338
人民币换成万美元是多少人民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701
外汇市场的运行 浏览:778
通达信市值筛选指标 浏览:143
贷款影响信用卡提额 浏览:477
甜品店融资计划 浏览:119
理财年化利率 浏览:316
基金a与c的收入 浏览:924
美元基金好吗 浏览:432
主力资金流入流出说明什么意思 浏览:211
京顺长城新兴成长基金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