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钱江晚报理财

钱江晚报理财

发布时间:2024-08-11 02:55:05

『壹』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

【篇一】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品位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购物动机从送礼为主转变为自用,购物地点也更多地转向海外。

报告中显示,两年前,超过1/3的中国消费者以购买送礼的奢侈品为主,品牌上包括劳力士手表、gucci手袋等。现在中国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购买动机已不是送给上司或者官员的礼物,转变为自用或者给朋友代购。报告显示,“三公”消费受限,让购买奢侈品送礼的行为大幅缩减,致使大量中国游客减少在国外消费时的奢侈品购买数量,甚至匿名购买。

海外渠道的奢侈品消费已成为大部分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选择。调查显示,超过2/3的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渠道是海外消费,主要集中在法国、米兰、伦敦、纽约和日本这些奢侈品消费热门国家和地区。归功于汇率、税以及其他折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奢侈品以低于中国地区奢侈品价格的超过50%出售。调查显示,约20%海外消费为朋友自用而代购。

咨询公司贝恩(n&co)驻意大利的danielezito表示,中国消费者曾经购买奢侈品的目的是炫耀财富,但现在他们想通过奢侈品展示品位,并倾向于选择奢侈品行业可以提供的奢侈品。“这也使规模较小但品质好的小众品牌得到了更多机会。”调查中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选择服装品类和新品牌。

【篇二】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


昨天,杭州大厦b座二楼总服务台的边上,一位三十出头的男士好奇地询问工作人员:“这里怎么又要开一家lv?”由于就在连廊的边上,所有从c座过来的人都会被这由巨大广告图包围的店铺所吸引。店铺的门还锁着,也看不到内部的动静,外墙上的字非常醒目:店铺升级改造中,路易威登专卖店于b座二楼继续为您服务。

“我们这家只是临时店,男装新店23日正式对外营业。”就在不远处,lv的男装店中,营业员看到记者进门,就很热情地介绍,“正式店铺比我们现在这大多了,也更好陈列,男装会丰富很多。”记者看到,由于面积有限,许多男装只是挂在一个衣物架上供客人挑选。

在杭州大厦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开两家店,还专为男士设店,这在奢侈品大市场唱衰的局面下显得很特别,其背后是奢侈品他势力的崛起。

“新的男士店总面积195平方米,销售面积145平方米,离女士店差不多50米吧。”昨天,路易威登相关负责人向钱江晚报记者描述了新店的模样:店铺会主打鞋履、腕表和男士成衣系列,店铺设计上运用大面积的透明玻璃和橱窗布置,希望为潜在客户营造出一种更友好的氛围。

其实,开出男士店不是lv一家的举动。

整个XX年,杭州大厦精品们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不过有两家店笑得很开心:一是fendi,销售上涨主要得益于去年改造完的男装店;另一个是连老佛爷都要为之减肥的diorhomme,XX年底进入杭州大厦以来表现不错,最近更是销售坚挺。

“我们是在XX年二三月时做了店铺改造,第一次把男装产品放进2楼店铺。”fendi相关负责人说,“特意没有打通一二层的两家店铺,就是希望有所区分。”其实fendi一直有男装,只是非常少,直到XX年1月的米兰秋冬男装周上,才第一次推出时装秀,之前都是小型的预览形式。首秀效果非常好,时装我纷纷点赞,那男款怪兽包都卖到断货呢。

diorhomme就不用提了,在男人消费萌芽期就在杭州布好两家店,目前在中国已开了10多家店铺,近期还会有新店亮相。而gucci目前在中国也有2家男装专门店,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此外其全国6家店中还提供男装和男鞋的定制服务。爱马仕在美国开了男士专门店,中国虽没动静,但上海的爱马仕之家中已为男人打造了定制房间,有裁缝常年坐镇,为你服务。

杭州大厦diorhomme专卖店,三五个男人同时出现的场景也不少见。而这一群人中,一般总会有两三个人会买单。

“要亮,收身,还要潮,这是现在男人的诉求,而我们恰好很符合。”diorhomme营业员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一般跨进门的男人,大约有七成最终会下单,比起漫无目的逛街的女人高太多了,而1万元的客单价是起码的(衬衣普遍都在四五千元),有些男士会成套买,衬衣、裤子、单件西服一起,就更多了。“一次购买五六万人民币的客人也不少,8万的都有。我们不打折,所以他们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念想,看中了就下单。”

也别以为只有女人喜欢购物的过程,男人也有囤货的爱好。曾在美国留学的allex说:“大学时经常通过网络购买奢侈品,数量不算多,但每件都很贵,尤其是一些限量版。但我平时很少穿,九成的东西只穿过一两次,有些干脆是全新的。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不那么喜欢了,就放到ebay上以新品七折左右的价格卖掉,再去买新的。”

“我们店里男女款商品基本是1比1,男性一直是店里的消费主力。往年折扣季我们打过5折,今年男装最低只有6折,但卖得还挺不错。”万象城菲拉格慕专柜店员介绍。男人消费金额普遍比女人高,因为买成衣较多,购买数量也在增加。

而fendi相关负责人最近研究其在全球的销售数据,结果发现,其中男装销售有50%来自中国人:“中国市场本身也在发力,我们发展得正是时候。很多男人喜欢配套购买,外套、裤子和包常常会一起带走。而且中国的年轻一代(30岁左右)喜欢较多的色彩和变化,比较敢穿。”

关于奢侈品消费人群的调查时常有,针对年龄、消费额、消费偏好等多方面给出调查结果,并用大把大把的数据来分析如今的整个奢侈品市场。有国外媒体报道,前不久出现的一份奢侈品调查受到多方关注——来自营销顾问公司epsilon和奢侈品研究咨询公司联合报告显示,一名真正的奢侈品消费者意味着拥有每年频繁购买高端产品的经济能力,最有可能是亚洲或中东的单身男士,年龄在25至44岁之间,没有子女。

传统上,奢侈品们经常把客群指向45岁以上、净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女性,但这很可能错失了品牌的买家。报告称,一半的奢侈品牌每年都失去了50%的主要客户。研究中比较了30000名主要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每年在奢侈品专卖店里花费超过30000美元、平均每单购物交易额超过1200美元、个人净值超过100万美元、综合财力超过200万美元。

报告奢侈品购买者进行了一个细致而有趣的分类:

“渴望型购买者”——希望拥有奢侈品,不会定期买,通常会选奥特莱斯折扣店,或线上的奢侈品折扣网站买。

“积攒型购买者”——为买某件奢侈品而攒钱,但不会频繁买奢侈品牌。

“装扮型购买者”——购买高端产品,但没有财力成为真正的奢侈品购买者。

“铁杆型购买者”——奢侈品零售商的消费者,拥有全年频繁购买奢侈品牌和高端产品的财力。真正的奢侈品铁杆中近60%是男性,超过半数是单身,个人净值超过50万美元。

男人占据了铁杆粉丝的位置当然是有原因的,他们拥有财力,在家庭财产的支配中拥有主导权,同时,出于自身社会活动的需求,他们对穿着打扮开始有更高要求,对品位的追求上升为购物的需求。另外,男人消费理性有目的性,对折扣不敏感,买东西爽快,这恰恰是经济低迷时期奢侈品最渴望的。“一到折扣季,店内的女款商品销售会有非常明显的大幅增长,而男款商品的销售一直比较稳定。”菲拉格慕的营业员说。

其实,早在XX年左右,我们钱江晚报就曾经对购买奢侈品的男性消费者做过一些报道。在当时的大背景下,购买奢侈品的男人即便不是“另类”,也绝对算得上“独树一帜”。因为男人本来就对穿衣搭配这类“女人最喜欢做的事”不怎么感冒,更别说还要花上一大笔钱为自己去置办那些昂贵的行头了。六七年后,这些男人依然在我行我素地购买着他们喜欢的奢侈品,从数量到花费都是有增无减。有的人单店的年消费额达几十万元,有的人则每年都是能够免费去四大时装周上看秀的品牌vip。

“男人和女人这两类消费群都是奢侈品销售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区别在于消费方向和心理不同。在硬奢方面,比如腕表、艺术品、豪华车等门类上,男人一直占据主导,如今,消费品质的提升让他们从原来消费的单一性转向多元化,以适应现在的生活方式。”钱报智库专家、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说,“相比女人更喜欢好的品牌和设计,男人对品牌知名度的偏好要低一些,更注重产品质量。”

【篇三】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趋扩大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遭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大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点通常被以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还没有独立,消费遭到很大的制约;另外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很多题目。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态、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平、状态,掌控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构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消费题目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进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糜攀比之风日趋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不是公道发人深醒,我既是以此为动身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情势确定“高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份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三、采访概况及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正确地了解,我们展开了研究。并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有效力为100%。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女性大学生占47%。

调查题目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态、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固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

在关于在校大学生月均匀花消状态一栏的调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定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进步,这些题目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在支配生活费方面,有7人以为自己很节俭;16人以为自己恰好;15人以为自己有些浪费;而4人以为自己严重超支。在购买奢侈品资金来源方面,有16人是自己挣钱购买;9人家长购买;8人有活动嘉奖经历;12人属于其他来源。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斟酌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由于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未几,这使我们每个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5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平常生活用品开消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常常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可能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份同学寻求时尚会购买一些奢侈品。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现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之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斟酌那些虽然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重视自己的形象,寻求品位和档次,固然不一定买,但质量明显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在购买类型方面,冲动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这说明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费结构和状态,没有这个习惯的制约,使大学生的盈亏状态不同,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固然究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很多相同点。

据调查,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甚么安排,随便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当怎样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便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轻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确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学生储蓄观念其实不强。

由调查不丢脸出,城镇比乡村的大学生消费要高些,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进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态。另外,城市大学生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没钱会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农村大学生则干脆不买或存钱自己来买。这是个值得沉思的题目,对不同物品的选择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农村”大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中国的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省,10人一个月要进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费;13人三个月会进行一次;9人一年进行一次;也有13人要经太长久的计划后才会做出是不是要进行消费的决定。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得知,现实消费来源31人为其他来源(包括家庭供给、奖学金、半工半读等),而同学们理想的消费来源为兼职的只14人,这里面有几个缘由:1,兼职不轻易找到。2,有些同学以为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现在大学生最主要的是学习,其实不是出往做兼职,这一部份人疏忽了一点:在大学里做兼职不但能赚钱补贴自己的生活费,还可以在社会上学习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贰』 挖财董事长李治国口述实录:这是我历过最深重的劫

终于熬过来了。终于可以和P2P彻底告别,说再见。

这一劫,“挖财”团队从1400多人打到300余人,跌至谷底了。

从1999年离开郑州,投奔阿里巴巴开始计算,我创业20余载,这是我经历的最深最重的一“劫”。

P2P,曾经红得发紫的的创业赛道,2017年底开始演变为创业的炼狱。大量企业资金链断裂,投资者血本无归。

P2P,这个曾经被大力鼓励的商业模式,到了它被彻底否定和清算的最后关头。

整个行业出生的时候都没有“身份证”,现在遭遇“一刀切”。浙江没有一个公司例外,全部清退。

有的公司爆雷了,老板跑路,企业倒闭;有的公司被立案,公司内外人心惶惶。

我们始终把投资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6月8日,“挖财”提前完成了P2P业务清退,出借款本息已经还到了出借人账户。

走到这里,我可以说,我们终于走出了创业的幽暗山谷。

可以坐下来喘口气,可以抬头看看天色。

也可以和老朋友见见面,聊聊天。你们林总约我坐下来聊聊,好好整理一下创业20年来的经历、故事和教训。

就从参加阿里巴巴那一天开始说起吧。

1999年,我在《中国经营报》上看到了一篇马云的专访,心中油然而生“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

这时的阿里并没显得多么高大上,马云只是想把阿里巴巴做成一个网上集市,有需求的人都可以来开店,做生意。

心血来潮,我给阿里客服写了一封一万字的长信,大谈自己对外贸电子商务的想法,还提了不少建议。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在这之前,我在河南郑州和一位志趣相投的老乡,他写代码,我做网页,在一位女老板的投资下,搭建了一个B2B网站“中华商贸港”,有点像贸易类的阿里巴巴。

给阿里巴巴的信寄出没多久,我就收到了蒋芳(现任阿里合伙人)的回信。信很长,我提的每一条建议,她都一一作答,我又惊讶又感动。

好感立刻转化为行动。我点开了阿里巴巴首页的招聘广告。跳出来一句话:

“If not you, who?

If not now, when?”

(此时此刻,非你莫属)

它一下戳中了我的心。

1999年10月,22岁的我一个人提着巨大的绿帆布旅行包,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来到杭州。

我从火车城站下车,天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滴飘落在脸上,有点凉。空气中有潮湿的泥土气味,混着草木的清香。

坐上11路双层公交车,我找了个靠窗的座位。车越往西开,马路两旁的高楼就越少。我在文一西路古墩路口下车,来到一个小区的大门口。

“湖畔花园”四个金色大字跃入我的眼帘。站在小区门口往里张望,只见一幢幢精致的小楼,掩藏在密密的绿荫中。

我投的岗位是网站策划,心里挺没底的,想试一试,实在不行再试试编辑,总之要加入这家公司。

面试我的有三个人:拿着本子特认真问问题的孙彤宇(后来任淘宝网总裁),上来就一口流利英文的雷文超,亲切到毫无距离感的彭蕾。

彭蕾问我,你后不后悔来这样的阿里巴巴?我不懂她的意思。

她说,很多人听公司地点在小区里,就不敢来。女孩子来面试都带着男朋友。

我说:“很高档啊,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小区。”后来钱江晚报采访彭蕾,写了篇文章叫“这个土八路招对了”。

噢,还有一个人印象特别深刻,我在一楼客厅等待的时候,走过路过许多人,就谢世煌过来打招呼,一点不把我当外人,问长问短,是个自来熟。

12月16日,我正式成为阿里巴巴的员工,工号46。我是阿里第一个从外省招聘的员工。

这是一家很不一样的公司。

推开房门,你会看见屋子里,大家穿着很休闲随意,但每个人的脸都紧盯着电脑屏幕,很专注。

早上9点上班。晚上六点,大家一起吃个晚餐回来再继续干,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没人抱怨。

每个夜晚,我都呆在电脑前,埋头工作或自己学东西。这里的氛围让人有用不完的力气,一心只想去拼。

晚上,大伙儿围着一张大圆桌吃饭,有说有笑的。吃完饭就一起玩杀人 游戏 。工作日,小区里空空荡荡,就剩阿里这伙人了。

我比较内向,看着一帮干活那么起劲的同事,饭后还能一起玩之前听都没听过的思辨 游戏 ,我感觉就像在做梦。

网球场,乒乓球桌,棋盘,全归我们。我打乒乓球还可以,很多同事都是在球桌上熟络起来的。

湖畔花园的日子,真是梦幻。三五十个人全情投入,去拼一个共同的事业,向着一个共同的梦想。这就是创业最极致的境界了,到现在我也这样认为。

开始时,我负责网站的策划和设计,岗位职责像现在的产品经理。以前自己做,脑子里的想法都是随意画出来,在纸上涂涂写写,比划着跟技术员交流。到阿里后,行不通了。

我们有位考过微软认证师的女工程师,我的需求基本与她对接。每次去提需求,都被骂回来,让我重新按格式修改。次数多了,我很怕去找她,一想到要提需求,就头皮发麻。

但不得不去啊,只能自己克服,学着别人以前的文档写,一遍遍修改,后来还买了本《软件需求》自学。我挺感谢这位女工程师的,没有她的严格要求,我只会原地踏步,无法突破。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阿里开始要求做收入。

“中国供应商”打头阵,一家企业收2-3万的费用。我觉得这个业务可以更加模版化,同时降低价格。

于是我们组建了一个团队,我是产品经理,吴泳铭是技术主管,做付费会员的项目,后来起名叫“诚信通”。

“诚信通”刚上线时,我们天真地以为会爆单,结果运营下来,一天没几单。上线第一个月,有几十万收入,我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能养活团队了。

我根本没站在马云的角度去思考,整个公司几百人都指着“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盈利,这点收入远远不够。

2004年,我们开始尝试电话销售,这个法子在互联网公司最早也是阿里用起来的,简直是王牌。

印象很深,传真机就像印钞机一样,汇款单哗哗哗往外打,一张接一张。很快,“诚信通”的收入破亿了。

我们从天天憋在会议室里吵架,到可以出去包个酒店开开战略会议了。

可是我内心越来越纠结……

2004年4月的一天清晨,我有心事,很早醒来,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上网,收到马云通过“雅虎通”发来的消息。全公司只有他在线。

马云刚到美国。聊了几句后,我鼓足勇气,打下一行字:“马总,我想离开阿里去创业。”

“你今年多大了?”马云问我。

“27。”我回答。

“你年龄还没到,在阿里再锻炼两年,再出去创业。我马上要参加一个论坛,我们回去再说。”马云说完,下线了。

这次,我没听马云的。

第二天一早,我正式提出辞职。入职四年半,阿里的“五年陈”金戒指没拿着。

辞职创业的想法在我脑中盘旋已久,一股越来越强的感受在心里涌动:如果不迈出这步,未来一定会后悔。

自从背井离乡来到杭州,我最大的困扰一直是住房问题。开始,我临时找了个地方过渡。三个月后搬到古荡新村,拉了两个同事一起住,租金每月900元。

租房是个信息不对称的领域,你站在小区门口,看着一栋栋高楼,但不知道哪一户在出租。房东找不到房客,房客不知道房东在哪里。如果通过中介,费用又十分高昂。

一番分析之后,我发现,租房的买卖双方都存在客观的数量级,阿里巴巴模式在这个细分领域也能成立。

当年的阿里巴巴只有B2B业务,淘宝网还只是个雏形。在整个市场中,生活服务领域几乎无人踏足。

生活服务领域还有一两年的窗口期,我要笨鸟先飞,抢占先机。离开阿里,我做了一个叫“易赁网”的BBS。

有一次和朋友吃完饭,我们一致觉得餐厅服务和菜品质量都差,心想能有个网站可以发发牢骚、评价评价就好了。

“口碑网”的名字,源于一次朋友聚餐,一桌十来个人七嘴八舌讨论某款产品的“口碑”。突然灵光一闪,“口碑”这个名字不错啊。

没吃完饭,我便骑着自行车飞奔回家,打开电脑查询“koubei.com”的域名是否被注册。幸好,它和我的缘分够足。

2004年6月,我在古荡湾新村租下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子。怀揣着在阿里四年多省吃俭用挣下的8万块钱,正经开始创业。我将4万放入公司用作运营,剩下的4万用作生活费。

但投入像无底洞,很快,钱烧得差不多了——钱远比我想象的不经用。不过我还是打算至少坚持两年,两年一般能看到一定的结果。

我尝试找VC融资。投资人认为生活服务投入巨大,短期看不到收益,纷纷表示不看好。

找了好几个投资人,都没有下文。我有些沮丧,走了一圈,发现大家并不知道“李治国”是谁。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这么好,一从阿里离职就有一堆VC冲上门来。

苦熬了两年。转机来自马云夫人张英。她刚离开阿里,找我聊了聊,又过了一年以后,她以个人名义投资200万元人民币,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2005年8月,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雅虎中国。不久,马云找到我,问我口碑网日后的打算:“你是想让口碑独立上市呢,还是回到阿里一起干针对To C的事?”

我意识到生活服务是长期的事业,在马云第二次到湖畔花园见到我时,我确定了要接受阿里投资,并长期坚持到底的想法。

2006年10月26日,出于对于To C板块的布局,阿里巴巴先后两轮以1500万美元的出资额,正式战略投资口碑网。

可是雅虎中国并未出现骄人成绩。经过多次改版,无论搜索引擎,还是综合门户,排名都未进行业前三甲。

阿里巴巴开始重新审视雅虎中国的未来走向,提出了雅虎和口碑合并的构想。

雅虎是“上半身”,有视野,有品牌,有流量;而口碑网负责“下半身”,懂生活服务,有执行力。

作为阿里的老员工,我没有多想便答应合并,我觉得自己应该站在集团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回想起来,那时的人生就像在跑高速公路,快速飞驰着,还来不及想,就已经开过去了。走到跟前一看,才发现旁边的出口是去上海的,走上了一条未知道路。

这时,口碑网注册用户数已达千万,居分类信息行业第一。其中黄页仅次于大众点评网,日UV已经达到220万。但这与雅虎中国每天1亿的PV相比,仍然不可同日而语。

站在阿里的角度看,合并或许是最好的结果。2008年6月,雅虎中国与口碑网正式整合成“雅虎口碑”。

为了把流量导向口碑网,雅虎中国首页为口碑网开辟了新入口,口碑网分类信息的类目全部放到雅虎首页。

但事与愿违,这一整合只为口碑网带来100万的日PV,相当于口碑网当时2000万PV的5%流量。用户有自己的需求,他们的想法跟我们的预设并不一致。

之后,“雅虎口碑”连换数任总裁,每个人对分类信息和黄页的认识都不同,每个领导都跃跃欲试,“雅虎口碑”经历着整合的痛苦。

2008年初我把口碑交给阿里时,阿里投给我们的1500万美元,还有1000万美元趴在账上。

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公司走向正规化后,每个岗位都要可以被替换。但这个理论不适用于创业公司,不适用于创新业务。

事后,我常常反思口碑网的原因。

我的失误在于,尽管马云乐意倾听下属意见,但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努力争取过口碑网的自主权,这让口碑的命运变得过于被动。

我希望自己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创始人要对自己一手打造的公司负责,带着它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次开会,马云碰到我,拍了拍我的肩膀,只说了两个字:“放开。”

是啊,放开。放下过去,往前看。

2009年,我离开一手创办的口碑网,参与筹建阿里云计算公司,并担任数据平台部和服务运营部资深总监。

在阿里云一年多,我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技术研发并非我的特长。

2010年9月,我离开阿里云。之后,我开启了天使投资生涯。一两年后我和朋友一起创立了专注互联网早期投资的“阿米巴资本”。

我想帮助更多创业者。创业是踩着凳子比身高,VC就是凳子。一个行业一旦有VC进入,这个行业就会被资本推动。你无法回避融资。

我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契机,先后投资了小奥 游戏 、挖财、快的打车、蘑菇街、脸谱换换、二维火、花瓣网、 美食 行、园田居、麦苗 科技 、博卡、时空电动 汽车 、福地创业园等20多个项目,再后来还有有赞、同盾、涂鸦等等。

从估值看,其中最成功的项目是“快的”打车、“有赞”、“蘑菇街”、同盾、涂鸦等。

“快的”打车和“滴滴”合并,合并后估值有五六百亿美金,成为中国成长性最好的创业企业之一。

2016年初,“蘑菇街”和“美丽说”合并,合并后估值逼近30亿美金。现在“有赞”上市部分估值也有近300亿港币了(只收购了51%部分资产)。

2008年我拉了几个老阿里人一起学车,其中包括口碑时期的创业伙伴和她的老公赵晓炜。

在驾校练车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四五个人时常聚在一起聊天,大家都认为移动互联网要起来了。

有一次,我聊起自己买过的一个记账小应用,29块钱,在智能手机上用。我觉得有戏:“这个方向怎么样?”

赵晓炜也很兴奋:“我认可这个方向。”原来,早在2000年他就在PC端自己做了一个记账系统,给自己和老婆用。

我说:“记账这件事,从来没有人做好过。你在电脑上做过一个,能不能把它搬到手机上?你要是做,我就投资。”

这个叫“挖财”的记账App创业项目就这样开始了,我投了30万。

头三个月,赵晓炜是唯一全职员工,花名“元宝”。三个月后,公司有了四个人。与阿里一样,挖财最早的工作地点是湖畔花园。

挖财是我持续投资的项目,到2013年,我共投了一千多万人民币。可是对挖财来说,这点钱远远不够。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拜访投资机构。

我认可挖财的理由,是老百姓的钱需要管理。可是,其他投资人并不看好这支团队,因为三位创始人都出自传统软件公司,没有互联网创业经验。

在2010年苹果推出iPhone 4前后,智能手机还处在普及阶段,挖财的下载量也多是自然流量。与美国记账用户有报税等刚性需求不同,中国用户更多是尝个新鲜。

反映在数据上,月初都是用户下载记账的高峰期,而每年都会有老用户放弃记账,选择离开。挖财的下载量虽然已达4000万,但月活用户只有数百万。

面对投资人的问题,我不断地这样解释:中国有13亿人,只要有1%记账就会有1300万用户。

IDG资本合伙人李丰说,“互联网金融”的时代来了。

李丰曾主导对宜信的投资,宜信成立时间较久,很早就开始布局线下业务,为那些无法享受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用户,提供借贷服务。

我也意识到,中国还有很多人借不到钱,也不会理财,可以为挖财的这些用户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

为了给挖财注入金融基因,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阿米巴资本投资过的“信策数据”——一家围绕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提供咨询和解决方案的公司。

2013年10月,挖财对外宣布收购信策数据,信策创始人顾晨炜出任挖财总裁。

李丰投资挖财的一个前提是:你李治国必须进来。否则,他感觉投资风险有些大。

要不要从投资人的身份转回创业者?那个瞬间,我是犹豫的。对我,这是一次艰难的决择。

理性的声音是继续把投资做好,那时候我已经投到了蘑菇街、快的打车等项目,我知道阿米巴的回报一定会很好。

但我也知道,挖财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当初做记账也是我的主意,我需要帮助团队抓住这次转瞬即逝的机会。至于投资,把挖财做大了,还可以继续做。

2014年2月,我正式出任挖财CEO,花名“海贝”——中国最古老的货币。

当人们津津乐道阿里上市后多少人一夜暴富时,我正处在与投资人的紧张接洽中。

两个月后,我们拿到了宽带资本和中金等多家投资方的5000万美元B轮融资,加上此前的A、A+两轮,累计融资金额超过8000万美元。

我有20年互联网从业经验,顾晨炜有近20年金融业从业经验……西装革履的金融界人士和草根互联网创业者的合并,比预想的要顺利一些。

合并之后的挖财成立了新公司,分为上海金融事业部和杭州移动互联网事业部。上海的团队每周都会来杭州开会,大家都很能吃苦,很讲究执行力。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 探索 出一条成功的经营模式,帮助公司走上良性、高速发展的轨道,同时找到一位接替我的CEO,然后回来好好做投资。

谁知道互联网金融,有一天会天崩地裂……

能不能有个平台帮大众管钱?我的这个想法在2013年率先被余额宝实现了。

眼看余额宝火了,我们迅速组成“理财”业务团队,推出类似的货币基金产品。2013年11月18日首届“18理财日”前后,我们将销量做到了10亿元。

理财业务发展之快完全超出我的想象,到2014年8月,理财成交突破100亿元。

随着用户日益增多,挖财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记账。我们要做老百姓的全方位资产管家。

挖财同时在向更专业的资产管理方向过渡,其中一个重要领域是P2P。

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主要模式,在2014年得到了爆炸式发展,成为银行体系外差异化融资服务的典型。

P2P的本质是透明,用户知道我买的是什么,资产状况如何。真正的P2P使数据更加透明,从而降低金融风险。

但是到了2017年底,P2P行业风云突变:不规范理财平台频频爆雷、平台无法兑付、老板跑路……

国务院牵头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专项整治,开始行业整顿,刚开始是压降规模,再后来,是全面清退。

银行一年不做业务,都要倒闭,更何况没有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大家各想各的辙。

有的公司还“心存侥幸”,想着自己也许挺到最后,就是拿到牌照“转正”的那一个幸运儿;有的公司则已经陷入深坑中,不断恶性循环。

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非常突然,也给挖财网业务和公司运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挖财,整个行业,都陷入了泥潭,进退两难。

每天在公司都能听到员工们讨论P2P,讨论这家公司,这个行业的未来。明天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停止投放广告,像一个危险的信号。大家都感觉到了风声鹤唳。优秀的人才开始流失,回到“大厂”谋生;也有些求稳的员工进入“休 养生 息”的状态。

从创业到现在,我第一次遇到这种困境:跑着跑着,创业赛道关闭了,投身的整个行业被否定、清算。

这么多员工要生活,来自股东们的压力,随时有人举着旗子来逼你马上兑付……

有家同行知名公司,被立案了,一群警察冲进公司。我们有同事去看了,回来说,那场面看得人背后发凉,只有“心凉”和“绝望”。

到了2019年冬天,疫情开始肆虐。

P2P的业务已经全面停止,清退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高管们已减薪30%-40%。退掉了好几层办公楼,原本1400人的挖财,只剩300多人。

疫情愈演愈烈,团队伙伴们无法正常复工,有的在老家网络不畅,有的没有带电脑。

能复工的技术部同事们连夜加班,做出一套手机端也能使用的“清收系统”。

我们连续开了几天电话会议,讨论解决方案,清退工作不能停,一旦停下来,慢下来,后果……将无法预估。

压抑和焦虑的气氛萦绕不散,大冬天的,有的同事甚至躲在车里参与会议,不敢让家人知道公司的“坏消息”。

疫情震荡了经济,不还钱的人越来越多了……

从“中华商贸港”开始,算上诚信通、口碑网、阿里云、阿米巴资本,挖财网是我的第六次创业。

过去五次创业,我都取得了“从0到1”的成功。

这次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劫”,我告诉自己,必须沉下心来,迎难而上……

暂时地离开,哪怕歇口气也不可以。创业,你是司机,在驾驶车;投资人是副驾驶,帮你看着路。投资人累了,想去马尔代夫度假,是可以的;创业者不能。

带领团队走出困境,走向胜利,这是创业激情的升格。

早在2016年,我们就将公司使命确定为“智慧财富、人人可享”,这对公司的发展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挖财公司的绩效文化是WPS(Wacai Performance System),我们力求每一条业务线都能安全稳定运行,做好成本和风控管理。

我们开发了挖财“智能清收系统”。它后来被西湖区政府看中,用于服务其他P2P平台的资产回收工作,逾期资产回收率提升了将近10倍。

七年来,挖财一共兑付了近30亿元的利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选择首先保障用户的利益,兑付出借人本息。

2020年6月8日,是挖财网 历史 性的时刻,我们提前兑付了出借人的本息。

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和我的团队已经历劫结束。

历劫之后,是重生。

我希望变坏事为好事,总结这些年的经验和教训,继续前行。这样才对得起最后留下来的团队,和股东们的支持,以及政府的信任。

未来,挖财将兵分几路,由几个身经百战的主管带大家继续再创业,寻找突破。这么难都过来了,还怕什么呢?

我在学习A股市场。

彼得林奇说,投资就找你生活中接触的公司。我看到家里厨房的恒顺醋业和海天酱油,就各买了一点,上周看回报是102%和106%。可惜家里没吃涪陵榨菜的习惯,错过了。

我还买了宁波银行,回报80%多,他们的白领贷做得不错。还有平安银行,马明哲是传统金融系统里最有创新和互联网感觉的。

结合对金融的深刻体验和教训,我还想看看基金能不能卖得起来。

从低谷里爬出来,我将带着更加敬畏的心去尝试。

下半年,我要遍访中国最优秀的基金经理们,也准备开展“投资教育”的新业务。财富管理是长久的事,不在一朝一夕。

有时,我仍会想起刚加入阿里,在湖畔花园那段梦幻般的日子:

客厅里的旧地毯,斑驳的粉色墙纸,一用力就能拉开的破玻璃门,我们整天提心吊胆怕电脑丢了。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没有条条框框,好的创意七嘴八舌碰撞几下就有了,想到的点子立马能落地。

一群人,有激情、很专注的干一件事,天天月月年年如此,多好啊。

老婆一直问我:“你这样的创业状态要保持到什么时候?”

做口碑网的时候我就答应她:再做五年,就休息。现在,大儿子已经12岁,小儿子5岁,我还是没能停下来。

陪家人去青海甘肃旅行,我被高反、感冒和腰疼折磨得痛苦不堪,躺在车后座,一路翻看着约翰·伯格的《坚守》。这本书陪着我走完了阳关、敦煌。

我一直记得作者在书里说:

“坚持前行……战胜逆境和对手,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止我们崛起。”

-END-

『叁』 街头不规范用语、流行语、有意思的人名、店名、精彩的广告

1.最新鲜/最活泼的大众化语言
国庆节这天,我们全家到姥姥家,正好小姨一家也在。大家围绕着小姨找工作的事聊起来。
妈妈:听说你要到国税局工作?
小姨:八字还没一撇呢!
爸爸:不是说已经板上钉钉了吗?
小姨夫:等到猴年马月再说吧。
小姨:你们别光大眼瞪小眼,能不能帮我想想辙呀?
爸爸:公务员考试丁是丁,卯是卯,咱插不上手啊!
小姨夫: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帮着出个招吧。

2.春联

(新年对联)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 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3.精彩的广告
1. 我们的目标——没有蛀牙!(高露洁的广告词)
2.箭牌口香糖 一箭如故 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
“您想去口臭吗?请用西湖牙膏!” (牙膏广告)
“您工作累了吧?请喝杯茶,醒醒脑,提提神吧!” (茶叶广告)
“您愿俯瞰穿洋过海的壮观吗?请乘坐上海至东京的波音707客机!” (上海民航局广告)
1. 今天存入一滴水,明天拥有太平洋.(太平洋保险公司)

2.今古传奇,奇传古今.(湖北今古传奇杂志的广告词)

3.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理财>周刊)
4.荧屏错别字
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
4、家具店门口:家“俱”
5、装潢店门口:装“璜”
8、洗车店门口:洗车打“腊”
9、饭店门口:“合”饭
11、饭店菜单:鸡“旦”
13、体育用品店标牌:“兰”球
19、某交通宣传标语:超限超载“殆”害无穷
20、某食堂菜牌:鱼“园”

二、故意写错的(引号中为错别字)
1、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9、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14、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15、胃药广告:一“不”到“胃”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
27、跳舞机广告:闻“机”起舞
28、海鲜广告:领“鲜”一步
29、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
30、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

5.校园语言

13、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
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2、好少年=文明+价值+爱心+力量
25、天空是温暖的摇篮,不要再向天空吐烟,让地球心酸;草地是美丽的地毯,不要再乱扔杂物,让地球难堪!
28、文明是成功之花的蕊,是理想之舟的帆。
29、星空为我们贡献灿烂,天空为我们贡献蔚蓝,森林为我们贡献绿色,鲜花为我们贡献绚丽,大自然为我们贡献了自己,而我们该为大自然贡献点什么呢?
35、给我一片洁净的天空,我才能翱翔;给我一片蔚蓝的海洋,我才能遨游;给我一个美丽、文明、宁静的校园,我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起航

别让坚强的生命,成为足下阴魂。 草坪
道路的拐弯处,人生的转折点。
绿色的生命需要我们的共同呵护。

阅读全文

与钱江晚报理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市还能投资什么意思 浏览:222
外汇平台排名金道外汇 浏览:929
怎样开通红枣期货 浏览:304
白银克价今日价格 浏览:810
一人民币能换多少澳元 浏览:911
邮政小额贷款ppt 浏览:937
融资合作书 浏览:345
通达信怎样设置基金持股公式 浏览:998
郑商所红枣期货手续费 浏览:882
天津聚川理财 浏览:960
私募fof可以投公募基金么 浏览:87
大成睿景灵活配置混合基金 浏览:675
上海联合投资参股 浏览:115
外汇私募理财 浏览:870
智利矿业投资 浏览:962
简理财腾讯 浏览:694
济南帅哥家居理财 浏览:754
索菲特股票 浏览:219
信广立诚贷理财 浏览:242
外汇代表什么 浏览: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