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万达再遭巨创王健林“小目标”没实现,还亏损近300亿
2020年全球的经济发展都陷入了停滞状态,文娱产业更是遭受了严峻的挑战,国内近些年迅速崛起影视行业也来到了“凛冬时刻”,著名的万达影视损失惨重。而王健林所面临的挑战不仅局限于国内,在大洋彼岸,他多年前的一笔投资如今已亏损近300亿。
美国最大的院线运营商AMC,是全球最大的连锁电影院,在美国和欧洲总计拥有数千家影院,荧屏数量更是破万。规模如此庞大的院线运营商在过去一年遭受重创,疫情之下,AMC在全球关闭了近一千家影院,营业收入同比下跌接近80%,亏损高达298亿,这让公司一度陷入了破产的风波之中。
而万达集团在2012年就与AMC签署了并购协议,以26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公司的全部股权。彼时王健林雄心勃勃,认为万达要成为大公司,就不能仅拘泥于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影院所有者是万达海外投资的重要一步,也是万达要进行转型的表现。
完成收购之后,王健林信心满满的设计着未来的发展蓝图,提出了一个“小目标”:万达要在八年之后,也就是2020年,占据全球电影市场20%的份额。如今来看,这个目标显得遥遥无期。
在万达接手之后,AMC的经营开始扭亏为盈,股价一路上扬。然而好景不长,一年之后,AMC的债务陡然而增,亏损逼近5亿美元,股价从此开始一蹶不振。时间来到2020年,全球遭遇了严重的陪碰疫情,美国的确诊人数位列全球首位,文娱产业几乎停摆,AMC的损失更是惨不忍睹。
万达的海外投资之路可谓一波三折,2008年国家加强了对海外融资的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也加强了力度,万达集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外界传言彼时的万达身陷千亿债务,王健林更是从昔日首富沦落为了“首负”,为了解决债务问题,万达不得不开始抛售海外的投资项目以及国内的房产项目。
也正是从2018年这年开始,万达开始减持AMC的股份,持股比例一度下降至23%,而在今年,AMC首席执行官肢团表示,在遭遇46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之后,万达集团已经放弃了对AMC的控股权,持股和投票权已降至不足10%。
经过数年转型的阵痛,如今的万达已经度过了债务危机,王健林也上演了王者归来,去年国内的富豪榜上,他以1200亿的身价跻身前十。转型后的万达不再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商管、文旅等轻资产项目成为重点,海外投资项目则被彻底放弃。
除了AMC之外,万达已经陆续抛售了芝加哥的房地产项目、比佛利山庄和伦敦的豪宅大盘、好莱坞影城的 娱乐 公司,以及西班牙的足球俱乐部,万达今后的重点近聚集在国内,当初王健林要将万达芦饥谈打造成国际化公司的“小目标”终究没有实现。
你认为未来万达是否会重新回到国际市场呢?大家可以相互讨论。
㈡ 万达频繁融资的背后藏着什么
老王最近可能手头有点紧,年初说开家万达城,7个月后卖了13家,从“买买买”变成了“卖卖卖”,出手够快、够狠、够准。
继199.06亿元卖给富力地产万达77家城市酒店,438.44亿元卖给孙宏斌十三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回收637.5亿元后,现在老王开始转卖股权资产了,这也太想不开了。
世纪大买卖就这样产生了,万达此次出售的全部是优质资产,出售价格也便宜到“跌破成本”。有网友甚至“脑洞大开”地认为,这是万达回归A股下的一盘大棋局。
不过,手头缺钱是肯定的事情,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万达去年的利润比万科、恒大少的不是一星半点,净资产收益率明显被万科、恒大和绿地大幅度超越。
万达作为中国顶级民营企业,有些人毫不在意地贬低它,我想说一句,如果万达倒了,受苦受难的将是整个市场经济以及在万达工作的数万名员工,甚至你我。
因为兴许你现在所在的公司就与万达有业务往来,要知道,万达败了,失败的绝不单单只是一个王健林。
㈢ 万达集团的融资渠道
1.银行资金 万达集团在银行资金的使用上更加倚重。从万达的开发项目分析,贷款类型包括:土地抵押贷款。开发贷款。资产抵押贷款。资金贷款。租约抵押贷款和银行贷款的异地使用等。 万达集团与国内银行保持良好。深度的合作关系。央行金融管理部门金融司还把万达列为全国房地产金融改革试点企业,享受“绿色贷款”通道,单笔贷款在5亿之内无需审批,两三天就可以批款,这种金融的审批和支持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是绝无仅有的。万达已经分别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签订了“总对总授信”的协议。所谓“总对总授信”,就是指由商业银行与企业签订授信协议,在协议签署后,企业在该商业银行各地各分行的贷款,将无须再履行既有的信贷逐级审批程序。 万达是国内最早尝试经营性抵押贷款的企业,2002。2003年就与东亚银行等银行搞过经营性抵押贷款。那个时期万达是被动进行的,当时国内银行不给贷款,到了2005年底的时候,四大国有银行开展了这种业务。 资产评估做抵押适合传统开发模式,传统的开发模式是做项目开发,还款来源依赖卡法。租约抵押贷款不同,这种抵押贷款只能以租金作为唯一还款来源,贷款期限长达五年。十年时间。对项目租金资产。安全性的评估。租户评价要远大于对资产的评估。万达已经做了五六个项目的租约抵押贷款,模式基本是依据总租金额,抵押贷款额大概为总租金额的70%,项目总投资额的70%。 2.国内私募 一直以来万达就是私募的宠儿,一方面尽管尚未上市,但万达的商业模式一直为业界所称道;另一方面更是由于王健林庞大的隐性资产以及良好的政府人脉。 目前已知的私募,有两笔:①与麦格理在2005年完成的9项商业物业的24%股权转让,涉及资金高达23亿元。②配合A股首次公开上市进程,与建银国际已完成的股权私募。首次私募时,万达和建银国际都未透露资金募集的情况,而轮到第二轮私募时,万达的私募价格高达每股17元,“建银国际短短半年回报丰厚,第二轮私募再度积极参与,增持1%的股权”。 3.海外融资渠道 一直未放弃中国房地产市场信托(REITS)自有出租形式的商业地产投资回报周期过长,是典型的沉淀资金行业,所以通过REITS来运转商业地产,一直是万达创始人王健林所向往的。REITS一方面可化解单一银行贷款所隐含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民间资本得以分享国内购物中心发展所带来的长期稳定收益,募集资金量大,更适合房地产项目长期发展,这也是一直非常向往的融资模式。 在证券市场融资渠道和境外融资渠道上,万达打探索目前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2005年与麦格理完成私募后,2006年筹备的香港REITS,最终失利,但万达从未放弃实现REITS的努力。 4.销售回款对现金流的支撑 第一代产品商铺销售对的额不良结果,是万达在第二代产品上调整战略为“只租不售”。但这种真正的“只租不售”仅仅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在万达第三代产品上,销售的比例显著提高。对城市综合体的销售回款部分,万达内部给予“生命线”的定位,提升到“长期发展战略支持”的高度。 5.2009年开始信托融资 2009年的信托融资时,国内信托融资的综合成本普遍在12%左右,远高于万达此前7%-8%的融资成本。然而从2011年起万达大幅度染指信托融资,再起成立的11只信托产品中,有10只是是2011年成立的,只有1只是2011年以前推出的。 在万达的信托产品中,大部分为股权信托,其中部分产品披露的信托规模在5亿-15亿,10只信托产品共计算募集大约78亿元。通过信托公司的专业管理和多元化投资组合,有效地降低了万达集团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6.特殊的银行资金渠道 央行金融管理部门金融司把万达列为了全国房地产金融改革试点企业,全国所有的房地产企业当中只有两家企业有这样的殊荣。 四大国有银行中有三家银行的总行给了万达巨额的授信。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总行。农业银行总行都与万达签署银企协议。 作为全国房地产金融改革试点企业,金融管理的最高权威部门给予支持的实际效应非常显著,可以做到异地贷款,不再受到地域的约束。同时,试点企业还有一个特殊授权“绿色通道”,单笔贷款在5亿之内无需审批,两三天可以批款,这种金融的审批和支持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是绝无仅有的。 7.大力发展资产抵押贷款和租约抵押贷款 在万达已经建成的项目中,资产抵押贷款是比较显著的现象,例如北京CBD万达与石景山万达均采取抵押贷款的方式,盘活资金。
取自123图书馆(123tsg.com)
㈣ 万达商业的资本市场之路如何
万达商业的资本市场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2014年12月23日,当时名为“万达商业地产”的万达商业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彼时,超过280亿港元的集资净额让其摘得当年港股IPO前五强桂冠。
2015年7月,万达商业地产启动回归A股计划,并在2015年11月13日发布A股招股说明书;2016年9月20日,万达商业地产从港股私有化退市。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私有化退市时,万达商业地产引入投资者,并与投资者签下对赌协议,承诺2018年8月底前回归A股,否则万达集团承诺将回购全部股权。
2018年1月29日,万达引进腾讯控股、苏宁、京东、融创4家战投,合计融资340亿元入股万达商业地产。腾讯作为主发起方,联合收购万达商业地产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所持约14%股份。
(4)万达外部融资扩展阅读:
万达商业撤回上市申请
自从港股退市以来,前中国首富王健林旗下万达商业回归A股的谋划就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然而,在努力了5年多后的今年3月24日上午,万达集团却宣布了一个让业内人士颇为震惊的消息:
万达商业撤回A股上市申请的通告,原因是基于对自身战略的研判,万达商业决定对公司从事轻资产商业运营、科技、数据、人员等相关资源进行重组,以尽快实现境内外上市。
㈤ 为什么王健林要出售国外资产,而许家印现在在外面到处收购外企
王健林这两年一直在低价出售其名下的国外资产,先是2018年将伦敦万达60%的股权卖给富力地产,当年收购时万达出了近10亿,出售时的成交价格仅为不到2亿英镑;2019年2月份,万达又出售了当初以4,500万欧元参股的马德里俱乐部17%的股权,成交价为4,000万欧元;2020年7月30日,在停牌三天后,万达酒店发展发布公告,拟以2.7亿美元出售芝加哥一物业项目股东权益的90%。
芝加哥项目是万达酒店发展的最后一个海外项目,一旦项目完成出售,王健林手中就没有海外资产,万达集团的海外房地产投资也将正式宣告结束。
许家印利用手上的现金投资外企新能源领域,一方面循环利用资金创造收益,一方面想在收购海外车企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技术,为了未来能够造出自家的新能源车。
总得来说,王健林出售国外资产是因为这几年万达受到房地产、电影领域的负面政策影响,现金流紧缩,需要降低负债、回笼资金;而许家印现在在外面到处收购外企,主要是为了企业战略转型,两个企业所处的状态不同,短期发展目标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