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过度融资该如何抑制
为抑制多头融资抄、过度融资行为,袭有效防控重大信用风险,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在3家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融资余额,且融资余额合计在50亿元以上的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联合授信机制。
对违反银企协议,提供虚假信息,超出联合授信额度对外融资,逃废成员银行债务的企业,可由牵头银行组织成员银行按银企协议约定,采取一致行动进行联合惩戒。来源:人民日报
㈡ 过度融资什么意思
即企业融资超过一定的数量,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
拓展资料
过度融资的危害
企业多头融资,除经济大环境、地方政府政绩观等因素之外,主要原因是银行在规模和利润压力下,管理者倾向于以粗放经营来获取短期利益,对借款企业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对信贷管理薄弱。企业多头授信、过度融资的危害显而易见。
一是过度融资为企业、为银行以及整个经济制造风险。有数据显示,破产企业有大部分是撑死的,而不是饿死的。政府行为是顺周期的,银行信贷更是顺周期的。如新余市2005年引进一家光伏企业,由于政府的力推,各家银行纷纷跟进,企业迅速扩张,7年左右时间,资产达300多亿元。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企业预期,企业难以适应。为消化资金,企业盲目上项目、盲目投资,企业一片“欣欣向荣”。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尤其是欧盟“双反”后,企业顿时限入了困境,致使当地经济金融倍受打击。该企业在本市的贷款占全市各项贷款的10%以上,有两家国有商业银行分行对其贷款占本行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贷款逐渐到期无法偿还,仅欠息就达40多亿元。企业过度融资,庞大的债务把政府和银行拖入了泥潭。
二是企业过度融资为影子银行推波助澜。企业过度融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进入影子银行,这已是普遍现象。如一家钢贸企业,由于前几年钢铁市场行情较好,企业盈利丰厚,银行纷纷伸出“橄榄枝”,导致企业资金“消化不良”,为寻找资金出路,于今年注册成立了一家小贷公司。笔者对小贷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小贷公司在影子银行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小贷公司众多股东的“集体”融资,将信贷资金引入小贷公司进入影子银行体系,再经过分解加工成由一系列影子银行参与的非常复杂的信贷流程,资金链越拉越长。尤其是贷款品质越差,经过的步骤越长。一旦经济波动、资金链断裂,就会形成“温州现象”,给区域经济金融稳定带来极大冲击。
企业过度融资的危害,给银行和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各银行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完善内控风险管理。笔者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对企业过度融资的监测与风险提示手段,采集辖内各银行机构授信企业融资信息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等企业经营情况,通过设定指标、编制模型对企业的过度融资行为进行非现场监测,及时识别与预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超速”行为和“虚胖”现象,有效地防止银行对企业的过度融资需求的供给,及时发出警报,增强银行、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有人对企业过度融资进行监测,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一是企业融资额的变动情况,二是筛选出企业在N家银行发生业务额及其融资结构,反映融资集中度。三是各银行多头融资企业占比,反映银行对企业多头融资的容忍度。四是各行业融资结构。笔者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将企业分为钢贸、光伏、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涉农企业等行业,反映银行信贷政策倾向以及经营重点。五是重点企业融资情况,重点监测政府重视、发展速度快、涉及行业广泛的企业的融资情况。六是关联企业的联保、联贷情况等。
通过一系列较为成熟、固定的指标与模型进行定期、不定期的非现场监测进行预警,列出有过度融资迹象的企业,提示银行重点关注。同时,掌握每家银行信贷投向偏好、审慎经营趋势等,以便人民银行确定监管重点,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强化人民银行履职效果,切实有效地防范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