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汽车融资租赁:亟待规范的市场“新引擎”
2019年,毛豆新车“汽车下乡”所覆盖区域的销量增幅高达386.7%,彰显了下沉市场强大的汽车消费潜力。
“融资租赁在国内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已展现出广阔的价值空间。”东风日产融资租赁执行副总经理孔德春表示,融资租赁服务与新能源汽车普及、共享出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主机厂纷纷布局移动出行的风口,融资租赁将作为重要的黏合剂,实现移动出行车源方与平台方合作多样化。
随着内循环被视为中国经济增长、百姓收入提高的根本动力,“释放潜在的市场需求”成为一张社会各界共同思考的答卷。作为国内消费市场的顶梁柱,汽车消费自然是其中的必答题。
“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然较低,且区域消费不平衡,因此汽车融资租赁在我国仍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白如冰充满信心地说,汽车融资租赁有望成为挖掘汽车消费潜力、促进汽车消费升级的新的主流模式之一。
业内专家也对“从使用端入手提振汽车消费”提出了建议。
“汽车消费实际上可以看作两部分,一是购买;二是使用。”薛旭表示,在使用端,改善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鼓励共享出行,增加自驾游服务组织、打造美好的汽车生活,都可以有效刺激人们的购车需求。
“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同时让人们驾车出行的体验越来越好。”盘和林建议,尽快通过融资租赁等多种发展方式为汽车消费复苏指明“出路”,它将为刺激消费市场、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作出巨大贡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❷ 融资租赁助推汽车产业发展,让消费者乐享其成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形式近年来在国内获得快速发展,行业规模持续攀升,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贷款购车,其好处无非在于减轻购车压力、利于资金周转、提前享受有车带来的便利等等,之所以能给人留下这种印象,当然离不开厂商与经销商不断宣传与放大贷款购车的优点。
汽车消费贷款达到饱和、面临红海竞争的同时,巨大蓝海市场的汽车融资租赁行业将迎来发展良机,一些资本、上下游产业都会助力汽车融资租赁快速发展。未来,利用好发展良机,汽车融资租赁将和汽车消费贷款一起组成合理的汽车金融行业生态,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不同的汽车金融服务,实现国家监管、行业、企业、客户的共赢局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❸ 汽车“以租代购”陷阱多风险大,汽车融资租赁行业存在哪些乱象
汽车融资租赁行业的乱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渠道商通过抬高购置价来赚取差价,二是消费者容易被合同“套路”,三是承租人被出租人用不合理的方式回收租赁车辆。由此可见,汽车融资租赁虽然是一种新经济模式,但该行业的乱象并不少。
三、承租人被出租人用不合理的方式收回租赁车辆
在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中,承租人被出租人用不合理的方式回收租赁车辆算是该行业最常见的现象之一。通常来说,出租人往往会通过第三方公司对承租人进行催收,以此来降低自身可能会承担的法律风险。而对于第三方公司来说,能否成功回收汽车决定着他们的业绩,所以他们往往会采用一些不合理的手段来进行收车,让承租人苦不堪言。
综上所述,汽车租赁行业的乱象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渠道商抬高购置价,二是消费者容易被合同“套路”,三是承租人被出租人用不合理的方式收回租赁车辆。
❹ 你觉得当前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现状如何
目前,国内具备法人资格的融资租赁公司有100余家,资产规模超过百亿的有十多家。虽然发展时间短,但是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的增长确是一日千里。而且,中外合资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从总量上看,融资租赁已经成为继银行业后,国内重要的企业融资渠道。但是其先天不足的状况,也是显而易见的。毕竟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只有短短数十年的时间。融资业务发展迅速,但是融资租赁公司快拿牌照、快速展业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外资公司,尚未拿到牌照,已经开始用代表处招揽客户,只待公司一开张便迅速签单。与业务风风火火的局面相比,企业内部管理的工作却显得滞后很多。
一方面融资租赁属于新兴行业,人力资源相对薄弱。各融资租赁公司的核心人员多来自于银行信贷部以及几家较早开业的融资租赁公司。业务人员和执行人员的从业经验单薄,导致业务发展的内在支撑力不足,影响企业发展后劲。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环境随着金融危机起起落落,各行业发展呈现较大的不均衡。很多融资租赁公司内部风险管控流程照搬银行信贷流程。要么失之过严,造成丢单,要么失之过松,造成坏帐。加之业务发展思路不够明确,项目分散繁多,影响对项目资金、资产、客户偿还能力等的有效监控。
除了业务流程的滞后和混乱,融资租赁公司内部的信息系统建设也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主营业务系统,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合资公司多采用外资方在国外的系统,再进行本地化开发,但是由于国内外相关税收、法律的不同,以及用户文化和操作习惯的差异,系统存在水土不服现象。另一种情况,采取国内自主开发的业务系统。目前国内具备开发和实施融资租赁系统的IT企业少之又少,技术储备充分,业务经验丰富的供应商更是凤毛麟角。一般企业开发的融资租赁系统多有财务软件转化而来,很难根据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需求实现风险管控等复杂功能。加之企业快速扩张带来的组织结构快速调整,更使信息系统无法跟上企业的业务发展。
以上种种业务发展与内部管理的错位和滞后,都是目前国内融资租赁公司正在面对和将要面对的问题。
国内融资租赁企业发展盲区
内资租赁公司相对于外资公司来说,还存在一些自身的发展历史导致的问题。首先,相当数量的内资租赁公司由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出资建立。其母公司建立融资租赁公司的初衷,是为了在风险控制和资金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有效刺激母公司产品销售的增长。因此,这些融资租赁公司先天就打上了母公司原有经营模式的烙印。在实际经营中,受限于母公司的经营策略和范围,融资租赁公司在业务拓展和客户选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由此也限制了租赁公司的发展潜力,导致一些公司存量业务收益过低,但是又无法开拓新市场以增加企业利润。
另一方面,国内信用环境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法令法规方面还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客户资信透明度较低,客户风险控制难度大。融资租赁公司一方面需要业务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更需要时刻控制收款风险。但是两方面的平衡非常难把握。一旦公司为了刺激业务增长,授信政策放宽,则问题客户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公司内部管理水平的不足,无法及时评估、管理、调整积累的资金风险,容易发生大金额坏账,给企业带来致命一击。特别是在金融环境不稳定的今天,行业性衰退带来的坏账风险时有发生。例如,国家调控房地产导致相关产业的衰退。
但是,如果企业过于谨慎,导致大量业务机会丧失,也将危及企业的生存。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刺激经济发展实施的低利率政策背景下,各融资租赁公司正在你争我抢跑马圈地。一旦市场份额过低,上不了经营规模,今后的发展也是大问题。即使是存量业务,也存在积累的现象。客户如果未能按期回款,租赁公司是否真的能够按照合同要求客户支付逾期罚息和非租金罚息,也是有待商榷的问题。现在市场上资金充裕,客户完全有可能由于一笔罚息而转向其他租赁公司。
所以说,有句老话叫作“不赊帐等死,赊账找死”。面对这样的两难境界,融资租赁公司必须通过系统手段化解风险。
❺ 汽车融资租赁的发展状况
当前,在全球千亿美元的汽车租赁业务中,以欧美国家的租赁市场发展最为成熟。全球汽车租赁业的运营车辆的保有及年需求总数约在300万辆左右(由于国际汽车租赁公司的汽车更新速度约为8-12个月左右)。
美国,以租赁形式销售的新汽车占该国汽车总销售量的三分之一左右(2006年已经超过36%,其中含融资租赁部分),并且大部分车为长期租赁,而旧车的租赁业务约为40万辆;
每年的汽车租赁销售规模为200多万辆,约占全国新汽车销售量的15%,该比例有不断提高趋势; l 德国汽车租赁业的运营车辆总数为250万辆左右;
2006年以租赁方式使用汽车的人数超过了400多万,占法国总人口的7%。 l世界主要汽车租赁公司的运营车辆都保持在数十万辆左右,管理着多达数千个遍布全球的租赁站点,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安飞士汽车租赁公司为例,全球范围内员工超过2万人,租赁站点2000个,年车辆预定量超过3000万次电话,平均每年完成2000万次租车交易,每月10万辆,每年120万辆的租赁车辆接受维护保养,有15万个客户因为每年至少在安飞士租15次车成为可以享受优惠服务的特别会员,年营业额超过40亿欧元
❻ 汽车融资租赁这个市场怎么样,有做得比较好的大企业吗
虽然融资租赁与银行信贷相比在汽车市场中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立法的约束,融资租赁要顺利地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占一席之地还需要正视一下几个问题:
4.1汽车融资租赁企业资金实力不强,融资渠道单一
从国际汽车租赁业的发展历史看,汽车租赁是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大交通。然而在我国融资渠道单一制约了汽车租赁的发展。汽车融资租赁行业的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车辆,加上资金回笼又慢,无疑给经营者造成很大资金压力。而且在经营过程中,还要不断更新车辆,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这都需要大量后续资金的支持。因此对汽车融资租赁企业的自有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要求较高。目前,各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基本都是自筹资金缺少金融机构的支持,导致租赁车辆使用时间过长,磨损现象严重,更新速度慢。即便是一些有实力的公司,也因为一味靠贷款发展,加大了财务费用,负债率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发展的步伐。
4.2征信体系不完善
国外的融资租赁业务相当发达得益于他们国家有一套完整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融资租赁公司运用现成的信用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得客户的信用信息来开展业务。我国由于缺乏个人信用记录,不守信受不到任何惩罚、得不到任何损失,违约成为承租人减少自身损失的理性选择和某些人恶意发家致富的手段。在这种信用环境下,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的租赁保证金过低,对承租人资格审核程序过于宽松、缺少有力的辅助风险控制手段,将导致过高的坏账率。据金融系统的统计,到2007年6月底,银行汽车消费贷款的坏账达到了980亿。据内部人士称,汽车消费贷款的坏账率最高可能达到了30%最低也高达10%。这一经验为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的风险控制敲响了警钟。
4.3现有的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缺乏专业人才
中国缺乏提供汽车金融服务专业人才,这大大制约了汽车金融的竞争力,就目前的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在人才方面面临的问题在于:一是虽然具备良好的金融服务营销知识,但缺乏技术专业知识,二是属于技术专业型但是不懂金融服务营销。这种人才结构,需要专业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第四,关于融资租赁进入汽车行业的有关法规和配套政策不健全。 虽然1996年以后,国家陆续颁布关于汽车租赁的法律、法规,但汽车租赁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些问题按照原有法规和政策往往难以解决。汽车融资租赁得不到法律、法规的应有保护和支持。目前还没有正式出台汽车融资租赁的国家法律、法规,使汽车融资租赁企业在正常经营中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5.融资租赁顺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几点这政策建议
5.1努力拓宽汽车租赁业的融资渠道
2003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限》制汽车金融公司进入汽车融资租赁业务这个风险较小、利润较丰厚而且发展空间巨大的领域并不是偶然的。2005年2月24日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鼓励金融机构开办融资租赁。2008年一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新《办法》对汽车金融公司的准入条件、业务范围、风险管理指标等方面作出较大修改和调整,非金融机构出资人的资产规模要求从原来的40亿元提高至80亿元,营业收入从20亿元提高至50亿元。还取消了原来规定的同一企业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的汽车金融公司的规定。新《办法》允许汽车金融公司从事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提供汽车融资租赁等新业务。在相关政策逐步完善、汽车融资租赁产生经济效益的示范效应带动下,商业银行、大型汽车制造厂商等资本大鳄将全面进入汽车融资租赁业,并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并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补充所需资金。
5.2培养专业人才,以满足融资租赁顺利进入汽车行业的需求
可以在高校设立汽车金融服务专业,培养熟悉汽车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还可以借鉴国外跨国汽车公司的管理经验,在大型企业设立汽车配件守候服务培训中心,培训汽车维修,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人才,提高汽车金融服务人员的从业能力。
5.3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评估体系有两种模式,一是欧洲模式,二是美国模式,基于我们没有像美国那样覆盖全国的数据库,我们在发展初期可以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的欧洲模式,用行政手段推动联合征信的创建和发展然后向美国模式过渡。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从理论上讲并不难,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都积累有许多客户的信用资料记录,但这些信息目前都零散地分散在各个地方,不能够形成真正有效的信息库,因此很难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充分利用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以及各行业协会积攒的资料,建立起相互公开、透明、协调的信息系统,并大力发展一部分专门从事信用评估的咨询机构。2005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立了全国统一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又称“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信息采集等数据库的建设应尽快完善,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的租赁保证金、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等经济手段和电子控制技术等技术手段来控制租赁过程风险。
5.4完善相关的法规和配套政策
要建立并完善汽车融资租赁业的法律保障机制,我们要积极完善汽车租赁业的法律保障机制,同时应针对现行交通管理和机动车管理法律和法规,采用灵活的融资租赁汽车产权处理方式。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为避免承担机动车所有人负担交通事故赔偿连带责任,在融资租赁实际业务操作时可以暂时把融资租赁汽车的产权挂在承租人身上,但要事先办理好产权转移手续,等待交割,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不经过承租人直接转移产权。对错误变更产权带来的赔偿责任由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承担。 综上所述,我国的汽车融资租赁业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幼稚期,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上都有很大的差距,都难以与国际汽车融资租赁企业相抗衡。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提升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国外汽车租赁企业势必加速进入我国,国内汽车融资租赁企业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全方位提升经营理念、技术手段和业务水平,增强竞争实,实现我国汽车融资租赁业的跨越式发展。
做得比较好的大企业可以参考2014年的汽车经销商百强榜,第一位广汇汽车的全资子公司汇通信诚租赁就是专门做汽车融资租赁的
参考材料:http://www.chexun.com/2015-09-17/102809697.html
百强榜:http://www.autohome.com.cn/dealer/201502/2553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