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信辉融资

信辉融资

发布时间:2023-05-24 00:01:07

❶ 收缩、裁员、提速、融资,生鲜零售2022年往哪走

文|螳螂观察

作者|陈小江

生鲜零售这块“巨石”,在过去数年被各路玩家、沿不同路径,一次次推着向上,却又一遍遍从山峰让老下滑,途中骸骨累累,甚至至今仍未诞生绝对赢家。

回顾过去,在生鲜零售赛道上,所有尚在牌桌或已下牌桌的玩家都曾深信,当绝好机会来临时就要下重注,也都在自认是“绝好机会”时纷纷入局。遗憾的是,“全面盈利”这道“大坎”,这些年始终横亘在生鲜零售赛道上,尚未有人逾越。

从以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京东七鲜、苏宁苏鲜生等为代表的生鲜超市,到以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再到兴盛优选、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淘菜菜等社区团购诸强,生鲜零售赛道玩家在消耗大量资本、尝试多种业态后,如今兵分三路,不约而同来到“盈利攻坚”的重要关头。

现如今,“巨石”尚未推上山巅,企业未能跨过“全面盈利”的大坎。坦野升无论品牌方,还是投资人,都在渴盼能得到一个更确切答案。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各玩家的变化也正在加速。

风向变了

虽然生鲜零售赛道一直跌宕起伏,但从2021年至今的战事,无疑战况最为强烈。

2021年上半年,生鲜零售赛道还是国内最热门的互联网投资赛道,兴盛优选、十荟团、叮咚买菜等接连完成数亿美元级大额融资,随后生鲜电商前置仓双雄“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更是在一周内先后成功上市,实现了从“创业公司”到“上市公司”的质变。

此外,滴滴、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于2020年杀入社区团购“卖菜”后,在2021年上半年开始加足马力,加速了整个赛道玩家的洗牌。

到了下半年,叮咚买菜、十荟团、美菜网等相继传出裁员风波。“卖菜”的老牌社区团购玩家除兴盛优选外,其它玩家渐渐掉队,“同程生活”破产、呆萝卜倒闭,将食享会收入囊中的十荟团,虽有阿里资本加持,最后也不得不“收缩”。

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则一直路狂奔,至今已成为社区团购的头部玩家。滴滴旗下的橙心优选,一开始扩张非常迅速,尔后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迅速收缩,堪称大开大合。此外,阿里旗下的淘菜菜也加速了进攻步伐,一度冲到行业前三。其专注下沉业务的淘特,则大力推进农产品直营,试图在生鲜零售赛道抢食。

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之外,生鲜超市赛道变化也很明显。

先是盒马,在其它玩家裁员、收缩的大背景下,于去年6月重启扩张计划。仅去年12月就以平均“两天一家”的速度冲刺,在长沙、重庆、成都等地新开盒马鲜生门店14家,并于2022年元旦前14天,让盒马鲜生全国门店数量达到300家。此外,在阿里全面推行经营责任制后,盒马去年从体系内事业群转变为一家“独立公司”,告别“富二代”生活,开始“自负盈亏”的创业之路。

跟盒马一样扩张还有它的“老相识”京东七鲜,2021年年初,原沃尔玛华东区运营副总裁郑锋接过京东七鲜大旗后,原本沉寂一年半,被称为“局外人”的京东七鲜业务,从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驶上了加速道。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4月,京脊乱东七鲜GMV同比增长超36%,8月同比增长超85%。2021年全年,京东七鲜超市新开门店20余家,数量相当于过去三年的开店总和。虽然在门店总量上,京东七鲜不如盒马,但在2021年的加速度,却是丝毫不逊。

去年年底,京东七鲜还发布了最新业务战略规划,将围绕全国发展布局、供应链建设、商品品质、服务体验等多方面优化提升,力争在5-7年内跻身中国连锁零售行业第一阵营。如在布局上,将重点布局京津冀和大湾区“一南一北”两大核心区域。在供应链建设方面,通过自建北京、深圳“一南一北”两大商品中心,提升供应链效率,以销定产、降损增鲜,以技术赋能助力菜农精细化运营。

时钟走到2022年,一系列连锁反应还在持续发生。

2022年年初,此前投入“不设上限”的盒马改了“口风”,表示暂时勒紧裤腰带”“精益生产、精益管理”,实现从“单店盈利”到“全面盈利”。此外,有消息传出盒马鲜生寻求独立融资,估值100亿美元。

而一向激进扩张的叮咚买菜,从最新发布的财报来看,也放慢了步伐,开始“收缩减亏”——季度收入首次出现环比下滑,同时净亏损也在下降。财报显示,叮咚买菜去年12月在上海地区全面盈利。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更在财报电话中表示“力争Q2末实现长三角地区完全盈利,Q4在全国接近盈利。”

与此同时,据地歌网报道,叮咚买菜泰州站疑似已经关停,若情况属实,后者将成为叮咚买菜发展史上首个正式关闭的城市站点。1月份,一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的用户则在脉脉平台发言称,叮咚买菜已经开启大规模裁员的消息登上热搜。虽然对此叮咚买菜方面回应为“不实”,但也让人不免担心。不久后,有媒体爆料称美团优选也在裁员,而十荟团则被爆料疑似已“停摆”。

2月10日,多多买菜则宣称已与极兔、邮政和三通一达等实现系统对接打通签收环节,还推出高额补贴吸引代收点入驻。试水社区团长快递代收服务。不过随后,有消息称,该服务被多地邮政管理局暂停,称“多多买菜未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备案,不具备经营快递业务资质”。

此外,“预制菜”在春节期间成为各大品牌比拼的主角之一。公开数据显示,叮咚买菜年夜饭预制菜销量增长超400%,每日优鲜高端预制菜春节期间增长超2倍,盒马预制年菜销售同比2021年春节增长了345%。这也是各大品牌接下来押注的重点。

可以看到,从2021年至今,生鲜零售的各大玩家动作幅度之大超出以往,这也是生鲜零售赛道进入“巷战”的体现。正所谓“穷则变”,在诸多变化之后,其实是生鲜零售赛道所有玩家都未能实现“全面盈利”的困境。

风往哪吹?

无风不起浪。

《螳螂观察》认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生鲜零售赛道的滔天巨浪背后,是内外多重因素大风使然,使得生鲜赛道由“跑马圈地”快速变换为“稳打稳扎”。“全面盈利”的呼声盖过了以往“局部盈利”的噱头和“模式之争”的口水仗。背后原因有二:

第一,钱不够烧了。 2021年4月,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近十年生鲜电商投融资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自2010年以来各种生鲜电商领域公开披露的投融资事件287起,涉及项目154个,披露融资总额达到463.4亿元,其中大部分都打了水漂。

以已经上市的叮咚买菜为例,过去几年烧掉了约110多亿元,截至到2月26日,其市值尚不足70亿元。上市前,若按照以往的节奏,其手上的现金流根本烧不了多久。而无数倒下的玩家,大多都是现金流出现问题。

因此,生鲜电商卖菜,也被人称为继“长视频”和“共享单车”之后的第三大互联网“毒药”业务。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各大巨头纷纷入局之后,赛道更加拥挤,再往后烧依然是个“无底洞”,这或许也是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在去年加快上市步伐的重要原因。

第二,钱不让烧了。 生鲜零售赛道的扩张之路,跟以往的百团大战、打车大战一样,也是补贴砸出来的。尤其是在低价的社区团购业务上,低成本价的价格倾销是行业惯用手法。

但是有钱,也不能为所欲为。去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因利用虚假的或者令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以及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等对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十荟团以及食享会罚款650万元。还有官媒表态社区团购,指责 科技 公司不要盯着老百姓的菜篮子等,让各大巨头都有所收敛,不敢随意烧钱了。

没有钱烧、不让烧钱,那生鲜零售玩家的风要往哪吹?在《螳螂观察》看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聚焦。 不管是裁员、还是业务范围收缩,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的聚焦。当然,聚焦并不代表不扩张,而是设定一个合理边界。

见惯了赛道玩家起起伏伏,被戏称为“局外人”京东七鲜,在这个方面反而比其他人看得更清楚。据郑锋介绍,京东七鲜在2021年做的三件“最正确”的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战略“聚焦”——不仅要精准聚焦用户,而且精准聚焦推荐商品。通过“聚焦”,京东七鲜在盈利方面表现不错——连续营业满三年的门店已经实现盈利,满两年的门店也接近盈利。

在服务区域上,京东七鲜也强调“聚焦”,将重点布局京津冀和大湾区“一南一北”两大核心区域,打造两大增长极。据郑锋透露,计划到2023年70-100家店,80%以上都在这两个区域,且只要符合七鲜的选址标准,开店数量上不封顶。

其次是提效率。 多年混战结果表明,生鲜零售赛道注定需要长时间维系,它的天花板也足够高。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疫情后生鲜电商加速发展,2020年行业规模达到4584.9亿元,预计到2023年生鲜电商行业规模将超万亿。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将有望从2020年的5万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6.8万亿元,这是一条长赛道。

互联网模式下,抛开规模不谈显然不合逻辑,但抛开盈利只谈规模肯定走不到最后。要提升效率,既要围绕“人货场”提升人效、坪效和品效各种“效”,还要提升周转率、增长率、毛利率、好评率等指标。尤其是生鲜零售发展到现阶段,各种业态混战之下,真正比拼的关键就在于效率。而在先后尝试过10余种业态之后,侯毅提出“精益生产、精益管理”,本质上也是直指“提升效率”。

最后是差异化。 面对盈利或规模困境,不同玩家的差异化做法,也事关各自到底能够走多远。比如前置仓模式,在线下获取的流量有限,就注定其在获客端需要更大成本,这也就意味着其要寻求更有利润的产品。

《螳螂观察》认为,实现差异化的关键,除了业态不同之外,一个是往品类延伸。比如盒马、京东七鲜、叮咚买菜等都有自己的自有品牌,自有品牌下有一些别人没有的“独家”产品,容易提供差异化体验。另一个则是在服务上做差异化,如每日优鲜推出去年三季度推出的管家服务。公开数据显示,在每日优鲜1V1管家服务下,用户人均单量相比非管家人群提升了70%,人均月消费额实现了翻倍。此外,还有跨界合作,去年京东七鲜联合MUJI无印良品在上海开出中国首家生鲜复合店,就是一种差异化尝试。

毋庸置疑,2022年的生鲜零售行业真正进入到下半场,一方面该入局的玩家基本入局,实力不足的玩家基本也已经淘汰出局。而在经历各种剧变后还在牌桌上的玩家们,实际上手里的牌也抓得差不多了,谁能将手中的牌打好,将成为关键。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欢迎来到 财经 爱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请添加微信:Tanglangcj

此内容为【螳螂观察】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螳螂观察(微信ID:TanglangFin):

•泛 财经 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 科技 )、区块链等领域。



❷ 沙利文在大中华区的投融资业务覆盖了哪些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沙利文在活动现场推出了一系列重磅研究成果,包括沙利文全球发布的《引领全球的60大技术洞察报告》、《全球技术及应用大趋势前瞻展望》,以及沙利文中国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



沙利文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王晨晖先生和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杨晓骋先生作为代表共同发布了《引领全球的60大技术洞察报告》。据悉,沙利文从1962年起,率先识别、分析和监控新兴技术和市场;此后每年深入跟踪、了解改变世界的50大技术,推动企业客户可持续增长。而今年,沙利文特别推出“引领全球的60大技术”图谱,该报告涵盖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源与公共事业、化学与新型材料、信息与通信技术、高端制造与自动化、传感器和仪器设备、健康领域、医疗器械与影响以及微电子等九大板块中引领全球的60大引技术的核心洞察结果。该报告旨在分析整体产业趋势、细分领域技术解析及展望,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聚焦先进技术的市场态势。



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既是中国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亦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样的新起点、新征程背景下,身处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之关键历史时期,面对外部复杂多变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以及内部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中国将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已成为牵动全球经济格局和国际关系变动的重要因素。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作为全球及中国经济格局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与参与者,沙利文联合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 该报告从行业视角的维度解读中国未来50年期间五大核心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机遇。报告从宏观环境、发展现状、行业痛点、供需环境、发展趋势等维度出发,通过调研和分析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制造业、医疗健康、大消费、碳中和相关产业等领域,总结和分析了中国未来50年五大核心产业领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报告聚焦产业热点问题,深入分析了未来中国在人工智能、制造业、医疗健康、大消费、碳中和领域的价值贡献,并在回顾中国行业智能化升级和绿色化转型历史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未来核心产业的发展方向。该白皮书由沙利文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丁卓文女士与头豹(深圳)研究院院长李政先生在庆典当日共同发布。



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陆景先生、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贾庞先生则共同发布了《全球技术及应用大趋势前瞻展望》,该报告围绕2020年至2025年促进工作效率的新兴技术进行深度研究解读,分别讨论了技术联结和融合趋势,AI、自动化及机器人趋势,以及网络安全趋势,并从“宏观到微观”就每个趋势给予了战略建议及预测。该报告最后就各趋势的行业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总结,从而得出了以下三大预测:



1. AR将彻底改变人们过往的工作方式,未来将会把虚拟的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里,所产生的好处包括更快的设计和原型制作、更生动的动态演示和营销,以及更方便的信息访问渠道;



2. 人工智能将大大加速数据分析的过程并提高机器人软件性能。这些进步将提高工作场所的自动化程度,让员工有更多时间从事需要更多创造性和情感技能的活动;



3. 随着数字连接成为一种通用的通信方式,网络安全代表了企业的下一个重要需求,几乎所有企业和工作场所都必须实施网络安全战略。



深耕知识服务赋能企业 脚踏实地创造社会价值



1998年沙利文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今年是沙利文全球成立60周年,也是沙利文服务中国市场的第23年。



谈及沙利文进入中国的契机,王昕博士回忆道:“1998年沙利文正式进入中国。当时中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开放,也即将加入WTO。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国即将快速融入全球经济,经济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沙利文看到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选择在这个时机进入中国。而沙利文之所以看好中国,是因为中国有特别好的综合国力。中国不管从体育、经济、科创、卫生、文教等各个方面都走在世界各国的前沿,这也给沙利文长期立足中国、扎根中国、服务中国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决心和勇气。”



对于沙利文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王昕博士表示,“过去的23年,沙利文大中华区发挥全球联动之势能,助力大量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也帮助大量国内外投融资机构了解和投资中国企业。但从国际对比来看,2020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54.5%,略低于俄罗斯(56.3%),而美国高达81.5%,英、法也都在70%以上。长期来看,中国的服务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中国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提高。国家倡导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上海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这对沙利文大中华区而言,是绝好的历史机遇。我们将立足中国,长远服务,深耕全球资本市场及企业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资及其他各类专业咨询服务,包括行业顾问、技术顾问、财务顾问、尽职调查、战略咨询、管理咨询、规划咨询、评估服务、估值服务等,以专业知识为经济、产业、行业、国家赋能。”



提及企业的社会责任,王昕博士介绍道:“成立至今,沙利文始终专注于对增长的承诺与对社会的回馈。希望未来继续通过‘领航者计划’给予优秀企业全方位的资源支持,长期陪伴成长;并将持续关注偏远地区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希望未来能帮助更多贫困地区学生,以知识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的未来,携手共同走向富裕的明天。”



六十周年庆典圆满落幕,但沙利文新的征程才刚刚起航。以此次答谢宴为契机,沙利文向各界合作伙伴、客户以及全体员工表达了感恩之情,传达了继续合作共赢之意,并期望未来能携手同行、再创辉煌!

❸ 又一个辉煌过的SaaS平台倒下了

一早看到圈里今目标停服的消息,不禁一阵唏嘘。

今目标应该是国内最早开始做SaaS的那批人,基于互联网的任务管理、办公平台。

2005年起步的,迄今16年了。

2019年,在艾媒金榜(iiMedia Ranking)发布的《2019企业服务品牌之OA系统排行榜》中位列第一。

2012年,天使轮,5千万人民币

2014年,A轮融资,老虎基金,1千万美元;

2015年,B轮融资,老虎基金,6千万美元。

2010年,今目标曾承诺永久免费;

2017年2月,今目标正式宣布收费。

成立于2005年的今目标,在2010年前一直是态芹采用付费的模式。

到了2010年10月,经过团队内部8个月的讨论,今目标决定放弃之前的付费模式,转向免费模式。

在承诺永久免费的前提下,7年时间,今目标快速拥有280万家企业用户。

360元(每人每年)的会员费,在SaaS圈内算是天价了,并且在今目标第一次免费宣言失败后,后续涨价貌似也是迫在眉睫了。今目标定价的底气是老用户“带不走的数据”,是迁移成本。

至于用户的付费意愿,以及后续对平台的信任危机,可能今日之事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埋好念闭喊了伏笔。

CIO寿总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观点,“收费没问题,但不能事前欺骗。免费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即使免费,也要有合同,否则不能用,教训太多。”

CIO张总更直接:“我会立马寻找替代方案,不会再给供应商改正机会。”

CIO叶总惋惜:“这会伤害到整个SaaS市场的发展,信任危机在国内始终难解、”

CIO黄总建议:“强行收取,肯定是企业的信用存在问题,如果能事先说明,也不会造成这种后果。”

早上看了公告,鉴于这个产品之前发展的还很蓬勃,感觉再抢救一下应该还是可以的。

后来在天眼查简单瞄了一眼,好像。。。是救不回来了。

所以其实从2019年开始,这些败相就已经开始有些蛛丝马迹了。

一片唏嘘,to B SaaS,何仔野去何从。

❹ 2020年生鲜行业融资大盘点:下一个资本宠儿会是谁呢

融资情况: 2020年1月6日,进口海鲜零售供应链公司食务链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投资方是由顺丰、申通、圆通、中通和韵达五家龙头快递企业共同成立的蜂网投资领投。

事件概要: 食务链主攻方向是进口海鲜B2B,建立了自有品牌寰球渔市,打造出冻虾单品,快速杀入了c端市场。目前食务链搭建起的全球40+国家的生鲜直供网络,拥有100+的海鲜品类,平台年交易规模超20亿。

食务链本轮融资将主要用在三个方面: 继续深耕于供应链上游;全面优化供应链,提高成本的优势;加大品牌的投入,扩大企业的规模及影响力。

点评: 中国生鲜的进口量每年大致保持40%的增长速度,但海外生鲜供应链上下游两端的价格敏感度很高,供应链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十分的关键。在借助蜂网的投资强大物流基因下,食务链物流水平未来将要得到快速的提高。

融资情况: 2020年1月9日,社区生鲜团购电商平台十荟团表示已完成新一轮的融资,这次融资的金额是8830万美元,投资是阿里巴巴、渶策资本、愉悦资本、启明创投、真格基金以及华创资本。

事件概要: 此前十荟团和“你我您”合并,被称为社区团购合并的第一案,合并之后的十荟团的月销售额为5亿元,覆盖了超过50个城市。这次融资,十荟团将会用于增大供应链与技术方面投入,深化产业链的建设,在下沉市场上加速布局。

点评: 本轮融资的亮点在于阿里,电商基因和社交基因的相互融合,未来的十荟团必会势如猛虎。而阿里在生鲜领域的布局大开大合,以资本将银泰、苏宁、三江购物、百联集团、联华超市、新华都和高鑫零售等收入麾下;用盒马鲜和菜划算亲下战场,阿里对于生鲜行业是势在必得。

融资情况: 2020年1月9日,社区生鲜团购电商平台十荟团表示已完成新一轮的融资,这次融资的金额是8830万美元,投资是阿里巴巴、渶策资本、愉悦资本、启明创投、真格基金以及华创资本。

事件概要: 此前十荟团和“你我您”合并,被称为社区团购合并的第一案,合并之后的十荟团的月销售额为5亿元,覆盖了超过50个城市。这次融资,十荟团将会用于增大供应链与技术方面投入,深化产业链的建设,在下沉市场上加速布局。

点评: 本轮融资的亮点在于阿里,电商基因和社交基因的相互融合,未来的十荟团必会势如猛虎。而阿里在生鲜领域的布局大开大合,以资本将银泰、苏宁、三江购物、百联集团、联华超市、新华都和高鑫零售等收入麾下;用盒马鲜和菜划算亲下战场,阿里对于生鲜行业是势在必得。

融资情况: 2020年2月25日,主打冻品b2b配送的冻品到家,完成了3500万元的A3轮融资,本轮是梅花创投领投,不惑创投和魔量资本跟投。

事件概要: 冻品到家是专门为b端餐饮商家提供冻品食材的一站式服务,活跃的用户超过了 8000 家,下单用户的次月复购率稳定在85% 以上,2019年全年的营收超过了5亿元,本轮融资冻品到家将会主要用于加强对于上游工厂的整合赋能与市场扩张。

点评: 资方对于冻品市场非常的看好,冻品到家的全年盈利也是投资方的信心来源之一。冻品到家未来的主要方向是加快扩张的速度,抢在趋势的前面。

融资情况: 2020年3月9日,望家欢表示完成了6亿元人民币嗯B轮融资,资金已全部到账,本轮投资是美团点评战略领投,股东隐山资本继续跟投。

事件概要: 望家欢作为团餐食材配送赛道第一名,在规模、管理以及供应链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先发优势。在全国拥有着20万亩种植和养殖基地,并且获得了全国200余家食品品牌的总代理权。

点评: 美团此次投资望家欢是我国团餐供应链行业近年来最大的单笔融资。美团自己打造的美团买菜和快驴也加速布局了团餐配送。重资产重金的投入之下,团餐配送也将迎来大洗牌。望家欢带着巨大的资源和资金优势,将迅速形成全国性布局。

融资情况: 2020年3月24日,唯捷城配宣布完成了1亿元的B+轮融资,华润润湘联与基金战略领投,现有股东猎鹰资本继续跟投。

事件概要: 唯捷城配是一家B2B仓配物流的头部企业,针对社区生鲜渠道,唯捷城配实现了多温层、多城市和全渠道的仓配一体服务。唯捷城配与观麦一样一直以第三方的身份,持续为行业提供更多价值。新一轮的融资唯捷城配将会用于全国仓配网络的拓展完善与智能运营平台的持续升级。

点评: 华润润湘联与基金一直在积极布局供应链与物流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已经投资蜀海供应链。这次融资除了给唯捷城配带来更加先进的管理体系以及更丰富的产业资源外,更重要的是未来唯捷超强城配能力与华润商超多年零售经验的结合。

融资情况: 2020年3月25日,冻品一站式服务平台“新冻网”完成了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是由九合创投独家投资。

事件概要: 新冻网定位是冻品食材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品牌商在新冻网APP开设了旗舰店,新冻网平台提供仓库代储、冷链代配、线上运营以及线下拓客,通过四项核心服务完成了一站式交付闭环。本轮融资将会主要用于人才梯队建设、成立新仓以及信息化改造等。核心解决次终端采购的成本高、耗时长和获客难的问题,以及品牌商供大于求、商品同质化严重推广难、多年不能下沉渠道的问题。

点评: 冷冻食材是一个超过万亿的巨大市场,高毛利、高客单价、高附加值、高产品标准化、损耗少。但是冻品SKU数量庞大而且标准不一,上下游都十分的分散,信息不对称,销售成本高达了10%,物流与仓储的成本高、价格的波动大。中小型终端客户对于品牌无粘性和认知度低。冻网行业的经验丰富,资本的加码将会帮助其解决固有的痛点,得到更快升级与扩张。

融资情况: 2020年4月1日,农业运营商利农集团官宣完成了数千万美元的融资,投资方是海纳亚洲创投基金。

事件概要: 利农集团是知名的水培果蔬种植企业,迄今为止经已拥有了20个种植基地。利农集团通过自营产地+后置仓的P2C模式大幅提高了生鲜产品的质量和流通效率,利农一直为永辉、朴朴超市、沃尔玛以及大润发等头部的零售渠道提供服务。资金将会继续用于水培种植基地与产地后置仓的建设,完善其在珠三角与长三角的业务布局。

点评: 水培蔬菜受到资本青睐原因有三点:第一水培蔬菜的投入产比高,与国外投入对比,增加了实力;第二水培是高新农业,受到的关注度高,补贴的力度大,第三水培蔬菜为农业工业化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另外利农集团的P2C模式可以很好的弥补生鲜电商存在的质量和效率问题。

融资情况: 2020年5月11日,乐禾食品集团宣布完成了4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本轮融资是由美团龙珠资本和鼎晖投资联合领投。

事件概要: 作为中国领先的一站式食材的供应服务商,乐禾已经在食材配送、餐饮管理、净菜加工以及冷链物流等业务板块相当有竞争力。凭借着本次融资的资金,乐禾将会不断加大数字化经营、冷链基础设施改造以及人才等方面的投资,在两年之内在全国建立起300个标准的食品配送中心,通过自有的食材商流驱动市场化的冷链物流。

点评: 美团非常的看好团餐市场,近几年来团餐行业的整体营业收入增长将近30%,这里面暗藏巨大的食材配送机会,B/C两轮领投是对乐禾的行业地位与供应链资源的认可,在大资本加持之下,乐禾也将取得更高的毛利率空间。

融资情况: 2020年5月21日,预制菜研发和供应链平台找食材宣告获得了来自青松基金、零一创投的A轮、A+轮总计8000万人民币的投资。

事件概要: 找食材模式是“供应链+研发”,上游链接数千家预制菜加工厂,下游链接了b端餐饮,通过搭建了一套供应链+城市站的体系,实现预制菜在当日送达。成立仅仅一年,已经为500+供应商提供了服务,单月GMV超过了7000万元。这次A轮、A+轮融资将会主要用于销售网络的扩张、上游研发生态的建设、产品技术的补强和团队建设。2020年,找食材预计将会合作1000家预制菜加工厂,并且将服务范围覆盖到250个县城,目标的销售额过10亿。

点评: 受到今年疫情的影响,预制菜被更多的消费者所熟知,显然资本的反应速度也是很迅速。找食材成立一年就已经成绩斐然,团队实力也得到了认可。预制菜品的市场潜力非常大,目前相关企业也还比较少,可以说是机会很大。这里面暗藏巨大的食材配送机会,B/C两轮领投是对乐禾的行业地位与供应链资源的认可,在大资本加持之下,乐禾也将取得更高的毛利率空间。

生鲜市场虽然说前景很广,但是盈利难度也更大。无法挤进头部的玩家,很难获得资本的押注,在这条需要持续烧钱的路上就更加的艰难。一定坚持创新升级,为生鲜企业注入更加强大的数字化力量,助生鲜企业降本增效、跑赢盈利曲线。

❺ 辉煌不再,P2P时代正式落幕

昔日盛极一时的P2P如今正式退出 历史 舞台。

11月27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对外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这意味着,曾在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野蛮生长的P2P借贷行业,在不过短短十余年间,就以摧枯拉朽之势轰然崩塌,直至迎来最终的落幕时刻。回顾其兴起覆灭之路,从万众追捧到如今“归零”令人扼腕叹息,而曾经所有的疯狂和争议,都让这场来得快去得急的金融现象给世人留下些许反思。

兴起与覆灭

满眼繁华,终作尘去,从气势烜赫到黯然落幕,P2P网贷行业的折戟之时来得太快。

国内P2P业务肇始于2007年,早期的运营模式非常简单,其本质就是通过互联网工具发布资金供需信息,并撮合资金提供者和需求者达成借贷交易。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和民间小额信用借贷的一种形式,P2P理论上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忽略的长尾客户有益,具备满足投资人理财需求、解决中小微融资难等功能性作用。

在彼时金融自由化、监管层对金融创新有所疏忽的时代,P2P携互联网技术普及的红利一跃成为时代风口,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由于投资门槛低、收益可观、操作便捷等优势,在2013年到2015年间,网贷平台数量、行业借贷金额开始迅速飙升,大量民间借贷、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扎堆涌入P2P行业,一时间,网贷平台的营销广告铺满了大城市地铁和各类流量平台。

相关数据显示,最高峰时,全国范围内经营P2P业务的平台超过5000家,行业借贷规模过万亿。而在2012年末时,上述数字仅为200家左右和500亿-600亿元之间。

风口之上,泥沙俱下,及至2015年底,行业性第一波大规模爆雷潮正式开启,期间发生近千家P2P平台倒闭、跑路的现象。行业剧震,资金出借人利益受损,使得监管部门不得不下重手治理乱象。

2015年8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 健康 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发布。该指导意见明确了P2P信息中介的定位,指出了中介服务的内容,阐明了P2P属民间借贷的范畴且不得提供增信服务,并确认了银监会负责监管的责任。

2016年8月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监管文件。同年10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出台,集中力量对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等重点领域进行整治。

即使经历重拳整治,但在热钱效应的推动下,日趋从严的监管政策似乎并未对行业规模产生严重影响。据张栋哲介绍,那段时间,不少P2P平台仍旧趋之若鹜地接入第三方资金存管并积极运作备案事宜,并以纳入监管作为宣传口号,发起更高利息的自动投标工具或债转产品,舍命追逐绝对利益。

2017年P2P行业发展再次攀上巅峰。比达咨询(BDR)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P2P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P2P平台数量达到5970家的峰值。全年网贷行业成交量也达到了28048.49亿元,同比增长35.9%,助力 历史 累计成交量突破6万亿元大关。

与此同时,问题平台的数量也在节节攀升。2018年P2P行业盛极而衰迎来至暗时刻,截至当年7月24日,中国P2P网贷停业及问题平台超过850家,整体涉案金额超过8000亿元,波及用户规模超过1500万人以上,一场更大面积的爆雷期再次袭来。

经过第二波汹涌雷潮之后,P2P网贷行业全面整改的大网再次被拉开,更强硬监管的凌厉之势迎面而来,各平台无不经受着备案制延期、伪P2P平台出清、非吸高返挤出、合规化去杠杆等内外密集考验。

张栋哲表示,爆雷事件频出、政策逆转,一系列事件让P2P行业深陷泥沼,大大打击了出借人的信心。当投资者、出借人不续投,借款人回船转舵逃废债、不还钱,平台信用面临崩塌,资金链断裂,之前接棒的出借人最终血本无归。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在循环往复中痛苦煎熬。

2019年1月初,监管部门下发《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其中“坚持以机构退出为主要工作方向,除部分严格合规的在营机构外,其余机构能退尽退,应关尽关,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阐明了监管层态度。

残存的P2P平台没有等来合规备案的“剩者为王”,在当时的形势下,全行业清退的政策已经很明朗,只是各地、各平台的退出节奏有先后。2019年11月27日,《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奠定了整个行业进入倒计时阶段的主基调。

进入2020年之后,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没能暂缓P2P退出的步伐,尚在运营的P2P平台数量仍在不断减少,直至11月中旬完全清零。这个曾经高光而疯狂的行业,最终黯然落幕。

变质的繁荣

回顾历程,P2P行业的变质,源于信息中介向信用中介的转换。

海辉基金分析专员李焱认为,最初的P2P作为金融中介,撮合出借人和借款人,如果发生了逾期,平台会首先告知出借人情况,找第三方公司进行债权回收。为出借人支付预期高额回报并承担相应风险,大家其实都比较能接受,行业也会慢慢发展。

而P2P失败背后最大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完成更多的信贷和吸储,很多P2P不惜将自身变为信用中介并承诺刚性兑付,既充当影子银行极力承担所有的信用风险,却不受资本金、杠杆率和投资者适当性等监管约束,也不用在意风控与合规,使得整个行业鱼龙混杂。

而许多P2P平台的借贷对象,多为银行覆盖不到的高风险客户群体,因此需要网贷平台具备极强的风控水平,否则一旦众多借款人还款逾期,就会导致坏账风险骤增。在偿付高额利息的压力下,很多平台只能用击鼓传花的方式,凭借更高利息吸引资金覆盖对应的风险成本,进而导致资金池入不敷出,最终深陷无力兑付旋涡,纷纷爆雷。

李焱表示,此举完全背离P2P行业“普惠金融”、“ 科技 创新”的初衷,加之进入门槛低,监管缺失,便逐渐演变成资金池、期限错配、自融、欺诈的金融骗局。各色人马“良莠不齐”,大量盲目跟风的投机者,无视市场发展的规律,只为借道风口涌入P2P行业大肆“圈钱”。因此,看似高速发展的行业背后,实则充斥着对金融风险有意或无意的漠视,最终促成问题不断的畸形繁荣,成为国内金融市场的“灰犀牛”,更让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

引以为鉴

虽然行业已不复存在,但P2P业务遗留下的清退善后工作尚未完结。今年8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公开表示,截至今年6月,网贷平台还有出借人的8000多亿元没有回收。只要有一线希望,会配合公安等部门追查清收,最大程度上偿还出资。将处置存量风险作为核心工作来抓,提高资金的清偿率和返还效率。

11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表态,将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

李焱分析认为,随着平台陆续开展良性退出的策略,下一步可能会以司法途径为主,加大对不良资产的追讨力度,未来投资者或有望陆续拿回部分本金。但他指出,对于P2P受害者的赔偿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会坚决督促相关平台兑付本金,但应该不会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兜底。

对广大出借人而言,经过这一次的投资经历之后,应逐渐改变原有的风险偏好以及资产配置策略,强化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选择正规途径进行合理投资。李焱建议,须知投资没有捷径,高回报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诸如此类的市场风高浪急,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需要很精准的行情把握能力,才能保证自己的本金不被侵蚀殆尽。作为投资者应慎之又慎,尽量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的品种入场,对于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把握的市场行情,最好避免盲目跟风。

此外,在银行、互联网潜移默化地极力推行下,借钱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消费金融的增长率陡峭上行。伴随“消费升级”、“普惠金融”概念的引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奉行“超前消费”,而品类繁多的消费信贷产品正为其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P2P虽然清零,留下的教训却值得认真吸取。李焱表示,对比现金贷和P2P,虽然二者在借贷对象上、资金来源和风控能力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但需要指出的是,现金贷以较低收入的年轻群体为主要借款对象,偿还高息贷款的能力相对较低,同样较易引发坏账产生的几率。

作为金融创新,现金贷有其可取之处,但还需套上监管的“紧箍咒”。展望未来,对于如何强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培育更加稳健的金融风险文化,刘福寿曾在日前公开表示,一是前瞻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督促金融银行业机构做实资产分类,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二是有序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和风险的化解,做好高风险非银金融机构的处置工作,持续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的业务,严查严控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积极配合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三是坚持推动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常态化,严厉打击金融腐败和违法犯罪,坚持全链条治理非法集资,把防范打击涉非犯罪同化解风险、维护稳定统筹起来,切实消解 社会 安全风险的隐患。四是前瞻性做好应对外部环境可能变化的准备,指导涉外金融机构做好风险预案,提升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刘福寿还表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的金融监管体制。一是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提升监管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提高监管透明度。二是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三是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大力推动金融监管 科技 建设,提升跨区域、跨市场、跨行业交叉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提升监管的数字化水平。

❻ 500亿银河系陨落!两上市平台被实控人当“取款机”,数度遭调查处罚

又一资本系坍塌了。

辉煌时市值超过500亿的“银河系”,早已自顾不暇。ST天成(600112.SH)、*ST银河(000806.SZ)这两个“银河系”上市公司平台,在一系列问题的重压下,如今是艰难度日。

其中,ST天成继2018年之后,于2020年7月8日再被证监会立案调查;*ST银河则是继2011年领行政处罚之后,于2020年6月也再领来自中国证监会广西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市场禁入决定书》。

至于“银河系”实控人潘琦,则继2011年被证监会认定为市场禁入者、10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之后,再于2020年6月被“追加”10年的禁入市场期。

2019年巨亏8.46亿元,2020年一季度续亏2628.59万元的ST天成,近日并不好过。

7月9日,ST天成对外宣布,因存在被控股股东银河天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银河集团)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以及未履行审批程序提供担保等违规情形,2020年7月8日,公司、银河集团、实际控制人潘琦以及相关当事人分别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银河集团、潘琦及以及相关当事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银河集团、潘琦及以及相关当事人进行立案调查。

很显然,这又是一家被控股股东拖入泥坑的公司。资料显示,银河集团持有ST天成18.34%,另天眼查显示,潘琦持股银河集团52.27%,系ST天成实控人。

据悉,ST天成自2019年4月23日首次披露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事项至今,一直在持续对相关违规事项进行全面排查,对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涉嫌的资金占用规模、形成时间、占用原因、占用过程进行详细查证。截至2020年6月29日,ST天成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发生总额为51280.82万元,截止2018年末资金占用余额为26023.27万元,截止2019年末资金占用余额为31153.07万元,截止2020年6月29日资金占用余额为31153.07万元;ST天成违规担保总额为45133万元,截止2020年6月29日违规担保余额为11180万元。

对此情况,控股股东方面也承诺将通过多种方式尽快解决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和资金占用问题。但目前ST天成控股股东正在筹划解决相关违规问题,具体方案细节目前尚存在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关联方占用资金、违规担保的完整性及坏账计提准确性事项还形成了保留意见。上市公司方面也因为存在被控股股东银河集团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以及违规担保的情形,根据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3.4.1(五)条规定经公司向上交所申请,公司股票于2019年5月24日起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

2020年6月29日,ST天成还发布了“防止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管理制度”,足见问题的严重性。

ST天成已是监管部门“回头客”名单的一员。2018年1月,ST天成就曾收到过一次立案调查通知书;2018年11月,ST天成面对过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会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有关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罚,公司当时被认定构成了虚假记载行为。也因此,中小投资者还奋起索赔,据ST天成披露,截至2020年5月27日,公司共涉及505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诉讼金额共计人民币8368.43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6.86%,也搞得ST天成焦头烂额。

虽说ST天成一再强调生产经营活动正常,但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的业绩显示,其主营也是一地鸡毛。针对2019年亏损,ST天成自己分析的原因主要是受电气设备行业政策和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公司产品产量、销量、销售均价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因此营业收入、毛利率大幅下降。另外公司多项逾期债务涉及诉讼,导致现有债务融资成本增加,致使当期财务费用支出较大、利润亏损幅度较大。

说起来,ST天成被市场称为“银河系”的上市公司平台,就因为在同一大股东旗下,尚有另一家兄弟公司*ST银河。目前来看,*ST银河的日子也不好过。

首先看业绩,2018年*ST银河亏损7.06亿元,2019年亏损11.53亿元且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也因此上市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0年一季度,*ST银河又亏损了838.19万元,最新情报显示,*ST银河预计2020年上半年将亏损350万元–500万元,如果2020年年度审计的净利润再为负数的话,*ST银河在披露2020年年报之后,将被实施暂停上市,保壳迫在眉睫。

与ST天成一样,*ST银河也同样存在对外担保和资金占用等情形。据公司披露,截至2019年年末,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为44460.33万元,违规担保余额为169022.81万元。银河集团的反馈是,正在协商避免执行上市公司资产;正在加大资产处置力度;拟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债务结构,优先解决占用*ST银河资金及涉及违规担保的债务问题;针对违规担保也正在配合上市公司及律师团队开展应诉工作。

目前情况是,银河集团已然把自己玩“残”了,除了持股被反复冻结、资产难以自由处置变现、受诉讼影响无法吸收新的外部融资等之外,因未能偿还债务,银河集团的持股已两度被司法拍卖,累计拍卖数量达6586万股。公开信息显示,银河集团持股*ST银河41.07%。

*ST银河也没有闲着,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也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大股东”的措施,比如与债权人、法院、政府等沟通,并向相关法院提出执行异议及执行复议,争取协调各方停止或暂缓执行公司的资产或子公司股权,以避免公司资产流失;比如重点加强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以及用章管理力度,密切关注和跟踪资金使用动态,严防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事项再次发生;比如通过诉讼“守”住资产,*ST银河目前已通过法律手段免除了公司27865.71万元的担保责任。

当然,对大股东来说,最为“致命”的还是一系列的“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2019年1月,*ST银河就被立案调查;2019年11月*ST银河、银河集团等相关当事人收到了中国证监会广西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20年6月,*ST银河收到了来自中国证监会广西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市场禁入决定书》。

其中内容显示,因*ST银河存在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未按规定披露为关联方提供担保、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信息、未按规定披露银河集团所持银河生物股份被司法冻结事项等情况,监管层决定对*ST银河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潘琦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对时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徐宏军和唐新林、时任董事刁劲松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对时任财务总监张怿给予警告,并处以25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常务副总裁叶德斌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罚款;对时任高层卢安军、王肃、刘杰、朱洪彬、宋海峰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5万元罚款;对时任高层陈汝平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罚款;对时任监事蔡琼瑶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罚款。

更为严重的,监管层还对潘琦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徐宏军、唐新林分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刁劲松、张怿分别采取3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在巨潮咨询中搜索发现,*ST银河 历史 上也两度被行政处罚,除了此次之外,*ST银河在2011年6月10日还收到过证监会下达的《行政处罚书》,当时被认定的违法事实是虚增2004年销售收入17942.7万元,利润6931.87万元;虚增2005年度销售收入3475.76万元,利润795.16万元;隐瞒关联方资金往来事项;隐瞒对外担保事项;隐瞒银行贷款事项;未能及时披露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财政部广西专员办检查和被地方政府处罚的情况。

耐人寻味的是,也就在2011年,证监会认定潘琦为市场禁入者,自2011年5月25日起,10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同时被认定的还有姚国平,7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没想到,上一个10年禁入时限还未到,潘琦就又领10年新罚单,这在A股市场也算是罕见。

潘琦作为“银河系”的掌门人,依托银河集团,手握ST天成和*ST银河两家上市公司平台,甚至一度还收获过市场的热捧。网上资料显示,潘琦生于1963年,成都人,在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完成本科与硕士学业,随后前往西南 财经 大学,于199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次年,潘琦前往海南并成立北海通台经济发展总公司(下称北海通台)。

而*ST银河,就是1993年4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桂体改股字[1993]57号文批准,由北海通台、北海银滩国家 旅游 度假区招商中心、广西建设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北海办事处、海南南华金融公司、上海远东银联实业有限公司海南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至于ST天成,其前身长征电器在2002年出现巨亏,原股东考虑股权转让,也正是这个契机被潘琦敏锐发现,并于2003年火速达成转让协议,最终收购于2004年初完成过户,“银河系”正式形成。

原本手握两家上市公司平台的“银河系”正值大展宏图之时,但“银河系”却选择了一条将自己引向深渊的道路,运转至今一片狼藉,两家上市公司平台也并无起色。

再看股价方面,以前复权复盘,*ST银河 历史 高点曾创于2015年,高达31.91元,如今现价1.52元尚不及其零头,市值损失334亿元;ST天成的 历史 高点同样是在2015年创出,高达35.88元,如今1.62元的现价不可同日而语,市值损失174亿元;两项合计,“银河系”这些年蒸发的市值超过了500亿元,令人叹息。

至于投资者维权方面,上海申浩成都律师事务所陈世君律师认为上市公司实控人受到过行政处罚,小股东维权都很有可能得到法院支持的。

阅读全文

与信辉融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59元美金等于多少人民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646
城城理财会跑路吗 浏览:917
买理财有风险 浏览:744
黄金tn延期费收费标准 浏览:864
京东小白理财靠谱吗 浏览:275
南价值成长股投资稳健盈利之道 浏览:660
新疆节水股票 浏览:804
此轮融资顺利 浏览:66
伞型信托杠杆是什么 浏览:101
期货公司资本杠杆率 浏览:334
基金经理到底行不行 浏览:939
天使轮融资估值 浏览:504
保护信托怎么买 浏览:161
基金一日跌最多是多少 浏览:192
文化期货模拟要钱吗 浏览:673
光大期货怎么登录 浏览:183
人民币换瑞士法郎银行 浏览:444
投资个人理财 浏览:925
有赞融资情况 浏览:135
分期乐贷款可靠吗 浏览: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