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确定

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确定

发布时间:2023-03-22 01:02:21

❶ 房地产融资管理定调!走向规则化和透明化

日前,住建部和央行联合召开重点房企座谈会。会后新闻稿指出,为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空散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增强房企融资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近期,围绕规则和房地产市场的讨论持续升温。

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了多家参与会议的房企高层和监管部门后获悉,会上央行领导阐述了融资规则出台的背后逻辑和未来取向。将房地产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共同作为调节宏观经济周期工具,短期看刺激效果明显,但长期副作用很大。中央明确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的手段。企业应该也需要准确把握好政策取向,认识到稳健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的宏观层面意义。建立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题中应有之义就是政策的规则化和透明化,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是这一努力的组成部分,座谈会也是监管部门与企业行业加强沟通、交流互动管理思路的具体体现。

第一财经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房企对新规的关注点差别较大,会上代表性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土地储备如何估值、多元化经营是否区分,以及规则何时向行业推广等问题上。对此,央行和住建部一一进行了回应。

知情人士透露,新规则明年起将逐步覆盖更多的重点房地产企业。

不用房地产刺激经济是长期政策基调

从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看,2008年以来,经历了几轮房价上涨周期,2009年、2013年、2016年,都是房价大幅跃升的时期。

回顾这些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将房地产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共同作为调节宏观经济周期的工具,的确每次对经济下行都产生了一定的抵消作用,但带来的成本都是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跳升,历史教训深刻。

十九大以来,中央确定了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方针政策——“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备亏拿,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过去2~3年,中美贸易摩擦、疫情冲击产生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央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疫情冲击下也没有拿房地产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但在经济仍然面临较大压力的背景下,这样的房地产政策到底能坚持多久?是不是会放松房地产调控?是否还会将房地产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共同作为调节宏观经济的工具?房地产企业、银行、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方都在等待、观望、博弈。

下半年,房地产开发商刚刚从疫情冲击中回暖,新规出台将给行业带来多大影响,牵动市场神经。

综合各方观点来看,新规的制定出台仍然是基于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路,坚持市场化、规则化、透明化的取向,激励和约束并重,有利于企业准确把握长期政策基调和政策取向,对市场形势和行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 “稳预期”。

新规将有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金融安全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呈现了一些突出特点。比如,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负债率高且增速较快、单家企业负债规模大等。

数据显示,2019年末,上市或发债的300余家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7.4%,较2015年末增长5.3个百分点,不少大型房企杠杆率还在高位攀升。房地产行业整体负债率高且增速快的特征十分明显。

从金融行业的视角看,房地产与金融是一对孪生兄弟,房地产贷款占整个银行业贷款的三分之一,长期的共生互利关系将两个行业紧紧捆绑在一起。房地产金融风险历史上一度成为最重要的金融风险点之一。

业内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高杠杆、高负债的背景下,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存在两个“悖论”:一是尽管杠杆率已经非常高,很多房地产企业仍然加速扩张,金融机构也愿意继续“借钱”给高杠杆房企;二是与其他行业追求存货高周转率相比,房地产行业普遍追求存货的低周转,企业手中的土地储备越来越多。

两个“悖论”反映出房企和金融机构对于房价继续上涨的预期:只要房价继续上涨,加杠杆囤地就有利可图。但高负债背后则对应着高利率。

据市场机构统计,2019年,80家代表性房企平均融资成本7.5%,不少高杠杆房企境外发债利率长仿搭期在10%以上。这意味着,每年房价上涨的幅度需要高于利息的资本化率,否则高融资成本很难维系。

这一旧逻辑在过去几轮房价上涨周期中也被反复验证。在“房住不炒”和“三稳”基调下,原本依赖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高杠杆、高负债模式面临较大风险,这也引发市场对于上述行业惯用逻辑能否继续成立的怀疑。

一位接近监管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企业负债对应着金融机构的资产,可以由房地产行业主管部门从企业端加强管理,也可以由金融主管部门从金融机构融资的角度进行管理。新规则通过引导和约束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行为,并通过与企业的持续沟通和交流,引导其更加关注自身的财务稳健性指标和负债水平,按照审慎稳健经营的方向,主动调整负债规模和杠杆率。

据记者了解,座谈会上相关领导表示,房价的过快上涨,推高生产要素成本,严重侵蚀经济的长期竞争力,还会撕裂社会,造成严重社会不公平,激化社会矛盾,阻碍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稳健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的宏观层面意义,有益于实体经济、居民个人、金融机构,也有益于房地产企业自己。

房地产融资规则化、透明化,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过渡期安排

将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规则化、透明化是新规出台的另一目的。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会上央行领导表示,过去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政策并不那么透明,多数时间是通过对银行窗口指导的方式进行,企业有时也十分困惑。中央明确提出“房住不炒”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以来,房地产行业和企业自身也有较强的调整意愿,但出于政策可能变动以及行业竞争等考虑,多数房地产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既不利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安排,也容易陷入多方博弈的局面。

目前,监管部门设置“三道红线”,根据各家房企财务状况,按照踩线条数不同,从多到少分成“红-橙-黄-绿”四档进行管理,每降一档,企业有息负债规模增速阈值的上限增加5%,即橙色档、黄色档和绿色档的有息负债增速分别不超过5%、10%、15%。这一规则被市场总结为“三线四档5%”新规。

业内人士表示,融资管理规则为企业安排了过渡期,对市场的影响有限,有助于企业稳妥有序逐步降低杠杆水平。

参会的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房企对新规的关注点差别较大,会上代表性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土地如何估值、多元化经营是否区分,以及规则何时向行业推广等问题上。

以恒大为代表的土地储备较多的企业,希望将持有的按成本计价的大量土地增值部分计入资产,体现企业真实偿债水平。

对此,央行相关人士回应,规则计算主要基于经审计且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土地由谁估值,按照什么标准估值,会计准则及审计都有明确的规定。依据会计准则和财务报表,能够保证规则的合理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如果企业财务报表违反会计准则要求,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也会有相应的处理。

此外,“规则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合理约束高杠杆企业负债行为,引导企业加快开发,避免囤房囤地行为,如果对土地增值的处理不遵循会计准则,相当于释放了鼓励企业囤积土地以待升值的信号,与规则初衷不符。”央行人士称。

而绿地、阳光城等地产以外多元化经营较多的企业,希望核算时能够把城市更新、教育等其他业务的负债剔除出来,不纳入有息负债管理。

央行和住建部回应,房企多元化有各种各样的考虑。无论从目的还是操作性考虑,规则计算的依据都是企业的财务报表。如果按照会计准则,相关领域不纳入合并报告,规则适用时也将遵循同一原则。同时,规则对于符合住房制度改革方向的领域也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企业内部设立的住房租赁法人,符合国家住房租赁政策导向的,就可以从合并报表有息负债中剔除。

一些负债指标较好的企业则更关心“三线四档5%”新规是否以及何时推广至全行业,担心15%的规模限制会打破现有竞争格局,给规则适用以外的企业反超机会。

对此,央行和住建部表示,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很高,高负债问题也主要集中在重点企业,规则针对重点企业,依据则主要是会计报表,推广至全部11万余家房地产企业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但明年起将逐步覆盖更多的重点房地产企业。对于适用规则的企业,未来有望拥有更大的融资灵活性。

实际上,规则本身也是各方意见的反映,体现了行业整体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期。近期,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表示,融创已经对政策有了判断,提前进行准备;龙湖集团董事长吴亚军回应员工对融资新政的讨论时表示,国家过去几年“控房价、降杆杆、启动内需、实现双循环”的一系列宏观政策的落实和清晰化、可操作化,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会上央行领导表示,建立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题中应有之义就是政策的规则化和透明化,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就是这一努力的组成部分。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推进住房租赁市场顶层设计,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支持“租购并举”。这些新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会与市场不断沟通、评估、校正和完善。

❷ 楼市调控重磅!央行等部门立新规 目标锁定重点房企

央行网站8月23日消息,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

图片来源:央行网站

形成重点房地产企业

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此前市场关于房地产企业融资政策或收紧的讨论不断,此次会议明确形成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会议指出,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此前多位业内专家及券商分析师就已表示,从楼市和土地市场的近期表现看,房地产融资政策存在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

从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角度看,央行、住建部会同相关部门形成的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也可以理解为是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一部分。

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适度调整融资政策

有助于抑制房企激进扩张

专家表示,近期房地产市场热度有所上升,部分城市房价出现较快上涨势头,土地市场表现活跃。适度调整融资政策,有助于抑制房企激进扩张,防止债务风险积累。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财务杠杆缺顷过高、回款能力较差的房企可能面临挑战。

事实上,此前已有多个地区收紧房地产调控,其中涉及房地产融资政策的不少。比如,陕西省咸阳市发布通知,要求加强开发购地资金来源审查,禁止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银行贷款、信托资金、保险资金、资本市场融资、资管计划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支付土地竞买保证金、定金及后续土地出让价款。

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指出,随着经济恢复,近期一线城市及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出现明显上涨势头。同时,土地市场持续活跃。一方面说明房企目前资金面并不紧张,另外一方面可能进一步刺激房价上涨预期。而房地产销售快速恢复,带动居民中长期信贷持续大规模增加,金融资源被房地产过度占用的问题或再度引发关注。

部分房企债务融资将受影响

多位专家表示,在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下,部分房企债务融资料受到一定影响。

国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杨业伟认为,7月房地产行业信用债发行规模达642亿元,创出新高。同时,二季度以来多地针对资金违规流向楼市进行了处罚。

银保监会近期也多次强调,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和盲目扩张粗放经营卷土重来。

国金证券分析师表示,后续房企难以通过举借债务扩大经营规蔽晌模,并且部分债务的偿还也需要依靠销售回款宏扮锋,此举直接影响到房企外部现金流及经营决策,促使房企加快现金回款,降低杠杆,对高负债率房企以及依赖债券融资的房企来说影响较大,对头部稳健房企的偿债能力影响则相对有限。

图片来源:国金证券

中证鹏元评级研究发展部史晓姗表示,地产企业行业特性决定了其依靠负债经营的特征,重点是进行合理的负债管理。在企业遇到负面冲击时,需要重点衡量短期偿债能力。

中国指数研究院专家称,房企应提高资金管理的精细度,建立资金精细化管理体系,优化资金使用环节,保障资金高效运营。同时,房企应不断提高周转速度,控制拿地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继续向管理要效益。

来源:中国证券报

❸ 资产负债三条红线中一条红线严重吗

先来看三条粗咐红线代表什么意思。三道红线标准是: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2、净负债率大于扒凳团100%。3、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所谓的三道红线,是央行和住建部将限制开发商融资的政策,于2021年1月1日起全行业推行。显然踩中一条是属于警戒别最低的,而如果是踩中三条红线则是最危险的。
如果只踩中“一道红线”,那就被归为黄色档,有息债务规模年增速将扩宽至10%。对于一道都没踩中的房企,则被归为绿色档,有息债务规模年增速可放宽至15%。
有房企全部踩中了这三道红线”,那将被归为红色档,其后果就是有息负债规模不得增加。如果只踩中“两道红线”,则将被归为橙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
试点企业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三项核心经营财务指标明显改善,负债规模稳步下降,经营融资行为更加审慎自律,整体经营趋于稳健。

三道红线实质上是长效机制的具体体现,也就是对重点房地产春橘企业的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可以理解为开启了保证房企后续既能够做好业绩,也能够稳定发展的路径,体现了房住不炒的理念。

❹ 短期内“踩线”房企,债务违约风险将上升

11月18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简称“NIFD”)发布了第三季度 房地产 金融专题报告。

报告中指出,房企融资方面,前三季度除房企境内信用债发行规模有所上升外,开发贷、信托、境外信用债等融资渠道仍处于收紧状态。重点房地产企业档肢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的推出,使短期内“踩线”房企将直接面临有息负债规模的“硬约束”以及在融资过程中面临歧视的“潜规则”,其债务违约风险会陡然上升。

NIFD房地产金融研究团队对此建议,规则需以稳步推进为主基调,并设置较合理的过渡期,否则短期产生的负面效应恐超过正面效应。

前三季度境内发行额同比升15.73%

报告显示,前三季度除房企境内信用债发行规模有所上升外,开发贷、信托、境外信用债等融资渠道仍处于收紧状态。

从境内信用债(不包括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情况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发行总额为4993.59亿元,同比上升15.73%,平均票面利率约为 4.30%。分季度来看,第一、第二、第三季度房企境内信用债发行规模分别为1697.77亿元、1496.21亿元和1799.61亿元。

从存量来看,2020年三季度末房企境内信用债待还余额为2.18万亿元,同比上涨6.13%,其中的1.49万亿元将会在3年内到期。

报告预测,随着房企进入偿债高峰期,债券发行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借新还旧,可用于拿地和房地产项目建设的资金规模有限( 住房租赁 项目例外)。

从境外信用债发行情况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内地房企境外债发行规模达到532.62亿美元(约为3627.0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07%,平均票面利率为7.86%。

分季度来看,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内地房企境外债发行规模分别为272.23亿腔镇美元、75.39亿美元和184.97亿美元。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内地房企境外债存量余额为2265.96亿美元(约为1.54万亿元人民币)。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房企境内、外信用债融资规模合计同比上升1.78%,且融资成本略有下降。

报告分析称,在疫情之下,债券发行审批部门对优质房企的境内信用债审批发行条件有所放松,境内信用债发行规模有所上升,且票面利率相对较低。但受境外疫情加重影响,房企境外债融资曾在二季度暂停40余天,导致前三季度境外信用债融资规模有所下滑。

资金需求量大、使用周期长、外源性融资依赖程度高等行业特点,决定了目前大多数房企以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模式运转。2020年第一季度之后,房地产市场超预期复苏,住房销售规模和价格呈“深 V”型反弹走势,部分城市 房价 泡沫再起,土地交易市场持续升温,一定程度上促使监管部门考虑进一步加强政策调控。

房企普遍“踩线”

2020年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提出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下称“规则”)。

规则的具体内容尚未以文件的形式正式向外发布,市场传言行圆世规则通过设置“三道红线”将房企分为四档,并根据房企所处档位控制其有息负债规模的增长。“三道红线”的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二是净负债率大于100%;三是现金短债比小于1.0倍。

根据房企财务指标对“三道红线”“踩线”数量不同,试点房企将被分为“红、橙、黄、绿”四档,档位根据有息负债规模增速阈值来设定,每降低一档,融资规模上限增加5%。

另外,如果连续三个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拿地资金总额超过销售总额的40%,则房企需提供最近半年购地资金来源情况说明和后续购地缴款资金安排,其信用债发行、信托融资、资管产品、海外融资等主要融资渠道将会受到限制。

报告称,央行官员在9月和10月的两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后续将会基于政策试行的效果,在完善规则的基础上,稳步扩大适用范围。市场预期该规则会从2021年开始在全行业规模以上重点房企执行。

基于上市房企2020年中报和公告的数据,NIFD房地产金融研究团队测算了总资产规模大于200亿元的122家上市房企扣除预收账款(合同负责)后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和“踩线”情况。

从“踩线”情况来看,中国恒大、华夏幸福、绿地控股、融创中国、富力地产、中梁控股、泰禾集团、云南城投等42家房企“踩了三道红线”,约占样本房企总数的34%。

保利置业集团、首创置业、大悦城、合生创展集团、佳兆业集团、佳源国际控股、荣盛发展、中骏集团控股、阳光城等23家房企“踩了两道红线”,约占样本房企总数的19%。

万科、碧桂园、招商蛇口、世茂集团、远洋集团、禹洲集团、绿城中国、花样年控股、路劲、新城控股、建业地产等 40家房企“踩了一道红线”,约占样本房企总数的33%。

中国海外发展、保利地产、龙湖集团、华润置地、五矿地产、招商局置地、金地集团等17家房企“未踩线”,约占样本房企总数的14%。

从以上测算来看,房企普遍“踩线”:12家试点房企中,“踩线”房企占比为 75%;规模以上上市房企样本中,“踩线”房企数量占比约为86%。

报告中指出,从房地产金融风险来看,长期来说,规则通过控制房企债务融资增速,稳妥有序降低负债水平,可以降低行业杠杆率,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但短期内,“踩线”的房企将直接面临有息负债规模的“硬约束”,以及在融资过程中面临金融机构调低融资评级和强化融资歧视的可能,债务违约风险陡然上升。

此外,部分财务杠杆率较高且资金周转能力较弱的“踩线”房企,其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流动性严重吃紧,融资规模收紧可能导致其现金流断裂,而且存在引发房企与银行、信托等相关联金融机构和债券市场的交叉违约,进而产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因此,NIFD房地产金融研究团队认为,规则需以稳步推进为主基调,并设置较合理的过渡期,否则短期产生的负面效应恐超过正面效应。

❺ 房地产公司债监管之下

观点地产网 过去一个月内,包括央行、银保监会等都先后释放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声音,引发市场对房地产信贷管理有所放松的期待。

10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个别问题,但风险总体可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则表示,要坚决从源头上遏制过度发债融资,同时要加强债券市场统一执法、妥善处理债券市场违约风险。

这或许意味着,在维持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大前提下,业界过于期待“大放水”并不现实。即便如此,边际放松若能实现,对于房地产而言仍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链的紧张。

当前的房地产监管体系,已经逐步促使企业融资能力与其杠杆率挂钩,这令不少企业陷入融资困境。不止一位房企高层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房地产现在基本属于借新还旧,在交易所、银行间都并未获得额度增加,更何况申报发行额度也不能超过拟偿还债券的85%。

从融资情况看,近期包括远洋、金融街、碧桂园、旭辉等房企仍在发行信用债,但这并不能掩饰行业总体融资走低的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约7689亿元,同比降21%,降幅较上半年扩大5个点。

在行业转折信号出现前,房企仍耐心地等待。

审核监管

在房地产直接融资渠道中,公司债券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止10月18日,房地产类企业境内发行信用债共计约5302.39亿元,去年全年则为6811.37亿元;其中一般公司债占2091.72亿元,去年全年则为2101.1亿元左右。

上述公司债水平较数年前总体呈现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债券从过往的核准制朝注册制的转变。

比如2017年5月,上交所发布《关于房地产业公司债券的分类监管方案(试行)》,对房企公司债审核提高准入门槛和进行分类管理,包括限定为境内外上市房企,以房地产为主的央企,中房协排名前100的其它民营非上市房企等;设置总资产、营收、扣非净利润、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等要求。

至2020年3月,公司债实行注册制,公开发行公司债由交易所负责发行上市审核,中国证监会进行发行注册。同时,公司债发行条件删除“最低公司净资产”及“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四十”等条件。今年2月,证监会进一步取消了公开发行公司债的强制评级规定。

注册制缩短了发债周期,并简化了审批标准,对于房企而言增加了融资的可行性。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房地产类企业境内发行的一般公司债约为1611.87亿元左右,仅相当于2020年的77%。

但从企业个体的感受观察,形势或许严峻不少。观点地产新媒体不完全统计,截止10月20日,年内主流房企在证监会申请注册并获批复的公司债总规模大约1780.31亿元,其中上半年逾1580亿元,包括碧桂园139亿元,大连万达商管128亿元;下半年则不足200亿元,规模最大的是世茂股份66.38亿元,审批量出现较大差异。

按照一般规定,房企申请注册公司债可采用分期发行方式,首期发行自同意注册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其余各期则为24个月。

通过该规定,不少房企今年所发行公司债,实际上使用的是2020年所获批的额度。比如阳光城2020年注册80亿元债券,至今年7月已发行至第四期,剩余部分至今仍未发行完毕。

对于发行债券、票据融资,受访的房企高层均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整体发债难度都不小。一位不具名的华南房企高层默认了融资渠道收紧的说法;某国有房企于上半年成功发行了公司债,该公司高层表示,尽管当下监管层仍批复房企发债,但审核属于“严格”的级别。

北京房企远洋集团,此前也曾提及房企融资的相关限制性政策。该公司指出,信贷融资方面,商业银行需在房企满足一定前提条件的基础上,方可向其发放贷款,且发放贷款的形式及用途亦需满足相关要求。

其续称,房企在目前阶段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其他渠道进行融资亦需满足相关监管部门的额外审批要求。

以上交所为例,今年4月22日,该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3号——审核重点关注事项》。

根据《指引》,上交所将重点关注发行人是否属于“母弱子强”的投资控股型发行人以及是否存在信用评级下调、债务违约记录等需要关注的情形,并对城市建设类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等特定类型发行人信息披露要求进行了特别明确。

10月20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亦对注册制改革一事表达看法。易会满表示,监管部门始终强调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必须对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他还强调,必须深刻认识资本的“双重性”,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

审批要求

房地产是资金流向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过去几年该行业持续处于调控之下。仅从发债端看,2015年证监会放松房企境内融资条件,并原则性同意红筹公司于境内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及公司债;次年,交易所则要求将房企分三类监管,并要求公司债募集资金不得用于购置土地。

上述两项政策,再叠加2017年5月对房地产公司债分类监管政策,就已经使房企的直接融资遭遇了先扬后抑的过山车历程。观点地产新媒体曾报道,碧桂园从2016年到2018年间,所申请公开发行的一笔200亿元公司债项目两度中止。

与过往的调控相比,2020年8月住建部、央行明确对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的规则,影响则更为深远。随着“三条红线”政策出台,房企融资限制继续收紧,这被郁亮称为“金融红利时代结束”的标志。

某国有房企高层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房企发债早已基本是借新还旧,而“三条红线”以来监管部门的额外审批要求之一,主要跟窗口指导“85折”有关。

“85折”是对到期债务偿付比例的一种简称。实际上于去年11月27日,上交所已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申请文件及编制》,明确以8月10日为节点,在该节点之后受理的房企公司债,申报额度不得超过拟偿还债券本息规模85%。

至今年4月底,上交所对《指引》进行修订,删除以去年8月10日为节点的相关表述,将“85折”的限定范围扩大到房企申报的所有公司债。

正常情况下,房企发债所需的偿债资金主要来源于其日常经营收入,这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资产质量。而受到过去几年地价占房价比例升高影响,房企盈利能力总体已较过往水平有所下降。

其次是通过现有的银行授信额度,以及销售回款提供流动性支持。比如截止今年上半年,远洋宣称未使用授信额度596亿元,并共享母公司的授信额度,后者尚未使用的授信额度为2424亿元。大部分房企年内均力图提高销售回款速度,推出包括降价、促销等营销措施。

而在银行贷款“两集中”的限制下,商业银行对房企的信贷融资条件增加,在商品房贷款方面亦陷入按揭额度快用完的局面。

海通证券曾统计,39 家上市银行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警戒线的银行依然为11家,但过线幅度普遍下降,房地产贷款占比超出警戒线的银行从10家下降为9家。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房企而言,它们仍可以通过“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公开获取到一部分资金。根据交易所的规则,该融资品种募集资金需有不低于70%用于租赁住房项目,项目涵盖居住用地、集体用地建设,商业办公用房、工业厂房等改造的租赁项目,并不受到“85折”限制。

包括万科、保利、金地、滨江、华润置地、大华集团、华发股份、阳光城等房企,过去一年以来都已获批或正申请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从实操情况看,万科、保利等完成发行该品种的企业,除了将不少于70%资金用于租赁项目建设,剩余部分多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不过,上述渠道获取的流动资金仍难以止渴。大部分从业者都未曾预料到,“三条红线”以来房地产监管造成的影响如此深远。若针对房企的融资限制性政策延续或进一步加强,这个群体在融资计划和融资成本方面都将面临一个极为艰辛的时刻。

面对这样局面,房企对于融资边际宽松抱有较高期待,监管层的表态则时刻牵动它们的神经。

9月底央行、银保监会对外表示,指导主要银行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0月中旬,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解释,部分金融机构对于30家试点房企“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也存在一些误解,将要求“红档”企业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误解为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企业销售回款偿还贷款后,原本应该合理支持的新开工项目得不到贷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企业资金链紧绷。

10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亦表态,房地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同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指出,在金融管理部门的预期引导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过度收缩的行为逐步得以矫正,融资行为和金融市场价格正逐步恢复正常。

❻ “三条红线”融资新规箭在弦上 房企“债”不动许多愁

山雨欲来风满楼。
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会议指出,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在此之前,以“三条红线”为标准的房企融资管理政策在市场流传。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个渠道证实了这条消息,但关于该项政策的具体执行尺度和操作细节,尚待进一步细化落地。另据媒体报道,参会房企被要求在9月底前提交最新的资产负债表。
对房地产融资政策的收紧,已是箭在弦上。但在政策落地之前,各种分析与猜测层出不穷,刚从疫情中恢复的房地产业,再度陷入纷扰。
分析人士认为,若严格执行,未来房企的融资规模将受到限制,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拿地和融资战略,借助“高杠杆”进行快速扩张的时代也可能面临终结。如今,大家都在等“靴子”的正式落地。
或以试点形式推开
监管层对房地产融资管理的强化,在近期有迹可循。7月24日,“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以罕见的高规格召开,并首次提出,“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8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报道称,对于房企债务的管理,将以“三条红线”为标准。具体为红线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红线2:净负债率大于100%;红线3: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根据“三条红线”触线情况不同,将房地产企业分为“红、橙、黄、绿”四档:三项指标全部“踩线”,有息负债不得增加;若指标中两项“踩线”,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若只有一项“踩线”,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可放宽至10%;若全部指标符合监管层要求,则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可放宽至15%。
8月20日召开的座谈会,再度强化了融资政策收紧的预期。尽管官方公布的信息较为有限,但对融资实施强监管的信号已经十分明确。
21世纪经济报道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共有12家房企参加了此次会议,分别是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中梁、保利、新城、中海、华侨城、绿地、华润和阳光城。
21世纪经济报道还了解到,前述会议的基调以座谈为主,监管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几家大型房企的座谈,了解相关情况。但当日并未公布相关政策执行的时间表。
据了解,“降负债”是座谈会上传达出的主要信号。监管层希望通过房企的降负债,来控制金融机构的风险,并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与会房企都要降负债,前述知情人士表示,一些负债率较低的企业并无这方面的执行压力。
8月28日早间,绿地香港一位管理层在业绩会上也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表示,公司了解到的情况是相关部门与房企进行了交流,融资新规的实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另据了解,监管层很早就酝酿对重点房地产企业实施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此前已有过多轮征求意见。未来这项政策有可能先在部分企业进行试点,然后逐渐推开。
高杠杆时代的终结?
“万科是从官方发布的信息了解到,监管机构从防范房地产行业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出台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对此公司会认真研究,尽快去适应,按照要求进行落实。”对于融资新政,在8月28日的万科中期业绩会上,万科总裁祝九胜表示。
在公开表态中,房企大多将这一政策称为一种“规范”,并认为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但若根据“三条红线”进行实际考量,能够独善其身的企业并不多。
天风证券根据2019年财务数据,按照“三条红线”的标准对销售额较高的50家房企进行了划分。其中,同时踩到“三道红线”的房企共14家,同时踩到两道红线的房企有10家,踩到一道红线的房企有14家,全部不踩线的房企仅有12家。
若对参会的12家房企进行划分,则有4家房企位于全部踩线的“红档”,分别是恒大、融创、绿地、中梁;全部不踩线的“绿档”房企,为保利、中海、华润、华侨城4家央企;万科、碧桂园均因资产负债率偏高而位于“黄档”。
“如果对所有企业都按此标准执行,这一政策的影响范围可想而知。”北京某大型房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多年来,房地产业主要依靠举债来实现规模扩张,高负债往往能带来高增长。若债务规模被控制,意味着通过高杠杆来进行扩张的时代将面临终结。
短期来看,若债务规模被控制,也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在近期的房企中期业绩会上,不少房企提及对这一政策的看法。除了强调降负债、抓回款外,很多企业也开始注重拿地和投资,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雅居乐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陈卓林就表示,“我们现在不能乱拿地,下半年会有更好的机遇,在收购合并或其他产业方面在铺排。下半年如果没有好地、没有好项目,我们就到明年拿地,因为拿错地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很多房企已拿到上述文件的原文,并已着手研究,其面临的主要疑问在于,不清楚具体的政策细节和执行尺度。一些房企已经和相熟的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并未得到确定性的答复。有北京房企人士向记者透露,金融机构也在等待相关指导性文件的正式下发。
当世界经济面临修复,当未来依然存在不确定,或是危机、或是机遇,一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引正当时。
风财讯对话顶层智慧,22场云端对话,10城落地论坛,9月1日-9月6日,与您相约!

❼ 央行明确坚持货币政策“三不变”,这给房地产带来了什么信号

中房网讯 (苏晓、亚晨/文)我国经济已在全球实现了率先复苏,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如何发力,是否会出现转向,是否会有所谓的“退出”,这是当前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

8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介绍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实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金融监管部门传递出货币政策“三不变”的信镇银号,即: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不变,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变。

货币政策:需要有更大的确定性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介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持续提升。货币信则搏贷合理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去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0.7%和12.9%,较2019年末高2个和2.2个百分点。前7个月新增贷款13.1万亿元,同比多增2.4万亿元。企业贷款利率显著下行。7月份企业贷款利率为4.68%,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

刘国强表示,注重保持货币政策的节奏,是今年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是一上来就把子弹打光,而是根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阶段性的重点任务一步一步来,不手忙脚乱,把握好节奏。”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称,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市场情绪难免受一些影响,货币政策需要有更大的确定性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他提出“三不变”: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不变;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变。“我们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以及量化宽松这样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退出问题。”孙国峰强调。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孙国峰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总量上,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支持经济向潜在增速回归。结构上,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引导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提升潜在产出水平。价格上,继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确保实现为市场主体减负1.5万亿元的预期目标。

继续深化LPR改革,企业贷款利率还会进一步下行

去年8月份,人民银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经过一年来的持续推动,刘国强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LPR改革,推动实现利率“两轨并一轨”。进一步优化LPR传导机制,督促金融机构更好地将LPR内嵌入贷款FTP,就是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曲线中,增强贷款内外部定价与LPR的联动性。着力完善央行政策御盯宴利率体系,健全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促进市场利率围绕作为中枢的央行政策利率波动。

对于MLF利率和LPR连续四个月保持不便,是否意味着降准降息的必要性有所降低的问题。孙国峰对此回应称,LPR是报价行根据自身对最优质客户实际发放贷款利率的水平,在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代表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基础上加点报出,加点幅度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LPR和中期借贷便利,也就是“麻辣粉”利率的点差并不完全固定,体现了报价行报价的市场化特征。如果我们观察4月份以来MLF利率和LPR虽然保持不变,但实际上每个月报价时都有几家报价行根据自身资金成本等因素调整报价,由于最后取一个算术平均值,还没有达到0.05%的就近取整步长,所以使得最终发布的LPR没有变化。

孙国峰表示,未来LPR的走势取决于宏观经济趋势、通货膨胀形势以及贷款市场供求等因素,具体要看报价行的市场化报价。同时也应当看到,LPR和贷款利率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2020年7月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一年期LPR的降幅,体现了LPR改革疏通利率传导机制的效果。随着LPR改革推动贷款利率下降的潜力进一步释放,预计后续企业贷款利率还会进一步下行。

化解 房地产 金融风险, 住房 租赁金融支持政策力度有望加大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的背后,主要表现在以往银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过多。其中,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曾于2016年达到46%的最高峰。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表示,房地产业过度融资,不仅挤占其他产业信贷资源,也容易助长房地产的投资投机行为,使其泡沫化问题更趋严重。

正是在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和行业政策配合下,到2019年底,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下降到了39%。今年1-5月份,进一步下降到了25%,这也有效防范化解了房地产金融风险。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房地产金融的一个突出矛盾是,金融供给过度与金融支持“租购并举”不足同时存在。一方面,银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过多。另一方面,金融服务“租购并举”制度,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快速发展的力度不够。受制于教育、户籍、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落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租金收益率低,投资回报期限长,社会投资积极性不高。

而在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的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上,除了已明确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要求房地产企业合理安排经营活动和融资行为,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外,会议还就完善住房租赁市场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加快形成“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等进行了研究。

实际上,今年以来,在住建部指导和支持下,根据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安排,已经开展了金融对政策性租赁住房的支持工作。

5月9日,中国建设银行与广州、杭州、济南、郑州、福州、苏州6个城市签订《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在未来三年内,提供不少于1900亿元的贷款,合计筹集约80万套(间)政策性租赁住房,解决上百万名新市民的安居问题。6月12日,中国建设银行与沈阳、南京、合肥、青岛、长沙5个城市第二批签订《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战略合作协议》。据初步测算,中国建设银行预计提供不少于1100亿元的贷款,支持5个城市在未来3年内,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约40万套(间)政策性租赁住房,解决约80万新市民的安居问题。截至目前,已有两批共计11个城市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战略合作协议。

肖钢表示,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议在“十四五”期间深化房地产金融改革,探索建立健全房地产公共金融服务体系。对于如何才能完成这些任务?肖钢认为,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大力支持中低收入者购房需求;第二步,要大力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为此肖钢建议,多措并举,鼓励支持企业从“开发-销售”向“开发-租赁”模式转变,推动房地产业从重资产负债向轻资产经营过渡,从房地产制造商向资产管理人转变。

对此,肖钢也提出了5条具体建议:一是,做好规划,因城施策,将租赁住房供应纳入地方规制,明确建造标准;二是,地方政府提供无偿式低价用地,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缓解住房租赁企业经营困难和资金链断裂风险;三是,支持改建闲置房地产为租赁市场的资金需求,实现多元化开发,节省投资成本,增加有效供应;四是,提高租户的适应性,实行差异化的租金折扣,推进政府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建设;五是,推出公募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对于只租不售的租赁住房资产,允许公开发行REITs进行再融资,丰富资本市场投融资产品和工具,助力减少投资朝方的氛围,降低金融机构与企业的资金压力,逐步实现滚动发展。

从传递的一系列信号来看,未来金融对于住房租赁市场的支持政策力度有望加大。


❽ 房地产贷款新规

截止2021年1月,房地产贷款新规是2020年12月3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

对房地产贷款余额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为五档进行分类管理,设置了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上限。房地产贷款余额主要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主要针对购房者的购房贷款。通俗地讲,贷款新规旨在限制银行贷款过度进入房地产行业。

(8)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确定扩展阅读:

此次贷款新规已经不是首次对房地产领域进行金融调控。2020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此次调控对重点房企进行融资监管设定的“三道红线”是: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房企一旦“踩线”,则不能增加或需严控有息负债规模,且完成上述目标的期限为2023年6月底前。

“三道红线”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是双向管控,既规范了资金使用方,也规范了资金供应方,有利于房地产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❾ 2021年房地产金融政策如何变化

2021年房地产金融政策会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一是落实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二是按照规则化、透明化方向,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三是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金融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9)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确定扩展阅读

2020年12月70城房价:42城环比上涨

国家统计局1月15日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月度报告显示,2020年12月,70大中城市中有42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11月为36城;环比看,扬州涨幅0.8%领跑,北上广深分别涨0.3%、涨0.2%、涨0.7%、跌0.1%。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绳国庆解读称,2020年12月份,各地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稳中略涨。

❿ 贷款新规对房市影响几何 房地产行业将加快分化

进入2021年,银行业与 房地产 行业热议的话题莫过于近期有关部门出台的房地产贷款管理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融资管理规则。这些“硬核”的房地产金融调控措施将给房地产行业带来哪些变化?房地产行业走势如何?

限制贷款过度进入房市

202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通知》对房地产贷款余额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为五档进行分类管理,设置了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上限。房地产贷款余额主要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主要针对 购房 者的购房贷款。通俗地讲,贷款新规旨在限制银行贷款过度进入房地产行业。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是高度资金密集型行业。近20余年,房地产行业通过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实现快速发展。而其中蕴藏的高风险日益引起重视。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一文中提出,坚决抑制房地产行业泡沫。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肢瞎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行业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表示,不少房地产企业负债率过高,销售受阻、回款大幅下降,导致现金流承压,再叠加到期的债务,企业运营风险骤增。在此次疫情影响下该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重视杠杆率过高的问题,这不仅影响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宏观经济的潜在风险。

资金大规模、过多地进入房地产行业,不仅让房地产泡沫不断积累,也挤占了对实体经济的投入份额。

实际上,此次贷款新规已经不是近期第一次对房地产领域进行金融调控。2020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此次调控对重点房企进行融资监管设定的“三道红线”是: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房企一旦“踩线”,则不能增加或需严控有息负债规模,且完成上述目标的期限为2023年6月底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租码,“三道红线”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是双向管控,既规范了资金使用方,也规范了资金供应方,有利于房地产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房企高杠杆难以为继

对于弊饥哪“三道红线”,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曾表示,这是行业重大游戏规则的改变,是对所有开发商的挑战,它预示着房地产金融红利时代的结束。

恒大则用千方百计打折促销等实际行动,努力解除“踩线”危机。数据显示,2020年,恒大实现合约销售额7232.5亿元,同比增长20.3%;实现销售回款6531.6亿元,同比增长38.5%。其七折卖房、0元购 商铺 等措施频上热搜。业内人士认为,恒大努力“出货”、降低负债体现了行业面临的共同境况,也是房地产行业努力降负债的“缩影”。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表示,建立房企资管新规的目的,在于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促进房企形成稳定的金融政策预期,合理安排经营活动和融资行为。同时,矫正一些企业盲目扩张的经营行为,增强房地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广东省房地产协会会长王韶认为,在房地产金融调控的背景之下,量、价、利已今非昔比。头部企业集中度和区域市场分化更加激剧,对企业的品牌建设、财务运作、产品把控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王韶说,“高杠杆、高负债”是对企业资金运作能力的严峻考验,稍有不慎将会“周转”失灵。防范风险,改变增长方式是房地产企业必须跨越的一道槛,以往开发商乐此不疲的“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运作模式将成为“绝唱”。

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行业将真正进入大洗牌、大分化的阶段。随着金融资源的,中小房企获得金融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

住房租赁将获更多支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2021年将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方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并要求各地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密切跟踪市场形势,相机启用储备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着力稳地价、稳 房价 、稳预期。

这表明,未来房地产长效机制将稳妥实施并不断完善。已有的限购、限贷、土地、税收、金融监管政策将持续适用,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储备政策或许还将登台。“房住不炒”仍需牢牢坚持,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平稳运行值得期待。

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这表明,未来租赁住房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将成为发展重点。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租赁住房发展将在增加租赁房源供给,租赁权益的保障及扩大,规范及支持租赁企业的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届时租金更平稳,租住将成为另一种长期居住选择。

阅读全文

与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确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益股票 浏览:893
马化腾的理财是什么 浏览:736
三超新材股票投资价值 浏览:938
怎么用股票账户购买基金 浏览:986
红旗汽车股票 浏览:117
外汇头寸风险 浏览:429
手机上买外汇 浏览:40
基金卖出怎么这么贵啊 浏览:600
八大贵金属分别有哪些 浏览:456
950000美元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10
16年上市的股票 浏览:236
000981资金流入 浏览:897
59元美金等于多少人民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646
城城理财会跑路吗 浏览:917
买理财有风险 浏览:744
黄金tn延期费收费标准 浏览:864
京东小白理财靠谱吗 浏览:275
南价值成长股投资稳健盈利之道 浏览:660
新疆节水股票 浏览:804
此轮融资顺利 浏览: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