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房产中介出现乱象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整治
着这些“绿林好汉”一起习武。我们知道陆陛下所绣的小孔纱衫,极秘
『贰』 怎么处理旧车
你的小奔驰不要给收购二手车的 因为老车的配件很少(进口车配件实行配额制度,配给算指标的,配件价格以当天汇率计算),你可以把车给一个你熟悉的修理厂,让他拆分旧车卖配件。这样的收益远远高于卖二手车的价格,
『叁』 全国最红中介死了,10亿估值灰飞烟灭!
爱屋吉屋死了,曾 红遍中国的地产中介大佬,如今彻底停运 !
它曾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仅用 一年零三个月完成无论融资,累积融资3.5亿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元 ,是全世界独角兽里最快的那一只。
爱屋吉屋从行业明星到死去,前后也不过4年时间。
01
4年,从颠覆行业到把自己干死
2014年成立于上海,打出 “干掉中介,让门店滚粗” 口号,定位为 “第一家线上线下整合的专业房地产中介公司” 。
2014年年底,依靠 “上海租客佣金全免” 的补贴策略, 迅速跃居市场份额前列。
2015年春节,邀请著名喜剧明星 蔡明代言 , 租房佣金减半 的广告高密度轰炸。
2015年11月拿到E轮融资,整体融资额达3.5亿美元,成立18个月,估值升至10亿美元。
2015年在上海市场获得成功后,进军北京房地产中介市场。
2016年开始,爱屋吉屋在北京和上海的市场占有率均开始不断下滑。
同时,爱屋吉屋调整经纪人薪酬水平,放弃低佣金模式:二手房交易佣金增加0.5%交易保障服务费,并停止租客租房佣金免费政策。
2016年初打破自己定下的“新旧中介”分界线,开始布局线下。
2016年开年,爱屋吉屋便身陷“欠薪”“裁员”“降佣”“关店”等系列负面消息中。
2016~2018年,爱屋吉屋一直有关于裁员的消息流出,并陆续关闭门店。
据透露,2016年底至2017年初,爱屋吉屋大规模裁员,市场部100人裁员后只剩10余人。最终,整个公司的规模从最初的5000~6000人裁到只剩400人。
2019年1月,爱屋吉屋平台网站和APP客户端正式停更停运,对外正常业务已停止,公司仍处于存续期,目前仅留有一小部分人员进行善后处理。
02
曾租下6层楼,如今空无一人
爱屋吉屋的办公地址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128号20楼,大堂内的标识显示,20楼办公的正是爱屋吉屋。
据悉,爱屋吉屋其实已于去年12月搬走,曾一度租了六个楼层。
但由于人员流动,到去年慢慢变成只租一层。
搬走时大概只有几十个员工。
办公桌椅都还未变卖,废纸文件散落。
墙上的标语还很鲜明。
03
死掉的原因
曾经红极一时,但最终惨淡收场,爱屋吉屋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爱屋吉屋使得很多带着原公司的房源、即将成交的客户的中介投奔(被称为“飞单”),但这其实 鼓励了他们偷窃原公司的资源,破坏了行业规则;
2、 投奔来的中介们手上 资源有限,很快被耗尽 ;
3、 传统中介门店可以直接深入到小区、街道,拿到一手的房屋资源, 爱屋吉屋线下布局弱,网上能获取的房源既少且劣;
4、 地产中介行业 很难培养用户粘性 ,很多人一辈子也就一两次买卖房子,爱屋吉屋的 烧钱模式带不来回头客 ;
5、 高底薪、高提成使得每月的 人力开支巨大 , 低佣金模式 盈利弱,还要负担 高支出的广告宣传费用 ;
6、门店开的迟 ,2016年终于开始布局线下,但已经落后于业内如链家等同行,且 互联网基因起家在传统的门店经营中水土不服 ;
7、 2016年底住建部公布的 30家违规中介中 , 爱屋吉屋被点名 , “飞单” 事件让爱屋吉屋一时名声受损。
8、 2016年10月起,全国近20个热点城市发布限购限贷政策, “史上最严的调控” 大环境下,爱屋吉屋原本就不丰厚的资源积累难以为继。
可以看出,爱屋吉屋的“死亡”原因既有外部的政策、市场等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它 对传统地产中介行业的理解缺失 ,互联网思维并不是百试百效。
爱屋吉屋失败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各项楼市调控政策的执行,楼市走低的影响。调控两年多以来,街头巷尾关门大吉的中介门店比比皆是。
本站曾实探肥西,小区附近 随处可见关门的中介门店 。有些中介门店灯都没有开,显得很凄凉。
中介工作人员介绍说, 市场不理想,很长时间以来二手房都难卖,挂牌量也下降了很多。
随处可见中介门店关门
一些中介门店上贴着“门店转让”的字样,店里面几乎已经搬空。
即使在营业的中介,人气也并不怎么好,一般都只有工作人员,很少能看到买房人前来看房。
“老旧房根本卖不掉”
据中介透露:“稍微新一点二手房还好点,但老旧房的市场就非常差了”
老旧的房子本身小区环境一般,质量也跟不上。房子价格倒挺低,一般是年纪稍大的人买了自己住的。
除非是那种 带学区的老小区 ,否则很难卖。
武汉:上百家中介门店倒闭
全国范围内的中介都不好过。
武汉一家中介门店店长透露,武汉后湖片区中介门店规模大概在五六百家, 已经关门歇业的有100多家门店 ,少量门店换了租金低的区域,情况惨烈。
武汉南湖片区以前扎堆的门店减少了很多, 有的中介门店经纪人为了吸引人群注意,拉个音响街头表演唱歌才艺,十分卖力。
据悉,该区域发展成熟,新房供应极少,仅2个楼盘在售, 一直都是二手房占主导地位。 可是现在,中介门店却纷纷关门大吉了...
南京:上演中介关门潮
南京楼市最火区域之一的河西, 也在上演中介关门潮的戏码。
位于河西南学子路上多家中介大门紧锁,其中,一家顺庭地产玻璃门上贴着此房出租。
对面一家店面规模较大的我爱我家,店门半掩,里面已经被搬空,没有一个经纪人在。玻璃门上,张贴着 “此房屋出租一半”。
有一个“链家”门店,已改为生鲜店。
除了河西,南京其他区域也出现中介关门。据悉,江宁禄口一些二手房中介已经关门。
杭州:月成交个位数,中介关店求生
在杭州,我爱我家、豪世华邦、链家是二手房“三巨头”,它们一度成交占到市场8成。 一些小中介公司因此就“吃不饱”,无力支撑门店成本,选择关闭部分区域的门店。
当地的媒体走访发现,就在7月底,滨江区欣盛东方郡楼下绿城置换的门店关闭了。
小区周边居民透露,规模和 知名度相对一般的中介公司成交房源,几乎只有个位数。
杭州大热的奥体板块,二手房成交一直非常活跃,不过最近这里的热度也不及以往。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地产“寒冬”时刻,除了龙头房企还能凭借自身的体量和深厚的积累挺下去,一些小房企生存很艰难。
1
上市房企3亿债违约,项目停工
银亿,来自宁波的传统优质企业, 因为资金紧张,投资人提前赎回的债券引发了违约。
银亿股份发布公告称, 因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公司一笔3亿元的债券出现违约。
资料显示,银亿股份于2016年发行过3笔公司债,2019年中旬, 若投资者行使回售选择权,银亿股份或将集中面临约15亿左右债券兑付压力。
2
阜阳某公司债权4.99亿,申请破产
据阜阳新闻官网消息, 阜阳久程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资产评估总值1.59亿元,登记债权4.99亿元,符合破产条件且无人提出重整、和解计划,申请并由阜阳中院宣告该公司破产还债。
这家公司成立于2010年,法定代表人是车某,所在地址位于阜阳市颍州区莲花路,业务范围较广,其中便涉及到 房地产投资与管理 。
3
网曝芜湖知名房企申请破产
此前,芜湖本地房地产媒体报道:“知情人士爆料, 芜湖某知名的本土房企,因为各种原因,目前正式申请破产 。
据悉,该公司破产一案已经移至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法院办理,该公司债权人应在2019年2月18日之前向该公司管理人申报债权、书面说明债权数额、有无财产担保及是否属于连带债权等相关问题。
现在已过了这个期限,但尚未有最新消息。
4
10家房企宣告破产
在“房住不炒”总基调以及金融形势去杠杆的大环境下,较多沿用传统“高杠杆”快跑模式发展的房企在资金面上出现了明显问题。
2018年前10月,已有10家房企因资金链断裂宣告破产。
大部分来自热点省市,其中, 重庆4家、安徽2家、广州1家。
5
7家房企重组或转型
另外,在房地产行业风向持续趋冷的走势下,诸多房企掀起一场“去地产化”风潮。
据不完全统计, 已有7家房企因转型或重组而“消失”在房地产行业的排行榜中,如银亿正在转型 汽车 制造业。
安居客首席分析师张波分析指出:
预计2019年房地产行业规模化趋势仍将持续,中小型房企因融资困难,资金链承压,或面临生死考验。
更多小型房企会选择和中大型房企合作开发或被并购等方式继续生存或离场。
6
9成中小企业要破产
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表示: “90%的中小房企会退出地产项目。到2020年,20强房企可能将会占据市场份额的60%以上。”
这轮调控之下,其实是房地产行业的“大洗牌”,中小型房企面临生死之灾,强、大房企依旧会迎接下一个春天。
7
44家上市公司要抛房
集中出售房产的还包括券商以及一些上市公司。
华西证券公告:
根据协议公司分得华西证券总部办公楼B区项目2号写字楼1-22层,3号楼裙楼1-5层,3号楼主楼1-13层,地下室1层全部车位以及地下室3层车位139个。
公司拟自持部分商业、公寓房屋和地下停车位,项下B区项目其余房屋资产拟按对应资产评估价格分批公开挂牌出售, 挂牌价格不低于评估值8.17亿元。
据Wind数据,截至去年12月, 有44家上市公司宣布出售房地产资产 ;去年10月1日以来, 有21家上市公司发布过出售房产相关公告 。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银行券商以及很多上市公司年底抛售房地产,可能认为部分物业价格到了顶部, 抛售房产可以尽快回笼资金、盘活资产 。
结 语
进入2019年,随着调控政策趋向稳定,“因城施策”逐渐成为各地调控重点,房地产行业势必将迎来一轮轮的洗牌,就看谁能抓住这个机遇,完成蓄力。当然,大鱼吃小鱼也未必没有可能发生。、
『肆』 民间投资之路为何越走越窄
李纪闻/文
老肖是一个工薪族,刚刚办了退休,有些悠闲。他的存折上有了近六十万的存款,这是他工作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攥下来的,随着物价的不断攀升,他感觉到存款价值在一天天降低,总是盘算着怎么使这些存款增值。他也到银行打听了许多理财,发现理财的利息很低,一年下来,所赚的利息也赶不上人民币贬值的速度,为此,老肖有些苦闷。
有一天,一个老友介绍了一个善于理财的朋友给他认识,这个人确实了不起,从经济杠杆理论讲到如何钱生钱,老肖听得是入了迷,甚至开始要崇拜他了,最后发展到这个善于理财朋友说什么,他就听什么,简直要言听计从了。
理财朋友也介绍他买了几款企业的理财产品,也都赚钱了,只是买的少,赚的也少。有一天,这个善于理财的朋友向他推荐了一个投资公司的项目产品,老肖跟着这个朋友到公司考察过几次,感觉这家公司实力是雄厚的,况且还是他最信任的理财朋友推荐的,一下子就把银行里面的六十多万全部取了出来,投了进去,按照公司的承诺,每天返利不少,一年后,这笔钱就可以产生三十多万的利息,到时候他六十万就可以变成九十多万了。这么好的投资项目到那里去找,老肖想。买过后,老肖每天都能够接收到公司的成本返点,心里是美滋滋的。
可是这种美滋滋的日子过了不到半年时间,就传来了不祥的消息:公司董事长等高层领导都被抓了,公司也关门了;他当即跑到公司,发现所传消息属实,公司大门紧闭,贴在大门上公安查封的通告非常醒目,他差点瘫坐在地,他在心里粗略地算了一下,他的六十多万投资,返回来的只有不到二十万元,四十多万就这样打了水漂。
老肖的遭遇,反映了我国民间投资的乱象,和老肖有同样遭遇的人还很多很多,他们大都是身边有一些闲钱,但钱的不断贬值又使得他们想方设法寻找好的项目投资生利,而民间投资市场的骗子太多,陷阱也太多,他们通常都缺乏洞察投资市场骗局的慧眼,因此,等待他们的往往是一张张露出血盆大口的“大网”,只要靠近了它或者是进入了这张“大网”,几乎是“尸骨无存”,凄惨极了。
所谓民间投资,经济学界尚无统一定义,经济学界相对主流的定义是:民间投资是根据投资项目资本总额构成中出资人的资金来源性质对投资进行一种分类。
民间投资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中公有制经济大一统局面被逐渐打破,其他所有制经济成分快速发展这一事实,可从语义上直观理解为“来自民间的投资”,它是相对于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而言的,属于投资来源或投资主体的概念划分,但从本质上说这是一个具有深刻制度内涵的范畴。民间投资是来自于民营经济所涵盖的各类主体的投资,具体包括个体投资(居民个人的生产性投资和住宅投资、城乡个体工商户经营性投资)、私营企业投资、私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投资以及集体企业投资。
民间投资本来应该有很多平台和渠道的,如果国家有很多的正规的投资渠道,民间投资自然有它的用武之地。可是,近年来,国家的投资平台越来越少,就是有,普通老百姓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许多B2B类公司就应运而生,它们不但有一个很动听的学名字:B2B,而且对于投资的回报承诺也是十分诱人的,不但远远高于银行里面的理财产品,而且每天回报投资比例,一年回本甚至于半年回本的诱惑力实在太大,许许多多的民间资金就象潮水般地涌向这些公司,而这些公司就象一块巨大的且具有十分强大吸附能力的海绵,来者不拒,涌来的民间资金统统吸纳。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福音,因为在银行贷款方面,私营企业无法和公有企业竞争,民间资金应该是它们的“幸运之水”,借助民间资金,这些在资金上往往是捉襟见肘的企业应该可以活力无限,企业赚到了钱,民间投资者也得到了可观的投资回报,二者都皆大欢喜才对。
可是,说起B2B,就谁都会表示出强烈的情绪:或义愤填膺、或痛苦异常、或奋笔鞭挞、或庆幸未投……,总之,民间投资者对B2B之类的公司,是爱有多深,就恨有多深。近几年,媒体上出现率最高的就是B2B爆雷的新闻,它就像客观意义上的地雷,这里刚刚爆炸,那里又炸开了,此起披伏,接连不断,据不完全通计:2018年“爆雷”的大大小小的B2B就有五千多家,刚刚过去的2019年,爆雷的B2B尽管从数量上较之前一年没有增多,但体量上就要大得多,光体量超过亿元的就有几百家,过百亿甚至于过千亿的也不在少数,真正令民间投资者魂飞魄散。
为什么这些B2B公司会接二连三地“爆雷”倒闭?它们的爆雷原因有很多,有在寒冬中激进扩张,在风口停止时却没有探索出清晰的盈利模式,以及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不善、战略决策失误等。可以这样说,一家企业的领导人就是一个战场上的将军,对企业项目的一个重要决策,就相当于战场上的一个重大决定,都可以决定生死。企业家们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下面简单举几个“爆雷”的例子:
吉及鲜公司,它是2019年12月“爆雷”的,吉及鲜危机背后的原因,是生鲜行业还未探索出清晰的盈利模式。生鲜业务中毛利低、损耗高,企业只能通过快速扩大规模,大幅降低成本,才有可能实现盈利。但生鲜行业的非标准化、本地化特征非常明显,这意味着规模化很困难,资金起不了绝对作用,而且花钱补贴虽然换来了高频次购买率,但大部分购买行为是薅羊毛,用户留存不佳,价格一上去,就都跑了。想规模化又难以规模化,生鲜电商们只能一边烧钱,一边探索。这导致企业对资本依赖极高,一旦融资没跟上,自身难保,最后就只能“爆雷”走路了。
暴风影音是一家非常有影响力的公司,2019年5月“爆雷”。2015年,暴风集团登陆创业板,在40天里拉出36个涨停板,市值突破408亿元。然而暴风集团的上市神话,更多是炒作出的。作为PC时代的产物,暴风平台缺乏优质内容,移动时代也没有探索出“门票”,无法支撑暴风的高市值。7月,董事长冯鑫涉嫌经济犯罪被控制后,暴风集团坏消息不断,先是财报显示资产为负,随后高管全部离职,公司面临退市的风险。在冯鑫的带领下,从400亿“小乐视”到如今的千疮百孔,暴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只好退出市场。
爱屋吉屋是房屋中介行业的一面旗帜,于2019年1月“爆雷”,爱屋吉屋以高额补贴抢占市场份额的策略失效了。在资本的刺激下,爱屋吉屋把成交总额迅速做到了400亿元。可惜“补贴”打法很难在交易低频、非标特性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产生实质的规模效应。2016年,没钱烧的爱屋吉屋在大本营上海的市场份额,从巅峰时期的28%迅速下滑到1.5%。2019年,苟延残喘的爱屋吉屋彻底倒闭了。当初爱屋吉屋和链家拿到的融资差不多,只是前者全部用在了补贴大战上,而链家全部用在了收购门店上,这几乎决定了他们的生与死。
过去无论是资本市场的热钱涌动,还是To BAT创业造成的泡沫,无疑让很多企业忽略了打造发展根基的重要性,盲目扩张规模造成的后果,就是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差。前面所讲的“爆雷”企业都是因为“盲目扩张”或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太差等原因造成“爆雷”的,他们除了对风投公司或者企业投资者本身以及对行业市场信心造成伤害外,对社会投资者或者是民间投资者的伤害并不太大。
有一种非法吸金或非法传销或二者兼而有之的公司,也是臭名昭著的B2B,公司爆雷并不是因为投资失误或者“战线太长”的缘故,它们的资金来源也似乎以正规的风投公司没有太大的关联,而是故意为之;它们从成立之初,就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赚钱项目,有些根本就没有任何项目;它们吸收的资金几乎全部来源于民间投资者,用后面的投资返前面的投资利益,用投入和缓慢返利的时间差,积累大量的资金,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尾巴”,当这个“尾巴”象气球一样膨胀到极限的时候,就只有爆裂这一个结果,公司领导人被抓,公司关门了事。最可怜的就是这些民间投资者,他们基本上都不是有钱人,尽管几十万地投入被骗,但都是积攒了一辈子的钱,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通过投资赚些比银行多一些的收益;有些投入数百万,一般也都不是自己的钱,有些是一家人或亲朋好友凑起来的,其目的也只有一个:赚钱。当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本钱都没了时候,他们的社会都没有了保障;而被骗的人一多,就形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的和谐发展添上了道道“黑影”。
有名的“善✘✘”公司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非法集资公司,上百亿的资金几乎都来源于民间投资者。有人为该公司的回报率算了一笔账,发现回报率高达1600%,如此高的回报率,除了贩毒和抢银行,其它任何行业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民间投资者们就是看上这无法兑现的高回报率,纷纷把积攥了多年甚至于一辈子的钱投入其中,以期或得高额回报。其结果是可想而知,公司无法兑现承诺,只好关门走人,留下了众多的连本钱都没有拿回的投资者纵横交错的眼泪以及越来越绝望的表情。
云✘✘公司应该是这个行业的老大,它的数千亿资金的渉额和上亿人的渉足,足可以使得它力压群雄。该公司的在“全返”的基础上,加入传销可以四面开花的元素,确实吸引了所有有投资意愿的人,据知,它的会员中不但有亲朋好友的连片进入,而且有整个的家庭,甚至于还有整个的家族,在我国的企业发展史上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一个记者采访完以后,对它的全返做了一次精密的计算,发现从他们平台上购买的产品费用要获得99%的全返需要24年,而且还有1%是永远都返不了的。但中国民间的投资者绝大部分都缺乏专业知识,而且还往往容易被回报表象所迷惑,纷纷是不计后果地投资……据了解,该公司的省级或地区级加盟商损失很大,因为他们的加盟费最少都在百万以上,特别的地区加盟费甚至于高过千万,公司一爆雷,他们不但损失惨重、欲哭无泪,而且还要承担法律的惩罚。
据了解,民间资本约10万亿,相当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资金量1/3左右。民间资本渗透于中国市场经济领域的各个领域,为中小微型企业、创业企业的发展,为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乃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担当于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多年来,我国民间投资市场鱼龙混杂比较混乱,缺乏市场规范性、政策指导性、操作实战性、知识全面系统性,加上我国长期以来计划经济遗留下的固有理念和法律制度以及金融管理体系,使民间金融市场风险重重。这既不利于民间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更不利于发挥民间投资在中国浩瀚的民营经济大潮中所起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造成民间投资风险重重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下面几点:
首先是正规的投资平台太少,利息也太低,民间投资需要的是比较理想的投资回报,平台少以及回报太低,就把大量的民间资金堵在了门外,这些资金要寻找产生回报的出路,自然把回报承诺高的社会类企业作为主要的投资平台。
我国的融资渠道不畅通也造成了民营企业在资金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采用了高息揽金的手段,为了揽到资金,他们甚至于开出自己能力的回报条件,客观上推高了民间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企业主的不诚信是民间投资风险巨大的因素之一。许多企业从一开始揽金就没有打算全额返回的,更没有想到要给投资者的投资利益,他们往往本着揽到钱再作打算的侥幸心理,甚至以发行公司原始股的为诱耳,以此来延缓“爆雷”的时间,企图蒙混过关,把风险全部转嫁到投资者身上。殊不知,自己埋下的“雷”是一定会爆的,当资金链断裂的时候,就是神仙也阻挡不了它会爆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间投资者是明知故犯。市场上B2B的爆“雷”声,他们也听到了,也会产生恐慌心理,但不断叩击他们心门的高额回报的巨大诱惑力使得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同时,B2B公司让前期投资者赚到钱的做法又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也就是民间投资者们前赴后继的原因。
我国民间投资的来源主要是内源性的。也就是说,民间投资者的钱都是日积月累辛辛苦苦赚下来的,在缺乏正常资金投资渠道的情况下,这些没有太多投资专业知识,同时又用着中国式民间投资的勇猛和侥幸心理,“陷”下去几乎就成了必然。
国家一直重视民间投资这一领域。2010年7月26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方面的分工和任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财政部等20多个部门分别承担相关任务。
雄关漫道真如铁,我国10万亿的民间资金就是一座“火山”,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它的能量释放,那么民间投资就会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民间投资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伍』 爱屋吉屋死了,死的静悄悄,但留个世人的警示却像惊雷一直在响
之前有句话在创业圈子里一度成了至上真理: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爱屋吉屋,一度成了这句话最佳的验证者,也创造了互联网创业神话,自创立仅用了18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5轮融资,使得估值达到了十亿美元,而又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从资本热捧的“创业以来融资最快的独角兽公司”一下子跌落到地上,摔的粉身碎骨,碎的一地,捡也捡不起。
而令人吃惊的是,爱屋吉屋不管是在房产中介领域,还是在互联网创投圈,都可谓光彩艳丽的明星,但它死掉时却似乎只能独自一人在黯然中静悄悄的消失,全然没有很多人的惋惜,即使在过去一年后也只能从一些自媒体中找到零零散散的相关消息。
爱屋吉屋死了,有人说是中介“互联网化”注定是昙花一现
有分析师认为,将互联网项目的“补贴”和“烧钱”模式放在中介行业里,不能从深层次认识到房地产交易的低频、非标的特性,使得再多的投入也不可能填满这个无底洞。
其次是所谓的“互联网创新”,本质上只是高薪高提成挖经纪人、低佣金的套路,没有对行业形成实质性变革影响。
最后加上难以对大环境和国家政策的预知,打铁自身不够硬,伴随着资本热钱的裹挟,最终一切都只能随风散去。
爱屋吉屋商业模式的复盘
首先我们先看爱屋吉屋5年来的历程:
2014年,爱屋吉屋由互联网高管创立,以解决中国房屋租赁和交易中的痛点为切入,开业仅仅四个月,就拿下了上海租房市场接近30%的市场份额。并在当年,拿下了ABC三轮融资。
2015年,爱屋吉屋先后完成DE轮融资,估计高达60亿;通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佣金,迅速占领了市场;
2016年,爱屋吉屋开始调整业务结构,公司从当年的进攻转向保守。2016年年末开始了大裁员,广告量下降,成交量也大幅下滑。更为致命的是,当年爱屋吉屋没有融到一分钱;
2017年,爱屋吉屋裁员70%,成交总量大幅下滑;
2018年,继续裁员,业务陷入停滞阶段;
2019年2月,APP正式关闭,最后坚守的店关门,最后故事正式结束。
从生到死,爱屋吉屋应征了那句话: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
爱屋吉屋这家以互联网房产中介为定位的公司,最初的设想是,打破传统中介被线下门店“绑定”的重资产模式,用当时风头正劲的互联网模式搭建中介平台,降低成本,以1%的低佣金和更高效的服务流程,快速促成交易。
爱屋吉屋在2014年3月创立后就迅速大规模招人。当年4月,房源管理系统快速上线, 7月,他们招聘了第一批规模100人经纪人队伍,在上海小试牛刀。8月,爱屋吉屋选择了相对简单的租房业务试水补贴模式。9月,爱屋吉屋开始疯狂打博人眼球的广告,吸引更多客户。
同时,为了提高经纪人的积极性,爱屋吉屋一度把他们的提佣比例提高至远超行业水平的65%,公司仅获得一小部分的业务提成。
经纪人高佣金、房客低佣金、疯狂广告轰炸,爱屋吉屋用开启互联网界惯用的手法——高额补贴和烧钱抢占市场。通过这种方式,爱屋吉屋的确在短短几个月内把租房成交率做到了行业前几名。据公开数据,截至当年12月,其租房业务已经占到了上海市场份额的28%,北京市场达到了10%。
2015年春节后,在租房业务上小有成绩的爱屋吉屋,立即在上海和北京上线了二手房业务。随后“高歌猛进”,5月进入广州、深圳,7月进入天津和杭州,8月进入武汉和成都,9月进入南京和重庆。
他们喊出的口号通俗而具有杀伤力:“ 干掉中介,让门店 滚粗 ”。
但是早在2015年,《同策报告》就已发出警告:“自2015年11月底起算,爱屋吉屋最多能支持三个月亏损,2016年初必须实现盈利。”
死掉是因为太烧钱
为了提高积极性,爱屋吉屋一度把经纪人的提佣比例提高至高达65%,自身仅获得一小部分的业务提成。上海租房佣金比例是35%,爱屋吉屋给租客全免,北京租房佣金是一个月房租,爱屋吉屋给租客减一半,二手房佣金链家2.5%,爱屋吉屋1%。
房产经纪人行业底薪2000-3000元时,爱屋吉屋给的底薪是4000-6000元。其他公司给的提成20%至40%,爱屋吉屋给的提成是60%。创始人邓薇在接受采访时承认,公司一万多人,平均人力成本一万元。
最大的烧钱处是营销。爱屋吉屋在早期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砸开了市场,在房源获取上,爱屋吉屋通过广告带来的业主主动委托大约占了50%,是房源的主要来源之一,30%来自爱屋吉屋经纪人开发,其他渠道占了20%。
除了要支付给蔡明的代言费外,还要向电视、广播、地铁等广告平台支付入驻费。
2015年数据, 爱屋吉屋营收4亿,发放提成为2亿,人工行政成本10亿,3亿的广告投放,1亿的平台运营成本,一加一减净亏损13亿,相当于每做一笔房屋成交交易,亏损6万。
本想颠覆行业,却最终干掉了自己
爱屋吉屋在顶峰时期的疯狂攻城略地,让链家、中原地产等大佬一度恐慌,也逼得中介这个传统的有点土的行业开始集体向“互联网模式”进发。
但现在如果再重新审视爱屋吉屋的商业模式,整个环节都没有能够体现出创造增值的一面,本质上的都不过是高薪高提成挖来经纪人、低佣金亏损补贴购房者所谓“O2O创新模式”,这种操作手法和模式和他们在打车软件竞争中的深信不疑的烧钱买客户,疯狂融资做数据,和黎勇劲、邓薇前面N家创办的公司都快速卖掉的资本运作逻辑一脉相承。
也有人说,这种“花钱做竞品拦截”就是互联网思维,在营销成本上就得体现出“人傻钱多”的气质。
然事实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强撸”的结果只能是“灰飞烟灭”。
营销需要成本,但更需要数字化管理。
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曾说:“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了。”
单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则是:
第一、投出的营销费用,其中85%的广告没人看(数据来源哈佛大学数据统计);
第二、一半的营销费用被浪费,但不知浪费在什么地方,不知在哪个环节被浪费。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别说一半的广告费浪费掉,就是浪费一分钱,也会心疼。可是又无处获知这些数据,做到精准营销、降低成本获客、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确实,在这个信息过载、消费者注意力日渐分散的时代,如何吸引精准用户并有效地形成销售转化,如何找回浪费的那一半广告预算,至今仍然是大部分传统品牌商的难解命题。
所谓精准营销,首先要明确三个原则:
一是要精准滴灌 ,不要大水漫灌。和农田浇灌一样,滴灌在解决用水问题的基础上可以最大化节约用水量。
二是要清晰用户画像 ,不要模糊用户画像。透过数据所呈现的行为数据、场景数据,交易数据,流量数据,掌握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从而对其进行精准营销,实现有效的用户触达。
三是使场景代入体验 ,简单的一次交易流程,很可能只会是一个客户的“唯一”消费,如果能根据用户喜好设计出不同的消费体验,必能大大增加消费者的复购率和对品牌的忠诚度。
要数字化管理,就是要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在信息化的时代,数字化营销和管理已经是一道各个企业的必答题。
但是在各个企业家那里,一直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企业必须要转型,转型死的快,而不转型倒死的慢。
本文我们不讨论为什么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但有个数据还是能够说明一些事情的: 目前传统企业的转型成功率不到30%。
本来是助推企业更高发展的一道利器,怎么反而成了一种自杀手段了呢?
这里,我总结了几个大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误区,供大家思考和讨论:
误区1: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技术挑战
不到30%的成功率,另一面就是高死亡率。很多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场关乎技术的挑战,其实不然,数字化转型是从企业面向未来的战略开始,技术只是难题的一部分,我们更应该将转型看成一种愿景。
误区2:数字化转型必须采取渐进的方式
很多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必须采取一种渐进的方式。但实际上并不如此,除了对企业进行渐进性的改变之外,更好的方法是重新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
误区3: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始于前台
很多企业认为进行数字化转型必须从前台开始,但实际上后台才是最佳的转型起点,拥有一个调理有序的后台办公环境,企业才能更容易与客户达成一致。
误区4:客户渴望自动化服务
关于客户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服务,业界有很多种说法。但大部分企业的错觉好像是客户更喜欢自动化的服务,但其实不是,客户更想要一种个性化服务而不是自动化。(
『陆』 中介是如何被互联网消灭的
房产中介一直是互联网久攻不下的堡垒。
事实上,互联网房产中介早已有之,一直与传统中介并行发展。2015年,随着O2O概念的盛行,互联网对传统房产中介发起了一轮猛攻,各大互联网平台风起云涌,大有围剿传统中介之势。房多多、爱屋吉屋、Q房网、安居客、吉屋网、好屋中国、悟空找房等均获得巨额融资,也曾一度使得传统中介兵临城下。然而,两年以来,传统中介的城池不仅没有半点的破损,互联网中介却已经兵败如山倒。
2015年部分互联网中介融资情况
互联网中介的盈利困难与经营危机先后爆发。多数平台的盈利不及预期甚至亏损,以搜房网为例,2016年搜房网四个季度全部报亏,全年亏损2.142亿美元;Q房网2015年亏损2.09亿元,2016年下半年得益于线下门店的拓展才扭亏为盈。盈利的难题又导致经营危机不断,原安居客创始人梁伟平二次创业项目“安个家”失败、搜房网高管频繁离职、Q房网被收购、爱屋吉屋发生裁员讨薪事件等等。互联网中介步履维艰,而伴随着房价上涨,传统中介依然春风得意、风生水起。
互联网中介的商业模式困境
互联网房产中介深陷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把握住行业的痛点,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到目前为止,其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作为传统中介的服务端口,如早期的安居客、搜房网、Q房网等大都采取此类模式。随着安居客、搜房网等端口的涨价,中介公司联合抵制服务端口。北京链家、搜狐焦点二手房、我爱我家都曾停止与搜房网合作;2014年也曾爆发过八家中介共同抵制安居客的事件。虽然目前搜房网、安居客等依旧是各大传统中介经纪人的平台,但上面已经很难找到真实信息,不管是房源还是价格。强势的传统中介如链家、中原也都在大力推广自身的APP,其界面整洁,房源真实,用户体验远远胜过仅作为服务端口的平台。服务端口的模式就好像把街头的小广告搬到了网上,用户发生信任危机是迟早的事。
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的O2O模式。Q房网、搜房网等是最早一批由服务端口转为O2O模式的中介,更多的互联网中介从开始成立就采用此类模式,如爱屋吉屋、好屋中国、吉屋网等。O2O模式希望实现两个梦想:降低交易成本、消灭线下门店。从理论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商业模式,也是此类互联网中介能够得到融资的重要原因。爱屋吉屋推出中介费1%,搜房网一度推出佣金0.5%,远低于传统房产中介的1.5%~3%。但是,这种模式不仅从一开始就受到传统中介的强烈抵制,而且线下看房的成本实际上并没有降低,巨额的推广费用和不可避免的经纪人跳单问题都是其增加成本的因素;另一方面,O2O模式还面临着房源真实性的问题,以至于和传统中介相比反而处在相当的劣势。爱屋吉屋不得不上调中介费,搜房网的0.5%佣金率也不得不提高到1.5%,与传统中介无异。
传统中介的“黑”
要理解互联网房产中介的真正痛点,首先要弄清楚传统中介面临着哪些问题。
第一,传统中介的盈利模式就决定了这是个“黑”行业。房源是中介的核心资源,传统中介盈利就在于对房源的垄断,很大程度上赚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钱。以至于不少小中介的经纪人伪装成客户去向中原、链家等大公司套取房源。中介公司为争夺房源也是无所不用其极,2015年,南京某地区链家负责人率领50余人打砸中原地产门店。垄断也是欺诈客户、乱象丛生的根源。
第二,经纪人与客户利益不一致。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吃差价,不仅吃买卖价差,交易环节的赎楼、贷款、过户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吃差价的节点。阴阳合同、霸王条款随处可见,特别是买家往往成为受害者。中介公司鼓励员工“挑战高佣金”,佣金越高分成的比例越高;特别是中介对员工洗脑式的培训,导致经纪人素质低下;经常看到中介公司招聘经纪人的唯一标准是“有强烈的赚钱欲望”、“一夜暴富的强烈渴望”等等,这无疑为经纪人欺诈客户埋下了伏笔。在房地产成交火爆的时段,经纪人甚至还会收取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茶水钱”。在国家明令禁止的情况下,首付贷依然屡禁不止。
第三,成本居高不下,不仅面临着每个门店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租金成本,也面临着高昂的经纪人成本,中介机构的利润长期不足5%。2015年全年中原地产实现7259亿元的交易额,全年业绩113亿,平均佣金率1.56%,而深圳中原地产2016年销售第一名个人到手佣金就超过900万;链家2015年在全国扩张门店超过1000家,平均一天开三家店,2015年底门店突破5000家,经纪人8万名,光是门店和经纪人的成本每年就达百亿。链家2015年实现7090亿元交易额,以1.56%的佣金率计算,除了首付贷、买卖差价等收益,2015年链家收入110.6亿,几乎刚好覆盖其成本。
这些问题导致客户对中介公司的认可程度非常低。上海市消保委2016年2月的调查显示,使用过房产中介服务的消费者中仅有11%的人感到满意;根据2016年6月链家发布的报告,在链家挂牌出售房产的业主中仅12%会再通过链家买房,高达84.8%的消费者遇到了纠纷,调查显示,21.6%的消费者采取了维权行动,但维权成功的屈指可数。“黑”成了形容房产中介时用得最多的词。
事实上,二手房过户本身的程序非常简单。以深圳为例,房产过户主要包括:签合同、查房、赎楼、贷款、过户等手续,只要跑几趟银行和国土局就足够,多数时间都是在走手续。简单的过程对应着极高的成本和交易价格实属不正常。
互联网中介的真正痛点
与其他商品交易市场不同,房产交易市场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一、交易的极低频性,大多数人一生中购买房产的次数都非常有限,不像衣食等必须每天购买。交易的低频性决定了互联网中介“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盈利模式不具可行性,且单次交易利润过低将不足以支撑其极高的成本。
二、房源的差异性,不同小区、不同户型,甚至同一层楼的不同位置都存在巨大差异。不像家电市场,同一品牌的同一型号完全一致,甚至不同的品牌也没有本质的差别。房源的差异性也导致房地产市场不能建立一个像淘宝一样的平台,线下看房是尤其重要的环节。
三,房源的半公开性。由于涉及业主的隐私,房源不可能做到对市场完全公开;而业主和中介想要卖房子又必须部分公开,这种半公开性为中介对房源的垄断创造了天然的条件。
在互联网时代,靠垄断资源牟取暴利变得越来越不现实;低效率的商业模式也将被淘汰。房源垄断势必被打破,线下看房成本势必降低是未来的趋势。针对二手房交易市场,互联网中介要想找到合适的模式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增加房源的真实性与公开性,同时有效保护业主隐私;
2、大幅度降低线下看房的成本
这两个问题是房产中介市场的真正痛点。
针对第一个问题,爱屋吉屋此前推出视频看房,此举也增强了客户体验,但其真实性和公开性问题并没能有效缓解,房源垄断问题更是无从解决。在目前的交易制度和政策下,任何平台都会把房源当做自身的重要资源,包括传统的BAT巨头涉足房地产也尚未解决公开性的问题。房源不公开,“拼服务”永远无从谈起。
线下看房高成本是尚未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传统上,经纪人带着买家满街转,效率极其低下。经纪人往往先带客户看几个买家肯定不喜欢的房子,再去看真正想卖的房子。这一方面浪费了买家和经纪人的时间,也会增加中介花在经纪人身上的成本。目前,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是上海的大房鸭和正在筹备的深圳紫点科技。大房鸭线下看房采用社区志愿者的形式,由每个社区注册的志愿者带客户免费看房。大房鸭受到中介的强烈抵制,中介公司甚至“砸了”大房鸭的广告牌。更为重要的,大房鸭依然在探索之中,志愿者的模式能否经受市场考验依然有待于进一步检验,然而至少这为解决线下看房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
结语
解决房产中介高收费、低效率的问题是大势所趋。随着近期政策调控趋严,房地产成交量下降,传统中介和互联网中介都将发生重要整合,同时也给互联网房产中介重新思考盈利模式提供了时间和弯道超车的机会。除此以外,监管部门也要适时推出更为细致的房地产交易法规,例如,房地产必须通过公开拍卖才能成交的规则,将一举打破中介公司对房源的垄断。未来,交易成本下降、过程公开透明、霸王合同不再、经纪人素质提高等将是整个行业的趋势,也是互联网中介需要担负的历史使命。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大海博士的财经干货
广东
已发布5篇优质内容
去看看
相关推荐
长实赵国雄看衰楼市,明年香港楼价下跌三成
楼市大数据
3年前
恒大帮扶大方脱贫发起冲刺,贫困山区三年迎巨变
市场
3年前
光环散去, “神盘”花果园难题待解
市场
3年前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去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独家】马化腾对内讲话:留给某些业务的时间不多了,不要再跟我...
互联网日常1天前
制药指数遭主力资金净卖出逾10亿元,新华制药净卖出2.01亿...
股市快讯1天前
涉嫌内幕交易?8天6板西安饮食收关注函,大笔资金提前“埋伏”
资本风云1天前
顶级游资小鳄鱼豪买1.5个亿,再度涨停的人民网还能挑战新高吗...
界面投资1天前
第42只券商股来了!首创证券登陆沪市主板,特色战略打法助业绩...
资本风云1天前
众生药业涨停获主力资金净买入超6亿元,歌尔股份遭净卖出超4亿...
股市快讯1天前
国有医疗系统也加入了,十年最大罢工潮为何席卷英国?
寰球政事1天前
第一波“阳康”之后,北京餐饮业艰难复苏
消费热新闻18小时前
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BQ.1和XBB来袭,金冬雁:重复感染的...
防疫站1天前
世卫组织更新立场文件,HPV疫苗推荐一针接种
健康面1天前
8天6板西安饮食收关注函:要求确认公司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股市快讯1天前
7天3板天鹅股份:近期股票价格累计涨幅达175.32%,申请...
股市快讯19小时前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快看
以全球视角,呈现最新资讯、独到的
房地产项目融资业务不审慎,余杭农商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不审慎,工商银行被罚
查看内容
去APP订阅
数据线
1秒Get天下事,不仅快还够深。
数据 | “新十条”发布后,人们出行数据 | 新冠“特效药”开卖,谁能
查看内容
去APP订阅
界面深度
专注于深度调查报道,持续提供纵深
【深度】冲上热搜的达州:感染峰值或已【深度】梅西:最后一舞终封王
查看内容
去APP订阅
正午
用故事凝视时代。
殊途同归,最后我们都考公上岸袁凌:韩家洲,带不走的记忆和生活方式
查看内容
去APP订阅
权威声音
不能缺位。
黄奇帆:应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安青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为国内投行
查看内容
去APP订阅
箭厂
青年视角发掘中国故事。
另谋出路的教培人【箭厂】人到中年,准备考研
查看内容
去APP订阅
界面特写
界面特写栏目不定期推出特写报道,
【特写】咖啡精品化之后,西式烘培来接【特写】这个40年前的大叔穿搭风格,
查看内容
去APP订阅
界面独家
独家消息,新鲜视角,尽在界面独家
【独家】马化腾对内讲话:留给某些业务【独家】中建投信托一产品逾期后8折卖
查看内容
去APP订阅
『柒』 我爱我家销售人员减少6537人 并购折戟与“贝壳系”差距再度扩大
截至2018年年底,我爱我家在职员工的总人数为5.36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6588人。其中销售人员减少6537人至4.33万人
五年前的深秋时节,作为“反搜房网(SFUN.N)”联盟的重要成员,北京最大的房产中介公司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下称链家)率先宣布全面终止与搜房网合作,原因是当时晋升为线上房源最大平台的后者开始向房产交易领域扩张。
一方面或触犯了集“裁判员+运动员”双重身份于一身的房产经纪行业大忌;另一方面,互联网思维下轻资产运行的搜房网成本优势明显,其远低于行业平均线的佣金比例打破市场规则的同时,也威胁到传统房产经纪公司所持有的市场份额。而紧跟链家脚步举起反对大旗的则是“房产中介第一股”我爱我家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我爱我家,000560.SZ)。
2018年4月23日,随着链家创始人左晖打造的互联网房产信息平台贝壳找房横空出世,“贝壳系”形成了包括直营模式(链家品牌)、加盟模式(德佑品牌)和线上房源信息平台(贝壳找房)的房产经纪业务全产业链布局,也预示着“裁判员+运动员”战略再现江湖。
6月12日,房地产信息服务流量入口的绝对头部公司58同城(WUBA.N)联合我爱我家、21世纪不动产、中环互联(837130.OC,已退市)、麦田房产和中原地产等房产中介机构组成“反贝壳”的“真房源”联盟,并对外宣称“永不自营”“服务全行业”,与“贝壳系”形成对抗之势。
2年前我爱我家曲线上市的资本运作者、有着25年资本市场从业经历的我爱我家董事长谢勇对外表示,“房产经纪公司需要的是真正的平台,如果一家自称是平台的企业,既做线上,又做线下,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在商业伦理上和操作逻辑上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
仅过了10天,58集团对外公告称,在受让我爱我家三名股东合计1.5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后,全资子公司五八有限公司(五八金融)成为我爱我家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8.28%,交易对价为10.68亿元。这意味着,二者的结合虽然仍是各自独立运营,但也双双间接具备了“裁判员+运动员”双重身份。
然而,我爱我家的两次“完美曲线”运作均未获得投资者青睐。无论是贝壳系成型前接近500亿估值的链家,还是贝壳找房在腾讯领投8亿美元的D轮融资后估值接近百亿美元,我爱我家与入驻微信九宫格获得流量入口的贝壳系之间的差距正加速扩大。
截至2019年6月12日,我爱我家5.03元/股收盘价较其2017年12月21日登陆A股首日收盘价(前复权)7.82已下挫35.68%,较其52周高点(前复权)的跌幅超过四成,市值为118亿元。
更麻烦的是,我爱我家限售股2019年全年共有4次解禁,解禁数量合计75795.27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32.71%,按最新股价计算解禁市值逾38亿元。
至于房产经纪行业首次意图一统天下的搜房网,其5.18亿美元市值较其2014年的峰值已蒸发93.88%。
事实上,随着一度呈现颠覆链家之势并在4年内录得高达3.5亿美元融资的爱屋吉屋于今年年初退出行业舞台,再度印证了房产经纪行业“得经纪人得天下,得门店者得估值”的定律。
数据显示,入驻贝壳平台的中介经纪品牌超过160个,连接的门店数量超过2万家,经纪人数量超过20万。其中包括贝壳系直营品牌链家8000家门店和11万经纪人、加盟品牌德佑8000家门店和7万经纪人,以及倒戈的21世纪不动产旗下近6000家门店。
相比之下,我爱我家官网公布的“3500余家连锁门店、5.5万名员工”数据则相形见绌。而其经纪人的数量或存在下滑的趋势。
标点 财经 研究院携手《投资时报》日前重磅推出的《2019中国就业季薪金指南》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爱我家在职员工的总人数为5.36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6588人。其中销售人员同比减少6537人至4.33万人。
员工薪酬方面,该公司应付职工薪酬2018年增加额为54.5亿元,减少额为54.59亿元,期末余额为2.53亿元。而其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则较减少额多出26.45万元。鉴于我爱我家借壳昆百大在2018年才实现财务并表,且并未公布2017年数据,只是将其员工人员并入昆百大2017年年度报告,因此并无薪酬方面的可同比数据。
而在门店扩张方面,我爱我家追赶贝壳系的脚步也被迫放缓。
2019年5月19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因未能就本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标的资产事项的核心交易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公司决定终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与交易对方、昔日的反贝壳联盟盟友中环互联19名股东签订了相关终止协议。
这也意味着,错过了管理模式被同行称为“中国式加盟”的中环互联,我爱我家不仅未能规避长期存在的加盟短板,更是失去了新增2600家门店和2万名经纪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