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车电子商务指的是什么
汽车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信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的进行汽车商贸活动,电子商务为汽车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提供了一个可视的,生动的,快捷的交易平台,起到了网上发布汽车信息,完成交易活动,改进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2. 年终纪事2020丨新造车局中人的自白
[汽车之家行业]?2020年,与负重前行的大势相比,造车新势力依然喧嚣,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们中的大多数将宣传焦点放在了新产品、新技术之上,前两年火热的“钱”不再被放置新闻标题之上,常常成为股市里茶余饭后的谈资。热闹之余,对局外人来说,不管是“朱砂痣”还是“蚊子血”,新造车的2020与“钱”不再强关联,好坏的标准不再唯一。但对于局内人来说,却又是另外一个故事,因为钱,有人从追寻变成退却,有人从怀疑变为坚信,有人一夜造富,而有人选择重新再来,也因为钱,褪去造车新势力的浮躁与喧嚣,还原更真实的处境:到底好不好?
据车市物语查询,南京兴智背后是南京政府,而厦门道合与成都蓉璞背后则是一家名为盛屯矿业的上市公司。一汽、南京政府、盛屯矿业,三个主要财务主体是否能够站在统一战线并最终实现造车业务的重启?这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次是一再跳票的M-Byte到底何时才能量产上市?从目前公开资料看,这一问题也没有最终的答案。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李乐这样总结,“有钱,什么都是真的,没钱,什么都是假的。”
笔者札记:
又是一年《年终纪事》,不同的是,今年故事的主角从去年的传统车企转向新造车,而相同的是,受访者都是身处一线的内部员工。
新造车的2020年,所有的魔幻与现实似乎都跟“钱”有关,有人因为“没钱”默默无闻,有人因为“有钱”实现逆转,有人因为“太有钱”陷入“泡沫论”,而有人即便“有钱”也没能博得外界的关注。
2020年即将过去,新造车仍有很多疑问待解,我很怀念它。
注:应受访者要求,本文所有出现人物皆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3. 又一“众泰系”车企面临倒闭,已停工停产!巅峰时单车曾月销万台
日前,和讯汽车从有关媒体了解到,国内汽车企业汉腾汽车目前面临停工停产的困境。此前就有媒体曝出汉腾汽车接连放假及欠薪等消息,随后汉腾汽车做出回应,承诺将于拖欠员工的工资将于近期发放。
除了员工工资,供应商的货款也被拖欠。2020年以来,汉腾汽车已先后3次被上饶市中院和上饶县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分别为267.12万元、170万元和200万元,其名下价值2000万元的房产也已被上饶市中院查封。
公开资料显示,除了文章开篇提到的大股东蓝途汽车,江西上饶市的国资企业也间接对汉腾汽车持有约30%的股份,此前他们曾为汉腾汽车提供了近15亿元的贷款,但这仍不足以使目前面临巨大危机的汉腾汽车走出困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 众泰铁牛破产清算,应建仁拿什么还750亿
从巨亏业绩,到欠薪、铁牛集团结算文件和众泰员工要求应建仁家族偿还员工“救公司集资”的视频陆续浮现,再到7月杭州市临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澄清公告否认铁牛“破产清算”,达成昭告天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效果,如今又迎来了新剧情。内部人士对《汽车公社》透露的最新消息有三大要点:1、铁牛集团终究还是在推进破产清算,之前杭州临安的澄清让“传闻”变成了“遥遥领先的预言”;2、众泰和子公司也同样在破产清算;3、铁牛总计欠款750多亿元。
无论是涉及金额还是破产清算的覆盖面,都超出了原先业界的预期。复盘众泰系的倾覆,在挣扎的轨迹里能看到“努力”的口号,以及“洗白山寨”的突围不破。应建仁家族的轮廓也并不是简单的暴发户和投机者,更是“落后一步,处处挨打”的真实写照。
众泰巨额资金去向难以解释,实际收效却甚微。2016年众泰计划建造的研发大楼至今无果,30亿元救命钱说起来要推进基地复产和上新车,而用内部员工的话说“一直搪塞我们试装车下线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供应商被拖欠零部件货款,之后便开始断供。明知不能复产还让经销商先打款,众泰又被一干经销商视为欺诈。来源:汽车公社
5. 许家印问鼎中国首富,互联网大佬为什么干不过开发商
许家印的讲话
恒大已经成为了中国第一房企,这对于恒大股票提升有很大作用。而这次正是依靠恒大股票的上涨使得许家印成为了中国首富。
恒大早已经走向多元化经营的道路。由恒大房产为核心延伸出恒大足球、恒大旅游、恒大健康、恒大金融、恒大童世界等等,战略转型多点撒网帮助恒大赚了很多钱,当然也对许家印的身价有很大提高。
恒大足球为恒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使得恒大品牌知名度大大提升。许家印在中国足球最低谷的时候花巨资购买了广州队的股份成立了广州恒大俱乐部,后来又进行大量的资金注入购买外援等,让广州恒大在13年成为了亚冠冠军,同时许家印在广州恒大夺亚冠后又请来了马云入股一同经营俱乐部,还让广州恒大俱乐部在香港上市。这一系列举措帮助许家印得到了超高的人气和关注度,同时也为他赚到了很多钱。
许家印的战略眼光很好,他把每一步都走好了,在早期来广州房地产火时看到前景创立恒大集团,如今又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中国足球的情况下创立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并让广州恒大两夺亚冠冠军,彻底激活了中国足球市场。每一次成功都使得恒大越来越强,许家印的个人财富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许家印对企业的管理以及对政策的敏感帮助了他成功。这个就不多说了,总之从许家印每次的讲话和恒大对员工的严格奖惩条例就可以略知一二。
以上的原因造就了如今许家印的首富位置。可以说恒大的崛起让许家印成为首富只是时间问题,而恒大足球的发展又加速了许家印的财富进程,让他在今年就重新回到了首富。可以说成为首富多半是许家印自身努力的结果。
6. 都在为车市“得意者”鼓掌,这些“失意者”要凉了
随着国内9月汽车销量的新鲜出炉,汽车圈里呈现出久违的欢乐景象,主流车企几乎一片捷报,家家张灯结彩,庆祝销量的稳步上升。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不光是“金九银十”回来了,而且整个中国车市都恢复了往日的蓬勃活力,“第二春”指日可待。
与此同时,同样冲上行业热榜的还有一些不太“和谐”的新闻。比如,众泰再遭债权人申请重整,力帆汽车实际控制人尹明善被立案调查等,真可谓冰火两重天。
有人唏嘘不已,有人感慨万千,都说汽车行业不好干,还是有无数人挤破了头都想进来。中国车市就这样占了两个极端,得意者赚得盆满钵满,失意者游走在破产边缘,呈现出独特的“撕裂”景象。
车市“失意者”都有谁?
想要发现这些失意者并不难,只需要打开最近几个月的车企销量排行榜,随着鼠标的滚动来到榜单最底部,就能看见一片“饿殍”,它们的月销量多则几百台,少则几十台甚至几台,垫底的二十家车企月销量加起来还没有头部企业一款热门车一星期的销量多。说它们是滥竽充数可能都算夸大其词了。它们都是谁?又为何沦落到这步田地?我们做了个简单总结。
第四类,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这里面有历史悠久的老牌车企,也有通过各种办法弄到造车资质的新企业,它们的特点就是管理水平跟不上,车造不好,也没破产,就是滥竽充数。
归根到底,汽车产业还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人力密集型产业,讲究规模经济,单个企业如果年产销达不到10万台,都只能算是“业余选手”。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产业又是受政策引导非常强的产业,很多不起眼的车企背后都有地方政府的身影,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会涉及税收、就业等多种问题,“倒不倒”由不得自己。
结语:事实上,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的是西方发达国家都走过的路,很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成长起来的小企业慢慢的会被兼备重组,中国的汽车产业集中度也会越来越高,但这个过程可能要比西方国家经历的更漫长。换句话说,中国车市如果想要长远健康发展,就容不下那么多“失意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九月车市回顾:一叶知秋 北京车展昭示未来行业格局
国庆八天长假,是难得的放松调整时间,久违的“人气儿”一扫疫情带来的阴霾。今年国庆期间的官方舆论宣传,就是两个主题,一个是对比疫情期间的惨淡与抗争,突出“泪目”;一个是以国内旅游市场的火爆,让仍然受困于疫情的西方国家“羡慕”。不管怎么说,都是“风景这边独好”。汽车行业也是如此,截至8月,中国汽车产销已经连续五个月实现正增长。可能是全行业都在埋头挣钱,看起来,九月份除了北京车展,似乎没什么大事,但北京车展也确实反映出行业未来的一些事。所以回顾九月车市,还是主要谈谈北京车展。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左)参加车企发布会(苏雨农摄)
这个BU在成立伊始,就明确聚焦智能汽车的增量市场,帮助企业造好车。这一方面为车企打消了顾虑,比车企几年前和BAT的合作减少了很多市场宣传因素;另一方面也说明,新的入局者,如果想从软硬件角度突破传统的产业链,最大的机会来自汽车电子领域。在新国展还有两家零部件企业,分别是博世和地平线,代表着传统巨头的转型和新兴企业的实力。
相比之下,BAT在车展上的存在感有所降低。他们和车企的落地合作,主要体现在车载交互层面,有些产品已经相当成熟,并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有的则是站在背后,从资本层面遥控新势力的发展。但是和华为相比,这样的合作显得范围稍窄。
其实,还有一家能够深度改变车企现状的互联网公司,本届车展并没有亮相,这就是滴滴。滴滴坐拥用户数据,用车场景,造车需求。每年对新车的需求量,不亚于一家中等规模的车企,完全有能力引导车企的研发生产,相信很快就有落地成功。可见,汽车产业链并不是不能变化,只不过还无法达到颠覆的状态。华为的异军突起,不只是研发能力导致,而是车企在权衡自己优劣势之后,做出的主动选择。但是有这样的闯入者,才会引导汽车行业向移动出行领域过度。用不了多少年,衡量业界实力的标尺,将不只以产销来判断。用户活跃度、“在线”时长、拥车后产生的GMV,都将成为更重要的指标。
可能对于大部分熙来攘往的观众来说,北京车展仍然意味着香车美女。但变化确实在悄然发生。北京车展掀起了“金九银十”的销售高潮,也掀起了未来几年行业变化的一角。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 爱驰汽车|付强、谷峰被架空,陈志鑫成“幕后玩家”
一次澄清,两次欲盖弥彰,三次此地无银三百两。
蔚来、理想均已赴美IPO,小鹏也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文件,李斌、理想、何小鹏三位互联网出身的掌舵人在新势力创始人中风生水起;与其相反的是,由传统汽车人付强、谷峰掌舵的爱驰汽车,在接二连三否认高管变动、资质问题后,将自己推向了舆论漩涡顶峰。
先有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谷峰离职,后有上汽集团前董事、总裁陈志鑫垂帘听政,对于上述两则报道,爱驰汽车迅速回应,并坚持否认。
爱驰汽车在重组中获得了陆风汽车的生产资质,不过爱驰汽车要兼顾燃油、混合动力、纯电动三大平台,而不是只做纯电动车型。显然爱驰作为成立三年的新势力,没有实力兼顾三大平台。
而上述提到的汉腾汽车总部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其最大股东为上饶市国资委。据悉,上饶客车品牌曾风靡全国,也是中国最早出口的客车品牌,近年来上饶市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6年5月9日,汉腾汽车在北京举办品牌发布会,产品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同年10月30日,总投资达133亿元的上海爱驰亿维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更名为爱驰汽车)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落户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值得一提的是,爱驰新能源项目是上饶建市以来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这也是上饶市如此重视爱驰汽车的原因。
如此一来,爱驰汽车转投上饶市自主品牌汉腾汽车的怀抱也不无道理。不只是爱驰汽车,近几年很多新势力都选择投靠地方政府谋生存。领头羊蔚来汽车金主是合肥市国资委,破产的拜腾背后是一汽集团、南京市国资委,蔚来、博郡选择同样道路却有不同结果,投靠地方政府也不一定能活下去。
爱驰汽车在上饶市支持下,“汽车专家”陈志鑫支撑下能否继续前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 4家车企破产,龙头经销商集团关了31家4S店,车市进入寒冬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11月份还没过去一星期,整个汽车行业的舆论圈子俨然被知名车企重组、停摆、出售股权等新闻承包了。
1-4日,包括华晨、北汽、恒大、长江等在内的4家车企6次曝出不好的消息。
但这样的广汇,却在疫情之后陷入了利润下滑的困局,整体状况也受到资本市场和汽车行业的共同关注。
业绩上,1-9月,广汇汽车的净利润13.12亿元,同比下滑41.6%,与经销商经营状况直接挂钩的现金流更是连续三个季度为负。
此前,《汽车服务世界》也报道过,广汇汽车上半年的利润下滑超6成,是下滑幅度最大的4S店集团。
渠道上,1-9月,广汇汽车一共关闭了31家门店,新开了11家门店,集团门店规模减少了20家。
广汇的盈利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作为主营业务的整车销售板块,该板块1-9月在营收上占了8成,但毛利率仅为2.55%。
与此同时,广汇汽车的维修服务、佣金代理等业务,毛利率超50%,其中售后维修业务更是广汇唯一出现利润增长的业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汇的资金链问题自然受到关注。
10月,广汇汽车就被曝“资金链陷入紧张”,也有多个投资者针对“广汇汽车资金呈现持续流出状态”现象询问广汇汽车董秘。
关于公司股价、市值暴跌的原因,但广汇却并未给出回复。
但是,广汇汽车三季度的现金流持续出现70余亿元的“漏洞”也是基本事实,为了补充流动资金,广汇汽车控股股东还在9月质押了部分股权。
加上10月的时候正通、润东先后发布股权转让/冻结信息,这些经销商巨头的动向真实反映了经销商群体的经营压力开始加剧。
巨头们的资金压力都始终存在,非巨头的状况自然也不敢说好。
4S店:被骗or卖龙虾?这是一个问题
当卖车不再能获得高额利润已经成为现实的当下,4S店的日子不容易已经是基本事实。
此前,中国流通协会公布了3组数据体现了4S店的不易:上半年近八成4S店的新车销量处于下滑趋势;不到30%的4S店能盈利;有1019家4S店相继退网。
4S店经销商撑不下去退网、维权等新闻今年就没停过,上述出问题的车企几乎都被自己的经销商维过权,在此就不过多赘述。
我们来看另一群4S店经销商面临困境后的做法和遭遇。
有相关人士指出:下半年汽车市场增长乏力,厂家填补市场的预期不容易实现。
各家车企业绩止跌回升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家汽车经销商,背负着艰巨的任务,承受着巨大压力。
这种情况下,一些撑不住、想扩大盈利空间的4S店经销商,会选择跟非主机厂/车企进行合作等方式减轻自身的负担、增加自身的盈利空间。
但这种“没有车企和所属集团保护”的做法,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10月31日,浙样红TV报道:杭州多家宝马经销商与汽车代理公司合作,却被骗了上千万。
一位杭州萧山汽车城十多年开店经验的汽车经销商老板向媒体反映:自己与某汽车事务代理公司开展了业务合作,但从9月下旬开始,该公司老板突然失联、电话关机、办公室人去楼空。
媒体在采访过程中,陆续发现有不少当地4S店经销商与车主均被该公司拖欠车款,金额高达1000多万元。
这些经销商之所以会受骗,原因很简单:
1、价格便宜:原价28万的宝马车,该代理商只卖26万,低于市场价的五六个点;
2、经销商想要获取更多利润,从该公司订车以后转卖可以赚取差价。
3、经销商会选择的汽车事务代理公司都会是熟人且有过业务往来,有一定信任基础。
上述报案的店主跟该公司老板认识了十多年,却还是被骗了。
事实上,车企与4S集团的每一次变动,对于最下游的4S店个体来说都是一次洗牌。
过程中他们要么紧跟上游的脚步走一步看一步、要么慌路求生找别的赚钱机会,有些4S店老板觉得自己救不了自己的汽车生意,干脆选择发展第二产业了。
在湖北有汽车经销商的投资人,一边开店卖车,一边开店卖小龙虾,卖小龙虾的利润比卖一年车的利润还高,这已经成为坊间“美谈”。
是循规蹈矩继续承压苦苦支撑?还是冒着风险跟“车圈的老朋友(汽车事务代理公司)合作”/亦或者发展自己的第二春卖个龙虾啥的?
这指不定会是未来3万家4S店老板隔三差五的灵魂拷问。
写在最后:
本文的出发点并非唱衰4S店,只是盘点4S店群体当下的真实境况。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文中并没有出现“4S店遇难了、独立售后能不能趁机获益”等相关言论。
原因很简单,今年4S店不好、独立售后也不算理想,只是行业今年、尤其是下半年巨头整合的动作太多,导致大家的舆论焦点多放在了“强者正在如何越强”身上。
两个月前,汽车服务世界发过一篇文章《2020年二季度,近1.5万汽服店转让,实体店难在“实体”?》体现了汽服店现状,其中提到了一点:去年谁店多,谁光荣;今年谁店多,谁头大。
这其实表明:2020年,独立售后面临的窘境与车企、4S集团以及4S店群体是类似的。
动荡的时候,强者的抗风险能力虽然更强,但他们必须进行的转型动作可能也更慢。
小船怕风浪,大船难转弯。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