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质岩心钻探技术
19世纪中叶出现人力驱动的岩心钻机和天然金刚石钻头至今的100多年中,岩心钻机由早期的机械传动手把给进到机械传动液压给进立轴钻机发展到今天的全液压动力头钻机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地质岩心钻机。与此同时,孔底动力钻具(潜孔锤、螺杆钻、涡轮钻、孔底电钻等)也从发明到发展,至今已具有一定水平。从1862年天然金刚石用于制造金刚石钻头岩心钻探方法问世;1899年发明了铁砂(钢粒)钻进;1916年硬质合金开始用于钻探;1954年世界第一颗人造金刚石制造成功并用于制造金刚石钻头;人类经历了天然金刚石表镶钻头钻探时代,铁砂、钢粒和硬质合金钻探时代,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钻探时代至今到了人造复合超硬材料钻探时代。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2.3.2.1 地质岩心钻探设备发展方向
在地质岩心钻探领域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引领着地质岩心钻探设备发展方向,自动化钻机已达到实用化程度。
(1)全液压动力头式钻机
加拿大阿特拉斯·科普柯克里斯坦森(Christensen)公司的全液压岩心钻机已经形成完整系列。CS系列全液压钻机,钻进能力从610m至2000m,具有长行程给进、无塔升降钻具、无级调速、机械化程度高、配套器具齐全、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其中浅孔钻机分解性强、分解后的部件比较轻,适合难进入地区使用。Boart Longyear公司的LF70型钻机(Φ59mm孔径钻深760m)。CT-171轻便型钻机可用直升机吊运,设计特点是拆开后的部件不超过25kg,若干部件用轻合金制作,总体RFM量轻。其设计为模块化、全液压、轻便、多功能,代表了最新的发展潮流。新型“飞运”钻机是真正的小模块拼装式,适用于难进入地区采用人力或飞运搬迁。例如加拿大的HYDRACORE 4000型钻机,将动力机和液压站也设计为拼装式,钻机动力为200Hp,以绳索取心钻进工艺为主,NQ系列钻进深度达到1067m。
(2)多功能钻机
随着复合钻探技术(即金刚石岩心钻探、空气反循环连续取样钻探、空气潜孔锤取样钻探在一个钻孔中使用的钻进工艺)的普遍应用,适用于该复合钻进工艺的多功能钻机得到快速发展。加拿大国际钻探设备公司的CSR系列钻机,主要用于300~1000m孔深进行反循环中心取样(CSR)作业,在美国、加拿大广泛用于金、铀和铁等地质矿产勘查。美国萨姆公司的T系列钻机,用于水井和煤层气井;英格索兰公司的RD系列钻机,用于水文水井钻探;美国长年公司的HD-600型钻机用于油气、地热和矿产勘探。钻深能力从1000m至3000m不等,如HD-600型钻机用CHD-76绳索取心钻进时钻深能力为3000m。澳大利亚U.D.R.公司的Universal 5000型深孔全液压动力头式钻机,当用Φ89mm钻杆无岩心钻进Φ165mm孔径时,钻深能力为1900m;用CHD101绳索取心钻进时为3100m。配备柴油机动力410Hp,提升能力达450kN。此类钻机整机体积大且笨重,为深孔重型钻机。
(3)自动化、智能化钻机
加拿大JKS Boyles公司开发成功B系列坑道自动化钻机。该系列钻机采取全液压动力头结构,机、电、液一体化和计算机控制钻进方式。施工现场只需一名操作人员。钻进参数完全由计算机监测和控制;钻具升降等作业也全部自动完成。钻进过程也可在地面的通讯操作室(CCR)做连续监视和数据自动记录。B-10、B-15、B-20型自动钻机最大钻进孔深分别为340、600(AQ)、1550m。瑞典海格比(HAGBY)公司开发成功ONRAM系列1000/4 CCD型和2000 CCD型全自动岩心钻机(Computer Controlled Drill)。1000/4 CCD型钻机钻进能力为750m(BQ钻杆)。该钻机可采集和记录钻进过程中的13种参数,根据这些参数对钻进过程进行实时控制。
Atlas Copco公司开发成功Diamec系列全自动钻机,为典型适合金刚石钻进的高速低扭矩钻机。Diamec系列钻机适用于地表或巷道内施工,为全液压动力头式,配备机、电、液一体化的操作系统。经矿山实际应用,具有钻进效率高、钻进成本低和操作简易等明显的优点。Diamec264APC型钻机配置有3种不同的给进长度(0.8、1.8、3.3m),以适应不同需要。近几年,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陆续研发了DiamecU4APC型、DiamecU6APC型和DiamecU8APC型自动化钻机。其中DiamecU4APC型属第二代自动化钻机,真正实现了机台单人操作。DiamecU6APC型钻机在DiamecU4APC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电子系统在恶劣环境中的工作能力,其钻深能力为1000m。作为第三代自动化钻机代表的DiamecU8APC型钻机,在其设计中更多地考虑了人类工程学(Ergonomic),加强了人性关怀和安全,其钻深能力为1500m。
(4)我国XY系列液压立轴岩心钻机
“九五”期间分别研制成功液压立轴式双卡盘不停车倒杆和交流变频双卡盘地质岩心钻机。“十五”期间研制成功了YDX-3型新一代全液压动力头式地质岩心钻机,钻机适用于金刚石绳索取心、冲击回转、定向钻进、反循环连续取心(样)等多种高效钻探工艺方法。
2.3.2.2 地质岩心钻探工艺技术新进展
随着地质工作的整体复苏,岩心钻探工作量在逐年增多。以绳索取心、液动冲击回转、定向钻进等先进钻探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小口径金刚石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又重新显示出活力。同时,地质大调查专项成功实施以来,钻探工艺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圆满完成对提高我国的岩心钻探工艺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液动潜孔锤结构有较大改进,性能有很大提高,“三合一”钻具初步研制成功。“十五”期间研制成功的YZX127液动潜孔锤,采用了全新结构,大幅度提高了液动锤的能量利用率和稳定性,其技术成果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在“科钻一井”施工中创造了单井连续使用液动锤进尺3485.69m和使用井深5118.2m两项世界纪录。自主研制的液动潜孔锤+螺杆马达+绳索取心“三合一”钻具在“科钻一井”主孔5000多米孔深成功钻进一个回次并取出3.5m长的完整岩心。证明该套钻具的研究获得初步成功。
2)对VDS垂钻系统及保真取样钻具进行了有益探索。多用途微机自动定向钻进系统与工艺的研究以自动控制纠偏为主线,探索利用成熟的传感器、液压和机械等技术组成机、电一体化的闭环控制垂钻系统,基本解决了由于空间狭小和工作环境恶劣引发的各项技术难题,探索出了一套可用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主要硬件设计的工作思路,为今后开展高技术自动垂直钻井或自动定向钻进系统研究,积累了经验,为系列化研究打下了基础。
3)定向钻探技术及对接井钻井技术有新发展。设计了适应于定向钻进的组合钻具,改进了中低转速螺杆钻具,使之可适应牙轮钻头、金刚石钻头及复合片钻头;编制了定向钻进与水平钻进设计与控制软件;改变了水溶性矿产的采矿方式,大大提高了采矿效率和矿产资源利用率。完成了2对近3000m深井对接井,开创了我国对接井技术的新纪元,实现采卤对接井的重大技术突破。
4)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圆满完成。2005年12月17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新型钻井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的鉴定。该项目创造性地将“组合式钻探技术”、“灵活的双孔方案”和“超前孔小直径取心钻进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科学钻井技术体系。该新型钻井技术体系主要由井底动力驱动的冲击回转取心钻探技术、硬岩大直径长井段扩孔钻进技术、强致斜地层井斜控制技术、性能优良的LBM-SD泥浆体系、小间隙固井及活动套管应用技术、孔内事故预防处理技术、钻探数据采集处理技术等组成。“科钻一井”的成功实施及其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对我国地质岩心钻探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5)新型钻探碎岩方法还在不懈探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成了“热熔钻进实验系统”,针对松散、卵砾石地层进行了初步实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声频振动钻机及钻探技术研究正在进行,定向钻进钻孔轨迹实时监控和中靶系统研究也已启动。吉林大学生物非光滑理论与仿生金刚石钻头研究已取得试验数据。
② 岩心ct图像扫描系统 大概多少钱
英国GEOTEK公司生产的岩芯综合测试系统(MSCL),英文全称Multi-Sensor Core Logger,是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全的岩芯地球物理和化学性质综合测试集成系统,应用于海底沉积物柱状样、湖泊沉积物柱状样、岩石岩芯等,MSCL的特点是不破坏样品,多种测量同步、快速、准确、高效率、全自动的测量,最多可以测量的10种参数包括:P波速度、伽玛密度、电阻率、磁化率、彩色分光光度计、自然伽玛射线、光学照相系统、高精度XRF元素浓度、远红外温度、可见光近红外地物光谱等,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MSCL是目前国际科研和工程领域使用最多的岩芯自动测量设备,全球用户超过160个!MSCL性能非常稳定可靠、结实耐用,既适合实验室也适合于野外,已经广泛用于全球各国的岩芯库、地质重点实验室、野外临时实验室、海上调查船、深海钻探船和工程船等。 价格200万—500万RMB
③ 崇左是那一年成立市的
1.城西路体育中心对面,半坡,水厂大门左侧。(百脑惠电脑科技)
2.城西路往下走. (现代数码)
3.桥头 (岩心科技)
4.沿山路汽车客运站对面 (北科科技)
这些是可以芯片级维修的。其他的店铺大多硬件都不能够独立维修。装装系统可以的。
我就知道这么多了。
④ 湖北长地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湖北长地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石油和地矿领域图文信息采集、管理、技术研究及应用的高科技企业。业务范围包括:地质、石油软件研发和销售;机电仪器及钻采专用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实物地质资料专业化清理;地质录井;野外钻孔资料编录;岩心、岩屑图像高分辨率扫描、图像处理及分析;网络技术咨询和服务等.
法定代表人:王湘平
成立时间:2012-05-09
注册资本:35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2100000012197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沙市区联合乡五星三村
⑤ 数字岩心库建设
陈艳丽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档案管理处)
摘 要 岩心是油田油气勘探开发最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岩心被取至地表后会逐渐失去其原始的真实面貌,岩心数字化可永久完整地保存岩心的原始图像信息,数字岩心库建设是实物岩心库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数字岩心库建设以岩心数字化为出发点,以资源共享和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为目的,实现岩心资料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和数字化。数字岩心库建设主要包括数字岩心的观察、与岩心相关数据库的查寻、岩心描述解释数据库的建立等。加大数字岩心库建设力度,对于夯实科研生产基础和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岩心数字化 数字岩心库 油气勘探开发档案 实物档案 数字档案馆
岩心是通过钻井取心获得的最直观、最真实、最可靠地反映地层地质特征的第一性资料,是油田的宝贵财富。岩心本身包含着与油气勘探开发密切相关的丰富地质信息,岩心的观察与分析是油田油气勘探开发各项研究的基础。通过岩心的观察与分析,可以了解古生物特征,以确定地层时代和进行地层对比;可以认识地层的岩性、颜色和岩石的结构构造,以推断其形成环境和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可以掌握地层含油气性及岩石物性,以研究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的关系,等等。特别是目前,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大型易于发现的构造油气藏越来越少,以地层-岩性为主的隐蔽油气藏成为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隐蔽油气藏勘探需要对岩性和地层有更深入的认识,岩心的观察与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岩心数字化的必要性
岩心被取至地表后,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岩心终将不可避免地逐渐失去其原始的真实面貌。
一方面,岩心在地下温度和压力都较高的环境下处于稳定状态,而取至地面后,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而不断遭受风化侵蚀,使得岩心的颜色、理化特征以及含油性等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一些特殊岩性的岩心更容易遭到破坏,如弱胶结的岩石更易发生破碎和风化,盐膏岩更易发生潮解和溶蚀等。此外,在我国西北和东北等寒冷地区,因岩心内部水分结冰对岩心造成的冻胀风化作用更是岩心加速风化的主要原因,被称为“岩心第一杀手”[1]。
另一方面,在岩心观察过程中,岩心的多次搬动易使其发生破损和错位,尤其是重要层段的岩心由于多次取样而变得不完整。岩心资料的唯一性使得它不可复制和再生,一旦损毁就不复存在,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此外,传统的粗放式岩心管理模式虽然基本能满足科研和生产的需要,但其管理方式已落后于时代,并在使用、保护和成果共享上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科研人员为了看一口井或一小段岩心,需到岩心库翻动大量岩心,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而且由于冬天天气寒冷而不适合岩心观察也给科研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使得大容量的岩心综合数据信息传送成为可能,相应地也给岩心的信息化管理和保存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有效地抢救原始岩心资料,保护其原始图像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充分发挥岩心这一珍贵地质资料在油田生产、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岩心数字化势在必行。岩心数字化后不仅能较为完整、及时地保存岩心的原始图像信息,弥补因岩心风化、破碎及采样等造成的损失缺陷,从而达到永久保存岩心图像的目的,而且通过数字岩心库和网络信息化建设,可实现岩心图文信息资料的远程化和网络化应用,实现岩心资源的共享。广大科研人员将不再受天气、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方便快捷地观察和研究岩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岩心资料的利用率,而且将更大程度地挖掘岩心资源的科学价值,促进油田勘探开发事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2 数字岩心库建设
数字岩心库建设以岩心数字化为出发点,以资源共享和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为目的,实现岩心资料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和数字化。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岩心库软件的设计开发已有较多尝试[2 ~ 6],且在当前国际大陆钻探项目中,已通过网络实现了扫描岩心图像的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工作效率[7],数字岩心库建设已具备基本条件。数字岩心库建设主要应包括数字化岩心的观察、与岩心相关数据库的查寻、岩心描述解释数据库的建立等。
2.1 数字岩心的观察
岩心本身就是一个可视化的实体。在我国油气勘探初期,人们曾尝试将岩心图像以照片或录像带的形式保存起来供科研人员使用,在油田的勘探开发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其缺陷是成像周期长、保存时间短、传输和出版印刷也极为不便。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出现的彩色岩心图像扫描及分析技术[8],利用彩色岩心扫描仪对岩心表面图像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和存储,不仅拓展了岩心档案资料的保存方法,而且其提供的高质量岩心图像资料为岩心的观察描述以及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岩心出筒后通过岩心图像扫描,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岩心原始图像信息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后期由于取样分析等对岩心造成的破坏。把单幅的岩心图像按岩心的出筒自然顺序,根据深度从顶部到底部进行拼接,形成岩心各筒次的纵向柱状岩心图像,按照深度标记分段,并把岩心精细描述分别粘贴到对应位置上,制成图文并茂的岩心图件。为进一步深入观察岩心,可将所有岩心纵向剖切,并进行抛光处理,然后精细采集剖切面图像信息,使科研人员看到的岩心图像更清晰。
通过彩色岩心图像扫描分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使岩心图像资料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管理,高分辨率的岩心图像基本满足了常规岩心观察研究的要求,实现网上观察和研究岩心,利于岩心资料的进一步交流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岩心资料的利用率。
2.2 与岩心相关数据库的查询
岩心扫描图像给人以直观的形象,科研人员可对岩石颜色、岩性、沉积构造和含油性等特征进行观察,但对其物性、确切的矿物组成和精确的岩石定名等,只能通过进一步的测试分析才能确定。所以,需将油田的勘探开发数据库连接到数字岩心库中,将取心资料和分析化验、录井、测井、试油和钻井等图文资料结合起来作为整体的信息系统,使宏观的岩心观察与微观的测试分析及相关的石油地质资料相结合,真实、直观、全面地反映岩心的地质特征,为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和研究工作提供支持。
2.3 岩心描述解释数据库的建立
岩心描述解释数据库应建成动态数据库。由于每个人的专业、研究方向、经验及水平等不同,所以,从岩心中所提取的信息量也不一样,对同一块岩心的描述与认识也存在差别,特别是在进一步判断岩心的形成环境及推断其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中则会有更大的分歧,这在科研工作中是正常的。所以,数字岩心库系统应提供一个大家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各个岩心观察者可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由于岩心观察者的研究成果的发表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数字岩心库档案管理人员应与岩心观察者保持联系,及时将其研究成果补充到该数据库中。这一方面体现了岩心观察分析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和对岩心观察者劳动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岩心观察者提供借鉴和参考,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 结语
数字岩心库建设是当前油田“数字化油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实物岩心库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近年来,国内各大油田[1,8 ~ 14]普遍开始尝试岩心数字化工作,其中长庆油田 2011 年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数字岩心库[9]。但由于数字岩心库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以及多学科交叉技术的支撑,难度较大,目前国内的数字岩心库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但为进一步挖掘岩心这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在勘探开发中的价值,必须进一步加大数字岩心库建设的力度,这对于夯实科研生产基础和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杨卫东 . 中国石化西北岩心库完成扩建 [N]. 中国石化报, 2007.11.27.
[2] 郭雅芬,过仲阳 . 基于 WebGIS 的岩心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6(13):177 ~ 178.
[3] 程潇,吴晓红,滕奇志等 . 基于 Web Service 岩心图像分析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 [J]. 微计算机信息, 2008,24(6-3):7 ~ 8.
[4] 郑胜利 . 岩心图像数据库应用软件的设计 [J]. 石油仪器, 2006(6):72 ~ 73.
[5] 刘望明,宋凯 . 岩心扫描成像技术及其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 [J]. 录井工程, 2006,17(增刊):42 ~ 43.
[6] 秦志强 . 中原油田岩心管理系统 [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1 ~ 79.
[7] 苏德辰,王维,孙爱萍等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岩心扫描图像数据库及共享 [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6,31(4):575 ~577 .
[8] 岳玉山,曹学良 . 岩心扫描与岩心图像分析技术应用 [A].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 [C], 2004,1 ~ 19.
[9] 先朝阳,李满富 . 亚洲最大数字化岩心资料中心昨日在长庆油田投运 [N]. 甘肃日报, 2011.06.27.
[10] 王志田,修云峰 . 大庆数字化岩心信息库投用 [N]. 中国石油报, 2007.09.24.
[11] 罗建东,于秀梅 . 吐哈录井工程公司推广应用高分辨率岩心扫描技术 [N]. 中国石油报, 2007.07.27.
[12] 刘锋,张红梅,秦恩鹏 . 吐哈油田网络数字化岩心库建设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5,26(2):215 ~ 216.
[13] 许忠,邵黎飞 . 数字岩心试验系统落户吐哈油田 [N]. 中国石油报, 2008.07.04.
[14] 李秀国 . 浅谈对岩心进行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化科学管理 [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