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房地产三道红线政策
“三道红线”政策具体指标包括: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此外拿地销售比、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两个方面也将作为监管机构考察的重要指标。
指标要求具体如下:
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70%;
2、净负债率>100%;
3、现金短债比<1。
各档房企有息负债规模增速具体要求如下:
1、红色档:全部“踩线”,有息负债不得增加;
2、橙色档:两项“踩线”,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5%;
3、黄色档:一项“踩线”,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10%;
4、绿色档:三项指标均符合,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15%。
“三道红线”融资规则计划全行业全面实施。由于港股上市公司不披露三季度数据,按照数据进行统计,50家主要上市房企中红档房企16家,橙档房企13家,黄档房企16家,绿档房企5家。除少数经营较为稳健的房企“三道红线”均为未触及以外,大部分房企触及一道或两道红线,部分高杠杆房企触及三道红线,被划分为红档,需要被迫进行较大幅度债务结构和规模调整。
“三道红线”政策通过对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和净负债率的管控,将房地产行业各融资途径均纳入了监管范围。“三道红线”融资规则出台以来,试点范围内的部分高杠杆房企已采取降价促销、减少拿地投资的方式改善现金流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由市、县人民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出让的每幅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建设、房产管理部门共同拟定方案,按照国务院规定,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实施。
直辖市的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使前款规定的权限,由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贰』 2021地产三条红线名单完整版是什么
如图:
“三道红线”政策实施一周年来,地产行业底层逻辑发生根本变化。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房企融资环境持续收紧,“红线”与“补丁”越来越密集,房地产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例如房企的“三道红线”、银行房地产贷款的“两道红线”、房企商票监管、供应链ABS发行限制,以及近期《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高杠杆企业过度发债的限制,针对房企融资的补丁越来越多。
调整期间,“降负债去杠杆”成为多数大型房企的第一要务。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7月22日表示,试点企业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三项核心经营财务指标明显改善,负债规模稳步下降,经营融资行为更加审慎自律,整体经营趋于稳健。
然而,一部分中小房企债务违约风险也在持续上升。上半年,多家房企出现实质性违约,评级遭到下调,高负债带来的风险逐渐暴露,高杠杆率的企业很难继续借助再融资维持资金流动性。商票、ABS逐渐被纳入监管范围,借助无息负债补充资金的能力也面临控制。
可以预见下半年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只会继续加压降温,房企只有加强自身“造血”能力才能保持平稳发展,加速回款、分拆上市补充净资产都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措施。
『叁』 房地产三条红线指的是什么
房地产三条红线的具体内容为:
(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百分版之权七十;
(2)净负债率不超过百分之百;
(3)现金短债比不小于一。
三条红线房地产指的是这是监管层收紧房企融资较为清晰的三条标准,要求控制房地产行业的有息债务增长,并设置了三条红线。红线一是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红线二是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红线三是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
三条红线主要是为了剔除资本金因素,基建投资中包含预算内资金,地产投资中包括公司自有资金和预收款。
(3)房地产融资新规三条红线扩展阅读:
房地产三条红线的意义:
1、融资管理规则是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这个制度的目的,在于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促进房地产企业形成稳定的金融政策预期,合理安排自身的经营活动和融资行为。
2、矫正一些企业盲目扩张的经营行为,增强房地产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肆』 “三条红线”收紧房企融资 下半年土地市场或降温
今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并没有阻挡房企拿地热情。
多家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1-8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同比显著上升;50大房企招拍挂拿地金额达1.7万亿创历史新高;新增货值超千亿房企达到23家;第二梯队房企拿地最积极,多家房企月均拿地金额同比增加一倍以上,逆势扩储势头明显。
不过,近期住建部和央行联合召开重点房企座谈会,明确提出形成了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加上此前的“三条红线”传闻,融资收紧信号明显。业内人士认为,融资收紧已成为房企“悬顶之剑”,同时中央多次强调“房住不炒”,近期土地市场火热的城市如杭州、宁波、南京、东莞等纷纷收紧调控,预计短期土地市场热度会有所下降。
多数房企拿地不输去年
1-8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同比显著上升,多数房企拿地不输去年。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8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21162亿元,拿地规模同比增长7.2%。50家代表房企1-8月月均拿地均值为1906.4亿元,显著高于2019年月度均值。其中,33家房企月均拿地金额超过2019年月度均值。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也显示,1-8月50大房企合计拿地金额高达17045亿元,同比上涨了5%,创历史新高。
从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房企新增货值TOP100排名看,1-8月,恒大、碧桂园、融创位列TOP3。其中恒大和碧桂园年内新增货值已超过4000亿,新增货值TOP10房企中有9家年内新增货值突破2000亿,新增货值超千亿房企达到23家,较上月新增4家。另外,六成新增货值集中于销售20强房企,强者恒强的格局未变。
对于今年以来房企拿地热度不减的原因,华创证券认为,上半年流动性总量宽松的环境下,整体融资环境改善,房企拿地积极性提升。一季度商品房开发贷余额同比增速小幅抬升,二季度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两位数增长;从土拍市场的表现来看,今年4月100大中城市住宅类土地溢价率达到25%,5月至今维持在15%-20%,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表明疫情并没有给房企拿地造成太大的影响,其融资环境反而因货币政策的放松而有所改善,房企拿地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多家房企拟控制拿地
土地市场热度不减的盛况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
“7.24”国务院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8.20”住建部央行重点房企座谈会又明确提出,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加上此前“三条红线”传闻,房企融资收紧的信号更加强烈。所谓“三条红线”,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根据房企“踩线”情况不同,会按照“红、橙、黄、绿”四档来控制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长速度。尽管该内容未得到官方证实,但是被业内理解为与“8.20”重点房企座谈会提出的融资新规内容基本一致。
在近期的房企中期业绩会上,“三条红线”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而“降负债”成为接下来多家房企必须应对的棘手问题,方法除了加强销售回款,还要控制拿地规模。
年初就已经提出“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战略目标的恒大,在2020中期业绩会上明确提出,下半年为进一步降负债,会严格控制土地规模,实现土地储备负增长。力争平均每年减少3000万平方米左右。去年已经在积极控杠杆降负债的融创,在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再次强调,降杠杆是未来三年的重要措施。在今年3月的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融创就表达了今年要谨慎拿地的态度。今年上半年融创已在控制拿地节奏。去年年中开始实施减少拿地策略的富力也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由于降负债的要求,总体拿地策略仍不会发生变化。
下半年土地市场或降温
上半年,针对房价地价过热的情况,多地已经收紧了调控政策。从8月重点城市土地市场看,已经出现了降温的迹象。
“房企拿地扩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融资,融资三条红线将限制房企的拿地激进程度,使得地市的周期波动性减弱,起到‘稳地价’的作用。”易居研究院研究员王若辰说,二季度40城土地市场较热,7月份热度仍有所延续,8月份已经出现短期拐点,随着调控政策的收紧,预计未来几个月40城地市量价将继续有所回落。
对于融资新规的影响,华创证券指出,“三条红线”规定是从供给端的角度切入,对新增开发项目数量进行限制,从根源上减少信贷资源流入房地产市场,使土拍市场降温。
『伍』 房地产三条红线解读是什么
房地产三条红线解读如下:
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 70%。
2、净负债率大于 100%。
3、现金短债比小于 1 倍。
这个会议的主要内容概括还有: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完善住房租赁市场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加快形成“租购并举”住房制度。
根据“三道红线”触线情况不同,试点房地产企业分为“红、橙、黄、绿”四档:
如果三道红线全部命中,开发商的有息负债就不能再增加;踩中两条,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 5%;踩中一条,增速不得超过 10%;一条未中,不得超过 15%。
换句话说,三条全中的话,无法融资只能等着资金链断裂破产,中两条还可以苟延残喘,中一条还可以继续融资,但是即使三条都不中,融资规模也只能在1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