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共享充电宝再创烧钱纪录是怎么回事
在这场战争里,商业模式已经被忽略,能否快速扩张成为最关键的决策点。
共享充电宝的火正在越烧越热,资本驱动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上述融资顾问在走访投资人时,很明显的感觉到,很多投资人都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在投资这个领域。“这个行业火了之后,冒出来很多新的项目,早期投个几百万对于这些投资机构来说问题不大,他们考虑的不是未来公司的价值,而是在博未来并购收购的退出机会。”他说道。
想赌一把的不仅是投资人,创始人也在赌,他们的筹码是手里的股权。
能不能借助资本的力量把量级迅速铺起来是所有投资人最关注的地方——这是决定这样一家公司估值的关键因素,也只有这样才能迅速爬升到行业头部的位置。但这导致了共享充电宝公司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融资,而在估值无法得到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创始团队的股份被迅速稀释。
袁炳松表示这也是无奈之举,他和其他公司一样,选择的应对方式是严格控制投资方的董事会席位。而在完成3轮融资之后,小电创始团队手里的还剩30%左右的股份。
一个新的烧钱轮回
战火越烧越热,过高的热度也让一些投资机构开始思考这样的模式是否真正有价值,一家投资机构在见完几家共享充电宝项目之后,随机做了一个200人的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并没有租借充电宝的需求,拿到这样的结果,这家机构选择暂时观望,并不入局。
星翰资本投资总监赵豪认为,在投资人看来,充电宝属于有快速扩张潜力的项目,损耗率和回报周期都低于共享单车,因此吸引了不少投资方。但他同时又表示,“也有可能没到高峰期就下滑了。”
而资本的过分推动也造成了行业新的变动,艾瑞咨询分析师李昊表示共享充电宝本来盈利空间就不是特别大,虽然需要烧的钱比单车少,但由于行业门槛更低,竞争会更加激烈,长期看来持续烧钱的可能性极大。
而许妙成也发现,他们早期建立的财务模型已经发生了变化,“市场现状变得越来越混乱,合理的竞争范畴已经被打破了,大家都不补贴的时候都能盈利,而现在处于快速竞争的时期,必然会牺牲部分盈利来抢占市场。”
而这样的烧钱轮回,已经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上演过一遍又一遍, 烧出了新的用户习惯,但也烧掉了大量的公司和资本,而充电宝能否会成为下一个单车、网约车、外卖、团购,决定的关键因素显然并不是资本。
2. 打算投资共享充电宝,怎么样
,充电是真痛点还是伪需求?它会给共享经济带来新的希望,还是会陷入高开低走的窘境?
虽然生长于共享经济的黄金
不同的是,“来电科技”除提供充电宝之外,也提供数据线出售服务,并具有信用免押金服务;“小电”则不需要缴纳押金,用户扫码下单后即可连线计费充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已有至少15家创业公司入局。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来电科技”、“街电”和“小电”三家,这三家的A轮融资都已接近或冲破亿元。
痛点
手机充电已经成为刚需
“小电”创始人唐永波则补充说,在今天,共享理念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用户基础。
于如今的中国消费者而言,共享经济不再是一个陌生词汇。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3.3%。
“手机功能不断增加,智能机电池续航能力却有限,充电是一件高频刚需的事情。”元璟资本合伙人陈洪亮认为。
与手机充电需求相悖的是充电宝本身不小的体积和接近一斤的重量。
“2013年开始移动支付逐渐普及,未来的习惯是简单出行,很多人出门连卡和钱包都不想带,谁还想着带一个充电宝?”袁炳松谈道。
在他看来,共享充电宝可能比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更健康。
“首先,充电宝的成本比单车更低。充电宝的售价普遍低于100元,一辆共享单车的成本至少要在300元左右。同时,因为使用场景在半公共场所,甚至是商家
投资人五问风险
“共享充电宝这件事是十分符合互联网思维的,一是获取流量简单,拥有用户价值和流量价值;二是异地复制容易;三是在资本助推下易
第一,整个行业面临着技术变革的风险。业内需要考虑的两重风险,一是电池技术的变革升级,手机电池电量扩容到能满足用户电量需求,更便宜、更轻便、容量更大的充电宝被推出时,充电宝租赁市场会不会变小?二是充电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后,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会不会被进一步蚕食?
第二,存在着产品替代性危险。充电的需求的确存在,但在大小应用场景里这种需求很容易被其他方式所替代。尤其在小场景里,共享充电宝很容易被充电端口消灭,也可能店家被准备的免费充电宝或租赁充电宝所替代。相对而言,大场景没那么容易被颠覆。
第三,行业易面临恶性竞争。大小场景都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导致订单分流、价格下跌,行业竞品越来越多话
不可否认,这个准入门槛低,投入成本少,盈利模式清晰的市场已然硝烟弥漫,“百电大战”近在咫尺。
3. 停电了还充电宝是不是来电了自动就还了
如果出现停电的情况,这个你可以换一个地方来返还。
另外呢也可以联系一下租售点,他那边应该有供应电源也可以让他来帮你还一下,最好是另外找一个地点来换跟他们说一下,这个是他后台出现了问题,所以导致这个位置这种情况,然后跟他们说一下,他后台会帮你关闭这个订单。租充电宝返还的时候返还处。
基本信息
来电科技是一家提倡环保、高效、智能、爱与分享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专业致力于研发高端智能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手机智能充电产品。
来电科技开创了全球范围内首个“移动能源共享平台”,将传统移动电源销售模式重构为生产和储存、输送、智能终端及智能服务的自动式循环系统,有效地减少锂电池的污染与资源的浪费,实现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并借助互联网,将移动能源智能化、交易开放化及共享化,从而实现城市能源智能化。
2017年4月,来电科技获得2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SIG和红点中国领投,九合创投和飞毛腿董事长个人跟投。
4. 共享充电宝又开始进入市场你用了吗
外出时手机没电又没带充电宝,你会不会急得团团转?别急,过一阵子,共享充电宝就要在市面“铺货”了,你可以在公共场所充电,也可以随身带走再到指定地点返还……据说,共享充电宝是新一轮资本市场的“新宠”,甚至创造出10天融资3亿元的奇迹。
算账共享充电宝怎么赚钱?
本报记者采访时得知,10000毫安级别的充电宝价格普遍在100元上下,普通企业生产成本不过七八十元。假设按照企业需要在全国100个城市布局,采购100万个充电宝来计算,这笔费用就在1亿元左右。除去推广等免费使用因素,假设一个充电宝每天租赁2次,一次收费1元,100万个充电宝每天收费200万元。按照这种理想化模型计算,50天才能收回成本。当然,这还不算人力成本、运输成本,充电柜成本,以及最有可能出现的损耗、丢失成本。
对于回收成本的周期和未来趋势,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挺乐观,他说,充电宝租赁费用比单车收入更高,收入在每天4元以上。每部充电宝的硬件成本是100元,25天就可以收回成本。目前行业的盈利模式比较清晰,主要的部分包括租金、押金、广告收入等。
5. 共享充电争相涨价争相上市,充电宝第一股花落谁家
近日,有消息称,共享充电企业怪兽充电计划募资3亿美元,或在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据天眼查显示,怪兽充电于2017年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成立之初,怪兽充电便获得多家投资机构青睐。截至目前,怪兽充电已完成5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9亿元。此外,据浙江证监局官网显示,2020年6月29日,小电科技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计划创业板上市。共享充电宝第一股花落谁家,尚未见分晓。
2017年,大多数品牌采取1小时免租金吸引用户注册。2019年,共享充电宝涨价潮悄然开始,收费标准从1元/小时升至2~3元/小时。2020年,价格涨幅更甚。目前共享充电宝收费标准为一般区域1.5元/半小时~2元/半小时。每日封顶价格从之前的12元左右涨到20元至30元。不断上涨的收费让用户大呼“用不起共享充电宝”。早在2019年,多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就已相继宣布实现盈亏平衡和开始赢利,据业内相关人士测算,如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频率、单价再度增加,部分企业的年利润率可能超过60%。但为何收费标准却越来越高了?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的负责人说,除了收入增加、现金回报更高等因素外,高流量业务也是提高入场费和分成比率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客运量大的酒吧,入场费甚至高达每年200000元。
6. 共享充电宝融资近12亿 能看出什么意思
炒股你就明白了,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主要采用两种内模式。一种是移动模容式下的充电共享,充电宝可以从A地借出,B地归还,代表企业为街电科技和来电科技,主要使用场景在火车站,商场,酒吧,医院等;另一种是固定场景下的充电共享,代表企业是小电,主打桌面固定形式,主要使用场景在餐饮、KTV、咖啡厅等。
但共享充电宝是否能够像摩拜、ofo们一样成为共享经济的下一个风口,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共享单车们如何赚钱还没搞明白,看似更像公益事业的共享充电宝们又来了,不禁让人感受到世界变化之快,恨不得砸掉刚刚入手的各类充电宝。
作为今日刚刚宣布A轮融资的Hi电领投方光速中国,看好该行业的前景,在其合伙人韩彦看来,共享经济最终体现的是效率提升的本质价值。共享充电能解决用户痛点,满足携带不方便、充电不及时等需求,同时,用户基数大、强刚需,且服务链条简单可快速规模复制,产品服务有明确的使用需求和目的性。
7. 王思聪和陈欧就共享充电宝的“论战”,你怎么看
王思聪做事比较随性,就不评论了。而且不看好很正常,目前很多人都不看好共享充电宝这事儿。简单说说聚美优品3亿投资街电科技,占股60%这件事,从我的角度非常不理解陈欧为什么要这么做。主要有两点:
第一:共享充电宝业务和聚美优品的电商业务无任何关联性。所以之前的电商业务帮不了共享充电宝这门新生意。
第二:享充电宝未来一定是补贴大战。就像今天的共享单车一样。我周末骑了ofo两天,一分钱没交。ofo就是要通过免费来清共享单车的场。未来共享充电宝这个领域一定也会这样。以前进商圈、进Shopping Mall,不需要给他们钱,未来要给商圈、购物中心、店家分账或一次性的进入费,因为想抢占入口的人太多了。所以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未来一定是烧钱大战。
回过头来看,聚美优品投了这么多钱,占了这么多股份。而共享充电宝这个领域前期一定会亏钱,业绩肯定会合并到上市公司报表中,让聚美优品的数字也会很难看。所以实在搞不明白陈欧为什么做这事,感觉这件事儿欠缺战略思维的考虑。
8. 共享充电宝哪家公司实力强
一、街电
街电作为共享充电宝榜首,2019年,街电全国铺货量达到450万台,主营桌面的小机柜,根据权威部门估算市值已经在300亿以上,上市只是时间问题,街电的生产商为ANKER,电池为动力电池充电宝比较耐用,ANKER为知名的充电宝生产商,目前街电全国代理商基本上已经招满了,只做区域代理,投资门槛较高,个人或者小企业比较难介入。
二、小电
小电作为直营品牌之一,目前完成了B+轮投,疫情期间小电高管公开表示,资金链遇到了困难,从2020年6月的总体情况来看,小电已经撤走了很多不少省份,如甘肃等地的机柜,目前主要针对一些优质商户提供服务。
三、怪兽
2017年5月怪兽在上海成立,目前已经完成了C轮天使轮投,2019年12月融资5亿元,怪兽供应链为紫米科技,投资公司包括软银亚洲风险投资公司、高瓴资本、顺为资本、清流资本、小米科技等,目前可以说是直营品牌里面资金实力比较不错的。
四、来电
来电科技是一家立足于深圳,着眼于全球的创新型高科技互联网企业。是专注于搭建符合现代化城市所必需的移动能源共享网络平台。 该公司的使命是让人们出行在外,手机随时都有电。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来电科技”)成立于2014年8月,是一家基于互联网与物联网,为用户提供全场景充电服务的公司。来电科技最早进入共享充电宝行业,开创并且从无到有的定义了共享充电这件事情。
五、深圳市搜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深圳市搜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15年09月24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梁凯,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通讯产品及配件的设计、开发与销售;共享充电宝;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技术开发;经营电子商务等。
9. 思聪撂狠话,陈欧砸三亿,惹两人互怼的共享充电宝到底能不能红
思聪撂狠话,陈欧砸三亿,惹两人互怼的共享充电宝到底能不能红?
2017-05-09 13:48
近期的微博热搜里出现了一个特别—王思聪怒批共享充电宝,其后有好事的网友扒出了思聪今天凌晨的朋友圈,这位专注网红100年的富二代写到“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直接把此话题推向了高潮。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现在智能手机的厂商都牟足了劲,想要在增加续航的时间,那么在技术驱动下,充电宝存不存在还是问题,别说是共享充电宝。即便是单纯对于充电宝来说,未来充电宝是否轻薄方便,根本不用“共享”了呢?
当然在如今的互联网大潮下,万事都有可能,到底是思聪吃翔,还是陈欧吃香,我们只能等待时间给予答案。
10. 来电科技共享充电宝怎么收费
根据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 Trustdata 发布《2019 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统计,共享充电市场经过野蛮增长,惨烈厮杀,形成街电、来电、小电和怪兽充电的“三电一兽”的竞争格局,占据市场份额 96%以上。
手机“加油站”涨价已成常态
笔者我8月份在南昌的一家烤肉店租借了充电宝,使用不到1.5小时,收费为4.5元,比之前的收费涨了一倍多。而且笔者去了附近数十家电影院、餐饮店和书店发现,南昌已难再寻1元每小时的充电宝,2元,3元和4元成为普遍现象。
据了解,共享充电宝经过资本角逐,模式探索后,早已进入全面提价阶段。从过去的从每小时1元翻倍涨价为每小时2元、3元、4元,在热门景区等人流大的地方甚至高达8元。
有些企业为了涨价,在文字上也做足了功夫,把之前的每小时收费标准改为了每半小时的收费标准,让没有看清的消费者继续产生便宜的错觉,实际上,价格已翻番为之前的好几倍了。
业内人士表示,如同共享单车发展初期抢占市场,共享充电宝企业进入疯狂烧钱抢点位阶段,商家分成、地推等隐性成本又不断上升,与此同时行业整体融资困难,生者挺住,死者无数。因此最重要的是活下去,涨价是最直接有效的盈利方式。
笔者认为,共享充电宝的涨价的“骚操作”并不能完成其自我救赎,行业的天花板已到。虽说在2017年底共享充电宝部分头部玩家已实现盈利,但要说共享充电宝逆风翻盘,迎来全面盈利为时尚早。尤其是近期的涨价,无疑是触动了消费者的神经,最终能否继续运营下去,还得靠消费者用脚投票。
好借接难还的共享充电宝
面对来势汹汹的涨价潮,不少网友有点自己的小情绪,纷纷表示,以后出门选择自带充电宝,共享充电宝价格这么高,有时候很久才能还上,还会莫名被扣款,体验越来越不好。
据9月5日消费者“s1x_-”在黑猫投诉:在南宁space酒吧借了一个来电充电宝,当天忘了还,那我就第2天早上再来还,可第2天早上酒吧没有开门。等我下午来归还的时候仓位已满。那就等到了第3天再来还。还是仓位已满。那我就打电话给客服,客服让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还。太远了时间分配不来,于是第4天就回隔壁酒终于有空位还了,等我归还的时候扣了我4天100元。打电话给客服也不予理睬。
被乱收费的可不只一次,也不止这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多位消费者反映,使用共享充电宝存在乱扣费、不退还押金、客服电话无法联系等问题。甚至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充电宝还了,但后台系统却仍在租借中,并且继续扣费。
广州的袁先生在医院租借了搜电共享充电宝,但充了几分钟就归还回去,系统还在一直扣费,直到三天后,系统还直接扣除了袁先生99元,并显示没有退还充电宝。客户回应需要提供医院的视频作为证据才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