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共享雨伞靠什么挣钱
兔兔天使在厕所的后面。嗜血雨伞怪在停车场的旁边
㈡ 共享雨伞为什么遭冷落
共享经济高潮依旧。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等新兴共享产品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浪。相比之下,共享雨伞却遭资本冷落。据统计,共享雨伞现有10余个玩家,只有5家获得过融资,且均为天使轮。
如今,共享雨伞行业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多数入局者对于市场规模有多大仍不明确。他们还在摸索中前行,比如oto创始人刘开俭,他还在尝试到底是免费好还是付费好。关于市场上争议的点:共享雨伞是否是伪需求,还亟待市场验证。
㈢ 如何选择一家共享雨伞APP开发的公司
【阐光网络小编】共享单车遍布大街小巷之后,目前也有很多共享生活系统app出现在我们身边,可以说共享生活系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那么共享雨伞的出现会不会也同样给人们带来便捷呢。
共享雨伞APP开发可以说是一个新颖共享平台,但是也有很多人会担心用户不买账,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根被没有必要担心,说变脸就变脸的夏天来了,总是在人毫无准备的时候来一场惊喜,把人浇得落花流水,特别是女生就会更担心妆花了或者是衣服湿了什么的把人的形象弄得一败涂地,但是有了共享雨伞以后就不用担心了,不仅可以挡雨共享雨伞也是可以遮阳的。
在这样的大夏天里,哪个爱美的姑娘出门的时候不想要有一把遮阳伞,而且夏天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的,一不小心就会被淋到雨,有了共享雨伞不论何时何地也不怕日晒雨淋了。
相信共享雨伞不仅能在社会上站住脚跟而且还会越来越好。
㈣ 共享共出什么新花样
从共享汽车、房屋这些大件,到共享雨伞、篮球、玩具、服装这些小件,乃至共享健身、厨房、洗衣、K歌……共享经济正不断推陈出新,以百变之姿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
·共享厨房
一两平米、两个高脚凳、三面玻璃、一个触摸点歌屏、两个话筒、两副耳麦……闭眼吟唱,投入其中,一刹那真的感觉身在KTV。就像共享单车一夜间“席卷”全城一样,貌似电话亭的共享KTV悄然“占领”了商场、影院、购物中心等商业区。共享KTV能微信扫码,唱完还能把录音分享到朋友圈,实时评分,类似于游戏式的竞唱页面。
咪哒mini K和友唱M-Bar是进入共享KTV市场较早的品牌,据行业数据,目前咪哒mini K已经遍布全国超过500个城市,使用用户突破了1000万人次。友唱M-Bar目前在全国共装机约在5000多台,覆盖约29个省份。
以后好多东西都不用买了,直接共享。
㈤ 千万别把“共享”玩成了笑话
在共享单车的催化下共享经济的思潮正在发芽并且体现出茁壮成长的势头。不可否认共享单车的出现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正像胡玮炜打出的口号:摩拜要解决人们出行的最后五公里。别说五公里了,现在五十公里都能解决,你能确定世上没有像我种没事骑着摩拜绕二环玩的人?
为什么说共享经济的思潮正在发展壮大呢,继共享单车之后现在有共享充电宝、共享电动车,就连共享汽车都在北上广等一些大城市悄然上市。不知以后还会不会有共享飞机,那样的话我倒是很想尝试一下开飞机是怎样一种感觉。
5月23日起,某共享雨伞在上海陆家嘴进行首次投放测试。据报道,仅一天投放的500把雨伞均有借无还。此时我们又一次不禁感叹我们的国民素质,当然根本原因是在于此,但稍微思考一下它的运营模式便不难发现这也许不单单是国民素质的问题。
共享雨伞这个新生儿,才刚刚出生,就面临喜忧参半,不知生死的下场。也只能让人感慨道:共享经济这个火坑,还是不要轻易跳进去的好!
“共享”这个概念本来说的是将闲置资源共享出来利用网络这个传递信息的媒介使得资源能够被人们进一步优化利用,是一件好事,但要是商业气息太重,任谁都想在这里分一杯羹的话就难免会出现一些搅屎棍,将这一汪清泉给搅成一滩浑水。
“共享”是一个“好主意”,不是一个“好生意”。不要把“共享”玩成了笑话。
㈥ 2020最新最火的共享项目有哪些可以继续火下去
中央首次提出“共享经济”以来,到2018年共享经济已经形成一个创业大风口,从最火热的共享空间(短租、共享办公场所等)、共享医疗、金融共享(网络众筹与P2P网贷等)、共享单车、共享按摩椅、共享健康秤、共享充电宝、共享衣橱、共享雨伞、共享健身仓,到很多人还不熟知的共享纸巾、共享玩具、共享腕表平台、共享3C产品、共享办公设备……共享经济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多个领域。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了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关心的经济模式也随之而变。“共享”这个词今年突然涌现在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提到共享,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等
2019年,在这些你熟知与并不知道的共享经济领域里,还有哪些值得抓住的创业机会?
1、共享净水器
清山泉公司在2016年率先提出共享净水器的理念,2017年推出全国首例物联网共享大流量净水器;与传统购买净水机不同,清山泉共享净水机,无需高昂的购机费,免费更换滤芯,免费上门维修,每天只需支付一元,即可共享清山泉净水器。
2、共享智能秤
共享智能秤更适合新媒体运营人去加入,与传统行业不同的是,共享智能秤存在的最重要玩法是:收集用户信息,这种用极低成本或是零成本给用户提供服务,同时又收集了用户数据,并将这些用户数据实现最大化价值利用、进而实现变现与盈利的创业项目,非新媒体人莫属。
3、共享汽车
2018年注册共享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的企业已经超过了400家,总运营车辆也已经达到10万辆,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以及目前资本仍在纷纷入局的态势,都向我们展示着共享汽车创业项目的美好未来前景。
但是布局、烧钱共享汽车,以及处理后续的共享汽车维护等问题,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故而拥有雄厚资金的创业者大可以试试这个千亿美元的创业市场。
4、共享衣橱
2017年,共享衣橱领域创业总融资额高达8.5亿元,今年5月份,有一家男士礼服租赁平台也开始获得它的首次融资。
共享衣橱这类盘活社会闲置资源,又能满足用户低成本使用高质量衣服、或是低成本使用高频换衣需求的创业项目,市场需求有,而打响整个国内市场的共享租衣品牌却仍未出现。
5、共享纸巾
有调查显示,99%的公厕没有纸巾,90%的餐厅纸巾太贵(2元),此外50%的女性与80%的男性出门不带纸巾……共享纸巾的出现,把这种高频需求、市场又稀缺的创业空白完美填充。
可以说,目前的共享纸巾创业项目仍然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很值得创业者入局。
6、技能共享
把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包装、服务给用户的,就是技能共享创业,目前较为适合创业者入局的技能共享方向有:知识付费、上门家政、衣物送洗、家电维修等。
7.共享办公
联合办公、共享办公设备、众创空间,都是共享办公的范畴,共享办公室的优势很明显:租费低、各路人才多(资源丰富更有利公司发展),缺点也很显眼:私密性差。
共享办公设备,手机租赁、平板租赁、电脑租赁、投影仪租赁……租赁的核心是低成本、为企业提供更高的办公效率,从独有、私有到共享与开源,这是共享办公的创业核心,但是无论是共享办公室还是共享办公设备,对资金要求都很高,普通创业者们可以成为共享办公的受益者,却很难有能力成为共享办公的开拓者。
㈦ 共享雨伞频获融资已投放数十万把,是真机会还是伪需求
共享有一个符合中国的东西。叫共产
这两个词很是相近
你可以看看其他共享经济发展的如何,就可以看出共享经济在现在的中国的可行性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㈧ 共享雨伞靠什么赚钱
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雨伞也迎来风口。多家共享雨伞公司宣布完成数百万元至千万元融资,并且已经对外铺设雨伞和伞架,目前已投放的共享雨伞总数超过数十万。不过,共享雨伞前景如何还不明朗,有分析人士称共享雨伞目前的投资人最终都是为了寻求BAT等公司的“接盘”。
知名IT评论人磐石之心认为,押金是这些共享经济企业看中的盈利点之一,“押金带来的巨大资金沉淀,让他们不担心物品损毁、不还等问题。
㈨ 共享雨伞运营成本高吗
5月21日,共享雨伞项目“春笋”宣布获得5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未透露。据悉,“春雨”目前还未落地,该项目预计在6月份在北京和上海铺设首批10万件产品。“春笋”的产品形态包括晴雨伞和桩机匹配,线下投放点的环境设计欲以商超和酒店为主。用户通过公众号或小程序即可使用,需缴纳押金59元,使用24小时内免费,之后每日1元。
共享雨伞投放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e伞”计划在2017年于中国一二线城市投放3000万支“e伞”,计划2018年在全球投放5000万支“e伞”。
共享经济越来越受欢迎了,共享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了,但是真的很想知道共享雨伞的盈利点在什么地方,运营成本90元/把,押金仅需19元,租金是0.5元每半小时,按照这个标准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最起码的成本呢?雨伞与其他共享产品有所不同,雨伞的损耗率很大,如果雨伞在正常使用下被风吹坏,这种情况下雨伞正常被归还,相当于伞基本报废,很难想象这个运营成本。但与此同时,换一个角度确实是便利了社会,或许可以看做是企业家对社会的回报。希望共享雨伞越走越远。
㈩ 共享雨伞的优点与缺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雨伞真的适合共享吗?
共享雨伞是不是一个真的需求,或者会否成为一个新风口,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数量正在增多,而获得融资的消息也开始传出。近日,共享雨伞品牌“JJ伞”就获得了昂若资本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从目前来看,共享雨伞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有桩”和“无桩”。前者同时铺设雨伞和智能伞架,用户依靠设备自助完成借还动作;后者则与ofo、摩拜等共享单车类似。
而与后者相比,有桩的运营模式尽管在借还都受到场景的限制,但却规避了监管的问题。以JJ伞为例,其为“有桩借还”,将设备放置到人流量较大的B端(写字楼、商场、医院、银行以及地铁站等),为B2B2C的形式,除了投放设备外,团队还负责日常的运营和维护,包括雨伞数量的调度和更新等。
有桩借还的公共自行车在使用中需要面临的问题是,由于车桩的数量固定而自行车的数量并不可控,还车十分不便。但是,创始人张世民认为,“有桩雨伞”并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除了雨伞方便携带,不能立即借还并不会对用户造成影响外,另一方面,雨伞在使用时间上通常以“天”为单位,因此“潮汐现象”的压力会比较分散,而JJ 设置的以每12小时为一计费单位的模式也使得用户的还伞时间相对宽松。
一个现实问题是,共享雨伞的消费频次和天气挂钩,因此在运营过程中受地域和季节的因素影响相对明显:在长江以南虽然降雨量大、降雨时间长,将来可能成为共享雨伞的“主战场”,不过,雨季长、降雨量大的另一面是,当地居民本身已经养成了随身携带雨具的习惯;北方地区整体降雨较少,降雨和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所以共享雨伞能够切入的即时性需求到底有多大仍需验证。
除了使用频次外,具体到线下运营成本、产品损毁率等也是需要探讨的细节。有投资人此前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从共享雨伞的角度出发,其使用场景通常是下雨天,而且还是自己没有带伞的情况下才会想到。总的来说,下雨天数是有限的,还要忘记带伞的时间更是有限的,因此共享雨伞可能不是一个高频行业。而如果不是高频行业,那么客单价必须要足够高,而雨伞的租赁价格绝对不可能太高。从这个角度出发,共享雨伞可能并不是一个特别适用能做大的市场和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