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央行或将房企商票纳入监控 “表外负债”强监管来临
商票这个庞大而隐秘的资金池,正进入监管视野。
据财联社消息,央行已将“三道红线”试点房企商票数据纳入其监控范围,要求相关房企将商票数据每月上报。消息称,房企商票数据目前暂未纳入“三道红线”计算指标,未来极有可能被纳入。倘若商票数据被纳入“三道红线”中有息负债指标计算,未来房企降负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长期以来,因商票不被计入有息负债而游离于“三道红线”之外,成为房企降“三道红线”法宝,规模亦迅速攀升。数据显示,2020年末TOP50房企应付票据规模为4013.5亿元,同比大增33.8%。其中,华润、绿地、融创等房企商票余额最多。
被纳入“三道红线” 首批试点范围的12家房企是:碧桂园、恒大、绿地、融创、万科、中梁、华润、新城、华侨城、阳光城、保利、中海。
“如果不及时纳入监管范围,有可能导致市场整体信用风险提升与失控,引发宏观经济运行风险。这是央行将‘三道红线’试点房企商票数据纳入其监控范围、要求相关房企将商票数据每月上报的主要原因。未来整个房企商票数据可能也会纳入‘三道红线’计算指标。”IPG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
商票被纳入监管这是一个信号。接下来,针对房企“表外负债”的强监管大幕将大概率拉开。
危险的商票
商业票据融资,是指通过商业票据进行融通资金。商业票据是一种商业信用工具,指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保证书,即由无担保、可转让的短期期票组成。
负债表中,商业票据被计入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避开了“三道红线”对有息负债的监管,因此,去年以来,承受较大资金压力和降杠杆压力的房企纷纷加大商票发行。
华西证券2019年研究数据显示,60家样本房企应付票据余额从2016年末的345亿元提升至2019年末的1343亿元,3年增长3倍。
2020年,房企商票承兑规模更是呈井喷式增长。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2020年TOP19房企总体商票承兑余额达到3355.74亿元,较2019年增长36.59%,占全国商票承兑总量9.27%。
其中,华润、绿地、融创商票余额最多,碧桂园、保利次之。中型房企中华夏幸福、蓝光和富力等也将之运用娴熟。一些排名靠后的房企,如厦门建发其商票余额也超过100亿元。
有分析称,目前约8成房企都使用商票进行材料采购、劳务支出以及建设工程付款等,贯穿整个房地产产业链,从前期的土地招标到中后期开发建设、房产销售。其中,上游有材料供应商、建筑公司、设计公司,下游有装修公司、中介服务和物业服务机构等。房企一旦出现拒付商票行为,将带来连带损失。
柏文喜表示,“三道红线”监管新规大大压缩了房企债权融资空间,迫使房企利用企业自身信用大量开据商业承兑汇票来向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变相的债权融资,将企业资金链及运营风险向相关企业转移。部分企业商票存量已经超过2000亿元,如果不将之及时纳入监管范围,极有可能导致市场整体信用风险提升与失控,引发宏观经济运行风险。
“开发商集中采购优势很明显,形成了对上下游货款和购买服务拖欠。这种拖欠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形成三角债、农民工讨薪、工地停工等社会稳定问题。”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
风险开始暴露
风险正在暴露。今年以来,阳光城、实地、中梁等房企均因商票兑付问题引发关注。
先是阳光城,去年底市场上有消息称这家公司“商票成批拒付”。今年1月4日,阳光城主动对外宣称:“该笔商票涉及刑事案件,经过公司管理层研究决定,基于社会责任担当,维护商票持票人的合法权益,我司将于今日先行全额兑付该笔商业承兑汇票,后续我司将继续推进刑事案件侦破工作。”
今年5月初,有媒体报道称,实地地产子公司于去年4-8月签发的部分相关融资性票据出现拒付情况。对此,实地地产回应称,子公司于2020年4月至5月期间,向山西富兴盛开具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由于山西富兴盛涉嫌诈骗,相关款项暂缓支付。
5月10日,中梁地产旗下济南梁鼎置业发布声明称,作为商票收款人的山东国茂通过伪造企业承兑保函、材料设备购销合同等虚假材料,将济南梁鼎用于质押的商业承兑汇票擅自对外流传。针对外界“济南梁鼎置业公司6.78亿元商业承兑汇票将陆续到期,欲兑付得打8折”传闻,中梁正面否认,直言所涉已到期商业承兑汇票已按期100%承兑,不存在打折或逾期情况。
恒大曾在6月7日于官网发布声明,对商票未兑付进行回应。其称,针对个别项目公司存在极少量商票未及时兑付情况,集团高度重视并安排兑付,目前集团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成立25年来从未出现借款利息晚付、本金逾期归还情况。
表外负债监管将加强
房企的隐患已经从评级下调开始了。
标普信评发布报告称,尽管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受“三道红线”监管要求影响,纷纷降低表内财务杠杆,以减少自身触及红线数量,但行业整体杠杆改善情况有限,且多数房企更倾向于使用增加少数股东权益或者将房地产开发项目移至表外等方式改善并表范围内的财务杠杆。
在一次压力测试中,标普将占总股本30%以上的少数股东权益重新归类为短期债务,结果近四分之一开发商面临评级下调压力。
实际上,在去年8月监管部门发布融资“三道红线”后,紧接着又在10月份下发了三张监测表,分别为《试点房地产企业主要经营、财务指标统计监测表》(表1)《试点房地产企业融资情况统计监测表》(表2)《试点房地产企业表外相关负债监测表》(表3)。这些监测表涵盖了“三道红线”监测指标,要求试点房企填写参股未并表住宅地产项目、明股实债融资、供应链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以及其他表外有息负债等数据,于每月15日前提交。
李宇嘉表示,“三道红线”对开发商杠杆约束以及对高负债的压降是全口径的。开发商报送的三张报表中,就包含全口径融资债务统计和报送,凡是有变相融资的都要进行监管和压降。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明股实债”具有一定隐蔽性,从报表和经营数据定量和定性判断“明股实债”难度较大,易被企业用来避开监管,粉饰财务报表。“目前对表外负债监管主要靠房企自觉报送三张表,预计接着来对开发商全口径负债主动监管将成为重点。” 李宇嘉说。
房企商票监控
❷ 中梁控股区域总裁待遇
摘要 首席执行官ceo/总裁/总经理
❸ 中粮地产引进合伙基金合作开发城市更新项目这个公告如何去解读
看是否担保保本保息,要看担保公司是谁,看抵押物是什么。
最有效的担保就是抵押的,发生最不利的情况,变卖抵押品给投资者。
以上并未涉及。
而且抵押品还要看是否合规等等。
❹ 中粮地产(000031)的利好和中长期走势,要比较详细的分析哦
• 中粮地产成为超一流地产商不会遥远000031
作为“花中皇后”的月季,代表了美丽长存的幸福爱情。中粮地产经营模式独特,堪比可以常相守的月季。
中粮地产大股东为中粮集团,而中粮为53家大型骨干央企之一,曾连续几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500强,在国内拥有超过225万平米的经营性物业,其房地产业务的竞争优势是:资金、资源储备、境内外跨地域开发经验、项目并购整合能力,这四项恰是龙头企业在此轮房地产业整合中欲胜出就必须拥有的利器。
从历年长假影响来看,节日期间一些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
而中粮地产作为中粮集团做大做强房地产主业的平台,顺利成章得到集团扶持,目前中粮地产拥有50万平米左右的权益面积储备、90万平米的工业厂房和20万平米左右的商业地产,未来每年房地产业务收入至少要达350亿元以上,公司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加息后人民币的加速升值则对公司构成了新的利多,前景值得期待。
中粮地产“物流+地产”模式独具特色,土地储备规模大、成本低,其他企业难以复制,堪比华侨城控股的“旅游+地产”模式。
此外,中粮地产持有招商证券3.46%的股权、持有招商银行1060万法人股、光大银行483.5万法人股,还拥有金瑞期货10%权益。
今天是10月17日,再借这个人气比较旺的平台分析一下中粮地产。补充一点点。哈哈
我儿才要亏损时抛售中粮地产。
招商证券2007年的利润在40亿以上,中粮地产持有5%左右的股权。收益都有2个亿,等招商证券上市后,3-5年内可以出售,到那时候就学学人家两面针吧,我同时持有大量两面针,大家去看看吧。
中粮地产去年从招商证券的投资收入是2200万左右,今年的股市大家是知道的,该有多少收入大家自己算。
中粮地产9亿的盘,主营业才1.5亿左右,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我猜是他的房地产1-6月没有怎么销售,谁都知道房地产公司必须有大量销售收入才有业绩的,中粮刚好相反。
他与万科合作的项目将在10月份开始预售,等看看中粮的年报吧。那时招商证券的分红收益也会如期到账。
我敢跟你们打赌,中粮地产没有几天就3季度报了,中粮的持股仍然是以机构为主,当然有来有走很正常,目前所说的机构减持,却没有说同时有很多机构增持了,为什么啊,那是在营造一种下跌调整态势而已。
当然,中粮目前的跌势已经成立,不排除继续调整的可能性,但是真的希望大家坚持住,再说要卖要看空的人都是我儿。不得好死。看空的人都是想在低位买进的人。
再说卖中粮的人是我儿。
备选股票:万科 泛海建设 保利地产 华侨城
❺ 资金紧销售降 房地产立体化调控效果显现
多城房贷利率上行、百强房企单月销售负增长、地产债券净融资连续为负……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频率高、力度大、范围广,效果在7月房地产市场运行数据中已有所体现。
专家表示,在房地产长效机制全面落实背景下,全方位立体式的调控威力不可小觑,成交降温、价格趋稳是大趋势,房地产行业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新形势下,加杠杆扩规模策略已不可取,房企需转变思路,合理投资,降速增质,做好产品、提高品质。
成交降温
量是价的先行指标,量稳了,价稳往往也就不远了。刚过去的7月,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大新变化——成交降温、销售下滑,引起不少关注。
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7月,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热度回落,29个监测城市预计成交规模达2420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1%,同比由正转负,下降12%,较2019年同期降幅也有2%。
房企销售的数据也印证了楼市成交降温。克而瑞数据显示,7月,全国百强房企单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8611.7亿元,环比下降33%,降幅较往年有所扩大,而从同比来看,7月百强房企单月成交业绩也下降8.3%,首现负增长。
“今年第二季度以来,百强房企单月业绩增速呈持续放缓趋势。这主要是受房企货量供应不足、部分城市市场调整、政策调控升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分析称。
丁祖昱表示,7月百强房企整体业绩表现不及上半年和历史同期水平,有不少房企业绩的环比降幅甚至超过35%,包括部分龙头房企。“预计8月供货节奏并不会明显加快,成交也难有实质性改善,房企将更加努力地备战‘金九银十’。”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整体呈现稳中有落的态势。业内专家认为,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影响下,今后几个月房价涨幅将继续收窄。
组合拳见效
在业内人士看来,楼市成交降温,不只是供应的问题,从需求端来看,热点城市的限购政策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叠加效果正在显现。
近日,上海地区上调房贷利率,首套房利率由原来的4.65%调整至5.00%,二套房利率从5.25%上调至5.70%,调整幅度不小,足见调控决心。此外,杭州、广州、佛山等热门城市今年也多次上调房贷利率。根据贝壳研究院报告,截至7月20日,佛山地区有银行首套房组合贷利率高至7.35%,商贷利率为6%至6.2%。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认为,重点城市均有收紧房贷和上调贷款利率的可能性,从而给房地产市场合理降温。与此同时,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也在持续发力,严控房企有息负债规模,倒逼房企降杠杆。
据贝壳研究院监测统计,今年前7月,房企境内累计发债规模约4395亿元,同比下降约3%。房地产企业境内债市融资自5月以来增速持续下滑。境外融资方面,前7月房企累计发债折合人民币约2033亿元,同比下降约29%。
有机构指出,“三线四档”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调控效果明显,房企新增发债规模不及到期债务规模的状况已持续数月。从7月来看,境内外到期房地产债券约1158亿元,净融资为-210亿元,资金对房企行为的约束越来越明显。
房企须谋变
“‘三道红线’下,房企要降低资产负债率,就必须将预收款尽快结转为营业收入。而银行实施贷款集中度后,房企外源融资开始紧缩,对销售回款的依赖度进一步上升。”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资金各项来源中,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的占比已超过50%,发债和贷款的占比明显下降。
李宇嘉表示:“要增加销售回款,除继续加快卖房外,还要加快竣工,取回监管账户里的预售资金。另外,还要加快储备地块开发进度。”
上海凯莱投资董事长徐宏峰认为,对房企而言,今后不能再过分追求快周转和高增长,需要踏踏实实做产品。
中梁地产集团投资中心副总经理胡晓闯表示,房企要积极调整策略,在一二三四线城市需要均衡布局。当前全国性的高周转已经弱化,但部分城市的高周转还是有必要存在,跑得快可以节约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展望下半年,销售端或仍面临压力,需要加速推盘和回款。
❻ 中梁开发商会破产吗
摘要 亲您好
❼ 中梁地产什么时候上市
2019年7月16日上午9时30分,中梁控股董事长杨剑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敲响了钟声。中梁控股的专上市预示着中国房地产属20强企业全部上市完成。
中梁上市进展:中梁控股董事长杨剑将敲响香港证券交易所的钟声。作为中国房地产20强企业中的唯一一家未上市公司也上市了。此次为中梁控股上市的联席牵头经办人是克而瑞证券。
中梁上市进展:中梁控股集团(02772.HK)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发售价为每股5.55港元。全球融资总额约为27.73亿港元,总市值约为196亿港元。
中梁上市|中梁港交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