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省国际信托公司相当于什么行政级别
信托公司据我所知没有行政级别一说
我一般把信托公司的股东背景作为区分他们的主要手段:
其中央企控股27家,地方政府背景27家 ,外资银行参股7家 ,民营民营6家。
以北京国际信托为例:
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48020 34.3%
威益投资有限公司 27980 19.9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000 14.29%
上海爱使股份有限公司 11600 8.29%
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10000 7.14%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8600 6.14%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 6000 4.29%
鹏丰投资有限公司 3600 2.57%
北京宏达信资产经营公司 3000 2.14%
北京市海淀区欣华农工商公司 1200 0.86%[2]
B. 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江苏信托”),是经江苏回省人民政府和中国银行答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江苏省国信集团的主要成员企业之一,专业从事金融信托业务。信托业务: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信托公司)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收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和处理的经营行为。
法定代表人:胡军
成立时间:1992-06-05
注册资本:376033.661182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2000000000741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南京市长江路2号22-26层
C. 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待遇怎么样
信托公司在金融行业内待遇还是不错的,但还是要看具体部门的区别了
D. 江苏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怎么样
简介:抄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控股股东为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6月根据新两规要求,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江苏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变更业务范围。
E. 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工资待遇如何
国企都一般吧~
F. 荣毅仁的生平和荣氏家族发家史
荣毅仁的生平(建议网络或维基网络上查看)
1916年5月生,江苏无锡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民建成员。1957年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2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是第一、二、三、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主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
----------------------------------------------------------------------------------------------
荣氏家族发家史
家族背景
荣家祖上就有人做过大官,曾经家世显赫,但到了荣毅仁的曾祖这一辈,家道开始中落。荣毅仁的祖父荣熙泰很小的时候就进入铁匠铺当学徒,成年后在外给人当账房先生、当师爷,勉强养家糊口。
哥哥离开学堂
由于家境贫寒,荣熙泰的长子荣宗敬在14岁时就不得不离开学堂,到上海南市区一家铁锚厂当起了学徒。当时是1886年。比荣宗敬小两岁的荣德生在私塾学校读书,因为父亲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他将来一定可以考科举当大官。
弟弟以哥哥为榜样
荣德生却并不这么想,他一直以哥哥为学习的榜样,想早日为家庭分忧,三年后,15岁的荣德生乘着小木船从闭塞的无锡郊区摇进了喧闹的大上海。 在兄长的引荐下,荣德生进入上海通顺钱庄做学徒,此时的荣宗敬则在另一家钱庄做学徒。这为几年后他们和父亲一起在上海鸿升码头开一个名叫广生的钱庄打下了业务基础。经营上的稳妥再加上从不投机倒把,两年不到,荣氏兄弟便掘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桶金。
大受启发
就在生意蒸蒸日上之时,荣德生南下广东,留下荣宗敬一人打理钱庄。在那里他呆了整整一年,广东人思想活跃,敢于开拓,善于经营,这些都使荣德生大受启发。他发现,从外国进口物资中,面粉的量是最大的,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销路非常好,而国内面粉厂却只有天津贻来牟、芜湖益新、上海阜丰以及英商在上海经营的增裕四家。
迈出决定性一步
荣德生看出了面粉行业的商机,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荣宗敬时,兄弟俩一拍即合。20世纪的第一个年头,荣氏家族事业迈出了其决定性的一步。 农历二月初八,荣德生挑了这一良辰吉日破土动工,地点是在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取名保兴,有保证兴旺的意思,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17亩地皮,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这是面粉厂的所有家当。
发展速度
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到抗战前,荣家的面粉厂已飙升到14家,另外还衍生出了9家纺织厂。
如想具体了解荣氏家族人员,请登录维基网络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