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开放融资圈钱

开放融资圈钱

发布时间:2021-01-04 20:28:53

『壹』 A股是为企业融资,还是为企业圈钱

股市的存在首要任务就是为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为企业融资给企业发现壮大而存在的;其次就是股市为提供股民们投资交易的平台!答案是股市的存在是为帮助企业壮大的而不是圈钱的

下面为大家解释原因;

成功操作一次股价上市公司净利润几十年都赚不了这么多钱,所以激发了有些野心过大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在股价高位进行大幅减持套现,让中小散户进场接盘,成为大股东的下酒菜等等一序列的原因,让中小散户不得不怀疑股市是用来圈钱的!

总之A股的存在是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么多股民认为A股是用来圈钱的,也是有其道理的;只能从而证明A股制度还不够完善,让有些上市公司砖空隙把股市本质改变了,对于中小散户伤害很大,希望管理层应该重视这些问题,重视中小散户们的反馈意见!

『贰』 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有哪些区别为什么有人说上市是为了圈钱

上市公司跟非上市公司当然有很大区别,而且这个区别是非常大的。至于上市公司是为了圈钱,这个说法是否定的,有些公司上市是为了圈钱,而有些公司上市是为了融资,扩大公司规模。

首先进行分析一下,一家公司上市和没上市公司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区别又在哪里呢?

区别一:融资渠道不同

上市公司只要一上市就等于开通了金融市场这个融资渠道,但在没有上市之前,金融融资渠道是关闭的。

最典型的就是上市首次发行股份融资一大笔资金,随着上市之后还可以进行增发,或者进行股权质押等方式获取资金,最简单就是可以卖公司股份来获得资金。

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为了圈钱,都是见钱眼开,融资到这些钱不是想办法扩大公司规模,而是想方设法变相把这些钱弄进自己口袋,这类型的公司就是为了圈钱。

不然A股市场会怎么出现这么大股东减持套现,这么多垃圾股票,这么多空壳公司等等,这一切的一切背后都是由于上市圈钱惹的祸。

总之我们作为投资者一定要提高自己辨别能力,提高资金判断能力,预判哪些公司上市为了融资做大做强,哪些公司为了圈钱进口袋的,所以在A股市场一定要有一双慧眼,不然最终吃亏的不是大股东,而是我们这些中小投资者。

『叁』 在再融资公司上班三个月就辞职了、后来公司圈钱跑路了、这样的员工会承担什么

员工不须承担什么,因为你又已经辞职了,又不是中高层管理者,所以它圈钱跑路了不会算到你头上的,你不用担惊受怕。

『肆』 高估值的中概念股,回归A股市场是为了融资,还是为了圈钱呢

中概念股回归正是因为在海外市场的估值低,而在国内这些中概念股的估值就非常高了。因为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在价值评估这方面是有着很大差别的。

毕竟这些中概股背后都是一个个强大的企业,既然有这么大的市场和蛋糕,自然它们也不会忘记要分一杯羹了。而且国内的A股市场为了中概股回归,也给出了很多有利条件和开了很多绿灯。不过总而言之这些中概股回归,绝大部分的原因还是为了能在国内的市场“圈钱”。

『伍』 a1零食研究所融资是圈钱吗到底是不是传销啊

不是传销他会让你买零食让后会给你任务做也可以赚钱不过买零食的钱相当于押金了零食也会发货

『陆』 IPO公司,到底是来圈钱还是来融资

即是圈钱也是融资。
《创业维艰》里曾经讲作者的公司流血上市,为的就是在股市上获得融资版,以权求企业的发展。国内的优酷和土豆也是这个原因,当时土豆本可以早一步上市,这样通过筹集的大量资金就能砸死优酷,或者在国内稳稳占据视频龙头的地位,结果土豆创始人夫妇在上市期间离婚,严重影响了IPO进度,最终让优酷抢了先,后面的结果大家也知道了,优酷通过早一步募来的钱收购了土豆。
圈钱的解释就明显多了,上市之前的股份是无法流通的,只能在机构直接协议转让,投资机构几乎无法套现,上市后早期投资机构手中的股权度过锁定期后就可以自由买卖完成套现,如果没有最后的上市退出,就不会有今天风险投资的繁荣,反过来说也就没有今天很多伟大的公司。

『柒』 公司为什么要到股市去融资是圈钱还是为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理论上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是融资,目前现状是圈钱。

『捌』 上市公司如何圈钱融资之后股价涨跌时也圈钱吗

股票只要是来上市了就是在不断源的找圈钱的方法!上市之后那公司的总资产就在这些股东,股民,的身上,大股东因为总经理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者,而大股东往往又是决定总经理命运的人,自然,大股东越有实力和眼光,其总经理的经营管理能力也就越强,公司也就越能保持良性发展,股价也会相应有所上升.反之相反.如果一家企业的大股东缺乏道德和诚信,那么小股东一定会深受其害.大股东往往持有巨量股份,大股东变动的话,无非就是他买或者卖股票。但是往往出手比较大,对流通的盘面就会产生很大影响。比如:一个公司流通股票1亿股,有个大股东持有4000万股。当他想增持到6000万股的时候,他必须从其他股东手里买入股票,结果就会推动股价上扬。如果他把手里的股票都卖了就会造成股价的下跌。他减持到0股的时候,他就不再是大股东了。没准持有2500万股的人就变成了新的大股东。

『玖』 中国A股圈钱和融资的区别

简而言之就是以下表述:
股民手中有闲钱,却缺少经营的能力或时间;好企业有好项目,但缺专资属金,于是,通过股市这个平台,企业融到了资,使得项目顺利进行,获得收益,作为投资者,股民获取了收益。
这本来是一个双赢的模式:企业手中的项目得到落实,造福于社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普通人手中的钱也有了用武之地。
——恩美路演

『拾』 解释一个名词:什么是“圈钱行为”

市场结构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提供了方便

股票市场结构本身决定了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群体中处于强势群体的角色,这就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融资者解决资金需求的渠道很多,如银行借款或债权融资等,但股票融资的非偿还性及低成本性使其具有了无比巨大的优越性,融资者首选的方案自然是股票融资;当然融资者通过股票融资时必须要将自己企业的发展前景(具体来看就是融资将要投入的所谓项目)描绘得很好,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口袋的钞票拿出来,相反投资者在利益预期的促动下,虽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了解融资者的真实面貌,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及精力、识知等条件限制永远不可能对融资者情况全部摸清。从这个角度看,股票市场结构本身就决定了融资者群体即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群体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换言之融资者群体在股票市场中是处于优越地位的强势群体地位,而投资者群体无疑是弱势群体。用当代美国社会学科尔曼的话来说就是融资者结构群体与投资者结构群体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分布”。上市公司作假造假是证券市场上一个普遍存在的难以根治的顽症,被发现的表现为再融资失败,而未被发现或未引起市场公愤的可能就太多了。

由此可见,在股票市场上融资者群体和投资者群体“结构分布”本身就不平等关系,赋予给上市公司的优越地位,为其能够在市场上过度“圈钱”提供了方便。

我国上市公司产生的特殊背景为过度“圈钱”提供了土壤

我国股票市场的产生是改革开放后管理层采取渐进式市场经济模式为导向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产生的基础存在着制度性的先天缺陷。对于这一点理论界、学术界早已经进行了阐述,笔者这里主要从社会背景去揭示这个问题。

过度“圈钱”行为实际上是旧体制下国有企业“投资饥渴症”行为的延续。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的软预算约束形成的企业“投资饥渴症”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软预算约束在没有得到彻底改进的情况下,过度“圈钱”行为也就难免,而且关键是在我国传统的官本位及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影响下,企业原有的“投资饥渴症”意识并没有因为增加几个社会股东而削弱。今年股票发行方式由计划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最近又公布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规定等措施,这些都是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圈钱”饥渴症行为的。

我国社会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为一些上市公司过度“圈钱”提供了借口。我国目前正处在加速实现现代化和社会全面转型时期,企业要做大、做强既是管理层的要求,也是上市公司梦寐以求的,因此上市公司对资金需求也特别大。应当说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以海尔为首的一些杰出的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圈钱”已经取得了做大、做强的目的,虽然这种企业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只知道“圈钱”,但从这个角度看,上市公司“圈钱”行为本身并不是坏事。问题是“圈钱”后不干正事,或者说“圈钱”后将资金存入银行吃利息或用来搞所谓的“资本运作”(至于以此搞腐败也并不少见),即上市公司没有把圈得资金投入到实质经济中,这种行为无论是首发上市公司还是再次融资的上市公司都可以称为过度“圈钱”行为。这也许是衡量上市公司“圈钱”行为是否为过度的一个标准。相当多的上市公司首发圈钱后没有投入实质经济项目中,使募集资金闲置多年应当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导致我国股票市场效率底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自然更是宝贵资源的白白浪费。

国内市场良好的二级市场背景也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奠定了较好的市场氛围。上市公司“圈钱”如果没有良好的二级市场市场背景也是不可能的。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成熟,人们对股票市场的认识也不象西方成熟市场那么 “理性”,投资者介入市场基本以短差运作为主,他们并不十分关心上市公司每年的现金分红,这也给上市公司只讲索取、不讲回报的过度融资“圈钱”营造了较好的市场氛围。这里我们还是以较为关心股东利益、市场口碑较好的飞乐音响作为例子来分析。如果我们剔除市场主力运作等其它非公司因素,该公司上市10多年来非常慷慨地大比例转送股本,也正是符合了二级市场运作的口味,因为市场需要这样的分配方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飞乐音响这10多年来均以现金分红,目前其股价复权还能是1150元以上吗?!而且如果上市公司采取大比例现金分红方案,往往被市场人士戴上“资本运作意识”不强的帽子(这些股票在市场上一般被喻为“ 瘟股”),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海外上市的国内上市公司也纷纷到国内市场“圈钱”也不无国内二级市场高亢的情形有关(可以想象中国石化、华能电力在香港二级市场分别仅仅值1个、4个多港币,而国内首次发行价则分别为4.22元和7.95元,傻瓜都会愿意到国内融资)。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过度“圈钱”行为,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上市公司,还要考虑投资者结构。换句话说,求富心切的二级市场氛围助长了上市公司过度“圈钱”行为产生。

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相关制度或规则不健全也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钻到了空子。以上我们已经提到过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这个背景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及规则本身只能通过逐步发现问题来解决问题。目前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于制度不全或者监管不严,譬如《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中部分内容虽然早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但修改速度太缓慢。应当说这些说法不无道理,然而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法律法规这种现状也不应大惊小怪。要知道西方发达股票市场制度和规则目前来看是比较健全的,然而是经过多少年才努力才完善起来的。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发展我国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动因是为了国有企业改制(变形后有的就成了解困项目),所以制度与规则偏向融资者也是顺理成章的(这里产权经济学分析得是非常透的)。我国上市公司“一年盈、二年贫、三年亏”短期运作行为是司空见惯的,原因自然很多,但也确与一些企业借国有企业改制为借口而从市场上大捞一把的情形有关。一些企业集团通过下属公司上市后圈钱将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最令市场深恶痛绝。一些上市公司“圈钱”后大变脸,更能揭示这里的奥秘。1993年上市的一家江苏上市公司后上市后在97年前虽然给投资者也洒过一些香水,但在1998年借国企解困三年攻坚战以纺织业为突破口前提下不知如何搞到了增发的额度,增发后便出现亏损,原因很简单,因为增发所募集的巨额资金被其大股东挪走不知干什么去了。

阅读全文

与开放融资圈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欢乐颂2外汇 浏览:800
政府申请国家贷款 浏览:598
黄金投资收益率 浏览:866
12月6号美元兑人民币 浏览:101
理财r0 浏览:70
600611大众交通股票 浏览:257
欧式看涨期权价格计算 浏览:918
适合90后怎么投资理财 浏览:218
混合型基金涨跌看什么 浏览:628
专利对股票 浏览:125
东方财富手机版怎么看南下资金 浏览:907
小米贷款取现收费吗 浏览:423
南宁信托大厦 浏览:642
明股实债信托 浏览:789
遗产信托基金 浏览:67
安徽和生投资 浏览:823
股指期货对应基金 浏览:89
股票里做t是什么意思 浏览:968
玩股票资金怎么筹 浏览:49
银行贷款日利息怎么算 浏览: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