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央行降低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对固定收益类产品有何影响比如信托,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型基金
给不给分是次要的,关键看回答对你有没有帮助!
降准,对股市投资市场而言,是利好
㈡ 信托产品降杠杆是什么意思
表面的意思自然是复提制高风控标准。比如提高对抵押物的审核标准,降低抵押率等。
但是中国式信托的核心风险是由于绝大多数信托产品,投资的多是地方政府主导基建类的项目。有此产生的结构性风险是比较危险的。这一不平衡不被打破,单纯的降杠杆无异于饮鸩止渴,治标不治本。
网页链接
㈢ 信托资金降杠杆是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提高风控标准,降低抵押质押物的抵押率。风控标准提高了,产品通过率自然就少了。
㈣ 为什么信托收益会下降到6%请高人指点
因为连续的降息降准抄导致了社会融资成本的急剧下降。
对于企业融资方而言,信托公司只是融资的渠道之一,如果信托公司的仍然维持高昂的借贷成本,将会面临大量的客户流失。
因此信托融资成本降低前转到投资者就是信托产品的收益在下降。
㈤ 中国信托规模已降至了25.61万亿吗
据报道,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源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2.41%,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增速较2017年四季度末的29.8%进一步放缓至16.6%。
分析人士表示,下一步在防风险、严合规、稳转型、提质效的指导思想下,传统房地产与政府融资平台信托业务合规风险提高,展业难度增大,信托公司的展业范围将逐渐从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扩展至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等新兴领域。
㈥ 最近信托收益下降的厉害,请问各位业内是什
目前国内股票、信托、基金市场都比较低迷,银保监会明确现在的理财产品版不能保本保息,信托也是权要投资出去才能产生收益的,目前实体、金融业都不太适宜投资,所以收益才不断地降低。
作为金融的三家马车之一的保险,是目前最稳定的资产配置方向,而且保险资产是目前唯一合同确定收益、免税、规避债务风险、实现企业与家庭资产的隔离、指定传承等功能的金融工具,目前的新型增额终身寿险是以3.5%的复利增值,可以作为资产保值增值、子女教育金、创业金、婚嫁金、养老金、财富指定传承等功能使用,资金领取非常的灵活自主!
㈦ 信托降低杠杆政策什么意思
杠杆资金优先部分是银行或大型国企出资都是使用信托通道。之前最高比例是1:2,如今杠杆比例要下降到1:1。
㈧ 请问央行降息和降准会对P2P、信托等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具体产生什么影响请勿复制粘贴
不管存不存在所谓的量化式宽松,央行此举对P2P行业产生的影响都是实实在在的,一定程度上还将促使行业格局发生变化,迫使P2P平台转型。
一、降息潮来临,P2P平台如何应对?
长期以来,高息就如同一把悬在P2P行业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虽然所谓的“高息揽储”策略能够帮助P2P平台在发展初期吸引一定数量的投资人,快速做大体量,但隐藏在高息背后的风险却导致了投资人和平台的双失。
近年来,多家高息平台接连爆雷,众多投资人在高息诈骗案件中血本无归。对于平台而言,在允许存在利差的前提下,给投资人的收益越高,对借款方的借款利率就越高。通常在信贷市场中,愿意承担高利率借款的企业有90%都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如果借款资金在投入使用之后,无法获得高于借款成本的收益,就会出现逾期、坏账等极端事件。鉴于现阶段P2P行业普遍承诺兜底,持续的坏账将导致平台无力消化利空,一旦资金链断裂,不仅平台面临兑付危机,投资者也会损失惨重。
一方面,高息不仅压缩平台的利润空间,高成本融资背后的次级资产更是增加了平台的项目风险、拔高坏账率,对于谋求健康发展的平台来说,高息明显不具备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发展,投资人初期教育基本完成,再加之多起高息诈骗案件警醒在前,投资人有回归理性的趋势。再加上今年年内,央行多次降息、降准,推动市场利率下行,如今又适逢宽松货币政策出台,P2P行业极有可能爆发一次大规模的降息潮。对于P2P平台来说,未来的机遇得益于降息,但当前的更大挑战也来自于降息。
第一,对于部分缺乏品牌影响力及市场竞争力的平台来说,突发性的降息极易引起资金流出,以致用户流失。因此,这类型平台在降息之前,应该判断好投资人对平台的黏连程度、预测此轮降息中可能流失的用户数量。
第二,降息之后平台或将面临持续的资金流出,平台是否能够承担连续性的、大规模的兑付?P2P行业的用户市场,多是靠烧钱推广和高息诱饵建立起来的,换言之,投资者对平台普遍缺乏黏性。一旦无“利”可图,就会迅速流失,而用户的流失即是资金的流失。平台应当自问:如果较长时间内资金流出大于流入,平台的自有资金能否承担得了长期的兑付压力?
第三,降息平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面临业务增长缓慢的局面。长期以来,P2P行业吸引用户的方法不外乎两种:烧钱和高息。平台降息之后,失去了高收益作为诱饵,无疑会弱化平台的“拉新”能力,从而导致业务量锐减,扩张速度缓慢。在行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平台在减速之后,是否还有信心保证自身不被行业淘汰?
二、资产端竞争加剧
在过去的文章里,我也不止一次强调过P2P行业的未来竞争格局将聚焦在资产端。如今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剧P2P行业在资产端的竞争。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信贷资金增加,银行放贷空间放宽。众所周知,过去商业银行在存贷利率及信贷投放等方面都受到央行的严格限制,由此对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设立了诸多门槛,导致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低成本融资。如今新政的出台,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强了信贷资金的充裕性,此前被银行拒之门外的借款项目,则有可能被重新吸纳。其次,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通俗地讲,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增多了,民间借贷企业就会由原先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资金行情一路走低,从而促使利率下行,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在银行放贷空间宽松和社会融资成本降低两大因子的催化下,融资成本普遍较高的P2P平台不得不面临优质资产流失的局面。由此,P2P平台在优质资产开发上的瓶颈还未突破,资产流失的棘手问题又接踵而来,为了缓解眼下的“资产之困”,P2P平台大约有两条路可以走。
其一是降低资产端融资成本以吸引优质资产。一般来说,金融产品的定价是由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组成的,无风险利率与同期市场利率持平,而风险溢价部分则由资产质量决定。长期以来,P2P行业所面对的信贷资产多数都差强人意,平台不得不通过提高风险补偿率来覆盖风险。换言之,P2P行业融资成本与资产质量成反比。再加之当前货币政策宽松,社会融资成本降低,低成本融资渠道增多。如果P2P行业资产端融资成本持续高企,无疑会加速优质资产的流失。相反,P2P平台在资产端降低融资成本,向低成本融资渠道转型,才有利于吸纳优质资产。
其二是引入海外优质资产以突破资产开发瓶颈。P2P行业在优质资产开发上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近几年来,宏观经济环境持续下行,从而导致资产质量整体下滑,资产风险不断升高,优质资产的稀缺性更加凸显;二是随着行业规范化进程的加速,投资人市场还将迎来一轮井喷,届时所释放的理财需求巨大,现有的优质资产供应远远无法满足未来的用户市场。为此,多家行业巨头已经开始对接海外P2P平台,尝试引入海外优质资产,将其销售给国内投资者。对于当前资产端供应严重不足的P2P行业而言,对接海外资产极有可能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㈨ 银行降息,对信托业有什么影响
肯定是有影响的,信托收益汇降低但是幅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