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平安保险地址
,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和601318。
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拥有超过51万名寿险销售人员及190,284名正式雇员。集团总资产达人民币28,442.66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为人民币1,596.17亿元。从保费收入来衡量,平安寿险为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平安产险为中国第二大产险公司。
集团通过旗下各专业子公司及事业部,即保险系列的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寿险)、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产险)、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健康险);银行系列的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银行)、平安产险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平安小额消费信贷);投资系列的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平安信托)、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平安证券)及中国平安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平安证券(香港))、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平安资产管理)及中国平安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香港))、平安期货有限公司(平安期货)、平安大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平安大华)、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陆金所)等,通过多渠道分销网络,以统一的品牌向近8000万客户提供保险、银行、投资等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② 中国乒乓球发展状况
一、旧中国的乒乓球运动
1904年,上海四马路一家文具店的经理王道平,从日本买来10套乒乓球器材:球台、球网、球和带洞眼的球拍,摆设店中,并亲自作打球的表演和介绍在日本看到的打乒乓球的情况,从而我国开始有了乒乓球活动,1916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童子部添设了乒乓球房和球台,学生中也开展了乒乓球活动。以后在北京、天津、广州几个大城市也开展了该项活动,但参加的人数不多。
1925年上海举行了各种杯赛,其中有中华队与旅华日侨之间的秋山杯赛;1927年中华队赴日进行访问比赛,同年8月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中日乒乓球表演赛;1930年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乒乓球的比赛。不过技术水平不高,负多胜少。1935年中华全国乒乓球协进会成立,发起并组织全国性乒乓球竞赛大会,但实际参加比赛的只有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南京、青岛、香港、澳门等几个队。1935年1月,国际乒联主席曾电邀我国加入国际乒联和参加第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由于经费无着未能实现。
在黑暗的旧中国,由于反动统治和战争的影响,使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条件从事体育锻炼,乒乓球运动也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新中国为乒乓球运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我国乒乓球运动获得了新生。1952年10月在首都北京举行了有六大行政区(中南、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华东)和铁路系统体协的62名男、女选手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乒乓球比赛大会",揭开了新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与此同时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乒乓球部加入了国际乒联
从此,全国乒乓球群众活动迅速发展起来,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全国性的乒乓球比赛。
三、中国乒乓球队的成长
我国广大人民喜爱乒乓球,也关心我国乒乓球队。中国乒乓球队自1953年开始建立起,经历了一个从失败到胜利,由弱小到强大的发展过程。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各种国际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国乒乓球队的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通过比赛和友好访问,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经受战斗的考验(1953-1957年):参加国际乒乓球比赛,是提高和考验乒乓球运动水平的最好机会。1953年春,中国乒乓球队首次参加了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二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这次比赛中,虽然打败了奥地利、瑞典、西德等队,但却分别败于英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强队。在团体比赛中,我国男队被评为第一级第十名,女队被评为第二级第三名。
当年轻的中国选手刚进入世界乒坛时,有些欧洲国家看不起我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认为直拍技术不如横拍技术全面。但我们认为直拍和横拍各有不同的优点,我国直拍选手所擅长的快攻具有自己的特色,只是对付削球的能力还较差,加上缺乏国际比赛经验,以致攻球的特点本能全部发挥出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我国选手也具有多种多样的打法,我国开始提倡和培养一部分横拍运动员,学习研究欧洲削球选手的技本。
1954年夏,中国乒乓球队去匈牙利参加了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得男单第三名和第四名,女单第三名,男双第三名,总分仅次于匈牙利而占第二位。显示了我国选手技术水平已比1953年参加世界锦标赛时有了较快的提高,因而开始引起国际乒乓球界的注意。
1955年8月,中国乒乓球队又参加了在华沙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初露锋芒,分别战胜了日本、罗马尼亚、法国的优秀选手,获得了男单第二名和第三名,女单第三名和混双第二名。
1956年3月,中国乒乓球队在东京第二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男队先后战胜了亚洲冠军南越队和美国队,负于英国、日本和罗马尼亚等队。比赛结果,我国男队上升为第一级第六名,女队由二级队升为一级队
这届比赛虽然我国选手在攻球技术上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步,但由于准确性差,以致有许多已经领先并有可能取胜的场次,也被对方追回,反遭失败。由此使我国选手认识到: 攻球中的快和狠,必须与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这种认识促使快攻选手们重视基本功的训练,逐步提高了拉攻和对攻的准确性,为后来创造良好成绩打下了基础。
1957年斯德哥尔摩的第二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男、女队分别战胜了种子队罗马尼亚队和英国队,双双获得了决赛权。我国选手王传耀在团体赛中打败了日本优秀选干荻村伊智郎,女选手孙梅英打败了英国优秀选手安·海顿,初步显示了直拍两面攻和左推右攻打法的威力。我国男队由第一级的第六名升为第一级的第四名,女队由第一级的第十一名升为第一级的第三名,取得较好成绩。
从1953-1957年短短的四年间。我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由默默无闻跃升到世界强队的行列,有力地说明了我国乒乓球运动所取得的进步,同时也显示了我们在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方向,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冲向世界高峰(1959-1965年): 1958年我国乒乓球队回顾了几年的战斗历程,分析了我队与欧洲队、日本队的情况,认为外国运动员能办到的,我们新中国的运动员也一定能办到。广东运动员容国团第一个制订出夺取世界冠军的计划,带动了我国运动员向世界乒乓球高峰进军。大家身在球场,胸怀祖国,放服世界,斗志昂扬,开展了大运动最训练和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活动。中国乒乓球协会也不失时机地组织了几次各地优秀运动员的集训,对促进技术迅速提高起了很好的作用。
容国团不仅勤学苦练,而且善于巧练,他经常爱说"打球不仅是用手,更重要的是用脑"。他所创造的转与不转的发球、搓攻战术和拉侧上旋的技术,为丰富、发展我国传统快攻打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他以过五关斩六将的气魄,为我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整个中国乒乓球队也以跃进的姿态夺取了5项第三名,有6名男队员进入前16名。这是我国乒乓球队的极其重要的良好开端,对此后征途所产生的影响是很深刻的。
六十年代的第一春,中国乒乓球队吹响了向世界技术高峰全面进军的号角。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夕,集中训练了108将。他们树雄心,立壮志,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进行认真刻苦的训练。1960年,当日本发明了威胁较大的弧圈球时,中国集训队在思想上没有产生动摇,迅速进行调查研究,据此及时培养了几名弧圈球打法的选手,同时对我国近台快攻打法作了有针对性的技、战术训练,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使运动员对弧圈球真王做到了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既有敢打、敢拚的必胜信心,又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次集训的目的性非常明确,每个运动员都把攀高峰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训练的自觉性很强,再苦再累也能保持旺盛的勤学苦练劲头,因而锻炼出一批既有广泛适应能力,又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选手。第二十六届锦标赛前,遴选出70名选手组成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中国乒乓球队,以直拍快攻为主要打法的男、女队主力队员,在比赛中充分显示了实力,取得了3项冠军(男队第一次夺得了团体冠军,女队为我国夺得了第一个女子单打世界冠军,又一次夺得了男单冠军)以及4项第二名和8项第三名。
中国队在比赛和胜利的喜悦中深深地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在奋力攀登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建立明确的主攻日标,另一方面要勤学苦练,掌握过硬的本领,二者不可缺一。攀登世界乒乓球技术高峰与其他任何事物攀高峰一样,不怕水平低,就怕没志气,不怕困难多,只怕没干劲。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再加上刻苦的锻炼,那就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没有不可攀登的高峰。
中国乒乓队在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的成绩,不仅大大鼓舞了中国所有的乒乓球运动员,也推动了全国乒乓球运功的蓬勃发展,在数以千万人计的青少年中掀起了"乒乓球热"。
1963年布拉格第二十七世界锦标赛中,中国女队的成绩不够理想,全队共获3项冠军,2项第二名,7项第三名。男队团体决赛,中国队上场的除了两名直拍快攻打法外,还上了一名直拍削球手张燮林,比第二十六届锦标赛显示了更大的优势。男双冠军由削中反攻的张燮林、王志良所获,表明了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多种打法和技术风格都能攀登世界技术高峰。
对于准备第二十八届世界绵标赛,中国男队存在如何解决"从头越"的问题,而女队则着重解决如何打好"翻身仗"的问题。中国队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十分重视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训练、比赛和总结经验。在集训期间为了提高女队的信心和勇气,徐寅生同志给女队讲了自己打球的体会。毛泽东同志在看了这次讲话后,认为这篇讲话充满了辩证唯物论,亲自作了《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重要批示,给乒乓球队的同志们以极大的鼓舞,女队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批示,进一步找到了在上届锦标赛失败的四个原因:思想上不敢胜利;技术上不过硬,队伍青黄不接;领导与教练员、运动员的三给合做得不好。继而采取了种种措施,尤其是重点培养和大胆起用林慧卿、郑敏之、李赫男、梁丽珍等年轻运动员,鼓励她们树雄心、立壮志,苦练基本功,打好翻身仗。还从长远考虑,由国家体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 大力开展全国女子少年乒乓球运动,并举办全国女少年乒乓球比赛。在这个号召下,涌现出了张立,郑怀颖、胡玉兰、黄锡萍等优秀少年选手,为以后培养了较雄厚的后备力量。
中国队在第二十八届世界锦标赛中,女队打了漂亮的翻身仗,男、女队共获5项冠军(男、支队双双获得团体冠军),5项第二,6项第三名,创造了中国队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头号乒乓球国家"。我国乒乓球队在这届世界锦标赛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大普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九千万人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乒乓球运动,所以有些外国朋友把乒乓球叫作中国的"国球"。
(三)新的行程(1971一1979年):进入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各国乒乓球技术的迅速提高,尤其是欧洲的复兴,使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队在1971年4月重新参加世界比赛后,从第三十一至三十五届我男队共取得6项半冠军(混双算半项),6项半第二名,6项半第三名,女队共取得10项半冠军,9项半第二名,10项第三名。
上述成绩的取得,除了我国直拍快攻打法有所发展外,还成功地创造了两面不同性能球拍守攻结合的打法。近些年来,我国直拍快攻在保持和发扬特长的前提下,开始掌握适当的旋转技术,力求达到以速度为主,辅以旋转,争取在比赛中做到能快攻则快攻,不能快攻则以一定速度的旋转与对方相持,然后再转为快攻,发挥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快攻打法。
但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乒乓球队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各种打法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对付弧圈球的能力还不够强,其次是身体素质也不够好等。尤其是快攻打法没有重大的革新,关键技术缺乏重大的突破,因而技术与打法的发展相应缓慢,这是在第三十五届比赛中男子项目受挫的原因之一。
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经验与教训中更加体会到:乒乓球技术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既要坚持以我为主,又要认真吸取国外的长处,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汀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攻克难关,夺取胜利。
1991年日本千叶世乒赛上,中国男队的主教练由许绍发换成了郗恩庭。两年前多特蒙德的失利使中国队意识到直拍快攻技术的落后,这届世乒赛,中国男团阵容中的马文革、王涛、陈志斌、张雷是清一色的横板,只有上届世乒赛男单第三名于沈潼是直板。可这支横拍队伍并未能给迷茫中的中国队带来曙光,在四分之一决赛的对手捷克队面前,中国男队便停止了前进的脚步,最后,仅获团体第七名。更令人痛心的是,陈志斌的横板正手弧圈竟拉不死朝鲜队金成熙的直板反手兜,在全世界范围内横向比较,中国男子乒乓球技术之落后已跌至历史最低点。而瑞典队已经成长成为世界男子乒坛最为强劲的队伍,他们在这届世乒赛上不但蝉联了男团冠军,还获得了男单和男双金牌。在中国男队失利的同时,中国女队也在团体决赛中负于朝韩联队,不得不将1975年就落户中国的考比伦杯拱手让出。但也就是在这届世乒赛上,中国女队不世出的传奇人物邓亚萍开始了席卷世界女子乒坛的历程。邓亚萍虽然在女团决赛中输给了朝鲜名将俞顺福,但她摘得了女单冠军,从这时候起,世界女子乒坛进入"邓亚萍时代"。此外,在本届世乒赛上,陈子荷/高军和王涛/刘伟还分别为中国队还摘得了女双和混双冠军。虽然在单项上也有收获,但男、女团体的双双失利,特别是男团跌至第七名,使从千叶归来的中国队上上下下蒙上了一层灰色,中国乒乓球队进入了一段极其困难的时期.
处在困境中的中国乒乓球队正在孕育新的希望。在许绍发的大力推荐下,1989年从意大利回国的蔡振华,在这个时候挑起了男队主教练的担子,他率领中国乒乓球队在泥泞中前行,人们以期冀的目光注视着这支队伍,希望它能早日重回世界巅峰。在当年举行的第2届世界杯团体赛上,中国男队在决赛中战胜瑞典,夺得男团冠军。
以孔令辉、刘国梁为代表的一批年轻小将此刻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1992年,在成都举办的中国大奖赛上,年仅16岁的刘国梁以一招"直拍横打"技惊四座。他在这次比赛中战胜了瓦尔德内尔、金择洙等世界名将,中国传统直板快攻打法的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蔡振华决定将男子双打作为突破口,夺冠重任就落在了王涛/吕林的肩上,他们果然不负众望,在决赛中战胜德国名将罗斯科夫/费茨纳尔获得冠军。这块奥运会金牌为中国男队的复苏吹响了号角。而邓亚萍也在本届比赛中一人独得女单、女双两块金牌,成为巴塞罗那奥运会乒乓赛场上最耀眼的明星。
1993年第42届世乒赛在哥德堡举行。男团比赛吸引了最多的关注,中国队与老冤家瑞典队在决赛中会师,中国的决赛阵容是王浩、马文革和王涛。教练组考虑经验丰富的王浩不可能独丢两分,就把他排在了第一主力的位置,而把状态正处在巅峰期的马文革排为第二主力。没想到,首盘比赛王浩对阵瑞典队二号主力卡尔松,二人打到决胜局,王浩在19:16领先的情况下打得过于保守,被卡尔松连追五分取胜。第二盘,马文革轻松战胜瓦尔德内尔,第三盘,王涛又输给佩尔森,第四盘,心理压力过大的王浩没能顶住瓦尔德内尔的冲击败下阵来,中国队在这次比赛中再次与冠军无缘。站在亚军领奖台上的蔡振华教练心中不服,他对记者说:真恨不得把瑞典队从领奖台上拉下来再打一场。
在42届世乒赛上,一个新的名词闯入人们的视野:海外兵团。在这里,海外兵团特指那些从中国走出去代表其他协会参加国际比赛的人。他们中的多数人已经在中国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并具备较高的竞技水平,而且对国内球员的技战术打法比较熟悉,在一段时间里,他们对中国队员的威胁要大于那些外国选手。这届世乒赛女单比赛中,第40届世乒赛女单冠军乔红和第41届世乒赛女单冠军邓亚萍分别被代表德国出战的施捷和代表新加坡出战的井俊泓淘汰。
海外兵团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代表日本队出战的何智丽,一些球迷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赛场那刺耳的"哟西"声。曾是第39届世乒赛女单冠军的何智丽此时已改名为小山智丽并代表日本队出战。在女单决赛中,她出人意料地战胜邓亚萍夺得了冠军。
1995年,第43届世乒赛在天津拉开帷幕。这是继1961年北京主办第26届世乒赛以来在中国举行的第二届世乒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男队发誓要在家门口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此时的中国男队不仅拥有技战术都已经相当成熟的老将马文革、王涛,还有急于在世界大赛中一试身手的年轻小将刘国梁、孔令辉,此外,在这届世乒赛上,中国队还派出了一支秘密武器:削球手丁松。丁松右手握拍,正面反胶,反面正胶,削出的转与不转球十分稳蔽,且削中带攻,有很强的攻击力。
中国男团顺利杀入决赛,对手又是瑞典队。中国队排出的阵容是马文革、王涛和丁松,在比赛中,丁松果然起到了奇兵的作用,在前两盘双方打平的情况下,他轻而易举地攻破卡尔松这道防线,为中国队确定了领先优势。最终,中国队以3:2战胜了瑞典队,再次捧得斯韦思林杯。这一天让中国队等了足足六年。
受到男团打响翻身仗的激励,中国队在这届世乒赛上重演了36届世乒赛的辉煌,再次包揽了全部的七项锦标,其中邓亚萍一人获女团、女单、女双三枚金牌;王涛/刘伟连续第三次蝉联混双冠军,为此,国际乒联特别赠送中国队一座仿造的赫杜塞克杯以纪念他们的成绩;小将孔令辉与刘国梁在男单决赛中会师,最终孔令辉夺得冠军,这也是中国横板男选手夺得的第一个单打世界冠军,中国的横板技术已全面走向成熟。
挟43届包揽之余威,1996年,中国乒乓球队出征亚特兰大奥运会再度将四枚金牌全部收入囊中,在男单决赛中,小将刘国梁战胜师兄王涛夺得冠军,至此,我国年轻一代选手已经完全成熟起来。两届大赛的两度抡圆,使中国再度掀起乒乓热潮,孔令辉、刘国梁等年轻小将的横空出世将中国乒乓球带入了偶像时代。
1997年第44届世乒赛回到了乒乓球的起源地英国的曼彻斯特,在这里,中国队收获了六枚金牌,只有男单冠军被瑞典选手瓦尔德内尔夺得。1998年的曼谷亚运会上,中国队再次痛失男单金牌,韩国名将金择洙在这届亚运会上表现神勇,在男单比赛中先后战胜孔令辉、刘国梁获得冠军。年轻小将王楠在这届亚运会上一人独得女团、女单、女双、混双四枚金牌,从而填补了邓亚萍退役后中国女队第一主力的空缺。
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原计划在南斯拉夫举行,但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炮火令世乒赛不得不改期易地。乒乓球,原本是和平的使者,这一次,却被战争扰乱了比赛。1999年8月,45届世乒赛单项比赛在荷兰埃因霍温举行,中国队拿到全部五枚金牌,刘国梁在这届世乒赛男单决赛中苦战5局力克队友马林夺得男单冠军,至此,刘国梁已成为世界乒坛继瓦尔德内尔之后的第二位大满贯选手。
2000年4月,45届世乒赛团体比赛在吉隆坡举行,中国女队顺利夺冠,而男队主力刘国梁却表现得极为失常,在与瑞典队的决赛中,他先后败给了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一人连丢两分致使中国队最终失去斯韦思林杯。在此之前,刘国梁曾与瓦尔德内尔交手六次未有败绩。半年后人们才知道,那时刘国梁正因尿检问题而被国际乒联怀疑服用违禁药品,经过长达半年的检查,他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在等待清白的日子里,刘国梁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从2000年10月1日起,国际乒联将比赛用球的直径改为40毫米。这项改革对现有的乒乓球技术带来很大影响,必将淘汰一批运动员,并将乒乓运动带入一个新的时代。2000年9月的悉尼奥运会小球时代的最后一次大赛,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再次包揽金牌,孔令辉在男单决赛中战胜瓦尔德内尔,成为世界乒坛第三位大满贯得主。
小球时代结束了,正值巅峰期的中国乒乓球队为自己的小球时代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个月后,大球时代的第一场世界大赛:男子世界杯在中国扬州开赛,未能入选悉尼奥运阵容的中国选手马林在世界杯上夺冠,成为大球时代的第一位世界冠军,这枚金牌也预示着迈进大球时代的中国乒乓球队将继续辉煌与荣誉
③ 中国乒乓球各时期的男女领军人物
1、邓亚萍
1991年日本千叶世乒赛上,在这届世乒赛上,中国女队不世出的传奇人物邓亚萍开始了席卷世界女子乒坛的历程。邓亚萍虽然在女团决赛中输给了朝鲜名将俞顺福,但摘得了女单冠军,从这时候起,世界女子乒坛进入"邓亚萍时代"。
2、蔡振华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蔡振华决定将男子双打作为突破口,夺冠重任就落在了王涛,吕林的肩上,果然不负众望,在决赛中战胜德国名将罗斯科夫费茨纳尔获得冠军。
3、孔令辉
2000年9月的悉尼奥运会小球时代的最后一次大赛,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再次包揽金牌,孔令辉在男单决赛中战胜瓦尔德内尔,成为世界乒坛第三位大满贯得主。
4、张怡宁
5岁开始打球,1991年进入省队,1993年进入国家队,已经取代王楠成为中国女子乒乓球的领军人物。2011年3月底,张怡宁首次承认退役,自此,中国乒乓球的张怡宁时代正式结束。
5、张继科
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山东青岛人,2000年进入山东鲁能乒乓球队,2003年1月进入国家队。2008年全国锦标赛,张继科以全胜战绩为解放军队获得男团冠军之后,在男单比赛中连胜马琳、王励勤两名奥运冠军,以及奥运亚军王皓一举获得男单冠军。
④ 中国乒乓所有战绩
首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原为“第一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英格兰乒协制定了最早的乒乓球比赛规则,并举行了盛大的全英锦标赛。然而,冠军却被印度人纳达获得。纳达随后访问德国。由德国的勒赫曼博士提议,首次国际乒乓球邀请赛1926年1月在柏林举行。比赛期间举行了一次座谈会,会上作出历史性决定:成立临时国际乒联,并确定当年12月召开第一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并委托英格兰乒协主办第一届欧洲锦标赛。
德国、匈牙利、奥地利、印度、威尔士、捷克斯洛伐克和英国七个队应邀参加团体赛,上述七国和瑞典、丹麦的运动员还参加单项赛,运动员总数为男子64人,女子16人。
印度代表对比赛名称提出异议,国际乒联立即决定改名,并在赛后追认这次比赛为世乒赛。
比赛在伦敦符林顿大街的梅摩沃尔大厅举行,共设男子团体、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单打、混合双打5个项目,采用英国的规则,一局21分。男、女选手都没穿运动服、运动鞋,而是穿西服和长裙,执粗重的球拍出战。观众数以百计,免费观战。《泰晤士报》派记者报道赛况。
五天鏖战,结果是匈牙利囊括全部五项冠军,男子团体以下名次是:奥地利、英国、印度、威尔士、捷克斯洛伐克、德国。雅科比和梅德扬斯基分别成为第一个男子和女子单打世界冠军。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5:53:3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十三届世乒赛
首届世乒赛后,乒乓球运动在更广的范围内引起重视。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法国和日本(50—51年度重新入会)和埃及在二十年代末加入国际乒联,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于三十年代加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乒联有会员和会友共28个。
但是,参赛的协会多是欧洲国家,最少的一次仅7个,最多的才18个。获奖者局限在欧洲,其中匈牙利成绩最显赫,捷克斯洛伐克次之。其他洲参赛的仅美国和印度,运动员多是住在英国的学生。1939年.世乒赛举办地首次移出欧洲,乒乓球运动扩展到中东地区。
女子团体赛于1933—1934年度才开始,仅匈、捷、英、荷、德、法六国的队伍参加。
这一时期,器材、规则和乒乓球技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首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采取了两种试行记分法,一是网球记分法,一是21分记分法。1928年确定一律采用21分记分法,直到今天。1936年,对一局的比赛时间和球台的弹性作出规定,还把球网降到15.25厘米。
硬球及胶皮拍的出现,增加了球的速度和旋转,有的选手采用了远台削球,并尝试正、反手攻球,技术水平不断向前迈进。当时美国选手发球时,利用不执拍手的手指的动作加大球的旋转,这种方法受到了规则的限制。
原来的台窄网高,运动员战术单纯,多靠近球台,以平挡稳守为主。以致出现了“马拉松赛”。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乒赛中断了8年。
从比赛成绩看,男子团体除第六、十、十一、十三届以外,其余九届均是匈牙利获冠军,捷克斯洛伐克获两次、奥地利和美国各获一次冠军。捷克斯洛伐克获三次女团冠军,德国获两次、美国获一次冠军。个人最突出的是匈牙利的巴纳,获五次男子单打冠军,八次双打、两次混双冠军;最突出的女选手是梅德扬斯基,她包揽前五届女子单打冠军和六次女双、六次混双冠军。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5:55:26
第十四至十八届世乒赛
第二次大战后,乒乓球运动重新活跃起来。1947年8月在巴黎举行了战后第一次——第十四届世乒赛。伊朗成为亚洲第二个会员协会。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相继入会。
捷克斯洛伐克队在男子团体决赛中战胜了美国队,获战后第一个冠军。随后在纽十五、十七、十八三届又获斯韦思林杯。匈牙利队则 列第二位,获第十六届男团冠军。著名女选手、匈牙利的法卡斯连获第十四、十五、十六届女子单打冠军,她还与他人合作获2次女双、3次混双冠军。
罗马尼亚女队战后第一次霸面是第十七届世乒赛,他们在女子团体决赛中,力克强敌匈牙利队,荣获桂冠次年又以不败的战绩蝉联冠军。乒乓史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次数最多的罗马尼亚选手罗齐亚努,从第十七届开始,一直持续到二十二届。她还与匈牙利的西多等人合作,连夺三届混双冠军。
到第十八届为止,参赛选手基本上都是横握拍,也称欧洲式。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5:56:44
第十九届:历史性的转折
日本乒协早在1928年就加入了国际乒联,但参加世乒赛却迟至1952年。谁也未料到,日本人一参加就使世界乒坛发生巨变。他们一举夺得男单、男双、女团、女双四项冠军。
日本选手的打法是正手远台长抽,以攻为主,力量重,杀伤力强。奥地利人发明的海绵拍成了日本人的魔杖,击球速度快,声音轻,对方不易判断,难以应对。佐藤博治横扫欧洲名将,成为日本、也是亚洲第一个世界冠军。一名美国人评论说:“在印度的孟买,日本人挟着新技术,带着新锐气闯了进来,几乎一夜之间就扭转了乒乓球的发展趋势,使许多欧洲人甚至都来不及惊愕……。”
日本的崛起,打破了欧洲人对世界乒坛长达35年的统治(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8年没举行世乒赛),使世界乒乓球运动的优势移到了东方。两年后,日本再参加第二十一届世乒赛时,一举夺得男,女团体冠军,随后又连夺四次男子团体冠军。女子则从1957年的第二十四届开始,把优势保到1963年,也是连得四次团体冠军。佐藤之后,又有荻村伊智朗和田中利明各得两次男单冠军。女选手中,自大川富1956年第二十三届夺得单打冠军,至1969年的第三十届,又有江口富士枝、松崎君代、深津尚子、森泽幸子、小和田敏子连连夺冠。中间仅有第二十六届被中国的丘钟惠夺得一次。统计一下1952年至 1959年的七届世乒赛,49个冠军被日本夺走24个。所以,人们称五十 年代是日本时代。
从技术上看,日本人结束了横拍一统天下的局面,扭转了削球的主导地位的历史,确立了以攻为主打法的历史地位。胶粒拍的时代被海 绵拍时代代替了,日本人为乒坛带来了一场革命,为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届是世乒赛首次在亚洲举行,阿富汗、柬埔寨、巴基斯坦、香港、新加坡等队,同日本一起是首次参赛。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5:57:50
第二十届:中国选手初露锋芒
1953年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二十届世乒赛,刚崛起的日本队没有参加,冠军均属欧洲,英国和罗马尼亚分获男女团体冠军。这也是乒乓球发源地英国在世乒赛史上夺得的唯一的男子团体冠军。匈牙利名将西多获得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冠军,罗马尼亚的罗齐亚努第四次获女子单打冠军(后来又获得了两次),她还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和混合双打冠军(与西多合作)。
这次比赛,中显选手第一次在世乒赛上亮相,由姜永宁、冯国浩王传耀组成的男队,战胜了瑞典、奥地利、瑞士等队,负于英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队,列小组第四,被评为世界一级队的第十名。由孙梅英、李麟书组成的女队战胜了联邦德国队,也获小组第四名,被评为二级队第三名。单项赛无人闯进前列。
一支新军,初经大赛,这样的成绩已算不错,但落后也是明显的,这不仅表现在装备上,而且表现在身体素质和技战术上。可贵的是,中国健儿不灰心丧气,决意奋起赶上。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5:59:01
第二十一届:日本队卷土重来
日本队“躲”了一届后,第二次参加在英国温布利举行的世乒赛,虽比首次少拿了一个冠军,但男团、女团、男单三个主要冠军都得到了。荻村伊智朗成为日本第二位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因日本未参加第二十届世乒赛,海绵拍之争几乎被遗忘,使执胶 皮拍的西多、罗齐亚努等居上风。此届争论又起。国际乒联又开会讨论,主席蒙塔古决定“等等再说”。欧洲人虽有意见,但瑞典、捷克 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的一些选手也拿起了海绵拍。不过,日本女兵队还用胶皮拍。 中国未参加此届比赛,但国际乒联公布1954—1955年度团体名次时,中国男队保留一级队,女队保留二级队地位。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6:00:09
第二十二届:罗马尼亚女队再得杯
第十七届世乒赛,罗马尼亚女队曾从美国队手中夺回女子团体冠军杯。第十九届日本女队称雄,但第二十届即被罗马尼亚队争回。第二十二届,罗马尼亚队又从日本队手中夺得冠军。罗马尼亚著名女选 手罗齐亚努到本届已是第六次夺得女单冠军,成为世兵赛史上唯一的单项“六连冠”获得者。
日本男队保住了团体冠军,田中利明代替荻村成为男单冠军。此届比赛于1955年4月16日至24日在荷兰的乌得勒支举行。这是兰主办1928年奥运会后最大的一次国际比赛。第一天晚上,观众拥挤不堪,许多人挤到前边看球,而看台年久失修,一部分突然倒塌。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6:01:44
第二十三届:中国取得新进步
中国队自第二十届进入世乒赛后,没参加第二十一、二十二届比赛,但这期间的成绩已令国际乒坛人士刮目相看。1954年在匈牙利举行的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队参加乒乓球赛的总分已列第二,仅次于匈牙利,且获得男、女单打和男子双打三个第三名。1955年8月第二届国际育年友谊运动会在波兰华沙举行,姜永宁获男子单打银牌,其他选手也力挫日本、罗马尼亚、法国名将,获混双亚军和男、女单打第三。
待到1956年参加第二十三届世乒赛时,一些世界名将已告诫同行,中国人不是弱者。战幕拉开,中国男队首先碰到曾夺得亚洲团体冠军、被日本队视为劲敌的南越队和过去称雄一时的美国队。中国健儿先是以5:1大胜南越队,接着又以5:4力克美国队。开赛第一天便连挫两强,使乒坛人士震动不小。之后继续过关斩将,连连破城。
但最后遇到了小组内的最强对手—英国队。此队拥有四获世界冠军的伯格曼和两获世界冠军的李奇。中国队终以2:5失利,可是,姜永宁以顽强的斗志击败了李奇,成为中国第一个在世乒赛上战胜世界冠军的选手。这届比赛,中国男队列一级第六名,女队晋升为一级队。这届比赛的最后结果是,日本获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和双打、女子单打冠军,罗马尼亚获女子团体、女子双打冠军,美国获混合双打冠军。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6:02:56
第二十四届:中国男队打进半决赛
第二十四届世乒赛前,中国队被认为是“黑马”。当 1957年 3月,3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名选手全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皇家体育馆时,中国男队一出战就势如破竹,几乎不费力地战胜了苏格兰、葡萄牙、印度、比利时、瑞士、卢森堡等队,比分全是5:0。最后对小组种子——罗马尼亚队,王传耀一人独得3分,另一攻球手傅其芳得2分,削球手姜永宁负2分,终于取得了胜利,得以出线。在女子团体赛第三组,中国队连续打掉了美国、丹麦、挪威、比利时、威尔士、荷兰、瑞士等队。最后与一级第二名英国力拼,老将孙梅英与新手丘钟惠不畏强手,以凶猛的进攻连连得手,最后以3:1奏捷。
中国男女队双获小组冠军,进入前四名。各大通讯社的记者拿相报道这引起轰动的新闻。一篇报道说;“中国男女队分别战胜上届男团冠军罗马尼亚队和上届女团亚军英格兰队,……这一惊人的成绩,足以使默默无闻的中国乒乓球队跃升到世界强队的行列。”“赛前,英国队教练卡宁顿声称:‘我们的对手只有日本和罗马尼亚。’谁知中国女将从夹缝里杀出,竟然击败了海顿和黛安尼.罗。虽然这消息简单使人不敢相信,但却是事实,严酷的事实。”
男团半决赛,中国队碰到了新霸主日本队。日本拥有被称为“乒乓皇帝”,号称第三天皇的世界冠军荻村伊智朗和另一位世界冠军田 中利明,以及日本全国冠军角田启铺。中国队仍以王传耀、姜永宁、符其芳出战,实力尚不足以匹敌,以1:5失利。有惊人速度的王传 耀力挫荻村,成为爆炸性新闻。姜永宁也被誉为最优秀的守将,评论家说他“能从接近地板的高度,把球准确地削到桌上去,其神妙足以使人惊叹,他的直拍削球可谓独具一格。
中国女队也碰到了强硬的对手——曾五获女团冠军的罗马尼亚队。孙梅英、叶佩琼经过一番苦斗,均胜世界级名手泽勒尔,但都没闯过世界女子单打“六连冠”获得者罗齐亚努这一关,双打也告失利,失去决赛权。
单项,中国选手成绩不佳,仅姜永宁一人打入复赛。
最后,日本队捧回男、女团体,男、女单打和混合双打五个冠军杯,男、女双打的桂冠分别被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选手摘取。中国男队跃升为一级队第四名,女队列一级队第三名。王传授和孙梅英分列男、女第七位。
在锦标赛期间举行的国际乒联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决定,以后把一年一届的世乒赛改为两年一届。中国教练梁焯辉当选为该联合会的发展委员会委员和咨询委员会委员。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6:03:53
第二十五届:打开通向世界冠军的大门
容国团在第二十五届世乒赛中荣获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人在全世界的体育竞技运动中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团体赛,容国团打得并不理想,但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单打比赛发扬了拚搏精神,一路过关斩将冲入决赛,对手是第二十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匈牙利的西多。此前他俩曾配对打双打,此时却争冠军。西多以为必胜,同伴们也为他准备了鲜花。但容国团按队里规定的战术,频频拉侧上旋球破坏对方的逼角战术,终于获胜,为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冠军的大门。
一花引来百花开。容国团的胜利象报春花,迎来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春天。
男子团体赛,中国队先以5:2胜联邦德国队,以5:1胜瑞典队,获小组第一名,但半决赛却以3:5负于匈牙利队,失去了与日本队决战的机会。
中国女队八战全胜,也获小组第一名,但决赛时负于日本队和南朝鲜,和上届一样获季军。日本和南朝鲜队分获冠亚军。
女子单打比赛,中国的丘钟惠获第三名。
这次比赛,日本队获得六项冠军,显示了强大的实力,唯有垄新多年的男子单打冠军失掉了。
比赛期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以72票对19票通过了球拍规格化的规定,结束了自第十九届以来持续多年的球拍争论。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6:05:10
第二十六届:中国首获团体世界冠军
第二十六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主办世界大赛。斯韦思林杯也被首次刻上“中国”二字。
1961年4月9日晚,中日决战。此前,中国队曾先后胜联邦德国、厄瓜多尔、民主德国、蒙古、加纳、尼泊尔和缅甸队。中国队参加团体赛的队员是容国团、王传耀、徐寅生、庄则栋、李富荣。决赛时由三个小组第一名日本、匈牙利和中国队打循环赛。中国队先以5:1胜匈牙利队,随后派徐寅生(打2、4、7)、容国团(打3、6、 8)、庄则栋(打1、5、9)迎战日本队。对方出场的是荻村伊智朗、木村兴治和星野展弥。经过激战,中国队终于以5:3获胜,为中国争得第一个团体冠军。
女子团体决赛,中国队以3:2胜罗马尼亚队,却以2:3负于日本队。而日本队以5:0胜罗马尼亚队。结果是日本队夺冠,中国队获亚军。
男子单打比赛,前四名是李富荣、张燮林、庄则栋、徐寅生,最后庄则栋和李富荣分列冠、亚军。
女子单打比赛,丘钟惠战胜罗马尼亚的亚历山德鲁和队友韩玉珍、王健后,与匈牙利的高基安决赛,以3:2胜,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子单打冠军。
日本选手获得男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冠军,罗马尼亚选手获女子双打冠军。 这届比赛,日本队带来“秘密武器”弧圈型上旋球。但是,曾访日的匈牙利队访华时透露了日本苦练弧圈球的消息。由于中国早有准备,弧圈球敌不过近台快攻。但是,它对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意义,深远。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6:06:51
第二十七届:中日平分秋色
第二十六届夺魁后,有人认为中国队占有天、地、人之利,在其他国家不一定行。还有的人说,中国运动员个人技术好。双打则不是日本人的对手。结果,中国运动员在布拉格获第二十七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单打、双打三项冠军。事实证明,中国选手在国外也行,双打一样技冠群雄。可是凡有女选手参加的项目,冠军都归日本。这届比赛中、日两国差不多平分秋色。
中国男队以一串5:0获得小组出线权后,以5:1胜联邦德国队,夺得决赛权。决赛对日本队,又是5:1,蝉联男子团体冠军。这场比赛,张燮林、徐寅生各得两分,庄则栋负一盘,胜一盘。女子团体赛,中国女队七战七捷获小组第一后,进入前四名,复赛却以2:3负于罗马尼亚队。最后,日本队和罗马尼亚队分获冠、亚军,中国队列第三位。
单项赛,庄则栋、李富荣象上届一样分获男子单打冠,亚军。中国有三对选手进入男双前四名,张燮林和王志良获冠军。女子单打冠军被松琦君代夺走。中国女队员在单打、双打、混合双打比赛中都和团体赛一样,列第三。但林慧卿、李赫男等选手已显露锋芒。
日本选手加强了弧圈球的威力,并恢复了远台长抽的凶狠打法,实力更强了,但中国的快攻更加成熟,因此未实现从中国队手中夺回冠军的愿望。欧洲选手不仅学习了攻球,还打起了快攻,这使马拉松式的比赛极为罕见,但欧洲的技术风格仍在徘徊中。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6:08:17
第二十八届:女队打翻身仗
自丘钟惠在第二十六届世乒赛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后,中国女队在第二十八届世乒赛又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
攻球手梁丽珍和李赫男一路冲杀打入女团决赛。对手是日本队。
中国队出人意料地派林慧卿和郑敏之上阵,乒坛人士为之震惊。两名削球手以柔克刚,3:0得胜。中国女队首次捧得考比伦杯。教练容国团把比赛过程喻为梁、李两人画龙,林、郑两人点睛。林慧卿个人冲进决赛,遗憾地负于日本的深津尚子,可喜的是与郑敏之合作为中国队获得第一个女子双打世界冠军。
中国男队以5:0胜罗马尼亚队后,又与日本队决赛,以5:2胜。中国队由庄则栋、李富荣、张燮林出场,对高桥浩、木村和小中健。高桥浩先胜张燮林,后胜庄则栋。李富荣对木村的一盘,前两局打成一平,关键的第三局,李以16:20落后,竟连得6分,以22:20反败为胜。
男子单打前四名中,有三名中国选手,庄则栋和李富荣象前两届一样,再获冠、亚军。中国的男子双打成绩最好,包揽了前四名。庄则栋和徐寅生最后夺冠。张燮林和林慧卿还获得混合双打亚军。日本选手获女子单打和混合双打两项冠军.这一届比赛,中国男女选手或得冠军,或得亚军,整体实力之强大前所未有。
朝鲜男队也获得好成绩。列男子团体第三名。
至此,欧洲选手已有两届未获冠军,甚至难以进入决赛。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6:09:00
第二十九、三十届:中国缺席 日本称雄
分别在日本名古屋和南斯拉夫萨拉热窝举行的第二十九、三十届世乒赛,中国队未参加,致使日本队大显威风。这两届,总共14个冠军,日本得了10个。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混合双打冠军均属日本。
苏联女队员在第三十届表现出色,赢得女子团体冠军,这也是苏联在世乒赛上获得的第一个冠军;随后,鲁德诺娃和格林伯格又获女子双打冠军。瑞典选手阿尔塞和约翰森两次获得男子双打冠军。
中国队在准备参加第二十九届世乒赛之际,“文革”来临。但此前王志良苦心钻研使用两面不同性能的胶皮,取得显著效果,为梁戈亮等“倒拍”打法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这期间,欧洲选手学习日本的弧圈球和中国的快攻,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了全攻型打法,开始向东方挑战。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6:09:49
第三十一届:以薄冰上走过
1971年春天的日本名古屋之战,是中国停赛后首次参加世乒赛。中国带去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引出了震动全球的“乒乓外交”。
中国男队参加团体赛的是庄则栋、李富荣、李景光、郗恩庭、梁戈亮。张燮林、周兰荪因年龄偏大,未进此列。徐寅生第一次作为教练参赛。
中匈之战,中国先胜三盘,随后连负两盘,中国再拿一分,又丢两分,四平。最后,第一次参加大赛的18岁小将梁戈亮拿下关键的一分。中国险胜。中瑞之战,先是打成二平,中国再添两分,瑞典追成3:4,最后由李景光结束激战。这两场比赛,匈、瑞两队都输在第三主力稍逊一筹上,尽管约尼尔和克兰帕尔,约翰逊和本格森打得都很出色,却难以取胜。
与日本队决赛,中国队员打得好,其中李景光不仅独得三分,第七盘对上届男子单打冠军伊藤繁雄,发挥了超水平,堪称天衣无缝,打得伊藤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头一局只得了8分,第二局只得了6分。中国以5:2捧回了两届没有机会争夺的奖杯,但许多人认为这个胜利是从薄冰上走过来的。
女子团体也是中、日决赛,第二盘山林慧卿对新手大关行江,关键时刻求胜心切,此次扣球出界,以23:25失利,中国队终以1:3居亚军。
男子单打,中国仅有郗恩庭列第三名,冠军被技术上正处上升期的瑞典选手本格森夺走。
中国女选手林慧卿一人得三项冠军,除单打外,女双与郑敏之合作,混双与才华过人的张燮林合作。张燮林此赛仅报混双一项。捧杯而回。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6:11:17
第三十二届:中国队团体失利 单打夺魁
自第二十六届世乒赛中国男队夺得团体冠后,除两届未参赛外,唯有在南斯拉夫萨拉热窝举行的第三十二届世乒赛中国队未得团体第一。
这届比赛采用了新的分级分组比赛办法,两个小组的命两名进行循环赛决定名次。中国男队在小组预赛中仅负于瑞典队,而且比分是4:5。虽然在决赛中连胜两场,但成绩是二胜一负。瑞典队预赛中胜中国队,决赛时虽负一场,成绩也是二胜一负,夺得冠军。中国队列亚军。日本和苏联队虽都是一胜二负,也因带上来预赛成绩而分列第三、第四名。
南朝鲜女队成绩出色,以全胜的成绩获冠军,中国女队胜匈牙利和日本队,列亚军。此届比赛,表现最突出的要数郗恩庭。男子单打前八名中,仅剩下他一个中国选手。他先以3:2拚掉了南斯拉夫的斯蒂潘契奇,又以3:1力克捷克斯洛伐克的奥洛夫斯基,最后决赛碰上了瑞典的“锤子”约翰森,苦战五局终以“压反手”的战术获胜。首次参加世乒赛的胡玉兰。在决赛中干脆利落地以3:0胜格罗福娃,成为继丘钟惠、林慧卿之后第三个女子单打世界冠军。
瑞典选手本格森和约翰森为瑞典队立了大功,前者对中国队独得三分,后者在决胜的第九盘险胜中国选手。他俩还夺得男子双打冠军。
中国的梁戈亮和李莉夺得了混合双打冠军,罗马尼亚的老将亚历山德鲁和日本的滨田美穗合作,荣获女子双打冠军。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6:12:11
第三十四届:伯明翰激战
1977年,国际乒联成立五十周年,第三十四届世乒赛在乒乓球运动发源地英国的伯明翰举行。
中国男队在分组赛碰到拥有上届男单冠军约尼尔的匈牙利队,苦战八盘,以5:3胜,半决赛以5:0轻取瑞典队,决赛对日本队,派使用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梁戈亮和黄亮、以及新手郭跃华出场,没经过什么波折就以5:0捧杯。唯一的高潮是郭跃华第五盘对前原正 浩,第二局以14:20落后,突然之间如得神助,连扳6分,最后以23:21胜。
中国女队与南朝鲜决赛时,没用上届的“奇兵”葛新爱上场,而派了张立和张德英。葛新爱赛前上场练习。对方找来执胶皮拍的选手陪练,名单一宣布,南朝鲜队出现一阵慌乱,以0:3失利。张德英的四盘单打、三盘双打都以2:0取胜。
男子单打冠军被日本运动员河野满获得。河野满是直拍两面攻选手,打法类似庄则栋。女子单打比赛,朝鲜的朴英顺蝉联冠军。南斯拉夫老将舒尔贝克和斯蒂潘契奇获男子双打冠军。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冠军由中国选手夺得。
伯明翰是英国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但比赛却在一个展览中心内的水泥地上举行。尽管这不符合规则要求,运动员和官员们纷纷抱怨,但均无济于事。
作者:dalong_mhl618 回复日期:2006-4-29 6:13:04
第三十五届:中国男队滑铁卢之役
在中国乒乓史上,自第二十六届之后中国男队唯一 一次未得男子项目冠军的,就是第三十五届。
男子团体争小组冠军的比赛,中国队派李振恃、梁戈亮、郭跃华上场,以2:5负于匈牙利队。胜捷克斯洛伐克队后,与匈牙利队争冠军,梁戈亮换成新手户启伟,但还是以1:5败北,仅郭跃华在第四盘胜约尼尔,得1分。匈牙利队靠老将约尼尔、克兰帕尔和新手盖尔盖伊,获得了自1952年以来第一个男子团体冠军。
男子单打冠军本可成为中国队囊中之物,?/
⑤ 中国乒乓球发展史
中国乒乓球发展史:1904年12月乒乓球运动从日本传入中国。开始是由上海四马路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平从日本购回10套乒乓球器材,并在店内作表演,于是买乒乓球、打乒乓球的人逐渐增多,各大城市也先后推广了这项活动。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国内震荡不定,乒乓球的发展停滞不前。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把乒乓球确定为国球之后,发展迅速。先后涌现出了如孔令辉、刘国梁、邓亚萍、马琳、张怡宁等众多世界冠军。
这段时间内,中国的乒乓球手们专心研究出了适合自己的打法,适合自己的战术。
(5)海越股份和王志良扩展阅读:
中国战绩
世锦赛冠军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中国在乒乓球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选手取得世界乒乓球比赛的大部分冠军,甚至多次包揽整个赛事的所有冠军。
容国团,中国第一位乒乓球世界冠军。
邓亚萍,国际奥委会主席亲自为她颁发金牌,中国队在历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的冠军。
⑥ 铅锌矿床类型和特征
区内铅锌矿床有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火山喷气型(火山岩容矿)、喷气沉积型(沉积岩容矿)以及热液型(包括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等类型。火山喷气型铅锌矿床常与铜矿紧密相伴,如以郭米寺、小铁山等为代表的Pb-Zn-Cu型矿床等。喷气沉积型矿床是祁连成矿带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其典型矿床为锡铁山、大东沟、蓄积山等。热液型矿床的产地甚多,但绝大多数属于矿点或矿化点,仅个别达到小型规模。火山喷气型的Pb-Zn-Cu型矿床已在有关铜矿类型中论述,本节仅就喷气沉积型铅锌矿床和热液型矿床予以总结。
一、喷气沉积型铅锌矿床
1.大东沟铅锌矿床
大东沟中型铅锌矿地处肃北县境内,位于柳沟峡-小柳沟前加里东期大陆裂谷带
图3-55 肃北县大东沟铅锌矿区地质草图
(据甘肃省酒泉地调队1994年资料改编)
1—第四系;长城系:2—上岩组;3—中岩组;4—下岩组第三岩性段;5—下岩组第二岩性段;6—下岩组第一岩性段;7—北大河岩群;8—石膏;9—加里东期黑云石英闪长岩;10—花岗斑岩脉;11—辉长辉绿岩脉;12—正断层;13一逆断层;14—平移断层;15—推测断层;16—背斜轴线;17—向斜轴线;18—地质界线;19—产状;20—铅锌矿体
矿区出露地层为古元古代北大河岩群及中元古代长城系。北大河岩群出露于矿区南北两侧,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长城系为一套浅海- 潟湖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建造,根据岩性组合由南向北依次划分为3个岩组:下岩组可分为3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为中厚层状大理岩化硅质灰岩,底部夹变砂岩和石英绢云千枚岩透镜体;第二岩性段为绿泥绢云千枚岩夹薄层大理岩化灰岩、绿泥绢云千枚岩,夹石膏透镜体,厚30~40m,铅锌矿体赋存在千枚岩中;第三岩性段为薄层大理岩化灰岩、绿泥绢云千枚岩、石膏透镜体,为矿层顶板。中岩组为含炭绢云千枚岩夹灰岩透镜体及绿泥绢云千枚岩。上岩组为薄层状大理岩化灰岩夹薄层绢云千枚岩,底部以夹紫红色粉砂岩透镜体为特征。铅锌矿体赋存于下岩组第二岩性段绿泥绢云千枚岩中,与围岩呈整合关系,地层总体走向310°,倾向20°~40°,倾角30°~60°,层间褶皱及小揉皱发育。据大东沟岩石地球化学剖面资料,第二岩性段绿泥绢云千枚岩中的Pb、Zn、Ag等成矿元素的浓集克拉克值分别达279、28.9、103,显示出较大的成矿系数。区域上该千枚岩的铅丰度值大于2000×10-6,高于同类岩石克拉克值的100倍,显示出其为矿区的主要矿源层。其变质作用较浅,围岩蚀变为绿泥石化、硅化,次为碳酸盐化。
矿区侵入岩为加里东中期中酸性岩类,如石英黑云母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98.0Ma±0.4Ma)。对花岗岩的化学分析结果进行研究,其A/CNK值为1.26,SiO2为66.13%,属过铝质,其成因属于S型花岗岩范畴,为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类。铅锌矿床分布于岩体旁侧,反映出铅锌成矿与花岗岩的侵入及其相伴的热液活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矿化带长约4000m,宽10~60m,平均35m,与地层产状吻合,倾向10°~40°,倾角30°~60°。矿区15~40线间,海拔低于4300m,为主要矿体赋存地段,29线以西及38线以东海拔在4300m以上,地表含矿性差。说明矿区剥蚀程度低,有向下含矿性变好的趋势。矿化带已圈定矿体共20个,呈层状、透镜状,平均厚度0.42~5.96m,长30~730m。矿体沿走向倾向延伸稳定,在矿体富集地段,围岩硅化程度高(图3-56)。
图3-56 大东沟铅锌矿区0线6矿体剖面
(据甘肃省酒泉地调队,1994)
1—大理岩化灰岩;2—绿泥绢云千枚岩;3—构造破碎带;4—铅锌矿体及编号
矿石类型为原生硫化矿石,即含磁铁矿铅矿石及含磁铁矿铅锌矿石。矿石呈半自形-他形粒状、交代结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条纹及条带状、块状等构造。矿石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等,次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白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斜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等。金属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矿石Pb平均品位为0.68%~5.85%,Zn含量为0.11%~0.67%。
对矿石中方铅矿的铅同位素测定表明(表3-16),铅同位素组成较单一,与吊大坂铅锌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相一致(王志良等,1998)。在206Pb/204Pb-207Pb/204Pb图解上投入造山带铅同位素演化曲线附近,推断铅主要来源于地慢,同时有一定量加里东中期热液改造过程中造山带铅的混入。对表3-16中相应样品的硫同位素分析,其δ34S值为9.6‰~12.0‰,平均为10.8‰。前人研究资料(张理刚,1995)表明前寒武系沉积型矿床的δ34S值为+14‰,由此可推断本矿区的地层硫参与了成矿作用。
表3-16 大东沟铅锌矿矿石铅同位素特征
此外,王志良等(1999)对矿区围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矿石明显地继承了长城系的稀土元素配分特点,但加里东中期花岗质岩浆的侵位,使得矿石的轻稀土元素含量和重稀土元素含量之间的分馏程度比地层更高。
该矿床具以下成矿特征:①矿体产于千枚岩中,呈层状、透镜状,与围岩整合接触,矿石条纹及条带与围岩层理一致,并具同步构造变形特征,显示出原始沉积;②矿石中金属矿物的相互交代表明了成矿热液具多期活动及改造富集作用;③矿质来源于长城系属潟湖-潮坪沉积环境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④矿石中铅同位素年龄值为1151.35~1176.76Ma,与含矿地层年龄接近。以上种种特征表明,该铅矿床属沉积-改造层控型矿床,成矿作用是在海岸潟湖-萨勃哈成岩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叠加了热液改造富集作用。
2.锡铁山铅锌矿床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赛什腾山-锡铁山岛弧带
该矿床有两个含矿层,其中滩间山群
图3-57 青海大柴旦锡铁山铅锌矿床地质图
(引自青海地质科研所,1986)
1—第四系残、冲积层;2—下石炭统长石石英砂岩、砂砾岩;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3—粉砂岩、粉砂质板岩;4—泥钙质胶结复成分砾岩、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中奥陶统-志留系滩间山群下部火山-沉积岩组:5—千枚状板岩;6—绢云绿泥片岩;7—绿泥石英片岩;8—绿泥绢云石英片岩;9—斜长角闪岩;10—达肯大坂岩群石英片岩、片麻岩、混合片麻岩;11—石墨质片岩;12—大理岩;13—角闪岩;14—石英脉;15—矿体;16—矿带界线及编号;17—断层;18—地质界线;19—背斜轴;20—钻孔、勘探线及编号
矿区为一向SW陡倾的单斜层,局部地表或浅部向NE陡倾,深部则转向SW倾。受强烈的后期挤压,层间滑脱、小揉皱及挠曲十分发育,导致矿体产状相对复杂多变。区内断裂十分发育,按其走向,可分为切层(地层)和顺层两组:顺层断裂以矿区北侧的滩间山群绿片岩系与达肯大坂岩群变质岩系的边界断裂规模最大。该断裂明显具先张后压的多期活动特点,可见糜棱岩、千糜岩与构造角砾岩、构造透镜体共存,表明其曾经有过韧性剪切—脆性破裂的活动历史。类似的断裂还经常见之于滩间山群内部的不同岩组的界面上,但规模较小。顺层断裂构造破碎带既是热液运移的通道,也是控矿构造。切层(地层)断裂主要有SN向与NEE向两组,多为逆时针方向滑移的扭性断裂,规模及断距不大,常错断地层及层状矿体,但局部为脉状矿体所充填的现象。
矿化带呈NW—SE向展布,长约5500m,宽50~350m,有平行的3条矿带。现已探明铅锌工业矿体150多个,主要集中于无名沟(S2线)至锡铁山沟(S20线)间长1700m的地段,成群出现在主含矿层中。矿体群自地表(3200~3350m 标高)向下延深至2800m 标高,深部逐渐尖灭。矿体形态有似层状—透镜状矿体、细脉浸染状矿体和细脉-网脉状矿化体3类。似层状—透镜状矿体主要赋存于主含矿层的中、上部,具规模大、品位高的特点,占矿区已探明铅锌储量的90%以上。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大体一致。这类矿体主要位于厚层大理岩顶或底部与含碳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的界面上,单个矿体长一般150~250m,厚一般3~5m,最大延深约400m(图3-58)。细脉浸染状矿体规模小(最大者长180m,厚5m)、品位低,矿体数量亦少,主要赋存于次含矿层的中、下部片岩内。矿体由细脉浸染状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矿石组成,含少量含铜石英脉矿石,矿体形态不规则,与围岩界线不清,其产状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之间常有较小的交角(图3-59)。细脉-网脉状矿化体系由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及磁黄铁矿集合体构成细脉和网脉,这类矿体很少,规模亦小,是后期热液矿化的典型代表。
图3-58 锡铁山矿床S12勘探线地质剖面
(据青海省第五地质队)
1—紫红色细砂岩(O2STc);2—斜长绿泥片岩(O2STb);3—含碳绢云石英片岩
图3-59 锡铁山矿床S5勘探线地质剖面
(据青海省第五地质队)
1—复成分砾岩(D3); 2—细砂岩(O2STc);3—斜长绿泥片岩(O2STb.次含矿层);4—含碳绢云石英片岩(
矿石工业类型有硫化矿石和氧化矿石两大类,以前者为主。硫化矿石有块状、浸染状、条带状及角砾状矿石等。主要的矿石矿物有黄铁矿、胶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有少量磁黄铁矿、白铁矿、毒砂、黄铜矿、磁铁矿和微量黄锡矿、硫镉矿、黝铜矿、锡石及金银矿物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及碳酸盐矿物(方解石、菱铁矿等),次为绿泥石、绢云母、石膏,偶见电气石、重晶石等,脉石矿物与围岩矿物组成基本一致。矿石组构较复杂,大致有两类:①在似层状、透镜状矿体中,以黄铁矿、胶黄铁矿集合体为主的条带与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的条带交互出现的条带状构造极发育,其次为花斑状构造,常见胶状结构、变晶结构、交代结构等。花斑状构造常发育于似层状矿体的边部,由粗晶方铅矿、闪锌矿和脉石矿物构成的花斑状集合体,是后期热液作用的结果;②在细脉浸染状或细脉-网脉状矿体中,部分矿石常具细脉状构造,部分矿石中见角砾或碎屑,可能反映了成矿的多期次特征,某些金属矿物(如黄铁矿)常发育碎裂结构,则显示其受动力变质的影响。
矿床的成矿作用分为3期:喷气沉积成矿期(中晚奥陶世)、变质热液改造期(志留纪)和岩浆期后热液改造期(晚华力西期)。喷气沉积成矿期形成层状及条带状、胶状细粒胶黄铁矿、黄铁矿(白铁矿)矿石,变质热液改造期主要形成块状及条带状中粗粒矿石,岩浆期后热液改造期则形成块状、粗—巨粒方铅矿、闪锌矿和方解石组合的矿石和切层的脉状矿石、角砾状矿石。锡铁山矿床矿石主元素为Pb、Zn、S、Fe,伴生元素Ag、Au、Sn、Cd、In、Cu、As等。就其储量而言,它为大型铅锌硫(银、金)矿床。氧化带平均含Pb4.73%、Zn1.66%、金0.78×106,银0.56×10-6;原生带平均Pb3.34%、Zn6.75%,Au、Ag的含量往往与硫化物含量呈同消长关系,Ag在方铅矿中含量最高,Au则与热液改造型的硫化物相关。铅锌品位变化具以下特点,即①似层状、透镜状矿体比细脉浸染状矿体品位高,大理岩中的透镜状矿体最富;主含矿层下部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品位高,次含矿层中的矿体品位低;具后期热液改造特点的矿体或矿石品位高,改造愈强烈、矿石矿物重结晶愈好、粒度粗大者,铅锌品位最高,尤其铅品位高。②沿走向,矿床的北西段以铅锌矿石为主,黄铁矿相对较少,Pb、Zn品位高,矿床南东段矿石中黄铁矿增多,Pb、Zn品位降低。显示出由NW 往SE,Pb、Zn含量有降低趋势。③自NW 往SE,主矿体中的Zn/Pb比值有明显的逐步增高趋势,矿床NW 端为无铅锌矿的锰矿体,往SE,至锡铁山沟一带,矿体的Zn/Pb<1,至无名沟一带,Zn/Pb达最高(> 2),在无名沟东南400m的Z36线一带的深部(3000m标高之下),铅锌矿体逐渐为硫铁矿体(含铜)取代,从而显示出明显的水平分带。在垂向上,总体上存在由SE深部向NW 浅部Zn/Pb比值降低的趋势,而矿体的垂向延深,则表现在锡铁山沟SE侧600m处、无名沟SE侧400m处及锡铁山沟NW 侧100m处存在3处矿化中心。如果不考虑后期热液叠加而使铅更富集的因素,仅以喷气沉积作为主成矿作用,并假定主含矿层的陡倾斜产状是成矿后的构造过程的话,则可推断主喷气口可能在矿床SE部的深部。
对矿石的铅同位素进行测试分析,该矿床的铅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大,μ值的变化为8.31~9.12,ω值30.87~40.56,K值3.6~4.32,具异常铅特征。这表明该矿床的铅为壳幔混合铅,混合方式为由海底火山作用带入海洋的地慢铅与大陆风化带入海水的地壳铅混合,也不排除在消减带火成活动热流上升溶解下地壳铅和上部地壳铅的混合(邬介人等,1994)。矿石中硫化物δ34S小于6‰,重晶石δ34S值为10.51‰~10.54‰,表明可能有深部物质的参加。
据研究(张德全等,2005),该矿床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关于此类矿床的类型,一些研究者把其归为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邬介人等,1985),鉴于该矿床与加拿大的苏利文、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河矿床以及我国秦岭南坡泥盆纪成矿期的一些矿床有许多相似之处(宋志高,1986),本次研究把该矿床归为喷气沉积型铅锌矿床。
3.蓄积山多金属矿床
蓄积山多金属矿区(也称树基沟多金属矿区)位于乌兰县内宗务隆山中段南坡,地处华力西期宗务隆山裂陷带
图3-60 蓄积山多金属矿区地质略图
(引自张德全等,2000)
1—第四系冲洪积层;石炭—下二叠统中吾农山群:2—千枚岩;3—灰岩夹千枚岩;4—绢云母千枚岩、千枚岩夹灰岩;5—厚层状白云质灰岩;6—石英脉;7—逆断层;8—平移断层;9—性质不明断层;10—地质界线;11—氧化带;12—矿体及编号
区内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下二叠统中吾农山群浅变质岩系,岩性以灰岩和千枚岩为主,构成走向近东西,向北倾的单斜构造。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以东西向压扭性断裂为主,其次有北东、北西和近南北向断裂,矿化在空间上主要与东西向压扭性断裂关系密切,矿体产出具一定层位,仅赋存于中吾农山群上部的灰岩和杂色砂岩(已变质为千枚岩)中(图3-60),矿体沿灰岩和杂色砂岩的界面分布,主矿体大多产于灰岩中。围岩蚀变较发育,蚀变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其中前两种与矿化关系密切,硅化分布范围较大,在矿体和断层破碎带附近蚀变强烈,远离之则减弱。矿化地段的灰岩均有不同程度的硅化,硅化强烈地段矿化以脉状为主,硅化较弱地段则以浸染状和团块状为主。矿床有两个含矿层共5个矿体,其中2条为含铜(或含铅)石英脉型矿体。上含矿层位于矿区北部,产在上岩组厚层—块状含硅质灰岩与下岩组上部千枚岩之间的东西向层间断层破碎带中,断续长1500m,宽10~20m,矿体位于含矿层东段,赋存于厚层状灰岩与绢云母石英千枚岩接触界面的构造角砾灰岩中,矿体长22m,平均厚4.79m,矿石呈细脉状、浸染状构造,局部见角砾状构造。原生矿石矿物以方铅矿、黝铜矿、铜蓝、黄铁矿为主,次为斜辉锑铅矿,表生氧化矿物有孔雀石、蓝铜矿、铅矾、褐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矿石铅品位最高19.89%,平均7.04%,银最高为164.3×10-6,平均70.40×10-6,铜平均为0.45%。下含矿层位于矿区中部,长1660m,宽20~30m,区内主要工业矿体均位于该含矿层中。如Ⅰ矿体位于其中段,长为377.5m,平均厚2.16m,延深20~40m(图3-61),矿体顶板围岩为灰岩、千枚岩,底板为灰岩,矿石以粒状、碎裂状及糜棱结构为主,尚有胶环带状结构,以浸染状、条带状构造为主,块状及角砾状构造少见,矿石矿物有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含微量黝铜矿、斑铜矿、斜辉锑铅矿、白铁矿、铅矾、孔雀石、蓝铜矿,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重晶石。矿石铅品位最高35.85%,平均5.09%,银最高为239.5×10-6,平均62.66×10-6,Cu0.02%,Sb一般小于0.1%,As一般0.03%。含铜石英脉在矿区见有多处,但品位一般较低。矿石矿物以细脉浸染状、稠密浸染状产出,主要为黝铜矿和方铅矿,其次为铅矾、孔雀石、蓝铜矿。矿床成因为喷气沉积-热液改造型。
二、热液型铅锌矿床
本类型是指那些受断裂构造、裂隙构造控制,矿体、矿化体主要呈脉状、囊状或不规则状产出的矿产地,包括单矿脉、含矿石英(方解石、萤石)脉或其他脉状、网脉状矿化。该类型铅锌矿床分布范围广,不受地层岩性的控制,赋矿岩石可以是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砂岩、板岩、火山岩及中一酸性侵入岩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矿体呈脉状,规模小,多为矿点,少数矿床规模达到小型。矿石品位变化大,成矿元素主要是铅,其次为银、锌、铜等。典型的如哲合隆小型铅矿床。
图3-61 蓄积山铅矿床2-2′线剖面图
(引自青海地质科研所,1986)
1—第四系残、坡积,石炭系—下二叠统中吾农山群;2—千枚岩;3—含砾千枚岩夹泥灰岩;4—薄层及中厚层灰岩;5—泥钙质千枚岩夹薄层灰岩;6—薄层灰岩夹千枚岩;7—矿体及编号;8—断层及地质界线;9—平硐;10—钻孔及编号
哲合隆铅矿床位于青海天峻县境内,矿区大地构造属于南祁连哈尔腾-哲合隆断陷带
矿(化)体以含矿石英脉为特征,主要为含铅石英脉和方铅矿脉。矿(化)体赋存于垂直地层走向的北北东向和近南北向的断裂裂隙带内。已发现的11个矿体,各矿体的赋存围岩岩性不一,有绿泥绢云千枚岩、绢云千枚岩、变长石石英砂岩和变长石砂岩等,其中赋存于变砂岩的矿体铜铅锌含量较高。此外围岩内还分布有星点状和细脉状方铅矿。矿体呈脉状展布,平面上具雁行状排列,剖面上具斜列特征,沿倾向延深较大,最大斜深可达115m(如Ⅳ矿体),矿体长6~180m,厚0.3~2.9m。矿体围岩蚀变不发育,近矿围岩具硅化和岩石褪色现象。
矿石类型简单,有致密块状、浸染状、角砾状矿石等。成矿元素以铅为主,伴生银及金、锌等元素。致密块状矿石方铅矿含量90%~95%;浸染状矿石为矿区最主要的矿石类型,方铅矿含量10%~50%,与闪锌矿构成团块,呈星点状浸染到脉石矿物或贯入到脉石矿物裂隙中;似角砾状矿石分布局限,主要由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碳酸盐矿物、石英等组成脉体胶结围岩角砾而成。矿区氧化带不发育,仅在矿体上部形成褐黄色的褐铁矿化带。
三、喷气沉积矿床区域成矿特征
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有以下共同特点。
1)它们都形成于地壳拉伸-裂解的构造环境中,而且定位于大型裂陷盆地的次级海盆内。
2)具有稳定的含矿层位,它们多产在细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沉积层位中。例如大东沟铅锌矿床产于元古宇长城系下岩组二岩性段绿泥绢云千枚岩中;锡铁山矿床的含矿层为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下部火山—沉积岩组上部的碳硅泥质沉积岩及碳酸盐岩,岩层中常见硅质岩、含Zn的铁锰碳酸盐岩薄层或纹层;而蓄积山矿床则赋存于上石炭统中吾农山群上部的灰岩和杂色砂岩(已变质为千枚岩)中,矿体沿灰岩和杂色砂岩的界面分布,主矿体大多产于灰岩中。
图3-62 哲合隆矿区地质图
(引自青海区调综合地质大队,1990)
志留系上岩组:1—变长石石英砂岩;2—砂岩与千枚岩互层;3—绿泥绢云千枚岩;4—变长石砂岩;5—绢云母千枚岩;6—变长石砂岩;7—加里东期斜长花岗岩;8—闪长玢岩脉;9—矿体及编号
3)含矿层上下均出现代表喷气作用形成的标志层,如石膏层、重晶石、硅质岩、碧玉岩层及含铁(锰)碳酸盐层等。
4)矿床具多阶段成矿特征,主矿床形成后均受到后期的变质热液、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影响和改造,成矿时代越老的矿床,其变质、变形程度越强烈,如大东沟矿床的矿层具同步褶皱弯曲现象,锡铁山矿床发育明显切层的脉状矿体,而蓄积山矿床矿体则产于上岩组厚层—块状含硅质灰岩与下岩组上部千枚岩之间的东西向层间断层破碎带中。
5)矿床的层控和构造控制特征明显,矿体多具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条带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角砾状等形态。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条带状是矿体的主要类型,具规模大、品位高的特点,产状与围岩产状大体一致,具层控性;而呈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角砾状等形态的矿体多为后期构造-岩浆热液改造的产物。后期构造-岩浆热液改造作用使矿体或矿石品位增高,改造愈强烈,矿石矿物重结晶愈好、粒度愈粗,粒度粗大者,铅锌品位最高,尤其是铅品位高。
6)矿石矿物较复杂,有方铅矿、黄铁矿、胶黄铁矿、闪锌矿和黄铜矿、黝铜矿,以及少量磁黄铁矿、白铁矿、毒砂、黄铜矿、磁铁矿和微量黄锡矿、硫镉矿、锡石及金银矿物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及碳酸盐矿物(方解石、菱铁矿等),次为绿泥石、绢云母、石膏,偶见电气石、重晶石等,矿石组分较复杂,除主成矿元素铅锌外,还伴生有Ag、Au、Cu、As及Cd、In、Sn等其他组分,部分伴生组分甚至达到工业品位,可综合利用开发。
7)围岩蚀变发育,主要的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其中前两种与矿化关系密切。
⑦ 中国乒乓球什么时候开始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十三届世乒赛
首届世乒赛后,乒乓球运动在更广的范围内引起重视。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法国和日本(50—51年度重新入会)和埃及在二十年代末加入国际乒联,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于三十年代加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乒联有会员和会友共28个。
但是,参赛的协会多是欧洲国家,最少的一次仅7个,最多的才18个。获奖者局限在欧洲,其中匈牙利成绩最显赫,捷克斯洛伐克次之。其他洲参赛的仅美国和印度,运动员多是住在英国的学生。1939年.世乒赛举办地首次移出欧洲,乒乓球运动扩展到中东地区。
女子团体赛于1933—1934年度才开始,仅匈、捷、英、荷、德、法六国的队伍参加。
这一时期,器材、规则和乒乓球技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首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采取了两种试行记分法,一是网球记分法,一是21分记分法。1928年确定一律采用21分记分法,直到今天。1936年,对一局的比赛时间和球台的弹性作出规定,还把球网降到15.25厘米。
硬球及胶皮拍的出现,增加了球的速度和旋转,有的选手采用了远台削球,并尝试正、反手攻球,技术水平不断向前迈进。当时美国选手发球时,利用不执拍手的手指的动作加大球的旋转,这种方法受到了规则的限制。
原来的台窄网高,运动员战术单纯,多靠近球台,以平挡稳守为主。以致出现了“马拉松赛”。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乒赛中断了8年。
从比赛成绩看,男子团体除第六、十、十一、十三届以外,其余九届均是匈牙利获冠军,捷克斯洛伐克获两次、奥地利和美国各获一次冠军。捷克斯洛伐克获三次女团冠军,德国获两次、美国获一次冠军。个人最突出的是匈牙利的巴纳,获五次男子单打冠军,八次双打、两次混双冠军;最突出的女选手是梅德扬斯基,她包揽前五届女子单打冠军和六次女双、六次混双冠军。
⑧ 年度重要科技奖
2009年我院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矿产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荣获2009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大陆科学钻探地球物理调查与信息技术应用”等6项成果荣获2009年国土资源科学奖技术二等奖。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
2009年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奖成果,获奖单位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奖人员为侯增谦、王二七、莫宣学、潘桂棠、丁林、王安建、张中杰、李光明、罗照华、唐菊兴、秦克章、徐义刚、曲晓明、王宗起、杨竹森。该项成果是国家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中科院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的最终集成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正在西藏厅宫矿区开展矿区地质填图
侯增谦研究员(右一)在青海沱沱河铅锌矿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
项目研究的重点矿床——驱龙铜矿(中国最大的斑岩铜矿床)
课题组成员在西藏驱龙铜矿区做岩芯编录
主要创新点为:①发现青藏高原的陆—陆碰撞过程具有主碰撞聚合(65~41Ma)、晚碰撞转换(40~26Ma)和后碰撞伸展 <25Ma)三段性演化规律。首次证实三段式碰撞过程应力场均发生张/压交替的旋回式演变,研究建立了大陆碰撞造山的动力学模型,对认识超大陆形成与演化有重大科学意义;提出大规模岩浆底侵作用是高原地壳垂向增生和地壳加厚的主导机制之一。②发现高原东缘主要发生旋转构造而非大规模地块逃逸,并提出高原东缘旋转构造形变机制;发现印度板块发生断离以及岩石圈挤出与软流圈上涌的岩石学证据;提出主碰撞带存在新生地壳与再循环地壳两类地壳;提出主碰撞带活动裂谷系和藏南拆离系的发育时限及形成机制,对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作出贡献。③首次提出并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以陆陆汇聚、构造转换、地壳伸展成矿系统为核心的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系统阐明了大陆碰撞带成矿系统及大型矿床形成的动力背景、深部过程、发育机制和成矿机理,对区域成矿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④首次厘定出大陆碰撞带5个大陆成矿系统和10余种标志性的矿床类型,建立了以大陆型斑岩铜矿新理论为代表的5种典型矿床成矿新模型,揭示了大陆碰撞过程中成矿物质运移、积聚与沉淀机制,丰富和发展了矿床学理论。⑤初步查明了西藏高原区域成矿规律,系统建立了主要矿床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集成了一套完整的GIS资源评价系统,首次定量评估了主碰撞带Cu、Pb、Zn、Ag等资源潜力,提交了一批战略新区和找矿靶区,并取得找矿突破,为区域勘查评价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部署依据。
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成果
属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成果,荣获2009年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奖单位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等,主要完成人员包括张兆吉、费宇红、赵宗壮、谢振华、王亚斌、苗晋祥、杨丽芝、张凤娥、杨齐青、崔亚莉、靳孟贵、许广明、雒国忠、刘立军、王强等。
该成果依靠原始水文地质方法,应用同位素水文学、计算机模拟和GIS技术,厘定了华北平原第四系地层系统,建立了水循环模式,进行了地下水资源及功能评价,预测了未来水资源形势。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图集》、《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建立了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系统。
专家评价认为,该成果属地下水调查评价领域的重大成果,是华北平原50年来水文地质工作经验的总结,为国家全面掌握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是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承前启后的优秀成果。
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图
采集地下水同位素样品
与国外专家进行地下水循环研究交流
野外钻探
大陆科学钻探地球物理调查与信息技术应用
2009年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获奖成果,获奖单位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长安大学,获奖人员为杨文采、苏德辰、程振炎、于常青、孙爱萍、朱光明、何丽娟、刘因、钱辉、李惠民。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地球物理子工程”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管理信息和网络系统子工程”是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两个重要子工程。
主要创新成果包括:①自1997年以来,首次开展了大陆科学钻探选址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及孔区三维地震调查和数据精细处理、先导孔及主孔VSP调查、数字三分量地震剖面调查,优选出了最能实现大陆科学钻探科学目标的孔址。②选址地球物理调查取得了大量壳幔动力学作用的地球物理证据,如陆壳深俯冲、岩浆底侵、地幔减薄等。尤其是用24s的深反射地震记录发现了大别苏鲁地区地幔内存在5组罕见的水平反射体。③地球物理子工程成功地进行了多项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技术的创新取得了结晶岩区开展三维和三分量反射地震和垂直地震剖面调查的丰硕成果。④利用大陆科学钻探取得的岩心岩性、构造编录和测井资料,建立了准确的波速模型,使合成的地震道与三维地震剖面之间达到完美拟合,准确地标定了主孔两侧三维地震发现的三大类反射体,建立了解释我国地壳地震反射的第一组标尺。⑤采用以深反射地质为先导,配合各种地球物理调查,在查清地壳上地幔组构的基础上,提出优选孔址,并为后续钻探证实。⑥建立了北京—东海之间地学部、工程部和东海钻探现场3个局域网,并采用VOIP技术在两地三点间建立了专线电话。数据始终能保持正常传输。⑦建立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中英文网站以及相关的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网站。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岩心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互联网站并通过网络发布到互联网上。将所有岩心扫描图像实时发布到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网站并实现了分级共享,为国内外用户和公众提供了很好的共享服务,使世界各地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科钻一井每天的进尺、编录信息及井场新闻等信息。
三维地震、测井和岩心岩性构造比较
(a)地震波速分层及层速度,单位km/s;(b)反射体编号;(c)岩心岩性柱:绿色榴辉岩,紫色橄榄岩,粉色副片麻岩,红色正片麻岩;(d)中子密度测井曲线;(e)深度大致标尺,单位十米;(f)声速测井曲线;(g)岩心构造图;(h)三维地震连络线剖面段和声阻抗曲线
大陆科学钻探主孔预测剖面(a)及钻探完工后推测剖面(b)
西藏当雄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
2009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奖成果,获奖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员包括吴珍汉、孟宪刚、胡道功、江万、叶培盛、朱大岗、刘琦胜、杨欣德、邵兆刚、吴中海、赵希涛、王建平、冯向阳、纪占胜、柯东昂。
重要成果包括:①实测当雄幅1:25万地质图,测编当雄幅1:25万构造纲要图、第四纪地质图、矿产分布图、活动断层分布图,提交了优秀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大幅度提高了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程度。②将旁多群解体为诺错组(C1-2n)、来姑组(C2P1l)和乌鲁龙组(P1w),在来姑组发现晚石炭世撒克马尔期腕足类化石群,新发现半球旁多贝一个新种;在麦隆岗组新发现一批牙形石,划分5个牙形石带,定义高舟牙形石属一个新种,显著提高了我国晚三叠世诺利阶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程度。③发现早侏罗世宁中二云母花岗岩带、早白垩世欧郎序列侵入岩、古近纪旁多序列侵入岩、渐新世白榴石斑岩及始新世石泡流纹岩;在念青唐古拉山发现面积达1500km2中新世巨型花岗岩,对岩浆锆石进行离子探针(SHRIMP)U-Pb同位素测年,精确测定岩浆侵位结晶时代为18.3~11.1Ma。④将念青唐古拉岩群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冷青拉片麻岩,在纳木错西岸发现早前寒武纪土那片麻岩和晚前寒武纪玛尔穷片麻岩,发现晚古生代鲁玛拉岩组角闪岩相变质岩,对认识拉萨地块结晶基底具有重要意义。⑤厘定纳木错与旁多2个逆冲推覆构造,测出纳木错逆冲推覆构造经历191~144Ma、109Ma、60~30Ma三期构造变形,查明旁多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古近纪中晚期,在当雄—羊八井地堑鉴别28条活动断层与多期古地震事件。⑥新建晚第四纪湖相沉积地层单位——纳木错群及干玛弄组(Qp3g)、扎弄淌组(QhΖ),发现高出纳木错湖面130~140m高位湖相沉积,证明藏北高原晚更新世发育面积超过10万km2古大湖,重新划分了第四纪冰期,揭示了晚第四纪古气候环境变迁过程。⑦综合划分内生金属成矿区带,新发现10处矿点,系统调查编录了地质遗迹与地质旅游资源。⑧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3篇、SCI检索论文8篇,出版专著2部,培养5名博士研究生和1名博士后研究人员。项目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学术影响。
念青唐古拉山脉晚更新世冰川U形谷
林周盆北三叠系灰岩自北向南逆冲于上白垩统红层之上
当雄盆北历史地震遗迹
翻越念青唐古拉山脉
中国地球化学元素丰度图集编制与研究
2009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奖成果,获奖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员包括史长义、迟清华、鄢明才、胡树起、张勤、刘崇民、顾铁新、卜维、鄢卫东。
突出成果包括:①根据全国约750个有代表性花岗岩类岩体的768件组合样品的实测分析数据,计算出了中国花岗岩类及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等花岗岩类岩石近七十种化学元素的丰度,天山—兴安造山系、中朝准地台、昆仑—祁连—秦岭造山系、滇藏造山系、扬子准地台、华南—右江造山带、喜马拉雅造山带等中国七大构造单元花岗岩类及不同岩石类型花岗岩的近70种化学元素的丰度,太古代、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花岗岩类及不同时代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的近70种化学元素的丰度。首次编制了56种元素与氧化物的1:2500万中国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图和61种元素氧化物的1:2000万中国东部岩石地球化学图,超额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②系统地研究了我国花岗岩类及不同岩石类型花岗岩近七十种化学元素的丰度和地球化学特征、中国各构造单元花岗岩带的元素丰度与区域分布特征、各地质时代花岗岩类的丰度与演化特征。研究了中国东部岩石化学元素平均含量及其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中的分布特征。③公开发表论文8篇,出版专著2部,并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
青海野外采样
项目成果之一
中国花岗岩类样品分布图
该项成果全部使用实测资料,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不仅可以为中国的基础地质、矿产勘查、地球化学研究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而且对中国区域上地壳的化学组成及演化研究有重要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新疆北天山西段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和勘查模型研究
2009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奖成果,获奖单位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703队、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要完成人有张作衡、王志良、左国朝、王龙生、刘敏、甘甫平、王见蓶、张长青。
新疆西天山最大的阿希金矿矿区照片
项目采用现代成矿学最新理论和采用最新的找矿技术方法,通过对新疆天山西段大地构造演化、岩浆活动与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关系、铜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时空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并提出区域成矿模型及找矿勘查模型,并开展了找矿预测。主要成果包括:依据构造单元时空叠覆理念,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结合精确定年,提出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理顺了本区不同时期的地层系统,恢复了古构造沉积环境,划分了在构造演化进程中的成矿阶段及期次;通过大量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同位素测年以及区域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前人大量资料,重新厘定了西天山造山带各阶段演化史;分别建立了铜金多金属矿床的矿床尺度典型矿床模型和区域成矿模型,在精确定年的基础上厘定了喇嘛苏、达巴特和菁布拉克等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形成环境;通过西天山与东天山和巴尔喀什成矿带综合对比,提出了西天山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找矿方向;综合研究区铜金矿区地物化和蚀变异常遥感等找矿标志,建立了铜金找矿模型并提出了一系列靶区。
新疆北天山西段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
矿产资源与中国的工业化——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2009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奖成果,获奖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员包括王安建、王高尚、陈其慎、韩淑琴、周凤英、韩梅、曹殿华、李瑞萍、耿诺、张建华。
本成果在揭示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诸多相关规律的基础上,从矿产资源安全、资源产业、资源环境和资源经济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全球及我国资源供需趋势和面临的资源安全问题,提出了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对策。①通过揭示的工业化过程人均能源消费与人均GDP的近线性关系、人均矿产资源消费与人均GDP的“S”形关系等若干重要规律,创建了综合预测模型,系统预测了我国及全球未来20~30年资源供需形势,深入分析了全球资源供需格局以及我国面临的资源安全问题。②系统论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理论,首次建立了我国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和供应安全预警体系,定量评估了资源安全状况。从国家发展模式的高度提出6项资源战略安全和7项市场安全政策要点。③深刻分析了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和中国工业化进程,前瞻性地指出2008年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将发生转折,有效地影响了钢铁产业政策和铁矿石价格谈判。以揭示的需求峰值(拐点)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原材料产业发展趋势,明确指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紧迫性。④把资源与环境密切结合,科学地分析了资源—经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了环境污染趋势,指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艰巨性。
项目组在老挝野外采集样品
不同价格下我国铁矿石供应格局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研究与制修订
2009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奖成果,获奖单位包括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南京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获奖人员包括王苏明、叶家瑜、王祖荫、周金生、张 勤、罗惠芬、田来生、熊及滉、王亚平、夏宁。
本项成果是针对DZ0130-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实施中逐步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参考相关ISO国际标准和测试实际需求,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完成修订替代版本,新增加了“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1:250000)样品”、“同位素地质样品”和“土工试验”3个分标准,已在地矿行业700余个实验室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项成果具有明显的创新特点。在国内首次以测试过程为基础架构,控制对测试结果质量有影响的所有因素,规范和提升实验室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研究建立了4个数学模型应用于DZ/T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其中岩石矿物重复测试相对偏差允许限数学模型解决了岩矿分析中高含量段误差允许限偏松和低含量段误差允许限偏严的问题;贵金属和水分析重复测试相对偏差允许限数学模型解决了套用岩矿分析允许限合理性差的问题;岩石矿物分析准确度相对误差允许限数学模型解决了套用岩石矿物精密度允许限的概念混淆问题。在地矿行业中首次将国际通用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用于岩矿分析中不同人、不同方法、不同仪器设备分析数据的质量评估,用于样品加工的质量评估,并将标准物质的2倍不确定度作为水样分析准确度允许限。项目成果体现了分析技术的进步,具有良好的系统性、可操作性、适用性和科学性。
岩石矿物重复测试相对偏差允许限数学模型验证点位图
图中横坐标是浓度对数坐标,纵坐标是允许限
岩石矿物重复测试相对偏差允许限数学模型比较图
图中横坐标是浓度对数坐标,纵坐标是允许限,蓝色线是3点拟合数学模型,绿色线是2点拟合数学模型,红色线是新拟合数学模型
DZ/T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封面
宣传贯彻与培训
⑨ 中国乒乓球历史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乒乓球因为对场地要求不高,简便易行所以在全国开展得比较好。1959年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让世界瞩目。国人振奋。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庄则栋和丘钟慧分别获得男女单打冠军,中国队也拿下了男子团体冠军。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乒乓球开始在世界上称霸,乒乓运动也长盛不衰。至2005年,共获冠军143.5枚,其中世锦赛100. 5枚,世界杯赛27枚,奥运会16枚。而且已有三次包揽世锦赛全部7个金杯,两次包揽奥运会全部4枚金牌。这样的成绩足以自傲。
其次,乒乓球运动开展的条件不苛刻,可参与性强。男女老少都能打,天南海北都能打,室内室外都能打,有钱没钱都能打。条件好的可用高级球台打,条件差的水泥球台也能打,没有球台用几张桌子拼起来也能打。天气好在露天可以打,遇上大风大雪在一间不大的房间里就可以打。乒乓运动又是一项全身运动,健体健脑又健心。相对于足球篮球等运动,它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自己可控制运动量,非常有利于普及。总之,这项运动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得到了国人的普遍喜爱,普及程度很高。
多年来中国选手一直在乒乓球项目中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男子项目中的王涛、孔令辉、刘国梁,女子项目中的邓亚萍、乔红、王楠、张怡宁等冠军球员群星璀璨。回顾中国乒乓球队队在历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汉城奥运会2枚,巴塞罗那奥运会3枚,亚特兰大奥运会4枚,悉尼4枚,雅典3枚……多年来中国乒乓球队一直以“梦之队”的姿态出现在奥运赛场上,乒乓球项目也是中国代表团最为稳固的夺金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