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历史上关于民航的政府管理机构名称和成立时间
1919年,德国开始了国内的民航运输,同年八月英法开通了定期的空中客运,民用航空的历史正式揭开。
同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成立IATA(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是一个非官方组织。
1947年根据此规定成立了国际民航组织ICAO(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是一个官方组织,民用航空从此变成了有统一规章制度的世界范围的行业。
1929年国民政府成立沪蓉航空管理处,当年开通上海-南京航线。1930年与美商合资组建中国航空公司,1931年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组建欧亚航空公司,1933年西南五省组建西南航空公司。
1980年3月5日,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这期间中国民航局是政企合一,既是主管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以“中国民航(CAAC)”名义直接经营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业务的全国性企业。下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后迁至西安)、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
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这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是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中国西北航空公司、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此外,以经营通用航空业务为主并兼营航空运输业务的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也于1989年7月成立。
1993年4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属国务院直属机构。12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机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
B. 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内容
《欧亚经济联盟条约》(下称“条约”)由正文和附件两部分组成。正文共计156页,分为4部分,28章,118条。附件有33个,共计861页。条约总计1017页。
条约第一部分为总章,明确联盟为区域一体化国际组织,拥有国际法主体地位。同时在该部分还确定了成员国、统一政策、共同市场等关键性概念的含义,阐释了联盟的原则、宗旨和职能。条约确定了联盟机构包括最高欧亚经济理事会、欧亚政府间理事会、欧亚经济委员会和欧亚经济联盟法院,规定了上述机构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决策规则。条约规定,联盟预算由各成员国承担,并以卢布形式结算,应接受外部审计。
条约第二部分为关税同盟。由信息合作与统计、关税同盟的运行、药品和医疗产品的流通监管、海关监管、外贸政策、技术监管、卫生和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保护消费者权利等8个章节构成。
条约第三部分为统一经济空间。该部分由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服务贸易与投资、金融市场监管、税收、竞争的统一原则和规则、自然垄断、能源、交通、国家采购、知识产权、工业、农业、劳务等14个章节构成,与第三分部构成条约的核心部分。
第四部分为过渡条款和最终条款。过渡条款对上述各有关章节的实施设定了过渡期。例如,为构建石油和成品油的统一市场,最高欧亚经济理事会将在2016年1月1日前批准通过整体原则,在2018年1月1日前批准通过构建统一市场的实施纲要,并规定在2024年1月1日前完成该实施纲要的具体期限。完成实施纲要后,联盟成员国应签订关于构建石油和成品油统一市场的国际条约,内容应包括共享欧亚经济联盟区域内石油转运系统的统一规则,并确保该条约在2025年1月1日前生效。
最终条款规定了联盟的加入、退出、观察员国、工作语言、信息公开、争端解决、与其他国际条约的关系、条约的修改等内容。
C. 国际货币体系从货币本位及汇率制度两个角度分别是怎样分类的
您好!按照本位机制划分,国际货币体系大致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的自发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黄金—美元”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美元本位制的牙买加体系等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1、自发国际货币体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从国际金本位制的自发国际货币体系开始的,大约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结束,它并不是国际协议的结果,而是交易制度、交易习惯和国内法缓慢发展起来的结果,反映的是英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支配地位。(1)自发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历史和经济背景。一是英国世界第一强国地位的形成。17世纪发生的欧洲大陆战争引发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同时引发大量难民逃往海峡对面的英国。英国人抓住机会利用这些劳动力和他们带来的技术,打下了扎实的工业基础,发展了军事力量,赢得了其后100多年的征战欧亚美的国际战争,最终于18世纪后期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上无可比拟的世界强国,并且通过工业革命,于19世纪中叶成为全球第一个经济霸权国家。二是由于认识到黄金比白银更适于远距离、大规模的国际贸易,英国率先通过法令规定英镑的黄金含量,正是采用金本位制度。以伦敦和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支付网络覆盖全球,英镑凭借英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的霸权地位成为国际间最主要的结算手段,甚至成为某些国家的储备货币。三是当时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强国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由于当时银价暴跌引发大量的套利行为,造成银本位、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的混乱,影响了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和国际信贷的发展,德国、美国、法国、荷兰、俄国、日本等国或是出于自愿或是迫于形势先后确立金本位机制,以法令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在这种背景下,各国的金本位制在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对比的基础上逐步国际化,通过各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确定了货币关系,自发形成了国际货币体系。(2)自发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机制。第一,本位机制。很明显,第一个成型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基本规则是:黄金是国际货币,各国货币规定含金量并作为兑换基础;国内货币供应量受黄金储备制约;黄金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进出口。第二,汇率安排机制。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安排机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自发安排,市场自动调节,汇率波动以法定平价为基础,按照供求关系上下波动,但是波动限度受黄金输送点限制。第三,储备机制。黄金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运行中英镑事实上发挥了同等作用,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贸易结算工具,进而成为各国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储备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第四,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国际收支按照物价铸币流动机制自动调节,逆差国货币供应下降,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本国商品国际竞争力,进口减少而出口增加,直至国际收支达到均衡;反之亦然。(3)金本位制的内在矛盾及其瓦解。金本位制的内在矛盾主要有三点:一是黄金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生产和供应具有不稳定性,一方面使得其价格动荡动摇其作为稳健货币制度的基础,另一方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和贸易快速增长的需要。二是对外平衡与国内经济稳定的矛盾,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必须付出通货膨胀或经济紧缩的代价,影响国内的经济福利。三是金本位制的运行缺乏国际监督和保障机制,仅仅依靠各国自发承认国内经济服从对外平衡的运行规则。这些局限性注定了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根本矛盾爆发后金本位制的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这种矛盾的总爆发,从而进一步严重破坏了金本位制的根基。1931和1933年英国、美国先后被迫废除金本位制,最终宣告这一货币体系的结束。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在美英的推动下,同盟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建立起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直至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而解体。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国际协定安排,反映的是美国的政治经济霸权。(1)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背景。一是当时的国际经济环境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得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极度混乱和动荡,国际间的贸易、货币金融以及国际经济合作发生了困难。战后各国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迫切需要一种统一的、稳定的、有效运行的国际货币秩序,为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基本条件。二是美国凭借综合政治经济实力取得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导权。两次世界大战使得远离战争中心的美国获得发展契机,成为战争军需和战后恢复的唯一的商品、资金供应国,得以迅速崛起;与之相反,英国经济在战争中遭到极大破坏而迅速衰落。实力对比的悬殊使得英国虽不情愿但不得不把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创立权交给美国。这才有了“怀特方案”战胜“凯恩斯计划”并成为《国际或基金协定》的基础。(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机制。第一,本位机制。规定美元黄金官价(1美元等于0.888671克黄金),参加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可按照官价将持有美元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参加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以美元的含金量为平价确定兑换率或者直接规定比价。第二,汇率安排机制。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安排机制”,各参加国货币按比价直接盯住美元,评价汇率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汇率波动上下限各为1%,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维持波动界限;参加国汇率变动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一安排和监督,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可要求变更汇率,幅度在10%内的自行调整,幅度超过10%的需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第三,货币储备机制。以黄金为基础的美元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美国保证提供用于国际储备和国际支付的美元,保证各国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特别提款权补充黄金、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储备。第四,国际支付调节机制。参加国发生暂时性支付危机时可按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以贷款方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每年借款不得超过其份额的25%,累计借款不得超过125%。(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其解体。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主要有:一是美元对外负债增长快于美国黄金储备增长,造成美元兑换黄金的金本规则无法执行。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美国要保证参加国不断增加的对美元储备的需求,但是要面临黄金因为生产因素供应不足的困境,使得美国陷入两难困境。二是固定汇率刚性和参加国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性。为了维持汇率波动幅度,参加国无论顺差还是逆差都必须积累一定量的美元储备,特别是逆差国要牺牲其国内经济目标,然而美国却例外,它还可以通过输出美元弥补逆差,这种不对称性造成了各国利益矛盾。这些缺陷伴随着美国经济相对衰落暴露出来,美元危机频频爆发,货币体系运行的前提和规则遭到破坏,在采取各种挽救措施无效后,最终于1971年停止了运行。3、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主要西方国家货币开始自由浮动。1973年,第一石油危机爆发,西方经济陷入混乱,浮动汇率却在衰退和混乱中表现良好。1975年西方六国在首次首脑会议上纷纷表示接受现实,放弃重建固定汇率的尝试,形成决议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修改章程,承认浮动汇率。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牙买加协定》,承认了既成事实,正式开始了牙买加体系时代。(1)牙买加体系形成的背景。当时虽然日本、联邦德国、法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美国经济相对衰落,但是美国仍然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工业生产等领域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同时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实力的政治大国、最先进的军事大国,综合实力居世界首位。以雄厚实力为基础的美元仍然享有很高的声誉,仍然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主体、国际信贷和计价结算标准、国际清算支付手段,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取代它的地位(2)牙买加体系的运行机制。第一,本位机制。牙买加体系的本位机制是国际美元制,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不再是平价基础;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中心货币,同时国际货币多样化;各主要工业化国家直接将货币钉住美元;各国不再就黄金问题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履行义务。第二,汇率安排机制。各国根据情况自由作出汇率安排,汇率体系容纳单独浮动、联合浮动、钉住某一货币等混合安排。第三,国际储备机制。美元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后来的欧元)、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作为补充,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第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参加国可以通过基金组织贷款、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间政策协调、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等多种方式调解国际收支平衡。(3)牙买加体系的局限性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趋势。其局限性在于:第一,本位机制受美国经济和美元信用影响,基础不稳定、牢固。美国经济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实力相对削弱,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逆差,美元币值发生变动,导致了各国特别是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现实利益矛盾,不利于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第二,汇率体系不稳定,多种汇率制度并存加剧了汇率体系运行的复杂性,汇率波动和汇率战不断爆发,助长了国际金融投机活动,金融危机风险大增,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影响。第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在多样化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健全的一面,比如汇率调节机制受出口商品弹性限制、利率机制的副作用、商业银行的逐利性竞争导致贷款约束放松并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外债积累甚至危及。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必将呼唤一个新的体系诞生,无论这个新体系有没有理想模式,未来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肯定是当时世界政治经实力和权力利益较量的结果。4、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小结。纵观国际货币体系100多年来的演变历史,实质上是国际货币形态和汇率制度的变化过程。国际货币形态更替反映了经济霸权力量转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汇率制度变化两次从固定走向浮动甚至无序,既反映出世界各国对于稳定货币秩序的渴求,也反映出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利益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这样的矛盾还将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持续下去。5.关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前景,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BarryEichengreen认为,美国的双赤字不可持续,美元地位将下降,现行货币体系将逐步朝着国际货币多元化的方向演进。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将使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下降,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元和欧元很可能分享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20年后,人民币说不定也会是主要国际货币之一。蒙代尔认为,从长期看,国际货币体系内国家有可能整合成若干货币区(如分别以美元、欧元和日元为核心的货币区),之后,只要有两个货币区的汇率保持稳定,就能“诱使”第三个货币区的货币加入这一“汇率稳定机制”,从而实现全球汇率的稳定。可以看出,Eichengreen认为货币体系会朝着多元化货币体系演进,蒙代尔认为货币体系会朝着区域化货币体系演进。这两种观点代表着国际货币体系两种不同的演进方向。一方面,从货币体系发展历史来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散以后,美元作为惟一的国际储备货币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以美元占主导、欧元、日元、英镑并存的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体系。胡锦涛在G20领导人峰会上也倡导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未来人民币也有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区域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加快。1999年成立的欧元区是区域货币合作的典范,东亚、海湾、北美等货币合作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综上所述,从中期和长期来看,国际货币体系朝着区域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是由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历史的内在规律决定的。但从短期来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近景取决于全球经济失衡能否得到平稳的调节。全球经济失衡表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经常账户巨额逆差,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经常账户巨额顺差。产生这一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元本位制。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必须通过经常账户逆差向外输出美元,提供国际流动性。美国逆差,就会相应的导致其他国家的顺差。拿中国来说,中国经常账户巨额顺差,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为了保值和增值,中国只能将这些外汇储备投资美国的国债和财政部债券。巨大的资金供给又导致了美国国债利率和联邦基准利率长期处于低利率水平。美国国内的低利率水平会促使美国国内资本流向经济增长速度快的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这些资本同这些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等因素相结合的结果就是继续生产大量的国际产出和供给,从而产生更大的美国经常账户逆差。所以,要调节全球经济外部失衡首先需要美国抑制资本流出和增加出口。抑制资本流出需要提高利率,增加出口需要取消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只有当美国高利率能提高美国国内的储蓄率又不抑制国内的产出时,世界经济的失衡才能调整过来。而这一过程只能依靠消费的下降而投资不能下降。如果消费和投资同时下降,则会在长期内会导致美国产出能力和产出水平的下降,会对美国的经济和世界的经济构成较大的冲击。那么怎么实现高利率条件下的消费下降和投资增加呢?关键是引导美国投资转向外部需求弹性较小的生产部门(高科技部门)。要使这一过程得以顺利进行,还需要美国取消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当这一限制取消后,由于发展中国家对科技技术的引进、高科技产品的购买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这样高科技部门的投资回报率会比较高,进而会吸引美国国内的资本流入这些部门。这这样,以大规模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外需增长,势必会纠正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从而改善全球经济失衡。对于像中国这样有大量经常账户盈余的国家,则需要努力提高其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以弥补外需下降造成的需求缺口。而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国内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所以,一方面,这些国家要努力培育金融市场,加强银行业发展,培养金融人才,提高国内金融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争取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国际组织(如IMF)提供切实基于国际合作的援助和指导,诸如在控制国际投机资本、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帮助。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失衡的调节取决于逆差国和顺差国的通力合作。调节经济失衡是稳定现行货币体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改革货币体系的基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D. 俄罗斯卢布的卢布的国际战略
卢布国际化是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5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出要实现卢布完全可兑换以后,俄罗斯拉开了以卢布国际化为目标的新一轮金融外交的序幕。
2006年7月,俄罗斯完成了对《外汇调节与管制法》的修改,放松了对卢布在资本项目下的管制,使卢布实现了完全可兑换。此后,俄罗斯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力推动其贸易伙伴在双边贸易中以本币进行结算,用卢布进行能源贸易结算,以及力图使卢布成为地区储备货币。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俄罗斯经济虽然经受了严峻考验,但俄政府还是借助G-20峰会和“金砖国家”峰会等外交平台,呼吁建立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增加用于国际结算的币种。
2009年6月,梅德韦杰夫总统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更加明确地提出,俄罗斯的任务是“要使卢布成为更有吸引力、更方便、更可靠的结算手段”。这表明俄罗斯的卢布国际化战略没有丝毫放松。本文拟从货币国际化理论出发,对俄罗斯实现卢布国际化的措施、卢布在独联体国家中的地位、中俄贸易本币结算以及卢布国际化的前景等问题进行分析。
俄罗斯为实现卢布国际化及提高卢布的国际地位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
第一,实现卢布在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是俄实施卢布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货币完全可兑换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之一。俄罗斯早在1996年6月就已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第8条的规定,实现了卢布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但由于种种原因,俄罗斯一直没有放开对资本项目的管制。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俄罗斯领导人开始将卢布完全可兑换提上议事日程。2003年5月,普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出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卢布完全可兑换的时间表,要求俄政府在2007年前完成这一任务。2006年5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再次要求加快实现卢布完全可兑换。同年6月13日,俄中央银行宣布,从当年7月1日起,俄罗斯将完全取消1998年金融危机后所实施的针对卢布自由兑换的所有限制,对俄公民放开兑换卢布的数量限制,提高允许带出境外的卢布的数量,允许俄公民在国外银行开设账户。6月29日,俄政府颁布了《外汇调节和外汇监督法》修正案草案。该法案取消了对资本流动的所有限制,其中包括有关俄出口商必须向指定银行出售外汇以及对自然人向国外账户汇款超过15万美元实施限制的规定等。卢布完全可兑换为其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推动贸易伙伴在相互贸易中用本币进行结算。一般认为,两国之间的贸易用本币进行结算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是两国贸易额较大,且进出口规模相当;其次是两国的货币应为可兑换货币;再次要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比如在对方国家开立银行账户,规避汇率风险等。俄罗斯只在与少数邻国的贸易中用本币进行结算,其中与白俄罗斯80%的贸易和与哈萨克斯坦30%-40%的贸易是用本币结算的。为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本币结算的范围,俄罗斯与中国、委内瑞拉和土耳其等国进行了谈判,其目的在于首先与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合作历史的贸易伙伴之间达成共识,寻求突破。2009年9月,俄罗斯与越南中央银行就对外贸易本币结算问题达成了协议,但由于种种原因,两国在相互贸易中仍在使用美元进行结算。2010年1月,在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访问俄罗斯期间,俄土两国就本币结算问题达成了原则共识。但是俄罗斯对伊朗提出的相互贸易本币结算问题没有作出回应。俄罗斯认为,俄对伊的出口额远高于进口额,如两国实行本币结算,俄罗斯将持有大量伊朗货币难以消化。针对这种情况,伊朗提出俄伊两国可考虑部分贸易尤其是能源项目合作可试行本币结算,但这一问题仍未取得进展。
推动独联体成员国之间及中俄之间的贸易用本币进行结算,是卢布国际化战略的重点。2009年4月1日,独联体财政部长、经济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后,俄罗斯财政部长库德林宣布,独联体成员国正在研拟扩大双边贸易本币结算的办法。同年11月23日,独联体国家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在雅尔塔召开,会议详细讨论了成员国之间的本币结算问题。各国政府都表示支持贸易结算币种多样化,在相互贸易中不仅使用美元结算,还可用本币、卢布或其他货币进行结算。
第三,要求能源进口国在能源贸易中用卢布进行结算。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卢布国际化,也关系到俄罗斯的能源外交问题。首先,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国,一直希望在石油定价机制中拥有一定的发言权。为此,普京提出了俄罗斯建立石油交易所、天然气和其他产品的交易所,并用卢布进行定价和结算。2006年6月8日,“俄罗斯交易系统”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始石油远期合同交易。俄罗斯还在圣彼得堡建立了专门的石油交易所,并希望将其建设成为继纽约、伦敦、新加坡和东京之后的全球第五大石油交易所。其次,俄罗斯向其合作伙伴提出油气贸易以卢布定价和支付款项的要求。俄与越南、白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正在就用卢布支付油气款项进行谈判,并向摩尔多瓦、蒙古和乌克兰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但只有越南原则同意了俄方的提议。此外,俄罗斯政府还要求主要油气公司在其油气贸易中用卢布定价和交易。2008年底,梅德韦杰夫在其就任总统后的首次国情咨文中要求俄罗斯企业加快在油气贸易中用卢布结算的进程,并在其他行业的对外经济活动中使用卢布。天然气工业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等大公司,已多次要求其合作伙伴用卢布支付贸易款项,但至今应者寥寥。
第四,推动独联体框架内的货币合作。为提高卢布和独联体其他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在俄罗斯的推动下,独联体成员国于2004年9月15日颁布了《独联体货币领域合作与协调行动的构想》。该文件放弃了建设统一卢布区的设想,提出成员国各自建设本国的货币体系、支付体系和外汇市场,进而为实现金融和货币一体化创造条件。《构想》确定独联体国家货币合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货币的完全可兑换;货币进入外汇市场交易;协调汇率政策,保持本币币值稳定;建立可靠、有效的货币转移制度,包括储蓄存款业务的转移;向经济主体和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领域提供国民待遇,共同制定限制金融市场准入的清单。《构想》提出,为实现上述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有:实现国内外汇市场的自由化,提高外汇市场的流动性水平,根据国际通用的规则制定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调节规则,并使之趋同;完善支付结算机制,在支付结算中扩大本币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汇率政策趋同,远景是建立消除汇率波动的协作机制:选择最优化的汇率制度,并协调行动,确定汇率波动的区间;建立协调货币政策的跨国结构,或对现有机构进行完善;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国家,建立联合的货币支持机制,稳定国际收支失衡国家的汇率和宏观经济平衡。
《构想》提出将分阶段完成上述目标,第一阶段(2004-2006年),实现经常项目下货币可兑换;独联体国家的结算除使用硬通货外,可使用本币。第二阶段(2006-2010年),各国货币法相互协调并趋于一致,保障资本自由流通。第三阶段(2010-2017年),各国进入经济稳定增长阶段;经济改革完成;支付结算采用现代标准;完成关税同盟建设,建立统一的内部市场,实现经济法律法规的高水平协调。最终目标是制定干预汇率的共同方针,针对货币金融政策作出集体决策,就共同货币达成一致,并使之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货币。
第五,打造俄罗斯的国际金融中心。卢布国际化战略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俄罗斯专家指出,建设俄罗斯的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是一个民族自豪感问题,也是加强俄罗斯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问题;其次,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可起到创造就业机会的作用,比如,纽约的证券行业占城市工资的23%,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人数的5%;此外,发达的金融市场将提高投资,保障生产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更为重要的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对卢布的国际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俄罗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情况下,卢布的国际化进程才能取得积极进展。
根据俄经济发展部制定的《俄罗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构想》,俄罗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08-2010年,重点在于发展国内证券市场,实现本国证券市场与地区证券市场的一体化,使俄罗斯金融市场成为提供跨国金融服务的局部的国际金融中心,成为独联体地区范围内的金融中心。第二阶段,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竞争力水平,使俄罗斯金融市场成为地区性金融中心,成为在欧亚地区起主导作用的国际金融中心。《构想》提出,为实现这一目标,除构建良好的国内金融制度、培育发达的银行体系和证券市场、改革税制等国内措施外,还要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体化。为此,俄计划为外资提供简单便利的准入制度。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简化外国资本进入俄罗斯的制度;二是降低交易成本;三是简化外国资本的交易制度;四是完善外汇法规,取消那些影响俄罗斯机构投资者在境外投资的限制,降低风险。
E. 反洗钱是什么意思
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规定:
第一条为了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制定本法。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和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预防、监控措施,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履行反洗钱义务。
(5)欧亚集团结算系统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规定:
第十五条 金融机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对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负责。
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
第十六条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时,应当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
F.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商丘市永城分公司怎么样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商丘市永城分公司是2000-03-27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永城市欧亚路东段。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商丘市永城分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148171673726XU,企业法人路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商丘市永城分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上述经营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工信部核发的有效许可证为准)。从事通信和互联网网络的设计、投资和建设;通信和互联网设施的安装、工程施工和维修;经营与通信和信息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漫游结算清算、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设备销售;出售、出租通信终端设备、互联网设备及其零配件,并提供售后服务;房屋、柜台租赁,商务代理服务;销售: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智能设备、日用百货、五金、家具家居;设计、制作、发布、代理各类广告;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代收水电气暖费;票务代理#。
通过爱企查查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商丘市永城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G. 中国如果现在有1亿吨黄金,能不能搞金本位,并且替代美元体系
想要靠黄金获得国际地位,只需要5万吨就足矣。美国巅峰时期也没有这么多。超过5万吨的话黄金就不值钱了,真有一亿吨的话,到时候黄金充其量也就是个装饰品,比如用在高端一点的汽车内饰上。
美元最早是靠黄金上位的,固然美国实力强,但全世界的人不见得都认可美元啊,但不分地区,民族,宗教大家都认可黄金。美国实力强是基础,但美元是借黄金上位的,培养世界使用了二十多年,形成了习惯,最后又锚定了石油,这二十多年就是世界在认可美元的初步过程。
美元只要先去美联储借债再发行再借债再发行,这个发行成本怎么比。因为政府要开支,要打仗,美国花了太多钱,必须印钱,但黄金限制美元发行,而且美国人的黄金被不断兑换走,最后才脱离黄金。投向了石油,但08年后美元还锚定了一样东西,就是中国的工业产品。是中国的工业产品和石油共同支撑美元,但现在国家不愿意这么搞了,所以一直在抛美债,中美的关系整体可以通过中国到底买不买美债来观察,一直买,说明双方关系还行,不闹。
有他推动的因素,美国人给资本,别的国家也在利用他的资本完成自身的发育,但达到这种规模也是他无法想象的。但不管咋样,作为远离传统欧亚大陆的大型“岛国”,不下场直接参与,在大陆国家中扶一个打一个始终玩离岸平衡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利益决定了他必然会搞乱大陆国家。
H. 全球原油定价体系由哪三个核心环节构成
第二阶段:“七姐妹”时期。
第二阶段是1928年到1973年,这一阶段由国际性的卡特尔“七姐妹”控制着石油市场的价格。开始的标志是1928年埃克森、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公司在苏格兰签订的《阿奇纳卡里协定》,后来美孚等另外四家石油公司也加入了这个协定。协定为了防止寡头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划分了各协议签订方的市场份额,并规定了石油的定价方式。即,无论原油的原产地,其价格均为墨西哥湾的离岸价格加上从墨西哥湾到目的地的运费。后来由于中东地区原油产量的增加,以及欧洲市场对原油定价标准的不满,增加了波斯湾离岸价与目的地运费之和的标准。
“七姐妹”通过该协定将油价长期压制在一个极低的标准,极大地侵害了石油资源国的利益。石油资源国的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对石油卡特尔组织进行了公开谴责,并开展了广泛了石油国有化运动。在双方力量的抗争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应运而生。1960年,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五个国家表决成立了OPEC,并于1973年单方面宣布收回对石油的定价权。
第三阶段:欧佩克时期。
第三阶段是1973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原油价格由欧佩克控制。欧佩克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控制油价,消除不必要的价格波动,保障产油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维护产油国的利益。在1973年之后的10年中,欧佩克成员国逐步实现了对石油公司的国有化,并采用了直接固定石油价格的策略。欧佩克以沙特阿拉伯34°轻质油油价作为基准油价,不同的石油之间有一定的差价,而欧佩克所有成员国需要放弃石油产量的自主决定权来维持这种价差体系的稳定。在此阶段,石油价格从最初的每桶3美元逐渐提升至30美元以上。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将石油利益从西方发达国家转移至石油资源国。这一时期,欧佩克的成员国也由最初的5个扩展至13个,与今日的规模已无太大差别。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持续的高油价导致了石油需求量的降低和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加之欧佩克之外的产油国石油产量的提升,欧佩克为了保持自己在国际原油市场的份额,采取了降低价格、保护份额的策略。这一时期,欧佩克首先通过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价格战”维护了自身的市场份额,并迫使非欧佩克成员国妥协同意削减石油产量,欧佩克成员国内部也重新确立了配额制度。然而原油的减产导致油价再度上升,这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石油贸易大量从长期合约转向现货市场。而现货市场的不断壮大,渐渐削弱了欧佩克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力。
此后直至2004年,欧佩克虽然在名义上仍然采取直接设定目标油价的策略,期间也对目标油价两次进行向上调整,但除去通货膨胀,目标油价并没有显著上涨。由此可见欧佩克对油价影响力的降低。
21世纪初,由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欧佩克实际油价已远高于目标油价,其定价策略不再适应市场需求。2005年1月,欧佩克正式放弃了对石油价格的直接干预,并在其后逐渐放松了成员国之间的配额制度。这一阶段,欧佩克主动采取维持石油供给市场适度紧张的战略,加之中东地区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国际石油市场的供给一直偏紧。
虽然欧佩克提出,他们仅在确定石油价格上涨是出于供需不均衡而非投机因素时,才通过增产抑制油价上涨,但其产出的增加并不足以应对不断上升的需求,其实质已失去抑制油价上升的能力。由于欧佩克成员国的经济状况仍严重依赖于石油出口收入,在油价下跌时,成员国并不会通过减产维持油价,而是采取增产这种竞争性的策略。20世纪80年代后,欧佩克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力不断下滑,至今已无直接的控制能力。
第四阶段:“交易所”时期。
第四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这一时期现货市场的交易为国际原油的主要交易形式。现货市场形成之初只作为各大石油公司相互调剂余缺和交换油品的场所,故也称为剩余市场。但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石油交易量从长期合约市场大量转移到现货市场,现货市场的价格开始反映石油生产的成本及边际利润,具有了价格发现功能。目前,国际上有美国纽约、英国伦敦、荷兰鹿特丹和新加坡四大现货交易市场。
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主导的定价体系之下,国际原油市场采用的是公式定价法,即以基准的期货价格为定价中心,不同地区、不同品级的原油价格为基准价格加上一定的升贴水。
公式表达为:P=A+D,其中,P为原油交易现货市场的结算价格,A为基准价格,D为升贴水。目前有两大国际基准原油,即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WTI)和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Brent)。公式定价法是将基准价格和具体交割的原油价格连接起来的机制,其中的升贴水是在合约签订时就订立的并且通常由出口国或资讯公司设定。需要注意的是,公式定价法可以用于任意合约,无论是现货、远期,还是长期合约。
历史上,WTI原油在国际原油市场上一直占据着更加核心的地位。这是由于WTI主要反映美国市场的原油供销以及库存状况。二战之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话语权,并且北美地区一直是最大的原油消费区,也是重要的原油生产区,加之WTI原油的质量好于布伦特,更适于石油生产,因此WTI价格的变化能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WTI也更适合作基准原油。
不过,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欧亚和中东地区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基于布伦特的定价体系日趋完善,其影响力不断上升,目前已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基准原油。国际上近70%的原油交易均以布伦特为基准原油。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发布的2013年度能源展望中也首次用布伦特代替WTI作为基准原油。
虽然在2013年5月,基于布伦特的普氏定价体系受到了来自欧盟委员会的调查,因为其类似于Libor的报价系统使普氏价格有被操纵的可能,即普氏价格不能公允地反映国际原油供需的基本面,市场也有猜测WTI可能借此重新树立自己的风向标地位。但考虑到普氏定价体系有现货市场庞大的交易量作为支撑,我们仍需要深入了解普氏价格体系。
普氏价格体系简介
普氏价格体系是以布伦特为基准原油的价格体系,其提供的价格包括即期布伦特(Dated Brent)、远期布伦特、布伦特差价(CFD),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外交易市场的报价参考。其报价体系类似于Libor,依据主要石油公司当日提供的收市价并进行综合评估得到。
下面介绍与原油现货定价紧密相关的几种价格。
1.北海原油。
普氏价格体系所使用的布伦特原油指的是北海地区出产的原油,是布伦特、福地斯、奥斯博格、埃科菲斯克(取四种原油首字母为BFOE)的一篮子原油。在普世定价体系形成之初,布伦特原油被认为是北海原油的代表,只将其价格作为基准油价。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布伦特原油产量急剧下降,到了21世纪初,布伦特油田产量已经衰减到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在2002年,普氏价格体系采用了布伦特、福地斯、奥斯博格(简称BFO)的一篮子油价;在2007年,又加入了埃科菲斯克,形成了BFOE。但出于习惯,我们今天仍用布伦特原油指代BFOE。
采用一篮子原油作为基准原油有利于扩大基准价格的市场基础,但由于这些原油的质量不一,其中福地斯、奥斯博格的密度较小,含硫量较低,质量高,埃科菲斯克质量较低,而这些原油都可以用于远期和期货交割,这就导致BFOE的卖方更倾向于交割低品质原油,如埃科菲斯克,而非高品质原油。
为了激励卖方更多地交割高品质原油,普氏价格体系分别于2007年和2013年引入了品质折扣系数(de-escalator)和品质溢价因子(quality premiums)。品质折扣系数是指,当卖方交割的原油含硫量超过0.6%时,每超0.1%的硫分,卖方需要向买方支付60美分/桶。
与品质折价相反,品质溢价是指,在接收到较交易时所保证的品质更高的原油时,原油买方须向卖方支付作为回报的费用。对于奥斯博格、埃科菲斯克两种高品质原油,品质溢价因子是估价公布日前两个整月内,该两种等级原油与BFOE中最具竞争力的一种原油之间的净差价的50%。
2.即期布伦特。
即期布伦特是一个滚动估价,它反映估价当日起10—25天的BFOE现货价格(周一至周四的估价是估价发布当日起10—25天装运的即期布伦特现货,周五的估价是估价发布当日起10—27天装运的即期布伦特现货),此处的10—25天被称作估价窗口。由于原油的运输和储存的特性,原油的立即交割并不经常发生,这就使得原油现货市场具有一定的远期性质,估价窗口期由此产生。25天的惯例源于在实际操作中,卖方须在交割前提前25天通知买方船货的装运期。所以,虽然即期布伦特通常被认为是现货市场的价格,但它实际反映10—25天的远期价格。
最初,普氏采用的估价窗口是7—15日,与布伦特原油的估价窗口一致,但其他的北海原油品种的估价窗口均长于布伦特原油。随着布伦特原油产量的下降,为了使普氏价格更贴近北海市场的惯例,普氏将估价窗口增加至10—21天。随着布伦特产量的进一步下降,于2012年6月,普氏价格体系将窗口期进一步扩展至10—25天。
另外,即期布伦特反映的是BFOE的一篮子油价,这并不是四种原油价格的代数平均数,而是通过对最具竞争力的品种赋予最大的权重而更好地反映最具竞争力品种的价格,以确保估价反映供需基本面。
3.远期布伦特。
远期布伦特是最早出现的布伦特金融工具。布伦特远期是一种远期合约,在这个合约中会确定未来具体的交割月份,但不会确定具体的交割日期。布伦特远期的报价一般是未来1—3个月,如5月会有6—8月的布伦特远期的报价,这些报价是合约确定的、针对具体交割油种的报价。
4.布伦特价差合约。
布伦特价差合约(Contract for Differential,简称CFD)是一种相对短期的互换,其价格代表了在互换期间内,即期布伦特估价与远期布伦特价格之间的市价差。普氏能源资讯提供未来8周的CFD估值,并在每周定期评估。市场上也有公开交易的一月期和两月期的CFD。
CFD通过将互换期间内即期布伦特与远期布伦特之间随机的市价差转换为固定的价差,可以为BFOE现货头寸的持有者对冲即期布伦特市场的风险,也可以用于投机。
以布伦特为基准价格的原油现货定价
依据公式定价法,原油现货的价格为基准价格加上一定的差价。在普氏价格体系中,基准原油为布伦特,基准价格为即期布伦特,现货价格在基准价格的基础上,除了要加一个合约规定的差价外,还要加上现货升水或减去期货升水。其中,期货升水或现货升水的数据由CFD市场提供。
例如,一宗交易确定的升水为1.00美元/桶,交易确定在一个月之后完成,则在今天这个时点,这宗交易的现货价格(在今天这个时点,该价格为远期价格)为当前的即期布伦特价格加上对应期限的CFD差价,再加上1美元升水。
实际上,现货布伦特的远期价格,即远期布伦特,就是由即期布伦特加上对应期限的CFD差价得到的。因此,上述定价方法也可以理解成现货布伦特的远期价格加上不同品种的差价。利用即期布伦特和CFD的报价信息,就可以得到现货布伦特的远期价格曲线。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种的原油有不同的估价窗口和平均计价期(习惯上,原油现货在装船后的一定期限内定价,这段期限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计价期),故普氏价格体系针对不同的原油品种,提供了相应期限的即期布伦特价格。不同品种的对应期限如表1所示。以地中海品种为例,普氏价格体系会为每笔交易提供即期布伦特13—28日的价格,加上这笔交易对应的CFD价格,再加上一定的差价,就得到了这笔交易的现货价格。
另外,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的布伦特期货合约交易量大,也常被用作基准价格。布伦特期货合约到期交割时,是根据布伦特指数进行现金交割的,而布伦特指数是根据远期价格得到的指数。也就是说,布伦特期货的价格会收敛于布伦特远期的价格,而非布伦特现货的价格。
虽然布伦特期货合约并不进行实物交割,但持仓者可以通过期货转现货(EFP)将该头寸转化为现货头寸,即远期头寸或25日现货头寸。EFP的价格是由互换双方决定的。EFP将布伦特的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联系了起来。
普氏价格体系提供了EFP的远期价格估值,反映了对应交割月份期货和远期之间的差价,联系了期货和远期市场。因此,以布伦特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格的现货价格等于期货价格加上EFP差价,加上对应期限的CFD差价,最后再加上合约规定的差价。
I. 哪些大学有电子商务专业(一本或二本)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它是通过网络,通过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所以一般是计算机专业比较强的大学和财经类较强的大学比较好一些!!
先看看计算机专业:
第一名: 清华大学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 计算机系统结构国家重点学科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院士 3名
第二名: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 计算机系统结构国家重点学科 分布并行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院士3人
第三名: 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软件工程中心 院士2人
第四名: 南京大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孙钟秀科学院院士
第五名: 浙江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潘云鹤院士
第六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 计算机接口技术与接口系统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内容安全重点实验室
第七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未院士
第八名: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系统结构国家重点学科 外存储系统国家专业实验室
第九名: 西北工业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国家专业实验室
第十名: 武汉大学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十一名:东南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 顾 冠 群 院 士
第十二名:北京邮电大学 交换与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俊亮两院院士
第十三名:上海交通大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
第十四名:东北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
第十五名:吉林大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
第十七名:复旦大学 数据库和知识发现方面很好
第十八名:山东大学 密码学方面发展很有名气
第十九名:西安交通大学
第二十名:电子科技大学
第二十一名:北京交通大学
第二十二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二十三名:同济大学
第二十四名:四川大学
第二十五名:重庆大学
以上为一级博士学位学科授权单位
第二十六名:安徽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 不是一级博士学科授权点,但是却有个重点学科
其他的学校连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都没有,也没有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所以列入二流,不是我国一流的计算机研究教学机构
财经类: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等!!
你要是想要综合一点的就去财经类大学!!如果偏重于计算机专业就去前面那26所大学!!! 祝你好运!!!!
J. 有了解亚欧控股集团这家公司的吗
有的。了解亚欧控股集团有一段时间了,感觉公司非常靠谱,产品也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