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钜成集团薛成标简介

钜成集团薛成标简介

发布时间:2021-09-20 14:06:49

⑴ 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的成语有哪些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礼记·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不好意思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不拘形迹 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出处:茅盾《子夜》四:“曾沧海回头一看,认得是土贩李四;在某一点上,他这李四是不拘形迹的密友。”
诚惶诚恐 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踧踖不安 恭敬而不安。意谓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宝玉因贾政在坐,早已踧踖不安。”
低眉垂眼 低着头,垂着眼。形容害羞的样子。
出处:清·陶贞怀《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东扭西捏 扭捏作态,不爽快。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及至准算与他,又要减你的价钱,准算过,便有几两赢余,要他找绝,他又东扭西捏,朝三暮四,没有得爽利与你。”
芳兰竟体 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出处:《南史·谢览传》:“意气闲雅,视瞻聪明,武帝目送良久,谓徐勉曰:‘觉此生芳兰竟体。’”
丰度翩翩 丰度:风采气度。翩翩:洒脱的样子。形容神态举止文雅优美,超逸洒脱。同“风度翩翩”。
出处: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四回:“旁观的人,见十余部马车络绎而来,末后一部车上坐着秋谷,精神轩翥,丰度翩翩,香留荀令之裾,粉傅何郎之面,真似灵和疏柳,张绪当年。”
风度翩翩 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新唐书·张九龄传》:“风度能若张九龄乎?”
风流人物 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倜傥 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倜傥:卓异,洒脱不拘。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
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私仰》:“羡英年壮节堪多,似冰心在玉壶,散财结客,侠比三河,风流倜傥,名倾六辅。”
规言矩步 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曩以汝为古君子,故任汝放诞,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复畏汝矣。”
鬼头鬼脑 鬼:形容人阴险狡诈。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的姊夫姊姊好。”
鬼头滑脑 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同“鬼头鬼脑”。
出处:马云鹏《雁塞游击队》第十七章:“冯福合是做小买卖的,有些鬼头滑脑,对他的话不能全信。”
鸿轩凤翥 比喻举止高尚。
出处:宋·范仲淹《滕公夫人刁氏墓志铭》:“而祠部君克承善志,鸿轩凤翥,有风采于朝廷。”
慌慌张张 形容举止慌张,不稳重。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身上穿得整整齐齐,脚儿走得慌慌张张,望着园门欲进不进的。”
假眉三道 方言。装模作样。
矫揉造作 矫:使弯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出处:《周易·说卦》:“坎,为矫揉,为引轮。”
谨小慎微 谨、慎:小心,慎重;小、微:细小。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谨言慎行 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出处:《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敬小慎微 敬:谨慎小心;小、微:指细小、不起眼的东西。对细微的事物也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形容待人处事非常谨慎。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
局促不安 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举止不凡 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举止大方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么呢?”
举止失措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出处: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材上加契者,谓之足材,其规矩制度,皆以章契为祖。今人以举止失措者,谓之失章失契,盖谓此也。”
举止娴雅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举止言谈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举止自若 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出处:《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矩步方行 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这样先生,断不能矩步方行,不过东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兰心蕙性 比喻人品高尚,举止文雅。
出处:宋·柳永《玉女摇仙佩》:“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老成持重 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持重:做事谨慎。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出处:《汉书·韦元成传》:“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宋史·种师中传》:“师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
磊瑰不羁 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
出处:宋·陈亮《祭薛士隆知府文》:“退而从磊瑰不羁之士,接杯酒之欢,笑歌起舞,往往自以为一世之雄。”
磊浪不羁 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同“磊落不羁”。
出处: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季友》:“工诗,性磊浪不羁,爱奇务险,远出常性之外。”
磊落不羁 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
出处:宋·苏轼《及第后谢秋赋试官启》:“不泥于古,不牵于今,非有苛碎难知之文,将观磊落不羁之士,使天下知文章诚可以致治。”
敛容屏气 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
出处:《论语·乡党》:“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敛色屏气 收起笑容,屏住呼吸。形容谨慎畏惧,不敢放肆。
出处:宋·欧阳修《江宁府句容县令赠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县之奸豪,皆敛色屏气,指权相戒,不可犯公法。”
脸红耳热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同“脸红耳赤”。
林下风范 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林下风气 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林下风韵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林下风致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林下高风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林下清风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出处:《天雨花》第一回:“我思女子之中,若通些文艺,必竟脱俗,就是不美,自有一种文雅可观,料不是油盐酱醋的恶气。必然言谈举止,都带些林下清风。”
落落大方 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对于我们也是非常宽大的。还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
面红耳热 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见了一个陌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
名士风流 名士: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的人。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出处:《后汉书·方术传论》:“汉世这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拿腔做势 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做势的抄写。”
捏脚捏手 放轻手脚走路,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捏脚捏手,上到楼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毕,太尉便同一人过去,捏脚捏手,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
捏手捏脚 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那贼略推一推,豁地开了,捏手捏脚,直到房中,并无一人知觉。”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乘他身边伏侍时节,与他捏手捏脚,私下肉麻。”
忸怩不安 忸怩:羞惭的样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出处:茅盾《子夜》七:“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这张长方脸儿上渐渐显现了忸怩不安的气色。”
忸怩作态 忸怩:羞惭的样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样子。
出处:巴金《谈〈春〉》:“倘使小说不能作为我作战的武器,我何必化那么多的功夫转弯抹角、忸怩作态,供人欣赏来换取作家的头衔呢?”
扭扭捏捏 行走时身体故意左右扭动摇摆。形容举止言谈不爽快,不大方或故做姿态和。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那般娇娇啻啻,扭扭捏捏,就象那老怪的行动。”
翩翩风度 翩翩:形容举止潇洒超脱。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形容人的举止言谈超逸洒脱。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早有那般世谊同年,见他翩翩丰度,蔼然可亲,都愿和他亲近进来了。”
翩翩公子 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
出处: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诗:“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翩翩年少 比喻男子年少俊秀,文采风流。
翩翩少年 翩翩:形容举止洒脱。形容言谈举止洒脱的青年男子。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器宇不凡 器宇:指仪表,气度。不凡: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仪表、风度很不平常。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器宇轩昂 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到此人必来游说。”
千里一曲 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出处:《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怯声怯气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人模狗样 身分是人,举止形容却像狗。多用于嘲讽。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十四:“祥子在棚里坐着呢,人模狗样的,脸上的疤被灯光照得像块玉石。”又《四世同堂》四九:“他也想象到怎样顺手儿教训教训那些人模狗样的科长科员们。”
三日新妇 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煞有介事 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
出处:沙汀《替身》:“保长一只脚踏上板凳的一端,象煞有介事地抽吸起来。”
神仙中人 ①指神采、仪态、服饰、举止不同凡俗的人。②指像神仙一般自在快活之人。
失张失智 举止失措、失神落魄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
忐忑不安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倜傥不羁 倜傥:洒脱,不拘束;羁:马笼头,比喻束缚、拘束。形容洒脱豪放,不受拘束。
出处:《晋书·袁耽传》:“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
忘乎所以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忘其所以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温文儒雅 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潇洒风流 气度超脱,风度大方。亦作“风流潇洒”。
小家子气 小家子:旧指出身低微的人。形容人的言谈举止及做事不大方。
出处:《汉书·霍光传》:“使乐成小家子得幸将军同,至九卿封侯。”
小心谨慎 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出处:《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小心翼翼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行动坐卧 泛指人的举止和风度。
行色匆匆 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出处:唐·牟融《送客之杭》:“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行色怱怱 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同“行色匆匆”。
形输色授 指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悦。
羞人答答 答答:害羞的样子。形容自己感觉难为情。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羞人答答的,怎生去。”
循规蹈矩 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雅人清致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同“雅人深致”。
出处:清·梁章钜《浪迹续谈·不食物单》:“《随园食单》所讲求烹调之法,率皆常味蔬菜,并无山海奇珍,不失雅人清致。”
雅人深致 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纡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言谈举止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言笑不苟 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同“不苟言笑”。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变以师道自尊,妆模做样,尽自矜持,言笑不苟。”
妖形怪状 装束奇特,举止轻佻。多形容女性。
尧趋舜步 ①指如尧舜之行。颂扬帝王的仪容举止。②指尧舜的德政。比喻政局稳定而清明。
业业矜矜 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宋书·明帝纪》:“业业矜矜,若履冰谷,思与亿兆,同此维新。”
仪表堂堂 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伟,仪表堂堂。”
遗风余采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余采,莫与比盛。”
翼翼小心 形容恭敬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懈怠。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是日立政,翼翼小心,出不敢奢,入不敢侈。”
雍荣闲雅 雍荣:态度大方,从容不迫;闲雅:文雅。形容态度从容,举止文雅。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荣闲雅甚都。”
雍荣雅步 形容态度从容大方,举止不俗。
出处:《魏书·世祖纪》:“古之君子,德成业就,才为世使。或雍荣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栖栖遑遑,负鼎而自达。”
雍容大雅 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同“雍容闲雅”。
出处: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快走,那白白的鞋底与颤动的腿带,会显出轻灵飘洒;慢走,又显出雍容大雅。”
雍容尔雅 形容态度大方,举止不俗。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当下牛布衣吟诗,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
雍容闲雅 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雍容雅步 指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禹行舜趋 原指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后亦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距。
出处:《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杨倞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
玉树临风 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
张皇失措 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清·采蘅子《虫鸣漫录》:“遍索新郎不得,合家大噪,远近寻觅,廪生与表妹亦张皇失措。”
张脉偾兴 血管膨胀,青脉突起。张,通“胀”。后以指因冲动而举措失宜。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彊中乾。”杜预注:“气狡愤於外,则血脉必周身而作,随气张动。”
折矩周规 犹循规蹈矩。指举止合乎法度。
出处: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二:“左珩右佩,折矩周规,绝无名流儇薄之习。”
正襟危坐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装腔作势 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装腔作态 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教那厮越装模,越作势。”
自觉形秽 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后也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⑵ 关于《红楼梦》中,薛小妹新编的怀古诗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薛宝琴写了十首怀古诗,内隐十物,请大家猜,大家说它“自然新巧”、“奇妙”,但猜了一阵却都猜不着,作者在书中又始终没有交出谜底,引起后代学人纷纷猜测。但据我所知的资料,至今总计才猜出四个,其余的答案都是望风捕影站不住脚的。二百多年中,红学家大抵数以百计,研究著述卷帙浩瀚,但大多把这十首诗视为倾舟之暗礁而绕路躲过去,所以至今这十首诗谜的谜底大半仍然是悬案。为此,我愿将我对这些诗谜谜底的思索结果奉献出来,作为与同道之间互相切磋砥砺的契机。
那是在史无前例的1973年,其时我已遭三次抄家,简直已无书可读了。寂寞中从村中亲友处借到一本《红楼梦》(第二册,31—60回),仔细地读了起来,不再象学生时代读书时的浮光掠影,这才发现这十首诗背面却隐藏着十个谜语。当时那本书注释甚略,对谜底未作任何揭示,于是我便主观地猜测起来。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竟先后猜测出《交趾怀古》、《青冢怀古》、《梅花观怀古》、《赤壁怀古》、《桃叶渡怀古》、《淮阴怀古》、《蒲东寺怀古》七首诗的谜底来,心情颇为振奋;但又想自己还是孤陋寡闻的,我个人的猜测可能早被诸多红学家的智慧所照彻。
1979年我从山村回到城市中学任课,第二年到图书馆翻检有关资料,这才发现诸名家的猜测结果既有一致的,又有更多的是不一致的;一致的只有《交趾》、《青冢》、《梅花观》三首,而其余各首却有巨大差异。反复斟酌原诗,我更确信自己的见解对前人是一点超越,令人感到鼓舞。 同时, 这也激励我再继续攻克其余三首诗谜底的决心, 到1982年又解决了《广陵怀古》、《马嵬怀古》的谜底。为整理这些材料,1992年读北京师大出版的《红楼梦》校注本,从注释里得知王希廉对《马 嵬怀古》已作了准确的猜测,又正与我的结果一致,这一猜测使他比周春和徐凤仪高出了一头。遗憾的是,《钟山怀古》一首我至今尚未找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对这首诗,周春猜测为“肉”,似乎荒诞无稽:王希廉猜测为“耍猴”,似乎也颇为牵强:徐凤仪猜测为“傀儡”,揆之原诗有二句是说得通的,但另两句便难以圆解,而正确的答案总是和全诗各句和谐统一的。顺便补充一句,“傀儡”更有“木偶戏”与“皮影戏”之分,而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既然《交趾》、《青冢》、《马嵬》和《梅花》观四首清代人已经作出结论、而《钟山》的谜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可以略而不提,故谨将我对其它五首的探索结果略作一番说明: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它在十首诗中居于首位,制作上十分精湛。从咏史的角度看它是追怀赤壁之战的历史: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气吞万里,孙权、刘备联合抗击,在赤壁以火攻曹操船只,大破之。
清代的周春猜测是“走马灯之用战舰水操者”,意思是“走马灯”,但非得是他说的那样——要在灯上绘上“战舰水操”的情景,否则这灯便和诗谜搭不上关系。徐凤仪猜测是“法船”,是旧俗鬼节时祭鬼所用,系用纸糊扎成船,上面并扎僧人诵经之状,船头更列众鬼,放置于江面——称放焰口,最终焚为灰烬。以全诗揆之,与“赤壁沉埋”、“徒留名姓”等语并无瓜葛,所以不能令人折服。有人猜测是“蚊子灯”,还是不着边际。有的学者比较慎重,没有轻意猜测,但感到涵咏全诗倒觉得笼罩一层阴沉冷峭的气氛,认为是影射大观园不祥的结局,这种认识却不无道理。
我认为最合理的答案是“棺材”!用原文的四行诗一一审核,没有丝毫滞碍之处。
1、棺材的各面均涂朱赤,正与诗题“赤壁”二字吻合, 说它影射荣宁二府虽灸手可热,但终不免崩溃灭亡的命运真是最恰如其分了;“棺材”简直就是这一家族注定衰败破落,从而也暗示其所属的封建社会也必将走向崩溃灭亡的形象而准确的象征。
2、首句写棺材之埋葬;第二句以空舟喻棺材之外形, 棺材正面须写明死者名姓;第三句是安葬之际在鼓乐喧阗中亲人哭泣、火化冥物之情景;第四句是最终结局——历史上无论谁也逃脱不掉进入棺材的命运。——简直是一幅丧葬风俗画!
如果偏重于咏史,可以这样翻译:
赤壁战后,死者沉溺阻滞了江流,
死者徒然留下名姓,江上是焚毁的船舟;
凄风中满天大火把曹兵烧得悲号惨叫,
无数的英魂都从此进入了冥府。
如果按咏物诗翻译,又可以这样表述:
它四壁朱赤,终被沉埋于地下,
它形如空舟,载入徒然死去的人;
埋葬之际亲人一片号啕,冥物都被焚烧,
历史上多少英雄也未能逃出这个归宿!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定位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从咏史角度上看,四句诗简明地概括了韩信的生平遭遇:1、 韩信少年时曾受胯下之辱。2、后来被封为三齐王, 由此埋下了被害的祸根。3、贫贱时受尽世俗的冷落。4、曾蒙受漂母的一饭之恩,发迹后酬以千金重报。
此诗清人猜测纷纷,但无一中的。周春猜测为“兔”,令人匪夷所思:徐凤仪猜测为“马桶”,大抵他完全被“三齐位定”、“轻鄙”、“一饭之恩”等字句所迷惑,而走不出牛角尖,甚至把“死”和“屎”也合而为一了!王希廉猜测为“打狗棒”(也称作打鬼棒),他是这样圆解其说的:“作诸恶业,死有余恐,北俗,人死则以饭一碗,插三秫杆,煨面为槌,供之,槌名打狗棒,供亡者过恶狗村之用”——自知勉强,才不得不附加了一套别扭的说明;但死者未必都是“壮士”,与首句如何也搭不上关系。
其实迷底是“手杖”,四句诗分别写出它与青壮年、老翁尤其是乞丐之间的关系,是一篇绝妙的咏物诗。此诗可以翻译如下:
青壮年提着手仗,可以防范恶狗相欺,
老翁拄着它(与两足鼎立)已行将就木;
区区手杖,世上人切莫轻视,
(乞丐却与手杖相依为命,他们沿街乞讨时总是这样地呼唤)请赏给一口饭吃吧,你们的大恩我将至死不忘!
这何尝不是勾画苦难社会生活画面的大手笔,凡是熟知那苦难年代生活情景的人都将勾起令人心酸的回忆。这一切并无须引经据典的考证,一切离开生活真实的辩解都会显得牵强附会,苍白无力,是无法令人折服的。
如果从咏史的角度翻译,文字应作新的调整:
韩信,你青壮时应留心防范恶犬欺凌,
作了三齐王,由此隐伏下被害的危机;
当你卑微贫贱时,世上俗人都轻视你,
岂料你后来以千金去报答漂母一饭的情谊!
在猜测这一谜语的过程中,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给我以不小的启发。在他的剧作中有个狮身人面的怪物“斯芬克斯”,它高踞扼住路口的悬岩上向路人说出谜语,使很多人因猜不出究竟而被它吃掉。后来俄狄浦斯路过此地,怪兽向他说的谜语是:天底下什么动物生下来时用四只脚,后来用两只脚,到用三只时走路摇摇摆摆?俄狄浦斯回答说是人。因为:人幼小时用四肢爬,长大了挺直身躯,用两脚行走,到老年拄起拐杖,成了他的第三只足!谜语被猜中,怪兽羞愧,从悬崖上跳下摔死。有的译者把谜语简洁地译成九个字:“朝四足、午两足、暮三足”,而这“暮三足”与“三齐位定盖棺时”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实在令人惊叹!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蒲东寺是王实甫在《西厢记》中虚构之寺名。此诗所咏的是侍女红娘热心帮助张生与莺莺结成良缘,因而遭受莺莺之母郑氏夫人拷打责问之事。
只为诗中有一个“骨”字,周春的猜测是“骰子”(赌器),以第一句斟酌已属勉强,再往下便一点也说不通了;王希廉盯住了一个“红”字,硬说它是“红天灯”;其他人大抵被“吊起”蒙住了视线,猜测是“竹帘”、“鞭炮”、“鞋拔子”等等。我认为正确的答案是“骨针”。针,古作zhēn@①,更古些为箴。文字是历史的有力凭证, 文字的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反映。远古时候人类用鱼骨或兽骨磨制成针,“箴”字也标志它多为竹制,铜器、铁器出现才使它们渐渐消亡。但在我国究竟什么年代骨针彻底消失而完全被钢针所取代,没有哪个历史学家曾划出过清楚的界线。
据资料介绍,在英国的雷迪有一个针博物馆,它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生产较发达的英国,1898年时制成一枚钢针需要经过二十二道工序,其中的打眼与磨光都要求有精密的劳动设备。这是差不多一百年前的情况,可想而知,比这更早一百三十多年前,我们民间的手工业作坊在制出一枚钢针来将是何等的繁难!因而我们不能排除那时骨针并未绝迹,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它都可能与钢针并行存在着。大抵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骨针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为此,对原诗作一点说明:1、骨针,既然制作艰难, 价格自然贵重,必为妇女所珍惜,染成红色既显得美观,一旦失落也易于辩认察找,故称“小红”。2、第二句写妇女用针线缝制衣裳的过程。3、三、四句写作完针线活后妇女要将针收藏起来,尾线并不拆下,故有“勾引彼同行”之句,并把它插到“针垛”上;针垛是绒制的球形物,常挂在伸手可及的墙上,故曰“吊起”。如果侧重于故事,可以这样译出:
小红娘,你这身世卑微的使女,
你明拉暗扯竟把一对情人撮合一起;
虽然曾遭受老夫人的吊起拷问,
却毕竟使他们成了深情的鸳侣。
如果侧重于咏物,又可以这样翻译:
看你一身骨质红装、轻巧、玲珑,
竟将各自东西的布料连缀到一体;
事后,你常常被夫人高高地吊起,
但随即却把多情的尾线勾引同去。
谜语,它的起源大概和文学艺术一样渊远流长。在古希腊有关于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传说,在印度文学作品中有一部《二十夜间》,以女王求婚为线索编织进去二十个动人的谜语故事,可谓脍灸人口。在我国先秦典籍《荀子·赋篇》中也有光辉的范例,其中的五篇文字就有谜语的性质。其特点是“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即用种种巧妙的譬喻以代替直说,把事物特征暗示出来,让读者去揣摩猜测。如《箴赋》: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纵,又善连衡;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
王曰:此夫始生钜、其成功小者邪?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头xiān@②达而尾赵缭者邪?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无羽无翼, 反复甚极;尾生而事起,尾zhān@③而事已;簪以为父,管以为母; 既以缝表,又以连里:夫是之谓箴理。用君臣问答的口吻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针”的形象和功能,文字生动令人神往。它的问世比《红楼梦》早二千年,艺术风格各有不同:一个铺张细腻、曲尽其妙:一个凝炼精巧,又隐括了《西厢记》的故事情节。二者相距两千年,在我国文学时空中互相辉映、凌轹古今!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尽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从怀古的角度看,此诗是写隋炀帝杨广开凿运河、巡游扬州的史实。就此,应对诗中词语稍作一点说明:
广陵:古郡名,今江苏省扬州市。隋炀帝因修运河劳民伤财,终于在第三次游幸江南时被宇文化及杀死,隋朝灭亡。
隋堤:隋大业初年开邛沟入江,旁筑御道,树以杨柳,谓之隋堤。
因为把视线注意到“广陵”、“口舌”等字,周春猜测是“洞箫”;徐凤仪由隋堤广植的杨柳及“口舌”二字猜测是“柳木牙签”;王希廉因“隋堤风景”联想到杨柳,又因“风流”关系便猜测为“柳絮”。他们的共同点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所以都站不住脚。
其实答案是“纸鸢”——即风筝,因诗中已有“风”字而稍作一点变通。按照咏物的角度,对诗中的词语也重新作一点解释:
题目,广陵——广阔、无边的天空;陵,谐凌,凌空而起;二字已勾出纸鸢的特征。第一句,蝉噪鸦栖,指蝉噪与鸦栖之高树,这一句写只须转眼之间纸鸢即已凌空超越高高的树顶了。第二句,隋堤,堤谐提,即随心所欲地提起放飞,此情此景与什么相似呢?第三句,写纸鸢凭借风力而凌空飘荡。第四句,写纸鸢凌空,地上人们仰视之际纷纷进行品评议论。于是,这样翻译也便顺理成章了:
蝉噪鸦栖的高树被你转眼间超越,
把你随心所欲地放飞高空,这情景象什么?
你凭借着风力而饱览无限风光,
却不禁惹起人们纷纷议论,七嘴八舌。
这简直是放风筝最生动的写照。参看《红楼梦》第七十回里那段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简直更令人心旌摇荡了。
世人尽知曹雪芹写了《红楼梦》,却鲜有人知道他还写过《南鹞北鸢考工志》,专门介绍了“扎、糊、绘、放”风筝的经验,还有制作风筝的口诀,并亲手绘制了很多风筝的彩图。据悉1980年出的一组四枚的特种邮票“风筝”就选自该书。作者生活阅历的丰富,也是其著作令人百读不厌的原因吧!
顺便补充一句,有人认为十首怀古诗均各有影射,断定这首诗是影射晴雯的;但倘若把它和“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天”二句诗联系起来看,说是影射薛宝钗倒更确切些——不管这好风使她飘得多么高,感情的长线断了以后,她也不免众青天上跌落下来!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故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渡口,晋人王献之曾于此送爱妾桃叶,渡由此得名。此诗谜底也无人猜中,周春猜测为“团扇”,赵曾望猜测为“门神纸”,均未着边际。此诗只是轻拈古史,生动地写出了“明镜”照人之特征及其在仕宦之家的存在。据此,仅作说明如下:
镜,古为jiàn@④,为青铜铸制,直至清末铜镜还尚多, 以磨镜为业的匠人经常沿街招揽营业。十八世纪欧人东渐,达宦人家已渐有玻璃制镜,初来乍到价格自然昂贵,非一般富户所能买得,所以象贾宝玉的怡红院里满屋的明镜使刘姥姥迷惑不已,对山野村人自然是奇闻,贫寒人家甚至连铜镜也难得,平素只得借盆水照影而已,故有“六朝梁栋多如许”之句,指的是金陵城里的显贵家族。
1、明镜(铜镜,尤其是玻璃制的明镜),清沏如水, 故曰“浅池”,“衰草”喻年老,“闲花”喻年少,皆供明镜以照影。2、 明镜照人,形与影一实一虚,不能合为一体。3、六朝, 指金陵(今南京市),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个朝代均于此建都,合称为六朝;梁栋,指建筑,在修辞上属于借代格,即官宦人家的宏丽屋宇。4、 小照,即明镜,大多悬挂在墙壁上。依此,可以这样翻译原诗:
无论是“衰草”、“闲花”,都能映入这“池”中,
但个中的倩影却不能与本体合一;
金陵城里仕宦人家都不乏此物,
一面面高悬在壁,照鉴着须眉粉黛的容仪。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谈一下这十首怀古诗的写作特点。
1、十首诗都以怀古的面目出现, 诗中文语也确实是遵循着历史或传说的轨迹的,如“赤壁”、“交趾”、“淮阴”、“广陵”、“青冢”等五首都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生平的概括;其余五首也都以文学作品的情节为依据。但巧妙的是诗的背面又都是一个谜,隐藏的十分巧妙。这些诗既是咏史,又兼咏物,语语双关,毫无纰漏之处,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天才。
2、这些诗的题目本身就是谜,或者说是诗谜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棺材——可见的各面均涂红色,确实堪称“赤壁”;交趾——喇叭,吹奏喇叭时不正是两手合拢、十指交叉的姿势吗?题目二字是多么简洁生动的勾画!广陵——纸鸢,不是它飘凌在广阔无边的天上的写照吗?桃叶渡——映照着桃花般美人的一潭清水!命题是如此的精巧,这在其它作品或谜语里是罕见的。
3、谜底皆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常见的什物, 尤其是童心未泯的少年们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如喇叭、手杖、纸鸢、明镜、墨斗、胰皂、骨针(甚至钢针也毫不勉强)、扇子,没有一件远离生活,就连“棺材”也当然为他们所熟见,凡有人生活的地方便会有丧事活动,他们对发丧时鼓乐之喧阗等景象是绝不会陌生的。但是到了那些把自己禁锢在书斋里的学者手里便愈猜愈玄虚、愈猜愈胡涂起来。如把《赤壁》猜成“走马灯之用战舰水操者”,把《马嵬》猜成“杨妃冠子白芍药”,想得刁钻古怪,走进死胡同又非要把读者也强拉进去。周春猜测十个而对的仅有一个,他也自知没有把握而慨叹地说:“恐我所猜亦未必是也,安得起诸美人而问之?”为不能使书中的美人复活以告诉他答案而遗憾。
这十首是《红楼梦》中闪烁着宝石般光华的文字,是文学典籍中有关谜语的艺术珍品,是曹雪芹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

⑶ 关于《红楼梦》的!!!!!!!帮忙!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纵有千年铁门槛 终须一个土馒头
偶因一回错 便为人上人

谈《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

杨 颖

提要:《红楼梦》中有23副对联和数量更多的匾额,它们在构成形式上很有特点,在塑造人物性格和营造典型环境上则有着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 对联 匾额

《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中的诗词韵文。在这些诗词韵文中有我们常见的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对联,以及与之相配的匾额。而这些联、额出现在这样一部巨著中,便不仅仅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联、额了,它们还有特殊的功用。下面将就《红楼梦》中的联额的形式和功用两方面作一探讨。

一 从形式上看《红楼梦》的对联和匾额

对联是指悬挂、粘贴或刻制在门壁柱上的一对联语。《红楼梦》中共有对联23副。这23副对联多集中于两处:太虚幻境(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家,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后化为“真如福地”)和大观园(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处分别有7副,已占去了总数的大半。
这23副对联多为14字联,即上下联各为7字,这样的对子共有17副。还有10字联,上下联各为5字,这样的对子仅2副。以上两种句式或是脱胎于五律或七律中的对偶句。另外,有22字联,上下联各11字,这11字又分两节,上4下7,这样的对子也有4副,分别见于“太虚幻境”、“元妃赐题”和“贾氏宗祠”。这样的句式或是演化于骈赋。《红楼梦》中没有句式更为复杂的对联。
《中国俗文学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中对联的名目种类多达44种,当然其中不乏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的重复。而且它仅仅是囊括了所有名目,并不是在同一基准上所作的分类,现就与《红楼梦》23联有关的术语名目作一解说。
“正对”,同“反对”并提,指上下联内容相似或相关(即只有一面性)的对联。从《红楼梦》23联的上下联关系来看,几乎都属于这个“正对”。
《辞典》介绍了“描述联”,指叙述或描述某一事物、景物、人物、表达某种意思或抒发某种思想感情的对联。《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对联则可以归为这一类。
《辞典》提到“格言联”,即以格言、警句构成的对联,多题于书房、卧室、案前,砥砺志气,加强修养,指导行动(《楹联丛话》中也有“格言”一目),如探春秋爽斋中一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太虚幻境”中的对联亦多为此类。
《辞典》有“嵌典联”一条,即嵌用历史典故构成的对联,《红楼梦》23联中也不乏此类,将于下文分析
《辞典》中的“双关联”,“潜意联”实为一类,即一语双关含有表里两层意思的对联。《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于“智通寺”所见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即一语双关。另外,第三回“荣禧堂”一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中,“珠玑”“黼黻”一指穿戴的堂皇,二指文辞的美盛,外观钟鸣鼎食,内里诗礼书香。
《红楼梦》23联中并没有《辞典》中诸如“嵌字联”、“数字联”、“复字联”、“叠字联”、“同傍联”、“顶针联”、“谐音联”、“同文联”这等机巧之作。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将五代以来所集对联分为十目:故事、应制、庙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其中“应制”一目对解读《红楼梦》中对联颇多裨益。(《红楼梦》“大观园题对”颇多涉及应制,下文再提)“庙祀”一目,《红楼梦》中贾氏宗祠三联也可纳入。而言“胜迹”,则“大观园题对”亦与之有相通之处。
既有对联,则有横额。《辞典》有“横额”一条,亦称“横批”,对联术语,指横着书写的与竖写的对联相匹配的文字。除挽联一般不用横批外,其他对联常用。横额多高度概括联语内容。但也有不少建筑物联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另有《对联写作与欣赏》中提到“从格式上看它(对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的特点,相应地由上联、下联、横额三部分组成”。
纵观《红楼梦》所提及之匾额,大大超过对联数,原因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和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许多只题了额,而没有配之以联。另外,从清客到宝玉到元妃,在同一地题了不同的额。当然,清客们口头诌出而未被肯定的那些并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还有一点,《辞典》中提到“但也有不少建筑物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红楼梦》中便有这样的实例,而且有时候作为概括联语内容的横批和作为建筑物名称的匾额同时出现,如“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蘅芜院”,“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
另有四处,有联而无额。其中三处,秦可卿房中,以“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配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秋爽斋中,以“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配米襄阳“烟雨图”;宁国府上房内间,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配“燃藜图”,这三处画幅均为所配联语之意象,也有横额之功用。另一处于“太虚幻境”之内,“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没有横额相配。
因联、额须相配的缘故,下文只谈有对联与之相配的匾额。有太虚幻境、智通寺、荣禧堂、孽海情天、薄命司、沁芳、有凤来仪(潇湘馆)、杏帘在望(浣葛山庄、稻香村)、兰风蕙露、蘅芷清芬(蘅芜院)、大观园(顾恩思义)、藕香榭、真如福地、福善祸淫、引觉情痴、贾氏宗祠、星辉辅弼、慎终追远。其中,太虚幻境、智通寺、荣禧堂、薄命司、潇湘馆、浣葛山庄、稻香村、蘅芜院、大观园、藕香榭、真如福地、贾氏宗祠构成相同,均是建筑物的名号(太虚幻境、薄命司、真如福地乃虚幻之所在,略有不同),而剩余的乃是为联语提点要旨,多为四字,只“沁芳”例外。

二 从功用上看《红楼梦》的对联和匾额

这里的功用主要是指它们在营造典型环境和刻画人物性格上的功用,所以,下面就结合黑格尔《美学》中的“情致说”来谈一谈。
“情致说”主要论证的是人物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在“情致说”中有四个关键术语:1.“一般世界情况”,是“艺术中有生命的个别人物所借以出现的一般背景”,是“把心灵现实的一切现象都联系在一起的”,即“教育、科学、宗教乃至于财政、司法、家庭生活以及其他类似现象的情况”;2.“普遍力量”,即“特定时代所流行的伦理宗教法律等方面的信条或理想”,即“理念”;3.“情境”,即一种“特殊的”揭开冲突,引起动作,显现性格的“机缘”;4.“情致”,是“存在于人的自我中而充塞渗透到全部心情的那种基本的理性的内容”。黑格尔认为,“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主观方面的“情致”。[1]
《红楼梦》有两个大环境:超验的和现实的。
《红楼梦》的超验世界所表现的“一般世界情况”即是有着自身的恒定的秩序的仙界的情况。这种“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这里的“情境”则指女娲补天后所余之石与绛珠仙草之间的一段因缘,以及随后仙界放下一大批风流冤家助绛珠“还泪”的举措。“普遍力量”则体现在前后相继的7副对联上。这7副对联分别是: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4联: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横批“太虚幻境”;2.“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横批“孽海情天”;3.“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横批“薄命司”;4.“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中3联(与以上前3联相应):1.“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横批“真如福地”;2.“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横批“福善祸淫”;3.“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前后对照,很明显,“真如福地”是对“太虚幻境”的颠覆,“福善祸淫”是对“孽海情天”的劝诫,“引觉情痴”是对“薄命司”的提点,上下三联一一对应,字数句式均相同相当。
这7副对联所含的“理念”即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佛教、道教中的部分观念,如因果报应、前世今生、真假有无等等。这种“理念”(即“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主观方面的“情致”。然而《红楼梦》中的大部分人物是不具备这种“情致”的。
《红楼梦》有两个世界:超验世界和现实世界。超验世界中的神仙于天机是尽知的,于人事是不沾的;而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于自己的命数是浑然不晓的。他们都不是这种“普遍力量”具体化的结果。只有贾宝玉例外。他一方面经历了大观园中的种种美盛凄伤;一方面又两入仙界,看到了这7幅对联,听到了《红楼梦》曲子,甚至见到了身边的人的下场。他第一次入仙界时糊里糊涂,第二次则参悟到了对联词曲中的机括。他往返于超验和现实两个世界,以超验世界的“真假有无”、“情债因果”反观现实世界;又以现实世界的种种经历印证超验世界的“理念”——7幅对联。因此他依顺了这种“普遍力量”,先取功名后出家。可以说,作者借助于超验世界所要传达的“理念”在贾宝玉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完满的贯彻。这也就是“普遍力量”具体化为“情致”的过程。而那7幅对联又充分诠释了这一“理念”。
另外,薛宝钗也值得一提。作者行笔至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提到薛宝钗的闺房像“雪洞”一般,内里陈设甚为简素。又贾府家变以后,连王熙凤都不复伶俐了,而薛宝钗却可以做到宠辱不惊,照旧仔仔细细地生活,深得贾母之心。且薛宝钗以前也看《西厢》等等,也能觉出其中的好,但成年便自捐弃了,虽然她不像贾宝玉,上天入地,但她自身的“情致”也可以说是那7幅对联的具体化的结果。
《红楼梦》的现实世界所表现的“一般世界情况”则是清代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背景。23联中,除去超验世界的7副,剩余的16副同书中的其他文学形式共同再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风貌。这种“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这里的“情境”就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故事,选取的典型环境主要是宁、荣二府,其中又以大观园这个大庭院为主。这里“普遍力量”则是封建家族的一套宗法礼仪,以及血缘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一套准则。贾氏宗祠中的三联体现了这种“普遍力量”,同时也帮助构成了“一般世界情况”。这三联是:
1.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2.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横批:星辉辅弼。
3.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宁荣。横批:慎终追远。
元妃题正殿匾额“顾恩思义”,联云:“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也不外乎这一类。
荣府正室“荣禧堂”中一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其中“珠玑”和“黼黻”二词一语双关(前文已有交待),点出贾府的不同凡响。
宁府正室一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应为时人的入世哲学。
人世的16联中,去掉以上提到的6联,再加上贾雨村于智通寺所见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和秦可卿房中一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其余9联均在大观园中。这大观园中的9联,一方面是对大观园中实景的点染,大观园工程告竣后,贾政和众清客为何时题匾作对犯难:“这匾对倒是一件难事:论礼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观其景,亦难悬拟。若直待贵妃游幸时再行请题,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可见匾额之灵气,就这一点来说,对联匾额的字面便可感受完全,如“沁芳”亭处一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毋庸赘述。后一方面则要回到“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主观方面的“情致”上来。
大观园中诸人物性格中的“情致”便表现为与上述那种凌驾于人世之上的“理念”的适合度。
贾宝玉是最极端的一个不合作者。但他又不是一个消极的抵制者,他以自己的才情睥睨一切。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完全是贾宝玉的个人展才。他不忘“应制”,措辞新雅,用典庄重。题“曲径通幽”时,他提到“新编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当贾政用欧阳修成句而题出“泻玉”二字时,宝玉以为“此处既为省亲别墅,亦当依应制之体,用此等字,亦似粗陋不雅”,后他拟出“沁芳”二字。他批评清客的“淇水遗风”、“睢园遗迹”,改题“有凤来仪”,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并拟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至篱门外,他驳了众人“杏花村”的提议,而用明唐寅“红杏梢头挂酒旗”和晚唐许浑“柴门临水稻花香”成句,拈出“杏帘在望”和“稻香村”。又题了“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浣葛”典出《诗经•周南•葛蕈》,《诗序》指出此诗乃“颂后妃之德”。这与元妃省亲暗合。“采芹”典出《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泮水即泮宫之水,泮宫即学宫,后人称考中秀才为“入泮”或“采芹”。下联可与元妃对贾氏诗礼之家的荫护暗合,亦暗指李纨对贾兰的关爱。众清客在后来的“蘅芜院”处题“兰风蕙露”,对了两个俗对。宝玉改额为“蘅芷清芬”,作对“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蘅芷清芬”典出《拾遗记》,指汉武帝与李夫人事迹。至此,贾宝玉的博闻和多才毕现。
然而,当贾宝玉参透机括后,他便一改性情,顺应了这种人世的“普遍力量”,如宗祠和禧堂中对联之旨,做起“仕途经济”。而到他考取功名后,又皈依了仙界的“理念”,即那7幅对联之所指,出了家。
林黛玉和贾宝玉不同。从她进入贾府,她便知道要步步留心。可见,她还是要同那种“普遍力量”进行调试的。但因为“目下无尘”的性情,她的这种调试不可能彻底,几近于无效,“潇湘馆”一联,“茶”、“棋”、“绿”、“凉”均衬了她处境的凄凉。
薛宝钗和林黛玉不同,她是仙界的“理念”的具体化,完全可以适应人世的“理念”。她在贾府可以说是游刃有余的。“蘅芜院”一联前一句赞其诗才,后一句“睡足荼蘼梦亦香”赞其性情。宋王琪《春暮游小园》有句“开到荼蘼花事了”。薛宝钗于“花事了”之时,犹能“睡足”,“梦亦香”,足见其镇定,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宠辱不惊。
李纨是完全吻合世俗的“理念”的,守寡教子,一丝不苟,因此给她一个“好云香护”的结束也是理所当然。
探春则是刚烈的,同宝玉的睥睨玩世不同,她事事都要较真。秋爽斋中那一幅“烟雨图”和那一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刚好是对她为人的一种反讽。

以上列举了几个与大观园中对联直接相关的人物,以说明《红楼梦》中的联额在塑造人物性格和营造典型环境中的作用。
《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作为民间文学的样式进入文人创作,无论在形式还是功用上都是相当出色的。

⑷ 《红楼梦》里第五十一回薛小妹的十首“怀古诗”谜底是什么

1、赤壁怀古为总说:说赤壁戮战,曹操一败涂地,如同那个大家庭在衰败过程中,死亡累累。

2、交趾怀古:说贾元春

3、钟山怀古:说李纨

4、淮阳怀古:说王熙凤

5、广陵怀古:说晴雯

6、桃叶渡怀古:说贾迎春

7、青冢怀古:说香菱

8、马嵬怀古:说秦可卿

9、蒲东寺怀古:说金钏儿

10、梅花观怀古:说林黛玉

这十首诗具体意指什么,在红学界有很大的争论,以上是蔡义江先生的解读。

(4)钜成集团薛成标简介扩展阅读:

薛宝琴其人

同时投奔贾家来的四个姑娘,境况都不好。邢岫烟本来就穷,李纹、李绮姐妹俩是李纨的堂妹,父亲早逝,由寡母带大,想来家中早已没落。

薛宝琴情况最特殊,是上赶着进京待嫁,夫家却没有踪影,不见来娶,投奔贾府,是把贾府当成了靠山。

境况最忐忑的宝琴,到了贾府却最吃得开,阖府上下无一不爱她,另外三个姑娘,成了陪衬她的灰色背景。究其原因,应是她从小优渥生活自带的底气,她见多识广,整个天下,已经走过大半,现在,尽管父亲已逝,在小康之家养成的明媚性格是丢不了的。

因此,她最有才,最讨巧,最招人疼,出镜率最高。她的这几首怀古诗,是一箭三雕的内涵,有对古人的感叹,有对未来的暗示。

⑸ 关于水浒传的故事

简介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⑹ 收集对联,并带上收集原因 小子不知道怎么完成,求学霸给我点,我琢磨下,谢谢了

千古绝对
1.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2.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3.烟锁池塘柳
4.我俄人,骑奇马,张长弓,单戈成战,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尔人你,伪为人,裘求衣,合手即拿,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5.鸡犬过霜桥 一路梅花竹叶
  燕莺穿绣幕 半窗玉剪金枝
6.人说之人 被人说之人说 人人被说 不如不说
  官管之管 被官管之管管 管管被管 不如不管
7.冰冻兵船 兵打冰 冰开兵出
  尼姑泥鞋 尼洗泥 泥落尼归
8.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9.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10.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11.烟沿艳檐烟燕眼
   雾捂鸟屋雾物无
12.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13.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14.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15.乔女自然娇 深恶胭脂胶肖脸
   止戈才是武 何劳铜铁铸镖锋
16.寸土为寺,寺旁言诗, 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 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17.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18.红面关 黑面张 白面子龙 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 雄心瑜 阴心董卓 心心夺取汉江山
19.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20.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21.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22.盗者莫来 道者来
   闲人免进 贤人进
23.刘伶饮尽不留零
   贾岛醉来非假倒
24.风吹蜂 蜂扑地 风息蜂飞
   李打鲤 鲤沉底 李沉鲤浮
25.鹰立树梢月照斜影鹰不斜
   猫伏墙角风吹毛动猫未动
26.水陆洲 洲停舟 舟行洲不行
   天心阁 阁落鸽 鸽飞阁未飞
27.鹦鹉洲 洲上舟 水推舟流洲不流
   洛阳桥 桥下荞 风吹荞动桥不动
28.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29.凤落梧桐梧落凤
   珠联璧合璧联珠
30.风竹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31.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32.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33.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34.一盏清茶 解解解解元之渴
   五言绝诗 施施施施主之才
35.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36.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年年年底,接年初
37.松叶竹叶叶叶翠
   秋声雁声声声寒
38.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39.金水河边金线柳 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 玉簪花插玉人头
40.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开
41.黄花岗,岗花黄,黄照碧血,血染黄花留芳阁。
   绿水河,河水绿,绿映白塔,塔印绿水存真容。
42.听雨,雨住,住听雨楼也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
43.水冷金寒 火神庙 大兴土木
   南腔北调 中军官 什么东西

⑺ 深圳市钜成杰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深圳市钜成杰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三年,位于中国天津市北辰工业区。公司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员工达二百多人,建有现代化标准厂房四栋。长期以来,我公司注重人材和科技的引进。至今拥有一支三十多人的具备一流技术和高素质管理的人才队伍。公司秉承“设备现代化,生产效益化”的经营理念,不断地更新设备,紧随世界步伐,走在同行的领先位置。
法定代表人:吴小明
成立时间:2001-08-29
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610569906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街道下湖社区樟坑径白鸽湖路67号B栋

⑻ 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

罗盛教,1952年1月2日,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冒着零下20度严寒跳入冰窟救出落水的朝鲜少年,自己光荣牺牲。

邱少云 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攻占金化以西391高地的战斗中,他所在连队担任突击任务。战前,他和连队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仅60米的地方执行潜伏任务,但在潜伏到第二天中午前,他不幸被敌人打来的燃烧弹击中。在这生死紧要关头,他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1岁。他的牺牲保证了全连队潜伏任务的胜利完成。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当晚就胜利地攻占了391高地,全歼敌军1个加强连。

薛志高四川省简阳县人,一九三○年出生,一九五一年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五连副班长。上甘岭战役中,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四日晚,他们连参加反击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他所在班参加了突击排。在攻击中,班长牺牲了,他指挥全班继续冲击,他左臂负伤,仍坚持战斗,并夺回了一个阵地,歼敌28名。在向另一阵地运动时,他的左腿被炮弹炸断,不能行动,看见了双眼被打瞎的本班战士王合良,立即与王商量,叫王背着他,他给王指路,继续向前冲击。敌人反扑过来,被他们击退。当他只剩1个手榴弹时,敌向他扑来,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王合良四川省三台县人,一九二九年出生,一九五一年参加革命,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五连战士。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四日,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班反击537. 7高地北山一个阵地。战斗中,他因负重伤双目失明,什么也看不见。他一面呼叫着联络,一面往前爬,忽听到副班长薛志高叫他,原来薛的右腿被打断无法行动,经两人商量,他就背起薛志高,薛给他指路继续前进,坚持战斗。

在战斗中涌现出30多万的战斗英雄和模范,其中,杨根思、黄继光、郭忠田、黄家富、孙占元、邱少云、罗盛教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郭忠田1950年10月,郭忠田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1月30日,他带领全排战士在朝鲜西部龙源里北山的高地上,执行阻击美军南逃的任务。在这次战斗中,郭忠田带领全排战士打退了美军10余次进攻,歼敌200余人,缴获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58辆及枪炮弹药等,创造了激战一整天,全排无一伤亡的奇迹,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杨根思 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40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英勇捐躯。

⑼ 红楼梦五一回,薛宝琴作怀古诗十首,内含八物,请问是哪八物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薛宝琴写了十首怀古诗,内隐十物,请大家猜,大家说它“自然新巧”、“奇妙”,但猜了一阵却都猜不着,作者在书中又始终没有交出谜底,引起后代学人纷纷猜测。但据我所知的资料,至今总计才猜出四个,其余的答案都是望风捕影站不住脚的。二百多年中,红学家大抵数以百计,研究著述卷帙浩瀚,但大多把这十首诗视为倾舟之暗礁而绕路躲过去,所以至今这十首诗谜的谜底大半仍然是悬案。为此,我愿将我对这些诗谜谜底的思索结果奉献出来,作为与同道之间互相切磋砥砺的契机。
那是在史无前例的1973年,其时我已遭三次抄家,简直已无书可读了。寂寞中从村中亲友处借到一本《红楼梦》(第二册,31—60回),仔细地读了起来,不再象学生时代读书时的浮光掠影,这才发现这十首诗背面却隐藏着十个谜语。当时那本书注释甚略,对谜底未作任何揭示,于是我便主观地猜测起来。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竟先后猜测出《交趾怀古》、《青冢怀古》、《梅花观怀古》、《赤壁怀古》、《桃叶渡怀古》、《淮阴怀古》、《蒲东寺怀古》七首诗的谜底来,心情颇为振奋;但又想自己还是孤陋寡闻的,我个人的猜测可能早被诸多红学家的智慧所照彻。
1979年我从山村回到城市中学任课,第二年到图书馆翻检有关资料,这才发现诸名家的猜测结果既有一致的,又有更多的是不一致的;一致的只有《交趾》、《青冢》、《梅花观》三首,而其余各首却有巨大差异。反复斟酌原诗,我更确信自己的见解对前人是一点超越,令人感到鼓舞。 同时, 这也激励我再继续攻克其余三首诗谜底的决心, 到1982年又解决了《广陵怀古》、《马嵬怀古》的谜底。为整理这些材料,1992年读北京师大出版的《红楼梦》校注本,从注释里得知王希廉对《马 嵬怀古》已作了准确的猜测,又正与我的结果一致,这一猜测使他比周春和徐凤仪高出了一头。遗憾的是,《钟山怀古》一首我至今尚未找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对这首诗,周春猜测为“肉”,似乎荒诞无稽:王希廉猜测为“耍猴”,似乎也颇为牵强:徐凤仪猜测为“傀儡”,揆之原诗有二句是说得通的,但另两句便难以圆解,而正确的答案总是和全诗各句和谐统一的。顺便补充一句,“傀儡”更有“木偶戏”与“皮影戏”之分,而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既然《交趾》、《青冢》、《马嵬》和《梅花》观四首清代人已经作出结论、而《钟山》的谜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可以略而不提,故谨将我对其它五首的探索结果略作一番说明: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它在十首诗中居于首位,制作上十分精湛。从咏史的角度看它是追怀赤壁之战的历史: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气吞万里,孙权、刘备联合抗击,在赤壁以火攻曹操船只,大破之。
清代的周春猜测是“走马灯之用战舰水操者”,意思是“走马灯”,但非得是他说的那样——要在灯上绘上“战舰水操”的情景,否则这灯便和诗谜搭不上关系。徐凤仪猜测是“法船”,是旧俗鬼节时祭鬼所用,系用纸糊扎成船,上面并扎僧人诵经之状,船头更列众鬼,放置于江面——称放焰口,最终焚为灰烬。以全诗揆之,与“赤壁沉埋”、“徒留名姓”等语并无瓜葛,所以不能令人折服。有人猜测是“蚊子灯”,还是不着边际。有的学者比较慎重,没有轻意猜测,但感到涵咏全诗倒觉得笼罩一层阴沉冷峭的气氛,认为是影射大观园不祥的结局,这种认识却不无道理。
我认为最合理的答案是“棺材”!用原文的四行诗一一审核,没有丝毫滞碍之处。
1、棺材的各面均涂朱赤,正与诗题“赤壁”二字吻合, 说它影射荣宁二府虽灸手可热,但终不免崩溃灭亡的命运真是最恰如其分了;“棺材”简直就是这一家族注定衰败破落,从而也暗示其所属的封建社会也必将走向崩溃灭亡的形象而准确的象征。
2、首句写棺材之埋葬;第二句以空舟喻棺材之外形, 棺材正面须写明死者名姓;第三句是安葬之际在鼓乐喧阗中亲人哭泣、火化冥物之情景;第四句是最终结局——历史上无论谁也逃脱不掉进入棺材的命运。——简直是一幅丧葬风俗画!
如果偏重于咏史,可以这样翻译:
赤壁战后,死者沉溺阻滞了江流,
死者徒然留下名姓,江上是焚毁的船舟;
凄风中满天大火把曹兵烧得悲号惨叫,
无数的英魂都从此进入了冥府。
如果按咏物诗翻译,又可以这样表述:
它四壁朱赤,终被沉埋于地下,
它形如空舟,载入徒然死去的人;
埋葬之际亲人一片号啕,冥物都被焚烧,
历史上多少英雄也未能逃出这个归宿!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定位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从咏史角度上看,四句诗简明地概括了韩信的生平遭遇:1、 韩信少年时曾受胯下之辱。2、后来被封为三齐王, 由此埋下了被害的祸根。3、贫贱时受尽世俗的冷落。4、曾蒙受漂母的一饭之恩,发迹后酬以千金重报。
此诗清人猜测纷纷,但无一中的。周春猜测为“兔”,令人匪夷所思:徐凤仪猜测为“马桶”,大抵他完全被“三齐位定”、“轻鄙”、“一饭之恩”等字句所迷惑,而走不出牛角尖,甚至把“死”和“屎”也合而为一了!王希廉猜测为“打狗棒”(也称作打鬼棒),他是这样圆解其说的:“作诸恶业,死有余恐,北俗,人死则以饭一碗,插三秫杆,煨面为槌,供之,槌名打狗棒,供亡者过恶狗村之用”——自知勉强,才不得不附加了一套别扭的说明;但死者未必都是“壮士”,与首句如何也搭不上关系。
其实迷底是“手杖”,四句诗分别写出它与青壮年、老翁尤其是乞丐之间的关系,是一篇绝妙的咏物诗。此诗可以翻译如下:
青壮年提着手仗,可以防范恶狗相欺,
老翁拄着它(与两足鼎立)已行将就木;
区区手杖,世上人切莫轻视,
(乞丐却与手杖相依为命,他们沿街乞讨时总是这样地呼唤)请赏给一口饭吃吧,你们的大恩我将至死不忘!
这何尝不是勾画苦难社会生活画面的大手笔,凡是熟知那苦难年代生活情景的人都将勾起令人心酸的回忆。这一切并无须引经据典的考证,一切离开生活真实的辩解都会显得牵强附会,苍白无力,是无法令人折服的。
如果从咏史的角度翻译,文字应作新的调整:
韩信,你青壮时应留心防范恶犬欺凌,
作了三齐王,由此隐伏下被害的危机;
当你卑微贫贱时,世上俗人都轻视你,
岂料你后来以千金去报答漂母一饭的情谊!
在猜测这一谜语的过程中,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给我以不小的启发。在他的剧作中有个狮身人面的怪物“斯芬克斯”,它高踞扼住路口的悬岩上向路人说出谜语,使很多人因猜不出究竟而被它吃掉。后来俄狄浦斯路过此地,怪兽向他说的谜语是:天底下什么动物生下来时用四只脚,后来用两只脚,到用三只时走路摇摇摆摆?俄狄浦斯回答说是人。因为:人幼小时用四肢爬,长大了挺直身躯,用两脚行走,到老年拄起拐杖,成了他的第三只足!谜语被猜中,怪兽羞愧,从悬崖上跳下摔死。有的译者把谜语简洁地译成九个字:“朝四足、午两足、暮三足”,而这“暮三足”与“三齐位定盖棺时”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实在令人惊叹!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蒲东寺是王实甫在《西厢记》中虚构之寺名。此诗所咏的是侍女红娘热心帮助张生与莺莺结成良缘,因而遭受莺莺之母郑氏夫人拷打责问之事。
只为诗中有一个“骨”字,周春的猜测是“骰子”(赌器),以第一句斟酌已属勉强,再往下便一点也说不通了;王希廉盯住了一个“红”字,硬说它是“红天灯”;其他人大抵被“吊起”蒙住了视线,猜测是“竹帘”、“鞭炮”、“鞋拔子”等等。我认为正确的答案是“骨针”。针,古作zhēn@①,更古些为箴。文字是历史的有力凭证, 文字的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反映。远古时候人类用鱼骨或兽骨磨制成针,“箴”字也标志它多为竹制,铜器、铁器出现才使它们渐渐消亡。但在我国究竟什么年代骨针彻底消失而完全被钢针所取代,没有哪个历史学家曾划出过清楚的界线。
据资料介绍,在英国的雷迪有一个针博物馆,它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生产较发达的英国,1898年时制成一枚钢针需要经过二十二道工序,其中的打眼与磨光都要求有精密的劳动设备。这是差不多一百年前的情况,可想而知,比这更早一百三十多年前,我们民间的手工业作坊在制出一枚钢针来将是何等的繁难!因而我们不能排除那时骨针并未绝迹,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它都可能与钢针并行存在着。大抵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骨针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为此,对原诗作一点说明:1、骨针,既然制作艰难, 价格自然贵重,必为妇女所珍惜,染成红色既显得美观,一旦失落也易于辩认察找,故称“小红”。2、第二句写妇女用针线缝制衣裳的过程。3、三、四句写作完针线活后妇女要将针收藏起来,尾线并不拆下,故有“勾引彼同行”之句,并把它插到“针垛”上;针垛是绒制的球形物,常挂在伸手可及的墙上,故曰“吊起”。如果侧重于故事,可以这样译出:
小红娘,你这身世卑微的使女,
你明拉暗扯竟把一对情人撮合一起;
虽然曾遭受老夫人的吊起拷问,
却毕竟使他们成了深情的鸳侣。
如果侧重于咏物,又可以这样翻译:
看你一身骨质红装、轻巧、玲珑,
竟将各自东西的布料连缀到一体;
事后,你常常被夫人高高地吊起,
但随即却把多情的尾线勾引同去。
谜语,它的起源大概和文学艺术一样渊远流长。在古希腊有关于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传说,在印度文学作品中有一部《二十夜间》,以女王求婚为线索编织进去二十个动人的谜语故事,可谓脍灸人口。在我国先秦典籍《荀子·赋篇》中也有光辉的范例,其中的五篇文字就有谜语的性质。其特点是“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即用种种巧妙的譬喻以代替直说,把事物特征暗示出来,让读者去揣摩猜测。如《箴赋》: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纵,又善连衡;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
王曰:此夫始生钜、其成功小者邪?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头xiān@②达而尾赵缭者邪?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无羽无翼, 反复甚极;尾生而事起,尾zhān@③而事已;簪以为父,管以为母; 既以缝表,又以连里:夫是之谓箴理。用君臣问答的口吻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针”的形象和功能,文字生动令人神往。它的问世比《红楼梦》早二千年,艺术风格各有不同:一个铺张细腻、曲尽其妙:一个凝炼精巧,又隐括了《西厢记》的故事情节。二者相距两千年,在我国文学时空中互相辉映、凌轹古今!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尽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从怀古的角度看,此诗是写隋炀帝杨广开凿运河、巡游扬州的史实。就此,应对诗中词语稍作一点说明:
广陵:古郡名,今江苏省扬州市。隋炀帝因修运河劳民伤财,终于在第三次游幸江南时被宇文化及杀死,隋朝灭亡。
隋堤:隋大业初年开邛沟入江,旁筑御道,树以杨柳,谓之隋堤。
因为把视线注意到“广陵”、“口舌”等字,周春猜测是“洞箫”;徐凤仪由隋堤广植的杨柳及“口舌”二字猜测是“柳木牙签”;王希廉因“隋堤风景”联想到杨柳,又因“风流”关系便猜测为“柳絮”。他们的共同点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所以都站不住脚。
其实答案是“纸鸢”——即风筝,因诗中已有“风”字而稍作一点变通。按照咏物的角度,对诗中的词语也重新作一点解释:
题目,广陵——广阔、无边的天空;陵,谐凌,凌空而起;二字已勾出纸鸢的特征。第一句,蝉噪鸦栖,指蝉噪与鸦栖之高树,这一句写只须转眼之间纸鸢即已凌空超越高高的树顶了。第二句,隋堤,堤谐提,即随心所欲地提起放飞,此情此景与什么相似呢?第三句,写纸鸢凭借风力而凌空飘荡。第四句,写纸鸢凌空,地上人们仰视之际纷纷进行品评议论。于是,这样翻译也便顺理成章了:
蝉噪鸦栖的高树被你转眼间超越,
把你随心所欲地放飞高空,这情景象什么?
你凭借着风力而饱览无限风光,
却不禁惹起人们纷纷议论,七嘴八舌。
这简直是放风筝最生动的写照。参看《红楼梦》第七十回里那段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简直更令人心旌摇荡了。
世人尽知曹雪芹写了《红楼梦》,却鲜有人知道他还写过《南鹞北鸢考工志》,专门介绍了“扎、糊、绘、放”风筝的经验,还有制作风筝的口诀,并亲手绘制了很多风筝的彩图。据悉1980年出的一组四枚的特种邮票“风筝”就选自该书。作者生活阅历的丰富,也是其著作令人百读不厌的原因吧!
顺便补充一句,有人认为十首怀古诗均各有影射,断定这首诗是影射晴雯的;但倘若把它和“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天”二句诗联系起来看,说是影射薛宝钗倒更确切些——不管这好风使她飘得多么高,感情的长线断了以后,她也不免众青天上跌落下来!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故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渡口,晋人王献之曾于此送爱妾桃叶,渡由此得名。此诗谜底也无人猜中,周春猜测为“团扇”,赵曾望猜测为“门神纸”,均未着边际。此诗只是轻拈古史,生动地写出了“明镜”照人之特征及其在仕宦之家的存在。据此,仅作说明如下:
镜,古为jiàn@④,为青铜铸制,直至清末铜镜还尚多, 以磨镜为业的匠人经常沿街招揽营业。十八世纪欧人东渐,达宦人家已渐有玻璃制镜,初来乍到价格自然昂贵,非一般富户所能买得,所以象贾宝玉的怡红院里满屋的明镜使刘姥姥迷惑不已,对山野村人自然是奇闻,贫寒人家甚至连铜镜也难得,平素只得借盆水照影而已,故有“六朝梁栋多如许”之句,指的是金陵城里的显贵家族。
1、明镜(铜镜,尤其是玻璃制的明镜),清沏如水, 故曰“浅池”,“衰草”喻年老,“闲花”喻年少,皆供明镜以照影。2、 明镜照人,形与影一实一虚,不能合为一体。3、六朝, 指金陵(今南京市),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个朝代均于此建都,合称为六朝;梁栋,指建筑,在修辞上属于借代格,即官宦人家的宏丽屋宇。4、 小照,即明镜,大多悬挂在墙壁上。依此,可以这样翻译原诗:
无论是“衰草”、“闲花”,都能映入这“池”中,
但个中的倩影却不能与本体合一;
金陵城里仕宦人家都不乏此物,
一面面高悬在壁,照鉴着须眉粉黛的容仪。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谈一下这十首怀古诗的写作特点。
1、十首诗都以怀古的面目出现, 诗中文语也确实是遵循着历史或传说的轨迹的,如“赤壁”、“交趾”、“淮阴”、“广陵”、“青冢”等五首都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生平的概括;其余五首也都以文学作品的情节为依据。但巧妙的是诗的背面又都是一个谜,隐藏的十分巧妙。这些诗既是咏史,又兼咏物,语语双关,毫无纰漏之处,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天才。
2、这些诗的题目本身就是谜,或者说是诗谜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棺材——可见的各面均涂红色,确实堪称“赤壁”;交趾——喇叭,吹奏喇叭时不正是两手合拢、十指交叉的姿势吗?题目二字是多么简洁生动的勾画!广陵——纸鸢,不是它飘凌在广阔无边的天上的写照吗?桃叶渡——映照着桃花般美人的一潭清水!命题是如此的精巧,这在其它作品或谜语里是罕见的。
3、谜底皆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常见的什物, 尤其是童心未泯的少年们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如喇叭、手杖、纸鸢、明镜、墨斗、胰皂、骨针(甚至钢针也毫不勉强)、扇子,没有一件远离生活,就连“棺材”也当然为他们所熟见,凡有人生活的地方便会有丧事活动,他们对发丧时鼓乐之喧阗等景象是绝不会陌生的。但是到了那些把自己禁锢在书斋里的学者手里便愈猜愈玄虚、愈猜愈胡涂起来。如把《赤壁》猜成“走马灯之用战舰水操者”,把《马嵬》猜成“杨妃冠子白芍药”,想得刁钻古怪,走进死胡同又非要把读者也强拉进去。周春猜测十个而对的仅有一个,他也自知没有把握而慨叹地说:“恐我所猜亦未必是也,安得起诸美人而问之?”为不能使书中的美人复活以告诉他答案而遗憾。
这十首是《红楼梦》中闪烁着宝石般光华的文字,是文学典籍中有关谜语的艺术珍品,是曹雪芹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钅加咸 左右结构
@②原字为钅加舌 左右结构
@③原字为辶加颤去页杂合型
@④原字为钅加臣加临右上再加皿 左右结构

⑽ 中国四大名著简要的说一下

中国四大名著
第一 诗经 作者不详

第二论语,作者 孔子

第三道德经 作者 老子

第四 本草纲目 作者 李时珍

这四部名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名扬四海,现在还是国内外研究的大端。

所谓文学界四大名著,你大概是问这个——
三国、水浒、西游、红楼梦只是点文艺作品,如此而已,国内研究者极少,国外根本就无人认真研究,有个别论文提到也只是佐证而已。

远远比不上对中国诗歌发源地诗经,中国道家文化、中国医药和儒家文化的研究,尤其是论语,现在几乎是世界研究的大热门。

阅读全文

与钜成集团薛成标简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跌破一元会怎么样 浏览:666
怎样投资理财最赚钱 浏览:253
1人民币可以兑换多少日元 浏览:686
博时增长价值基金净值查询今日 浏览:422
你买过私募基金吗 浏览:232
豆期货概念 浏览:901
会理财返利 浏览:175
铧子佳酿的价格 浏览:670
魔米公寓值得投资吗 浏览:834
股票配资是期货吗 浏览:703
如何理财收益大 浏览:831
收入证明贷款怎样写 浏览:992
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道停车查询 浏览:491
小明理财 浏览:441
p2p理财与银行理财有什么不同 浏览:795
中信证券怎么买股票 浏览:874
证券期货稽查典型案例分析 浏览:7
怎么查入股市原始资金 浏览:480
股票要怎么卖 浏览:118
外汇CL代表什么 浏览: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