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有铅锌矿石一万吨,平均品位10度,怎么计算出金属吨多少和多少利润详细计算方法
1200元一吨左右
② 云南地勘局:以局为单元发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实行事企分开,稳住事业,做大产业
一、以局为单元发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云南地勘局在贯彻执行国办发[1999]37号文规定的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中,提出了以局为单元发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具体做法是:
(一)以局为单元发展产业经济已经具备条件
他们总结了多年来发展产业经济的经验和教训,认为成绩应当肯定,但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不能忽视,主要是:①企业规模小、散,发展后劲不足,全局30多个单位办了200多个企业,每个企业年均收入仅为200万元左右。②各个单位之间,低水平重复投入,产业趋同,整体素质不高,投资效益低。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同时他们也认为调整的条件已经具备:
(1)经过多年的努力,要发展的产业基础已经初步具备,全局市场收入已在4亿多元,占全局总收入的2/3,且有的企业已有一定规模。
(2)地勘费基数确定后,对产业经济发展已经有一个稳定的扶植金支撑,每年可以拿出几千万元,集中办几件大事。
(3)全局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大部分进入社会,职工住房产权制度改革也基本到位,为以局为单元发展产业经济解除了后顾之忧。
(4)对非主导、支柱产业的小企业网点,在“九五”期间进行了有进有退的政策,可以置换出一部分国有资产,重新配置到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中去。
(二)以局为单元确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
他们根据:①“九五”以来本局产业经济发展的经验;②分析研究了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和客观环境;③分析研究地勘局自身的优势和有利条件。确定:以矿产勘查开发业为主导产业,以工程勘察施工业和外经贸、物业地产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为支柱产业,即“一个主导、两根支柱”,同时在各个产业中培植足以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
矿产勘查开发业作为主导产业,包括三大部分:①地质大调查等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它的产品是一种技术劳务,它的市场是政府订货。②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它的产品有的是矿业权,有的是为矿业权服务的勘查技术劳务。③矿产资源开发。它的产品是矿产品。他们认为,地勘局的这个主导产业,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也许暂时还比不过一般的矿业公司,但是把矿业权作为一种商品,在云南省他们还是具有比较优势的,而且这个优势还决定今后10年、20年云南矿业的发展后劲,谁占有这个优势,谁就可以主导未来的云南矿业经济。
(三)以局为单元围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进行重组
1.对矿业的重组。该局矿业开发“九五”时期起步,主要从事黄金、锡、铜的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2000年矿业开发总收入已接近1亿元。2001年该局加大投入,对骨干黄金矿山进行技术改造,已形成年产黄金1000公斤的生产能力。为加快矿业的发展,确立其主导产业的地位,推进以矿业为主业的地勘单位的重组改制,他们以云南地矿勘查工程总公司(集团)为发起人,吸收其他法人参股,将若干骨干黄金矿山的优良资产和精干人员,从地勘单位剥离出来,组建“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上市发行A股为目标,为矿业的发展提供社会资本的支持,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公司已于2001年8月底注册成立,挂牌经营,并进入上市前的辅导期。
2.对工勘施工业的重组。这个产业是该局目前经济总量最大的一个支柱产业,现共有各个级别施工企业17个,分散在各地勘单位。除具有三个高资质外,其余的资质低、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难以承担大的施工项目。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工勘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现有的工勘施工队伍格局不利于工勘施工业的发展。为推进工勘施工企业的重组,稳步实施规模经营和大企业战略,决定按区域性、专业性、互补性三原则,推进工勘施工业的重组,重组为3个一级施工企业,一个地域性、一个专业性的施工企业。使工勘业实现适度集约和规模经营,以加快其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的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
3.对多种经营业的重组。主要调整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即以原集团公司外经贸部为基础组建进出口公司,根据矿业和工勘施工业发展的需要,形成矿产勘查、开发、加工、贸易一条龙的经营链,带动矿业和工勘施工业走向东南亚市场,从而提高外经贸对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的关联度,带动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拓展,使其成为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撑。同时,继续采取多种方式放开搞活与主产业无关联的不适宜国有独资经营的小企业。
二、以地勘单位为基础,实行“两分离、一分流”
他们认为,要实行以局为单元发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必须使全局优良生产要素围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进行集中,必须让这些生产要素与地勘单位母体分离。为此,必须以地勘单位为基础,实施“两分离、一分流”。
(一)“两分离、一分流”的内容和做法
“两分离、一分流”是指地勘单位的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的分离;主业与辅业的分离;并在两分离过程中对人员进行分流。“两分离、一分流”实质是分离事企职能。将地勘单位主产业中的优良资产与精干人员相结合,与队的事业职能分离后进入市场。将不适应经营的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中的不良资产剥离到队,将不适应进入市场的人员剥离留队,改变长期存在的事企职能混合、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混合、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混合、精干人员与非精干人员混合的事企不分的体制。优良资产和精干人员从事业母体中脱离出来,合理流动,向主产业集中,才能突破主产业小、散、乱的格局,有利于主产业的重组,把主产业做大。经剥离后的地勘单位,是事业性质的,其职能主要是管理基地物业地产、管理在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管理待岗职工、管理未改制小企业和国有资产及收益(或国有股股权及收益)。为支持“两分离、一分流”工作,由局核拨队(事业)基地管理费和转产分流人员费用,这样可以稳住事业,发展产业。同时事企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今年以来,该局9872名在职职工,从主产业分流出来留队的职工3889人,队(事业)管理人员518人,放小改制小企业职工约1000人。矿业、工勘等产业从业人员4500人左右,约占全局在职职工的46%,分流留队的人员占39%,队(事业)管理人员占5%,各类放小企业安置约占10%。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队伍结构的调整,将有力地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对分流人员的安置办法
对地勘单位来说,在企业化经营中,如何分流富余人员,同如何把产业做大同样重要。为此,、云南地勘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分流富余人员的政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内部退养。规定待岗职工中男年满50岁、女年满40岁的人员,可实行内部退养。月退养费由事业单位工资体系中本人档案职务工资标准或技术等级工资标准(即固定部分)的70%、105元生活补贴、每一工作年限2元的工龄补贴构成(大约人均500元/月)。
(2)病退。本人申请,医院证明,可办理病退。
(3)下岗。适用于年轻的待岗职工。按当地最低生活费标准(昆明为180元/月)+130元,作为下岗职工待遇。
(4)鼓励自谋职业。
(5)一次性买断工资。平均付给每人3万元,同时解除劳动合同。
(6)局属学校全部实行属地化改革。全局共20所学校,已交出去16所,每交出去一所平均要给地方40万元。未交出的四所中,一所为局的职工大学,已经省教育厅批准,改为国土资源职业技术学校,由省教育厅管。另一所为局属的普通高中,已确定改为昆明市宝石职业中学。
(7)后勤一块转化为物业公司(或中心),为职工提供有偿服务。医院全部对外开放。
(三)对地勘费基数分三类管理
为保证“两分离、一分流”顺利推进,并促进以局为单元的产业结构调整,他们将地勘费基数分为转产分流人员费用、基地管理人员费用、产业投资资金。
(1)转产分流人员费用。用于发放在“两分离、一分流”中分流出来的未上岗的待岗人员的生活费和内退职工的内退工资。局对每个地勘单位的分流比例进行核定,按人年6000元标准拨队(事业)转产分流人员费用,由队调控管理。
(2)基地管理人员费用。用于发放在“两分离、一分流”中留队从事基地管理的管理人员工资。每个地勘单位从事基地管理的人员比例由局核定,按每人每年1万元的标准核拨。
(3)用于产业投资的费用。在保证上述经费后,余下的用于产业投资。地勘单位“两分离、一分流”后,主产业分离出来通过重组向主产业集中,局利用产业投资集中投入,加大投资力度,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放大投资功能,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的竞争力,使产业获得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三、面对新形势,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
1.围绕建立资源型股份公司、发行A股上市的目标,已成立了股份公司筹备组,目前已完成了内部重组。即将云南文山矿业开发总公司、大理州北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滇西矿业勘查开发总公司(含高山公司37%的权益)、楚雄市小水井金矿、富宁县那能金矿的经营性资产,以及一大队、物探队与矿权经营相关的固定资产,投入股份公司。同时,按照资产、业务、人员相匹配的原则,相应划入公司人员788人(不含聘用人员),完成了上述队伍的重组工作。
此外,还完成了股份公司股权设置方案:云南地矿勘查工程总公司(集团)作为主发起人,以净资产7500万元出资,邀约云南冶金集团(出资550万元)、上海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出资500万元)、中国地质大学(出资150万元)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出资100万元)四家发起人,合计出资8800万元,构成股份公司股本。各发起人均已在《发起人协议书》上签字确认。
2.对地勘局机关的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即逐步将事业局的体制改变为企业化经营体制。已成立云南地矿勘查工程总公司(集团),局与集团公司逐步实行职能分开,明确了局与集团公司为出资人与受资人的关系,正逐步采取措施将集团公司做实、做大、做强,已将三个产业部名正言顺地划为集团公司,其他综合部门正逐步过渡;集团公司与队级企业为母子公司的关系,正在培植和发展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如正在组建的资源型股份公司等)。出于策略上的考虑,他们在推进局、队两级企业化经营改革中,有意使队的改革步伐快于局的改革步伐,在若干年内,使局总体上仍保留为事业局的牌子和形象,以保持地勘费不间断,并继续享受事业单位的一些优惠政策,待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明确之后,再考虑局的定位问题。
3.地勘单位中从事企业活动部分的改革。这部分改革,是在“两分离、一分流”和重组的基础上进行,即对于已建立的企业都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进行改造。
首先搞内部股份制改造。即在地勘单位内部进行的股份制改革。有以下几种形式:
(1)区调队(在玉溪)。实行整体改造,该队分离出来的经营性资产,经清产核资约为600万元,向职工筹集400万元,组成迈特有限公司,下属几家公司,其中一家为宝石公司,原为职工控股的公司,已在全省开了5家分店,发展很快。
(2)三大队(在大理)的工程勘察施工公司。总股本800万元,职工股(含配股)占40%,已完成招股和工商注册等工作。
(3)选一些分项目进行股份制改造。如:汽车驾驶培训项目所进行的股份制改造。该项目是用租用的一块荒山进行封闭性的驾驶培训,培训方法较先进,报名参加培训的人较多。对此类项目的股份制改造不搞国家控股。
(4)对物探队(在宜良)之类无产业的队,实行60%的人休克式下岗改造,局按下岗人员每人每年3600元拨给队,由队安置下岗人员。需要指出的是对这类单位,局宁可下猛药改造地勘单位,也不办毫无希望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小企业。
(5)对各队办的属第三产业的小企业或实体,实行放小,通过职工买断,置放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主业。
在进行内部股份制改造中,采取了如下几项政策措施:
(1)股权设置和股权结构。所有企业都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设置国有股(由局、队持股)、企业法人股和职工股。职工股东成立职工持股会,其股权数额规定一般应占到总股本的40%以上,最低不低于35%。为吸纳一时拿不出较多的钱来认股的职工,采取一次认股,分期付款的政策,还可以用未来的红利付认股款。离退休职工不能入股。
(2)职工入股底限和配股。在坚持入股自愿的前提下,规定一般职工入股数额下限为5000元,班组长为8000元,中层干部为1.5万元,公司董事、监事及公司副职为2万元,副董事长、公司(总)经理为2.5万元,董事长为3万元。要求70%的职工参股,实行股权适当向管理层集中的政策,区调队迈特公司董事长的股权金达10万元,干部与职工的股权比例为10:1。
为了鼓励职工入股,提高职工持股比例,实行配股制,即按职工所持股本额实行1:0.5~0.7配股,其上限为3万元。配股资金来源于各队的三项基金(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配股只限于本单位职工。职工股东的配股只有收益权,没有所有权。
经上述改制后,该局的经济将转变成为以国有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到“十五”末,将使国有和非国有经济的比例达到7:3或6:4。
四、把改革和开放结合起来,发展和壮大产业经济
云南局为了将地勘经济全方位地融于社会,融入国内外市场,加速发展,把改革和开放结合起来,近几年来,大力推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1.“引进来”战略。近几年来,该局引进的力度比较大,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协助引进南非比利顿公司(为英资)联合开发兰坪金顶铅锌矿。
(2)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日本等国多家国际矿业公司合作,开展风险勘查开发,签订合作项目9个,合同金额2750万美元,到位资金617万美元。其中与南非比利顿合作成立的“高日勘探公司”的合作方式是:我方以一个矿权(估价为1300美元)加入,对方以资金投入挣股(已投入2500美元),已在中甸地区经钻探验证发现一个大型斑岩型铜矿;与澳大利亚WMC公司合作的“华澳公司”,已正式组建,协议资金400万美元;与加拿大英可鹰桥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展镍矿勘查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协议。通过引资风险勘查,盘活了部分矿业权资产,引进了新技术,扩大了勘查技术服务领域,其收费达1000多万美元。
(3)与国内公司合作。如:广西龙泉矿冶公司与该局的几个队合作,其方式有:矿权合作;对方提供先进设备、仪器、风险勘查金,地质队提供技术、劳务等,今年就从该公司拿到700万元资金。
(4)引资合作开发局机关大院的房地产。
2.“走出去”战略。该局实行的“走出去”战略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国家要求云南、广西两省(区)融入湄公河经济区;二是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有互补性。中国的工业品在东南亚有竞争力,但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支付能力差,可用资源产品,尤其是矿产品支付。
这些国家在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也提出北方融入战略,放宽对外(尤其是对中国)开放政策,可谓是双方一拍即合。老挝的钾盐、越南的铬铁、缅甸的铂钯是云南局瞄准的三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的协议已正式签署,资金已于2000年到位,是国家计委批准的第一笔海外勘查资金,计划1.5年内探明1亿吨首采储量、1亿吨远景储量,可供开发。
对越南的铬铁矿是从贸易入手的,每年从越南进口七八千万吨矿石。下一步打算与越方合作投资探采。目前正在谈判合作的事宜,已完成了选区工作。
③ 锡概念上市公司,锡概念上市公司有哪些
a股只有一家上市公司与金属锡有关。
锡业股份(000960):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锡产品生产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为18%-20%,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为40%左右。作为世界最大的锡生产企业,锡业股份拥有从勘探与开采、选矿、冶炼到深加工完整的锡产业价值链,在行业内具有较大的优势。
④ 矿业经济和矿产品贸易6
1.矿业经济
玻利维亚是一个传统的矿业生产和出口国。几百年来,矿业为其主要经济命脉。玻利维亚矿业生产历史悠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当地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了金、银、铜、锡矿的开采,并掌握了用铜或铜锡合金制造器皿、用具和武器以及用金、银制成装饰品的技术。自1545年波托西省塞罗里科(CERRO RICO)银矿被开发以来,玻成为西班牙在美洲无数次探险中被发现的唯一“黄金之国”。银产量当时在世界上占首位。玻以其丰富的银矿自然也成为西班牙在美洲重点掠夺对象国。殖民统治末期,金、银的产量大大减少。玻独立后,矿业生产以锡、铜、铅、锌、硫磺、铋等为主,后又增加了钨、锑及石油、天然气的开采。银的生产也有恢复。这期间,美国和英国资本相继渗进玻,逐步控制了玻的矿业生产,其中主要的是美国资本。至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美国控制的三大公司几乎占有了玻全部的锡矿。
进入20世纪,玻利维亚锡和锑矿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二次大战前,玻锡产量在西方世界一直处于首位,二次大战中,由于亚洲产锡国卷入战事,玻锡作为战略物资,身价倍增,玻的国际地位也有提高。战后,国际市场锡的需求量减少,加上其他产锡国生产发展,美国利用战略储备锡操纵锡价等原因,使玻锡生产不断下降,市场日益萎缩。
1995年,帕斯埃斯登索罗领导的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发动人民武装起义并夺取政权之后,帕斯将美资矿业公司收归国有,成立了国营矿业公司,国家加强了对矿业的控制,但也允许中、小型私人矿业公司或矿业合作社的存在。多年来,国营矿业公司一直控制着玻矿业生产的70%左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97年数字表明,矿产品的开发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24%,其中矿业占1/4(5.6%),石油和天然气占1/6(3.7%)。1997年矿业和采石业为国民经济创造了6.8亿美元(按1990年水平)产值。1997年矿业和采石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1998年增加到48%。
(1)锡矿
玻锡曾是矿业的拳头产品,长期起着经济支柱的作用。锡的生产和出口在玻利维亚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拉丁美洲锡产量占世界的19%,玻利维亚、巴西、秘鲁和阿根廷是主要生产国。1979年前,锡产量保持在3万吨左右,占西方世界五分之一,居第二位。1979年后,产量连年下降,1979年为2.8万吨,1985年为1.6万吨,1996年为1.5万吨,1997年为1.4万吨,1998年进一步下降到1.054万吨,1999年只有1.02万吨,居世界矿山锡产量第五位。由于国际市场上锡价下跌,直接导致玻许多锡矿山倒闭。1997年精炼锡产量达1.69万吨,1998年大幅减少,降为1.11万吨。
(2)银矿
玻利维亚银产量水平不高,仅排世界第9或10位,1998年和1999年矿山银产量分别为402吨和422吨,占世界矿山银产量的2.5%。但由于该国的银矿床不仅矿床规模大,而且开采成本非常低,使得银成为玻利维亚很有竞争力的主要出口金属之一,1997年和1998年分别出口创汇6100万美元和7200万美元,占该国主要金属矿产出口值的16%。
(3)锑矿
玻利维亚的锑储量较丰富,有150多个脉状矿体,矿脉除含锑外,尚伴生金、锡沙等,单个矿脉不大(原约0.6~0.9m),点多且集中,主要产在锡矿带内。锑矿多由私人公司小规模开采。1975-1977年玻利维亚锑矿产量高达1.6万~1.7万吨/年,1978-1982年降到1.3万~1.5万吨/年,1983年以来,锑产量已由近1万吨逐渐下降到1999年的3342吨。该国最大的锑企业为文托(Vinto)锡锑冶炼厂,目前文托冶炼厂由于没有找到买主仍在运营,其生产的精矿大部分出口到美国。目前玻利维亚已由出口矿石和精锑改为主要出口氧化锑。1995年和1996年分别出口氧化锑为4525吨和4550吨,分别占锑总出口量的92.4%和96.4%;1997年和1998年分别出口氧化锑为4915吨和3725吨,分别占锑总出口量的97.3%和99.5%。主要出口英国、美国、比利时。1998年出口英国为2098吨,出口美国为1168吨,出口比利时为425吨。玻利维亚锑采矿业的私有化行动继续阻碍着锑矿生产。1999年玻利维亚锑矿山产量为3300吨,比1998年下降30.0%。Empresa Minera Unificada公司的Chilcobia矿山从年初开始仅以12000吨锑精矿的速度进行着生产,但其为了履行与国有的Vinto锡锑冶炼厂签订的合同,不得不动用其矿石储备。Cia Minera Salinas公司仍在进行少量的锑开采活动,但是1999年初仅能按100吨/月的速度供应Vinto锡锑冶炼厂原料。
(4)钨矿
钨矿亦是玻利维亚传统生产和出口产品。70年代以来,直至1984年,钨矿产量一直在2000多吨的水平上徘徊,仅次于加拿大和南朝鲜,居西方世界第3位。钨矿主要是由中型企业生产,其产量约占全国钨产量的一半。90年代以来,玻利维亚钨矿产量已下降到500~600吨的水平,1998年产量627吨,次于奥地利和葡萄牙,居西方世界第3位。1998年钨品出口创汇250万美元,美国为玻利维亚的最大进口国。1999年,玻利维亚钨矿产量进一步下降到334吨。
(5)锌矿
圣克里斯托巴尔银矿的开发使玻利维亚成为世界重要的锌矿生产国。1996年玻利维亚矿锌产量为14.50万吨,1997年增加到15.45万吨,1998年产量略有下降,为15.07万吨(占世界总计2%)。
2.矿产品进出口
玻矿产品90%以上供出口。80年代,玻矿出口无论从数量还是金额上都呈下降的势头。1980年,矿产品出口总额还在6.4亿美元以上,1986年已不足2亿美元。矿产品出口在全部出口额中的百分比,1985年为39.2%,1986年为33.2%,低于天然气出口(占55%以上)。所有矿产品出口中,锡仍占首位,1980年出口2.39亿美元(占矿产品出口总额37%左右),1986年为9.6亿美元(占矿产品出口总额49%左右),90年代,玻矿出口收益有回升,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1997年和1998年矿产品出口总额分别达5.2亿美元和4.5亿美元。在所有矿产品出口中,以锌为首位,1997年和1998年出口分别为2.0亿美元和1.5亿美元;其次是锡,1997年和1998年锡的出口量分别为1.24万吨和1.04万吨,创汇额分别达1.4亿美元和1.37亿美元。
矿产品传统的出口对象国家是美国、英国、西德。90年代,玻矿出口对象仍是以美国、西欧为主,其次是拉美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阿根廷、比利时、智利、德国、秘鲁等。矿产品出口在玻出口总额中的比例按国别统计为:美国13.5%,英国5.9%;西德5.0%,其余均不足2%。
表16玻利维亚主要矿产的产量和出口收益
1998年玻利维亚主要矿产的产量和出口收益如下表16。表16中的数字显示出,尽管1998年贵金属的产量有所上升,但有色金属的产量却出现了下跌。这些趋势反映出玻利维亚大部分矿产品的国际价格在这一年出现下降。虽然与1997年相比,1998年银的价格平均上涨了13%,但在年末却开始下跌。锌价的下降(仅为1997年价格的78%)准确地反映在1998年的出口收入上;铅(85%)的状况基本与此相同。相比之下,1998年锡的价格上涨及下降的幅度都达21%,其平均价格基本与1997年持平。金的价格虽然下降了12%,但由于位于Santa Cruz的Purquio Norte矿的投产使得产量有所增加,所以出口收入下降不大。
玻利维亚的矿业传统地被分为国有部门、合作采矿和手工采矿者、商业矿山。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改革,这种三分法正逐渐不能适应矿业统计的需要。国有的玻利维亚矿业公司(Corporacion Minera de Bolivia简称Comibol)1985年产值占玻利维亚矿业总产值的51%,但到1998年这一比重却下降到了5.4%。以前的国有Comibol矿山或者与私营企业重组成为合资企业,或者转让给合作开采企业,只有瓦努尼(Huanuni)锡矿和科尔奎里(Colquiri)锌-锡矿例外。
Comibol将成为一个控股公司,通过出租许可证给他人和由他人经营来获取利润(要出售该公司的矿山需要对国家的宪法进行修改)。该公司一直试图将剩余的两个矿山作为附属矿山归并到它的另一资产——Vinto冶炼厂这样一个一揽子资本化解决方案中,以便从这两个矿山的经济、社会重担下解脱出来。作为Vinto冶炼厂的原料来源之一,Colquiri在1998年给政府造成了300万美元的亏损,Comibol正努力缩减目前多达230人的雇员队伍。
Huanuni的状况同样很危险。总的来说,Comibol公司在1998年亏损了500万美元。其资产还包括位于东南的Mutun铁矿以及Cerro Rico银矿。
在产量和就业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合作采矿者和所谓的小矿主,其中有许多使用Comibol许可证的合作者在早期的矿山关闭后纷纷转让采矿许可证。1998年,玻利维亚35%的矿业产值来源于合作采矿者和小矿主,他们占玻利维亚锌产量的30%,银产量的38%,锑产量的42%,金产量的16%,锡产量的25%和铅产量的19%。这一领域的业主数量正急剧减少。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玻利维亚有842个合作采矿者和500个小矿山。绝大部分小矿山集中在贫瘠的Andean高原上,历史上有名的矿业区Potosi和Oruro现已沦为最贫穷的地区。
事实上近年来所有的矿业投资都集中在商业产值,1998年该部门的产量增长了6.1%,占玻利维亚矿业总产值的60%,分别占锑的56%,黄金的84%,银的55%,铅的78%和锌的66%,雇用了约4000名工人,所支付的工资是其它私营部门的两倍。
玻利维亚现代矿业的标志是在Oruro北部Kori Kollo的Inti Raymi(Battle山金矿的88%)项目。1998年该矿山磨矿770万吨,金的品位为2.23克/吨(0.065盎司/吨),回收金336000盎司,银968000盎司。1998年金价为307美元/盎司,而1997年则为322美元/盎司。随着黄金价格在1991年中期降至250美元,某些开发活动已延期。
第二个重要的开发项目位于Uyuni东南和Potosi西南这个高而贫瘠县的圣克里斯托巴尔(San Cristobal)。自1994年以来这里的Apex银矿公司一直试图取得包括古老的Todos矿在内的所有权(Properties)。由于这里发现了极重要的银、锌和铅矿床,且具有进行大规模露天开发采矿的潜力,有人预言它将使玻恢复其在世界银市场中的地位。
1998年,Golden Eagle Internation宣布了其在Cangalli(La Paz南部)的有关黄金的重要发现,储量为640万盎司。另一个重要的矿产地Don Mario金铜矿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业已完成。该矿山采用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相结合的方式,以氰化流程这一常规处理方法可望回收90%的金。
从拉巴斯省发源的几乎每条河流都有砂金的成矿条件,不少私人或小型公司在该地区淘金。据报导,目前在玻矿业公司注册的以开采砂金为主的矿业合作社近400个。另外,在与玻、巴西交界处的马德拉河玻方一侧,以及圣克鲁斯和贝尼省的部分河流里也有金砂。岩金在玻也有一定规模的开采。但是限于能力,玻无法探明金矿的储量,更无法控制金矿生产,很多黄金被走私出境或被别国(如巴西)非法采走。采金者多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采取瞒产私分和采富弃贫的办法,使国家资源遭到很大破坏。
⑤ 探矿权收益现状
(一)黑龙江省探矿权分布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已形成了以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为主体,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的地质勘查行业队伍。截至2008年底,黑龙江省地质勘查行业具有地质勘查资质单位共102家。主要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单位有: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有色地勘局、省黄金工业管理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黑龙江总队、武警部队黄金第一总队、化工部黑龙江地勘院以及大庆石油总公司的勘查单位等8个部门。具体情况如表4-1、4-2所示。
表4-1 探矿权发证按勘查阶段统计表
(二)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勘查财政收入现状
在矿产资源申请探矿权过程中,探矿权人需根据《中华人民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内进行探矿权申请的需缴纳探矿权使用费,申请由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的尚需缴纳探矿权价款。近几年来,全省探矿权个数及其使用费和价款缴纳情况见表4-3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出,全省有偿使用探矿个数2004年最多,而探矿权使用费和价款收入在2005年达到目前最高峰,即1.05亿元。
表4-2 探矿权勘查登记按矿产分类统计表
表4-3 2002~2006年全省有偿出让探矿权个数及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情况
(据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2002-2009)
(三)2003~2008年地质勘查取得成果的基本情况
1.2003~2007年地质勘查取得的成果
2003年度,固体矿产勘查稳步推进,其中各地勘单位在国补、省补以及自投资金的各类地质勘查中圈出有一定数量的多金属,贵金属异常区和矿(化)点及矿体,并预测多处成矿区和找矿区,同时也找到具有一定规模的非金属矿产并获得了一定资源量。全省勘查工作中有突破性进展的矿区多处,已发现小型岩金矿产地4处,小-中型铅锌矿产地2处,中-大型建材非金属矿产地2处。东安大型岩金矿资源储量通过国家级评审,探明资源储量24.3吨,平均品位8.99克/吨。
2004年度,各地勘单位在国补、省补以及自投资金的各类地质勘查中圈出一定数量的多金属,贵金属异常区和矿(化)点及矿体,并预测多处成矿区和找矿区,同时也找到具有一定规模的非金属矿产并获得了一定资源量。2004年全省勘查工作中有突破性进展的矿区多处,其中在阿城市白岭区发现了较具前景的铅锌矿床;铁力市鹿鸣-平安区发现了有望达到中-大型的钼矿床;黑河市争光岩金矿和黑河三道湾子金矿有望达到中型以上矿产地。
2005年度,勘查成果比较显著,煤炭新增资源储量6.2亿吨,逊克东安岩金矿外围新增资源储量10吨,新发现了大兴安岭呼中区上中埃基西马亚河地区铅锌、宁安市沙兰镇地区金银、大兴安岭塔源二支线金银、黑河市三道沟-猪肚子河岩金、黑河市上马场乡纳金口子岩金、宁安市黄旗沟地区铅锌锡、双鸭山寒葱沟铁等7处小-中型矿产地和一些重大找矿线索。
2006年,通过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发现矿点(矿化点)40余处,可供进一步勘查的靶区5处;利用中央和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安排地质勘查项目57个,项目资金19572万元。宁安英城子岩金矿预测资源量达到10吨,黑河争光岩金矿控制内蕴经济资源量20吨,双鸭山寒葱沟铁矿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达500万吨,大兴安岭地区探明可望达到中型的铅锌矿和钼矿各1处,呼玛椅子圈煤矿煤炭预测资源量达1.3亿吨。在得尔布干成矿带上发现了白卡鲁山碧水铅锌矿,在中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首次发现了大型的铁力市鹿鸣钼矿床,已经探求控制的和推断的钼金属量大于10万吨,同时,又发现了同类型的霍吉河钼矿床。
2006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省资源开发融资平台,建立了境外资源开发贷款项目储备库,运作的境外项目达66个。龙兴集团取得了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塔什特克大型铅锌多金属矿的矿产资源使用权,哈尔滨龙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取得了俄罗斯赤塔州莫戈恰区涅尔丘甘煤矿的矿产资源使用权,省地勘局对玻利维亚圣克鲁斯省穆能铁矿进行了前期调研。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将兰塔尔斯卡亚采矿公司股权的70%转让,收回了前期投资并有所获利。库顿岩金矿勘查已探求金资源量35吨,预测全区金资源量90吨。赴南澳大利亚考察矿业,初步达成了铜矿的合作意向。矿业集团在俄马加丹州砂金开采工作已经正常开展,马加丹州岩金勘查项目已与湖南鼎新公司达成转让协议,并投资进行地质勘查工作。赴玻利维亚考察矿产资源,已通过穆通铁矿的初步立项论证。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与澳大利亚北部省洽谈,取得了合作勘查开发该地区矿产资源的共识,并在津巴布韦选了一处金矿、一处钽铁矿作为投资目标。省区域地质调查所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达成了开发红山铅锌矿的协议。
2006年,齐齐哈尔矿产勘查总院与澳大利亚就争光岩金合作项目重新谈判,补偿资金大部分已到位;地勘一院与大连新发展集团合作,新发展集团已投入400万元进行风险勘查;地勘四院成功运作地热项目;地勘五院的鹿鸣钼矿、红旗山铁多金属矿和大西北岔硅石矿三个矿权成功合作。地勘六院办理了翠宏山铁多金属矿矿权延续,霍吉河多金属矿的矿权合作也正在全力推进。科研所与澳大利亚合作组建龙邦矿业,引进澳方100万澳元资金。矿业集团将多宝山铜矿床勘查许可证更名,保障了多宝山矿田整体开发。黑龙江省地勘局与福建天宝集团合作开发三道湾子金矿,已经投产。
200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省国土资源厅于11月2日签署了《合作开展黑龙江省多宝山地区矿产远景调查协议书》,投资4000万元,用3年时间在该区进行矿产远景调查综合方法技术试验与示范。启动全省煤炭资源调查工作。经多次沟通协调,省财政拟出资2亿元,自2007年开始,用5年时间,开展全省煤炭资源调查工作。2007年开展3个区块,调查面积2.78万平方千米,资金概算0.76亿元。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工作。省国土资源厅与哈尔滨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5000万元,分3年时间在哈尔滨市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工作,为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评价和生态环境整治及城市建设发展等提供依据。发现了绥滨县福兴煤矿大型矿产地1处,黑河市上马场乡岩金、大兴安岭地区碧水铅锌等中型矿产地2处,呼中区偃尾山铜多金属矿、桦南县乱泥沟金银矿、桦南县二伐岩金矿、宁安市英城子外围金(银)矿、大兴安岭松岭区大子杨山—红光一带煤矿等小型矿产地5处。新增资源储量:煤炭4.02亿吨;金属量:金6.4吨,钼0.43万吨,钨0.86万吨;铅锌3万吨;矿石量:铁340万吨。有力地提高了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的援藏地质找矿项目,投资1000万元,利用两年时间,共发现了3个大型矿床、3个中型矿床、3个矿点和一批重要找矿线索。
2007年,省坤源公司与帝国矿业公司(老挝)进行合作勘查湄公河畔的孟巴本镇金矿项目普查。
2.2008年地质勘查取得的成果
2008年1月,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黑龙江省政府在哈尔滨签署了《黑龙江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及战略性矿产勘查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是中央和地方合作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一次全新探索,也是提高全省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促进地质矿产勘查,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一个重要举措。协议确定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统一部署重点成矿区带地质找矿工作;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勘查技术方法试验、矿产远景调查和重大地质问题研究;开展煤炭资源及非常规能源调查评价;开展城市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保护和处置研究等。目前初步框定各类合作项目13.6亿元。合作周期为2008~2015年。
(1)新发现矿产地和新增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
2008年,完成阶段性勘查煤矿地4个,其中大型1个(勘探)、中型1个(普查)、小型2个(详查1个、勘探1个);本年新发现煤矿产地7个(大型1个、中型1个、小型5个),钼2个(中型1个、小型1个);本年提高规模级别的煤矿产地4个(大型2个、中型2个)。新增查明(333)级以上矿产资源储量为:煤738253千吨,其中已经资源储量评审备案256633千吨、已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26550千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455070千吨(伴生油页岩17400千吨);钼金属量18008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金金属7107千克(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
(2)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取得重大成果
自2006年国家全面实施危机矿山找矿以来,全省共有8个国有大中型矿山开展了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2008年度实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6个,其中3个项目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找矿成果。黑龙江省鹤岗煤矿接替资源勘查,该矿为国有大型煤矿,在本项目实施前,保有(333)级及以上资源量153000万吨。初步估算新增(333)+(334)?煤炭资源量31949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其中(333)级及以上资源量10920万吨。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9年,解决数万人就业。黑龙江省鸡西煤矿接替资源勘查,2008年在矿区外围普查找矿,初步估算新增(333)+(334)?煤炭资源量30000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其中(333)级及以上资源量10000万吨。
另外,黑龙江省宝清县老柞山金矿接替资源勘查,本矿为国有大型金矿山。原(333)级及以上资源量24400千克,经历年开发已开采殆尽,现保佑资源储量700千克。在主矿带的深部发现了延伸矿体及盲矿体10条,初步估算新增(333)级及以上金资源量4000千克。
(3)煤炭资源勘查成果显著
黑龙江省依兰县依兰煤矿深部勘探,原为小型煤矿,原有(333)级及以上煤炭资源量2241万吨。2005年以来在矿区深部开展详查、勘探工作。2008年发现深部矿体长7千米,估算新增(333)级及以上煤炭资源量15622万吨(已经资源储量评审)。黑龙江省绥滨县福兴煤炭普查,原为中型煤矿,原有煤炭资源量为(334)级,经2007~2008年普查工作,估算新增(333)级及以上煤炭资源量7540万吨(已经资源储量评审备案)。黑龙江省宝清县元宝区煤炭普查,2008年开展普查工作,估算(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6000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马场区煤炭详查,原为中型煤矿,原有(333)级以上煤炭资源储量56392万吨。2004年以来开展普查、详查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4000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黑龙江省七台河煤矿接替资源勘查,2007年以来开展普查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3000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黑龙江省呼玛县鸥浦盆地362高地煤矿勘探,2007年以来开展勘探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2655万吨(已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黑龙江省密山市太平煤炭普查,2005年以来开展普查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2578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北山口煤炭详查,2007年以来开展详查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2501万吨(已经资源储量评审备案)。黑龙江省鸡东县宝泉参场西区煤炭详查,原为小型煤矿,原有(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2080万吨。2007年以来开展详查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2200万吨(已经资源储量评审备案)。东宁县东宁煤田浪东沟矿区详查,2008年开展详查工作,估算(333)级以上煤炭资源量2029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黑龙江省鹿山煤矿二井区生产补充勘探,原为小型煤矿,原有(333)级及以上煤炭资源量4124万吨。2008年开展补充勘探,本年估算新增(333)级及以上煤炭资源量2000万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
(4)金属资源勘查成果明显
在小兴安岭—松嫩盆地边缘成太带(Ⅲ级)孙吴有色金属成矿区(Ⅳ级)实施的2个钼矿勘查工作成果突出:黑龙江省逊克县霍吉河钼多金属矿床详查,2008年开展详查工作,估算(333)级及以上资源量钼金属量13008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黑龙江省孙吴县莲花山钼多金属矿产普查,2008年开展详查工作,估计(333)级及以上资源量钼金属量5000吨(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
黑龙江省东宁县金厂矿区及外围岩金普查,该矿自1994年发现至2007年,已成为特大型金矿,(333)级金资源量已达63406千克。2008年继续开展普查工作,估算新增(333)级及以上资源量金属量3107千克(未经地质勘查报告评审)。
(四)黑龙江省地质勘查行业投入-产出现状
黑龙江省地质勘查行业投入产出情况如表4-4所示。
表4-4 2002~2006年黑龙江省地勘行业投入-产出情况
续表
注:国家地质勘探费中包括国土资源大调查、国家矿补、中央财政补贴。
2008年矿产资源勘查完成实物工作量:钻探347650米,坑探11899米,槽探97万立方米,浅井3409米。地勘单位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完成比例情况如表4-5所示。
表4-5 地勘单位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完成比例
⑥ 中国冶金地质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中国冶金地质队伍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系统勘查单位共有68个(含三级单位),年末职工人数11688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145人。其中地质勘查业从业人员中技术人员5492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61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提高了1.7个百分点。在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中,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技术人员和辅助工种近1700人。地质勘查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地学专业人数为2447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08人;地质勘查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51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9人;地质勘查业中级技术人员1197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40人。2006年职工人均年收入为21431元,比2005年增加了2624元,提高了14%;离退休职工为17529人,年人均离退休费14678元,比2005年减少了157人,年人均离退休费增加了1218元,提高了9%。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直属的8个局院共有9个地质勘查院,加上总局控股的1个矿业公司,共具有甲级勘查资质29个,乙级30个,丙级27个。另外,各局所属的矿业公司、地质队也具有勘查资质。
二、中国冶金地质经济发展状况
(一)经济发展状况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2006年末总资产211962.28万元,其中生产性设备67586.00万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20494.13万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净值13420.08万元。生产性资产占总资产的31.89%,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占生产性资产的30.32%,专用仪器设备的平均成新率65.48%。与2005年末对应指标比较见表1。
从表1看,2006年与2005年相比,生产性固定资产增加1723.29万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增加741.47万元,仅占新增资产(9684.86万元)的7.66%;2006年末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平均成新率较上年降低2.54个百分点。
表1 资产负债对比表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2006年度实现总收入93858.28万元,总支出82529.02万元。与2005年度相应指标对比见表2。
表2 收入支出构成及对比表
从表2看,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出台,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增加,特别是中央专项拨款,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594万元,增长比率为69.85%。同时随着地质勘查行业的回暖,其延伸产业的收入增长较快,工程勘察施工收入增加额较大(2390.75万元),矿业权转让的收入增幅较大(190.56%)。
(二)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6年共承担国土资源大调查、资源补偿费、中央财政补助、危机矿山等国家各类地质勘查项目67个(其中矿产勘查项目55个),完成国家各类勘查经费近1.5亿元。其中承担公益性地质工作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1个,下设8个工作项目,总费用800万元。2006年共实施钻探245330米,坑探13126米,浅井3297米,槽探143368立方米。
2006年,度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局院共取得地方财政地质项目资金1208万元。
(三)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从事的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包括大中型矿山生产勘探、深部找矿等社会地质勘查、地灾评估与治理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评价、治理施工方面成效显著。
(四)勘查工作区域及勘查成果
国内矿产勘查项目主要分布在阿勒泰铁金成矿带、冈底斯铜矿成矿带、天山铁铜多金属矿成矿带、大兴安岭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冀东铁矿成矿带、胶东金矿成矿带、吕梁铜矿成矿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闽中金多金属矿成矿带、南岭成矿带、桂西南锰矿成矿带、三江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等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上。国外项目主要分布在蒙古、马来西亚、加蓬、秘鲁等国。勘查的矿种主要为:铁、锰、铜、铅锌、金、煤等。
通过2006年的矿产勘查工作,共探获333+334类资源量铁矿7170万吨,锰矿5367万吨,铜70万吨,铅锌76万吨,金57吨,银885吨,煤矿150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31处。一批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果。
(五)矿产开发基本情况
2006年度,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业开发取得新进展。新疆托库孜巴依金矿投产试车,中南局、山东局、二局参股矿山获得了较好收益。
(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况
2006年度,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实现工程勘察施工收入11424.59万元。本年投入固定资产1753.09万元,本年新签合同金额21071.78万元,新开在建工程986个。
(七)其他产业基本情况
2006年度,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其他产业收入6387.43万元,主要为商贸服务、物业开发收入。
三、中国冶金地质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回顾中国冶金地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艰辛历程,尤其是总结“十五”后三年以来,推动中国冶金地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实践,不仅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必胜信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增强了我们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驾驭中国冶金地质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本领,在取得丰硕物质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积累了宝贵的改革发展经验,这就是:
(1)坚持把更新思想观念、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取向;
(2)坚持把推进事企分离和产权制度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措施;
(3)坚持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市场竞争主体,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4)坚持把加强管理,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制度保障;
(5)坚持把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维护职工切身利益,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上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是中国冶金地质3万余名职工共同努力、大胆探索智慧的结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必将对中国冶金地质未来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中国冶金地质“十一五”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设想
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突破“资源短缺、技术滞后、事企交织、管理粗放”等发展瓶颈,必须紧紧抓住深化改革这个“牛鼻子”,为实现经济协调持续超常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源泉。
(一)深化改革的三项工程
1.推进事企分离
完善事企分离体制,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打造市场竞争主体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事企体制平稳转换,保持队伍稳定的客观要求,更是一项事关中国冶金地质发展全局十分艰巨的改革任务。在总结“十五”地质队层面上推进事企分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总局和局院在事企分离上的基本职责,完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该稳定的稳定好,该发展的发展好”。总局作为集团化发展的管理中心、决策中心和资本运营中心,承担国家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任务,履行出资人职责,管理、协调控股公司和局院级区域性集团公司的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局院一方面要充分用好事业单位的政策,另一方面要在事企两种体制分开的基础上,按“大企业、小事业”的格局推进分离。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变革单一产权关系,激活存量资产,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核心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十一五”期间,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一是在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条件相对成熟的黑旋风锯业公司要推进资本经营,加快上市步伐,力争用2~3年的时间成为社会公众公司,完成二次创业;二是在工勘等充分市场竞争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和企业,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三是市场竞争尚不充分的地矿业领域,要抢抓机遇,加快矿权流转,具备条件的矿权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总局、局院投入为主,地质技术人员以技术、资金投入为辅,收益风险共担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引进社会资本,走联合勘查开发的路子;四是基地管理的小厂点,要彻底放开搞活,可实行职工持股经营或在自愿的前提下,按法律法规规定程序,在置换职工身份的同时,出售给职工。
产权制度改革,是政策性极强、牵动面极广的改革工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认真履行程序,自觉接受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要坚持有利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打造市场竞争主体的原则,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运行模式;要以市场手段优化配置资源、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改革的落脚点,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科技工作者和技术工人各层面职工自觉投身改革的积极性。
3.打造市场竞争主体
事企分离目的在于为打造市场竞争主体铺平道路,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市场竞争主体的活力。要在发挥优势、找准定位的前提下,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策略,在总局和局院两个层面上分别构建重点企业和区域性集团公司。总局重点培育专业性强、技术领先、人员精干、制度先进为特征的重点企业,使之逐步成为产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拥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实力雄厚的产业核心企业。局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市场,重点构建市场地域性鲜明的骨干企业,并以优势产业为基础,通过产业调整归并、资源整合优化,打造竞争优势明显、管理扁平高效、品牌效应优良的区域性集团公司。市场主体是适应市场的产物,打造市场竞争主体,要以产权关联为纽带,以做优、做大、做强为目标,符合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经得起市场的严酷考验,做到循序渐进,扶优扶强,优胜劣汰。
三大改革工程,核心在产权制度改革,前提是事企分离体制建立,目的是打造有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成这项艰巨的工程,要正确处理事业体制和企业体制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总局构建专业化重点企业与局院发展区域性多元化集团公司或区域性专业公司之间的关系,确保改革任务整体协调、有序高效地推进。
(二)加快发展的三大任务
1.突出加强矿产地质勘查
地质勘查作为中国冶金地质第一主业中的重中之重,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提高资源保障力的神圣使命。高起点,大手笔,充分发挥中国冶金地质的整体优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最大限度地占有矿产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强化中国冶金地质的经济基础,实现资本积累和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是“十一五”地质工作的中心任务。一要进一步调整地质工作布局,突出加强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成矿区带和重点矿种的地质勘查工作。针对经济建设紧缺的铁、锰、铜、铝土矿、铅锌、镍、钨、锡、金等大宗支柱性矿产,重点在大兴安岭、阿尔泰、东西天山、雅鲁藏布江、中蒙边境、长江中下游等重要成矿区带,开展大、中比例尺的矿产勘查和区带物化探工作,广泛获取有效找矿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区域评价、成矿预测、选区选点,择优开展勘查工作,力争取得地质找矿新突破。同时根据地质找矿战略西移的实际,适时建立西部地质工作协调机构。二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地勘投入产出回报机制和风险投资主体。高风险、大投入是地勘工作的产业属性。加快矿产资源快速评价步伐,获得有价值的矿权,必须加大地质勘查投资力度,一方面,总局和各局院要适时培育好地矿风险投资主体,充分发挥有限的地勘事业费的作用,按市场方式,投向有望矿区,形成投入、回报、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联合勘查,引入实力雄厚的中外公司的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既可化解地勘投资风险,也可加快勘查步伐,实现矿权增值,走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的路子。三要突出加强列入国家计划的资源枯竭矿山地质工作,全面推进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以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为切入点,积极承揽矿山生产勘探,以技术进步为先导,探边摸底及寻找新的原料基地,在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同时,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四要针对地质找矿难度加大的客观实际,提高地质科技创新水平,总局拟在适当时候,组建矿产资源勘查研究院,增强地勘业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矿产资源勘查研究院的核心任务是为总局地质找矿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为市场主体在重点成矿区带,实现找矿突破提供有偿技术智力支持。五要围绕国家重点建设领域、重大建设项目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生态脆弱区,开展包括环境地质评价、地质灾害治理、水文地质评价、工程地质评价等,不断拓展地勘业的经营领域和产业链。六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越南、缅甸、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睦邻友好国家为重点,以铁、锰、铬、铜、金等矿种为主,以融资或合资组建公司的方式,开展周边国家重点成矿区带的调查与评价,选择合适矿区进行勘查开发。
2.规模发展地质技术服务业
发展以工勘、地理信息为主体的地质技术服务业,是中国冶金地质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优势服务功能的要求,也是稳定队伍、发展主业的客观要求。工勘重点是打造中基发展、山东正元建设、中南勘基、中冶地勘、山西冶金岩土等资质较高、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专业公司,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做强做实,形成一批在国内业界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形象;切实加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的核心技术研究,全方位引进、吸收并消化再创新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注重加强地下空间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密切关注国家城市建设、地质灾害治理、水工环工程建设及特殊工程领域的有关市场和技术服务,以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技术、装备最大限度地拓展市场,不断壮大规模和提高效益;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条件的施工企业,要由生产组织型逐步转向经营管理咨询型,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效能,深入研究工艺、工序体现在价值链上的比较优势和竞争方式,以实现做规模、提效益的目的。地理信息业要重点打造山东正元、武汉科岛、河北天元等,以“3S”技术,努力培育各自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矿产资源勘查、通信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找准服务领域,将技术服务做精做优;要构建研发和应用两级平台,以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为目标,加大应用软件和技术开发的力度,通过合作、提炼和创新,使地理信息产业的技术和服务跃居国内领先地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以产权为纽带、利益为杠杆,联合打造高端技术研发支持平台,下决心改造和提升现有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坚决扭转高端技术低端操作的被动局面。
3.重点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
超硬材料生产和机械装备制造既是支撑中国冶金地质经济发展的两大主业之一,也是颇具比较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一是着力加强黑旋风投资公司平台的功能与建设,推进制造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延伸产业发展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在完善黑旋风科技园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及时展开二期建设,增强制造业的市场扩张能力和产业吸附能力。三是黑旋风锯业公司,要继续向亚洲最大、国际一流企业战略目标迈进,进一步完善市场拓展战略,调整市场布局,规范市场运作,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激光锯片、框架锯、超大型锯片和复合锯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提升市场竞争力;四是机械公司要以世界先进机械制造业为目标,选择高附加值的产品,建立完善CAD系统、机械加工系统和销售系统,加快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五是中印合资晶日公司要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继续实施产品结构调整,按“精干单晶,壮大工具,稳定材料”的发展思路,实现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继续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力度,使金刚石合成和金刚石工具制造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产品结构、企业发展战略。六是黑旋风、晶日两企业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机制,规范策划行为,加速成为中国冶金地质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品牌知名的工业企业。
中国冶金地质初具规模的地质技术服务和超硬材料生产及机械装备制造,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要求的产物。这些产业的形成,深深根植于我们的专业技术优势;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牢牢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我们要站在宏观经济整体的高度,以国际化视野,研究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和经营策略;要从各局院、各重点企业的具体实际出发,正确处理产业发展间的关系,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主业突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进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闲置地物、地产的利用和开发,使之成为中国冶金地质经济跨越式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政策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规定,尽快落实国有地勘单位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社会保障政策;加快落实有关住房改革所需经费,解决职工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过多等问题;继续实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地方政府在已增加属地化地勘单位执行地方政策投入的基础上,正在抓紧落实《决定》精神,加大措施落实上述规定。按《决定》要求,作为中央管理的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应比照上述规定执行,目前,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落实《决定》的相关配套政策。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希望能与属地化地勘单位一样执行国务院的上述规定,也希望国土资源部予以关注、反映和支持。
(二)地质勘查能力建设问题
一是地质找矿难度加大,必须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装备,现有的技术和装备远不能满足地质勘查工作的需求。急需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引进新技术、新方法,以提高地质勘查效果,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决定》明确指出了要加强地勘单位地质勘查能力建设,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中央管理地勘单位的资金投入,改善装备水平,增强地质勘查能力。
二是由于地勘单位成立时间长,多年来国家投入不足,在职工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欠账过多,部分基地仍处偏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急需改善。为此,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在2003年12月13日向国资委、财政部报送的《关于执行国办发〔2003〕76号文等有关情况汇报》材料中,提出了对远离城镇、职工生活和工作相当困难、严重影响稳定和发展的14个野外地质队基地实施搬迁改造。对此,《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也专门提出要求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快步伐。
三是产业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有限的资源分散在非常雷同的产业,小而散,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缺乏长期发展战略和市场战略。风险防范和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资产负债率高位运行,半数以上的单位负债率超过60%,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地勘单位资本金问题
资本金不足是地勘单位的共性问题,地勘单位转企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然结果,在国家多年没有对地勘单位进行资本投入的情况下,改制很难实现。建议考虑采取政策优惠方式,予以解决地勘单位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一是将地勘单位转让矿业权的收入全额转增资本金;二是对地勘单位经营收入实行减免税政策,将减免税金全额转作资本金;三是国家投入资金形成的矿业权,免交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将免交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全额转增资本金;四是允许地勘单位占用的划拨土地无偿变性并进行商业开发。运用多种方式为地勘查单位积累资本金,创造条件实现改制。
(四)中央和地方地勘单位待遇差距继续加大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针对地勘单位出台了多项地方性补贴,同处一地的中央地勘单位一直未能享受,中央和地方同样性质单位职工待遇差距逐年拉大,离退休职工屡有上访。2006年国家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体现了国家对地质勘查单位的重视和关怀,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但没有考虑原有差距,反而对地质勘查单位在职职工增资费用只安排70%,其余30%由单位自行解决,这更拉大了与地方地勘单位之间的差距,加剧了分配不公平程度,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五)地勘单位矿业权的权益没有保障的问题
管理矿业权的政府部门经常政企不分。政府审批权限过大,造成一级市场活跃,二级市场不发育。各级政府热衷于用行政权力运作矿权并出资设立项目控制矿业权。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矿业权市场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比例还很大,远没有形成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格局。由于多级审批、层层设障,加上勘查登记操作不规范,造成地勘单位勘查成本加大,矿业权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在勘查登记和办理矿权延续等环节受隶属关系的影响,矿权管理部门对中央地勘单位和属地化管理地勘单位分别对待,使中央地勘单位遭到不公平的待遇,中央地勘单位的地质勘查工作受此制约并逐渐被边缘化。建议尽快修订矿产资源法和相关的配套法规,明确国有地勘单位作为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载体;政府部门从矿业权市场中退出,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矿权交易平台;确保勘查单位通过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获取风险勘查的最大利益。
(六)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我们虽然抓住了市场机遇,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制定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使长期以来积累的先进生产力得到一定释放。但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中国冶金地质深层次的改革和发展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锐。在思维方式、经营理念、工作方法等方面,目前还没有跳出地勘单位的圈子,仍然是以事业的理念管理企业,以行政的手段配置生产要素;经济总量规模不大,经营资产存量少,底子薄,负担重,且发展不平衡;职工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匮乏,产业科技带头人短缺等是长期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已改制的企业,改制不彻底,治理不规范,企业责权利不清晰,活力不强,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也是造成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方面。这些将通过持之不懈地推进改革逐步深化。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目前虽然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制约着我们的发展,但作为中央管理的主要从事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深感自身责任重大。我们将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社会对地质勘查工作需要并积极寻找国家急需矿物资源,争取矿产勘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找矿突破,在推进地勘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勘体制改革以及在拓宽地质勘查工作领域并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将逐步增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营造各种条件和环境并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总局地质处)
⑦ 矿业与主要矿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一、矿业基本状况
矿业经济在美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6年资料,2005年,美国从国内矿山中开采的矿产材料(铜矿石、铁矿石、砂石、建材等)价值为516亿美元,约占美国GDP产值的0.4%。2005年加工的矿产原材料(铝、砖块、水泥、铜、肥料、钢等)价值达4780亿美元,占GDP的3.8%。2005年,以消费加工后的矿产原材料为基础原料的主要工业给GDP增加的价值为21400亿美元。2005年非燃料矿产工业对美国的经济贡献如图2-4所示。
图2-4 非燃料矿产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2005年)
美国目前开采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银、铜、铁、铅、锌、钼、铂族金属等,开发的金属矿山主要位于西部地区(铁矿山主要在明尼苏达州和密歇根州)。而开采的非金属矿产品主要为石料、石灰岩、磷酸盐、高岭土、盐、苏打灰、斑脱岩、钾岩、硼矿物、硅藻土、石膏、宝石等,主要开采地多位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相对较少。在工业产值上,非金属矿产的工业产值目前大于金属矿产的工业产值。
以产值计,美国最大的矿业州是亚利桑那州,其次是内华达州。2005年,美国有19个州生产的非燃料矿产品价值超过10亿美元。它们是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加利福尼亚州、犹他州、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明尼苏达州、佐治亚州、科罗拉多州、密歇根州、密苏里州、宾夕法尼亚州、阿拉斯加州、怀俄明州、伊利诺伊州、新墨西哥州、纽约州、俄亥俄州、亚拉巴马州。这些州所生产的非燃料矿产品价值占全美国的74%以上。美国目前正在开发的非燃料矿山约有1965座(不包括8座铀矿山)。主要的矿业公司有:Alcoa,Newmont,Phelps Dodge Corporation,Kennecott Utah Copper Corporation,ASARCO Incorporated,U.S.Steel Corp.等。
在化石能源方面,美国是化石能源生产大国,也是化石能源消费大国。能源在美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5年,美国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产值大体上约占其GDP的1.1%,大大超过金属、非金属采矿业综合产值。(2004及2005年,美国采矿业产值大体上占其GDP的1.5%,其中,金属、非金属采矿占0.4%,石油天然气开采约占1.1%)。
美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区主要集中在墨西哥湾、得克萨斯(陆上)、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俄克拉何马、怀俄明等州。主要的产油州有: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加利福尼亚、怀俄明、佛罗里达、内布拉斯加、西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等。美国有42个州生产石油和天然气。2004年产油数量居前5名的州有得克萨斯、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路易斯安那和新墨西哥州。截至2004年底,有生产油井51万个,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公司有:埃克森美孚公司、雪佛龙德士古公司、美国大陆菲利普斯公司、西方石油公司,Area Energy LLC,Kerr-Mcgee Corp.,Apache公司、Anadarko Petroleum Corp,Amerada Hess Corp,Unocal Corp.,Marathon Oil Corp.Devon Energy Corporation,Chesapeake能源公司,Burlington Resources Inc.等。
美国煤炭生产主要集中在怀俄明、弗吉尼亚、西弗吉尼亚、肯塔基、宾夕法尼亚和得克萨斯等州。最大的煤炭生产州是怀俄明州,每年生产煤炭超过320百万吨,其次是西弗吉尼亚州,每年生产煤炭超过130百万吨。全美国有煤炭生产矿山1415个(2005年数字)。著名的煤炭公司有:Peabody Coal Co.、Kennecott Energy&Coal Co.和Arch Coal,Inc.等。2005年产量最高的10座煤矿山是:Black Thunder,North Antelope Rochelle Complex,Cordero Mine Jacobs Ranch Mine,Caballo Mine,Antelope Coal Mine,Eagle Butte Mine,Buckskin Mine,Belle Ayr Mine和Freedom Mine。美国主要的煤炭生产矿山分布如图2-5所示。
图2-5 美国主要的煤炭生产矿山分布(据美国地质调查局)
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2004年,美国采掘业包括石油天然气采掘业、煤炭采掘业、金属矿采掘业和非金属矿采掘业,共有就业人数52.32万人,与采矿有关的辅助支持人员有就业人数19.3万人。在52.32万的采掘业就业人数中,石油天然气采掘业有12.3万人,煤炭采掘业有7.17万人;金属采掘业有2.73万人,非金属矿采掘业有10.8万人。将下游就业人员考虑在内,2004年,石油和煤炭产品制造业有就业人数11.28万人,原金属制造业(仅包括氧化铝及铝产品生产与加工、有色金属生产与加工和钢铁厂与铁合金制造)有就业人数23.94万人,非金属矿物产品制造业有就业人数50.48万人。
又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2005年,美国非燃料矿产工业估计的就业人数为137万人,其中,金属采矿业2.2万人,工业矿物业(不包括燃料)8.6万人,化工及关联产品51.4万人,砂石、粘土和玻璃产品业38.5万人,初级金属工业36.3万人。近5年来,美国矿产工业(不包括煤炭)的就业人数如表2-3所示。
表2-3 美国近5年非燃料矿产工业的就业人数(万人)
二、主要矿产品生产
1.化石能源行业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化石能源生产大国,其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产量一直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产量及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见表2-4。由表2-4可见,从1990年到1999年,美国煤炭产量变化在857.5~1013.6百万吨之间,平均年产煤炭943.8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20.6%;石油产量变化在7731~9076千桶/天,平均每天石油产量为8445.6千桶,平均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2%;天然气产量变化在176980~190240亿立方英尺,平均年天然气产量为184475亿立方英尺,约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3.5%。
表2-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化石能源产量及其占世界的比例
进入21世纪,美国石油产量比20世纪90年代有所下降,并呈稳步的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每天7733千桶逐步下降到2005年的每天5121千桶,平均年下降率为8%,美国石油产量占世界的比例也相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见表2-5。总体上,2000~2005年,美国平均每天产石油6839千桶,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天产量下降19%。2000~2005年,美国天然气产量比20世纪90年代明显增加,6年间平均年产天然气189510亿立方英尺,比90年代年平均生产水平增长2.7%。然而,由于增长幅度有限,所产天然气量占世界的比例却日益下降,从2000年的21.7%下降到2005年的18.6%。2000~2005年,美国煤炭产量,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大体持平,但由于世界煤炭总产量不断增长,因而,美国所产煤炭数量占世界的比例却日益下降。
表2-5 近6年美国化石能源产量
2.非能源行业
(1)主要金属矿产品产量
历史上,从可得记录的1900年始,美国一直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铁、铝土矿、镁、钼等的生产国。20世纪90年代,除铝土矿外,美国生产的主要金属矿产品,如铜、铅、锌、铁、镁、钼等,仍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4.9%~19.4%(Cu)、9.5%~13.8%(Pb)、3.0%~3.7%(Zn)、5.7%~6.1%(Fe)、26.8%~49.1%(Mg)和32.8%~48.8%(Mo),如表2-6所示。
表2-6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主要金属矿产品产量(万吨)及占世界的比例
进入21世纪,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除铝土矿和氧化铝外,美国许多金属矿产品的产量都有所下降,见表2-7。其中,精炼铝从2000年的366.8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248万吨,平均年下降7.5%;矿山铜产量从2000年的145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115.9万吨,平均年下降4.4%;精炼铜从2000年的179万吨下降到2005的121.1万吨,年平均下降7.5%;金产量从2000年的337.7吨下降到2005年的262.4吨,年平均下降4.9%;银产量从2000年的2017吨下降到2005年的1178.8吨,年平均下降10.2%;矿山铅产量从2000年的46.8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44.9万吨,年平均下降0.8%;精炼铅产量从2000年的147.2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138万吨,年平均下降1.3%;矿山锌产量从2000年的82.9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74万吨,年平均下降2.2%;精炼锌产量从2000年的37.1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25.9万吨,年平均下降6.9%。相应地,主要金属矿产品产量如矿山铜、精炼铜、金、银、矿山铅、精炼铅、矿山锌和精炼锌等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也呈下降趋势,如表2-8所示。
表2-7 近6年美国主要金属矿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表2-8 美国主要金属矿产品产量所占世界的比例单位:%
(2)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产量
美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非金属矿生产国。其硅藻土、膨润土、高岭土、石膏、磷酸盐等产量一直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其主要的非金属矿产量及其所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见表2-9。其中,硫、磷酸盐、石膏、高岭土、硅藻土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以中间年份1995年为例,1995年硅藻土产量为72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6.6%;高岭土产量94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23.9%;石膏产量 189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9.2%;硫产量118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1.9%;磷酸盐产量435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3.5%。进入21世纪,美国许多非金属矿产品如硅藻土、高岭土、石膏、磷酸盐、重晶石、硫、硼等的产量与20世纪末(1999年)相比均发生了下降,如2001年,美国硅藻土产量仅为64.4万吨;高岭土产量仅为811万吨;石膏产量为1630万吨;磷酸盐产量为3190万吨;重晶石产量为40万吨;硫产量为945万吨;硼(B2O3)产量为53.6万吨。然而,随着2003年末美国经济的复苏或好转,2004年美国一些非金属矿产品的产量包括硼、膨润土、磷酸盐、石膏和硅藻土等与上年(2003年)相比,又呈现一定增长的势头,如表2-10所示,但部分矿产产量如磷酸盐、硅藻土、石膏等似乎已无法与20世纪90年代末的产量相比(对比表2-9与表2-10)。
三、矿产品消费
1.化石能源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化石能源消费国。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其化石能源消费稳步增加。石油消费从1990年的每天16988桶,上升到1999年的每天19519桶,年均增长1.6%;煤炭消费从1990年的820.4百万吨,上升到1999年的942.0百万吨,年均增速为1.5%;天然气消费从1990年的191740亿立方英尺,上升到1999年的224050亿立方英尺,年均增速为1.7%,见表2-11。进入21世纪,由于美国经济发展减缓或陷入停滞时期,其石油和煤炭消费呈缓慢增长态势,从2000年到2005年,煤炭消费量仅年均增长0.8%,石油消费量仅年均增长1.0%,而天然气消费量则成负增长,见表2-11。
表2-9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产量(万吨)及其在世界总产量中所占比例
表2-10 近6年美国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表2-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化石能源消费量
2.非能源矿产品消费量
(1)金属矿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直是世界金属矿产品的主要消费国之一。以1980年为例,其铜消费量为21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0.3%;铅消费量为90.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5.7%;锌消费量为81.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3.4%;镍消费量为18.7万吨,占世界产量的24%;锡消费量为6.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6.5%;钨消费量为9.9千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9.0%;钼消费量为2.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2.5%。(20世纪80年代的铜、铅、锌、镍、锡、钨、钼等金属的世界总消费量无可得数据。)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克林顿总统的上任和美国经济在1992年年底的复苏,美国主要金属矿产品消费量迅速增长,铜消费量从1990年的217万吨上升到1999年的313万吨,年平均消费增长率为4.2%;铅消费量从1990年的130万吨上升到1999年的176万吨,年平均消费增长率为3.4%;锌从1990年的99.1万吨上升到1999年的134万吨,平均消费增长率为3.4%;钼消费量从1990年的2万吨上升到1999年的3.3万吨,年平均消费增长率为5.7%;镍消费量从1990年的18.5万吨上升到1999年的21.1万吨,年平均消费增长率为1.5%;锡消费量从1990年的45.9千吨上升到1999年的59.7千吨,年消费平均增长率为3.0%;钨消费量从1990年的8.4千吨上升到1999年的12.9千吨,消费平均增长率为4.9%;铝消费量从1990年的526万吨上升到1999年的777万吨,平均增速为4.4%,见表2-12。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增速变缓或停滞,其几乎所有金属矿产品如铝、铜、铅、锌、镍、锡、钨、钼等金属消费量均呈现负增长或零增长状态,如表2-13所示。
表2-12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主要金属矿产消费量单位:万吨
续表
表2-13 近6年来美国主要矿产品消费量单位:万吨
(2)非金属矿产
美国是世界上金属矿产品的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世界非金属矿产品的消费大国。20世纪90年代,其硅藻土、高岭土、重晶石、天然石墨、钾岩、滑石等非金属矿产品的消费量一直占世界首位。硅藻土消费量占世界同期总产量的28.6%~32.8%;重晶石消费量占世界同期总产量的20%~44%;石膏消费量占世界同期总产量的21%~34%;硫消费量占世界同期总产量的22.7%~26.5%;滑石(包括叶蜡石)消费量占世界同期总产量的10%~12%;萤石消费量占世界同期总产量的11%~17%;石墨消费量占同期世界总生产量的1.8%~6.4%,见表2-14。(硅藻土、高岭土、重晶石、天然石墨、钾岩、滑石等非金属矿产品的世界总消费量无可得数据。)
表2-14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主要非金属矿产品消费量(万吨)及其同期世界总产量的比例
美国硫、钾岩和石膏等的消费量在2001年陷入低谷,天然石墨、萤石等的消费量在2002年陷入低谷后,于2003年开始进入上升期,而高岭土、硅藻土和滑石等非金属矿产品的消费则继续下降,见表2-15。
表2-15 近6年美国主要非金属矿产品消费量单位:万吨
四、主要矿产品消费结构
1.化石能源
(1)天然气
美国天然气消费构成可分居民、商业、工业、运输和电力五个部分。20世纪90年代,美国不同部门天然气消费状况见表2-16。进入21世纪,天然气消费在电力部门增加明显,而在其他部门则基本未发生明显变化,见表2-16及图2-6。
表2-16 美国天然气消费构成单位:十亿立方英尺
续表
图2-6 美国天然气消费构成变化图
(2)石油
美国石油消费可分居民、商业、工业、运输和电力五个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部门石油消费构成见表2-17。进入21世纪,在美国石油消费中,总体上居民用油消费和运输用油消费明显增加,商业用油消费减少,工业用油消费小幅增加,而电力用油消费则呈现波动状态,见表2-17及图2-7和2-8。
表2-17 美国石油消费构成单位:千桶/天
图2-7 美国(居民、商业和电力行业)石油消费构成变化图
图2-8 美国(工业和运输行业)石油消费构成变化图
(3)煤炭
美国煤炭消费可分居民、商业、工业和电力四个部分,各部门煤炭消费如表2-18所示。由表2-18可见,美国居民、商业和工业用煤在不断减少,而电力用煤在稳步增加。见图2-9和2-10。
表2-18 美国煤炭消费构成单位:百万吨
图2-9 美国居民和商业行业煤炭消费构成变化图
图2-10 美国工业和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构成变化图
2.金属矿产
根据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资料,2005年,美国主要金属矿产的消费结构如下:
铜 建筑业49%;电器和电子产品21%;运输设备11%;工业机械和设备9%;日用品10%。
铅 铅酸蓄电池业85%;弹药等10%;其他5%。
锌 镀锌55%;锌合金21%;黄铜和青铜16%;其他8%。
铝 建造业17.7%;运输业30%;机械设备制造业8.4%;电子业8.6%;易拉罐占12.2%;其他包装业5.3%;耐用消费品5.9%;其他11.9%。
镁 铸件和锻件产品59%;铝合金28%;钢、铁的去硫化7%;其他6%。
锡 罐和容器27%;电器23%;建筑10%;运输10%;其他30%。
锑 防火剂55%;运输包括电池18%;化工产品10%;陶瓷和玻璃7%;其他10%。
稀土金属汽车催化变换器32%;冶金添加剂和合金16%;玻璃抛光和陶瓷12%;照明、电视、计算机监视器、雷达、X射线增强胶片的稀土磷光体15%;永久磁铁4%;石油提炼催化剂4%;其他17%。
钴 超级合金44%;飞机喷气涡轮机9%;硬质合金21%;各种化工用途26%。
镍 有色金属合金和超级合金45%;不锈钢和合金钢36%;电镀14;其他5%。端元消费如下:运输33%;化学工业13%;电气设备11%;建筑9%;构件金属产品7%;家用电气6%;机械6%;石油工业6%;其他9%。
3.非金属矿产
根据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资料,2005年,美国主要非金属矿产的消费结构如下:
硅藻土助滤剂68%;吸附剂13%;填料13%;水泥生产和热绝缘6%。
滑石陶瓷33%;油漆涂料20%;造纸16%;屋顶材料6%;塑料4%;橡胶2%;化妆品1%;其他18%。
高岭土 造纸66%;其他34%。
膨润土 铸造业24%;吸收剂23%;钻井泥浆21%;铁矿球团15%;其他17%。
石棉 屋顶板30%;防火涂料和化合材料30%;其他用途40%。
石墨 耐火材料26%;电池、铸造和润滑剂21%;制动衬片12%;其他利用41%。
硫 美国90%的硫磺是以硫酸形式消费的,农用化学品(主要是肥料)占62%;石油提炼29%;金属采矿3%;其他6%。
石膏石膏墙板和熟石膏制品88%;水泥产品8%;农业3%,其他1%。
萤石 氢氟酸制造和氟化铝87%;其他13%用于炼钢、钢铁铸造、原铝生产、玻璃制造、搪瓷、焊条杆涂层、水泥生产和其他用途中的助熔剂。
硼 2004年美国硼化合物的消费构成是:玻璃和陶瓷70%;肥皂和洗涤剂5%;防火剂4%;农业2%;其他19%。
⑧ 广西境内锡铅锌银锑资源总量预测
4.6.1.1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一种客观地综合多数地质学家经验与主观判断的技巧,选聘若干名对评价区矿产与地质情况相当熟悉的专家作为咨询人员,每位专家在收到意见征询表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回答,如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或相近,德尔菲班长将每位专家的答复用统计方法得出一个综合结果,并重新提请每位专家考虑,要求重新答复,如此一轮一轮地进行,直到收到的回答与前次结果相同为止。专家的水平和他们做出回答的一致性,是德尔菲法成败的关键。
具体操作中,作者按大地构造分区(图4.16)作为预测单元。预测量包括已探明和未知矿产储量在内。预测深度限于地表以下1km。选聘10名专家作为咨询人员,实际受聘有6人,基本上满足统计要求。
详细制定各种“意见征询表”及回答问题的格式,每个参数按概率形式回答,即“最少”代表着按95%的可靠性估计,“最多”代表5%的可靠性估计,“最可能”值代表着出现概率最大的值。每位专家收到征询表后独立地依据他对当地地质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做出回答。班长收到的征询表均符合要求,共进行了两轮咨询,至第二轮时收到的回答基本一致。
用统计方法综合各位专家的答复,以锡资源总量预测为示范,表4.6是一个有关锡的意见征询和统计表。
4.6.1.2 蒙特卡洛法
蒙特卡洛法是一种模拟方法,这种方法所依据的资料,一是已有矿床的统计结果,二是某些参数需由专家主观估计。首先将各位专家关于区内矿床数分布概率的意见综合起来,然后根据实际的矿石吨数-品位分布资料,模拟“找矿”过程,最终获取全区的矿产资源总量,由这一途径获得的数据,在地质上的可靠性当然会超过单凭专家经验做出的估计。这种方法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如下步骤:
图4.16 广西构造分区示意图
Ⅰ.桂中加里东地槽褶皱带;Ⅱ.桂南海西地槽褶皱带;Ⅲ.桂西印支地槽褶皱带;Ⅰ1.桂北隆起;Ⅰ2.柳州坳陷;Ⅰ3.桂东北过渡带;Ⅰ4.大瑶山隆起;Ⅰ5.云开隆起;Ⅲ1.都阳山隆起;Ⅲ2.右江坳陷;Ⅲ3.西大明山隆起;Ⅲ4.十万大山坳陷
表4.6 广西锡资源总量预测意见征询表
1)矿床的某些数字特征,如矿体数目、矿体规模、金属平均品位、矿体中的矿石吨数及金属吨数等,反映了成矿作用重要的自然特征。收集区内已有矿床、金属吨数及其品位,其结果整理成表4.7形式的关联表,并分别求出品位与吨数的边缘累计相对频率,后者被当作边缘累计概率的一种估计。
表4.7 矿床数分布关联表
2)由聘请的地质专家对全区可能存在的矿床数做出主观估计(利用德尔菲法得出全区矿床数的最大值、最可能值和最小值)。
3)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并整理所获得的结果。
例如,研究中采用了71个锡矿床作为该区最可能存在的全部矿床的估计值。根据实际资料得到的金属吨数-品位关联表,计算了相对频率与累计相对频率。用蒙特卡洛抽样,在[0,1]中的每个随机数,视其落入哪一个品位级别内,就表示在这个级别“有一个矿床”,至于这个矿床属于哪一个级别,则由另一个[0,1]上的随机数确定。抽样71次得出的模拟结果见表4.8。由这个结果可以计算出不同品级与不同储量级别产出的金属锡储量分布关联表(表4.9),从这些结果可估算出该矿带的潜在金属资源量为165.85万吨。
表4.8 广西锡矿床数分布抽样模拟关联表
续表
表4.9 蒙特卡洛法模拟广西锡矿资源量分布关联表
4.6.1.3 蒙特卡洛法模拟结果
根据广西已知锡、铅、锌、银、锑矿床的金属资源量及相应金属的平均品位,按资源量及品位分组建立广西锡、铅、锌、银、锑矿床数分布关联表。根据专家矿床数估计值(用最可能值)和累计频率,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得出新的矿床数关联表,最后根据资源量分组和品位分组的矿床个数乘以相应的资源量分组的组中值,即为该品位分组的资源量,然后累加求和,就是资源量总合式估计值。模拟结果如下:
1)总合式锡金属资源量为165.85万吨,而区内已探明锡金属资源量(表内+表外)为150多万吨,未探明的资源量剩余不多。区内锡矿资源的特点是金属顿数低于2万吨的矿床数占了78%,而其累计资源量占29%,大型、特大型矿床资源量占了绝大部分。
2)总合式铅金属资源总量为374.9万吨,而已探明的金属资源总量为200万吨,还有170万吨金属资源尚待发现,找矿潜力大。平均品位低于1%的矿床占了43%,以低品位矿床居多。
3)总合式锌金属资源总量为1375.3万吨,而已探明的金属资源总量为750万吨,还有600万吨金属资源尚待发现,找矿潜力大。
4)总合式银金属资源总量为19265吨,已探明的金属资源总量为7000吨,还有12000吨金属资源有待发现,找矿潜力巨大。
5)总合式锑金属资源总量为156.6万吨,已探明的金属资源总量为100万吨,还有三分之一资源量有待发现。
⑨ 年锡供需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资源状况
(一)世界锡资源状况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统计,2009年,世界锡矿储量560万吨,储量基础1100万吨。世界锡矿储量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美中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其次,是中南非洲和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地区。
世界锡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为17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30.4%。其他锡储量较多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和俄罗斯等(表1;图1)。
图8 国际市场锡价格走势
(二)国内市场价格走势
2009年,国内现货市场上锡价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锡价年均108692元/吨,同比下降24%。年初国内锡价也依然是低迷状态,但由于国内矿山大幅减产,造成短时供应短缺,使得国内锡价远高于国际价格;3月底至4月初,国内陆续出台一系列消费刺激政策,使得国内消费开始回暖,带动需求增加,价格开始攀升;8月国内价格重回11.8万元/吨;之后,由于下游行业消费缺乏进一步的改观,锡价丧失推动力,在11万~12万元/吨之间踟蹰,且11月时出现小幅下跌;直到12月,国内锡价再次上涨到11.8万元/吨(图9)。
图9 2009年国内市场锡金属价格
六、结论
(一)世界锡市场供需趋势
2009年全球锡市场供应过剩。从锡精矿供应方面看,2009年,全球大多数锡矿山自第二季度才开始陆续复产,第三季度达到高峰。2009年全球锡精矿产量下降,主要生产国,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秘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制约了全球锡精矿产量的增加。其中减产幅度最大的是马来西亚,其次是印度尼西亚。由于中国已经成为锡精矿的进口国,所以印度尼西亚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锡精矿出口国家。
2009年全球精炼锡产量33.3万吨,同比下降2.94%。马来西亚产量增加绝对数值最大,主要是由于其采购印度尼西亚粗锡进行二次精炼,增加了原料来源。当中国对精炼锡产品征收出口关税之后,印度尼西亚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国际精炼锡供应大部分依赖于印度尼西亚。2009年9月和10月印度尼西亚的精炼锡出口一度下降到较低水平,但是11月和12月又重新回升至平均水平以上,10月出口精炼锡7060吨,11月8166吨,12月8508吨。印度尼西亚在产量减少的情况下,出口仍然够维持正常水平,估计出口产品多为库存。自2008年开始,美国和土耳其等国家的用锡企业也开始从印度尼西亚采买精炼锡,因此除因金融风暴引起出口急剧下降的个别月份外,印度尼西亚出口普遍较为稳定。
从需求方面看,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打击余威仍存,锡消费量继续下滑。2009年锡消费为32.19万吨,同比下降约9.2%。根据国际锡研究协会(ITRI)对全球锡消费市场的调研显示,除中国外,全球其他地区锡在焊料、马口铁和化工方面的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中国除化工领域外,其他领域的锡消费也有所下降。尽管全年锡消费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下半年,全球大多数地区的锡消费量都有明显反弹。除中国外,日本的消费量恢复尤为明显,2009年前几个月,日本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尤其是制造业出口方面。日元大幅走强之后,锡价相对于日本买家来说,较之前更为低廉,同时,日本的平板电视等其他电子产品对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出口也反弹强劲,马口铁对东南亚地区的出口也表现良好。这些企业的产品销量都有所增加,其中一部分企业的订单已经排至2010年一季度。但是日本用于PVC稳定剂的锡化工品由于受到韩国产品的冲击,锡消费量有所下降。欧洲现货市场从11月份开始表现活跃,但是该地区马口铁和化工方面的消费量有放缓的趋势。2009年下半年开始,消费量的恢复加上印度尼西亚出口量的减少,使得四季度全球锡市场已经从供应过剩转为供应短缺。尽管LME库存、各地供应商和贸易商手中的库存仍然维持在高位,但是从全年来看,全球锡市场仍为供应过剩状态,过剩量约2.6万吨。
(二)我国锡市场供需趋势
2009年我国锡产量减少。从长期来看,我国锡矿资源减少,锡矿开采难度不断加大,锡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20世纪80年代,我国锡矿品位达1.5%~2.0%,90年代品位下降为1.5%,近年下降为0.5%左右。目前锡资源品位下降、成本上涨、建设条件更趋恶劣等因素使得“供给约束”将长期存在,并且有可能更加突出。因此,锡供应长期紧张的局面使锡价长期看涨。
但短期内,由于我国近几年加大对锡矿生产秩序的整治力度,并严格出口管理(我国从2008年1月1日起对精炼锡加征10%的出口关税;商务部公布了2009年的出口配额,锡的出口配额继续减少),使2009年中国的出口量进一步减少,使国内的供应量相对充裕,对市场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
2009年以来,原料紧张仍然是锡冶炼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上半年的问题是锡精矿货源紧张;下半年的困难在于锡精矿报价过高,金属价格没有预想的那样有所突破,甚至还有所下跌,冶炼企业利润空间十分有限,从国外进口锡精矿或是粗锡进行加工,成本更高。年底国内库存处于较高水平,估计在1.2万吨以上。
随着下游消费行业的改善。2010年锡价的基本面情况得到比较大的改观,市场将消耗掉大量过剩量,甚至有可能转为短缺。2010年,在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市场信心和基本面改善的共同作用下,锡价有望较2009年均价进一步上涨,但是受到政策、美元走势、经济复苏强度等因素制约,锡价在2010年的波动幅度也会较大,下半年较上半年略显弱势。
(殷俐娟)
⑩ 重要矿产潜力分析
我国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但是矿产勘查工作程度总体较低,未查明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很大。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矿产勘查重大找矿成果已显示出西部地区蕴藏巨大的资源潜力,东部地区深部找矿仍具有较大潜力,海域油气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很大。
1.3.1 能源矿产未查明资源潜力分析
1.3.1.1 油气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在200多个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查工作,仅在34个盆地中见到了油气显示,在29个盆地中发现了工业油气藏。截至2007年底,已在25个盆地中探明了油气地质储量,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77.40亿吨,静态剩余技术可采储量28.33亿吨,探明程度为36%,勘查进入中期,探明储量稳定增长;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7.3万亿立方米,静态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探明程度为21%,勘查处于早期,储量增长快。其中,陆上石油资源查明率相对较高,海上石油资源查明率很低。被一些专家称为我国石油勘探的处女地预测资源前景很大的青藏高原羌塘盆地至今没有开展钻探。特别是一些新区新领域急需开展战略调查评价。
从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区油气勘探工作程度总体上还处在中期,其中老油气区已经达到勘探成熟期;西部区油气勘探工作程度总体上刚进入勘探中期,部分盆地还处在勘探初期;海洋大区油气勘探工作程度总体上还处于勘探初期。青藏油气区、南方油气区、南华北油气区、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南沙海域、东海西部和东南部、黄海油气勘探工作程度总体上还处在概查、局部普查评价阶段。虽然东部油气区勘探程度较高,但仍然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老油气区的新层系和新领域(华北前古近系海相油气领域、东北J3-K1断陷盆地群)以及外围盆地都是未来储量增长的地区。西部地区、海域油气资源丰富,探明率比较低,总体勘探工作程度还很低,勘探潜力很大,是未来储量增长的基础。
从勘探领域来看,我国石油的勘探工作程度总体要高于天然气的勘探工作程度;陆相油气区勘探工作程度总体要高于海相油气区;新生界油气领域的勘探工作程度总体要高于中、古生界的勘探工作程度。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尚未进入深水领域。
根据2005年对全国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结果,全国陆上和海域129个含油气盆地地质资源量为895亿吨,其中陆上和近海765亿吨,远海130亿吨。截至2007年底,全国陆上和近海待查明石油地质资源量487亿吨,可采资源量还有135亿吨,其中东部占34%,中部占12%,西部占28%,近海占17%,主要集中在渤海湾、塔里木、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7大盆地;全国陆上和海域129个含油气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44万亿立方米,其中陆上和近海35万亿立方米。全国陆上和近海待查明天然气地质资源量27.6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还有17.9万亿立方米,其中东部占5%,中部占25%,西部占36%,近海占26%,主要集中在塔里木、四川、东海、鄂尔多斯、莺歌海、柴达木、琼东南、松辽8大盆地。待探明油气资源品位变差,石油资源中38%为低渗透油和重油,天然气资源中34.1%为低渗透气。
1.3.1.2 煤炭资源
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2832亿吨,垂深2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查明率仅为23%。其中,预测1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查明程度仅45%,未查明的远景资源量尚有1.58万亿吨;预测埋深1000~2000m的有2.71万亿吨煤炭资源,目前仅有极少资源被查明。从区域看,东部地区、南方地区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较高,勘查深度已经达到1500米左右;西部地区、北方地区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较低,勘查深度一般只有600~1000米,个别达到1200米。全国保有查明资源储量11804亿吨,其中基础储量3261.26亿吨(其中高级别储量有1767.90亿吨),资源量8543.19亿吨。以上表明,全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程度总体还不高,全国2000m以浅还有77%的预测资源量待查明,全国1000m以浅还有55%的预测资源量待查明;还有大量的查明资源量需要进一步勘查提高储量级别。其中,新疆资源潜力甚大,预测1000m以浅的未查明煤炭资源量就占到全国的59%,但由于区位和水资源缺乏等原因,勘查开发程度很低。
1.3.1.3 煤层气资源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预测资源量达36.81万亿立方米。但我国煤层气勘查工作程度很低,截至2007年底探明地质储量仅1030.30亿立方米,探明资源量仅为总资源量的0.3%。大量煤层气资源在开发煤炭前没有勘查和利用,被白白抽放掉,甚至造成大量的恶性安全事故和隐患。
1.3.1.4 其他能源矿产资源
初步调查表明,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南方硬岩型铀矿具有较大潜力。
我国油页岩具有较大的潜力,有20个省和自治区、47个盆地分布有油页岩资源。根据新一轮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结果,预测全国油页岩资源总量为7199亿吨,全国页岩油资源总量为476亿吨,可回收页岩油资源量为120亿吨。目前仅在15个省(区)计算了油页岩探明储量,查明资源量约1150亿吨,其中基础储量67.2亿吨。抚顺、茂名、敦密盆地有一定的油页岩查明了资源储量规模并且已开发。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3个盆地油页岩资源最丰富。
我国油砂资源有一定的潜力。根据新一轮全国油砂资源评价结果,我国有24个含油砂的盆地,预测油砂油地质资源量59.70亿吨,其中可采资源量22.58亿吨,主要分布准噶尔、塔里木、鄂尔多斯、松辽、四川等大型盆地中。目前,我国仅对少数矿点进行了勘查,但尚未提交储量;油砂资源勘探、储量计算等技术规范尚处在空白阶段。
我国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经济专属海域,南海和东海存在大面积的水深大于300m的深水海域,具备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物理条件。其中,南海琼东南、神狐、西沙、南沙等海域和东海冲绳海槽等深水海域资源潜力大,海底初步探测研究表明,其中蕴藏丰富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最近在南海采集到海底样品,预示有很大的勘查前景。
我国地热资源也比较丰富,勘查开发前景广阔。全国地热资源总量还没有评价。全国经正式勘查并经国土资源储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地热田为103处,提交的B+C级可采地热资源量每年33283万立方米;经初步评价的地热田214个,D+C级地热可采资源量每年约5亿立方米。地热远景资源主要分布于苏北盆地、南襄-江汉盆地、河套平原、苏鲁山地、太行山地中的断陷盆地。我国油页岩具有较大潜力,全国油页岩预测资源总量为200亿吨油当量;油砂资源有一定的潜力。
1.3.2 非能源矿产未查明资源潜力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演化复杂多样,非能源矿产齐全,地质条件有利。但根据重点矿种的资源潜力初步分析结果,重要固体矿产资源总体勘查程度不高。初步预测,铁、铜、铝、铅、锌、锰、镍、钨、锡、金等查明程度为26%~59%,平均为35%,约有2/3的资源待查明,资源勘查评价潜力较大。我国主要成矿区带和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尚待进一步调查。
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程度分布极不均匀,造成查明的矿产资源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占陆地国土面积的2/3以上,查明的大中型矿床数仅占全国的14%,大多属于矿产勘查程度较低或空白区。如果将西部地区的矿产勘查工作程度整体提高到东部的目前水平,至少可使全国查明资源储量增加1倍以上。
对565座大中型矿山的潜力调查显示,192座具备资源潜力,占34%,其中39座有望取得重大找矿突破,说明老矿山深部和外围同样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到2007年底,全国各种重要矿产未查明资源潜力如下:
1)根据全国铁矿总量预测,全国开展省级铁矿总量预测的17个省市区铁(矿石)未查明潜力700亿吨(大部分省区预测500米以浅,部分省区1000米以浅)。估计全国1000米以浅的未查明资源量在1000亿吨以上。西部新发现一批有价值的找矿线索,显示找矿潜力较大,中东部近年实施的危机矿山找矿专项,在老矿山深部和外围获得突破,此外低品位铁矿还有勘查潜力。
2)铜12000万~15000万吨。其中西南三江、雅鲁藏布江、东天山等成矿区(带)寻找大型、超大型铜矿潜力较大,老矿山深部尚有找矿潜力。
3)铝土矿(矿石)40亿吨。山西、河南、广西、贵州、重庆等潜力较好。
4)铅15000万吨、锌35000万吨。西南三江、大兴安岭、秦岭、鄂西湘西、川滇黔、闽中、阿尔泰南部、塔里木西南缘、念青唐古拉等许多地区潜力较大。
5)锰(矿石)16亿吨。北方地区寻找沉积变质型锰矿有一定前景,西部地区勘查程度较低,找矿潜力较大。
6)镍大于2000万吨。资源远景区主要为新疆、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区。
7)钨(WO3)500万吨。主要分布在南岭、新疆、甘肃等地。
8)锡1168万吨。主要分布在南岭、内蒙古东部、云南、西藏、川西等地,老矿山周边和深部仍有找矿潜力。
9)钾盐(KCl)9亿吨。主要找矿重点为塔里木、罗布泊、柴达木等盆地。
10)金21000吨。胶东、华北地台北缘、秦岭东段仍有很大潜力,西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天山、秦岭、祁连山、扬子地台西缘、滇黔桂邻区、柴达木西北缘、东昆仑山、西藏等地。
总之,我国重要金属矿产资源查明程度平均35%。与查明资源储量相比较,在待查明的资源中,铁、铝等矿产仍有1倍的找矿潜力,铜、锰、镍、锡等有约2倍的潜力。铅、锌、金等矿产的潜力更大,约为3倍。但是,找矿难度加大,勘查成本不断增加。从全球找矿发现的规律来看,我国已经开始步入中等勘查难度阶段。因此,要实现这些资源潜力,需要加大矿产调查与潜力评价力度,加大勘查投入,加快科技创新。
“十一五”以来,我国矿产勘查势头很好,2006~2007年,不少大宗紧缺矿产显著增加了资源储量。“十一五”后3年,通过加大对16个重要成矿区带等的公益性地质调查投入、实施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拉动和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蓬勃发展,有望实现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新的重大突破。
预期“十一五”新增资源储量(333以上):铁矿石50亿吨、铜1000万吨、铝土矿2亿吨、铅锌2500万吨、锰矿石1亿吨、镍50万吨、钨50万吨、锡50万吨、金1000吨、钾盐2亿吨、磷(P2O5)5亿吨。其中“十五”后3年新增资源储量(333以上):铁矿石30亿吨、铜600万吨、铝土矿1.2亿吨、铅锌1500万吨、锰矿石0.6亿吨、镍30万吨、钾盐1.2亿吨、磷(P2O5)3亿吨。
“十一五”预期提交新发现小型以上规模矿产地2000处以上,其中大型规模以上后备勘查基地180处以上,有望形成30处可供国家规划和建设的大型原材料基地,包括滇西北铜矿、新疆哈密铜镍矿、西藏雅鲁藏布江带铜矿、罗布泊钾盐、湖南骑田岭锡矿、豫西南铅锌银矿、闽中铅锌矿、鄂西铅锌矿、大兴安岭中南段铅锌银矿、塔里木西缘铅锌矿、新疆南部白干湖钨锡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