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勘设股份参股

勘设股份参股

发布时间:2021-09-02 21:57:16

❶ 蓝筹股有哪些股票

一般经营业绩较好,并且具有稳定、较高现金股利支付的公司股票就会被称为蓝筹股,有而就是公司背景实力强大、并且业绩好,股价一直是处于上涨趋势的这种股票,都可以叫做蓝筹股,因此很多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都想要选择投资蓝筹股。例如我国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联通、长江电力、中国中铁等股票都可以被成为蓝筹股。

这种具有长期稳定增长趋势的大型企业股、以及传统工业股之所以被称为“蓝筹股”,是因为这个股票通常是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在西方赌场中,蓝色筹码就是最值钱的筹码,那么大多数情况,购买蓝筹股就是等于购买了值钱的筹码。以下是蓝筹股的几种类型:

一线蓝筹股通常是指业绩稳定,流股盘和总股本较大的股票,一般来说一线蓝筹股的股价不是很高,但是群众基础好,例如中国石化、民生银行、贵州茅台等都属于一线蓝筹股。

二线蓝筹股相比较一线蓝筹股来说就是股票市值以及行业地位要略低于一线蓝筹股的公司股票,例如美的电器、葛洲坝、格力电器、云南白药等;

绩优蓝筹股主要就是指业绩优良的股票,一般是业内公认的业绩优良、红利优厚的公司股票。

大盘蓝筹股。并不是所有的大盘股都可以被称作蓝筹股的,只有在行业内居于龙头地位的市值较大、业绩稳定的公司才可以担当“蓝筹股”的称号,目前我国的大盘蓝筹股有中国石油、工商银行等;

最后,如果您有年底用钱的需求,请大家在选择贷款产品时,尽量选择大品牌的贷款产品,息费透明同时保障您的信息安全,“有钱花”是原网络金融信贷服务品牌(原名:网络有钱花,2018年6月更名为“有钱花”),定位是提供面向大众的个人消费信贷服务,打造创新消费信贷模式。申请材料简单,最快30秒审批,最快3分钟放款。可提前还款,还款后恢复额度可循环借款。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手机端点击下方,立即测额,最高可借额度20万。

❷ 江西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地质勘查全行业队伍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省地质勘查单位数量80个(含各局机关),年末职工总人数27793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14264人,其中技术人员8436人,高级技术人员1335人,中级技术人员2951人。地学专业人员5267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4773人,矿产开发从业人员1160人,其他产业从业人员8867人。本期平均人数27865人,劳动者报酬39468.00万元。年末离退休人员18557人,费用24614.04万元。

(二)地勘单位资质情况

全省80个地勘单位中,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57个,占地勘单位的71.3%。其中:取得甲级资质一项以上的单位37个,最高取得乙级资质一项以上的单位9个,最高为丙级的单位11个。全省各级各类资质207个,按分级计算:甲级67个,乙级65个,丙级75个;按分类计算:区域地质调查12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38个;固体矿产勘查50个;液体矿产勘查18个;气体矿产勘查1个;地球物理勘查18个;地球化学勘查41个;遥感地质勘查5个;勘查工程施工34个;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甲级19个;选冶加工试验2个。

(三)与2005年度对比情况

全省地勘行业在职职工总人数2005年27681人,2006年27793人,增加112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2005年13966人,2006年14264人,增加298人。其中技术人员2005年7811人,2006年8436人,增加625人;高级技术人员2005年1174人,2006年1335人,增加161人;中级技术人员2005年2718,2006年2951人,增加233人。地学专业人员2005年4849人,2006年5267人,增加418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2005年4820人,2006年4773人,减少47人;矿产开发从业人员2005年1066人,2006年1160人,增加94人;其他产业从业人员2005年8792人,2006年8867人,增加75人。劳动者报酬2005年34341.43万元,2006年39468.00万元,增加5126.57万元。离退休人员2005年18001人,2006年18557人,增加556人,费用2005年23774.05万元,2006年24614.04万元,增加839.99万元。

二、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一)国有地勘单位(属地化地勘单位)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江西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70个(含各局机关),年末在职职工总人数27099人,比2005年减少247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13635人,比2005年减少49人。其中技术人员7907人,比2005年增加276人;高级技术人员1191人,比2005年增加58人,中级技术人员2684人,比2005年增加52人。地学专业人员4833人,比2005年增加109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4574人,比2005年减少108人;矿产开发从业人员1072人,比2005年增加32人;其他产业从业人员8828人,比2005年增加48人。劳动者报酬38822.20万元,比2005年增加5037.57万元。年末离退休人员18443人,比2005年增加549人;费用24470.19万元,比2005年增加819.12万元。

70个国有地勘单位中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43个。其中具有地质勘查资质最高为甲级的单位36个,最高为乙级的单位06个,最高为丙级的单位1个;国有地勘单位各类各级资质167个,其中甲级64个,乙级54个,丙级49个。

(二)各地矿(勘)局经济发展状况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6年总资产190867.46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原值41776.42万元,专用仪器设备原值9638.33万元),总负债106427.59万元,总收入112895.2万元,总支出108047.94万元。与2005年度相比,总资产增长27152.39万元,增幅16.59%(其中生产性资产增长2097.38,增幅5.29%;专用仪器设备原值增长1442.05,增幅17.59%);总负债增长14837.42万元16.20%;总收入增长11312.31万元,增幅11.14%;总支出增长9447.26万元,增幅9.58%。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2006年总资产84615.98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22724.84万元,专用仪器设备9193.67万元),总负债44906.37万元,总收入30594.65万元,总支出27976.73万元。与2005年度相比,总资产增长8905.53万元,增幅11.76%;总收入增长1223.28万元,增幅3.11%;总支出增长1303.94万元,增幅4.89%,总负债增长4740.67,增幅11.8%。

江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2006年总资产67857.51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45343.83万元,专用仪器设备资产7682.77万元),总负债48879.06万元,总收入66550.94万元,总支出63854.05万元。与2005年度相比,总资产增长8614.68万元,增幅14.54%;总收入增长13447.70万元,增幅25.32%;总支出增长12040.42万元,增幅23.24%,总负债6921.59万元,增幅16.5%。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2006年总资产34323.69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8882.95万元,专用仪器设备资产5844.49万元),总负债15307.36万元,总收入15827.83万元,总支出15667.70万元。与2005年度相比,总资产增长8890.09万元,增幅34.95%;总收入增长1941.87万元,增幅13.98%;总支出增长1631.92万元,增幅11.63%,总负债增长4785万元,增幅45.47%。

其他地勘单位:2006年总资产3928.61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595.61万元,专用仪器设备资产1500.68万元),总负债544.54万元,总收入2570.12万元,总支出2566.49万元。与2005年度相比,总资产增长2577.25万元,增幅190.72%;总收入增长616.2万元,增幅31.54%;总支出增长806.34万元,增幅45.8%,总负债增长141.95万元,增幅35.26%。

(三)公益性地质工作及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情况

公益性地质工作:江西省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主要为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归属地勘局)。2006年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基本情况为:基础地质调查类项目5项(包括1:5万图组2个,1:25万图组3个),新开1项,其余4项续作,本年度经费170万元;矿调类项目7项(其中新开3项),本年度经费1146万元;资源评价类4项,本年度经费为287万元;信息类2项,经费30万元;农业地质1项,本年度未下达经费;城市地质1项,本年经费50万元;其他还有物探类、地灾类、地下水动态监测项目等。

战略性矿产勘查:我省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主要来源于国家、省财政出资的各类勘查项目。2006年度我省中央资补费勘查项目6个,主要实物工作量:槽探1.55万立方米、坑探120米、钻探1.28万米,经费1050万元;江西省资源费项目9个,主要实物工作量:坑探350米、钻探6480米,经费730万元。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7项,主要实物工作量:钻探39000米;坑探7860米,经费8280万元。

(四)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情况

2006年属地化地勘单位自有资金(地勘费投入)项目62项,经费5092.4万元;合资及社会地质市场项目76项,经费8417.1万元。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槽探1.83万立方米,钻探11.91万米,坑探10309米。

(五)矿业开发情况

江西省地勘局所属9个单位均有矿业合作开发项目,主要在省内,处于前期勘查合作项目15个,开发或近期进入开发阶段的项目13个;境外合作项目主要处于商洽阶段。江西省有色地勘局矿业开发尚处在矿山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

(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况

不完全统计(省核工业局、煤田地质局未报数据),从事工程勘查施工的单位22个,产值11821.59万元。

(七)其他产业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地勘行业其他产业涉及商贸、服务、房地产、工业生产、建设工程施工等。江西省地勘局在全省各主要城市建有13个星级宾馆、2个专业大市场、2个大型超市及生物制药、钢结构厂等企业;江西省有色地勘局除商贸服务外,建有江西晶安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金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2家工业企业。上达产业2006年实现总收入86372.01万元。

三、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

(一)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产业和队伍结构

属地化后,各局坚持走立足地质勘查主业,紧抓“为国家和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地质工作及矿产资源保障”的任务,实现富民强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延伸产业链,逐渐发展成地质找矿、工程建设、多种经营、矿业开发四大产业格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队伍结构调整及内部整合。例如:省地勘局对同一区域的地勘单位进行战略重组,对市场专业相近的单位进行专业合成。实践证明,结构调整对地勘队伍经济发展和体制机制的转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二)坚持企业化经营,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各地勘局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加大改制力度,把“事企分离、主辅分离”与产权制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二级经济实体的股份制改造。一是在地质勘查、矿业开发、设备租赁等方面的股份制改造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矿业经济,不少地勘单位先后成立了股份制的矿业公司,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二是推进企业化管理,特别是在其他产业经营方面,采取“经济责任制”、“承包经营”、“企业改制”等运行办法,有的还引进“乡镇企业”管理模式。例如:省有色地勘局对局属企业及队属企业进行改制,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原公司的经营性资产经评估后以国有股的形式投入新公司,局代表国有股行使出资者权利,对参控股企业进行管理。非经营性资产由各队基地管理处管理。新公司吸收员工参股,严格按公司法组建。经改制的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三)激活机制,促进分配制度改革

按照地勘费分配保稳定,效益分配赁贡献的原则,加大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如省地勘局出台了《关于地勘单位(机关)实行岗位效益工资的指导意见》,允许局、队机关试行岗位津贴制,基层进一步完善了效益工资制,把以待遇留住人才,贡献与收入挂钩真正落到实处。

四、国有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

经过几年改革发展的探索,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树立大地质观念,努力拓展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完善以地质勘查业为主导,以矿产开发、工程建设、多种经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促进地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设想有:

一是进一步做强地质勘查业,做大矿产开发业,做赢工程建设业,做优多种经营业。例如:省地勘局计划“十一五”末,地质勘查业、矿产开发业、工程建设业、多种经营业收入的比重将调整到25:25:35:15;有色地勘局计划“十一五”初步实现“地勘矿业有优势、建设施工有特色、工业产品有品牌、商贸服务有活力”的目标,四大产业基本形式核心竞争力,各企业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实力。

二是用好用足国家事业单位改革政策,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全面推行二级经济实体的股份制改造和各种有效形式的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突破;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有限公司改造,创造条件争取上市。

三是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各产业科技含量,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事业发展人才队伍。

四是以江西省政府与国土资源部签订的《国土资源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作备忘录》为契机,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方针,大力开拓地质勘查开发市场,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矿业企业的合作,加强境外矿产勘查工作,建立矿产资源战略勘查开发基地。

五是着力建设和谐平安地矿,营造依法办事、以德育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文化生活丰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职工素质,不断改善职工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加强基地建设。为社会保障同地方接轨创造条件、夯实基础,力争将地勘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地勘单位资本不足,债务繁重,可经营性资产少,设备陈旧老化;地质投入跟不上地质工作发展的需要,找矿装备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低。

(2)队伍结构不合理,地质勘查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紧缺的现状没有大的改变;其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运行质量低,缺乏灵活的机制,独立生存能力差。

(3)地勘单位社会负担重,下岗职工多,再就业困难,离退休人员多,老龄化严重,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改革滞后。

(4)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问题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而难以执行,部分地勘单位老基地搬迁问题仍未解决,货币化分房政策资金额度大,属地化时地勘费基数中没有此项费用,地勘单位自身无法解决等等。

这些问题给地勘队伍求生存、闯市场带来内在困难,制约了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1)全面落实《决定》精神,加大找矿投入。改进现有国有地勘单位的地质装备、鼓励创新和运用新的找矿理论与方法、培养地质人才,充分调动地勘队伍的找矿积极性,充分发挥地质找矿工作者的智慧,以实现有宏观影响的找矿突破,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2)切实抓好国办发37号文件和76号文件中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目前地勘单位在资金、人才等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处于“没有地勘费活不了,单靠地勘费活不好”的状况。建议国土资源部协助解决国办发37号、76号等文件政策的落实到位,如:从地勘单位剥离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尽快解决地勘单位职工的社保统筹问题;落实矿业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政策;增加地勘单位基本建设预算内投资补助;制订地勘单位国拔土地使用、处置的具体操作细则;增加货币化分房补助费用等。

(3)考虑地勘单位的历史与现状,建议对国家出资勘查的矿产地或地勘单位曾进行过勘查工作,现已灭失的矿产地出让矿业权价款的收入,给予参与实施的地勘单位一定的知识收益补偿。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❸ 关于加强地质勘查设备开发研究的几点思考

支风岐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地质勘查先进设备的应用是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地质勘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地质勘查设备的开发应用研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20年以来,世界上地质矿产勘查技术发展很快,以航空重力、航空电磁和大深度地面阵列电磁等地质勘查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矿产勘查方式,拓展了矿产勘查的空间(勘查深度较大和进入困难地区)。这些技术方法的进步同时促进了地质勘查仪器设备的研究和发展,一大批高效率、高精度的地质勘查设备仪器应运而生,极大地提高了矿产勘查效率和效果。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虽是个地质资源大国及世界上矿产资源生产、消费大国,拥有最多的地质勘查队伍和技术人员、从业人员,也可能拥有全球最多的地质及相关科研人员,但这些仪器设备多数是国外研发的。我国每年不得不投入巨额经费用于购置先进仪器设备,比如,先进的测绘、测试、钻探、物探设备多为从国外进口而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学会使用这些设备,学会利用它们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它们的核心技术多掌握在西方一些大的公司手中。这些设备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钻探、物探设备,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其维修及零配件的更换往往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每当我们看到技术人员带着从国外进口而来的设备开展各项工作时,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而且也是无奈的。

引进国外先进勘查设备仪器本也无可厚非,对促进国内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引进国际上成熟的设备也应是我们的方向之一。但像中国这样一个地质大国,如果没有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地质勘查设备,对我国地质勘查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非常不利的。稍微年长的人们一定还记得,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受经济封锁长达数十年,国内经济建设必需的原材料及工业设备严重缺乏,虽然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仍然很大。还记得20世纪50年代国内土法大炼钢铁吗?还记得铁人王进喜三九寒冬跳入泥浆池搅拌泥浆吗?现在看来真是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对缺乏技术和设备的中国来说,又有什么办法?目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改革开放政策,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部分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多数设备我们都能从国际市场上买到,好像我们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资金和人力开展设备的研发。这样的话,我们也就将国内地质勘查设备的市场拱手让人了!从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我国同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潜在冲突是存在的,而且可能是长期的,一旦冲突成为现实,那么我们再购买先进设备及技术将受到封锁及限制。举个例子来说,物探EH4设备的一根电线如果坏了都要从国外购来,那么,其他先进设备特别是关键部件如果坏了,设备将无法使用。因此,我国在充分引进吸收国际上先进行设备仪器及制造生产技术的同时,应加强地质先进勘查设备的研究开发,走“引进—吸收—创新”之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地质勘查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欲达上述目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供有关方面参考。

(1)抓住有利时机,促进国内地质勘查设备研发生产。从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看,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将促进地质勘查业的发展,特别是针对深部及高寒、高原、海底、洋底、湿地找矿及资源评价需要大量的先进地质勘查设备,国内现有地质勘查设备生产厂家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研制质量优良,性能良好的地质勘查设备,尽快占领国内地质勘查设备市场的一部分份额,并以此带动自身的发展,增强科研创新及生产实力。目前这种时机可以说是千载难逢,如错过了这一历史性机遇,国内地质勘查先进设备研发及制造业将来可能真的无力回天了。

(2)通过兼并或购买的方式入股或控股国外先进地质勘查设备研发机构及生产厂。这也许是最快捷的方式,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式,并能吸收一批具有研发能力的科研人员。利用这种途径,尽最大可能获取先进地质勘查设备研制及生产的核心技术,促进国内地质勘查设备研发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3)加快人才培养。地质勘查高效先进新设备的研发生产及应用,人才是关键。应该明白,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的源泉是人,谁在人才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科技研发上占领制高点。我们要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支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并为科研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快人才的成长。

(4)国家应出台针对先进地质勘查设备研发生产的优惠政策。如取消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对国货的歧视性政策,在一般情况下鼓励各单位购买国产设备,国家科技投入中可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地质勘查先进设备的研发等。

(5)国内大型矿业企业的参与或与高等院校联姻。地质勘查设备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及人员投入,而且回报时限长,回报率低,作为企业可能不愿意涉足这一领域。但如果仅靠国家有限的投入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国内大型矿业企业可以利用自身资金优势,每年拿出一部分科研经费用于支持地质勘查设备的研制,或与高等院校联姻,或与设备生产企业联姻,用企业的资金开展高精尖地质勘查设备的研发,促进国内先进地质勘查设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6)体制机制创新。国内不乏设备研发科研人员,可依托国有科研院所,采用股份制的方式,鼓励广大科研人员参与先进设备的研制与生产,参股人员可以在设备生产销售中获取利益,提高大家对地质勘查先进设备研发的积极性。

❹ 有哪些是一带一路概念股票

1、中国中冶

所属板块:沪股通板块,证金持股板块,一带一路板块,上证180_板块,北京板块,工程建设板块,AH股板块,HS300_板块,中字头板块,融资融券板块。

经营范围:国内外各类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总承包;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工程设备的租赁;与工程建筑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交流和技术转让;

冶金工业所需设备的开发、生产、销售;建筑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规划、勘察、设计、监理和服务和相关研究;金属矿产品的投资、加工利用、销售;房地产开发、经营;招标代理;进出口业务;机电产品、小轿车、建筑材料、仪器仪表、五金交电的销售。

2、中化国际

所属板块:化工行业板块,新上海板块,上海板块,参股期货板块,股权激励板块,中证500板块,上证380板块,沪股通板块,证金持股板块,中字头板块,社保重仓板块,融资融券板块,舟山群岛板块。

经营范围:自营和代理除国家组织统一联合经营的出口商品和国家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的进口商品以外的其它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对销贸易和转口贸易;

饲料、棉、麻、土畜产品、纺织品、服装、日用百货、纸浆、纸制品、五金交电、家用电器、化工、化工材料、矿产品、石油制品(成品油除外)、

润滑脂、煤炭、钢材、橡胶及橡胶制品、建筑材料、黑色金属材料、机械、电子设备、汽车(小轿车除外)、摩托车及零配件的销售(国家有专营专项规定的除外);橡胶作物种植;仓储服务;项目投资;

粮油及其制品的批发,化肥、农膜、农药等农资产品的经营,以及与上述业务相关的咨询服务、技术交流、技术开发。

3、中钢国际

所属板块:基金重仓板块,材料行业板块,石墨烯板块,一带一路板块,吉林板块,社保重仓板块,新材料板块,图们江板块。

经营范围:建筑工程承包;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建筑工程监理、物业服务;

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不含品牌汽车)、钢结构、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及以上项目零配件、仪器仪表、建材(不含木材)、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焦炭、橡胶及制品、金属材料、汽车配件、家具批发零售;设备招标、代理;

工程机械、通讯设备、仪器仪表、房屋租赁;成套工程工艺及设备、自动化系统及液压系统设计;计算机软件开发;冶金技术服务。

4、中国电建

所属板块:基金重仓板块,机构重仓板块,沪股通板块,证金持股板块,一带一路板块,上证180_板块,北京板块,工程建设板块,HS300_板块,中字头板块,社保重仓板块,融资融券板块,水利建设板块,上证50_板块。

经营范围:水利、电力、公路、铁路、港口、航道、机场、房屋、市政工程设施、城市轨道工程施工、设计、咨询和监理;相关工程技术研究、勘测、设计、服务及设备制造;电力生产;招标代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实业投资及管理;进出口业务;人员培训。

5、中国西电

所属板块:沪股通板块,证金持股板块,一带一路板块,上证180_板块,陕西板块,输配电气板块,HS300_板块,中字头板块,智能电网板块,融资融券板块。

经营范围:输配电和控制设备及相关电器机械和器材、机械电子一体化产品、电子通信设备、普通机械的研究、设计、制造、销售及相关技术研究、服务;

经营本公司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公司所需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国内外电网、电站成套工程的总承包和分包,及其他进出口贸易;商务服务和科技交流业务;房屋及设备的租赁。

❺ 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不是国企,是民营企业。

❻ 云南地勘局:以局为单元发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实行事企分开,稳住事业,做大产业

一、以局为单元发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云南地勘局在贯彻执行国办发[1999]37号文规定的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中,提出了以局为单元发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具体做法是:

(一)以局为单元发展产业经济已经具备条件

他们总结了多年来发展产业经济的经验和教训,认为成绩应当肯定,但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不能忽视,主要是:①企业规模小、散,发展后劲不足,全局30多个单位办了200多个企业,每个企业年均收入仅为200万元左右。②各个单位之间,低水平重复投入,产业趋同,整体素质不高,投资效益低。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同时他们也认为调整的条件已经具备:

(1)经过多年的努力,要发展的产业基础已经初步具备,全局市场收入已在4亿多元,占全局总收入的2/3,且有的企业已有一定规模。

(2)地勘费基数确定后,对产业经济发展已经有一个稳定的扶植金支撑,每年可以拿出几千万元,集中办几件大事。

(3)全局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大部分进入社会,职工住房产权制度改革也基本到位,为以局为单元发展产业经济解除了后顾之忧。

(4)对非主导、支柱产业的小企业网点,在“九五”期间进行了有进有退的政策,可以置换出一部分国有资产,重新配置到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中去。

(二)以局为单元确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

他们根据:①“九五”以来本局产业经济发展的经验;②分析研究了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和客观环境;③分析研究地勘局自身的优势和有利条件。确定:以矿产勘查开发业为主导产业,以工程勘察施工业和外经贸、物业地产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为支柱产业,即“一个主导、两根支柱”,同时在各个产业中培植足以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

矿产勘查开发业作为主导产业,包括三大部分:①地质大调查等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它的产品是一种技术劳务,它的市场是政府订货。②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它的产品有的是矿业权,有的是为矿业权服务的勘查技术劳务。③矿产资源开发。它的产品是矿产品。他们认为,地勘局的这个主导产业,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也许暂时还比不过一般的矿业公司,但是把矿业权作为一种商品,在云南省他们还是具有比较优势的,而且这个优势还决定今后10年、20年云南矿业的发展后劲,谁占有这个优势,谁就可以主导未来的云南矿业经济。

(三)以局为单元围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进行重组

1.对矿业的重组。该局矿业开发“九五”时期起步,主要从事黄金、锡、铜的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2000年矿业开发总收入已接近1亿元。2001年该局加大投入,对骨干黄金矿山进行技术改造,已形成年产黄金1000公斤的生产能力。为加快矿业的发展,确立其主导产业的地位,推进以矿业为主业的地勘单位的重组改制,他们以云南地矿勘查工程总公司(集团)为发起人,吸收其他法人参股,将若干骨干黄金矿山的优良资产和精干人员,从地勘单位剥离出来,组建“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上市发行A股为目标,为矿业的发展提供社会资本的支持,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公司已于2001年8月底注册成立,挂牌经营,并进入上市前的辅导期。

2.对工勘施工业的重组。这个产业是该局目前经济总量最大的一个支柱产业,现共有各个级别施工企业17个,分散在各地勘单位。除具有三个高资质外,其余的资质低、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难以承担大的施工项目。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工勘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现有的工勘施工队伍格局不利于工勘施工业的发展。为推进工勘施工企业的重组,稳步实施规模经营和大企业战略,决定按区域性、专业性、互补性三原则,推进工勘施工业的重组,重组为3个一级施工企业,一个地域性、一个专业性的施工企业。使工勘业实现适度集约和规模经营,以加快其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的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

3.对多种经营业的重组。主要调整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即以原集团公司外经贸部为基础组建进出口公司,根据矿业和工勘施工业发展的需要,形成矿产勘查、开发、加工、贸易一条龙的经营链,带动矿业和工勘施工业走向东南亚市场,从而提高外经贸对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的关联度,带动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拓展,使其成为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撑。同时,继续采取多种方式放开搞活与主产业无关联的不适宜国有独资经营的小企业。

二、以地勘单位为基础,实行“两分离、一分流”

他们认为,要实行以局为单元发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必须使全局优良生产要素围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进行集中,必须让这些生产要素与地勘单位母体分离。为此,必须以地勘单位为基础,实施“两分离、一分流”。

(一)“两分离、一分流”的内容和做法

“两分离、一分流”是指地勘单位的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的分离;主业与辅业的分离;并在两分离过程中对人员进行分流。“两分离、一分流”实质是分离事企职能。将地勘单位主产业中的优良资产与精干人员相结合,与队的事业职能分离后进入市场。将不适应经营的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中的不良资产剥离到队,将不适应进入市场的人员剥离留队,改变长期存在的事企职能混合、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混合、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混合、精干人员与非精干人员混合的事企不分的体制。优良资产和精干人员从事业母体中脱离出来,合理流动,向主产业集中,才能突破主产业小、散、乱的格局,有利于主产业的重组,把主产业做大。经剥离后的地勘单位,是事业性质的,其职能主要是管理基地物业地产、管理在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管理待岗职工、管理未改制小企业和国有资产及收益(或国有股股权及收益)。为支持“两分离、一分流”工作,由局核拨队(事业)基地管理费和转产分流人员费用,这样可以稳住事业,发展产业。同时事企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今年以来,该局9872名在职职工,从主产业分流出来留队的职工3889人,队(事业)管理人员518人,放小改制小企业职工约1000人。矿业、工勘等产业从业人员4500人左右,约占全局在职职工的46%,分流留队的人员占39%,队(事业)管理人员占5%,各类放小企业安置约占10%。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队伍结构的调整,将有力地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对分流人员的安置办法

对地勘单位来说,在企业化经营中,如何分流富余人员,同如何把产业做大同样重要。为此,、云南地勘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分流富余人员的政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内部退养。规定待岗职工中男年满50岁、女年满40岁的人员,可实行内部退养。月退养费由事业单位工资体系中本人档案职务工资标准或技术等级工资标准(即固定部分)的70%、105元生活补贴、每一工作年限2元的工龄补贴构成(大约人均500元/月)。

(2)病退。本人申请,医院证明,可办理病退。

(3)下岗。适用于年轻的待岗职工。按当地最低生活费标准(昆明为180元/月)+130元,作为下岗职工待遇。

(4)鼓励自谋职业。

(5)一次性买断工资。平均付给每人3万元,同时解除劳动合同。

(6)局属学校全部实行属地化改革。全局共20所学校,已交出去16所,每交出去一所平均要给地方40万元。未交出的四所中,一所为局的职工大学,已经省教育厅批准,改为国土资源职业技术学校,由省教育厅管。另一所为局属的普通高中,已确定改为昆明市宝石职业中学。

(7)后勤一块转化为物业公司(或中心),为职工提供有偿服务。医院全部对外开放。

(三)对地勘费基数分三类管理

为保证“两分离、一分流”顺利推进,并促进以局为单元的产业结构调整,他们将地勘费基数分为转产分流人员费用、基地管理人员费用、产业投资资金。

(1)转产分流人员费用。用于发放在“两分离、一分流”中分流出来的未上岗的待岗人员的生活费和内退职工的内退工资。局对每个地勘单位的分流比例进行核定,按人年6000元标准拨队(事业)转产分流人员费用,由队调控管理。

(2)基地管理人员费用。用于发放在“两分离、一分流”中留队从事基地管理的管理人员工资。每个地勘单位从事基地管理的人员比例由局核定,按每人每年1万元的标准核拨。

(3)用于产业投资的费用。在保证上述经费后,余下的用于产业投资。地勘单位“两分离、一分流”后,主产业分离出来通过重组向主产业集中,局利用产业投资集中投入,加大投资力度,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放大投资功能,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的竞争力,使产业获得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三、面对新形势,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

1.围绕建立资源型股份公司、发行A股上市的目标,已成立了股份公司筹备组,目前已完成了内部重组。即将云南文山矿业开发总公司、大理州北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滇西矿业勘查开发总公司(含高山公司37%的权益)、楚雄市小水井金矿、富宁县那能金矿的经营性资产,以及一大队、物探队与矿权经营相关的固定资产,投入股份公司。同时,按照资产、业务、人员相匹配的原则,相应划入公司人员788人(不含聘用人员),完成了上述队伍的重组工作。

此外,还完成了股份公司股权设置方案:云南地矿勘查工程总公司(集团)作为主发起人,以净资产7500万元出资,邀约云南冶金集团(出资550万元)、上海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出资500万元)、中国地质大学(出资150万元)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出资100万元)四家发起人,合计出资8800万元,构成股份公司股本。各发起人均已在《发起人协议书》上签字确认。

2.对地勘局机关的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即逐步将事业局的体制改变为企业化经营体制。已成立云南地矿勘查工程总公司(集团),局与集团公司逐步实行职能分开,明确了局与集团公司为出资人与受资人的关系,正逐步采取措施将集团公司做实、做大、做强,已将三个产业部名正言顺地划为集团公司,其他综合部门正逐步过渡;集团公司与队级企业为母子公司的关系,正在培植和发展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如正在组建的资源型股份公司等)。出于策略上的考虑,他们在推进局、队两级企业化经营改革中,有意使队的改革步伐快于局的改革步伐,在若干年内,使局总体上仍保留为事业局的牌子和形象,以保持地勘费不间断,并继续享受事业单位的一些优惠政策,待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明确之后,再考虑局的定位问题。

3.地勘单位中从事企业活动部分的改革。这部分改革,是在“两分离、一分流”和重组的基础上进行,即对于已建立的企业都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进行改造。

首先搞内部股份制改造。即在地勘单位内部进行的股份制改革。有以下几种形式:

(1)区调队(在玉溪)。实行整体改造,该队分离出来的经营性资产,经清产核资约为600万元,向职工筹集400万元,组成迈特有限公司,下属几家公司,其中一家为宝石公司,原为职工控股的公司,已在全省开了5家分店,发展很快。

(2)三大队(在大理)的工程勘察施工公司。总股本800万元,职工股(含配股)占40%,已完成招股和工商注册等工作。

(3)选一些分项目进行股份制改造。如:汽车驾驶培训项目所进行的股份制改造。该项目是用租用的一块荒山进行封闭性的驾驶培训,培训方法较先进,报名参加培训的人较多。对此类项目的股份制改造不搞国家控股。

(4)对物探队(在宜良)之类无产业的队,实行60%的人休克式下岗改造,局按下岗人员每人每年3600元拨给队,由队安置下岗人员。需要指出的是对这类单位,局宁可下猛药改造地勘单位,也不办毫无希望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小企业。

(5)对各队办的属第三产业的小企业或实体,实行放小,通过职工买断,置放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主业。

在进行内部股份制改造中,采取了如下几项政策措施:

(1)股权设置和股权结构。所有企业都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设置国有股(由局、队持股)、企业法人股和职工股。职工股东成立职工持股会,其股权数额规定一般应占到总股本的40%以上,最低不低于35%。为吸纳一时拿不出较多的钱来认股的职工,采取一次认股,分期付款的政策,还可以用未来的红利付认股款。离退休职工不能入股。

(2)职工入股底限和配股。在坚持入股自愿的前提下,规定一般职工入股数额下限为5000元,班组长为8000元,中层干部为1.5万元,公司董事、监事及公司副职为2万元,副董事长、公司(总)经理为2.5万元,董事长为3万元。要求70%的职工参股,实行股权适当向管理层集中的政策,区调队迈特公司董事长的股权金达10万元,干部与职工的股权比例为10:1。

为了鼓励职工入股,提高职工持股比例,实行配股制,即按职工所持股本额实行1:0.5~0.7配股,其上限为3万元。配股资金来源于各队的三项基金(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配股只限于本单位职工。职工股东的配股只有收益权,没有所有权。

经上述改制后,该局的经济将转变成为以国有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到“十五”末,将使国有和非国有经济的比例达到7:3或6:4。

四、把改革和开放结合起来,发展和壮大产业经济

云南局为了将地勘经济全方位地融于社会,融入国内外市场,加速发展,把改革和开放结合起来,近几年来,大力推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1.“引进来”战略。近几年来,该局引进的力度比较大,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协助引进南非比利顿公司(为英资)联合开发兰坪金顶铅锌矿。

(2)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日本等国多家国际矿业公司合作,开展风险勘查开发,签订合作项目9个,合同金额2750万美元,到位资金617万美元。其中与南非比利顿合作成立的“高日勘探公司”的合作方式是:我方以一个矿权(估价为1300美元)加入,对方以资金投入挣股(已投入2500美元),已在中甸地区经钻探验证发现一个大型斑岩型铜矿;与澳大利亚WMC公司合作的“华澳公司”,已正式组建,协议资金400万美元;与加拿大英可鹰桥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展镍矿勘查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协议。通过引资风险勘查,盘活了部分矿业权资产,引进了新技术,扩大了勘查技术服务领域,其收费达1000多万美元。

(3)与国内公司合作。如:广西龙泉矿冶公司与该局的几个队合作,其方式有:矿权合作;对方提供先进设备、仪器、风险勘查金,地质队提供技术、劳务等,今年就从该公司拿到700万元资金。

(4)引资合作开发局机关大院的房地产。

2.“走出去”战略。该局实行的“走出去”战略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国家要求云南、广西两省(区)融入湄公河经济区;二是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有互补性。中国的工业品在东南亚有竞争力,但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支付能力差,可用资源产品,尤其是矿产品支付。

这些国家在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也提出北方融入战略,放宽对外(尤其是对中国)开放政策,可谓是双方一拍即合。老挝的钾盐、越南的铬铁、缅甸的铂钯是云南局瞄准的三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的协议已正式签署,资金已于2000年到位,是国家计委批准的第一笔海外勘查资金,计划1.5年内探明1亿吨首采储量、1亿吨远景储量,可供开发。

对越南的铬铁矿是从贸易入手的,每年从越南进口七八千万吨矿石。下一步打算与越方合作投资探采。目前正在谈判合作的事宜,已完成了选区工作。

❼ 投标文件内要填资产构成情况及申请人投资参股的关联企业情况怎么填

资产构成情况应该就是指单位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情况。(总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这些在单位的财务报表上都有列示。
投资参股的关联企业情况,是指投标企业的被投资单位及持有股份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

❽ 国有企业参股(占有30%)的民营企业建造厂房,按规定是必须通过邀请招标嘛!哪里有文件

不必须,请看以下:
招投标实施条例:第八条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公开招标;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邀请招标:
(一)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或者受自然环境限制,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
(二)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项目合同金额的比例过大。

❾ 对我国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我国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是在高度集中计划管理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在历史上曾经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现在它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此,尽管多年来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仍有一些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够。深化地勘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国原地勘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要深化地勘体制改革,首先必须对我国原地勘工作管理体制的弊端有清醒的认识:

(1)多年来,我国地勘工作一直由国家计划统一管理,公益性和商业性混在一起运行。其中由中央预算出钱,为矿山企业找矿、勘探,造成了矿产勘查和开发的脱节,使许多耗费巨资探明的矿产,难以开发利用,形成资金的积压;同时也加重了中央财政负担,并扭曲了矿产品成本。即我国固体矿产品生产,不摊销中央预算出资的勘查费用,也使在微观上地勘费的消耗得不到补偿。

(2)对地质勘查实行事业管理体制,造成了探矿权属与勘查单位脱离,不管地勘单位找矿成果好与差,都只能拿到事先规定的经费(相当于劳务费用),从而影响了他们抵御风险和提高效益的积极性;同时也使矿业权形成虚设,名为国家(全民)所有,实为无人负责,为某些基层政府和当地村民争相滥用提供了方便。

(3)按矿种组队,按部门管理,形成严密的条条控制,割断了地质勘查与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影响了地方政府对地质勘查的关心和支持,也使地勘单位本身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缺少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加剧了基层地勘单位对上级的依赖和上级对下级的干预,给机制的转换增加了困难。

(4)按行政区划配置地勘队伍(基本上是每个专区一个队),造成勘查资源(即地质勘查生产能力)与地质条件的脱节,使某些成矿条件不利地区的地勘单位,长期处于无效劳动或效益很差的境地,造成勘查资金的浪费。

二、对深化地勘体制改革的总体构想

地勘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应当包括三大内容,即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工作的微观基础;培育和发展地质勘查市场;明确国家对地勘工作的宏观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质勘查的微观基础,即地勘企业或地勘单位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要求,应当把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二者的区别是:①公益性地质工作由政府出资;商业性地质工作由企业出资(包括国企)。②公益性地质工作是经费运作,用完核销;商业性地质工作是投资运作,用完进入矿产品(或工程)成本。③公益性地质成果向社会开放,无偿使用;商业性地质成果出资者独占,有偿转让。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从事商业性地质工作的都应当是企业,其中包括作为经营主体的国有企业,而他们追求的目的都是利润。这就是最基本的机制。在这个基本前提下可能有三种企业类型:

(1)探采结合的矿业公司或矿山企业。它们找矿是为了自己开矿。这部分企业将由一部分地勘单位和大部分原有的矿山企业组成。

(2)专业的矿产勘查公司或小型探矿公司。找到矿以后转让矿业权或用矿业权入股,以此来追求效益。

(3)从事地质勘查劳务的专业公司。它们只按合同规定承担各种勘查劳务,包括公益性地质工作发包的项目,取得收益,不承担找矿风险。

这几种类型的企业可能不是截然分开的,有的互相渗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应当保留一支精干的队伍,以不断提高我国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和科技水平。它们的机构应当分三种情况:①管理机构。应当是事业性质的,负责把公益性地质工作任务确定下来,下达或发包出去,并监督其完成和验收。②从事专业地质调查的直属队伍。它们是生产性事业单位,在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之外,也可以对外创收。③承包公益性地质调查劳务的地质队伍。它们是综合的或专业的具有独立利益的企事业,公益性地质工作是它们市场的组成部分。

(二)培育和发展地质勘查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点对商业性地质勘查也不能例外。因此,必须积极主动地培育和发展地质勘查市场。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围绕地质勘查,可能有这样一些市场:

(1)矿业权市场。

(2)地质勘查劳务市场。它可能同工勘、基础施工劳务市场融合,只是市场细分的不同。

(3)矿产勘查开发资本市场。通过这种市场,筹集矿产勘查和开发资金。

配合这些市场,还要发展中介的矿业权评估机构和矿业资本的筹资机构。

(三)国家对地质勘查的宏观管理

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作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国家对地质勘查的宏观管理。主要内容有:

(1)出资进行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摸清基本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服务。

(2)对矿业权进行管理,对地质勘查实行区块管理。

(3)管理地质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进行研究,提高我国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4)对地质勘查供给和需求的总量进行调节,力求保持动态平衡。

(5)根据国家资源政策的需要,制定并实施对地质勘查的各项政策等。

上述三个方面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应当相互适应,不应相互脱节。

三、地勘单位的改革和改组

在理清地勘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的基础上,首先抓的应当是对现有地勘单位的改革和改组。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地勘体制改革的深化,也关系到几十万人的地勘队伍的生存和发展。从改革的内容看,现有地勘单位的改革已经超出了地勘体制的改革。因为地勘单位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地勘单位,是事业管理体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地勘单位,除从事专业的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少数事业单位外,其余地质工作都是企业行为。因此,大多数地勘单位要转化为企业,实际上是企业的改革。

二是结构上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用行政方法配置出来的庞大的地质勘查生产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机制来配置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了。即大多数地勘单位(估计90%以上)要转到非地勘产业,这是重大的结构调整。

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第二个问题只有通过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才能解决。因为生产经营结构调整本身就是一种企业行为,只有通过企业机制,才能给予有效的推动。所以大多数地勘单位的改革(保留的公益性地调队伍除外),从根本上说是实行事转企,即按国企改革的要求和部署推进改革。

1.要从国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中把握自己的位置。从地勘单位当前所从事的经营范围看,均不属于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而属于“其他行业和领域”,即都在竞争领域之中,要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素质,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为此,应当以地勘局为单元,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强自己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如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工程勘察、基础施工等。培育骨干企业,发展规模经济;有的则形成企业群,在市场竞争中,有分有合,突出科技开发,占领行业制高点。

2.要对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中的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产权多元化。首先是创造条件,吸收职工入股,把企业利益同广大职工财产利益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革企业经营机制;其次是新投入的增量资本,不再办独资企业,而是作为股权投入,可以在地勘单位之间相互参股,也可以同其他企业、其他所有制搞合资。通过公司制改革,重点构建好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最终控制权。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会负责,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聘任经营者。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发挥监督作用。经营者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负全部责任。

3.要从实际出发,放开搞活小型企业网点。对大多数地勘局来说,“放小”应坚持以地勘单位(地质大队一级)为主体,统筹考虑,加强领导,大胆推进;应坚持与产业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相结合,有利于以局为单元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形成;应坚持与实施再就业工程相结合,采取各种措施,有利于人员分流;应坚持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所有者权益。“放小”要采取多种形式,如股份合作制、合伙经营、产权出售、引资嫁接、企业兼并、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委托经营等。通过“放小”,国有资本要退出或者转为债权,实现产权制度的改革。

4.要努力减轻新办企业社会负担。在实施公司制改革和放活小型企业网点的同时,对原地质大队的基地进行改造,使其逐步形成物业管理中心。它的主要职责是:①负责基地房地产及公共设施的维护管理;②负责原地勘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如子弟学校、职工医院、托儿所、食堂等管理;③负责离退休人员及下岗人员的管理;④接受委托管理小型企业网点等。在经济上对物业管理中心实行独立核算,自收自支,经费包干,最终过渡到企业,交到地方,并入当地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的所有服务都是有偿的,收费标准要公平合理,经营批准。

5.要探索国家对地勘局、地勘局对所属企业股权管理的有效形式。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在地勘局(也可以改总公司及集团公司)这一级,争取省政府授权经营,对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地勘局对所控股、参股的企业,则代表出资人,行使所有者的权益,确保出资人到位。此外,地勘局在地勘单位由事业向企业转化的过渡期,还负有管理地勘费分配、管理除股权之外的国有资产、管理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的职责。

除上述大多数地勘单位之外,对“中央和省一级保留一部分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任务”的地勘单位,也要进行改革。其体制设计大致可分为三类:

(1)地质调查管理机关,包括国家地调局及派出机构。它是纯事业单位,负责国家确定的地质调查任务的下达式发包、监督执行及成果验收。

(2)国家地调局直属的专业地质调查(或科研)机构。它是生产性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管理。按照下达的任务编制经费预算。按照确定的任务和预算开展工作,并进行考评。这些单位在确保完成国家任务的前提下,也可以开展对外有偿服务,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产要素,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增加单位的效益。

(3)与国家地调局有项目联系的地质调查机构。它们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联系的方式也是多种形式,有的发包招标,有的委托承包,有的长期合作。对项目联系单位,地调局可以提出资质要求,公平竞争。公益性地质调查,实行项目联系,有利于充分利用生产要素,提高专业化水平。这符合我国地质勘查生产能力供大于求的实际。

地调局对直属事业单位和项目联系单位,在管理上必须有所不同。前者,在经费上应当管得严一些,防止挪用和流失;后者,在质量上应当严格把关,在价款使用上不能干预,只要按合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即应当承付价款。

省(区、市)地勘局现阶段均是省直属事业单位,同时又要带着地勘队伍,实行企业化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从省(区、市)争取一定的事业职能,从而长期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应当不要放过。但不能因此放松对所属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的推进。

四、培育和发展地质勘查市场

对于地质勘查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可能是地勘体制改革中最薄弱的环节,无论是对它的内容、对它的运行规则,还是对它的作用,都知道的甚少。现在,人们对公益性地质勘查市场好像有所认识,大家都去争这块。但是对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据有关人士介绍,在国外,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容量占市场总量的80%。所以必须大力开拓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这项工作如果抓好了,很可能促成地勘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搞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应当把重点放在矿业权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这两个方面。

可以把矿业权市场称之为矿地产市场。为了建立和健全矿产产市场,首先要制定市场规则。一般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体制性的,主要是承认和维护财产所有权的法制制度,以保护市场运行主体的财产所有权及其收益不受侵犯。正是在这一点上,当前还不够严肃,虽然《矿产资源法》对矿业权的规定已经实施两年多了,但是矿业权遭到侵犯的事例还时有发生,而这个问题得不到法律的强有力的保护,矿业权市场的形成和交易是很难的。另一类是关于市场活动的法规和条例,包括进入市场的各主体的行为规范,以及处理各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以明确市场上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建立健全市场规则的基础上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进矿业权市场的发展。

关于矿业资本(资金)市场,我们还比较陌生。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正是通过它来筹集矿产勘查和开发资金,是矿产勘查和开发最重要的运作方式,而在我国至今尚未启动。所以对它应当给予特别的关注。建议国土资源部把它列为一个重要专题,组织地质经济专家和金融专家开展研究,提出方案。今后,如果矿产勘查和开发缺少资金,不应当向中央财政要,而应当向这个市场要。

五、国家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宏观管理

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要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对市场运行实行导向和监控,弥补市场调节本身的弱点和缺陷。基于这个要求,地质勘查的宏观管理应当重点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1.努力保持地质勘查需求和供给的平衡,防止大的失调。当地质勘查供给能力大于需求时,要采取对策,一方面限制新的供给能力进入这个市场;另一方面要实行某些优惠政策,刺激地质勘查需求的增加。当地质勘查需求旺盛而供给不足时,则采取相反的对策。当前我国的情况正是地质勘查生产能力的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持续多年了,但是对此既缺乏科学的调查分析,更缺乏强有力的调控措施。现在应当是切实加强的时候了!

2.对市场调节不起作用的领域,或经济效益不十分明显但社会效益比较好的领域,由国家预算出资进行。比如:提高全国地质研究程度,可以给微观矿产勘查开发和基础工程建设带来良好效益的地质工作,就不能指望由市场来调节,而必须依靠国家来进行。再比如:国家为了扶持某些地区或某些矿种的开发,而需要提高某些区块的地质工作程度,借以起引导作用,也要由国家出资来进行。但这种出资不宜代替企业去独立搞项目,而是通过补贴这个“杠杆”调动企业的资金,共同搞普查。

3.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地质勘查进行管理和监督,以保护公平竞争,维护正常勘查秩序,防止重复浪费。如:实行区块管理,防止争抢矿点和同水平的重复工作;实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以利于提高整个国土的地质研究程度;实行严格的矿权交易制度,保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等。这些工作有的已经做了,有的做得很不够。

4.通过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地质研究程度提高,向国内外矿产勘查和开发者无偿提供优质的地质信息;通过地质勘查信息网络的建设,向国内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客户提供国外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信息。这些有许多还有待加强。

5.在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的情况下,商业性地质勘查投入应当进入矿产品或相应工程的成本之中。这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由国家财政包揽大部分地质勘查投入,所以在固体矿产品中都没有把这部分费用计入成本,这既扭曲了矿产品成本的构成,也使地质勘查的再投入缺少资金储备。建议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对此作出政策性的澄清。

1999年6月

❿ 矿产勘查市场主体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面已经论述,市场主体是指参与市场活动的、具有特殊经济利益目标、并能自主采取行动实现这一目标的个人和组织。通过国内外矿产勘查的情况得出,矿产勘查的市场主体应该是企业,主要包括矿业权的供给与需求、矿业资本的供给与需求、矿产勘查技术劳务的供给与需求的主体。国家事业单位改革总体要求是,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原则。因此,应当积极适应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与要求,深化国有地勘单位改革。要培育壮大矿产勘查投资公司、矿产资源勘查公司和地质技术服务公司。只有这三类公司实现互动,才能有效地提高找矿效果,降低找矿成本。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着力围绕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瓶颈问题,坚持推进矿产勘查和矿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重组和优化配置勘查生产要素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解放和发展矿产勘查生产力。加强对重要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增加资源地质储量,努力实现矿产勘查生产的良性循环和找矿上的重大突破。

二、总体原则

(1)坚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矿产勘查要素中的基础性作用。

(2)统筹国家资源战略利益与企业经济利益,加强和扩大勘查。

(3)充分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矿业管理模式和经验,同时兼顾中国的国情和矿情。

(4)促进政企、事企分开,明确企业在矿产勘查中的主体地位,政府要逐步从商业性矿产勘查领域退出。

(5)以发展促改革,以发展引导改革,依靠发展解决我国的资源保障问题。

三、政策目标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矿产勘查新体制、新机制。促进矿业资本市场、矿产品市场、矿产勘查劳务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发育,建立市场起基础作用的矿产勘查市场体系。完善市场主体,建立市场起主导作用的地勘运行机制和矿业运行机制。建立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法规体系,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金融、财政、税收等调控体系,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勘查行业管理体系。

(一)建立以矿业权流转为核心、运转顺畅的市场体系

通过完善以保障矿业权人合法权益为核心的政策法规体系,规范市场准入机制,形成合理的退出机制,完善市场规则,促进矿业权规范有序流转,实现勘查要素的优化配置。通过矿产勘查的资本化和证券化,为矿产勘查提供投融资支持。建立健全各类勘查要素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我国勘查市场与国际接轨,充分利用国际矿业资本等要素,参与全球矿业合作与竞争。

(二)形成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确立企业在勘查市场上的主体地位,形成各种规模、各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的矿业公司、矿产勘查公司、个体探矿人以及各种技术、劳务和中介公司在内的勘查市场主体。

(三)建立以依法行政为核心的调控适度、服务规范的矿产勘查政府管理体系

全面修改完善矿产资源法及相关政策法规,在产权、投资、市场、税费等方面的政策全面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发挥政府对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引导和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法行政,确保矿业权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强化服务职能,地质资料实现全面社会化服务。矿产勘查开发投资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我国矿产勘查业融入国际矿业市场。

(四)逐步形成有活力的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主体

一部分有条件的国有地勘队伍要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形成若干结构合理、规模适当、分工明确、有市场竞争力的地勘企业,发挥市场主体的示范作用。落实矿产勘查法人实体出资制度,大力培育以初级矿业(勘查)公司和找矿人为基础的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和外商投资进入矿产勘查领域;支持和鼓励组建少量独立的、示范性的矿产勘查公司与技术服务公司,形成勘查公司与大型矿业公司之间、非矿公司与勘查公司之间相互参股、股权多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设置身份门槛,明确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只对企业主体开放,取消双轨制,建立市场平等竞争机制。积极发展各种勘查技术、劳务服务公司和市场中介组织等。

(五)促进矿产勘查市场主体企业化

明确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主体是企业,引导和推进现有的矿产勘查主体完成企业化改革,在政策设计上要明确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只对合格的市场主体(企业)开放,同时要为矿产勘查市场主体企业化改革创造外部环境和条件。在推进矿产勘查的机制设计上,一要“断奶”,即国家不再给任何企业无偿提供已探明的矿产地。新建矿山或生产矿山接替资源基地,一律通过市场购买矿业权或自行投资勘查矿产资源;二要建立对矿产勘查基础产业的“反哺”机制,即建立勘查补偿新机制,允许矿业企业在企业成本中据实列支矿产勘查支出或购买矿业权的费用。矿业权有偿出让收益主要用于矿产勘查。

加快矿产勘查供求市场主体的改革。首先,要改造国有矿山企业,这是矿产勘查需求大户。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矿山企业仍然是我国矿业生产的主要部分,而矿产勘查正是矿业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国有矿山企业不形成出资勘查的投资主体,矿产勘查的法人出资制度就难以形成。其次,要改造地勘单位,这是矿产勘查成果的供给大户。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绝大部分地质工作是由国家出资、专业地勘单位完成的,在改革中要通过市场机制盘活国有地勘单位的勘查生产力,包括沉淀下来的地质找矿信息。当务之急是把地勘单位的改革真正向前推进一步,地勘主业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集中矿产勘查业的优质资源,实行股权多元化改革,组成有限责任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公司改造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并进而实现上市:第一,地勘主业的出资者必须到位,执行保护股东权益的职能,把矿产勘查投入作为风险投资,追求保值和增值。第二,明确矿产勘查的最终产出成果是探矿权和采矿权,其价值形态是矿业权价款,以此为目标,追求经济效益。再次,要大力支持民营规模经营的矿山企业,以及股份制矿业公司进入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民营矿业企业是近年来我国矿业的一支异军突起的重要力量,民营矿业企业正在成为矿产勘查开发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许多民营矿业企业按照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运作,十分重视企业后备资源的勘查和储备。因此,民营矿业企业的参与,有助于激发矿产勘查市场的活力,将为真正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形成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阅读全文

与勘设股份参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个人科学投资 浏览:878
成功价值投资者 浏览:125
2015年11月17日外汇汇率 浏览:165
微信外汇交易平台 浏览:906
外汇跟单怎么跟 浏览:645
安徽合力股票行情 浏览:340
湛江建设银行装修贷款 浏览:817
住房抵押消费贷款资质工程公司 浏览:931
人民币港币对台币汇率换算表 浏览:205
海通期货居间人培训测试题 浏览:477
兰州有没有公司直接贷款的 浏览:972
现代物业股票价格 浏览:729
股票一档 浏览:440
建行外汇通 浏览:153
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 浏览:780
宇视科技股票代码 浏览:264
分级基金要开户 浏览:503
成都贷款条件2015 浏览:945
兰陵陈酿32度价格 浏览:243
真正精准的macd主图指标 浏览: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