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台企身价为何越来越低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分享按钮[提要] 《今周刊》依据最近1年来两岸三地四家股票交易所资料,按市值排出两岸三地千大企业,大陆企业占五成多,香港企业占三成多,台湾企业占一成多。市值反映了一家企业在市场上的身价,两岸三地市值排名,相当于把两岸三地企业统一放到市场上估价而售,很显然,从整体面来说,台企获得的身价最低。 《今周刊》依据最近1年来两岸三地四家股票交易所资料,按市值排出两岸三地千大企业,大陆企业占五成多,香港企业占三成多,台湾企业占一成多。近几年来,两岸三地在千大企业中的占比,大致如此。 而在10年前,2004年台湾企业进入千大的有230多家,是今年挤入千大家数的两倍。此消彼长,大陆企业近年快速崛起,早已撑起了千大的半壁江山,台湾企业边缘化加剧。 从2008年到2013年,台企上榜千大排行家数分别为122、111、106、106、114、118家,上榜百大的台企2012年有19家,2013年剩12家。其中台积电连续数年排名台企市值第一,鸿海紧随其后。 市值反映了一家企业在市场上的身价,两岸三地市值排名,相当于把两岸三地企业统一放到市场上估价而售,很显然,从整体面来说,台企获得的身价最低。 台企身价为何持续走低?关键在于台企以制造代工为主,处于“微笑曲线”(左右上端为研发、品牌,中部下端为制造)的低端,利润微薄,在大陆代工企业崛起之后,台企的代工优势逐步丧失,大陆企业的土地、劳力、水电等生产要素更便宜,加上近年东南亚也强势加入代工竞争行列,使台企面临日益严峻的何去何从挑战。 台企太过依赖制造代工,在内外环境剧变之情形下,没有及时进行产业升级转型,从而迈向高端的品牌、研发之路。即便强势如鸿海——— 全球电子代工之王,发牌权还是掌握在苹果等电子品牌商手里,品牌商吃香喝辣,鸿海百万工人却只能赚取个位数的毛利。压力大、薪水低,导致鸿海大陆子公司富士康工人跳楼频发。没有发牌权、盈利能力差的企业,当然不易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鸿海年营业收入已突破3万亿元新台币,远超台积电,在台湾企业中遥遥领先,可它在千大市值排行榜中的排名,2013年第32,而台积电排第9。这反映出鸿海虽然资产、营收规模巨大,可是股民更看好位列科技更前沿及“微笑曲线”更上端的台积电。 台企要想抬高身价,只能向“微笑曲线”上端迈进,你微笑了,别人也会跟着你笑。而做品牌,大陆是绝佳的练兵场,两岸即将在第九次两会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台企应该利用这个契机,制造业努力向制造性服务业转型,服务业要胸怀大中华经济圈,这样才能吸引来两岸三地投资人关切的目光。
② 谁了解太原富士康,里面工作怎么样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中国台湾鸿海精密集团的高新科技企业,1974年成立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总裁郭台铭。现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客户群。
1988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在中国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从西南到中南到东北建立了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拥有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2014年12月12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富士康宣布,由于订单不足,公司将于12月24日关闭公司在印度钦奈的工厂。该工厂的1700多名员工有可能面临失业。[1]2016年2月,富士康将对夏普投资超过6500亿日元(约合58亿美元)。夏普董事会全票通过这一收购协议。也就是说,日本夏普公司同意中国台湾富士康公司提出的收购要约。这是日本技术企业有史以来接受的最大一起海外企业收购。2016年8月11日,富士康表示,中国反垄断部门已经批准了公司对夏普的收购交易。这一进展为富士康全面完成38亿美元收购夏普铺平了道路。2017年5月20日,富士康筹建武汉研发中心 目标总投资达百亿元。
2018年5月11日,证监会核准了富士康首发申请。 [2] 6月17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东南部港市密尔沃基(Milwaukee)建立其北美公司总部。[3]7月,在硅谷成立新公司Instrial AI System。[4]
公司名称
富士康科技集团
外文名
Foxconn
成立时间
1974年
总部地点
中国台湾省台北市
经营范围
电子产品
快速
导航
总裁企业名誉全球布局企业规模成长历程商业发展企业文化知识产权相关事件发展动态改善营运社会公益绿色经营机器人工战略投资最新动态
发展历史
共2张
富士康标志
富士康集团在中国台湾地区被称为鸿海科技集团。
1988年投资中国大陆,是专业生产3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专业制造商,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
2011年,其出口额占中国大陆出口额总量5.8个百分点,连续9年雄踞大陆出口200强榜首。
2011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60位。[8]
2012年进入全球企业前50强,位居第43位。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以及美洲、欧洲和日本等地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
自1991年至今,集团年均营业收入保持超过50%的复合增长率,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连接器和计算机准系统生产商,连续9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大排行榜(2005、2006年排名第二),连续四年稳居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第一名。
2005年(第371位)、2006年(第206位)、2007年(第154位)、2008年(第132位)、2009年(第109位)、2010年(第112位)、2011年(第60位)、2012年(第43位)、2013年(第30位)连续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多年来集团杰出的营运成绩和扎根大陆、深耕科技的投资策略,深为国家领导人肯定:江泽民、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李瑞环、李长春、吴仪等国家领导人多次莅临集团视察,给集团“扎根中国,运筹全球”以巨力支持。
2013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30位。[9]
2018年5月11日深夜,证监会核准了富士康首发申请,后者及其承销商将与上交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刊登招股文件。[10]
2018年6月8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上市,证券简称为“工业富联”。[2]
2018年6月10日,东方明珠公告称,与富士康集团以及富士康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互联网电视(OTT)、物联网智慧城市、8K领域及海外项目等方面展开合作。[11]
2018年 6月17日,中国台湾电子产品制造商富士康宣布,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东南部港市密尔沃基(Milwaukee)建立其北美公司总部。此前,富士康在该城市中心区购买了一幢大楼,有超过500人将工作在位于密尔沃基市中心的这幢七层大楼中。[3]
2018年7月,富士康已在加州硅谷成立一家新公司Instrial AI System,辛辛那提大学工业工程教授李杰(Jay Lee)成为合伙人。[4]
总裁
郭台铭,祖籍晋城市南岭乡葛万村,1950年10月8日出生于台北县板桥市,毕业于台北市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台湾第一大企业鸿海精密(下属最大科技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办人。
富士康总裁
1971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
1985年创立富士康品牌。1988年,在深圳开办只有百来人的工厂,之后发展成为富士康龙华基地,至2007年底,富士康在全国相对成熟的基地已超过13个。
③ 北京富士康现在的效益怎么样呀,是快要倒闭了吗
请看分析——东家有钱放心吧
根据鸿海今年中报显示,鸿海全球营业额1-6月已经达到3594.48亿新台币,比去年的2761.2亿新台币增长超过25%。按照过往的规律,下半年的增长速度还要翻倍,疯狂的订单给鸿海大陆各大工厂制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扩产、再扩产。
何先生说,位于深圳宝安区的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近期正在计划扩产,这个以生产机壳、电路板等手机零部件的公司,是鸿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投资所建。记者查阅鸿海公开资料,证实了何先生所言:该公司今年以前的实际投资额为5852万美元,鸿海今年4月28日发布公告,决议通过第三地区公司转投资的方式追加1亿美元的投资,使其尽快扩大现有产能。
令人吃惊的是,鸿海在大陆正在增加投入或者新建的公司远非富泰宏一家。今年1-9月以来,鸿海正在疯狂追加其在大陆的投资。短短的9个月中,富士康在大陆新投资总额达到14.2亿美元,布局8座城市,新建了7家公司,增资了8家公司,并且在增资项目中,不少项目的新增资金远远超过以前的投资总和。
富士康,这个蛰伏大陆18年之久的隐形巨人仍在极速地膨胀和长大,尽管在2005年底之前,它已经是产值高达上千亿元的庞然大物。
从挑战“规模极限”到资本扩张
台湾业界认为,分拆大陆手机业务的子公司富士康国际香港上市,是制造巨人鸿海从“规模扩张”到“资本扩张”的一个标志。
鸿海的成长在台湾被视为一个奇迹:鸿海1991年6月18日上市,每年保持高速增长,但鲜有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据台湾公开报道认为,其资金来源相当部分是依靠自己赚的钱,盈余转增资。
根据鸿海公布的最近三年的投资大陆获益金额分别为:2003年新台币95.9亿元, 2004年新台币118.5亿元,2005年新台币211亿元;而此三年获利汇回台湾金额不多,分别为3677.2万美元、1508.5万美元、100万美元——可见,富士康遵守了鸿海掌门人郭台铭“不停地赚钱,不停地再投入”的一贯作风。
④ 富士康在广州这边为什么还在招人呢
富士康内迁或提速 将在深圳削减约30万人
2010-07-22 16:51:45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跟贴 33 条 手机看股票
在深圳,40万人的富士康厂区正在逐渐削减到10万~15万。这个代工帝国几年里向东、向北迅速扩张的气势,正如它当年落户深圳时一样,“看得见的土地我全要了”。而深圳市及厂区周围的居民们,或将面临转型之痛
“这么大的厂子,还能没了,又不是地瓜,说刨就给刨了。”一个精瘦的小伙子叼着烟嘴说。
7月11日,一个日光猛烈的星期天,这个小伙子跟一群穿着统一制服的年轻人坐在街口的草地上。路边,竖着一块石碑,粗砂砾石,刻着三个猩红的大字:富士康。
眼前,那块贴着一层一层招工启事的告示牌,指向路的尽头。100米长的水泥路尽头连着另一条路。那里是深圳龙华的富士康厂区,也有人说是座城。
招聘冻结了
“富士康”石碑处,此前一直是个招工点,原本总是人潮涌动。不久前,当各路记者来采访连环跳楼事件时,还能看到一群群年轻人在此守候,他们被黄色的隔离带分开,面无表情,如同待价而沽的商品。
如今,只剩下斑秃的草地。
28岁的小伙子刘峰是湖北人,去年来这里打工,逐渐适应了此地的节奏,他对搬迁一事所知不多,“刚谈了女朋友,这不是给我添乱嘛。”他仿佛在说一件遥远的事情,“过一天是一天,都好说啦。”
对这些年轻的外省人而言,搬迁的影响远不及此前的跳楼来得强烈,“那时来了多少记者!围着你拉着你说话,而现在呢?”在他看来,事情的大小,在于记者出现的频率。“记者没来几个,事情不会坏到哪里”。
两个月前,这里就开始冷清。普工招聘冻结了。
对此最有感受的,是南门外周边小店的老板。此前这里最好卖的是矿泉水和面包,卖给那些长途跋涉来此排队应聘的年轻人。现在消停了,小店最畅销的商品变成了报纸,2元一份的都市报,一天能卖出去三四份,周末会多些,都是来草地发呆聊天谈恋爱的工人买去铺在地上。
原本小店周围还有些卖鸡蛋灌饼的流动摊子,或者卖煮熟的玉米棒子,据说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卖几百个饼子和棒子不在话下。
也有不明就里的人过来,听说不招工了,有些失落。32岁的赵威就是如此,他打算来富士康闯一闯,“都说这里赚钱多,只要肯出力”。现在计划被打破,还没想好下一步,此刻就坐在草地上,拨弄着一把粉红色的雨伞,那是下火车后买的。
7月5日晚,郭台铭来到这里,在那座庞大的餐厅里,他“一改以前的严肃面孔,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温情但不失威严”地说,“富士康的外迁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公司对外迁的员工每个月还有额外的补贴。”
富士康新闻人发言人刘坤对此的补充是:“富士康部分事业部确实在向成都等地搬迁,但并不代表富士康将撤离深圳”。
鸿海公开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鸿海自台湾汇出赴大陆地区投资金额已累计达3.0359亿美金,涉及11个工厂项目,其中既包括深圳、上海,也包括中山、烟台、淮安、重庆等,暂时未披露投资河南的具体金额。
富士康大陆地区商务长李金明说,未来理想的格局是,深圳富士康基地将以“研发+部分生产”为主,人员规模减至15万。
80家鸿海大陆子公司,如今在全国分成四个片区。这四个片区的先后形成,展示着郭台铭商业帝国的蓝图。
1988年,帝国在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圈首先形成华南片区;1992年,在以昆山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圈形成华东片区;90年代末期,则在以烟台为核心的环勃海城市,形成第三片区。
最近十年,以太原、武汉为核心,辅以晋城、重庆、成都等内陆城市,第四片区也渐成规模。
如今甚嚣尘上的搬迁事件,在业内人士看来,不过是继续完善后三个片区而已。
有专家说,富士康在大陆依次迁徙的每个节点,都恰好暗合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整体经济发展路径——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先东部,后中西部;先沿海,再内陆。
余晖的味道
搬迁的复杂性,落实在具体的人,是难以一言蔽之的,有些在此工作三五年的人,已经娶妻生子,打算按照城市人的方式好好生活,他们的孩子还尚在襁褓,如今厂子要走,他们很难一走了之,但是留在这座城市,未来会怎样,他们不知道。
在龙华,富士康工厂的周围,有很多大型卖场和超市,周末时,年轻的工人会带着孩子来购物。一位超市营业员笑着说,估计没有哪座卖场会像这里,有这么多年轻的父母,这么多几个月大的婴儿。
多年的发展,让龙华镇和富士康彼此寄生,如今俨然生长成一个人口稠密的小城。吴晓勤今年23岁,是一个8个月男孩的母亲,她在富士康工作了3年,算是把青春献给了这里,她的爱人是附近的本地青年。
在朋友看来,她算是命好的。如果一切不变,就在这个庞大的工厂之城里养家糊口也挺好。但现在,如果厂子搬迁,她需要重新打算了。
在网上,有网友问:“都说富士康的搬走,是一场城市内部的产业升级,果真如此,这些步入中年的产业工人,如何自我升级呢?”
因为富士康的搬迁,23岁的吴晓勤似乎看到了自己的中年。
有人跟她说,代工业在深圳已是夕阳产业,最终都会被淘汰,她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余晖的味道。
⑤ 富士康与子公司如何区分财务
分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来区分。
独立核算是指具有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体系,全面地记录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并定期编制财务报表的单位所进行的会计核算。 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称为独立核算单位,它拥有一定数额的资金,有独立经济的自主权,独立开设银行账户,办理各项收支结算业务;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进行全面的会计核算;单独编制预算和计算盈亏。
非独立核算又称报帐制,是把本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有关的日常业务资料,逐日或定期报送上级单位,由上级单位进行核算。非独立核算单位的特点是:一般由上级拔给一定数额的周转金,从事业务活动,一切收入全面上缴,所有支出向上级报销,本身不单独计算盈亏,只记录和计算几个主要指标,进行简易核算。
非独立核算的分公司可以领用增值税发票,但前提是总公司也是一般纳税人。
⑥ 富士康集团的中国大陆股票代码是多少
截止2019年7月,富士康集团没有在大陆上市。
由其成立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6月8日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01138.SH,股票简称则是工业富联。
2015年3月6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于成立。
2018年3月8日,中国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召开2018年第41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
2018年5月11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
2018年6月8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在上交所上市(股票名称:工业富联)。上市首日开盘涨44.01%,股价达到19.83元,市值达到3905.58亿元,超过海康威视。
2018年6月10日,东方明珠公告称,与富士康集团以及富士康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互联网电视(OTT)、物联网智慧城市、8K领域及海外项目等方面展开合作。
2018年6月11日早间,工业富联开盘涨停,报21.81元,市值达到4296亿元。
经营范围
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通讯系统研发;企业管理服务;从事电子产品及其零配件的进出口及相关配套业务(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及其它专项规定管理的商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等。
⑦ 台资企业为什么要酝酿赴大陆上市
据台湾媒体4日报道,有岛内企业界人士称,鸿海大陆子公司富士康互联网公司(下称富士康)在2月宣布要赴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已经成为台企未来跟进指标。由于目前有多达百余家台商企业规划在A股挂牌,估计今年下半年开始的两年期间,台企的A股IPO(首次公开募股)潮将会达到最高峰。报道称,鸿海另一子公司臻鼎旗下的控股公司鹏鼎2017年11月就向深交所申请上市,富士康则是在2月1日向上交所送交申请,有分析认为,一旦这两家公司在A股挂牌上市,则鸿海借由此途径在大陆开枝散叶的模式,或将成台企赴陆上市指标,台企分拆事业体在A股挂牌也会成为新趋势,不仅台企会在A股涌现IPO潮,未来A股“台商板块”势必成形。
台企对逐鹿A股市场感兴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资金。有台商称,现在A股早已是全球资本的焦点所在,只要能在当地上市,就代表筹资将源源不断,因此,只要能有机会去A股上市,自然不能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大陆推出惠台31项措施后,岛内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未来台企赴陆上市的进程可望因此加快。有分析人士称,尽管目前大陆的证券法规尚未针对台企在A股上市开辟绿色通道,但从国台办已经表态要支持台商在A股IPO后,大陆各地方政府随即在近期投入辅导工作来看,有关台企在A股挂牌的惠台措施值得期待。
媒体称,对于台股市场而言,A股的磁吸效应将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考验。如何吸引台企留在台股挂牌,甚至与A股一争长短,台湾证券主管部门必须要加把劲了。
⑧ 2014全球百强名人堂
2015年7月15日,华顿经济研究院按CBT100指标体系编制的“2014年度中国(全球)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在上海发布,同期发布的还有“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这是“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第十五次发布。
在“2014年度中国(全球)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上,工商银行以3,616亿元的利润总额第六次蝉联榜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交通银行、中海油、招商银行、中国石化分列第二至第十位,500强最低上榜线12.69亿元,台湾企业F-铠胜列第500位。
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执行主席沈晗耀教授表示,2014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有七大特点值得注意:
第一,首次对全中国在全球上市公司进行排行。今年开始,中国(全球)上市公司百强榜的统计范围涵盖了中国(含港、澳、台)在全球各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大陆百强榜依旧对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进行排行。两榜单各有500家企业上榜。
第二,大陆企业占据大半江山。在500强中有大陆企业302家(其中,北京88家,广东45家,上海38家),占比60.4%;香港企业131家,占比26.2%(部分香港企业,如中信股份、中国太平等,其实质仍是大陆企业);台湾企业64家,占比12.8%;澳门企业3家,占比0.6%。其中,大陆企业的行业分布广泛,银行及能源企业排名领先,香港企业集中分布在房地产,台湾企业中以制造业居多。
第三,大陆企业囊括百强榜前12位。除前10位外,11位为中国平安,12位为浦发银行。香港企业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中信股份(13位)、电能实业(19位)和长和(20位)。台湾企业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台积电(14位)、鸿海精密工业(26位)和富邦金融(66位)。
第四,500强上市地分布格局。按主要上市地计算,500强中有251家企业在香港上市,170家企业在大陆上市(其中,上海114家,深圳56家),64家企业在台湾上市,另有15家企业在美国、新加坡等地上市。表明香港仍是我国最大资本市场和金融中心。
第五,500强注册地分布格局。按注册地计算,500强中有238家在大陆注册,64家在香港注册,60家在台湾注册,另有138家企业注册在有“避税天堂”之称的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等地,但其公司总部或主要业务地仍在大陆及港澳台,这一现象值得人们关注。
第六,百强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2014年中国500强企业共创造利润50,659亿元,占全国(含港澳台)GDP(687,515亿元)比重达到7.37%。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七,百强企业利润持续增加,但增速放缓。2014年中国500强企业利润总额较2013年增长了9.97%,但相比上年度,增速回落约2个百分点,这也表明,百强企业在继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压力。
沈晗耀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依然是中流砥柱,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这表明,中国的上市公司百强不愧是中国国民经济的脊梁,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首次发布于2001年。当时,受美国《财富500》排行榜的影响,不少人提出,中国企业应尽快扩张规模,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做大”,以跻身于“财富500”之列。但华顿经济研究院认为,当务之急首先要做“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而不是追求规模的膨胀。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华顿经济研究院(时名上海经济发展研究所)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按CBT100指标体系,推出了按利润排序的“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
企业的目的是创造财富,其利润总额是为社会创造的净财富,因此,CBT100指标体系以利润总额作为基准排序指标,营业收入、总资产、总市值作为参考指标。这不仅体现了上市公司的规模,更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由于CBT100排名的科学性,其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的广泛讨论和关注。此后,“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榜”每年发布一次。
沈晗耀还介绍,为彰显百强企业和企业家的卓越业绩,“2015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将于金秋十月举行。届时,除为百强企业庆贺外,论坛还将邀请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等,与百强企业领袖一道,围绕“一带一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智慧城市”等重要议题展开研讨,共商中国经济发展大计。
⑨ 万马奔腾富士康店什么时候开张营业的
4月23日消息,鸿海宣布5月将正式启动“万马奔腾”计划。富士康通路事业群董事长胡国辉指出为深入中国大陆3级以下的城市,该公司推出“万马奔腾”计划,鼓励员工下乡开店,而第1家店将于5月8日开幕,地点就在鸿海大陆龙华厂内,指标性的示范店意义极大。
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鸿海目前在大陆的员工约78万人,有意回乡开店者有6,000多人。开店资格为服务时间达5年以上,员工经半年培训、实习,就可以回乡开店,鸿海将无偿提供30-40万元人民币,即约新台币150-200万元资金,等于免费赞助员工开店。
此外,鸿海不要求占有股份,但条件之一是店名必须挂上“万马奔腾”的品牌,且商品陈设与店内风格均有标准作业程序;最重要的一点为,只能向鸿海进货。初步筛选出150人左右。
至于1、2级的主要大城市,鸿海也做了积极的打算。在大型电子专卖连锁店的渠道型态部分,鸿海已与德国最大零售商麦德龙(MetroAG)成立合资公司,将以Media Mart为品牌正式进军大陆市场。预计年底前开幕的上海旗舰店规模达1.8万坪米,而至明年底前,上海地区展店数将达10-11家。鸿海目标为5年内在全中国展店200家。
另一方面,鸿海旗下敢创公司已与大润发、家乐福取得合作协议,在卖场内开设3C专卖店,以“店中店”型态经营。3C信息渠道部分目前有赛博数码品牌,去年年营业额新台币25亿元左右,获利约5亿元,预计2015年累计展店达50家,并调整为平均1.5万坪米的百货类型3C卖场;个人计算机的市占率在未来5年内有望达5%,且获利较2009年翻1倍。
电子商务方面亦同步启动,网站名称“飞虎乐购”;该部门董事长为前思科大中华总裁杜家滨。以深圳区来看,单月营收已经突破2,00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