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商誉值到底怎么算的
商誉的定价原理是购买成本减去被合并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
商誉的经济含义是收益水平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差额的资本化价格。它是由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生产技术的垄断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所产生的。
『贰』 我公司商誉的评定是不是越大越好
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第11条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2、公司对商誉的评定,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也就不存在无形资产的摊销问题。
(2)建发股份商誉值扩展阅读:
一、商誉的评估方式:
1、割差法,割差法是用企业的总体价值扣除各项有形资产和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价值后的差额,以之来确定企业商誉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具体步骤为:
(1)、通过整体评估的方法评估出企业整体资产的价值;
(2)、通过单项评估的方法分别评估出各类有形资产的价值和各项可确指的无形资产的价值;
(3)、在企业整体资产评估价值中扣减掉各单项有形资产及单项可确指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之和,其剩余即是企业商誉的评估值。
2、超额收益法,是以改组企业的超额收益为基础,以之评估企业商誉的方法,分作两种方法:
(1)、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在对经营状况好,收入稳定的永续性企业商誉进行评估时,可采用此方法。步骤是:
①、分别评估出企业各单项有形资产与单项可指无形资产的价值,并求出它们的加总值;
②、合理确定行业平均收益率
③、将企业单项资产加总值与行业平均收益率相乘,求出按行业平均的收益水平计算的企业各单项资产之和可取得的收益;
④、详细预测企业未来的年平均收益值;
⑤、用企业未来收益值扣减各单项资产按行业平均水平取得的收益值,从而得到企业的年超收益值;
⑥、选择适当的本金化率将企业的年超额收益值本金化处理,得出商誉评估值
2、超额收益折现法。当企业的超额收益只能维持有限年度时,应运用此方法来评估商誉价值,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合理确定商誉的剩余经济寿命;
②、详细预测企业在剩余期内年度收益以及按行业平均收益率和企业各项资产评估总值相乘得出的收益额,差额即为企业每年预期超额收益;
③、测定合理折现率,企业剩余经济寿命期间预期超额收益的折现额之和,便是企业的商誉评估值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商誉评估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叁』 怎样计算上市公司的商誉价值
很难计算。 中国A股市市场,蓝筹低估值似乎有些不错商誉价值。但一直得不到市专场认同的主要问题在与对于这些属蓝筹股利润增长的方式逃脱不了计划经济时代垄断性质的单一盈利,缺乏市场经济实际需要的创新能力。而随着全球国际化的进一步范围扩大,这些表面商誉性质良好的蓝筹个股,这些上市公司致命伤将更发明显。
『肆』 请问一个企业商誉值多少钱怎么计算
新会计准则下,是可以合理估计商誉的
第一,间接计量法
关于商誉的计算问题,在企业并购中经常会使用到,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是不需要计算商誉的,比如说母子公司的合并,同一个母公司控制下的两个子公司的合并
但在非同一控制下,商誉=购买总成本--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
第二,直接计量法
(1)超额收益资本化法
超额收益资本化法是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理,认为既然企业存在超额利润,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资本(资产)在起着一种积极作用,只是账面上没有反映出来罢了,因此将企业的超额收益还原,就是商誉的价值。采用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
①计算企业的超额收益
超额收益=实际收益-正常收益=可辨认的净资产公允价值×预期投资报酬率-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同行业平均投资报酬率
②将超额收益按选定的投资报酬率予以资本化
商誉价值=超额收益÷选定的投资报酬率
这里,选定的投资报酬率可以是正常的投资报酬率,也可以是较高的预期投资报酬率(采用较高的预期投资报酬率的理由是,企业在获取超额收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因而应按高于正常水平的投资报酬率作为测算商誉的基础)。
(2)超额收益折现法
超额收益折现法是指把企业可预测的若干年预期超额收益依次进行折现,并将折现值汇总以确定企业商誉价值的一种方法。如果预计企业的超额收益只能维持有限的若干年,且不稳定时,一般适用于此种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商誉价值=∑各年预期超额收益×各年的折现系数
在各年预期超额收益相等的情况下,上式可简化为:
商誉价值=年预期超额收益×年金现值系数
最后,计算成功后,可以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单独计量“商誉”会计科目
『伍』 商誉评估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收益评估
减值测试评估对象确定不正确
商誉属于不可辨识的无形资产,因此无法单独进行转让、出租等经营活动,也无法直接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减值测试评估对象通常是包含该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的组合。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商誉减值测试时,需要先辨识、确定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并且由于商誉是出现在企业合并口径的财务报表中,此时的报告主体是虚拟的合并口径报告主体,不是单体的母公司报告主体,也不是单体的子公司报告主体。因此在进行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辨识时,需要在合并口径的报表中辨识出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的组合,而不是在母公司的报表或子公司的报表中辨识。
目前,绝大多数商誉减值测试报告中均没有与商誉相关资产组辨识这一程序,而是简单选择当初并购时的并购对象的股权作为评估对象。这种处理方式不符合会计准则对商誉减值测试的相关规定。
商誉产生的前提是并购对象必须形成一个或者多个业务资产组。一个并购可能会形成对应不同业务资产组的商誉,需要针对不同业务资产组的商誉分别进行减值测试。因此,必须先进行相关资产组的辨识与确定。商誉大多是通过并购企业股权而形成的。一旦并购完成,计量商誉的单元就改变为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不再是原被并购企业股权。减值测试时,不再以该企业股权作为评估对象。
很多减值测试报告中还包括非经营性资产、溢余资产等。这些资产明显与商誉无关,包含在报告中不正确。在相关业务中,减值测试需区分不同业务板块进行。但实务中,将不同业务混在一起测试非常普遍,主要表现为:不同业务形成的商誉没有分别计量,没有分别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初始形成的业务不再继续,企业更换了主营业务,但减值测试时,将原主营业务的商誉“变更”为新主营业务的商誉;企业原主营业务持续,但又新增业务,对原主营业务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时包括新增业务收益等。这些做法都不正确。
“可回收金额”理解不清
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该资产在现有企业按照现有的经营模式持续经营前提下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评估准则中定义的在用价值,是指将评估对象作为企业组成部分或要素资产,按其正在使用方式和程度及其对所属企业的贡献的价值估计数额。企业组成部分或者要素资产按其使用方式和程度及其对所属企业贡献的价值估计数额就是需要采用未来预计的现金流进行计量。因此可以认为相关会计准则定义的可收回金额中的“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就是该资产的“在用价值”。
在用价值与公允价值并不相同。在用价值会受到使用者能力、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当然,不考虑这些影响时,在用价值会达到市场参与者的平均水平,成为公允价值。目前,在许多减值测试报告中,对采用收益方式测算“在用价值”和“公允价值”存在着理解不清晰、处理不恰当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将估算在用价值的收益法与估算公允价值的收益法混为一谈;在测算与商誉相关资产组的公允价值时,仅考虑资产组的整体转让,不考虑资产组的“拆整卖零”方式转让。在测算与商誉相关资产组的公允价值时,理论上存在两种转让模式:将该资产整体转让;将该资产拆散,分别转让各单项资产。在这种情况下,估算每一单项资产的转让公允价值时,需按各单项资产最佳使用前提估算。
在用价值测算的现金流模型选用不正确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以及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如果用于估计折现率的基础是税后的,应当将其调整为税前的折现率。
收益模型中常见的包括全投资现金流模型和股权投资现金流模型两种。
在计算股权现金流的公式中,经营净利润应包含利息支出,现金流计算中还包括负息负债本金的增加等。这些显然属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事项。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在用价值测算的现金流中不应该包括利息支出、负息负债本金的增加等事项,因此股权现金流模型不适用于资产减值测试,当然也不适用商誉减值测试;相反,全投资现金流模型中则不包含上述筹资活动的现金流事项,也就是说商誉减值测试应该采用全投资现金流模型。
相关会计准则还规定,在用价值测算的模型中不应该包括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如果用于估计折现率的基础是税后的,应当将其调整为税前的折现率。这些规定都要求在进行与商誉相关资产组在用价值测算时,应该采用税前现金流,而不能采用税后现金流,同时折现率应该采用税前的折现率。这里的所得税指的是会计报告主体的所得税。
主要市场不明确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进行。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假定该交易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最有利市场进行。
主要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交易量最大和交易活跃程度最高的市场。
最有利市场,是指在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后,能够以最高金额出售相关资产或者以最低金额转移相关负债的市场。
明确主要市场是进行商誉减值测试的基础,因为商誉减值测试的相关市场数据、对比案例等都应该在主要市场上选取,不明确主要市场就无法确定评估中所选择的相关参数是否合理、准确。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国内上市公司收购境外标的公司,形成非同一控制下的并购所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应首先明确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的主要市场是国内市场还是境外市场。选择不同市场,就要选择不同参数,也会有不同结果。另一种案例是反向收购。其实质是标的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此时,在合并报表上反映的商誉是标的企业收购上市公司业务的商誉。在其形成过程中,实质是标的企业按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收购股权,但收购完成后进行商誉减值测试,评估对象不再是上市公司股权,而是其业务资产组。此时,主要市场发生了实质性改变。
同时,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并首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其次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在选择估算公允价值的方式时,应该遵循上述原则。
处理“在建工程”的方式不恰当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和资产减值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中如果包含“在建工程”等在建资产,应当将其纳入评估预测范围,也就是需要考虑其未来达到完成状态的所有投资,同时也需要考虑其未来所产生的收益。
不能按照目前企业价值评估中将其作为所谓非经营性资产加回的方式处理。
『陆』 公司把原先购入子公司卖了请问商誉值怎么处理
公司把原先购入子公司卖了对应的商誉需要转销。
『柒』 商誉指标一般占公司净资产的比例大于多少认为公司存在较大风险
商誉评估值不超过30%则属于在安全范围之内,商誉评估值超过30%的上市公司则需要小心谨慎一些。
商誉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商誉减值是指对企业在合并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后,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一般来说,商誉与净资产比值越大,商誉减值概率越高,当比例大于30%时,就需注意商誉风险了。
举个例子,在资本市场中,假如某一家上市公司要被收购了,实际账面净资产只有1亿元,但是被收购的公司的品牌在市场中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有公司愿意溢价,以2亿元的价格来收购,那么这多出来的1亿元就是该上市公司的商誉值。
净资产是真实反映上市公司财富实力的核心财务指标,在上市公司遇到困境时能够直接解决问题的是净资产,而非商誉,因此,占比超过30%就表明上市公司在关键时刻的解决难题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商誉占比越高,其商誉减值对于公司来说影响也越大:
比如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承诺后期净利润不低于多少,但实际的报告中,却不如预期。在报告期末,则未计提减值准备。所以就是当初夸下的海口,并没有实现,这就是高商誉所带来的雷。
现在A股市场上的高商誉已经成为了一个潜在的风险,股票商誉值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是不合理的,当商誉值大于30%,投资风险一般就比较大了。
『捌』 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如何填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商誉”项目,应根据相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扣减相应的减值准备。
商誉以本期期末的未摊销数列示。
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每个项目又分为“期末余额”和“年初余额”两栏分别填列。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的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格式如下:
1、资产:
商誉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减:库存股
(8)建发股份商誉值扩展阅读:
当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大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其差额作为商誉处理,应按其差额,借记“商誉”项目。
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小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其差额在企业合并当期应作为利润表中的损益项目,合并以后期间应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合并资产负债表格式在个别资产负债表基础上,主要增加了:
在“开发支出”项目之下增加了“商誉”项目,用于反映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誉,即在控股合并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其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份额之间抵销后的借方差额。
无形资产主要分析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专利权等。
商誉及其他无确指的无形资产,一般不予列账,除非商誉是购入或合并时形成的。取得无形资产后,应登记入账并在规定期限内摊销完毕。
商誉通常是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这是由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是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与同行企业比较,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
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玖』 关于商誉和净资产的问题
净资产包括商誉,
A公司净资产为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