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花旗集团增持中石油

花旗集团增持中石油

发布时间:2021-07-25 02:20:48

Ⅰ 国际原油暴涨,为何只对中石化是利空,对中石油没影响吗

因为中石油的油大多都是从国家的地下搞出来的,中石化却是从国外进口的

Ⅱ 瑞银是怎么通过中石油股票敛财的

瑞银联手机构作局敛财 发审委员称中石油应反思

瑞银敛财中石油

被国际大行广誉为亚洲最赚钱公司的中国石油(601857.SZ)A股回归,终以“让人不愉快”的方式落定!

市场公开数据显示,在2007年11月5日——12月20日的34个交易日内,中国石油股价累计下跌37.24%,共计1767 亿资金深套其中。

一位证监会发审委委员表示,中国石油把所有投资人套牢如此惨重,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该对此反思,反思一下发行稳定市价责任是如何履行的。

与持有中国石油国内投资者惨淡度日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瑞银集团(UBS AG)却利用中国石油A股发行赚得盆满钵满。

不仅其旗下的瑞银证券作为联合主承销商,能从高达5.56亿元的发行费用中分得不小的一杯羹,而且UBS AG 100%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服务公司等10多家机构,早在中国石油A股招股说明书正式公布前就已联合潜伏中国石油股份(0857.HK)中,于A股上市发行前后依次采用收集、拉升、减持、沽空手法,通过影响中国石油H股正股及相关权证价格大获其利。

有业内人士指出, UBS AG控制的机构不应该在瑞银证券担任主承销商期间介入中国石油H股,因为这些机构和瑞银证券是一致行动人,存在内幕交易嫌疑,而这些机构在香港市场中国石油股份(0857.HK)的操作手法已涉嫌市场操纵。

中国石油于12月24日迎来其上市后最大力度的反弹——股价劲升4.65%,收报31.96元, 但这不能给中国石油A股二级市场深度套牢的投资者带来丝毫安慰。

掘金魅影

中国石油回归A股不仅是投资银行发行承销的盛事,而且给中国石油H股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

然而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在国际资本大鳄纵横博弈中国石油股份的阵营中,却能发现瑞银集团频繁游走其间。

香港交易所公开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披露信息显示,9月26日,UBS AG 账户首次买中国石油股份(0857.HK)11.09亿股,占已发行股本的比例为5.26%。

瑞银集团进出中国石油股份之所以引人注目,完全因为由瑞银集团实际控制的瑞银证券在这段时间担任中国石油A股发行的联合主承销商,瑞银证券具有接触中国石油A股发行内幕的天然便利条件。瑞银集团藉此敏感之际在香港市场持续大幅增持中国石油H股的动机与这一行为的合法性发人深思。

上海某证券公司保荐代表人告诉记者,按照中国证监会规定,主承销商母公司及其母公司控股的附属公司属于利益关联方,这些机构在上市公司股票发行前6个月内,有规避内幕交易嫌疑的义务。

香港博大证券经纪业务一位高级客户经理表示,“虽然UBS AG名义上有很多中国石油H股股份,但这并不一定真的属于瑞银集团的。因为瑞银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有大量的经纪业务客户,瑞银集团不能以瑞银证券担任中国石油A股主承销商的理由劝阻客户买入。”

该客户经理的弦外之音是,谁要说瑞银集团利用关联公司接近中国石油A股发行内幕便利在香港市场上牟利,必须对UBS AG账户上的股票性质进行进一步甄别。

然而,香港交易所披露的中国石油股份(0857.HK)的股东权益资料显示,在UBS AG名义下的股票虽然部分属于瑞银美国证券、瑞银澳大利亚证券经纪业务席位持有,但这两个席位最有可能是客户委托买入的股票数量仅占瑞银集团名义持有总数的0.62%,超过99%的中国石油H股为瑞银集团100%控制的资产或财富管理公司、金融服务顾问公司以及以其它组织形式存在的投资机构持有。

这些机构分布于英国、美国、奥地利、瑞士、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为瑞银集团从全球市场各个角落向中国石油股份发起进攻的核心精锐,而在这些核心精锐中,尤以瑞银全球资产管理新加坡公司、瑞银全球资产管理香港公司实力雄厚,分别持有11686000股和11708000股,而瑞银全球资产管理新加坡公司又是中国证监会审批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拥有2亿美元的投资额度。

至此,由UBS AG控股的各类机构从世界各地同时进驻中国石油股份。而此时,中国石油甚至连A股公开发行招股意向书都还没有公布。

香港交易所对UBS AG持有中国石油H股权益披露的理由是,UBS AG持股比例首次达到5%以上,上述股权取得方式包括买卖、馈赠及分步骤获取。换言之,9月26日披露的股权信息未必就是全部在这一天买入的,有可能买入的时间会更早。

深圳某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指出,中国石油A股上市前,UBS AG旗下的各类机构与联合主承销商瑞银证券存在着关联关系,尤其是各类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服务或顾问公司,由于全部是UBS AG100%控股,加之业务性质不属于经纪业务,与瑞银证券同属利益一致行动人。

一位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委员就“上市公司股票发行时主承销商独立性问题”向记者表示,发审委的审查重点是上市公司发行项目的财务规范,至于主承销商的独立性审核基本上实行“好人举手”制度,只要求主承销商声明保证自己及有关利益关联方没有利用内幕信息不当牟利即可。只有对涉及资产重组类型的项目,才会在二级市场上关注相关品种股价是否已因内幕消息外泄发生异动,并关注利益关联方是否从中牟利。

“UBS AG控制的机构在中国石油A股发行上市前介入中石油港股显然是不合适的,除了证券公司账户买入中国石油港股可以用客户指令解释清楚,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服务公司则很难摆脱利用内幕信息牟利的嫌疑,因为这些机构属于事实上的一致行动人,再好的防火墙都无法有效防止相关内幕信息的外泄。”该发审委委员进一步补充道。

前述保荐代表人告诉记者,中国石油A股发行对其H股来说相当于二次增发融资,只不过是在两个不同市场上运作而已。国内证券公司做上市公司增发融资主承销商期间,公司内部的自营部门或者资产管理部门是绝对不允许在二级市场上买卖相应公司股票的。如果在此期间,主承销商的大股东或大股东控股的附属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同等证券的买卖交易,其所得收入要被罚没,归相关上市公司所有。

“UBS的做法或许符合香港市场监管法律的要求,但是瑞银证券作为中国石油A股的主承销商,不能用所谓的国际惯例来替代国内监管制度的要求。这对国内证券公司来说是不公平的。”该保荐代表人如此评述。

据了解,UBS AG的内部防火墙制度执行记录并不是一点历史污点都没有。2005年7月1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在对瑞银美国证券公司(UBS Securities LLC)1999年7月1日——2001年6月30日期间的研究、投资银行及经纪业务零售业务合规检查发现,有证据表明瑞银美国证券公司已从事了与独立研究分析利益相冲突的活动,最终被处罚210万美元。

联手作局

荷兰银行亚洲主管黄集蔚于11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坚定断言,“中石油H股股价在巴菲特减持期间一路上涨,在很大程度上跟一些与国内关系密切的资金为中石油A股回归造势有关。20港元的目标价位已经实现,买入资金使命已经完成,中石油未来的上涨动力应该有限。”

自11月2日之后中国石油股价节节下跌的走势证明,黄集蔚所言绝非空穴来风,更令人对UBS AG 控制的机构及其他国际大行买入中国石油H股的动机产生怀疑。

9月26日——10月12日间,瑞银新加坡资产管理公司持有中国石油股份的数量从11686000 股增至12926000股;瑞银香港资产管理公司持股数量从11708000股上升至13802000股;同一时段内,中国石油股份股价从13.80港元迅速飙升至20港元,累计升幅达到32%。

11月20日, UBS AG控股的机构们继续增持中国石油H股,大举买入3.28亿股H股,持股比例从4.81%增至6.24%。与此同时,瑞银将中国石油股份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其投资评级上调的理由是:在A股首次公开募股及巴菲特退出后,股东结构发生变化;母公司可能注入对政治因素敏感的石油资产,例如,位于苏丹的大约500万桶可采石油储量,目标价位由12港元升至17.6港元。

《香港证券及期货监察委员会持牌人或注册人操守准则》(下称准则)规定,分析员就某上市公司的投资研究发出30日内及就某上市公司研究后的3个交易日内,分析员或其有关联者不应交易和买卖涉及其评论的上市公司的任何证券。

此外,准则还规定,在公开发售中担任经理人、保荐人或包销商的商号,不应在以下任何期间内的任何时间,发出涵盖某上市公司的任何投资研究:(1)如该宗发售属首次招股,则有关期间为紧接该等证券定价后的40天;(2)如属第二次公开发售,则有关期间为紧接该等证券定价后的10天。

中国石油发行A股,对其H股来说相当于在另外一个市场的第二次发售,中国石油A股发行数量和价格确定时间为10月29日,离瑞银发布买入投资评级报告这天尚不足10个交易日。

耐人寻味的是,在瑞银发布买入投资评级报告后不久,UBS AG账户自11月29日大举减持,持股比例从11月20日的6.42%降至5.87%,12月17日,UBS AG的持股比例继续降至5.16%。

而就在UBS AG 账户股票持续减持期间,瑞银研究报告继续唱多中石油H股。

12月4日,瑞银建议趁国际油价调整时买入中国石油(0857.HK)。

但令人遗憾的是,瑞银对中国石油股份调级变动并没能改变UBS AG控制机构的抛售决心,中国石油股份的股价一路走低 。

跨域监管难题

招商证券一位投行人士说:“UBS 明显利用两个市场监管框架的差异进行套利交易,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国际大行在国外可资利用的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手段将会在国内上演,也许中国石油A股回归就是国际大行今后在国内运作策略的一次境外路演!”

“尽管红筹回归和先A后H股发行模式的普及,使得中国内地股市和香港市场的对接、互动日益紧密,但是,目前两个市场的互动存在监管衔接的难题。”香港某中资机构投资银行执行董事对目前跨市场融资监管存在的漏洞表示担忧。

该执行董事指出,虽然香港对内幕交易监管、控制十分严格,但是只要相关金融产品不在香港市场上交易,则给予相关利益方很多豁免特权,或许这是瑞银证券担任主承销商期间UBS AG账户持有中国石油H股频繁异动没有引起香港监管当局关注的根本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看,尽管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在中国石油发审过会期间,对相应主承销商的独立、公正性也非常关注,但是担任主承销商国际大行具有覆盖全球市场的资源优势,尤其是可以借助香港开放市场和交易制度的灵活性为自己牟利,如果监管层对某些环节进行调查,也会因两个市场监管信息的共享缺乏互动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Ⅲ 花旗银行 真的 破产了吗

据称花旗财报负资产按揭可能高达754亿美元 花旗将申请破产保护

花旗集团:作为全球化金融服务公司,在100多个国家约为2亿客户服务,包括个人、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服务,从消费银行服务及信贷、企业和投资银行服务到经纪,保险和资产管理。现旗下公司主要有花旗银行、旅行者人寿和养老保险等。1902年5月,花旗银行是首家在中国开业的美国银行,目前是中国最具全球性的外资银行。

据报道,华尔街目前盛传花旗集团有可能申请破产保护,因为该公司并没有收到来自中东投资者,特别是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75亿美元的投资。

这一传闻真假尚难判断,但似乎像是某些交易机构为操作花旗短期股价而放出的虚假消息。花旗集团为平衡资产负债表正在积极地做着努力,其宣布获得阿布扎比基金投资已超过一个月,且上周宣布的29亿美元公开市场增发股份已经被抢购一空。

花旗上周的业绩报告显示,相关次按的拨备达181亿美元,使亏损达98.3亿美元,这两个数字使花旗成为次贷危机中受伤最重的银行之一。业绩报告出台之后,标准普尔将花旗的信贷评级降为AA-。

而一位摩根士丹利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分析师表示,“花旗财报埋伏着很多炸弹,仅负资产按揭一项可能就相当严重。”

在国内消费信贷方面,花旗产生了41亿美元的损失,主要包括6.9亿美元的高等级信贷净损失和33.1亿美元的净贷款损失准备。信贷损失的增加主要包括一次住房按揭和二次住房按揭的违约率增长,以及未保护的个人贷款、信用卡和汽车贷款等方面。

目前花旗的一次楼按和二次楼按的信贷规模一共2144亿美元。业绩报告上的LTV指标 (指楼按对楼宇价值的比率)显示花旗按揭有很大的比例已经暴露于风险之中,楼价下跌将对银行产生很大影响,一次、二次楼按可能变为负资产按揭的规模高达754亿美元。

如果经济陷入衰退,随着消费者无力偿还信用卡和汽车贷款,花旗和其他银行可能需要计入更多亏损,为此,花旗在第四财季计提74亿美元潜在贷款损失准备金可能远远不足。

另悉,花旗集团现正在英国裁去400名投资银行事业员工。

报道指出,此为花旗在全球裁去4200人的一部分。目前花旗在英国约有1.1万名员工。

而除英国的部分外,其余裁员可能为美国的消费金融事业、印度及亚洲其他地区。花旗集团发言人丹努南未回复媒体的访问电话。和讯

美国银行欲卖建行股权救急

受次贷危机影响,参股中资银行的外国银行开始考虑出售持有的中资银行部分股权,来拯救其因次贷危机而重创的资产负债表。有报道称,美国第二大银行——美国银行已表示,正考虑兑现持有的中国建设银行部分股权。

此前,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控股已于去年减持2.8亿股建行H股和10.82亿股中国银行H股,共套现7.92亿美元。

将持股中资银行的外资银行名单排列起来就像是次按危机“受害名人录”。除了美国银行,名单中还包括花旗集团、汇丰控股、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瑞银集团。

另有报道称,汇丰控股和花旗集团,有意提高其在中资银行的持股比例。瑞银集团中国证券交易主管表示,外资机构面临两难,即出售持有的股份套现,还是继续在中国和新兴市场加大投资,来弥补其他地方损失。

Ⅳ 花旗银行的大事记

1812年6月16日,后来发展成花旗银行的“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由纽约州政府特许设立,许可资本(authorized capital)200万美元,给付资本(paidin capital)80万美元。同年9月14日,城市银行在纽约市正式开业,为纽约商人服务。
1865年,加入新成立的美国国家银行体系(U.S. national banking system),并更名为“纽约国家城市银行”(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
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
1897年,在美国的主要银行中,首家设立外国业务部,并开始外币交易业务。
1902年,业务拓展到亚洲、欧洲、印度。并在上海、马尼拉等地设立办事处。
1904年,开创旅行支票(traveler's checks)业务。银行总部移至华尔街55号,并一直使用到1961年。
1913年,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首要参股人。
1914年11月10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设立分行,成为首家在外国设立分行的美国国家银行。
1915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设立办事处。成为美国有最大海外机构网的国际银行。
1918年,收购一家美国的海外银行“国际银行”(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
1919年,成为美国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
1921年,在美国的主要银行中,首家采用复利法给储蓄帐户(savings account)计息。
1928年,在美洲的主要银行中,首家给存款人提供无质押个人贷款(unsecured personal loans)。
192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并购“农民贷款信托公司”(Farmers' Loan and Trust Company),并将之更名为“城市银行农民信托公司”(City Bank Farmers Trust Company)。
1936年,在纽约市的银行中,首家开办不需要最低余额的支票帐户(checking account)业务
1939年,在美国以外共有分布于23个国家的100间办事机构,成为最大的国际性银行。
1945年,在一系列战争贷款及胜利贷款活动中,售出了56亿美元的美国国库券(U.S. Treasury securities)。
1955年,更名为“纽约第一国家城市银行”(The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
1961年,发明negotiable定期存款(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成立“第一国家城市海外投资公司”(First National City Overseas Investment Corporation)作为海外分支及从属机构的控股公司(holding company)。位于公园大道399号的新总部大楼建成。
1962年,在银行150周年庆之际,更名为较短的“第一国家城市银行”(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1964年,进军租赁业务。
1965年,进军信用卡业务。
1966年,在伦敦市场开办Dollar Certificates of Deposit,是自1888年来,伦敦市场的首家negotiable instrument。
1967年,开办花旗银行的第一张信用卡“第一国家城市签账服务”(First National City Charge Service),俗称“囊阔所有卡”(the "Everything" card)。
1968年,一家银行控股公司“第一国家城市股份公司”(First National City Corporation,后更名为Citicorp)成为第一国家城市银行的母公司。
1969年,“囊阔所有卡”改制成为“主人签账”(Master Charge,后更名为万事达卡,MasterCard)。
1974年,第一国家城市股份公司更名为花旗公司(Citicorp),以方便其国际业务。
1976年,第一国家城市银行变成“花旗银行国家协会”(Citibank,N.A.)(N.A.表示National Association)。
1977年,花旗银行开建花旗卡银行中心(Citicard Banking Center),利用花旗卡与自动柜员机(ATM)进行服务。24小时的自动柜员机不再仅是供紧急提现之用,而成为正常业务的一部分。
1979年,成为全球的首要外币交易代理。
1981年,收购“大来信用证”(Diners Club)。
1982年至1984年间,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依利诺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收购储蓄(Savings)与贷款业务,使花旗集团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
1984年,花旗银行伦敦分行成为钱伯斯清算公司(CHAPS Clearing Company)的创始成员机构之一。钱伯斯清算公司是仅次于美国Fedwire的全球第二大实时大体结算系统(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system)。
1985年,在纽约开办“直接连入”(Direct Access®)服务,通过个人电脑跟花旗银行连结。
1986年,在纽约与香港首次使用触屏式自动柜员机(touch-screen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1989年,成为抵押信用卡(securitized credit card receivable)的首要发行人。在纽约长岛市科特广场(Court Square)的一座新摩天大楼建成。
1992年,花旗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花旗集团的分支机构遍布90多个国家。
199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及签帐卡的发行人与服务提供人。将1980年代收购的各家存款银行合并,并以“花旗银行联邦储蓄银行”(Citibank,FSB)之名统一运作。
1994年,开设俄国第一家外国独资商业银行。
1995年,在阔别45年后,在中国大陆开设第一家具备全面业务的(full­servic)分行,并在越南与南非开设分行。
1996年,拥有亚洲最多的信用卡。台湾是美国以外第一个信用卡数量超过100万张的地区。
1998年10月8日,花旗公司(Citicorp)与旅行家集团(Travelers Group)双方的所有属下合并成为花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tigroup Inc.)。花旗银行继续保持为花旗集团旗下的强势品牌。
2001年5月17日花旗银行以125亿美元收购墨西哥第二大金融机构——墨西哥国民银行(Banamex、Grupo)。
2004年2月24日,花旗银行以27.3亿美元收购韩国中等规模的银行KorAm Bank。
2004年7月1日,花旗悉数抛售持有的台湾富邦金融控股集团10.2%股权。
2005年7月1日,花旗银行香港分行零售银行业务转移至在当地注册成立的花旗银行(香港)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27日花旗银行收购中美洲最大信用卡发行机构Banco Uno第一金融集团(GFU)。
2006年12月14日花旗银行收购GrupoCuscatlán(属于国际Cuscatlán联合银行机构UBCI)。此并购案包括所有Cuscatlán银行(Grupo Cuscatlán包括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及巴拿马等国,萨国为Banco Cuscatlán)、股市交易所、SISA保险业及AFP Confia退休奉给提存业及信用卡部门等。
2007年4月1日,花旗银行中国内地分行转移至在当地注册成立的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2007年4月9日,花旗银行宣布合并台湾的华侨商业银行,其细节为在台湾注册成立花旗(台湾)商业银行,并以新注册的花旗(台湾)商业银行为存续银行,华侨商业银行为消灭银行,于2007年12月1日完成合并。
2007年4月27日花旗集团以77亿美元的全现金方式成功收购日本第三大证券公司日兴柯迪证券公司(Nikko Cordial Securities),花旗的持股比例由原先的4.9%提高到了61.1%。
2007年11月27日,阿布扎比投资局以75亿美元入股花旗集团4.9%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2007年12月21日花旗银行收购智利第二大银行Banco De Chile。Banco De Chile股东将持有合并后的金融机构89.56%的股权,而花旗将持有其余10.44%的股权,因此合并后的银行仍保持Banco De Chile的名称。
2008年9月29日收购美国第四大银行美联银行(Wachovia)的业务,花旗将会吸纳美联银行的3120亿美元贷款,但只会承担不超过420亿美元的亏损,成为美国最大的零售银行,但在10月3日富国银行0.1991普通股换取1股美联银行普通股,折算以每股7美元收购美联,涉资117亿美元,直接宣布花旗的收购方案告吹。
2008年11月24日美国财政部、联储局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向花旗集团注资450亿美元,财政部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也同意,将对花旗集团房屋抵押贷款、商业房地产贷款在内的总计3060亿美元债务提供担保、美国政府取得7.8%股权,跃居单一最大股东。
2008年12月7日花旗集团以52亿欧元(约合66亿美元)将其德国零售银行业务出售给法国国民互助信贷银行(Credit Mutuel Confederation Nationale) 。
2008年12月1日花旗集团出售日兴花旗信托银行(NikkoCiti),花旗早于2001年入股日兴证券旗下日兴信托银行,占有五成股权,于2001年被纳入美国花旗集团才改为花旗银行。2013年,花旗集团在日本主要的事业有花旗银行、日兴花旗信托银行、日兴Cordial证券、日兴花旗集团证券和日兴资产管理公司。
2009年1月12日摩根士丹利、花旗宣布成立新合资公司“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证券经纪公司,拥有20,390位营业员、管理1.7兆美元客户资产。花旗将以100%的美邦证券、澳洲美邦以及在英国提供私人投资管理服务的Quilter的股权及27亿美元现金但不含花旗私人银行以及日本的Nikko Cordial证券。取得“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49%的股份。花旗出售美邦后,帐面获利58亿美元。据美邦网页简介,美邦在全球有764个办事处,拥有900万美国客户,共有14,133个理财顾问,为客户提供各项理财服务,包括个人理财和资产管理等服务,2013年,管理客户资产高达1.323万亿美元(约10.3万亿港元)。摩根士丹利将以旗下全球财富管理事业100%的股权取得“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51%的股权。在第3年后,摩根士丹利和花旗都有权购买或出售在新公司中的股份,但花旗至少在5年内都会持有相当大的股权。
2009年1月16日花旗集团宣布把业务一分为二,花旗集团将拆分为“花旗银行”和“花旗控股”两部分,花旗银行将保留集团在100多个国家的传统银行业务,花旗控股则将纳入一些“非核心”的资产管理、消费金融业务主要包括CitiFinancial、Primerica金融公司和“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49%的股份等,以及花旗在日本的子公司日兴花旗控股和Nikko资产管理公司。
2009年2月27日美国财政部2008年两次注资花旗后,持有花旗总值约四百五十亿美元优先股。根据财政部与花旗达成的协议,财政部同意按照花旗给予私人投资者的换股条件,将其中最多二百五十亿美元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换股价每股三点二五美元,完成后;美国政府持有花旗的权益将提升至三成六,成为最大单一股东。
2009年2月27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同意以每股3.25美元的价格,把持有的花旗集团68亿8000万美元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这让GIC持股增至11.1%。成为花旗第二大股东。
2009年5月1日花旗集团决定以5450亿日元(约55亿美元)出售旗下的日本第三大的证券公司也日兴柯迪证券(Nikko Cordial Securities)给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2009年7月30日住友信托银行以756亿日圆(7.95亿美元)收购花旗集团持有的日兴资产管理公司64%股权。
2009年10月9日花旗集团以2.5亿美元出售旗下能源交易部门Phibro给美国第4大石油公司西方石油(Occidental Petroleum)。
2009年11月25日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Bank of Montreal)已同意收购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旗下的Diners Club North American特许资产,从而拥有了在美国和加拿大独家发行Diners信用卡的权利。
2009年12月15日花旗集团与政府达成协议,偿还200亿美元贷款,脱离政府的监管,财政部获利130亿美元。
2010年03月15日花旗集团(Citigroup)将斥资2697亿智利比索(约合5.197亿美元)增持智利银行(Banco de Chile)控股公司LQ Inversiones Financieras SA的股权额外8.52%至50%。
2012年2月24日花旗集团退出在印度最大抵押贷款机构近7年的投资,以955亿卢比(19亿美元)出售于Housing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HDFC)的全部股权。
2012年3月19日花旗集团通过大宗交易转让了5.0616亿股浦发银行股份给中国太保及旗下太平洋资产管理,占该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714%。至此,花旗银行在该公司的股份为零。

Ⅳ 中石油谁在控盘

这个问题还用问吗?

蒋洁敏能控股吗?当然不行。

国资委相当于前清的内务府,他说了算,有的是钱,别说护盘中石油,带中字头的都护了,也能办到。可不就是国家操盘嘛!国外的股市是市场经济运作产物和工具。中国股市是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工具,不是你我的“老虎机”,它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一只“手”!

Ⅵ 200分!金融风暴中涉及花旗银行的内容。

以下信息来自华尔街日报11月25日的头版头条。日期后面的是花旗当日收市价。

07/10/01 $46.67
花旗发出第三季盈利警告。

07/10/11 $47.14
花旗调整投资银行部门,任命Pandit为部门CEO。

07/10/15 $47.87
花旗公布第三季盈利只有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跌60%。

07/11/05 $37.37
Prince卸任CEO一职,花旗警告未来的次贷亏损将高达110亿美元。

07/11/16 $34.58
花旗替换其首席风险官。

07/11/26 $31.70
花旗从阿联酋融资75亿美元。

07/12/01 $34.77
花旗任命Pandit为CEO。

07/12/13 $31.47
花旗把490亿美元的陷入困境的表外资产划入其资产负债表。

08/01/14 $28.56
花旗任命前戴尔执行官为人才管理部门主管。

08/01/15 $29.06
花旗公布第四季度亏损98亿美元,缩减股息达41%,并宣布计划从国有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者融资145亿美元。

08/01/29 $27.65
花旗任命Edward Kelly为另类投资部门主席。

08/02/27 $25.72
花旗再次替换其首席风险官。这次提升的是CEO Pandit 的长期伙伴Brain Leach。

08/03/03 $23.71
花旗重组资产管理部门。

08/03/04 $23.09
一名迪拜的国家投资基金官员称花旗需要更多的融资。花旗股价跌穿账面价值。CEO Pandit在香港与花旗全球的高层执行官举行电话会议,保证花旗有足够的资金。

08/03/06 $22.15
花旗宣布计划缩减其房屋贷款部门,出售450亿美元的房屋贷款。

08/03/17 $19.78
花旗调整投资银行部门,任命CEO Pandit的心腹John Havens为该部门CEO。

08/04/18 $24.03
花旗公布第一季度亏损51亿美元,警告其消费者部门面临更多的麻烦,并宣称不排除进一步的融资。

08/04/21 $25.11
花旗发售60亿美元优先股。

08/04/22 $25.03
花旗召开年度股东大话,CEO Pandit被愤怒的投资者严厉指责。

08/04/30 $26.32
花旗发售45亿美元普通股,出乎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预期。

08/05/06 $25.75
花旗再发售20亿美元优先股,进一步提高资金持有量。

08/05/09 $24.30
Pandit告诉投资者他无意拆分花旗这个金融巨头,尽管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花旗会出售大约4000亿美元的资产。

08/06/20 $20.17
花旗警告第二季度其房屋贷款投资将面临进一步的减记。

08/06/23 $19.30
花旗宣布在全球的投资银行部门裁员数千人,计划把65000名员工缩减10%。

08/07/18 $17.97
花旗公布25亿美元亏损,比分析师预期要好。

08/08/06 $19.92
花旗与美林答应赎回170亿美元的拍卖利率证券。

08/08/22 $17.47
花旗开始检讨其投资银行的资本市场部门的结构。

08/09/22 $20.65
花旗的资产管理部门主管Sallie Krawcheck下台。

08/09/30 $17.75
花旗同意在政府帮助下以20亿美元收购美联银行。

08/10/03 $22.50
花旗收购美联银行的计划被富国银行打断。

08/10/10 $12.93
花旗退出收购美联银行。

08/10/16 $16.23
花旗公布第三季度亏损28亿美元,连续四个季度亏损。

08/11/13 $20.65
花旗的高级执行官团队与高层主管关系紧张,令部分主管考虑替换主席Win Bischoff。

08/11/19 $6.40
花旗收购其结构化投资工具剩下的174亿美元资产,导致11亿美元的资产减记。花旗股价下跌23%。

08/11/20 $4.71
沙特王国控股公司的阿尔瓦利德·本·塔拉尔王子增持花旗股票到5%,力挺Pandit。但是花旗股价在略微反弹后继续下跌,跌幅达26%。

08/11/24 $5.95
联邦政府在星期天较晚时候宣布拯救花旗集团,承担花旗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并注资200亿美元。

Ⅶ 中石油股票什么时候上市

中石油已抄经上市,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中国石油上市时间是:2007年11月5号。公司控股股东中石油集团于2011年5月25日增持公司3108万股,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0.017%。

增持后中石油集团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数量为1579.45亿股,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86.30%。中石油集团拟在未来12个月内(自2011年5月25日起算)以自身名义或通过一致行动人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含本次已增持部分股份)。

(7)花旗集团增持中石油扩展阅读:

2015年11月25日晚间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批准公司子公司中油勘探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中亚管道公司”)进行内部重组,并向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控制的曼松控股有限公司(“曼松控股”)出售完成内部重组后中亚管道公司50%股权,交易价格约为150-155亿元人民币的等额美元。

另外,公司拟以35.09亿元的资产评估价值为参考,减去评估基准日至交割日的权益变化为对价,向关联方中国石油集团所属石油管理局转让新疆呼图壁等6座天然气储气库剩余天然气储量资产。

Ⅷ 中石油公司动作非常良好为什么股票不行

第一是在刚上市的时候被恶抄了。股价已被严重抬高。
第二是国际原油价在不但上涨。而国内的油价是不能涨的。也就是说它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第三是盘子太大,没有大资经是推不动的。
第四在整个宏观经济面不看好的情况下,谁会用这么大的投资风险去帮
别人解套呢?。

Ⅸ 在股市中,中国石油的价格最低能跌到多少呢还能反弹吗

不知道你12.70是哪一天的最低点?
中国石油A股6月17日最低点是10.70啊、
历史最低点是08年10月28日的9.71元、

大盘在6月底,最迟7月4号见底启动。
下半年有行情、

Ⅹ 花旗银行资料背景

花旗银行(Citibank, N.A.,中文名“花旗”源于上海市民对该行的习惯性称呼)是花旗集团属下的一家零售银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并购,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也是一间在全球近一百五十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大银行,总部位于纽约市公园大道399号。2012年9月19日,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在中国的信用卡业务正式运作。
1812年6月16日,后来发展成花旗银行的“

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由纽约州政府特许设立,许可资本(authorized capital)200万美元,给付资本(paidin capital)80万美元。同年9月14日,城市银行在纽约市正式开业,为纽约商人服务。
1865年,加入新成立的美国国家银行体系(U.S. national banking system),并更名为“纽约国家城市银行”(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
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
1897年,在美国的主要银行中,首家设立外国业务部,并开始外币交易业务。
1902年,业务拓展到亚洲、欧洲、印度。并在上海、马尼拉等地设立办事处。
1904年,开创旅行支票(traveler's checks)业务。银行总部移至华尔街55号,并一直使用到1961年。
1913年,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首要参股人。
1914年11月10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设立分行,成为首家在外国设立分行的美国国家银行。
1915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设立办事处。成为美国有最大海外机构网的国际银行。
1918年,收购一家美国的海外银行“国际银行”(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
1919年,成为美国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
1921年,在美国的主要银行中,首家采用复利法给储蓄帐户(savings account)计息。
1928年,在美洲的主要银行中,首家给存款人提供无质押个人贷款(unsecured personal loans)。
192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并购“农民贷款信托公司”(Farmers' Loan and Trust Company),并

将之更名为“城市银行农民信托公司”(City Bank Farmers Trust Company)。
1936年,在纽约市的银行中,首家开办不需要最低余额的支票帐户(checking account)业务
1939年,在美国以外共有分布于23个国家的100间办事机构,成为最大的国际性银行。
1945年,在一系列战争贷款及胜利贷款活动中,售出了56亿美元的美国国库券(U.S. Treasury securities)。
1955年,更名为“纽约第一国家城市银行”(The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
1961年,发明negotiable定期存款(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成立“第一国家城市海外投资公司”(First National City Overseas Investment Corporation)作为海外分支及从属机构的控股公司(holding company)。位于公园大道399号的新总部大楼建成。
1962年,在银行150周年庆之际,更名为较短的“第一国家城市银行”(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1964年,进军租赁业务。
1965年,进军信用卡业务。
1966年,在伦敦市场开办Dollar Certificates of Deposit,是自1888年来,伦敦市场的首家negotiable instrument。
1967年,开办花旗银行的第一张信用卡“第一国家城市签账服务”(First National City Charge Service),俗称“囊阔所有卡”(the "Everything" card)。
1968年,一家银行控股公司“第一国家城市股份公司”(First National City Corporation,后更名为Citicorp)成为第一国家城市银行的母公司。
1969年,“囊阔所有卡”改制成为“主人签账”(Master Charge,后更名为万事达卡,MasterCard)。
1974年,第一国家城市股份公司更名为花旗公司(Citicorp),以方便其国际业务。
1976年,第一国家城市银行变成“花旗银行国家协会”(Citibank,N.A.)(N.A.表示National Association)。
1977年,花旗银行开建花旗卡银行中心(Citicard Banking Center),利用花旗卡与自动柜员机(ATM)进行服务。24小时的自动柜员机不再仅是供紧急提现之用,而成为正常业务的一部分。
1979年,成为全球的首要外币交易代理。
1981年,收购“大来信用证”(Diners Club)。
1982年至1984年间,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依利诺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收购储蓄(Savings)与贷款业务,使花旗集团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
1984年,花旗银行伦敦分行成为钱伯斯清算公司(CHAPS Clearing Company)的创始成员机构之一。钱伯斯清算公司是仅次于美国Fedwire的全球第二大实时大体结算系统(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system)。
1985年,在纽约开办“直接连入”(Direct Access®)服务,通过个人电脑跟花旗银行连结。
1986年,在纽约与香港首次使用触屏式自动柜员机(touch-screen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1989年,成为抵押信用卡(securitized credit card receivable)的首要发行人。在纽约长岛市科特广场(Court Square)的一座新摩天大楼建成。
1992年,花旗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花旗集团的分支机构遍布90多个国家。
199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及签帐卡的发行人与服务提供人。将1980年代收购的各家存款银行合并,并以“花旗银行联邦储蓄银行”(Citibank,FSB)之名统一运作。
1994年,开设俄国第一家外国独资商业银行。
1995年,在阔别45年后,在中国大陆开设第一家具备全面业务的(full­servic)分行,并在越南与南非开设分行。
1996年,拥有亚洲最多的信用卡。台湾是美国以外第一个信用卡数量超过100万张的地区。
1998年10月8日,花旗公司(Citicorp)与旅行家集团(Travelers Group)双方的所有属下合并成为花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tigroup Inc.)。花旗银行继续保持为花旗集团旗下的强势品牌。
2001年5月17日花旗银行以125亿美元收购墨西哥第二大金融机构——墨西哥国民银行(Banamex、Grupo)。
2004年2月24日,花旗银行以27.3亿美元收购韩国中等规模的银行KorAm Bank。
2004年7月1日,花旗悉数抛售持有的台湾富邦金融控股集团10.2%股权。
2005年7月1日,花旗银行香港分行零售银行业务转移至在当地注册成立的花旗银行(香港)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27日花旗银行收购中美洲最大信用卡发行机构Banco Uno第一金融集团(GFU)。
2006年12月14日花旗银行收购GrupoCuscatlán(属于国际Cuscatlán联合银行机构UBCI)。此并购案包括所有Cuscatlán银行(Grupo Cuscatlán包括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及巴拿马等国,萨国为Banco Cuscatlán)、股市交易所、SISA保险业及AFP Confia退休奉给提存业及信用卡部门等。
2007年4月1日,花旗银行中国内地分行转移至在当地注册成立的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2007年4月9日,花旗银行宣布合并台湾的华侨商业银行,其细节为在台湾注册成立花旗(台湾)商业银行,并以新注册的花旗(台湾)商业银行为存续银行,华侨商业银行为消灭银行,于2007年12月1日完成合并。
2007年4月27日花旗集团以77亿美元的全现金方式成功收购日本第三大证券公司日兴柯迪证券公司(Nikko Cordial Securities),花旗的持股比例由原先的4.9%提高到了61.1%。
2007年11月27日,阿布扎比投资局以75亿美元入股花旗集团4.9%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2007年12月21日花旗银行收购智利第二大银行Banco De Chile。Banco De Chile股东将持有合并后的金融机构89.56%的股权,而花旗将持有其余10.44%的股权,因此合并后的银行仍保持Banco De Chile的名称。
2008年9月29日收购美国第四大银行美联银行(Wachovia)的业务,花旗将会吸纳美联银行的3120亿美元贷款,但只会承担不超过420亿美元的亏损,成为美国最大的零售银行,但在10月3日富国银行0.1991普通股换取1股美联银行普通股,折算以每股7美元收购美联,涉资117亿美元,直接宣布花旗的收购方案告吹。
2008年11月24日美国财政部、联储局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向花旗集团注资450亿美元,财政部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也同意,将对花旗集团房屋抵押贷款、商业房地产贷款在内的总计3060亿美元债务提供担保、美国政府取得7.8%股权,跃居单一最大股东。
2008年12月7日花旗集团以52亿欧元(约合66亿美元)将其德国零售银行业务出售给法国国民互助信贷银行(Credit Mutuel Confederation Nationale) 。
2008年12月1日花旗集团出售日兴花旗信托银行(NikkoCiti),花旗早于2001年入股日兴证券旗下日兴信托银行,占有五成股权,于2001年被纳入美国花旗集团才改为花旗银行。2013年,花旗集团在日本主要的事业有花旗银行、日兴花旗信托银行、日兴Cordial证券、日兴花旗集团证券和日兴资产管理公司。
2009年1月12日摩根士丹利、花旗宣布成立新合资公司“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证券经纪公司,拥有20,390位营业员、管理1.7兆美元客户资产。花旗将以100%的美邦证券、澳洲美邦以及在英国提供私人投资管理服务的Quilter的股权及27亿美元现金但不含花旗私人银行以及日本的Nikko Cordial证券。取得“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49%的股份。花旗出售美邦后,帐面获利58亿美元。据美邦网页简介,美邦在全球有764个办事处,拥有900万美国客户,共有14,133个理财顾问,为客户提供各项理财服务,包括个人理财和资产管理等服务,2013年,管理客户资产高达1.323万亿美元(约10.3万亿港元)。摩根士丹利将以旗下全球财富管理事业100%的股权取得“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51%的股权。在第3年后,摩根士丹利和花旗都有权购买或出售在新公司中的股份,但花旗至少在5年内都会持有相当大的股权。
2009年1月16日花旗集团宣布把业务一分为二,花旗集团将拆分为“花旗银行”和“花旗控股”两部分,花旗银行将保留集团在100多个国家的传统银行业务,花旗控股则将纳入一些“非核心”的资产管理、消费金融业务主要包括CitiFinancial、Primerica金融公司和“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49%的股份等,以及花旗在日本的子公司日兴花旗控股和Nikko资产管理公司。
2009年2月27日美国财政部2008年两次注资花旗后,持有花旗总值约四百五十亿美元优先股。根据财政部与花旗达成的协议,财政部同意按照花旗给予私人投资者的换股条件,将其中最多二百五十亿美元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换股价每股三点二五美元,完成后;美国政府持有花旗的权益将提升至三成六,成为最大单一股东。
2009年2月27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同意以每股3.25美元的价格,把持有的花旗集团68亿8000万美元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这让GIC持股增至11.1%。成为花旗第二大股东。
2009年5月1日花旗集团决定以5450亿日元(约55亿美元)出售旗下的日本第三大的证券公司也日兴柯迪证券(Nikko Cordial Securities)给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2009年7月30日住友信托银行以756亿日圆(7.95亿美元)收购花旗集团持有的日兴资产管理公司64%股权。
2009年10月9日花旗集团以2.5亿美元出售旗下能源交易部门Phibro给美国第4大石油公司西方石油(Occidental Petroleum)。
2009年11月25日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Bank of Montreal)已同意收购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旗下的Diners Club North American特许资产,从而拥有了在美国和加拿大独家发行Diners信用卡的权利。
2009年12月15日花旗集团与政府达成协议,偿还200亿美元贷款,脱离政府的监管,财政部获利130亿美元。
2010年03月15日花旗集团(Citigroup)将斥资2697亿智利比索(约合5.197亿美元)增持智利银行(Banco de Chile)控股公司LQ Inversiones Financieras SA的股权额外8.52%至50%。
2012年2月24日花旗集团退出在印度最大抵押贷款机构近7年的投资,以955亿卢比(19亿美元)出售于Housing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HDFC)的全部股权。
2012年3月19日花旗集团通过大宗交易转让了5.0616亿股浦发银行股份给中国太保及旗下太平洋资产管理,占该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714%。至此,花旗银行在该公司的股份为零。

阅读全文

与花旗集团增持中石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城城理财电话 浏览:301
淘粉吧理财超市可靠吗 浏览:592
股票前sd 浏览:89
贷款车更名算什么 浏览:478
旅游融资租赁 浏览:455
股票对比图表 浏览:496
融资余额增加 浏览:764
党建惠融资 浏览:983
突出一个融资 浏览:373
股票钻石客户 浏览:256
玖富假融资 浏览:157
什么是股票股利 浏览:234
外汇ab通道 浏览:234
股票怎么看基本面 浏览:770
外汇赚几百万 浏览:851
2014全国贷款余额排名 浏览:45
人民币汇率绚币 浏览:518
形容股票不好 浏览:684
华融资产评估 浏览:314
黄金兰花蔫 浏览: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