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可口可乐股东变更

可口可乐股东变更

发布时间:2020-12-20 12:57:26

① 可口可乐最大的股东占股多少谢谢!

您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您:
截止到2014年5月9日,可口可乐公司前十大股东如下:

序号 名称 持股数量 持股比例 持股变动

1 Berkshire Hathaway, Inc. (Investment Management) 4.00亿 9.08% 0.00
2 The Vanguard Group, Inc. 2.19亿 4.96% 299.56万
3 WILLIAMS JAMES B 1.92亿 4.35% 0.00
4 SSgA Funds Management, Inc. 1.77亿 4.02% 1,183.06万
5 BlackRock Fund Advisors 1.42亿 3.22% 41.24万
6 Fidelity Management & Research Co. 1.22亿 2.77% 131.45万
7 Northern Trust Investments, Inc. 7,166.95万 1.63% 1,232.94万
8 Yacktman Asset Management LP 4,445.35万 1.01% 121.01万
9 Grantham, Mayo, Van Otterloo Co. LLC 3,842.57万 0.87% -197.31万
10 Capital Research & Management Co. (World Investors) 3,450.00万 0.78% 0.00

希望对您有帮助!

② 可口可乐公司大老板是谁哦

1886年5月8日,在美国亚特兰大的一间实验室里,药剂师约翰·S·彭伯顿试制版出一种糖浆,他和权助手给这种糖浆起名叫可口可乐(Coca cola)。 1888年,一位名叫阿萨·G·坎德勒的年轻人看到了可口可乐作为饮料的市场前景,遂购买了可口可乐的股份,掌握了全部生产销售权,并于1892年成立了可口可乐公司,坎德勒被称为可口可乐之父。 1923年,罗伯特·伍德鲁夫接任公司总裁,他的目标是使可口可乐走向全球。同时加强质量管理,改进和加强了可口可乐在全球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在伍德鲁夫的苦心经营下,可口可乐在全球得到推广,最终成为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 现任的就不知道啦~

③ 可口可乐公司的背景。。要完整些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Company)成立于年,目前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其2001年营收达20,092百万美元,普通股股东权益则为11,351百万美元。可口可乐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包括MinuteMaid品牌),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可口可乐为其取得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而雪碧(Sprite)则是成长最快的饮料,其它品牌包括伯克(Barq)的rootbeer(沙士),水果国度(Fruitopia)以及大浪(Surge)。欢迎光临行业圈——http://www.hangyequan.com

欢迎光临行业圈——http://www.hangyequan.com

可口可乐这风行一百多年的奇妙液体,是在1886年由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人-约翰潘伯顿(Dr.JohnS.Pemberton)在家中后院中将碳酸水和糖以及其它原料混合在一个三脚壶中而发明的,同年十二月法兰克‧罗宾森和大卫‧窦及爱德‧荷兰合伙并将新企业取名为潘柏顿化学公司。1887年6月6日潘柏顿申请可口可乐注册商标专利权,以确定他享有法律上的发言权,同年6月20日专利获准,一星期后潘柏顿售出股的三分之二以1,201美元代价卖给威立斯‧维能窦和乔治‧劳迪斯。1887年12月14日,劳迪斯及维能窦以1,200美金的代价把可口可乐的权利卖给约瑟夫‧雅各。1888年5月1日阿沙‧康德勒共花了2,300美金把可口可乐的所有权全部买下。1889年康德勒并没做多少广告,可口可乐却快速成长,其总销售量达到2,171加仑。1891年12月29日,康德勒申请成立可口可乐公司。1892年可口可乐公司获颁公司章程,正式组成公司。一九一九年,即康德勒退休几年之后,他的家族将可口可乐出售,价格高达2,500百万美元。比起他当年的投资总额2,200百美元,这个数字实在可观,买下他的是银行家伍德鲁夫,他在德拉瓦州注册,并且让股份公开上市,每股以40美元挂牌。欢迎光临行业圈——http://www.hangyequan.com

欢迎光临行业圈——http://www.hangyequan.com

希望人们「一伸手就拿得到可口可乐」,这是在1923年当时担任执行长之罗伯特所提出的,其并下达予公司三个指导原则即绝对忠于公司与产品;产品简单化:一种饮料、一种瓶子、一个价格;合伙人的待遇要高。这些核心价值及指导原则亦成为可口可乐后来快速成长的秘诀之一。论及其成功真正的关键则是其能有效的预见未来之趋势,由其抢滩德国、培养下一任的总裁便可知,而罗伯特‧柯伊祖埃塔(曾担任该公司之总裁)更叫道格‧伊司威特(继任者)勤学市场公平竞争法,以免步入MICROSOFT、INTEL的后尘。真正令可口可乐的销售大步向前的原因是“可口可乐产品本身自我销售的能力”。一八九二年拓展可口可乐的业务,所使用的方式是「口耳相传」(可口可乐的销售员手上提着装满招待券的皮箱「上面写着:免费试喝一杯5美分的可口可乐」,搭乘火车,从一个乡镇前往另一个乡镇),「可口可乐」这个名字才是产品真正的价值所在,而其注册商标则是唯一的保障。买可口可乐附赠一些所谓的「经销商促销辅助品」,每件东西上面都印有可口可乐的商标,目的就是要加深顾客的印象。

当时顾客赞不绝口,争取要这种“新配方”的可口可乐,从此,可口可乐就是可口可乐糖浆与碳酸水混合的饮料风行世界。并且从1894年起,以瓶装出售。但真正能使可口可乐大展拳脚的,还是两位美国律师。他们到当时可口可乐公司的老板埃斯·简道宁的办公室,提出一个创新的商业合作方式,就是由可口可乐公司售给他们糖浆,他们自己投资生产的公司及售卖点,将糖浆兑水,装瓶,出售。按可口可乐公司的要求生产及品质保证,可口可乐公司允许他们利用可口可乐的商标,做广告,这个特别的装瓶系统,从此产生可口可乐的工厂遍地开花。1888年AsaGriggsCandler看到了可口的市场前景,购买了其股份,掌握了其全部生产销售权。Candler开始把制造饮品的原液销售给其他药店,同时也开始在火车站,城镇广场的告示牌上做广告,1901年,广告预算已达100,000美元。Candler在1899年以1美元的价格售出这种饮料第一个装配特许经营权,因为他相信将来这种饮料主要是在饮料机中的销售。1892年成立了可口可乐公司,Candler被称为“可口可乐之父”。在1919年,Erntst-Woodruff以250万美元从Asacandler的继承人手里买下Coca-Cola公司,到了1923年,他儿子RobertW.Woodruff,也就是Coca-Cola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成为Coca-Cola的CEO,Woodruff开始与公司装瓶特许经营商一起努力,无论消费者何时向地想要Coca-Cola都能得到满足,他推动装瓶商使饮料“需要时随手可得”并且强调如果Coke不能在消费者口渴时立刻得到,那么市场将永远失去。在1929年,Coca-Cola和他的装瓶商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向商店和加油站提供顶端开口的冷柜销售瓶装Coca-Cola,在1937年,该公司推出第一台投币自动售货机,Woodruff为Coca-Cola发起了以生活风格(lifestyle)为主题的广告,该广告突出了该产品在消费者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不是产品本身的属性,该产品在20世纪20~30年代最著名的广告词是“ThePauseThatRefreshes",该公司继续拥有Atlanta附近原有的装瓶线并且开始买回一些经营不善装瓶特许经营权。瓶装可口可乐

Woodruff还开始发展Coca-Cola的国际业务,主要是通过出口,他最知名的举措可能是这样的一个决策,即响应二战初艾森威尔将军的号召,保证每个军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以5美分的价格得到一瓶Coca-Cola",而不管其成本为多少。Coca-Cola的装瓶工厂,随着美国军队推向全世界,这一举措使Coca-Cola在欧洲和亚洲国家获得了占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并且一这一优势地位一直保持到1991年。在二战后紧接着的几年中,Coca-Cola将他最接近的对手Pepsi-cola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占有了近70%的可乐市场,上百家小型的地区性软饮料公司继续生产各种各样的调味剂,瓜分了剩下的30%的市场。在1954年,可口可乐的销售和利润有所下降,这是向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第一次。1955年,该公司更换了1916年以来一直沿用的瓶子,把其容量扩大至12盎司。50年代的后期,可口可乐推出更大容量的可乐瓶,可在食品店中销售。1961年,可口可乐开始象销售瓶装可乐一样销售其罐装饮料。1976年,可口可乐的CEOPaulAustin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国的软饮料消费已经成熟(饱和),可口可乐的最大销售量增长将来自国际市场。到1982年,国际市场的销售量占可口可乐全部软饮料产量的62%。1981年,当出身于古巴的化学工程师RobertGoizueta被选为可口可乐公司的CEO时,行业观察家对此感到奇怪。Goizueta上任后的第一项行动,就是发表了1200字的战略声明,提出可口可乐公司要进行显著的变革,把重点放在美国软饮料市场的增长上。Goizueta声明,公司将把可口可乐的商标名作为竞争性资产,并不再将它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价格折扣策略将在必要维持可口可乐优势地位时才被使用。1981年,行业价格折扣达到了新的强度水平,年底,在食品店中,接近50%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是进行折扣销售的。那一年的尼尔森稽核表明,192盎司装的可口可乐比百事可乐的成本略低。Goizueta还声明将提高可口可乐糖浆果汁的价格,为日益增长的广告和促销费用提供资金。为了取消糖浆的固定价格,可口可乐公司修改了已存在60年的特许协议,并同意向其一些最大的装瓶商出售浓缩品(无糖精),作为修改协议的交换条件。1982年,可口可乐改变了广告主题。Goizueta说:“用我们的新口号‘Cokeisit',自豪地表明我们是第一的;我们以前的口号‘HaveaCokeandSmile'非常好,但我们正处于激烈竞争之中,这口号象一句民谣。竞争势头已从Purchase,NewYork(百事可乐的总部)转移到了我们亚特兰大。”Goizueta战略计划还扩展了可口可乐的公司战略。公司私营的咖啡业和茶业被出售,塑料制造公司和酒业公司也是如此。1982年,觉察到影视业的增长潜力及其与市场营销的协同作用,可口可乐在1982年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Goizueta说,可口可乐将成为“在饮料业和娱乐业中都具备强势的企业”。可口可乐还对装瓶网络做了改变。公司鼓动经营不善的装瓶商出售其经营权,并通过杆杠兼并的方式卖掉自己的大部分装瓶点。1980年至1984年间,特许经营中所有权发生改变的相当于50%的可口可乐产量。可口可乐的管理人员指出,公司在购买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并且在不少情况下,为潜在买主提供资金。公司有时在新特许的装瓶商那里占有一部分股分,但牢记保持一个独立的装瓶网络。到1985年,可口可乐属下的装瓶厂只生产可乐产量的11%。对于可口可乐的装瓶网络,这种从80年代初RobertGoizketa开始的变化一直延续。在80年代中期,可口可乐的350个特许经营商中,有150_200个提出转让其特许经营权。在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购回了他最大的两个特约经营权,他们由Beatrice和J.T.Lupton公司所拥有,J.T.Lupton公司是一家私有的可口可乐装瓶商,占有美国可口可乐产量的15%和Dr.Pepper产量的40%。这两家公司的获得,使得可口可乐自身的拥有的装瓶产量从11%提高到38%。这些兼并在创立可口可乐企业集团(CCE)和1986年11月售出51%股份给公众时达到了顶点。CCE创立后和其供应商与销售渠道重新进行了新的谈判,巩固主要市场,削减20%劳动力,并通过统一分销和原材料采购降低成本。1986和1987年,CCE每箱可乐的净售价降低了2.5%。在1989年,CCE买出的苏拓比1986年多了20%,CCE的利润在整个80年代末期来说是不稳定的。80年末,可口可乐公司建议它的特许协议应该由“MasterBottleContract"来代替,降低固定的糖浆价格和可口可乐商标特许权费。到89年底,新合同覆盖了大约70%的美国可口可乐产量。78年到89年之间,新合约下的装瓶商经历了可口可乐糖浆价格约60%的上涨。

④ 可口可乐的大股东

还是 第一大股东

⑤ 如何确处理企业与股东的关系

股东关系是指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持有企业发行的不同份额的股票或债券,或者是直接参与企业集资的合伙人。它包括三个层次:董事会、董事局;广大股东;金融舆论专家。

从本质上说,股东关系属于内部关系;从形式上看,股东关系好像外部关系。其实,股东关系是一种分散于外部的内部关系。

股东们是一群具有“老板意识”的人。在今天的股份制企业中,股东是企业的“财源”,也是企业的“权源”所在。

由此可知,股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股东关系到企业的财源,又是企业内部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想要正常地运转、顺利地发展,就需要与股东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良好的股东关系在企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良好的股东关系能够保障稳定的基金来源

股东关系一般有两个基本的目标:一是维持已有的股东,使他们坚守信念,不轻易退股或转让股权;二是吸引更多的新股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来源。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运行的“润滑剂”,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有充裕的财力作保障。而股东的经济导向性和选择性最强,他们完全用经济的眼光来看待同企业的关系。股东的红利是企业利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取决于企业利润的多少,因为股东的经济利益与企业的经济利益是紧密相关的。

因此,良好的股东关系可以使现有股东和潜在股东了解企业、信任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稳定和扩大股东的队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扩大企业的社会财源。

美国丹尼电器公司是由多个股东共同投资兴建的。它十分注重与股东的关系,经常邀请一些大股东来公司参观,并定期向股东们汇报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及时地满足股东的各种要求,从而与股东们维持了良好的关系。营业几年后,公司原有的股东不仅无一人撤股,反而有好几位股东增加了自己的入股量并介绍自己的朋友前来人股。公司的资金来源得到了丰富与扩大,财源得到了保证,从而促进了公司的壮大与发展。

(2)良好的股东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企业投资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也就是所谓的“用财就是为了生财”。要使企业投资真正达到生财的目的,就要注意投资的经济效益,就要正确地确定投资的方向,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投资项目。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好投资决策工作。

股东关系的正确处理,能够促使股东为企业的投资决策出谋划策,提供投资信息。这当然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口可乐公司准备投资开发新配方的可口可乐,但是,由于原配方的可口可乐已经深入人心,被人们熟知和喜爱,并且原配方的可口可乐占据了大份额的市场,公司担心新配方的可口可乐投资不但不会盈利,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声誉,从而影响公司原来产品的销售,使公司受损。于是,公司决定召开股东大会,对此项目进行研究和讨论,以决定是否开发新配方的可口可乐。

在股东大会上,股东纷纷发表观点,把各自对市场的了解及信息全部摆了出来,共同协商。所有股东一致同意后,公司才决定投资该项目,并根据股东的意见对原投资计划进行了修改。新产品出现在市场上以后,以其独特的、不同于原配方的口味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销售状况良好。

在良好的股东关系的推动下,可口可乐公司投资的新项目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使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

(3)良好的股东关系也有利于促销产品

企业开展公关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推销产品,但是,它却能为企业扩大市场,促进产品的销售。

股东关系是企业内部公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促进企业产品销售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作为企业的实际所有者,股东和企业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因此,他们就会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同时,他们又是企业产品的第一消费者,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与企业同舟共济的推销伙伴。

美国通用食品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每逢圣诞节,公司就会向股东赠送一套本公司生产的罐头或其他食品的样品。

为此,股东们感到十分自豪。他们会极力地向外人炫耀和推荐本公司的产品。不但如此,每年圣诞节前,他们都会准备好一份详细的名单寄给公司,让公司按名单把这些食品作为礼物寄给他们的亲戚朋友。

这种方法很有效。每到圣诞节来临之前,通用食品公司都会收到额外的大批订单。这就真正实现了股东的投资、消费、推销一体化,不但加强了企业与股东的联系,还使企业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这就是良好的股东关系为企业带来的利益与好处。股东关系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存亡。因此,每个公司都应学会正确处理股东关系,妥善处理股东关系也就成为企业公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股东关系呢?

俗话说得好,创业难,守业更难。如果企业现有的股东出现了抛售或者转让股票与债券的行为,则会使企业内部乱了阵脚,更谈不上吸引新股东了。因此,坚定股东的信心,加强与股东的信息沟通,才是企业的高明之举。

股东并不能完全了解所投资企业的具体的业务状况。当企业身处逆境时,许多股东就不知所措了。因此,公关部门要加强与股东之间的信息沟通。

企业的公关部门应该经常地、主动地向股东提供其想知道的感兴趣的资料。作为企业的投资者,股东关心企业也就是关心他们所投入的资金。股东与企业的关系主要是一种“投资——分利”的关系,而股东所感兴趣的问题也是紧紧围绕这个关系展开的。企业的公关部门应该一五一十地向股东提供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绝对不能报喜不报忧。倘若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遮遮掩掩,长此以往,势必会丧失股东对企业的信任。

企业与股东沟通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致有以下几种:

·编制年度报告。这是企业处理股东关系最重要的工作。年度报告逐渐成为企业发给员工、顾客和新闻媒体的重要的参考资料。

·召开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股东对企业的“审判日”,是企业与股东直接沟通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就在于企业可以与股东直接接触,便于相互交换意见。

·信函来往。这是一种与股东交换意见、联络感情的好方法,既可以与较近的股东进行沟通,又可以与较远的股东进行沟通。

·召开临时性会议。这种方法可用于企业的周年庆典等,企业和股东可以趁此机会进行重大问题的决策。

要与股东建立良好的关系,除了与股东进行信息沟通外,还要尊重股东的优越感,以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股东。

作为企业的投资者,股东无论投资多少,都是企业的“老板”,其优越感是比较强的。企业的公关人员要尊重股东的这种优越感,不可完全用经济的眼光来看待股东,更不能把股东与企业的关系看成是纯粹的“投资——分利”的关系。要让股东感觉到受尊重,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与企业的命运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企业对股东要一视同仁,以公正平等的态度来看待股东。无论出资是:多还是少,股东都是企业的“财源”。企业对待股东,不可厚此薄彼,让人觉得“认钱不认人”。

股东是企业的“财源”与“权源”。企业要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需要有充足的财力作保障,而股东正是企业财力的来源。因此,在与股东的交往中,企业就必须与股东保持良好的关系。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稳定现有的股东,不断地吸引新的股东加入企业,扩大股东队伍,是一个企业“聚财”的根本。

股东与企业,就像“源”与“流”。源头越多,河里的水越多;一旦源头没了,河流就会枯竭。在处理股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时,企业唯有认真负责、坦诚相待,才能获得企业的信任,才能使“源头常在,河水常流”。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关系决定成就》

⑥ 可口可乐公司最大的股东是谁

沃伦·巴菲特

⑦ 针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过程)和(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情况),我应该怎样做出分析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申请材料据称已经上报商务部,这是反垄断法生效以来第一个社会反响巨大的并购案例,反垄断法能不能起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预期的遏制外资恶意并购的作用?大家不妨拭目以待。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知识产权和反垄断的律师,笔者依据媒体披露的资料和汇源果汁的公告,尝试做如下分析,仅供读者参考:

第一个问题:这样并购交易要接受哪些法律审查?监管机关是否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否决这个交易?

首先,根据中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外资企业并购案例一般共涉及三个层面的审查,即专门针对外资的市场准入审批;针对维护竞争秩序而不分境内外身份的反垄断审查;以及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此外,如果涉及国有企业,还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面的监管程序必须遵守。如果涉及其他前置性审批,也要遵守,方能一步一步办理手续。

由于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是通过开曼群岛设立的壳公司来实现上市的,这里面可能有复杂的法律设计,可能运营内地资产的公司的股东因本次交易要发生变更,也可能通过全资收购壳公司方式达到间接控制,无需变更,但收购之后肯定导致实际控制人变化。根据中国外商投资法规,如果运营汇源果汁境内资产的企业是外商投资企业,其股权变更必须经商务部门审批,而不管反垄断法有没有生效。既然是审批,那么批准和不批准皆为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为了保护市场竞争,无论内外资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并购都需要依法申报审查。根据目前的资料,这次交易符合条件,应当申报。根据反垄断法第25条规定,商务部收到申报材料后,有一个30天的初步审查期,如果认为情况清楚对竞争没有影响,可以不予进一步审查,反之,则应进入下一阶段,即进一步审查。

根据第27条的规定,审查应考虑六大因素:其一是并购双方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对市场的控制力。这里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相关市场”目前没有具体的官方解释,审查者对此或宽或狭的解释有可能直接决定判断结果。据媒体援引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汇源果汁在中国纯果汁市场占有46%的市场份额,中浓度果汁也占到39.8%的市场份额,是毫无争议的行业龙头,可口可乐旗下的果汁子品牌也占有25.3%,位居第二。两者若合并,将占市场份额70%以上,将对统一等其他企业形成很大的竞争压力。而“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是考虑的第二大因素,第三、四、五分别是“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六是兜底条款暂不讨论)。果汁饮料与纯净水、碳酸饮料等其他饮料还不同,因为果汁涉及到上游的果农的利益,由于果树的生长有周期、农时、丰歉等诸多因素,目前都是卖方市场,渠道和加工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特别是分散的农业小生产者)有决定性影响力,有可能出现上海早几年即已出现的大卖场被外资主导之后对炒货行业等上游供货商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形。考虑到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全面被外资攻陷之后导致我国大豆进口扩大,本土大豆种植陷入绝境,沦落到今天国家需要出台政策挽救颓势,建议农业部门对此交易对上游果农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公开的报告。

除了上述分析的硬条款以外,反垄断法还留有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自由裁量的空间。

第二问题:是否应当否决?

“竞争法的目的是保护竞争,而不是竞争者”这是竞争法领域的基本共识。但这一常识经常被曲解或者误读。单纯从数字层面来说,第一加第二,第二的股东又是大饮料行业的龙头,这交易无论如何让人产生“可能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联想,如果遭到否决也不会出乎意料之外。但是,反垄断问题从来都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也需要我们从经济、社会等层面有所考虑。

虽然说所有权人对自己拥有处分权,别人无权干涉,但是汇源的今天也不仅仅创始人和股东的功劳。税收、土地、政策优惠,各原料产地的大力扶持,等,包括汇源果汁这个驰名商标的成长,民族品牌本身都是重要因素。这一点从收购消息公布后网上高达8成以上的反对声音可以略见一斑。从这个角度讲,笔者觉得企业家应当对社会和公众常怀感恩之心。

目前中国股市正处于低谷,资产价值的洼地正适合并购。PE有变现脱身的需要,外资有控股的要求,可以肯定的是可口可乐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即便保留品牌也不过是子品牌,逃脱不了淡化或者消亡的厄运。虽然汇源果汁眼下有困难,但是在具体操作措施上,还应当考虑十年之后再回首今天这个并购是否正确。

横向竞争角度,可能产生一家独大,从外资对内资品牌尤其是天府可乐等饮料品牌多次“斩首”并成功雪藏、消灭之后,国内舆论对汇源果汁的命运的担忧,也应该会进入审查者的视野,鉴于有较多文章提到这些方面,本文不再赘述。

第三个问题:监管机关如果不批,有没有顾忌?

有,中国企业刚刚开始国际化和海外并购,就已经遭遇收购优尼科失败,收购IBM笔记本业务遭遇剥离核心实验室等挫折,但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仍是方向。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逐步有走国际化道路的冲动和能力。比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跨国公司的在华并购,可以发现,我们差不多总是买别人已经资不抵债的企业,人家还担心国家安全不肯卖;人家则总是买我们的龙头企业,罕有遇阻,并购之后民族品牌获得发展的,绝无仅有。

在舆论上,应当坚决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实践中,应当严格依法维护竞争秩序,反对以国际惯例或者国际接轨为名,出卖国家经济利益。因此,在处理上必须具有高超的法律技巧以防遗留口实。

商务部如果否决这一案例的意义不在于汇源果汁自身的发展,而是宣告反垄断法真正进入跨国公司的视野。这对于整天对每个行业的龙头企业都虎视眈眈意欲收购的跨国公司是个提醒,那就是中国的竞争法不是花架子。

媒体的报道语焉不详,似乎隐隐约约可以猜测创始人是想控制上游果园供应和品牌,自以为可以全身而退,但无从查证。如果这一交易最终商务部要批准,笔者以为应当保证其上游果园和品牌不受外资控制,如果朱新礼自己没有足够的谈判能力获得这个合理的商务条件,那么商务部应当依照反垄断法第29条规定附加这样的条件,否则这次并购将对中国的果汁饮料行业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

⑧ 可口可乐公司发展史

1885年美国乔治来州的约翰.彭伯顿医生〈Dr.JohnS.Pemberton〉,在地窖中把碳酸水加苏打水搅在一块,成为一深色的糖浆。他的合伙人罗宾逊(FlankM,Robinson)〈从糖浆的两种成分,激发出命名的灵感,于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软性饮料可口可乐就此诞生了。
1886年5月8日可口可乐在亚特兰大的药房首卖
1887年约翰.彭伯顿在美国专利局注册了“可口可乐糖浆及浓缩液”商标,取得其知识产权。
1888年8月30日可口可乐的股权移转到大富豪阿萨·钱德勒的身上
1893年可口可乐期宾塞体商标在美国专利局正式注册
1899年艾萨凯德勒把装
瓶权利卖出,保留神秘配方及可口可乐名称的所有权。
1912年可口可乐首次进军亚洲市场,装瓶业务正式开始运营。
1915年亚历山大.萨米尔森设计了可口可乐弧形瓶的原型,由鲁特玻璃公司持有专利,经由装瓶商协会认可成为标准包装瓶。
1923年推出六瓶纸盒装,次年,该纸盒装注册专利。罗伯特.伍德鲁夫当选可口可乐公司总裁。
1927可口可乐首次进入中国,在天津及上海设立装瓶厂。
1928可口可乐开始跟奥运合作。
1931代表可口可乐的第一个圣诞老人出现,由插画家HaddonSundb

1934可口可乐的自动贩卖机出现在芝加哥。
1941可口可乐第一次在广告上使用“Coke”。
1942可口可乐出现了第一个纸杯。
1945年“coke”成为可口可乐公司的注册商标。
1948年中国上海成为美国境外首个年销量突破100万箱的市场。
1950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了可口可乐的第一只电视广告
1955作为可口可乐公司销售的首款新产品,“芬达”橙味汽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市上市。芬达系列饮料于1960年进入美国市场。
1960年4月21日可口可乐曲线瓶申请到专利权。推出12盎司的钢罐包装。可口可乐
公司收购美汁源公司,在旗下产品组合中增加了美汁产品线。
1961年2月1日雪碧正式上市。
1978年在隐退近30年后,可口可乐与中国政府签署协议重返中国市场。推出2升容量的塑料包装瓶。
1982年2月4日健怡可口可乐Diet Coca-Cola问世。

⑨ 请问可口可乐公司的年股股东大会的会议记录在哪里找啊公司网上怎么找不到

目前,有400可口可乐品牌在全球,超过2400的包装,推出每一款产品的设计,以方便消费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

可口可乐公司将继续保持与消费者一对一的关系(一对一),这意味着可口可乐产品将继续放在首位,以消费者个人的意愿,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消费者的认可到日常生活。这个概念现在已经在品牌营销的各个环节得到落实,而这正是消费者价值观影响可口可乐的营销工具和全过程。

在世界上,确定本英语词汇知,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通用字,仅次于可口可乐是世界上第二个常见的词好了,你会从土耳其,巴西,韩国克罗地亚国家听到这么你最熟悉的发音,这足以证明,可口可乐的产品在流行。当然,可口可乐是不是仅仅局限于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线包括了各种不含酒精的饮料,消费者可以支付,口渴,放松和愉快。

可口可乐穆泰康,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也提到了最重要的5P理念:以人,合伙人,porfulia产品,对股东的植物。从2005年开始的想法,可口可乐已经成为由内而外的,精神的,而不是随机字的口号。正是这种理念,使得可口可乐获得成功,成功不只是一种饮料喝,但都做不好的各个方面,包括服务质量,品牌价值和对社会的影响。

在媒体见面会上,(鸟巢),国家体育场鸟巢模型的总经理会在识别用制造新开的鸟巢建筑钢材的余数“可口可乐博物馆,” 80年可口可乐奥运的支持,支持绿色奥运贡献。此外,可口可乐奥运金牌也将在这剩余的材料,不仅环保,而且也为广大市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 你可以得到一个“鸟巢”的家。

穆泰康提出的理念是本地和全球业务模式相结合,既要吸收世界的智慧,而且还利用市场的当地知识来发展业务。对于可口可乐,以帮助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基本的商业保障之一。

现在,可口可乐不仅饮料,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接触的迹象,是一个共同的经验。

在回答美国媒体对“可口可乐是在北美的业务没有增长”的问题,答案穆泰康,可口可乐80%,在国际市场上的业务,很多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在这里,在北美市场,一直大力投资,一方面是要调回来,以便有增长在今年年初的人员之外;另外还推出新产品零度可乐,接收。后从新华社

记者提出了如何发展中国市场的问题,穆泰康谈到了巨大的非酒精饮料市场,并迅速成长,每年有大约6.5十亿。该国的城市化比例越高,就越饮料包装。发达市场70%的人饮用包装饮料,人们在发展中国家30%喝的饮料包装。中国,新兴市场的发展非常有活力,非常良好的发展势头,消费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现在有三个装瓶集团,最大的工程总部设在上海。

⑩ 可口可乐公司发展史。

可口可乐公司简介
Coca-Cola Company

世界最大的软饮料公司。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亚特兰大。1989年资产额82.825亿美元,雇佣职工2万多人。可口可乐公司1919年9月5日在美国特拉华州成立。1960年进入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的行列;1983年居第48位。1960~1983年,该公司的销售额、资产额和净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2%、11.5%和12.3%。
可口可乐公司制造和分配浓缩软饮料和果汁,它的产品可口可乐是从可口和可乐两种植物的叶子和果实中取出液汁制成的一种饮料。作为该公司主要部门的软饮料每年的销售额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80%。软饮料产品占公司总利润的88%。可口可乐美国公司(CoCa-Cola USA)是可口可乐公司最大的销售商;该公司食品部制造和销售冷冻、浓缩柑橘和各种果汁、柠檬晶、咖啡和茶。酒类部门生产和销售各种牌号的酒,主要销于国内市场,是美国第四家最大的酒类生产和销售者;该公司还生产塑料薄膜以及其他消费产品如防臭剂、湿手巾纸等。
可口可乐公司是举世闻名的汽水大王,它在全球各地有500余种产品销售,其中可口可乐、健怡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四大品牌 在全球最畅销汽水前5位中独占4位。Coca-Cola广告遍天下。该公司重视国际市场,在外国就地制造,就地销售,获取厚利。1981年,该公司在国外的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62%,销售活动分布在145个国家和地区。在饮料、食品和其他方面,该公司在国外拥有8家子公司。在国外的装瓶厂子公司有15家 ,在美国特拉华州的2家子公司——可口可乐国际公司和可口可乐出口公司,参加可口可乐公司的出口活动。
可口可乐早在1927年就在中国天津
、上海建立瓶装厂,1979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重返中国市场,自1981 年起先后在北京、大连、南京、西安、武汉、杭州、广州等地建立合资瓶装企业,并于1988年在上海建立可口可乐浓缩液厂,除使中国大陆装瓶厂摆脱使用进口浓缩液外,还出口东南亚。

阅读全文

与可口可乐股东变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指期货对应基金 浏览:89
股票里做t是什么意思 浏览:968
玩股票资金怎么筹 浏览:49
银行贷款日利息怎么算 浏览:211
什么是互联网基金产品 浏览: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浏览:211
外汇Ham 浏览:178
钱吧理财 浏览:684
中邮稳定收益A基金 浏览:851
企业投资管理办法 浏览:388
外汇什么指标最准 浏览:291
招商银行沪深300理财怎么样 浏览:967
投融资会上的讲话 浏览:45
富国互联科技股票基金封闭期 浏览: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戏理财 浏览:11
招商融资发布会 浏览:20
租赁表外融资 浏览:575
中国股票价格为什么高 浏览:803
适合20岁怎么理财 浏览:83
理财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浏览: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