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跟稀土有关的上市公司都有哪些
包钢稀土:稀土储量5738万吨。占世界储量62%,国内储量87%。稀土类产品年产能为53997吨。包钢集团将向公司排它性供应生产稀土精矿所需的强磁中矿、强磁尾矿。包头白云鄂博铁稀土混合矿的稀土储量占全国稀土储量的80%,矿藏丰富的白云鄂博是全国人民的财富。
包钢集团总资产414亿元,拥有包钢股份、稀土高科两家上市公司,具备年产钢1000万吨的能力,是全国三大钢轨生产基地、西北地区最大薄板生产基地、无缝钢管生产基地。同时,包钢集团还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矿资源,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在全球稀有金属及稀土功能材料领域地位举足轻重。
厦门钨业:80万吨储备钨。12000吨钨年产能。 世界钨消耗25%来自公司,国内60%钨消耗来自公司。自给率40-50%。 13万吨稀土储量,2000吨稀土年产能。
ST有色:713万吨稀土,148万吨钨。 年产能为: 稀土不到20000吨,钨不到2000吨。
辰州矿业:14万锑储量、4万吨钨储量。 年产能为:3000吨锑,5000吨钨。
五矿集团:整合江西稀土资源,五矿有色与两家稀土分离企业的合资项目江西省赣州市,赣州离子型稀土矿储量占全国离子型稀土矿的40%左右,是国内重要的稀土生产基地。赣县红金稀土和定南大华目前分别拥有年处理离子型稀土矿4000吨和3000吨的 生产能力,未来合计将拥有7000吨/年的稀土分离能力。
广晟有色:代码600259,广晟有色集团顺利完成对S*ST聚酯的重组,旗下的有色稀土、钨类业务实现借壳上市,并将持有1.25亿股广晟有色股份,占该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50.02%,成为广晟有色的第一大股东。广晟有色集团此次重组注入上市公司广晟有色的14家企业包括5家钨矿企业、8家稀土矿开采、冶炼、加工企业和1家销售企业,构成了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广晟有色控制了广东省所有的“稀土采矿权证”,是广东省唯一合法的稀土采矿人;现有钨金属保有储量5万多吨,钨矿山资源潜在价值约65亿元,具备强势的行业地位。努力将广晟有色打造成为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都具相当影响力的以稀有稀土金属为主、其他金属为辅、有色金属物流和机械制造为补充的稀土、钨类全价值链的龙头企业,从而提升我国的稀土、钨类资源的产业优势。
此次注入广晟有色的广东富远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南方规模最大的离子型稀土全分离企业,产品50%出口,产销率及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此次注入上市公司的龙南县和利稀土冶炼有限公司,已自主研发并成功应用无酸耗稀土溶解技术和无氨无钠皂化剂两项专利技术。此次注入的广东广晟有色金属进出口有限公司,是我国进出口500强企业之一。
广晟有色的控股股东广晟有色金属集团是在原广东省冶金厅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广州公司的基础上,于2002年3月成立的国有全资企业,是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属下的一级集团,总资产21亿元,职工4000多人。
广晟有色集团主要从事有色金属的采选、冶炼、金属加工制造、销售和进出口、大型仓储物流业务,主导产业包括:稀土业、钨业、铜业和银锡业。其中,稀土冶炼分离能力8,000吨,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拥有装备一流的国家级期货交易所大型有色金属交割仓一座;拥有金粤幕墙装饰工程公司等一批具备较高市场知名度的优势企业。截至2006年底,广晟有色集团保有矿产储量:钨5万多吨和部分钼、铋等资源,潜在价值65亿元左右;拥有十分珍贵的稀土资源,潜在价值230亿元左右;广晟有色集团拥有广东最大的铜矿和广东最大的银矿,铜矿潜在价值约180亿元,银矿潜在价值约160亿元。
中色股份:中色股份与江苏卓群、常熟盛昌等企业一地迁址合资在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境内投资建设7000吨/年稀土分离项目,新丰县也是国内重要的离子型稀土矿的重要产区。中色股份子公司珠江稀土、江苏卓群和常熟盛昌现有南方离子矿稀土分离能力分别为3000吨/年、2000吨/年和1500吨/年,项目建设后将关闭其现有的生产能力,因此中色股份未来控制的稀土分离能力也将达到7000/年。
B. 我想请某律师起诉某上市公司,他说委托已关闭,不知是什么原因,有谁能说出,可能的原因吗
没有这种说法的,很有可能对方上市公司的实力大,律师不愿意代理你的案件。
C. 上市公司股东的直系亲属不能成为公司的供应商,和公司有关的这种企业要关闭,这些企业申请补助报告怎么写
为了减少关联交易,规范企业运作,因此需要关闭,股东有损失,申请公司给予一定补助.
虽然这个东西显的很奇怪,那里有股东向公司要求这个的,企业上市对股东来说有利呀
D. 华兰生物 贵州省卫生厅作为政府部门突然关闭涉及二级市场股民利益的上市公司采血浆点,是否合理合法
太不可思议了,那能说停就停,依据是什么??
居然有规划,那当初为什么还给通过呢?
时间点倒是没蹊跷,因为2011年7月出台的话,也是可以怎么称为的
E. 有关中国股市的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初具规模。在这十几年发展过程中,最让投资者兴奋的莫过于大幅飙升的牛市行情。近期,股市出现连续上涨的走势,受此影响,许多人都在高唱牛市到来了。而面对涨声四起的牛市论,仍有些投资者不敢踏入股市这个“雷池”,继续悲观地看待现在的市场。
其实,一轮牛市的产生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和配合,这里我们把中国证券历史上牛市特征和历史背景做一个分析,给广大投资者以参考。
1994
2个月涨2倍多不是牛市胜似牛市
1994年8月的行情惊心动魄,人称解放军叔叔救市行情,其实并非解放军出面救市,只是行情在8月1日建军节启动而已。
在这之前,股市一路阴跌,在跌破777点铁底后一路下滑到325点,其间没有称得上反弹的上涨。就在投资者一片绝望之中,管理层出台三大利好救市: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引进国外投资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收盘333点。
1997年8月1日星期一,投资者眼睁睁地看着股市在394点开盘,涨幅接近20%,所有人都傻了。由于对以前反弹过后更大下跌的恐惧,大量投资者开始卖出股票,股指开始回落,很快屏幕上显示出378点。正当卖出股票的人沾沾自喜的时候,股指再次被强大的买盘托起,并一路上扬,收盘报445.64点,比前日上涨33%,山东渤海更是涨幅高达108%,两市没有下跌的股票。上海股市成交量超过30亿元,为前一个交易日的6倍。
随后股市直线上扬,到8月8日星期五,上证指数收盘683.04点,比一周前上涨105%,连境外投资者都大呼看不懂,行情非常凌厉,仅仅一个半月便达到了巅峰1052点。这次行情可以说是斜率最大的行情,起因为政策利好,但由于时间较短,业内人士并不愿意将这波上涨归结为牛市,而更愿意说是一次反弹,但2倍多的涨幅,即使不是牛市,也让投资者过足了瘾,不是牛市胜似牛市。
1996
十三道金牌方能镇压的最强牛市
经过连续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明512点,新股再次发行困难,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
什么是优质股票?还是那句老话,散户不要的股票就是好股票,当时新发行的股票肯定没人要,湖北兴化这个大牛股就出现在这个群体。四川长虹(资讯 行情 论坛)因转配股的红股上市的丑闻,复牌后也遭到散户的抛售,成为了没人要的股票,它也是这次牛市的主要牛股。另外,由于当时投资者偏爱上海的股票,深圳的普遍没人要,为首的深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由于流通盘偏大,自然成为散户抛售的主要对象,而它也成为了整个牛市的领头羊。
牛市来了,什么都敢炒,疯狂程度让局外人不可想象,1996年4月23日,深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拔地而起,6天时间从4.9元上涨到20.99元,20.99元买入的投资者会不会像现在的投资者一样永远套牢呢?不会,1997年的5月,深科技达到70元,20.99元买入的投资者仍有2.5倍的盈利,这就是牛市。
牛市生命是顽强的,1996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当时的股市出现了泡沫,股市连遭打压,几乎是3个跌停板,而就在这期间,交易制度也发生了改变,实行了涨跌停板和T+1。
1997年2月20日,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股市也以阶段性低点870点开盘,经过30分钟的默哀,股市再次被资金推起。有传言说,当天管理层要求各证券公司:不管买什么,只给你们30分钟时间,所有券商必须建满仓。牛市再次一发不可收拾,3个月后,上证指数达到1510点。一路上管理层连发13道金牌打压牛市,1997年新增300亿新股发行额度的消息终于让牛市低下了高昂的头。
牛市,伟大的牛市终于结束。
1999
轰轰烈烈的5·19行情
1999年的5·19行情是在特定的背景下爆发的一波单边急升走势,中间经历了诸多利好传闻和消息的推动,场外资金不顾一切地接力买进,造成了32个交易日的辉煌,让人至今难以忘怀。
在行情启动前,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美国导弹袭击,同时也炸出了中国股市著名的“导弹缺口”。随后深沪股指连创新低,上证指数跌破1100点。在此危难时刻,证监会先后向国务院提交利好政策: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允许部分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行融资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规模、搞活B股市场、允许部分B股H股公司进行回购股票的试点等六项政策建议获批,这一系列“政策利好”也成为了奠定5·19行情的基石。
行情正式发动的当天,上午还显得相当平静,真正的变化发生在下午,大量涌入的场外资金不断推高指数,成交量猛烈放大,市场开始骤然升温。此后连续3天,市场量能梯次推进,从75亿元到102亿元到145亿元。市场的做多信心迅速膨胀,场外资金继续蜂拥入场,直到放出沪市单日445亿的天量,指数上攻至最高1756.18点才戛然而止。
本轮行情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有线电视网络股、高科技股、银行股板块、除权股板块、权重股板块、绩优股板块和标购股板块等多个热点的猛烈炒作,几乎整个市场95%以上的股票都上涨超过50%,体现出十足的牛市特征。这与后来出现的二八现象的局部牛市有着本质的区别,也是5·19被投资者念念不忘的主要原因。
2000
至今无法逾越的2245点
5·19行情力度之强史上罕见,但在见到阶段高点后,随之而来的持续半年的大调整,在1999年的最后几天,一轮新的牛市在一片观望中突然爆发。
这波由网络科技股引领的行情,无论在持续时间上,还是个股涨幅上都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上证指数从1999年12月28日起步,到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创出了2245.43点的历史新高,经过1年半的上扬,沪指创造了至今仍无法超越的历史高点。
2000年初政策利好接踵而来,先是允许券商股票质押贷款,之后实施新股二级市场配售,沪深大盘应声而起。大盘上涨的过程中,虽然有转配股流通上市,新股增发定制框架,宝钢等新股扩容等利空因素出现,但在开放式基金、保险机构、社保机构等增量资金大量入市的背景下,沪深股市大涨小回,一路创造出历史新高。
2001年,两市继续演泽着牛市的行情,但有所不同的是,大盘指数的震荡幅度明显加剧,“牛劲”已大不如前。沪深指数的综指也仅从年初的2077点至最高2245点,涨幅仅约8%,而成交量相对2000年已有所萎缩。
2002年中期,“中科系事件”、“亿安丑闻”、“基金黑幕”等一系列恶性事件相继曝光,银广夏、三九医药(资讯 行情 论坛)、麦科特、蓝田股份等一大批上市公司违规遭到立案稽查,投资者信心崩溃,沪深指数反转向下,一轮牛市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