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东土科技商誉减值前数额与今数额,请问谁知道
都是科技的商誉的减额和金额的是一样的,多多想要一个罗布奥特曼和一个迪迦奥特曼,还有光头强熊大熊二。
② 上市公司去年亏损8个亿,今年商誉减值12亿,公司股票会被st吗
上市公司去年亏损8个亿,今年商誉减值12亿,连续亏损最少三年公司股票会被改成“st”标志的,
③ 上一轮大面积商誉减值发生在什么时候
涉及到两个概念:资产减值和商誉。
商誉之前已经谈过了,本来是好东西,但是很多公司通过高价收购的溢价也并入商誉(多花了钱反而变成资产),商誉应该是逐年计提,而不是一次性,假如公司花20亿收购,但是被收购的资产只值10亿,公司会增加10亿的商誉(注意,按理说这是亏损10亿,然而账目上并不是),10亿商誉是一次性“亏损”的,常理上是一次性释放风险,但是会计处理方法需要逐年计提,每年在商誉上亏损一点,这样不会导致公司净利润大幅波动一次性出现亏损的情况。
尽可能远离商誉虚假繁荣,如果知道商誉的组成部分就更好了,另一种情况是公司商誉通过一次性计提后,运营良好,但是会计上表现不出来,这就是低估的时候,可以投资。
上市公司可以操控财务数据,千万不要怀疑,不排除两种可能性。
公司利用熊市一次性计提损失,这样来年的财务数据就好看多了,还有故意报亏的情况,引发内幕交易,管理层可以间接增持股票。
这在中国资本市场太常见了,从我们记账的角度就可以看出,通过调整记账时间,就可以控制每月甚至每个季度的盈亏,比如你购买洗衣机花2000元,按理说不能一次性支出2000元,容易形成当月盈亏不平衡严重赤字,另一种办法(也是会计上的处理方法)是分摊到每月,比如洗衣机的寿命是3年,你可以把2000分成36次计提(支出记账),那么每月的支出就只有6元钱左右而已,这么做上尽可能公平衡量真实的资产,但问题是这种资产不属于优良资产,本身不能创造价值。
因此,会计上处理账目还是有漏洞的,你的分摊期限可以做文章,来调整利润,商誉本身毫无价值,它未必是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你不是可口可乐,也不是诺基亚掌握的核心专利。
这里引起的另一个问题是资产减值,固定资产折旧,也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就像举例的洗衣机一样,通过调整计提周期实现利润调控,价值投资的基础是发现真实的财务数据。
④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是好是坏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里的资产,除了特专别规定外,属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应答时间:2020-12-0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⑤ 2019上市公司每年商誉减值止于什么时候
2019上市公司每年商誉减值止于不发生商誉减值的时候。
⑥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净资产受影响吗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净资产受影响。
商誉作为上市公司的一项资产,具体表现为在并购中支付的对价超过被购买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对商誉而言,往往面临着可能发生减值的问题,经常需要对商誉价值进行再确认、再计量。在并购标的业绩承诺不达标、特别是亏损的情形下,上市公司往往需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最终是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
⑦ 哪位大神可以帮我找近三年,完全披露商誉减值的上市公司,还有部分披露,以及不披露的,跪求大神!!!!
随着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全球企业合并浪潮,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商誉会计的处理一直是会计理论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关于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较旧《企业会计准则》有了较大的修订,尤其是单独提出了“商誉减值准备”,并对其会计处理做出了详细规定。 基于目前国内理论界对商誉会计的研究多集中在商誉的初始确认和计量等方面,很少对商誉后续计量的具体方法和披露进行单独的系统研究,因此,本文以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商誉会计处理方面的主要变化为背景,将研究角度细化为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并重点研究其相关信息披露的问题。本文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随着越来越频繁发生的企业合并活动而确认的商誉面临着更高的减值风险,而企业在年报中披露商誉减值信息仍然具有自主选择空间。因此,研究商誉的减值处理问题,尤其是商誉减值信息的披露问题,在当前更具有实践意义。 本文从商誉减值处理和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入手,分析了商誉减值处理的具体内容和会计信息披露的类型及基本原则,并将两者结合起来,重点讨论商誉减值信息的披露问题。随后,本文比较了我国商誉减值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在商誉减值的计量和披露方面的异同,分析三方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优劣,发现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和差距。另外,本文通过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对商誉减值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随后,又从中选择了三家对商誉减值信息披露程度不同的上市公司,分析其如何对商誉减值信息进行披露,发现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针对实证部分的现状分析数据,得出我国商誉减值信息披露情况的结论,即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信息披露的现状并不乐观,大部分企业均不能充分披露商誉减值的相关信息。同时在海内外上市的公司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较高,能够较充分地披露商誉减值信息,而仅在我国内地上市的公司在进行商誉减值信息披露时的自主选择空间较大。本文认为,需要在准则的规范、外界的监督和从业人员能力的提高三个方面来不断完善我国商誉减值信息的披露。
⑧ 上市公司一般什么时间发布商誉减值公告
首先要知道的是,市场上说投资并购,大多是通过收购股权来实现的,什么是股权?你对一家内公司净容资产的兴趣。什么是净资产?净值是公司所有资产减去所有负债的净值。所以直截了当地说,收购实际上是被收购企业的净资产。这种净资产有一个价格,通常在收购之前进行评估,以达成一个大家都同意的价格,买家和卖家以此作为参考,进行最终价格谈判。商誉是指交易价格中超过估价的部分,也称为溢价。那么为什么公司愿意支付溢价,原因有很多,更为公认的原因可能是被收购企业的发展前景,所以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我们知道,母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及个别财务报表均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内公布。商誉只能在综合报表中找到。母公司的单一声明中没有商誉。在合并报表层面,附属公司不再是附属公司,而成为拥有商誉的集团的资产。所谓商誉减值,就是说子公司可能会损失一大笔钱。在母公司收购的时候,预期的发展前景根本看不到。相反,年复一年的经营不如年复一年的经营好,当时的预期严重偏离,这意味着被购买的资产(子公司,包括商誉)贬值,而不是按照购买时的价格贬值,因此需要对资产(商誉)的减值进行说明。
⑨ 一个上市公司商誉规模高那么就永远不会下降吗
一个上市公司商誉规模高通过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或整体转让可以下降。
⑩ 2018年发生了什么,为何上市公司都是巨亏
也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在亏,总体来说,赚很多的也有。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版4月27日,A股3609家上市公司权已经有3235家披露了2018年年度报告,占比约为89.64%;而在3235家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3066家公布投资收益,占比约为94.78%。
更进一步分析,公布了投资收益的3066家上市公司,2018年的投资收益(合并报表)总额约为9910.72亿元,其中,有2622家投资收益为正数,444家投资收益为负数。从利润方面来看,这3066家上市公司2018年的净利润(合并报表)总额约为35602.24亿元,其中,有2734家去年净利润为正数,有332家去年净利润为负数。
2622家公司投资收益为正,总额约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