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简单介绍海尔集团背景
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公司1984年创立于青岛。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2013 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803亿元,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7万多名员工,海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 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2008 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2008 年海尔入选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四。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2012年03月24日,“2012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海尔“以自主经营体为基础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在全国451项管理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名。2012年8月8日,第六届中国品牌节揭晓年度品牌中国总评榜,海尔荣获“2012品牌中国华谱奖”,连续六年获此殊荣。
2012年9月10日,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发布2012年“亚洲上市公司50强”排行榜中国家电业海尔挺进50强,连续两年入围该榜单。2012年9月17日,第18届中国品牌价值研究结果在英国伦敦揭晓。海尔以962.8亿的品牌价值位居榜首,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
2012年11月,在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共同发起的“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颁奖典礼上,海尔集团荣获“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之战略远见奖。2012年12月,张瑞敏获得了瑞士洛桑IMD商学院将“IMD管理思想领袖奖”
⑵ 海尔集团的创使人,公司概况,成功经验拜托各位了 3Q
海尔是20世纪中国出现的奇迹之一。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十九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海尔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发展业绩,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中: 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是84年的22988倍;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19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用户的忠诚度是与海尔产品的美誉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9年间,海尔的无形资产从无到有,2003年海尔品牌价值评估为530亿元,蝉联中国第一品牌;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排行榜上,可口可乐荣登榜首,麦当劳排名第二,诺基亚排名第三。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2003年,海尔获准主持制定四项国家标准,标志着海尔已经将企业间竞争由技术水平竞争、专利竞争转向标准上的竞争。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均拥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海外市场,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按公司销量统计,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按品牌销量统计,海尔跃升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海尔集团坚持走出国门创名牌,目前,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和美国10大连锁店。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布局。其中国外最大的工业园在美国南卡州,2000年3月,美国本土生产的海尔冰箱已经进入美国消费者的家庭。 随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海尔与国际著名大公司之间也从竞争向多边竞合关系发展。2002年1月8日和2月20日分别与日本三洋公司和台湾声宝集团建立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换市场、资源共享、双赢发展。 2002年3月4日,海尔买下纽约中城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海尔在北美的总部,表明海尔品牌已初步得到了美国消费者的认可,海尔要在美国扎下根去。2003年8月20日,海尔霓虹灯广告在日本东京银座四丁目这一黄金地段点亮,这是中国企业第一个在东京银座竖起的广告牌,也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影响力上升的标志。 2002年,海尔通过在产业领域创出的品牌的信誉进入金融业,在金融领域迅速启动,发展顺利,海尔控股的青岛商业银行进入良性发展,2002年成立的保险代理公司,海尔纽约人寿保险合资公司,财务公司,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奠定基础,为集团日后的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 19年前,海尔名不见经传;19年后,海尔美誉飘香:美国《家电》杂志统计显示海尔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亚太地区声望最佳企业”,海尔名列第七;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也将海尔评为“全球最佳运营企业”。同时,张瑞敏也获得了中国企业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最高美誉,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评出“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张瑞敏荣居第26位。2003年1月,著名的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2002年全球最受尊敬企业名单,海尔雄居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第一名。2003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分别选出“美国及美国以外全球25位最杰出商界领袖”, 在“美国以外全球25位最杰出商界领袖”中,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排在第19位。 近年来,海尔已经有十几个成功的案例进入哈佛大学、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的案例库,成为全球商学院的通用教材,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唯一的。这标志着海尔已经从19年前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方法发展到以自己的创新管理进入国际管理界的前沿。 是什么因素促使海尔能够高速持续的发展呢?在海尔即将跨入世界五百强之际,作为一名海尔员工,我感到无比自豪,身在海尔,耳濡目染海尔文化氛围,深切感受企业文化对海尔发展的核心推动作用,所以,作为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我选择《海尔企业文化的特点及作用》作为论文题目进行研究论述,从中既可以学到经济问题研究的方法,同时探讨海尔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发展的作用,对其他企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一章 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基本体系 要研究海尔企业文化的特点及作用,首先必须理解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及基本体系,现分别阐述如下:
⑶ 谁知道海尔的概况 ,使命 ,宗旨
服务宗旨:用户永远是对的 ,24小时电话守候!一站到位式服务
海尔服务承诺:
只要您拨打一个电话,剩下的事由海尔来做。
海尔企业的目标: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 1984 年只有冰箱, 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 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 )
特征:海尔在当地的国家创造自己的品牌,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有很多类似,但是又有本质的不同:国际化战略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但是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是在当地的国家形成自己的品牌。国际化战略阶段主要是出口,但现在是本土化创造自己的品牌。
海尔将进一步全面推进企业国际化战略,争取早日实现进入世界500强的宏伟目标!
使命和价值观:
使命:海尔集团创全球知名品牌!
价值观:真诚到永远!
企业管理:1.海尔定律(斜坡球体论):企业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职工惰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它就会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以这一理念为依据,海尔集团创造了"OEC管理"即海尔模式。2.80/20原则,即管理人员与员工责任分配的80/20原则。即"关键的少数制约次要的多数"。 市场观念:"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卖信誉不是卖产品"、"否定自我,创造市场"。 创名牌方面:1.名牌战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 2.国门之内无名牌。质量观念:高标准 精细化 零缺陷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售后服务理念: 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发展方向:创中国的世界名牌品牌理念
国门之内无名牌
如果在国内市场做得很好,不进入国际市场,那么优势也是暂时的。
资本是船 品牌是帆
企业是人 文化是魂
国门之内无名牌
海尔在美国设厂的时候,有人在媒体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叫《提醒张瑞敏》,上面说:别的企业到美国投资都不成功,海尔去了也很难成功。这个提醒,应该说是善意的。但对海尔来讲,为什么还要美国去?美国的劳动力很贵,每个小时至少要10美金,这还是没有任何技术的工人报酬 ,比国内要高得多。但是为什么还是要去?加入WTO,必须要这么做。
有人会说:“中国是世界的工厂,美国人都跑到中国来设厂,海尔反而跑到美国去?”这是两个概念:因为外国跨国公司来设厂,他缺乏的是中国的市场资源和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其它的什么也不缺。但对中国企业来讲,除了廉价的劳动力,你一无所有。资金和技术都无法和他们抗衡。如果你等待在这,他们到中国来设厂,有一天他把在中国的优势也占全了,包括廉价的原材料和人力资源。你就什么都不是。你连中国也站不住脚。所以,海尔去美国是一种逆向思维,一定在美国市场获取海尔所没有的、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海尔也可以在当地上市,所以通过本土化,可以使品牌在每一个地方都会有竞争力。这就是海尔形成本土化的品牌,海尔不受制于人。
⑷ 海尔的企业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来界第二大白源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7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⑸ 海尔集团的现状
海尔现在是多元化发展,好似要把重点放在青岛的房地产行业上,这是不太明智的行为。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嘛,你可以参照下国企的情况。
⑹ 海尔公司发展状况
海尔集来团是世界第四自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7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
海尔从1995年起开始其多元化道路,希望以多元化战略来谋求企业的高速增长。目前该公司已经从产品多元化,进入了产业多元化经营的格局。海尔的多元化战略使其从事的业务从家居用品到手机,从生物制药到物流,从餐饮到金融——涉及的产业让人目不暇接。2003年全球营业额达806亿元。回首早年,海尔在家电领域的相关多元化策略曾经取得了成功,凭借“服务支撑品牌”这一核心竞争能力,该公司很多家电产品位列市场的第一集团军。
⑺ 海尔公司简介
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⑻ 海尔集团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公司
海尔集团(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股份制公司。
中国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始于1994年,由睿富全球排行榜资讯集团与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并发布,自2002年海尔集团以489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首次问鼎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以来,2012年,海尔集团以962.8亿元(人民币)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
2014(第20届)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揭晓,海尔以品牌价值1038亿元继续稳居中国百强品牌之首,连续13年蝉联最有价值品牌榜第一名。
2015年1月27日,“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发布,海尔集团位居家电行业榜首。
参考资料:http://ke..com/link?url=S74MCX5z33nwKZxLOaNnJk-u2yqP3--ptq2rEa-_qfEzTRpGg5XD6L0FONZd9
⑼ 海尔公司的市场概况
冰洗,热水器领先优势扩大,电脑地产突飞猛进,空调电视手机吸尘器燃气具表现还可以,其他有些业务还不明朗。
⑽ 海尔集团的发展历史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专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属特大型企业。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创业初期,只有一个产品,全厂职工不到800人,现在海尔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职工2万多人。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海尔集团公司(简称:海尔),于1984年在青岛创立,是一家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制造产品逐渐转型为制造创客的平台。
公司旗下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和海尔电器(股票代码:01169)两大平台上聚合了海量创客及创业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