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长征系列火箭
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1964年6月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长征”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在国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征一号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一号系列包括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一号丁运载火箭两个型号。它们都是三级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后还进行了长征一号乙运载火箭、长征一号丙运载火箭的研制,但未投入生产。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已退役)
是一种三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火箭全长29.8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1.6吨,起飞推力112吨,能把300千克重的卫星送入44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奠定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展的基础,发射成功率为100%。
长征一号乙运载火箭(未投入生产)
也被称作“长征一号马杰”。是长征一号的第一个改进方案。方案提出使用意造马杰火箭的第三级意丽丝固体火箭发动机来替换国产的第三级GF-02固体火箭发动机。火箭的一、二级没有更变。但当时因缺乏资金所以没有向意大利购买马杰火箭的第三级,长征一号乙也没有投入生产。
长征一号丙运载火箭(未投入生产)
也没有投入生产。第一、二级使用长征一号的发动机,保留不变,而第三级使用更先进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固体燃料,使火箭的近地运载能力提高到半吨。1984年首次成功测试第三级发动机,但因种种原因,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于1988年取消了长一丙工程。
长征一号丁运载火箭(现役)
“长征一号丁”运载火箭是“长征1号”火箭的改进型。主要的改进有:提高一子级发动机推力;提高二、三子级性能;采用“平台-计算机”全惯性制导。经过改进,“长征1号D”火箭可以发射各种低轨道卫星,并已投入商业发射。该型号火箭已进行多次亚轨道飞行,但至今未进行亚轨道以外的航天飞行。
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的航天运载器的基础型号。在“长征1号”的技术基础上,发展了“长征2号”、“长征三号”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器。长征二号目前是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家族,拥有“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捆(E)”、“长征二号F”等型号,承担近地轨道发射任务。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已退役)
“长征2号”火箭是一种两级火箭,全长31.17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190吨,能把1.8吨的卫星送入距地面数百公里的椭圆形轨道。1975年11月26日,“长征2号”火箭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于1974年11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首次发射。由于控制系统的一根导线断裂,致使火箭的姿态失控而使试验失败。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火箭再度发射并成功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太运载器的基础型号。在长征二号的技术基础上,发展了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火箭共进行了4次发射,除首次发射失败外,另外三次均圆满成功。
长征二号甲运载火箭(已改型)
大体就是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但准确指示在1974年长征二号首发失败后,对长征二号使用的风暴一号火箭第二级的陀螺控制系统作了微小改进后的火箭型号。1975年首发成功后,又成功地发射两次。按照国际惯例,对火箭发动机做多么微小的改进都需要注册,改进后第二级的“YF-22/23”火箭发动机改称“YF-22A/23A”(22、23甲),火箭的型号也同时改作“CZ-2A”(长征二号甲)。这个型号又因与年后的长征二号丙(为提供国际运载服务而更名)完全一致,所以常常造成混淆。所以一些列表会用“长征二号”或“长征二号甲”来标示1974年11月5日的发射失败,而1975年11月26日、1976年12月7日、1978年1月26日的三次发射与后期的长二丙发射任务一并收录为“长征二号丙”的发射任务。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现役)
“长征二号丙”火箭是在“长征二号”火箭基础上改进设计研制的,采用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箭长为35.15 米,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增加到2.4吨,火箭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在“长征二号丙”火箭基础上研制的“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是一种三级火箭,箭长增加为43.027米。“长征二号丙”系列运载火箭自1982年9月首次成功发射以来,至今发射成功率为100%。1987年,“长征二号丙”火箭被授予“全国质量金质奖”。1999年,“长征二号丙”火箭被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授予“优质液体运载火箭”称号,至今发射成功率为100%。
长征二号丙/SD运载火箭(现役)
1997年12月8日首次发射,是一种商业卫星发射器,即在长征二号丙的二级火箭上安装一个上面级的智能分配器(Smart Dispenser)。
长征二号丙/SM运载火箭(现役)
2003年首次发射,安装了改进版的固体上面级。
长征二号丙/SMA运载火箭(现役)
2008年首次发射,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现役)
“长征二号丁”火箭是一种两级火箭,全长38.3米,起飞重量232 吨。主要是在“长征二号” 火箭的基础上采取增加推进剂加注量和增大起飞推力的办法,使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1992年8月首次发射,至今发射成功率为100%。
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已退役)
“长征二号E”捆绑火箭,是以加长型“长征二号丙”为芯级,并在第一级周围捆绑四个液体助推器组成的低轨道两级液体推进剂火箭。火箭总长49.68米,直径3.35米。每个液体助推器长为15.4米,直径2.25米,芯级最大直径4.2米。总起飞重量461吨,起飞推力600吨,能把8.8吨至9.2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经适当适应性修改后,还可以用来发射小型载人飞船。该型号火箭已退役。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现役)
“长征二号F”火箭是在“长征二号E”火箭的基础上,按照发射载人飞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为目标研制的运载火箭。CZ-2F是我国第1种为载人航天研制的高可靠性、安全性运载火箭,是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CZ—2E基础上增加了2个新系统,即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处理系统。火箭全长58.343m,起飞质量479.8t,芯级直径3.35m,助推器直径2.25m,整流罩最大直径3.8m。火箭的芯级和助推器发动机均使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为推进剂。 它可把8t重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点高度200km、远地点高度350km、倾角42.4°-42.7°的轨道。 火箭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是目前我国所有运载火箭中起飞质量最大、长度最长的火箭。运载火箭有箭体结构、控制系统、动力装置、故障检测处理系统、逃逸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推进剂利用系统、附加系统、地面设备等十个分系统,为兼顾卫星的发射,保留了有效载荷调姿定向系统的接口和安装位置。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是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而增加的,其作用是在飞船入轨前,监测运载火箭状态,若发生重大故障,使载有航天员的飞船安全地脱离危险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先后成功发射了神舟一号至神舟八号飞船,为我国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至今发射成功率为100%。
长征二号F/T1(现役)
“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为长征二号F火箭的无人改进状态。 它在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中将完成发射货运飞船的任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就是由长征二号F/T1承担发射。
长征二号F/H(开发中)
“长征二号F/H”运载火箭为长征二号F火箭的载人改进状态。 它在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中将完成发射载人飞船的任务,“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预计将由长征二号F/H火箭承担发射任务,与太空实验室进行载人对接。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承担高轨道发射任务的运载火箭,目前有“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等型号。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已退役)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三级火箭,其一、二级是在“长征二号丙”火箭的基础上研制的,其三子级采用了低温高能液氢液氧发动机。火箭全长44.86米,一、二级直径3.35米,三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204.8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6吨。“长征三号”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是中国运载火箭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首次采用了液氢、液氧作火箭推进剂,首次实现火箭的多次启动。该型号火箭已退役。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现役)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目前长征三号系列火箭的基础型号。“长征三号甲”火箭是三级火箭,它继承了“长征三号”火箭的成熟技术,采用了新设计的液氢液氧三子级。火箭全长 52.52米,最大直径3.35 米,起飞质量240吨,主要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也可以发射低轨道、极轨道或逃逸轨道的有效载荷,首次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6吨。自1994年2月8日首次发射成功以来,至今发射成功率为100%。2007年6月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授予“金牌火箭”称号。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现役)
“长征三号乙”火箭是在 “长征三号甲”和“长征二号E”火箭的基础上研制的三级大型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其芯级与“长征三号甲”火箭基本相同,一子级壳体捆绑4个标准液体助推器。火箭全长54.84米,起飞质量426吨,主要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重型卫星,亦可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发射或发射其它轨道的卫星。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5.1吨。
长征三号乙/E运载火箭(现役)
长征三号乙/E(增强型)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其运载能力在长征三号乙标准型火箭的基础上适度提升,达到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5500千克。长征三号乙增强型至今发射成功率为100%.
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现役)
“长征三号丙”火箭是在 “长征三号乙”火箭的基础上, 减少了两个助推器并取消了助推器上的尾翼。火箭全长54.84米,起飞质量345吨,主要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可以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或发射其它轨道的卫星。 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3.8吨,至今发射成功率为100%.
『贰』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什么公司制造的,上市公司的代码呢长征五试飞成功将带动航天、军工、电子信息版块上
长征五号系列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一院”)研制,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没有整体上市,其旗下有一些上市公司:
长征五试飞成功应该会带动航天、军工、电子信息版块上涨。
『叁』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一览表
型号发射时间退役时间推进剂节数长度
(m)直径
(m)起飞质量
(t)起飞推力
(kN)有效载荷
(LEO, kg)长征一号1970年1971年硝酸-27S/偏二甲肼329.862.2581.61020 300长征一号D未发射未发射硝酸-27S/偏二甲肼328.222.2581.11101 930长征二号1974年1974年四氧化二氮+联氨231.173.351902786 1800长征二号C1975年现役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235.153.351922786 2400长征二号D1992年现役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233.667
(防护罩除外)3.352322962 3100长征二号E1990年1995年四氧化二氮+联氨2 (四个助推器)49.6867.854625923 9200长征二号F1999年现役四氧化二氮+联氨2 (四个助推器)58.347.854805923 8400长征三号1984年2000年四氧化二氮+联氨;液氢/液氧343.83.352022962 5000长征三号A1994年现役四氧化二氮+联氨;液氢/液氧352.33.352412962 8500长征三号B1996年现役四氧化二氮+联氨;液氢/液氧3 (四个助推器)54.847.85425.55924 12000长征三号C2008年现役四氧化二氮+联氨;液氢/液氧3 (二个助推器)54.843.35345.004442.4 3700风暴一号1972年1982年四氧化二氮+联氨332.63.351912968 1500长征四号A1988年1999年四氧化二氮+联氨341.93.352492962 4000长征四号B1999年现役四氧化二氮+联氨344.13.352542971 4200长征四号C2007年现役四氧化二氮+联氨3?3.35?2971? 4,200长征五号开发中未知精炼煤油+液氧;液氢/液氧360.55.2??- 12000-25000(设计)长征六号开发中未知液氧/煤油未知未知2.25?- 未知http://zh.wikipedia.org/zh/%E9%95%BF%E5%BE%81%E7%81%AB%E7%AE%AD请参阅
『肆』 “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有发射近地轨道回?太阳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空间飞行答器的能力,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为95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为5500千克,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6100千克?
运载火箭的可靠性?经济性?入轨精度和适应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截至到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100多次发射,发射成功率在93%以上?
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均获得圆满成功?从1990年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为国外和香港用户发射了33颗卫星?截至2007年底,长征火箭共进行过27次商业发射和6次搭载服务,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知名的高科技品牌
现在,集团公司正在研制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以“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适应性强?安全性好”为目标,以“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为设计思想进行研制发展?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14吨?
『伍』 长征6号火箭成功发射哪些股受益
长征来六号的成功升空无疑是对相关上自市公司股价的直接刺激,分析人士也表示,在当前国企改革、军工资产证券化大幕已经拉开的背景下,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或将成为短期卫星板块乃至整个军工板块的催化剂,新一轮行情或一触即发。
目前来看,沪深两市卫星导航概念股主要包括中国卫星、航天动力、航天电器、航天通信、航天晨光、航天电子、四创电子、启明信息、海格通信、振兴科技等。
『陆』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火箭股份)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专从事航天电子测控属、航天电子对抗、航天制导、航天电子元器件专业的高科技上市公司(股票代号600879)。公司的航天高科技产品主要包括:高性能传感器、无线电测量控制系统、特种电子通信、自动跟踪系统和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系统、卫星电视广播系统,数字化有线电视网络设备,卫星通信地球站,星上精密机构及结构部件,大型地面工程业务测控站和电子支持设备,以及火箭、卫星、舰船、飞机、核能等产品配套使用的各种电连接器、继电器、电子仪器设备、电缆网及开关设备。
『柒』 中国长征火箭已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多少次商业发射
12月5日消息,5日从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上获悉,中国长征火箭累计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60次商业发射,其中搭载发射服务15次。
殷礼明提出发展新时代商业航天的三个举措:首先是实施国际化经营工程,推动商业及海外发射场建设;其次是实施国际化应用工程,深入挖掘卫星应用和服务端;第三是实施国际化服务工程,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在航天产业应用,促进航天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
『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有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回航天汽答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万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亚太卫星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辖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10家专业公司、1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以及若干直属单位。
(8)长征火箭的上市公司扩展阅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运载火箭、各类卫星、载人飞船、货运飞船、深空探测器、空间站等宇航产品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和发射服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也是我国唯一的洲际战略核导弹研制生产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按照“发展航天、强大集团、改革创新、铸造一流”的发展方针,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突出导弹武器系统、宇航技术与产品、民用产业三大主业,努力向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标迈进。
『玖』 长征7号运载火箭概念龙头股
重点关注上海贝岭、太极实业和华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