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种植牙哪种材料比较好求推荐安全可靠的。
贵金属牙冠、氧化钴全瓷牙、钛元素这几种材料是比较安全可靠的。专
3、钛元素,钛元素是人身体相容性最好的一种材料。耐磨性比较好,腐蚀性更强,不容易被氧化,稳定性比较好,弹性好,能够产生共振效果,生物相容性比较好,没有毒害作用,无刺激性,在人体内比较稳定,湿润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黏膜。
② 生物陶瓷材料和金属材料哪个更好
这个要看你做什么用,
或者说用在哪一部分。
建议你听下让你选择的人的意见。
贸然的问,很难给你明确的答案。
③ 生物医用陶瓷材料的简介
此类材料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一般来说,生物陶瓷主要回包括惰性生物答陶瓷、活性生物陶瓷和功能活性生物陶瓷三类。其中,惰性生物陶瓷和活性生物陶瓷在前面已经简要做了介绍,而功能活性生物陶瓷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④ 口腔种植体的种植体材料
种植牙的材料供大家了解和选择。
1.陶瓷。主要就是生物陶瓷材料,陶瓷做的种植体不容易被腐蚀,也没有什么毒素析出,但是全是陶瓷做的种植体也是不够坚固的,最好是陶瓷胎配金属内芯的最为坚固。
2.金属。金属材料主要就是金属的钛合金材料或是金属的铬镍合金材料,这两种是常用的种植体材料,材料非常坚固,但是融合性比较差。其中钛合金比较好,质地非常的轻,在人体的心脏起搏器和人造骨骼方面也比较广泛的应用。
3.复合型材料。很简单就是两种或者更多的材料复合起来做的种植体,往往是在金属材料的 表面喷上陶瓷,能够很好的中和金属适应性差和陶瓷不坚固的缺点,复合出来的新材料具有既符合生物融合性又坚固的特点,是现在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材料。
4.碳素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碳素材料主要就是玻璃碳,用于做种植体不能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聚四氟乙烯容易生物降解同时会产生刺激性。这两种材料不是很常用。
以上几种材料就是现在比较常见的种植牙的种植体使用材料,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总结来说复合材料的优势可能会更加明显一些,而且材料的价格也比较适中。种植牙种植之后可能要伴随我们几十年甚至更久,所以一定不要只是关注价格方面,要选择对我们来说最安全健康质量好的材料。
⑤ 什么是纳米生物陶瓷材料
纳米陶瓷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先进材料,是由纳米级水平显微结构组成的新型陶瓷材料,它的晶粒尺寸、晶界宽度、第二相分布、气孔尺寸、缺陷尺寸等都只限于100nm量级的水平。纳米结构所具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使纳米陶瓷呈现出与传统陶瓷显著不同的独特性能。纳米陶瓷已成为当前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是纳米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陶瓷作为一种生物医用材料,无毒副作用,与生物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耐腐蚀性,备受人们的青睐,在临床上已有广泛的应用,用于制造人工骨、骨钉、人工齿、牙种植体、骨髓内钉等。目前,生物陶瓷材料的研究已从短期的替代与填充发展成为永久性牢固种植,从生物惰性材料发展到生物活性材料。但是由于常规陶瓷材料中气孔、缺陷的影响,该材料低温性能较差,弹性模量远高于人骨,力学性能不匹配,易发生断裂破坏,强度和韧性都不能满足临床上的要求,致使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纳米材料的问世,使生物陶瓷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大大提高成为可能。与常规陶瓷材料相比,纳米陶瓷中的内在气孔或缺陷尺寸大大减小,材料不易造成穿晶断裂,有利于提高固体材料的断裂韧性。而晶粒的细化又使晶界数量大大增加,有助于晶界间的滑移,使纳米陶瓷材料表现出独特的超塑性。一些材料科学家指出,纳米陶瓷是解决陶瓷脆性的战略途径。同时,纳米材料固有的表面效应使其表面原子存在许多悬空键,并且有不饱和性质,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这一特性可以增加该材料的生物活性和成骨诱导能力,实现植入材料在体内早期固定的目的。
美国的科学家研究了纳米固体氧化铝和纳米固体磷灰石材料与常规的氧化铝和磷灰石固体材料在体外模拟实验中的差异,结果发现,纳米固体材料具有更强的细胞吸附和繁殖能力。他们猜测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1)纳米固体材料在模拟环境中更易于降解。
(2)晶粒和孔洞尺寸的减小改变了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增强了类成骨细胞的功能。
(3)纳米固体材料的表面亲水性更强,细胞更易于在其上吸附。
此外,人们还利用纳米微粒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并有高的扩散速率的特点,将纳米陶瓷粉体加入某些已被提出的生物陶瓷材料中,以便提高此类材料的致密度和韧性,用做骨替代材料,如用纳米氧化铝增韧氧化铝陶瓷,用纳米氧化锆增韧氧化锆陶瓷等,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国四川大学的科学家将纳米类骨磷灰石晶体与聚酰胺高分子制成复合体,并将纳米晶体含量调节到与人骨所含的纳米晶体比例相同,研制成功纳米人工骨。这种纳米人工骨是一种高强柔韧的复合仿生生物活性材料。由于这种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力学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用它制成的纳米人工骨不但能与自然骨形成生物键合,而且易与人体肌肉和血管牢牢长在一起。并可以诱导软骨的生成,各种特性几乎与人骨特性相当。另外他们还构思将纳米固体陶瓷材料制造成人工眼球的外壳,使这种人工眼球不仅可以像真眼睛一样同步移动,也可以通过电脉冲刺激大脑神经,看到精彩世界;理想中的纳米生物陶瓷眼球可与眶肌组织达到很好的融合,并可以实现同步移动。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磁性纳米材料最为引入注目,已成为目前新兴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磁性纳米颗粒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效应,比表面激增,官能团密度和选择吸附能力变大,携带药物或基因的百分数量增加。在物理和生物学意义上,顺磁性或超顺磁性的纳米铁氧体纳米颗粒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温度上升至40~45℃,可达到杀死肿瘤的目的。
德国学者报道了含有75%~80%铁氧化物的超顺磁多糖纳米粒子(200~400nm)的合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将它与纳米尺寸的SiO2相互作用,提高了颗粒基体的强度,并进行了纳米磁性颗粒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试验了具有一定比表面的葡萄糖和二氧化硅增强的纳米粒子。在卞列方面与工业上可获得的人造磁珠做了比较:DNA自动提纯、蛋白质检测、分离和提纯、生物物料中逆转录病毒检测、内毒素消除和磁性细胞分离等。例如在DNA自动提纯中,用浓度为25mg/mL的葡聚糖纳米磁粒和SiO2增强的纳米粒子悬浊液,达到了>300ng/μL的DNA型1-2KD的非专门DNA键合能力。SiO2增强的葡聚糖纳米粒子的应用使背景信号大大减弱。此外,还可以将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涂覆高分子材科后与蛋白质结合,作为药物载体注入到人体内,在外加磁场2125×103/π(A/m)作用下,通过纳米磁性粒子的磁性导向性,使其向病变部位移动,从而达到定向治疗的目的:例如10~50nm的Fe3O4磁性粒子表面包裹甲基丙烯酸,尺寸约为200nm,这种亚微米级的粒子携带蛋白、抗体和药物可以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这种局部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一前途无量的纳米技术。
另外根据TiO2纳米微粒在光照条件下具有高氧化还原能力而能分解组成微生物的蛋白质,科学家们进一步将TiO2纳米微粒用于癌细胞治疗,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10min后,TiO2纳米微粒能杀灭全部癌细胞。
其他方面的应用还有一些例子。
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开始利用纳米微粒进行细胞分离,建立了用纳米SiO2微粒实现细胞分离的新技术。其基本原理和过程是:先制备SiO2纳米微粒,尺寸大小控制在15~20nm。结构一般为非晶态,再将其表面包覆单分子层。包覆层的选择主要依据所要分离的细胞种类而定,一般选择与所要分离细胞有亲和作用的物质作为附着层。这种SiO2纳米粒子包覆后所形成复合体的尺寸约为30nm;第二步是制取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适当控制胶体溶液浓度;第三步是将纳米SiO2包覆粒子均匀分散到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中,再通过离心技术,利用密度梯度原理,使所需要的细胞很快分离出来。此方法的优点是:①易形成密度梯度;②易实现纳米SiO2粒子与细胞的分离。这是因为纳米SiO2微粒是属于无机玻璃的范畴,性能稳定,一般不与胶体溶液和生物溶液反应,既不会玷污生物细胞,也容易把它们分开。
利用不同抗体对细胞内各种器官和骨骼组织的敏感程度和亲和力的显著差异,选择抗体种类,将纳米金粒子与预先精制的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混合,制备成多种纳米金-抗体复合物。借助复合粒子分别与细胞内各种器官和骨骼系统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在白光或单色光照射下呈现某种特征颜色(如10nm的金粒子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红色),从而给各种组合“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因而为提高细胞内组织的分辨率提供了一种急需的染色技术。
生物材料应用于人体后,其周围组织有伴生感染的危险,这将导致材料的失效和手术的失败,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为此,人们开发出一些兼具抗菌性的纳米生物材料。如在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粉的反应中,将银、铜等可溶性盐的水溶液加入反应物中,使抗菌金属离子进入磷灰石结晶产物中,制得抗菌磷灰石微粉,用于骨缺损的填充和其他方面。
目前已发现多种具有杀菌或抗病毒功能的纳米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光催化剂,普通TiO2在有紫外光照射时才有催化作用,但当其粒径在几十纳米时,只要有可见光照射就有极强的催化作用。研究表明在其表面会产生自由基离子破坏细菌中的蛋白质,从而把细菌杀死,并同时降解由细菌释放出的有毒复合物。实践中可通过向产品整体或部件中添加纳米TiO2,再用另一种物质将其固定化,在一定的温度下自由基离子会缓慢释放,从而使产品具有杀菌或抗菌功能。例如用TiO2处理过的毛巾,只要有可见光照射,毛巾上的细菌就会被纳米TiO2释放出的自由基离子杀死。TiO2光催化剂适合于直接安放于医院病房、手术室及生活空间等细菌密集场所。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纳米生物陶瓷材料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整体来分析,此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如纳米生物陶瓷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如何降低成本使其成为一种平民化的医用材料;新型纳米生物陶瓷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如何尽快使功能性纳米生物陶瓷材料从展望变为现实,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大力推进分子纳米技术的发展,早日实现在分子水平上构建器械和装置,用于维护人体健康等,这些工作还有待于材料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的竭诚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⑥ 生物陶瓷的分类
生物陶瓷材料可分为生物惰性陶瓷(如Al2O3,ZrO2等)和生物活性陶瓷(如致密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玻璃等)。
生物惰性陶瓷
生物惰性陶瓷主要是指化学性能稳定、生物相溶性好的陶瓷材料。如氧化铝、氧化锆以及医用碳素材料等。这类陶瓷材料的结构都比较稳定,分子中的键合力较强,而且都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及化学稳定性。
1. 氧化铝生物陶瓷
单晶氧化铝c 轴方向具有相当高的抗弯强度,耐磨性能好,耐热性好,可以直接与骨固定。已被用作人工骨、牙根、关节、螺栓。并且该螺栓不生锈,也不会溶解出有害离子,与金属螺栓不同,勿需取出体外。60年代后期,广泛用作硬组织修复。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家,都对氧化物陶瓷,特别是氧化铝生物陶瓷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由于氧化铝陶瓷植入人体后表面生成极薄的纤维膜,界面无化学反应,多用于全臀复位修复术及股骨和髋骨部连接。通过火焰熔融法制造的单晶氧化铝,强度很高,耐磨性好,可精细加工,制成人工牙根、骨折固定器等。多晶氧化铝,即刚玉,强度大,用于制作人工髋关节,人工骨,人工牙根和关节。单晶氧化铝陶瓷的机械性能更优于多晶氧化铝,适用于负重大、耐磨要求高的部位,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加工困难。中国陶瓷在实验室研究水准上完全可达到ISO 标准,但用于临床仍有一定差距,材料未达到ISO 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于医用氧化铝植入制品的要求) 物理特性 氧化铝陶瓷 ISO标准
6474 氧化锆陶瓷 紧质骨 松质骨 质量分数/% 氧化铝>99.8 氧化铝>99.5 氧化锆>97 密度/(g·cm-3) >3.93 >3.90 6.05 1.6-2.1 平均粒径/mm-3 3-6 <7 0.2-0.4 表面粗糙度Ra/mm-3 0.02 0.008 硬度/HV 2300 >2000 1300 压缩强度/MPa 4500 2000 100-230 2-12 抗弯强度/MPa 595 >400 1000 50-150 杨氏模量/GPa 400 150 7-30 0.05-0.5 断裂人性K/(MPa·m1/2) 5-6 15 2-12 氧化铝单晶的生产工艺:氧化铝单晶的生产工艺有提拉法、导模法、气相化学沉积生长法、焰熔法等。
a、提拉法
即是把原料装入坩埚内,将坩埚置于单晶炉内,加热使原料完全熔化,把装在籽晶杆上的籽晶浸渍到熔体中与液面接触,精密地控制和调整温度,缓缓地向上提拉籽晶杆,并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使结晶过程在固液界面上连续地进行,直到晶体生长达到预定长度为止。提拉籽晶杆的速度1.0-4mm/min 坩埚的转速为10r/min,籽晶杆的转速为25r/min
b、导模法
简称EFG法。在拟定生长的单晶物质熔体中,放顶面下所拟生长的晶体截面形状相同的空心模子即导模,模子用材料应能使熔体充分润湿,而又不发生反应。由于毛细管的现象,熔体上升,到模子的顶端面形成一层薄的熔体面。将晶种浸渍到基中,便可提拉出截面与模子顶端截面形状相同的晶体。
c、气相化学沉积生长法
将金属的氢氧化物、卤化物或金属有机物蒸发成气相,或用适当的气体做载体,输送到使其凝聚的较低温度带内,通过化学反应,在一定的衬底上沉积形成薄膜晶体。
d、焰熔法
将原料装在料斗内,下降通过倒装的氢氧焰喷嘴,将其熔化后沉积在保温炉内的耐火材料托柱上,形成一层熔化层,边下降托柱边进行结晶。用这种方法晶体生长速度快、工艺较简单,不需要昂贵的铱金坩埚和容器,因此较经济。
e、单晶氧化铝临床应用。
它用作人工关节柄与氧化铝多晶陶瓷相比具有比较高的机械强度,不易折断。它还可以作为损伤骨的固定材料,主要用于制作人工骨螺钉,比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人工骨螺钉强度高。可以加工成各种齿用的尺寸小、强度大的牙根,由于氧化铝单晶与人体蛋白质有良好的亲合性能,结合力强,因此有利于牙龈粘膜与异齿材料的附着。
2. 氧化锆陶瓷
氧化锆陶瓷(Zirconia Bioceramics)是以ZrO2为主要成分的生物惰性陶瓷,其显著特征是具有高断裂韧性、高断裂强度和低弹性模量。氧化锆(ZrO2)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Tm=2953K),在生理环境中呈现惰性,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纯氧化锆具有三种同素异型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晶型转变(相变)。在承受外力作用时,其 t 相向 m 相转变的过程需吸收较高的能量,使裂纹尖端应力松弛,增加裂纹扩散阻力而增韧,因而具有非常高的断裂韧性。
部分稳定的氧化锆和氧化铝一样,生物相容性良好,在人体内稳定性高,且比氧化铝断裂韧性、耐磨性更高,有利减少植入物尺寸和实现低摩擦、磨损, 用以制造牙根、骨、股关节、复合陶瓷人工骨、瓣膜等。上海的科学家还研制成功了等离子喷涂氧化锆人工骨与关节陶瓷涂层材料,并获得了国家发明奖。
(用于外科植入的氧化铝、氧化锆陶瓷性能比较) 性 质 氧化铝 氧化锆 密度(g/cm) 3.98 6.05 颗粒大小(mm) 3.6 0.2-0.4 抗弯强度(MPa) 595 1000 抗压强度(MPa) 4200 2000 杨氏模量(GPa) 400 150 硬度(HV) 2400 1200 断裂韧性KIC(MN/m) 5 7 氧化锆陶瓷的制备工艺:自然界含有丰富的锆英石(ZrSiO4),采用化学法可以制备纯氧化锆粉体,加入助熔剂及适当改性剂辅料后,经成型、烧结得到氧化锆陶瓷。
生物医学应用:基于氧化锆陶瓷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断裂韧性、高断裂强度和低弹性模量,适合制作需承受高剪切应力的人工关节。氧化锆/氧化锆对磨时,其磨损率是氧化铝/氧化铝对磨的磨损率的5000倍;但形成氧化/UHMWPE摩擦副时却表现出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3.碳素生物材料
自然界中碳的分布很广,有单质碳,但更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单质碳有多种同素异型体,主要有金刚石结构、石墨结构和无定形结构。碳是生物惰性的材料,在人体中化学稳定性好、无毒性、与人体组织亲和性好、无排异反应。特别需指出的是,无定形碳除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外,可以调整组成和结构改变其性能,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无定形碳虽然不与人体组织形成化学键合,但允许人体软组织长入碳的空隙,形成牢固结合,碳周围的人体软组织可迅速再生,有人认为无定形碳具有诱发组织生长的作用。由于无定形碳独特的表面组成和表面结构,与血液长期接触引起的凝血作用非常小,不会诱发血栓,因而广泛应用作心血管材料。
在医学中常用的无定形碳包括:低温各向同性碳、玻璃状碳、超低温各向同性碳、类金刚石碳、碳纤维增强复合碳材料。
A、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碳(Low Temperature Isotropic Pyrolytic Carbon,LTIC)、玻璃状碳(Glass Carbon)、超低温各向同性碳(Ultralow Temperature Isotropic Carbon,ULTIC)均为无序晶格晶格,统称为涡轮层碳。涡轮层碳(Turbostratic Carbon)的微观结构为无序结构,看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与石墨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从生物医学材料的观点出发,涡轮层碳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优良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和抗凝血性,以LTIC和ULTIC更为突出。
(涡轮层碳素材料的性质) 性 能 多晶石墨 LTI碳 玻璃状碳 ULTI碳 密 度 (g/cm) 1.5-1.8 1.7-2.2 1.4-1.6 1.5-2.2 粒 径 (nm) 15-250 3-5 1-4 8-15 膨胀系数(10/K) 0.5-5.0 5-6 2-6 --- 威氏硬度(DPH) 50-120 230-370 150-200 150-250 杨氏模量(GPa) 4-12 27-31 24-31 14-21 抗弯强度(MPa) 65-300 350-530 69-206 345-690 断裂变形(%) 0.1-0.7 1.5-2.0 0.8-1.3 2.0-5.0 B、玻璃状碳。玻璃状碳是一种不可石墨化的单块碳,具有很高的各向同性特征,原生表面及断面有玻璃体外貌特征,但仅限于外观,并无硅酸盐玻璃的空间网状结构。玻璃状碳由无规则的大约5nm的晶粒组成,具有非常低的孔隙率,对液体和气体的渗透性很低。
C、类金刚石碳。类金刚石碳(Diamond-like Carbon,DLC)中除无定型结构的碳之外,还包含有少量的金刚石微晶、石墨微晶等,其物理性能与金刚石非常相似。由于制备类金刚石的原料为碳氢化合物,因此在类金刚石中除碳外,还含有较多的碳-氢基团;随其中碳-氢基团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类金刚石的性质亦有较大变化。它具有高硬度(Hv (kg/mm2) 1200-1800)、高耐磨损、低摩擦系数、高耐腐蚀、组织相容和血液相容的优良特性。其制备工艺包括: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束增强沉积、离子镀和 PIII-IBED等。
(医用碳素材料的应用) 应 用 材 料 人工心脏瓣膜 LTI、DLC 心脏缝合环涂层 ULTI 血液通道器件 LTI / ULTI 起搏器电极 多孔玻璃-ULTI 血液氧合微孔分离膜涂层 ULTI 耳通道管 LTI 牙根、牙片植入体涂层 ULTI、DLC 人工关节涂层 LTI、DLC 经皮连接器涂层 LTI 生物活性陶瓷
生物活性陶瓷包括表面生物活性陶瓷和生物吸收性陶瓷,又叫生物降解陶瓷。生物表面活性陶瓷通常含有羟基,还可做成多孔性,生物组织可长入并同其表面发生牢固的键合;生物吸收性陶瓷的特点是能部分吸收或者全部吸收,在生物体内能诱发新生骨的生长。生物活性陶瓷具有骨传导性,它作为一个支架,成骨在其表面进行;它还可作为多种物质的外壳或填充骨缺损。生物活性陶瓷有生物活性玻璃、羟基磷灰石陶瓷、磷酸三钙陶瓷等几种。
1. 生物活性玻璃及玻璃陶瓷(Bioactive Glass & Glass-ceramics)
生物玻璃陶瓷的主要成分是CaO-Na2O-S iO2-P2O5,比普通窗玻璃含有较多钙和磷,能与骨自然牢固地发生化学结合。它具有区别于其他生物材料的独特属性,能在植入部位迅速发生一系列表面反应,最终导致含碳酸盐基磷灰石层的形成。生物玻璃陶瓷的生物相容性好,材料植入体内,无排斥、炎性及组织坏死等反应,能与骨形成骨性结合;与骨结合强度大,界面结合能力好,并且成骨较快。目前此种材料已用于修复耳小骨,对恢复听力具有良好效果。但由于强度低,只能用于人体受力不大的部位。目前制备生物活性玻璃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特殊的化学组成,纳米团簇结构和微孔,因而比表面积较大,生物活性比其他生物玻璃及微晶玻璃更好。由于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材料纯度好、均匀性高、生物活性好和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具有更好的研究及应用价值,特别是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材料在用作骨组织工程支架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生物活性玻璃及玻璃陶瓷最显著的特征是植入人体后,表面状况随时间而动态变化,表面形成生物活性的碳酸羟基磷灰石(HCA)层,为组织提供了键合界面。
A、组成:生物活性玻璃的组成主要为:SiO2、Na2O、CaO、P2O5等。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是在生物活性玻璃的基础上,控制晶化得到的多晶体。与传统钠钙硅体系玻璃相比,具有三大组成特征:SiO2含量低;Na2O、CaO含量高;CaO / P2O5比例高。
B、性质:快速的表面反应;无定形二维结构使强度及断裂韧性低;弹性模量(30-35MPa)低,与皮质骨接近;可切削生物玻璃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C、制备工艺: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工艺与传统的玻璃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包括称重、混合、熔合、熔化、均匀化、玻璃形成等。玻璃陶瓷则还需在一定的热处理制度下控制玻璃成核与晶粒生长。
D、临床应用:a) 45S5生物活性玻璃用于中耳小骨置换、颌骨缺损修复、牙周缺损修复、骨嵴维护植入体,不引起细胞损伤、无降解产物、无感染性。b) Ceravital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用于中耳外科手术,是一种低钠、钾的生物活性玻璃陶瓷。c) 磷灰石-硅灰石活性玻璃--A-WGC,用作脊椎假体、胸、额骨修复以及骨缺损修复,已成功应用于数万名患者。d) 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MBGC],主要用在颌面、脊椎、牙槽硬组织修复以及 口腔修复,其特点是优良的可加工行及骨结合性。
2.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
磷酸钙陶瓷(CPC)是生物活性陶瓷材料中的重要种类,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羟基磷灰石(HA)和磷酸三钙(TCP)。磷酸钙陶瓷含有CaO和P2O5两种成份,是构成人体硬组织的重要无机物质,植入人体后,其表面同人体组织可通过键的结合,达到完全亲和。其中,HA在组成和结构上与人骨和牙齿非常相似,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在人体生理环境中可溶解性较低;TCP与骨的结合性好,无排异反应,在水溶液中的溶解程度远高于HA,能被体液缓慢降解、吸收,为新骨的生长提供丰富的钙、磷,促进新骨的生长。除了这二者,磷酸钙生物陶瓷还包括可降解、吸收的锌-钙-磷氧化物陶瓷(ZCAP)、硫酸锌-磷酸钙陶瓷(ZSCAP)、磷酸铝钙陶瓷(ALCAP)和铁-钙-磷氧化物陶瓷(FECAP)等。
A、组成和物化性能概述
磷酸钙化合物的分类通常是按照具有的Ca/P原子比(钙磷比)进行,磷酸钙陶瓷是具有不同钙磷比磷酸钙陶瓷的总称。
(磷酸钙按照Ca/P进行分类) 钙磷比 分子式 名称 简写 2.0 Ca4O(PO4)2 磷酸四钙 TTCP 1.67 Ca10(PO4)6(OH)2 羟基磷灰石 HA <1.67 Ca10-XH2X(PO4)6(OH)2 无定形磷酸钙 ACP 1.5 Ca3(PO4)2 磷酸三钙 TCP 1.33 Ca8H2(PO4)6.5H2O 磷酸八钙 OCP 1.0 CaHPO4.2H2O 二水磷酸氢钙 DCPD 1.0 CaHPO4 磷酸氢钙 DCP 1.0 Ca2P2O7 焦磷酸钙 CPP 1.0 CaP2O7.2H2O 二水磷酸钙 CPPD 0.7 Ca7(P5O16)2 磷酸七钙 HCP 0.67 Ca4H2P6O20 磷酸二氢四钙 TDHP 0.5 Ca(H2PO4)2.H2O 一水磷酸一钙 MCPM 0.5 Ca(PO3)2 偏磷酸钙 CMP 各种磷酸钙化合物高温下的结构与其钙磷比、温度、加热速度、气氛等因素有关;合成工艺的不同,也将影响其热特性(主要是其热稳定性)。
各种磷酸钙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溶解性,磷酸氢钙、磷酸三钙和羟基磷灰石的溶度积如下:
磷酸氢钙 pK=6.57
磷酸三钙 pK=28.7
羟基磷灰石 pK=57.8
在水中磷酸氢钙的溶解能力最强,磷酸三钙次之,羟基磷灰石最稳定。因此,由磷酸氢钙及磷酸三钙制作的骨修复材料可以逐渐溶解,同时沉淀结晶为羟基磷灰石。
B、羟基磷灰石陶瓷
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简称HA或HAP)组成与天然磷灰石矿物相近,是脊椎动物骨和齿的主要无机成分,结构亦非常接近,呈片状微晶状态。它作为骨代替物被用于骨移植。HA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体内不仅安全,无毒,还能传导骨生长。HA能使骨细胞附着在其表面, 随着新骨的生长,这个连接地带逐渐萎缩,并且HA通过晶体外层成为骨的一部分, 新骨可以从HA 植入体与原骨结合处沿着植入体表面或内部贯通性孔隙攀附生长。HA生物活性陶瓷是典型生物活性陶瓷,植入体内后能与组织在界面上形成化学键性结合。HA生物活性陶瓷和骨键接的机制不像生物玻璃那样需要通过在其表面形成富硅层,进而形成中间键接带以实现键合。致密羟基磷灰石陶瓷植入骨内后,由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直接分化形成骨基质,产生一个宽为3~ 5 μm 的无定形电子密度带,胶原纤维束长入此区域和细胞之间,骨盐结晶在这个无定形带中发生。随着矿化成熟,无定形带缩小至0.05~ 0.2μm,羟基磷灰石植入体和骨的键合就是通过这个很窄的键接带实现的。
经HA表面涂层处理的人工关节植入体内后,周围骨组织能很快直接沉积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并与羟基磷灰石的钙、磷离子形成化学键,结合紧密,中间无纤维膜。HA 生物陶瓷植入肌肉或韧带等软组织或被一薄层结缔组织紧密包绕,无炎性细胞和微毛细管存在。作穿皮种植时,能在颈部和上皮组织密合,无炎症和感染发生。因此,HA生物活性陶瓷也适用于穿皮器件及软组织修复。
HA陶瓷的制备一般可从分解动物的骨组织和人工合成获得,后者又分湿法和固相反应。最常用的方法是反应共沉淀法,它是将钙质原料和磷酸盐或磷酸,分别配制成合适浓度的液体,按钙磷原子比1.67,在pH > 7的环境下,控制适当温度进行反应合成,沉淀物经脱水干燥,高温煅烧得浅绿色合成晶体的团聚体,纯度达99.5% 以上,其化学组成主要为:CaO,P2O5。单一的HA成形和烧结性能较差,易变形和开裂。加入ZrO2+ Y2O3,ZnO和含镁盐的CPM 复合试剂等,可使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足够机械强度,且无毒。连续热等静压烧结是制备理论密度的高致密HA 的有效方法。这种材料主要用作生物硬组织的修复和替换材料, 如口腔种植,牙槽脊增高,牙周袋填补,额面骨缺损修复,耳小骨替换等。由于机械强度不够高,只限用于以上不承受大载荷部位。由于自然骨优异的强度和韧性,人们想到通过仿生的途径来提高生物陶瓷修复骨修复材料的性能。Landis等人提出的骨微结构的模型已经广为人们所引用,尽管其中尚有一些细节没有实验验证。
在磷酸钙化合物中,研究得最多的是磷灰石,其化学通式为:M10(XO4)6Z2。M --为二价金属离子,XO4--为五价阴离子,Z --为一价阴离子。下面将详细论述羟基磷灰石陶瓷。
羟基磷灰石陶瓷的制造工艺:
a、固相反应法
这种方法与普通陶瓷的制造方法基本相同,根据配方将原料磨细混合,在高温下进行合成:
1000-1300℃
6CaHPO4·2H2O+4CaCO3 Ca10(PO4)6(OH)2+4CO2+4H2O
b、水热反应法
将CaHPO4与CaCO3按6:4摩尔比进行配料,然后进行24h湿法球磨。将球磨好的浆料倒入容器中,加入足够的蒸馏水,在80-100℃恒温情况下进行搅拌,反应完毕后,放置沉淀得到白色的羟基磷灰石沉淀物,其反应式如下:
6CaHPO4+4CaCO3═Ca10(PO4)6(OH)2+4CO2+2H2O
c、沉淀反应法
此法用Ca(NO3)2与(NH4)2HPO4进行反应,得到白色的羟基磷灰石沉淀。其反应如下:
10Ca(NO3)2+6(NH4)2HPO4+8NH3·H2O+H2O=Ca10(PO4)6(OH)2+20NH4NO3+7H2O
此外,还有其它方法可制成羟基磷灰石。
羟基磷灰石陶瓷的性能应用
合成的羟基磷灰石的结构与生物骨组织相似,因此合成羟基磷灰石具有与生物体硬组织相同的性能。如Ca:P≈1.67,密度≈3.14,机械强度大于10MPa,对生物无毒,无刺激,生物相溶性好,不被吸收,能诱发新有的生长。
国内外已将羟基磷灰石用牙槽、骨缺损、脑外科手术的修补、填充等,用于制造耳听骨链和整形整容的材料。此外,它还可以制成人工骨核治疗骨结核。
3.磷酸三钙
目前广泛应用的生物降解陶瓷β-磷酸三钙( 简称β-TCP),属三方晶系,钙磷原子比为1.5,是磷酸钙的一种高温相。β-TCP的最大优势就是生物相容性好,植入机体后与骨直接融合,无任何局部炎性反应及全身毒副作用。
钙磷比在决定体内溶解性和吸收趋势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和HA相比TCP更易于在体内溶解,其溶解度约比HA 高10~ 20倍。常用的β-TCP植入体内可逐渐降解,降解速率可因其表面构造,结晶构型,含孔率及植入动物的不同而异,其强度常随降解而减弱。已证实改变孔径和材料纯度能减缓降解速度,提高生物强度。
与其他陶瓷相比,β-TCP陶瓷更类似于人骨和天然牙的性质和结构在生物体内,羟基磷灰石的溶解是无害的,并且依靠从体液中补充钙和磷酸根离子等形成新骨,可在骨骼接合界面产生分解、吸收和析出等反应,实现牢固结合。
β-TCP陶瓷的缺点是机械强度偏低,经不起力的冲击。将β-TCP与其他材料混合,制成双相或多相陶瓷,是提高其力学强度的方法之一。通常认为双相钙磷陶瓷( biphasic calc ium phosphate,BCP)的骨传导效应优于单一的HA 或TCP,可以结合HA的强度高和TCP生物降解性能好的优点,而且化学成分与骨相似。Bruder等将骨髓基质细胞( bone marrow stroma cells, BMS)接种于多孔BCP上,修复21mm 长的犬股骨节段性缺损获得成功。傅荣等发现, BCP上培养BMS能更好地表达成骨细胞特性,表明BCP更适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基质材料。
⑦ 生物陶瓷材料有什么缺点
目前,生物陶瓷材料的研究已从短期的替代与填充发展成为永久性牢固种植版,从生物惰性材料发展到生权物活性材料。但是由于常规陶瓷材料中气孔、缺陷的影响,该材料低温性能较差,弹性模量远高于人骨,力学性能不匹配,易发生断裂破坏,强度和韧性都不能满足临床上的要求,致使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⑧ 纳米生物陶瓷材料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纳米生物陶瓷材料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整体来分析,此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如纳米生物陶瓷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如何降低成本使其成为一种平民化的医用材料;新型纳米生物陶瓷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如何尽快使功能性纳米生物陶瓷材料从展望变为现实,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大力推进分子纳米技术的发展,早日实现在分子水平上构建器械和装置,用于维护人体健康等,这些工作还有待于材料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的竭诚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⑨ 生物陶瓷的发展
生物陶瓷材料作为生物医学材料始于18世纪初。1808年初成功制成了用于镶牙的陶齿,而后在1871年,羟基磷灰石被人工合成。1894年,H.Dreeman报道使用熟石膏作为骨替换材料。1926年Bassett用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骨和牙的矿物质与羟基磷灰石的X射线谱相似。1928年,Leriche和Policard开始研究和应用磷酸钙作为骨替换材料。1930年,Naray-Szabo 和Mehmel独立地应用X-ray衍射分析确定了氟磷灰石的结构。1963年在生物陶瓷发展史上也是重要的一年,该年Smith 报告发展了一种陶瓷骨替代材料。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直到1971年才有羟基磷灰石被成功研制并扩大到临床应用的报道。1974年,Hench在设计玻璃成分时,曾有意识地寻求一种容易降解的玻璃,当把这种玻璃材料植入生物体内作为骨骼和牙齿的替代物时,发现有些材料中的组织可以和生物体内的组分互相交换或者反应,最终形成与生物体本身相容的性质,构成新生骨骼和牙齿的一部分。这种将无机材料与生物医学相联系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很快得到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
中国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生物陶瓷,并用于临床。1974年开展微晶玻璃用于人工关节的研究;1977年氧化铝陶瓷在临床上获得应用;1979年高纯氧化铝单晶用于临床,以后又有新型生物陶瓷材料不断出现,并应用于临床。中国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市口腔医学研究所等单位对生物陶瓷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生物陶瓷的应用范围也正在逐步扩大,现可应用于人工骨、人工关节、人工齿根、骨充填材料、骨置换材料、骨结合材料、还可应用于人造心脏瓣膜、人工肌腱、人工血管、人工气管,经皮引线可应用于体内医学监测等。
⑩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研究生生物陶瓷全国排名
1武汉理工大学 5★ 80
2 四川大学 5★ 80
3 山东大学 5★ 80
4 中南大学 5★ 80
5 东华大内学 4★ 80
6 燕山大学 4★ 80
7 华东理工大学 4★ 80
8 武汉容科技大学 4★ 80
9 吉林大学 4★ 80
10 沈阳工业大学 4★ 80
11 天津工业大学 4★ 80
12 景德镇陶瓷学院 4★ 80
13 太原理工大学 4★ 80
14 南京工业大学 4★ 80
15 江苏大学 4★ 80
16 大连理工大学 4★ 80
17 上海大学 3★ 80
18 中北大学 3★ 80
19 青岛科技大学 3★ 80
20 陕西科技大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