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天鸿集团女副总

天鸿集团女副总

发布时间:2021-02-11 17:03:11

❶ 闻掌华的背景

浙江美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美都”)是一家1997年成立的以房地产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其董事长闻掌华原为浙江省湖州市下属某镇的镇长,1993年毅然辞职下海,白手起家,靠房地产开发攫取了“第一桶金”。经过几年的辛苦打拼,浙江美都发展成为一家总资产3亿元、净资产近1亿元,横跨房地产、旅游、娱乐、汽车出租等行业的集团公司,公司也由湖州迁入了省会杭州。
尽管公司早在1997年就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但是在民营企业强手如林的浙江,像浙江美都这样的区域房地产“新星”,如果耐心排队等待首发上市(IPO),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
闻掌华了解资本对于企业成长的杠杆效应,也在四处寻觅进入资本市场的机会。从2000年起,浙江美都先后与好几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谈过买壳事宜,但因不熟悉相关运作,缺乏专业人手,结果都是铩羽而归。
而与浙江美都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浙江莱茵达投资有限公司在2001年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成功借壳“辽房天”(股票代码000558,后更名为“莱茵置业”),并且借壳后通过一系列运作,其规模效益都有了很大提升,这一发生在身边的实例无疑深深触动了闻掌华。2002年5月,闻掌华找到了“莱茵达——辽房天”并购案的策划者高江,并正式委托中企东方作了浙江美都的财务顾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企东方接受委托后,迅速成立了一支由并购、法律、财务、公关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项目组,协助浙江美都展开一场彻底的“整形手术”,包括:优化股权结构,规范财务管理,转变经营战略,调整资产布局。其目的在于:不仅使浙江美都满足收购重组一家上市公司的各项法律、法规要求,而且使其完成功能转型,即由原先的产业经营型企业转变为投资控股型企业,以便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平台。
在中企东方的指导下,浙江美都历时4个月的内部重组收效显著:主体经营性资产被归并到了各子公司中;总公司更名为浙江美都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强化了战略管理和投融资职能;各办公室门前挂起了“企划”、“研发”、“投资”、“稽核”等职能部门的牌子;为了与将来所控股的上市公司严格“三分开”,浙江美都还作了一系列业务和人员的调整。经过诸多努力,一个股权结构清晰、投资层次分明、资产充实完整、运作规范有序的新美都出现了,并作好了进入资本市场的各项准备。
与此同时,搜寻并购目标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经过多轮筛选、论证、谈判,中企东方将目标锁定在了沪市上市公司宝华实业身上。
1999年上市的宝华实业一直是资本市场上各路“诸侯”觊觎的对象。然而,宝华实业的控股股东—北京天鸿集团公司(简称“天鸿集团”)是京城房地产业的龙头老大,要从它手中接走一家上市公司谈何容易!
宝华实业其实早就在中企东方的视线范围内,两家公司的高层也早已有过接触。经过长期的观察,深入的了解,中企东方得出结论:天鸿集团转让宝华实业的控股权利大于弊,而且正当其时。理由是:在天鸿集团几百亿元资产的大“棋盘”中,宝华实业不过是颗小小的“棋子”,其主营业务和所处地域都与母公司相距甚远,母子公司间的整合难度大。换句话说,天鸿集团如欲扶持宝华实业,只能向其注入房地产类的资产和资源,而这些房地产业务一旦成长起来,就会形成集团内部此消彼长的同业竞争,破坏天鸿集团在全国的整体产业布局。
事实上,自宝华实业上市以来,天鸿集团对它“输血式”的扶持一直没有间断过,而且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巨额关联交易的途径来进行的。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这种“拆东墙,补西墙”式的扶持,使天鸿集团捉襟见肘、倍感吃力。2001年初,天鸿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天鸿宝业亮相了,这家新上市企业集中了集团内诸多优势资源,且与天鸿集团同处北京,都与房地产开发为主业,母子公司间管理、整合的难度都较低。相形之下,受海南经济大环境的制约,宝华实业的经营状况一直没有起色,2001年甚至出现了首次亏损,从而丧失了在证券市场上再融资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天鸿集团多年来予以宝华实业的贡献不仅没有回报,反而需要更大的付出。
可见,宝华实业在天鸿集团体系内的存在价值已经大大降低了,天鸿集团同时扶持两家上市公司将得不偿失,采取汰弱留强的战略是其明智的选择。
从浙江美都的角度看,宝华实业却是一只异常难得的好“壳”:股本小,未来资产资本的扩张能力强;资产状况简单,主体资产海南宝华海景大酒店和北京大运村学生公寓经营顺畅,基本上没有不良资产;负债率低,今后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开展负债经营的空间大。这些条件对于浙江美都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然而仅有理想的并购目标并不能保证并购的成功,更关键的因素在于有一份科学合理而创意独到的策划方案。
在对并购双方各自所处的战略态势作了深入分析后,中企东方认为,天鸿集团和浙江美都虽然同处房地产业,但地域悬殊,性质迥异,二者的优势和劣势恰好构成互补,如能以宝华实业作为协作平台,将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因而,宝华实业的重组方案就不应该是单纯的国退民进、改换门庭,而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浙江美都虽在资产规模上与天鸿集团不可同日而语,但民营企业鹰一般敏锐的市场目光、猎犬一样机灵的市场嗅觉却是天鸿集团等国企所欠缺的;另一方面,天鸿集团强大的政府背景和品牌融资优势又是浙江美都等民企难以企及的,二者如能为了宝华实业的长远发展携起手来,将创造一个国有民营经济有机融合、南北房地产业相呼应、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良性循环的典范。
基于以上分析判断,中企东方代表浙江美都向天鸿集团提出了收购建议:浙江美都受让宝华实业的控股权,同时天鸿集团保留第二大股东的地位,交易双方以此为契机结成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在中企东方的撮合与安排下,天鸿集团与浙江美都的高层在西子湖畔会面了。让天鸿集团的代表印象深刻的,不仅是浙江民企做事的方式和效率,还有长江三角洲房地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这里与宝华实业所处的海南经济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关股权转让的谈判在友好的气氛中迅速推进,如果说这是一场善意的并购,毋宁说是一种新型的资本联合。
很显然,由中企东方提出的重组方案道出了双方利害之所在,与天鸿集团新上任领导班子的总体思路不谋而合。
几经磋商,天鸿集团不仅与浙江美都达成了股权转让意向,而且双方一致同意让重组后的上市公司迁址到杭州。2002年9月,天鸿集团与浙江美都正式签定了《股权转让协议》,浙江美都受让天鸿集团所持宝华实业28.23%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于是,总资产3亿元、净资产不足1亿元的浙江美都一举控股了总资产7.3亿元、净资产4.2亿元的宝华实业,可谓“四两拨千斤”。而且,由于宝华实业是天鸿宝业(股票代码600376)的第二大股东,浙江美都又顺带间接参股了另一家上市公司。就这样,浙江美都完成了它的第一次资本“跳跃”。与此同时,天鸿集团保留了21.22%的股份,作为第二大股东,既能在将来分享战略投资的长线收益,又卸掉了压在“老大”身上沉甸甸的担子。
自2002年底起,换了新“东家”的宝华实业开始了有条不紊的重组进程:通过清理与天鸿集团之间的关联资产和债权债务,规范了过去“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关系;由于跳出了原有的集团利益框架,一批停滞多年的项目如海若云庄得以重新启动;盘活了固有资源后,公司经营重心向长江三角洲全面转移,2003年初斥资1.8亿元中标了浙江淳安千岛湖和杭州市两个地块的开发项目。
如今,宝华实业已正式更名为浙江美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办公地点也迁入了杭州市中心的高档写字楼—中大广场。过去在天鸿集团体系内,宝华实业仅是一条“大池塘里的小鱼”,现在收归浙江美都旗下,成了整个集团的主力军,自然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进军资本市场是浙江美都成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控股上市公司后不到半年时间里,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浙江美都的资产规模、社会影响、投融资能力都大大增强,不仅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屡屡中标,而且新近获得了当地银行给予的10亿元贷款额度。目前,整个集团的总资产比起买“壳”前增长了200%,达到了近9亿元的规模,浙江美都藉此完成了它的第二次资本“跳跃”。此时,当上上市公司董事长的美都“掌门人”闻掌华坐在杭州中大广场28层宽大的办公室里,望着窗外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楼群,不禁踌躇满志。
浙江美都的成长趋势线是其财务顾问中企东方事先描绘好的。具体负责“浙江美都-宝华实业”项目策划工作的中企东方总经理助理李佐高认为,并购本身是一项高风险的企业行为,如果没有增量资源的进入,仅仅是单纯的资本重新排序组合,则并购有可能成为一种“零和游戏”, 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而德隆的理念是,并购和产业整合都需要引进关键性的增量资源,才能使并购后的企业顺利突破“瓶颈”。在“浙江美都——宝华实业”的并购案中,这种关键性的增量资源就是浙江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为了鼓励上市公司的发展,地方政府在土地供应、信贷、税收等方面予以了浙江美都诸多优惠政策,这是其实现资本“惊人一跳”的重要保障。
李佐高直言,德隆能以数十亿资产撬动1200亿规模的资产,最大的诀窍就是找到了一个新型的合作模式—姑且可以将之称为资本市场顶级企业家俱乐部。中企东方的操作可以说是套用了德隆的成功模式,而在此之前,德隆在整合新疆的水泥行业、让屯河股份从水泥大王变身亚洲第一番茄酱生产商,就已经体现出这一倾向。
如果说那时的德隆更多地体现为“产业整合”的话,操作美都借壳宝华时的中企东方,就已经达到生产企业的“企业资源整合”。
目前浙江省上市公司资源严重供不应求,认识到了这一点,中企东方在为浙江美都作的策划方案中,不仅考虑到了资本的位移(由海南转移到浙江),资源的重置(民营与国有经济的互补),而且重点设计了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借助政策扶持)。这一策划方案没有照搬德隆并购案例的现成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德隆理念的精髓。
资产和资本都是整合双方提供,而德隆自己所做的,只不过是操盘手和中介人的作用,德隆在中国资本市场短短几年飞速膨胀,依赖的也正是自己四两拔千斤的“整合能力”。德隆成立中企东方,正是想通过一系列的投行业务操作、并购、整合,向中信综合金融控股集团模式转变,渐渐使这一企业家俱乐部真正成型,使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愿意归并到德隆这支旗下,做一些他们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大事。
此前市场上许多风传被德隆并购或操纵的当事人,之所以可以否认并购,或者否认大股东是德隆,正是德隆这一特殊的模式造成的。
中企东方成立之初,选择了一个很不错的起飞地点——经济飞速发展的浙江。这里有生气勃勃的民营经济,有巨额滚动的民间游资,有亲民务实的地方政府,有一大批迫切想上市而在证券市场的大门前望洋兴叹的优质企业,可以说,浙江是一块开展投行业务的宝地。
德隆的野心,是通过中企东方将尽可能多的浙江民企送入资本市场,再通过德隆这个企业家俱乐部,将这些企业和资源在资本层面上进行整合。
据统计,至目前为止,浙江民企进入上市辅导期的已达117家,在目前的“通道制”下,这一数字要想消化完,也要好几年的时间。况且,浙江民企还普遍存在着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绝大部分企业离规范化股份公司的运作相距甚远,这严重制约了其直接上市的进程。
此外,产权结构单一、财务管理中计帐纳税的不规范、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等等因素都是阻碍浙江民企直接上市的软肋。
针对浙江民企这种生存发展的现状,中企东方为他们度身定做了一套完整的资本运营方案,即:在完成规范化改造的同时,借助德隆娴熟的并购技巧实现“借壳上市”,再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开展并购扩张和横向整合,最终促使企业的核心业务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中企东方副总裁高江认为,许多浙江民企经过多年来一砖一瓦的积累,已到了突破瓶颈、厚积薄发的阶段,而要实现这一突破,企业必须完成其成长方式的转型,即由过去的内部积累转到并购整合与外向扩张上来,而这正是德隆的强项。
浙江民企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敏锐的市场目光、务实的经营作风和良好的成本控制,如果再加上德隆的并购成长模式和资本市场资源,将会如虎添翼,收到跨越式发展的功效。2002年下半年完成的“浙江美都——宝华实业”并购案可以视为中企东方的小试牛刀之作。

❷ 首开股份的高级管理层

总经理 王少武
王少武先生,1961年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曾任北京市综合投资公司副经理,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 杨文侃
杨文侃先生,1957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高级会计师。曾任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会计师兼财务部主任、北京世安住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城市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副总经理 王明(已辞职)
王明先生,1955年1月出生,在职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助理工程师职称。曾任北京天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2010年8月13日,公司现任副总经理王明先生因工作变动原因,现辞去所担任的本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副总经理 潘刚升
潘刚升先生,1960年10月出生,在职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助理工程师职称,国际注册商业房地产投资师。曾任北京天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潘文
潘文先生,1963年4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曾任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望京新城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副经理,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望京新城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经济合作事业部部总经理,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赵龙节
赵龙节先生,1970年9月出生,经济学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曾任北京天鸿集团公司
人力资源部经理,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董事会秘书 王怡
王怡先生,1967年2月出生,工商管理硕士,房地产经济师,英国特许会计师。曾任北京天鸿集团公司计划财务部经理,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行业务部经理,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总工程师 胡瑞深
胡瑞深先生,196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曾任北京天鸿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总经济师 王宏伟
王宏伟先生,196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曾任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建筑师,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❸ 首都企业家俱乐部成员

中国兴发集团公司 梁冶萍 总经理
中国华星集团公司 崔本中 总裁
中专科实业集团(控股)公司属 张云岗 董事长
中技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何国忠 董事长
首钢总公司 罗冰生 董事长
德国周氏王朝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周松波 总裁
北京北辰实业集团公司 李岩岭 董事长
北京京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金德珍 董事长兼总经理
海岸实业集团公司 肖 江 董事长
达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闫俊杰 董事长

❹ 中国华星集团公司是主要是做什么业务

中国华星集团公司现为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的国有企业,前身是华星物产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5年(乙亥年),公司注册资本81965.6万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42号,主营企业管理、改造、发展的策划与咨询;企业资产托管、重组和管理;汽车(含小轿车)及配件、摩托车及备件、机械设备、钢材、化工材料、仪器仪表的销售(国家有专项专营规定的除外)。

1历史沿革
1995年,经国家经贸委《关于同意成立华星物产集团的批复》(国经贸企〔1994〕767号)批准,华星物产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内贸易部以经营机电产品为主的中国机电设备总公司等7家部属公司基础上组建,1995年11月正式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登记。
1997年4月被批准列为 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
1997年,经 财政部《关于同意华星集团成员企业资产关系划转的批复》(财商字〔1996〕362号)批准,将中国华星物产集团有限公司7家子公司国有权益17.95亿元上划华星物产集团有限公司,上划的国家所有者权益改作国有法人所有者权益。
1998年,根据国家国内贸易部文件(内贸行二字〔1998〕第38号、第83号、第213号)及国家国内贸易局文件(内贸局发企改制〔1998〕第61号)批准,将中国物资再生利用公司、中国木材总公司、中国拆船总公司、中国化工轻工总公司、中国燃料总公司等12家部属公司划入华星物产集团有限公司。
经中央非金融类企业脱钩工作组和国务院《中央党政机关非金融类企业脱钩工作小组文件》(国脱钩组〔2000〕6号)批准,华星物产集团有限公司于2000年4月上划归中央企业工委管理。
2000年9月,经国家国内贸易局《关于华星集团调整母公司的复函》(〔2000〕内贸局函企改字第241号)批准,将中国华星汽车贸易控股公司更名为中国华星集团公司,华星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注销法人资格,其形成的资产、权益及尚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并入中国华星集团公司,并以2000年10月31日为合并基准日。
201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华星集团划入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不再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
2管理团队
中国华星集团公司 董事长、 总经理、党委书记: 宋耀华。
中国华星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杨殿中。
中国华星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兰绍稳。
中国华星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兼中国华星氟化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佳友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石予友。
中国华星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兼中国华星氟化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刚。
中国华星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兼中国华星氟化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临时党委书记、董事: 吴国程。
3成员企业
中国华星氟化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国华星汽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3月改建后设在赣州,注册资本35943.2万元,主要负责赣州市氟化工精深加工基地项目,在全南县和瑞金市建设氟化工生产基地,总投资将达30亿元,其中,第一期将在3年内投资7亿至10亿元,第二、第三期将在5年内总投资20亿至30亿元,5年内预计形成产值超过百亿元。在3至5年内要使集团公司在赣州的氟化工企业进入全国前三强,10年内要把赣州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氟化工基地,同时还将在赣州建设全国氟化工检测中心和研发中心,届时赣州将成为氟化工原料生产、加工及各种应用产品的重要集散基地。
全南华星氟化学有限公 司是赣州市2004年引进、重点扶持的氟化工深加工企业,注册资本5000万元,目前,该公司有1.5万吨/年无水氢氟酸生产线2条、在建5000吨电子级氢氟酸生产线1条,现总投资已近亿元。
中国华星置地投资有限公司是中国华星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主营经营项目为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房地产、旅游、酒店的项目投资、项目策划等,并发展多种经营;截至目前,公司总资产达10亿元人民币
中国数码港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华星集团公司的下属高新技术企业,系多种通信业务组合经营的全方位数据设备运营商,在全国市场具有主导地位,主要业务包括为国有大型企业和商业银行建立和运营设备中心,同时经营数据通讯、数据中心、互联网宽带运营、软硬件外包等。中国数码港厦门产业基地项目位于集美新城,将于2011年5月开工建设,建设内容为互联网运营中心及数据机房,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建成投产后预计产值近30亿元,利税3亿元人民币,并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中国华星集团美国有限公司是中国华星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核准在美国依法设立,是中国 华星集团的海外窗口,主要从事企业并购重组、委托投资、资产管理、产权经纪、国际贸易等业务,目标是发展成为华星集团乃至所有中央企业的信息平台、国际资本运作平台和国际贸易平台。华星美国公司坚持“诚信、创新、求实、奉献”的企业理念,通过与国际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大基金大财团开展 战略合作,共同打造中国投资基金,实现引进 国际资本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其他企业:
佳友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华星亚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华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北京华星利通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西直门华星贸易大厦有限公司、华星集团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中国燃料有限公司、北京东晔 创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首页链接:http://www.sogou.com/link?url=DSOYnZeCC_p7o-..&query=%E4%B8%AD%E5%9B%BD%E5%8D%8E%E6%98%9F%E9%9B%86%E5%9B%A2%E5%85%AC%E5%8F%B8

阅读全文

与天鸿集团女副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信托信披 浏览:944
大众公用股票分红 浏览:637
宁波银行后期查贷款用途 浏览:545
好好开车融资 浏览:300
融资租赁可行性报告 浏览:2
860日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373
房奴如何理财 浏览:803
南昌住房公积金贷款计算器 浏览:427
国盛华兴投资有限公司 浏览:822
工行贵金属挂单四种 浏览:918
主力资金进出散户资金进出指标公式 浏览:880
报雷理财 浏览:898
广信股份股票 浏览:472
小额贷款怎么收账 浏览:798
基金交银蓝筹净值519697 浏览:222
杏花村国贸投资公司销售情况 浏览:395
什么时间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会高些 浏览:231
深大通资金流向个股行情 浏览:73
生活理财分类 浏览:435
北京公积金贷款代办 浏览: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