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东方集团收购香港公司

东方集团收购香港公司

发布时间:2023-02-10 12:44:23

⑴ 中国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介绍

中国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东方集团」)是一家在百慕大注册、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回司,旗下主要控股持有答的附属公司为津西钢铁集团;中国东方集团在2004年3月2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旗下主要控股实体公司津西钢铁集团,其业绩在过往多年来一直稳步发展,当时上市所筹集到的资金主要全部投放在实业发展,包括在2006年投资人民币24亿元建设的H型钢生产线,当时属全中国最先进科技的大型H型钢生产线设备。

⑵ 东方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有哪些分公司

东方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有九个,分别是:
1、东方集团商业投资有限公司。
2、东方集团香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3、东方粮仓有限公司。
4、西藏鸿烨投资有限公司。
5、金联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6、金联合众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7、黑龙江东方大厦管理有限公司。
8、东方粮仓五常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有限公司。
9、东方粮仓五常稻谷产业有限公司。

⑶ 乘法营销的具体表述

不知有没有用,借鉴一些
商理缘起
不少企业在进入了稳健期后,既有稳健的产业基础,又有闲置的资金。为了能使企业进一步快速发展,企业的决策者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举重资进入陌生行业。这样,风险往往很大而且发展缓慢。

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善于资本运营,做好乘法。只有良好的资本运营,企业的资产才能得以成倍增长。

核心内容
一.做乘法扩张原产业优势,资本运营配置最佳企业资源;

二.滚雪球资本运营激活休克鱼,重策划战略重组人才是根本;

三.法人结构创造资本运营机会,产权重组奠定入市收购基础。

东方集团从20年前的小建筑队,发展成一个拥有35家下属企业,经营范围涉及金融、经贸、港口交通等多个行业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重要的一条就是成功地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进行资本运营。4年多的资本运营使东方集团规模迅速扩大,是15年前原始积累的20倍。

靠割竹子起家的华立集团,能够在1998年后迅速腾飞,也在于成功的资本运营。1999年10月,华立成功收购ST重庆川仪,完成买壳上市,扩大了核心产业的市场份额。2000年9月,华立入主ST恒泰,获得低成本融资渠道,为新的产业体系确定载体。第三次是收购青蒿素产业体系,实现公司向生物制药领域的战略调整。2001年,在收购了美国两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基础上,火速并购飞利浦集团CDMA全球研发中心,获取了核心技术,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998年以来,华立围绕主业实施并购、联合,实现了低成本、高速度的扩张,在国内电能表市场占有40%的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同行业老大。

三九集团成立之初,便开始了资本运营。1992年和1994年,三九集团核心企业南方药厂实行股权融资,先后共引进外资8000多万美元。1994年集团以几个医药公司的债权换股权,建立起自己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从1993年以后,集团便开始了更高难度的资本运作——企业兼并,陆续兼并了宁波药材公司等企业,到1997年底,三九集团以各种方式兼并药业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共16家,并且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140多家。短短几年,三九集团便通过混合兼并医药行业成功走出了一条资本经营、低成本扩张的道路,一举发展成为横跨八大行业的巨型企业集团。

20世纪90年代后期,市场已摆脱短缺经济,转向买方市场,这三个企业集团能依然屹立于市场不倒,并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其成功实施了资本运营,即遵循了企业发展乘法法则。

单纯依靠生产经营,无论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多高,发展的速度仍然是相当慢的,而企业如果学会了做乘法,学会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来推动产业经营,把加法和乘法一起使用,企业发展将会更快更好。应该说,资本运营是企业做大、做强,进行规模扩张的必要手段。一个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善于资本运营,只有良好的资本运营,企业的资产才能得以成倍增长。

内容解析
一、做乘法扩张原产业优势,资本运营配置最佳企业资源

什么是乘法意识?首先,乘法不同于加法,例如6+6=12,而6×6=36,企业做乘法就是俗话说的“滚雪球”,雪球越大在滚动时粘上的新雪就会越多,因为它是按球体面积成倍增长的,但是,如果雪球在原地不向前滚动,它就会融化,不会快速增大。乘法意识即资本运营意识,它的主要特征是把原有产业的扩张作为资本运营的目的,资本运营只是产业扩张,或者说是产业低成本扩张的手段。资本运营是为原有产业的扩张服务的,资本运营本质上是企业原有产业的优势扩张,资本运营的过程就是优势扩张的过程。

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的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宏伟曾被《华尔街日报》头版赞誉为中国民营经济20年发展的代表人物、中国民营投资产业的老大。张宏伟有句名言:“资本运作是加法,资本运营是乘法。”这就是说,乘法是以并购整合为核心的资本运营。

1996年3月,日本东京银行和是三菱银行合并,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银行;1998年4月6日,美国第二大金融企业旅行者集团和第二大银行花旗银行宣布合并,兼并涉及金额超过了800亿美元,其合并总资产达到6980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企业兼并,新成立的花旗银行超过日本东京三菱银行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企业。

汪力成说:“华立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时,我们就对它的职能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根据华立产业发展的整体战略,利用资本经营的手段,在北美地区低成本收购兼并高科技企业,快速整合技术资源,形成研发基地在北美、产业化基地在中国的最佳资源配置,为华立快速进入高科技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有效的接口。华立的战略思路是:以资本运营为手段,通过企业并购,整合产业,并为产业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纵观目前中国高速发展的大集团企业,绝大都数是通过做乘法发展起来的。但是,不少处于发展中企业的决策者,因为看到的多元化失败案例太多了,思维空间打不开,为了稳健发展,死死抱着原有的产业艰难地扩张,死死守着闲置的资金不知怎么用,丧失了发展机遇。事实证明,没有资本运营意识的企业是不能快速发展的。
二、滚雪球资本运营激活休克鱼,重策划战略重组人才是根本

1.人才问题

许多企业,虽然企业资产已有所积累,但是,没有合理的人才结构,人才的局限已形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方法不是逐步全面培养人才队伍,以后再求发展,而是应该着重在策划和资本运营上管理人才。因发展的机会转瞬即逝,而人才的培养又是长期的。

九十九分的资本加一分的智慧(知识)就可获得成功!通过资本、文化、经营理念的输入可使“休克鱼”复活,可利用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专业人才去管理企业,不一定都要事必躬亲,自己亲自参与管理。

20世纪90年代,海尔靠激活“休克鱼”组成“联合舰队”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1995年,海尔以自己的企业文化“激活休克鱼”——青岛红星电器厂,截至12月底,该厂1995年出口洗衣机8.2万台,创汇1230万美元,位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同样,海尔还激活了黄山电视机厂、爱德洗衣机厂等一批“休克鱼”。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海尔集团的模式不应是一列火车,加挂的车厢越多,车头的负担越重;而应是一支联合舰队,每一支舰队都有一定的战斗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谋子”和“谋势”

把资本运营和“销地产”的整体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是华立最成功、最闪光的一招。企业资本运营,不应该单纯为上市而上市,为借壳而借壳,而是要把资本运营作为手段,与自己公司的整体战略、发展方向结合起来。这就是围棋上常说的“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很多在资本运营方面成功的企业,在“谋子”和“谋势”方面都处理得很好,达到了具体操作和战略布局完美统一。

三九集团对四川雅安药厂的兼并就是一例。雅安药厂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研制生产中药注射剂的厂家之一。他们在中药注射剂生产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而且雅安地区也具有药材资源优势,但由于企业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企业效益一直不好。三九集团一直对中药针剂方面的业务很感兴趣,并看好此类产品未来的前景,从战略方面一直想投资此类产品,只是苦于自己投资建厂,各方面投入都很大,而且三九集团地处深圳,也不具备药材资源优势。1995年,三九运用资本运营手段兼并了雅安药厂。1999年,雅安药厂的利税从兼并前不足100万元飞跃到9000万元。

三九和华立的具体情况虽然不同,但他们成功的共同之处都在于把资本运营纳入了自己的战略发展,把资本运营作为原有优势产业扩张的手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把资本运营和优势产业扩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是其价值所在。

三、法人结构创造资本运营机会,产权重组奠定入市收购基础

资本经营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企业家个人的努力和企业的实力,更取决于对机遇的把握。华立集团汪力成深有感触的说,机遇往往是一闪即逝的,不可能再现。纵观华立30年的成长历史,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但每次在历史关头的进步和跨越,都是建立在对机遇的准确预见和把握基础上的。

在东方集团的发展史上,也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上市的民营企业;第一个控股国家港口;第一个赢得世界银行的巨额美元贷款等等。而这些都是由于东方集团善于抓住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和国内产权重组改造的机遇,依靠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实现了集团规模的迅速扩张与腾飞。1997年,东方集团决定收购一家中国香港上市公司时,亚洲金融危机袭击中国香港,在千钧一发之际,高层决策者作出判断:危机也是一个机遇,可以大胆进入。结果由于市值大大缩水,东方集团的收购成本比预计低了很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遇只会钟情于有准备的人。东方集团敢为天下先,超前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内部机制改革达到最高期望值,为东方快速成长奠定制度的基础。在收购中国香港上市公司时,东方集团就精心准备,筹措到25亿元资金,随时准备入市收购。1994年,华立集团将电能表生产改组设立为杭州华立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进行了两次以职工持股为内容的产权改革,使华立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1995~1998年,集团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进行了资本结构的调整,通过各种形式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本结构。这些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使华立集团深刻地认识到资本的重要性。这些实践,为华立日后买壳上市做好了内部准备。华立集团在收购上市公司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成功收购一家公司的关键之处在于,本公司是否有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资本运作经验,其次才是公司是否有经济实力,去盘整启动目标公司。应该说,华立收购川仪是偶然中的必然,重庆川仪公司由于沿袭了原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不活,主业务赢利能力低,连续两年亏损。其股票被特殊处理,简称ST重仪。华立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农网改造的良机,入主川仪,斥巨资对重庆电能表市场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大幅扩大生产规模,公司当年实现扭亏,一年时间,净利润由-468.71万元上升到105.57万元,相应地,每股收益由-0.03元上升到0.20元。

资本运营是企业做大做强,进行规模扩张的必要手段。企业在做乘法时,须把握上述三个原则。

商理应用
采用乘法发展法则,能使企业尽快驶入“高速公路”,跨越常规的“滚雪球”式的发展模式,有助于企业规模扩张,做大做强。

本文选自尚阳最新著作《商理——中国当代企业竞争方法》,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采用西方商理的思维模式,用简练朴素的预言、规范缜密的文体,站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历史高度,以独特的视角归纳总结出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其中蕴藏的实力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将其中最核心的、便于存取的、可以复制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商务理念和经营规则进行整理提炼,深刻揭示了中国当代企业精英的创业人生,感性再现了当代成功人士的创业历程,理性地概括出当代企业成功的55则商理。该书无论对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还是对企业管理学习者或商务策划师,都极具研读价值。

⑷ 中国在海外投资方式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模式比较分析

一、建立海外营销渠道投资模式

建立海外营销渠道投资模式,指的是我国一些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目的并不是在东道国设立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机构,借此构建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和网络,将产品直接销往海外市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底,境外贸易性企业占境外企业总数的55%,这些贸易性企业中有相当数量是国内主办企业的海外营销机构。这说明到目前为止,建立海外营销渠道投资模式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最主要的模式。

中国最大制药企业三九集团的海外投资基本上属于这种模式。三九集团的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等均在国内,海外公司主要是营销机构。自1992年以来,三九集团先后在香港、俄罗斯、马来西亚、德国、美国、南非、新加坡、日本、中东地区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营销公司。这些营销公司作为三九集团在海外的窗口,担负着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了解三九产品,开拓三九产品海外销售市场的重任。海外营销公司的发展壮大,使三九集团产品的市场由单一国内市场逐步演变成为全球性市场。另外,福建福耀集团、天津天狮集团、中粮集团、中化集团和中技集团等企业的海外投资也主要是为了建立本企业的海外营销网络,也属于建立海外营销渠道投资模式。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企业建立海外营销渠道具有其优点和制约条件,其中优点表现为:一是企业通过构建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将产品直接销往海外目标市场,有利于扩大出口规模。二是在此种模式下,企业不仅可以直接扩大产品出口,通过直接掌控海外销售获得流通领域的可观利润,还能直接了解市场信息。三是“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做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中国企业具有吸引力,因为导致中国生产的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劳动力充裕等因素有可能会保持较长时间。四是对于部分大企业而言,设立海外营销渠道,有利于其通盘考虑进出口和国内外市场,通盘考虑国内外可利用资源,实施其全球发展战略既推动出口也寻找进口赢利的好机会,真正做到国际化经营。五是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还能够为国家出口创汇,并解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建立海外营销渠道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条件,即采用这种投资模式主要是销售走出去了,企业的生产、采购和研发等并未走出去,因而容易遭受国外包括反倾销在内的各种贸易壁垒的限制,所以企业需要适当增强这方面的应对能力。

二、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

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是指我国有些企业通过在境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开展加工装配业务,以企业自带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投资为主,经加工组装成制成品后就地销售或再出口到别的国家和地区,借此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出口。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由于适合我国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近年来日益成为企业海外投资的一种重要模式。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12月底,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已达490家。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技术成熟和生产能力过剩的纺织服装、家电、轻工、机械和原料药等行业。

近年华源集团境外加工贸易投资的规模已接近3亿美元,起到了示范和龙头作用1992年诞生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华源集团,是以纺织业为支柱产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纺织业面临的是国内市场萎缩、生产能力过剩,而在国际市场上又不断受到以出口配额和保障措施等为主要形式的贸易壁垒的限制。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华源集团抛弃单纯依靠出口占领海外市场的传统做法,另辟蹊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先后在塔吉克斯坦、尼日尔、墨西哥、加拿大和泰国等地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加工基地并合理利用原产地规则,有效绕过国外贸易壁垒,规避反倾销,拓展了海外市场,并带动和扩大了国内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出口。华源集团在墨西哥和加拿大设立了两个纺织企业,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规定的贸易区成员国境内生产的棉纱或纤维制成的纺织品享有免税、免配额的优惠政策,扩大了对北美尤其是美国的棉纱和面料产品出口。

此外,深圳康佳集团、珠海格力集团和江苏春兰集团等企业的海外投资也多属于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

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的最大特征是两个互动即投资与贸易的互动和对外经济贸易业务与国内经济的互动。通过对外投资带动和促进外贸出口第一个互动;通过对外投资与出口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是第二个互动。这些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开拓国外市场、带动出口,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的第二个特征是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的主要方式是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开展加工装配业务,以企业自带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投资为主,经加工组装成制成品后就地销售或再出口到别的国家和地区。

采用这种投资模式的企业一般是我国技术成熟国内生产能力过剩的纺织服装、家电、轻工、机械、原料药等行业的制造业企业,投资集中在亚、非、拉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等发展中国家与地区。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的条件是企业国内生产能力过剩,但其产品在国外又有市场。

企业采取境外加工贸易模式开展海外投资,首要的优点是可以将成熟的技术设备和过剩的生产能力搬迁到市场销路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这样就能够使企业过剩的生产能力继续发挥作用,继续获得收益。其次,采用这种投资模式,主要是以国内的技术、设备、原材料、零配件等实物作为出资物,另外再加小部分外汇资金,可以节约外汇支出,符合一些企业的实际需要。第三,企业采取境外加工贸易模式开展海外投资,还能够合理地利用原产地规则,规避和突破各种贸易壁垒,有效拓展海外市场。

三、海外创立自主品牌投资模式

海外创立自主品牌投资模式是指我国某些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不论是采取绿地投资方式还是采取跨国并购投资方式均坚持在全球各地树立自主品牌,靠长期的投入培育自主的国际知名品牌,靠消费者认同自己的品牌来开拓海外市场。

该模式以海尔集团为代表。海尔集团在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过程中,始终以创立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为核心目标。早在20世纪80年代,海尔集团总经理张瑞敏就提出了“创海尔世界知名品牌”的战略。1998年后海尔全力实施国际化战略,使海尔成为国际化的海尔,让海尔由中国名牌成长为世界名牌。

海尔集团在海外投资办厂时,坚持打海尔的牌子,中方投资方是海尔,企业的名字是海尔,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海尔牌的。由此看来,海外投资不仅是海尔占领国际市场的手段,更是其创立世界名牌的有效途径。海尔赋予了海外投资新的功能和含义。海尔采用的“先难后易”策略是由海外创牌模式决定的:海尔先进入欧美等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份量最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靠质量让当地消费者认同海尔品牌,取得当地名牌地位然后靠品牌优势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海尔在美国、欧洲实施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正是为了在欧美国家树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进而让海尔成为世界名牌。随着一个个本土化的名牌崛起于世界各地,海尔实施的创世界名牌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大陆只有海尔集团一家入选,排在第95位。

在海外自主创牌投资模式的主要特征十分明显,一是企业海外投资无论采取绿地投资方式还是跨国并购方式,其核心目标之一始终是创立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二是采取“先难后易”策略,其中有两层含义:即采取该模式的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采用先难后易的策略,如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先进入欧美等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有份量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靠质量让当地消费者认同海尔的品牌取得当地名牌地位后,再靠品牌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同时,采取该模式的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的道路也是先难后易的,即先到发达国家建厂而后再向发展中国家扩展。由于创自主品牌定位很高,所以企业在跨国经营的初期注定要经历较长的困难期,之后品牌才能逐渐被消费者认识、认知和认同,才能打开局面。二是“先有市场,后建工厂”,如海尔先通过出口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等海尔的品牌被当地消费者认同、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再投资建厂。

海外投资自主创立品牌的模式有其优点和制约条件。从优点来说,首先,这种海外投资模式属于“厚积薄发”型,虽然开始阶段起步艰难面对的成败风险大,但一旦打造出世界上知名品牌,就能在国际投资和生产中处于产业链的高端,就能获得超额利润,就可以不再为国外跨国公司打工,从而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该模式将树立统一自有品牌和本土化战略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例如,为了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不同需求,海尔在坚持统一自有品牌的前提下实行设计、生产和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发展战略。

从制约条件来看,这种海外投资模式具有相当的挑战性。首先它要求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拥有具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品牌同时还需要国内投资企业有熟谙国外当地市场情况的专业人才来成功地打造和管理品牌。因为,到海外去办企业已经有一定的难度,而在那里林立的名牌之中创立自己的品牌就更难,而要将一个有待树立和打造的品牌在当地塑造成知名品牌真是难上加难。这要求国内投资企业起点要高,在目前条件下,中国大部分企业不具备这些条件。其次,这种海外投资模式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国际知名品牌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积累起来的,需要进行长期大量的品牌投入,应当说品牌的价值实际上是品牌投入的回报。那么,海外企业既要进行生产投入,又要进行品牌投入,由于进行双重投入,短期效益肯定要受到影响。

四、海外并购品牌投资模式

海外并购品牌投资模式是一种与海外创立自主品牌投资模式迥然不同的投资模式,它是指通过并购国外知名品牌,借助其品牌影响力开拓当地市场的海外投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一是“买壳上市”,即先收购国外当地知名品牌这个“壳”,然后借助这个“壳”对产品进行包装,获得或恢复当地消费者的认同,快速进入当地市场。二是由于所并购的多是经营不善或破产的海外公司现成的知名品牌,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销售渠道,所以该模式省去了海外品牌塑造和品牌推广的时间与费用。三是该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资金基础、信誉较好、有能力收购和驾驭海外知名品牌的大型企业。

海外并购品牌模式,已成为TCL集团独特的海外投资模式。2002年9月,中国TCL集团下属的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其新成立的全资附属公司施耐德电子有限公司(Schneider Electronics GmbH),收购了具有113年历史、在德国和欧洲有广泛的基础、号称“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百年老店施耐德电子有限公司的主要资产,其中包括“SCHNEIDER”(施耐德)及“DUAL”(杜阿尔)等著名品牌的商标权益。继收购德国施耐德之后TCL集团又于2003年7月花费几百万美元间接收购了美国著名的家电企业戈维迪奥(Govedio)公司,这次收购是一次全资收购。戈维迪奥公司是一个做录像机、DVD等视像产品的渠道公司,一年的销售额约2亿多美元。并购美国戈维迪奥公司后,TCL集团仍计划在美国市场继续使用戈维迪奥品牌销售彩电、碟机等产品,努力扩大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借外国品牌开拓海外市场,已成为TCL集团独特的海外营销策略。

中国企业目前在国际竞争中的最主要优势是成本优势和产品优势,最差的是品牌优势,通过海外投资并购一些国外知名品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三个优势的结合,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海外品牌输出投资模式

海外品牌输出投资模式指的是我国那些具有得天独厚品牌优势的企业,开展海外投资时不投入太多的资金,而多以品牌入股的合资形式或采取特许加盟与连锁经营等其他方式进行拓展。采用该模式开展海外投资的我国企业目前为数不多比较典型的是北京同仁堂。

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已有330多年的悠久历史,如今已成为一家现代化的大型中药企业。同仁堂的品牌誉满海内外,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其品牌优势得天独厚。目前,同仁堂商标已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于续,并在台湾进行了第一个大陆商标的注册;同时同仁堂的产品已经畅销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仁堂在中国拥有300多家零售和专营药店,在海外也成立了l0多家公司或药店,是2002年全国出口创汇最多的中药企业。显而易见,同仁堂的知名品牌已成为同仁堂集团开展跨国经营的特有优势。同仁堂的海外投资,无论是品牌入股的合资形式还是采取独资、特许加盟、连锁等其他方式,都注意把“同仁堂”这个中华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向海外输出,拓展海外市场。同仁堂的海外品牌输出投资模式与前面分析的以海尔集团为代表的海外创立自主品牌投资模式不同,后者是一边“走出去”一边进行创牌活动,而前者则是在往外“走”时已经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比较成熟的品牌。

采用这一模式的前提条件是企业需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而这正是当前中国大多数企业的“软肋”。因此,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采用这一模式的条件。但是,伴随着中国企业争创名牌进程的加速,相信在一定时期以后这种模式将会逐步流行开,因为来华投资的许多外国跨国公司都采用这种模式进入中国市场。虽然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确缺少世界名牌,但是在中药和中式餐饮等行业,中国的一些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商标,在国际上拥有核心竞争力。这些行业的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一定要注意发挥自身品牌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争取早日将企业做大做强,早日成为独具中国产业特色的跨国公司。

六、海外资产并购模式

所谓海外资产并购模式是指中方企业作为收购方购买海外目标企业的全部或主要的运营资产,或收购其一定数量的股份,以实现对其进行控制或参股的投资行为。中方企业并购目标企业后一般不承担目标企业原有的债权债务及可能发生的赔偿,只承接目标企业原有的资产和业务。2000年4月,万向集团整体收购美国舍勒公司即属于海外资产并购模式,另外,像海尔集团收购意大利电冰箱制造厂、北京东方电子集团收购韩国现代电子、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购并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的部分权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两亿多美元收购印尼油气田资产、中国网通(香港)公司牵头收购亚洲环球电信网络资产、华立集团收购飞利浦在美国圣何塞的CDMA移动通信部门、上海制皂集团有限公司收购美国SPS公司和Polystor公司可充电电池生产资产项目等也属于这类投资模式。

美国舍勒公司始建于1923年,是美国汽车市场上的三大零部件生产供应商之一。早在1984年,舍勒公司给了万向一笔3万套的万向节订单,万向由此开始了汽车零部件生产之路。万向的产品在美国市场销售都冠以“舍勒”商标。从1994年开始,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内部决策的失误,舍勒公司的经营开始下滑。后来,舍勒主动提出请万向并购的要求。结果,万向花了42万美元收购了舍勒公司的品牌、技术专利、专用设备及市场网络等主要资产,而厂房、设备等由另一家公司买走。并购“舍勒”的最直接效果是,万向在美国市场每年至少增加500万美元的销售额。更深远的意义则是,由于并购了“舍勒”,万向产品有了当地品牌、技术和生产基地的支持。

采用资产并购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可以避免目标公司向我方企业转嫁原有债务及“或有债务”。因此,以并购方式进行海外投资时,若我方企业考虑到海外目标企业可能存在债务不清、可能因对他人提供担保而在交易完成后引起赔偿等问题时,可采取资产收购方式。另外,在资产并购方式下,只要目标公司赞成资产出售的股东达到法定人数即可进行收购,即使目标公司有少数股东想阻挠也不影响我方企业的实际收购。

这种方式的制约条件一是由于多以现金方式进行收购,故需我方投入较多运营资本。二是由于中方并购企业在完成并购后要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以实现海外并购的目的,因而应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整合人才。三是对目标企业债务、税收和法律诉讼等情况掌握方面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形成并购陷阱,制约并购目标的实现。

由于目前国际直接投资业务中主要的方式是并购投资,而不是新建投资方式(或称绿地投资方式),所以应当说海外资产并购模式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海外投资方式。还有,资产并购模式是以大量非上市企业为交易对象,上市公司终归只是海外企业群体中的一小部分,因而这一模式比海外股权并购模式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更适合广大中小企业。随着我国海外投资规模的日趋扩大,并购投资将日益成为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其中资产并购模式会被更多的企业选用。

七、海外股权并购模式

海外股权并购模式是指我国公司购买一家海外目标公司(通常都是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认购其新增注册资本,所获得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可对该公司行使经营管理控制权的一种海外投资行为。在海外股权并购模式下,其交易的对象是海外目标公司的股权,而最终取得的是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我国企业作为收购方成为海外目标公司的新股东。近年来,国内企业选择股权并购模式进行海外投资的事例逐步增多,如2001年万向集团并购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UAI公司、2003年北京东方电子集团收购上市公司冠捷科技等都属于此类并购。

2003年8月,北京东方电子集团以10.5亿港币收购在香港和新加坡两地上市的冠捷科技有限公司股份3.56多亿股,以占有其超过26.36%的股份成为冠捷科技第一大股东。冠捷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PDP显示器以及液晶电视类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通过本次海外股权收购,北京东方电子集团将自此拥有从TFT-LCD面板到显示器整机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以及遍及全球的市场、研发、服务体系,从而奠定了实现“通过产业整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

在股权并购模式下,作为投资主体的我方并购企业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但海外目标企业一般为在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股权并购实施过程复杂,但法律程序简单。在法律程序上,只要并购方取得股权优势后即可进行董事和监事的改选。股权收购完成后,海外目标公司作为我方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存在,拥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由于买卖协议的签订方是我方收购企业和海外目标公司的不同股东,故该投资模式的交易决策具有分散性。

采用股权并购方式进行投资,由于不增加海外目标公司及其股东的税收支出,故收购成本较低;同时可以运用股权并购方式取得目标公司的控股权,使目标公司在经营上与我方公司形成一个整体,为我方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服务。但采用这种模式,在股权收购条件下,我方企业要对海外目标公司的一切债务负责。另外,由于并购交易决策具有分散性,可能会遇到少数股东的阻挠。

随着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权并购模式日渐通行。采用股权并购模式进行海外投资,我方企业既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又可以节约交易成本,获得生产要素内部化收益;运用股权并购方式我方公司可以在部分出资控股的情况下,以“小资本”控制“大资本”取得海外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实现企业资本滚动式发展,迅速实现企业海外扩张的目标;通过股权并购,还可实现我方企业海外间接上市的目标,即买壳或借壳上市。

八、国家战略主导投资模式

国家战略主导投资模式是指我国一些大型能源企业开展海外投资主要是政府的推动,注重的是国家的宏观利益是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而向海外资源开发方面进行的投资。海外能源开发投资是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步骤,这类投资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投资回收期限长,投资风险大,需要政府来推动和承担主要风险。在这种模式中,即包括新建海外企业也包括通过资产或股权并购而设立的海外企业。现阶段,这种投资模式主要体现在能源战略方面,今后将向资源战略扩展。

开展该模式海外投资的代表性企业当属我国三大石油巨头即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石油能源是保证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能源,开展国家战略主导模式的海外能源投资是解决能源瓶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三大石油巨头积极实施国家提出的“走出去”战略,着眼国家长期能源安全,纷纷进行海外油气田的投资开发,先后启动了二十几个项目。三大石油巨头与国外的很多合作项目采取的是“份额油”的方式,即中国石油企业在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额。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石油进口数量以及价格的稳定。

海外投资的主体一般是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重点能源企业,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资金来源有保证,抵御风险能力较强,从而有利于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实施。由于把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宏观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就比把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第一位的其他投资模式能更有效地为国家战略服务。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有些自然资源如石油的供给形势己越来越严峻,为了维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必须通过海外投资参与国际能源生产分工,尽可能多地利用海外能源,落实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当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海外投资就发生在自然资源行业,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国家战略主导模式的海外投资仍将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模式之一。但这种投资模式在非能源行业一般不采用,由于所需投资数额较大,眼下非国有大型能源企业采用也不现实。

九、海外研发投资模式

海外研发投资模式是指我国一些高科技企业而非传统的制造企业或资源开发企业通过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利用海外研发资源,使研发国际化,取得居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对外直接投资与提供服务结合起来。首创这一海外投资模式的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

华为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和32个分支机构在美国硅谷和达拉斯、印度班加罗尔、瑞典斯德哥尔摩、俄罗斯莫斯科等地建立了多家海外研发中心,并通过各种激励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进行研发,从而能够及时掌握业界最新动态。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截至2002年底,华为累计申请专利2154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国内企业之首,华为申请国际和国外专利198项,是发展中国家企业里最多的。华为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在86个国家和地区注册600多件次。华为依托全球化技术开发网络,利用遍布世界各地的研发机构,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性能价格,帮助全球运营商确立可持续赢利的运营模式。现在,华为的设备已经在非洲、南美、东南亚、东欧等地区40多个国家昼夜运转,靠着掌握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华为在世界电信市场上已经能与跨国公司比肩较量。

高科技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展海外投资,必须拥有强大的技术开发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弱势和薄弱环节正在于普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学习华为的做法,进行海外研发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利用海外的研发资源,推动研发国际化取得居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提升科技国际竞争力。

⑸ 600190 G 锦州港公布重大事项待有谁知道

G 锦州港600190
大连港鲸吞锦州港东方集团“待市而沽”
8月28日,下午刚刚收市,G锦州港(600190.SH)突然收到上交所的停牌通知。当晚公司发布公告,因重大事项,公司股票即日起停牌。
当天,G锦州港涨停报收。
8月29日上午,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G锦州港的停牌起因于公司股权变动:公司第二大股东锦州港务局拟将其持有的G锦州港股权转让予大连港务局,随后要约收购G锦州港B股,如果成功,则将控股G锦州港,两家港口资源的整合,也将随之展开。
港口资源大整合
接近锦州港的一位人士介绍,目前,辽宁省主要有三个港口,其中锦州港作为矿产和能源的出口,营口港则作为东北粮食的出口,另外还有丹东港,规模较小,而大连港则因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走的是多元化发展的路子。
"大连港一直在谋求做大做强,力图成为一个国际性港口,而且,这一诉求得到了大连政府方面的支持。"上述人士称。
据悉,2006年,大连港重点项目投资就达到40亿元。不过,"现在大连港距离国际性港口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大连港除了需要扩建吞吐能力外,还要将周边如营口港、锦州港进行整合,然后与青岛港、天津港等环渤海港口合理分工,才能在与韩国釜山港等国际性港口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联合证券分析师朱远颂认为。
朱指出,锦州港口年吞吐量近2400万吨,是北方重要的枢纽港口,也是东北亚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
今年初,大连港的控股公司大连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多次与锦州港方面接触,并最终参股锦州新时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锦州港由此成为大连港第一个外地投资的码头项目。
"对于锦州港,大连港志在必得。"知情人士称。
关于收购锦州港一事,"我们和有关方面已经谈了好几个月。"8月29日,大连港一位高层透露。
巧合的是,8月22日,由锦州市长刘志强带队的锦州市政府考察团来到了大连,并且与大连市长夏德仁会晤。"其主要目的就是与大连方面商谈锦州港与大连港资源整合等事宜。"上述知情人士称。
另一方面,"大连港一直打算在A股上市,但是IPO的时间成本很大,收购G锦州港可以看作是大连港借壳上市的一次战略布局。"蔚深证券刘国宏认为,"G锦州港算是一个比较干净的壳资源。"
刘国宏分析指出,从可行性上来讲,股改之后,大股东的股权被稀释到27%,如果大连港收购锦州港务局15.85%的股权成功,再加上公司1.1亿股B股的要约收购,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将相差无几,如果再在二级市场收购一定数量的流通股,控股地位将不难获得。
8月29日,锦港B股(900952.SH)报收于0.365美元。
东方集团待价而沽?
目前,G锦州港第一大股东为东方集团(600811.SH),持有股份27.13%。
在大连港这起收购行动中,东方集团无疑很关键。"东方集团早有退出G锦州港的打算。"知情人士称。东方集团的掌舵人张宏伟也曾对媒体表示,将来不排除卖出锦州港股权的可能。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G锦州港的经营一直没有起色,与同为A股上市公司的天津港、盐田港和宁波港等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这也可能是张宏伟萌生退意的原因。
但是,东方集团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士称,东方集团现在并没有转让G锦州港的股权。
业内人士认为,东方集团之所以没有将股份直接转让给大连港,可能是希望卖出更高的价格。
"港口本来就取决于天然的地理优势,现在的港口资源非常稀缺,能开发的港口数量有限。"刘国宏称,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港口投资的焦点,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洲区域正是港口投资的主战场。
和记黄埔高层曾公开表示要收购锦州港,并且与张宏伟有过多次接触。
"锦州港是个油港,与中石油战略布局相关,所以也是中石油争取的对象。"上述接近锦州港高层的人士称。公开资料显示,中石油全资子公司锦州石油化工公司目前持有G锦州港8.82%的股份。
"东方集团把股权卖给谁,现在还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东方集团将股权转让,肯定会大赚一笔。"上述业内人士称,如果东方集团将股权转让给了大连港以外的投资者,将来有可能爆发一场G锦州港的控制权之争。(21世纪经济报道)

⑹ 东方集团收购辉澜是利空吗

东方集团收购辉澜不是利空是利好。东方集团本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目的为通过收购优质资产,提升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增厚上市公司利润,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形成国内以现代农业及健康食品等民生相关产业为主、国外以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国内外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⑺ 600811东方集团怎么了

东方集团发布澄清公告后跌停

和讯股票消息 东方集团(600811)今日发布关联交易及澄清公告后股价高开报41.72元,开盘价即是最高价,之后迅速被大单打压,很快封到跌停位置,截至早收盘报34.14元,跌幅9.99%,成交金额13.60亿元,换手率4.74%。跌停处挂着1650万股的卖单,预计后市仍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建议暂观望为上。

公司今日发布关联交易公告,披露了公司拟以12600万元收购控股股东所持赤峰银海金业有限责任公司51%股权的事项。公告显示,银海金业目前是东方实业的控股子公司,该公司经营范围为选矿、采矿及矿山配件、银盐产品等。本次交易完成后,东方实业履行了在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时作出的注资承诺,公司将拥有银海金业51%的股权。

东方集团同时就近日相关媒体报道进行了澄清。公司指出,有关公司大股东以后每年至少要向公司注资一次的报道,未经公司董事会讨论,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公司表示,东方实业兼公司董事长在接受媒体相关采访时,就公司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实际的阐述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当矿业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公司达到以金融和资源类业务为主营业务时才考虑进行其他的资产剥离。关于公司的参控股企业———锦州港和东方家园的剥离、重组事项,这些事项暂无具体时间表,未来六个月内不会操作这些事项。

⑻ 东方资产被央企收购了吗

不是,东方资产没有被央企收购。东方资产是由香港东方集团控股的一家专业的投资管理公司,于2002年正式登记,由其旗下的两家母公司——深圳市东方资产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市东方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控股。东方资产的股权普遍由市场主体持有,其中绝大多数投资者为社会各界投资者,没有央企参与。

阅读全文

与东方集团收购香港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期协期货公司评级 浏览:659
玉米面价格 浏览:365
深发展股票行情 浏览:117
西藏公积金贷款方法 浏览:75
股票沙盘榜 浏览:387
银行融资扶持 浏览:97
房屋抵押贷款第三方 浏览:383
嘉盛外汇官网mt4 浏览:177
投资理财投资单 浏览:726
美国孟山都全蚀净批发价格 浏览:710
外币融资租赁 浏览:364
零四年汽油价格多少钱一升 浏览:697
哈尔滨贷款微信群 浏览:53
信托如何付息 浏览:795
一定理财 浏览:53
什么叫借冒名贷款 浏览:83
现在收黄金的价格是多少 浏览:799
怎么做空一只股票 浏览:505
信托本原 浏览:222
最全的网络投资服务 浏览: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