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2019年大股东一共减持了多少

2019年大股东一共减持了多少

发布时间:2022-11-06 17:09:03

Ⅰ “软银减持阿里套现340亿美元”引关注,剩下的那些股份在谁手中

据媒体爆料,“软银减持阿里套现340亿美元”这一消息在传出后,也快速的冲上了微博的热搜榜单,引发了大量的网友关注。这一波的溢出让阿里巴巴的股盘的股份也是一直呈跌落现象,但据目前的现象来看,马云直接持股比例5%左右,剩下的最大股东权仍在软银集团手中。

而软银集团为了不吃亏在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之后也在不断的抛股,持股比例也在不断的下降,从百分之25.2下降到24.9%又下降到24.8%,现在也从6月底的23.7%下降到现在的14.6%。这就预示着软银集团手里持有的阿里巴巴的股份已经跌破了20%,但是据目前情况来看,即使软银集团从阿里巴巴并从里面套取现金340亿美元,软银集团也仍旧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

股票减持后的一般走势

一般的走势是一般会略微出现上升趋势
原因是:股票减持完是指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减持的股份已经全部卖出,一般来说,当个股减持完毕之后,说明市场上的空单减少,是一种利好的消息,市场上的投资者会陆陆续续地买入,在买入单的推动下,个股会出现上涨的情况。
拓展资料:
(一)统计数据显示,在近期A股市场各大股指新高迭创的同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套现也在创出新高。数据显示,农历新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350家公司的股东减持,累计减持36.83亿股,累计套现406.97亿元,刷新年内新高。
(二)减持只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适量有序;
二是提前预告、稳定预期,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证券市场最担心的是不确定风险,确定了的信息,对股价影响就会降至最低;
三是为了上市公司的发展。那么适量有序的减持不但不会对二级市场股价产生压力,反而有利公司股价上涨。”
(三)现行减持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是大股东集中减持规范不够完善,大宗交易转让股份成为绕道监管的“后门”;
二是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解禁后的减持数量没有限制;
三是对于虽然不是大股东但持有首次公开发行前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的股东,在锁定期届满后大幅减持缺乏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
四是有关股东减持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够完备,一些大股东、董监高利用信息优势“精准减持”;
五是市场上还存在董监高通过辞职方式,人为规避减持规则等“恶意减持”行为。
(四)减持的原因:
大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不看好,公司业绩可能要走下坡路,导致股价一直阴跌不止,而大股东对于公司业绩提升没有信心,只能想办法把二级市场的股份兑现,不然等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亏损的时候会跌更多,所以会提前减持。

Ⅲ A股重要股东套现3000亿是怎么回事

据Wind数据显示,截止7月10日,2020年7月份A股的重要股东们已减持股数达70.08亿股,已套现金额更是超过1069.6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翻了好几倍。截止7月10日,2020年年内,A股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已减持股数高达225.98亿股,总套现金额已超过3116.99亿元,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长105%,涉及上市公司数量多达1525家。

7月10日,连续狂飙突进的A股,终于冷静下来了:上证指数低开低走,大跌近2%失守3400点,A股六大重要指数中,仅创业板录得上涨,但整体走势也不尽如人意,全天上演冲高回落,小幅收涨0.74%。

(3)2019年大股东一共减持了多少扩展阅读

有人套现离场,有人跑步入场

而与A股重要股东们疯狂减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个人投资者、杠杆资金正在跑步入场。7月以来,个人投资者的入市热情不断被刺激,各家券商的线上开户都出现了拥挤、排队的罕见景象。

据证券时报报道,7月6日,北方某头部券商开户数量大约是上周日均开户量的2倍,加上周末累积的需求,6日当天新增开户数约为上周的3到4倍。行情继续如火如荼,市场中有人直言,感觉恍如2015年的大牛市,更有投资者表示“满仓加杠杆,再不进场就来不及了”。

另外,场内的杠杆资金正在大举加仓。据Wind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9日收盘,A股的融资总余额突破1.2万亿,达到12846.76亿元,较上周五增加1179.11亿元,创出A股史上单周增量的新高。

Ⅳ 半年报公布前,这些“白马股”遭遇大幅减持

7月大族激光(002008.SZ)、东阿阿胶(000423.SZ)等“白马股”纷纷“爆雷”,8月初的A股因为外围不确定性而遭遇大幅调整。在多数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即将公布之际,投资者依然心存疑虑——半年报到底谁又会“爆雷”?这对投资者来说依然犹如猜谜一样难以捉摸,也让市场风险偏好大幅降低。

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声称格力不会“爆雷”,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并非每家白马股都如此。目前不少“白马股”的主要股东或者董监高都在纷纷套现,其中不乏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海天味业(603288.SH)、恒瑞医药(600276.SH)、苏泊尔(002032.SZ)等,以及市盈率只有个位数的海螺水泥(600585.SH)。

立讯精密(002475.SZ)和贵州茅台(600519.SH)在大股东和高管减持后,尽管遭遇短暂调整,但此后还是继续创出 历史 新高。

从海天味业到恒瑞医药,遭遇董监高减持

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8月需要警惕上市公司中报不达预期的冲击。上证2440点的牛市反转格局未变,市场处于牛市第二波上涨前的蓄势阶段,企业盈利即将见底,跟踪国内政策落地及中美关系进展。市场下蹲为起跳做准备,中期角度这是布局期,未来牛市第二波上涨以 科技 和券商进攻,核心资产为基本配置。

涪陵榨菜(002507.SZ)半年报不如预期,股价大幅下跌。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的品牌消费企业,下一个“爆雷”的会是谁?尽管这很难预计,但却有一些企业的董监高和主要股东似乎是“先知先觉”减持,尤其是海天味业和恒瑞医药的董监高减持让人有一定担忧。

4月23日海天味业发布的公告显示,因个人资金需求原因,公司董事吴振兴、叶燕桥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50万股公司股份,公司监事陈伯林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0万股公司股份,公司董事陈君阳和公司董事会秘书张欣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30万股公司股份,以上股东的减持将于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2019年5月17日~2019年11月13日)进行。公开资料显示,5月17日至今,吴振兴、叶燕桥、陈君阳、张欣分别累计减持22万股、15万股、13.53万股和14万股海天味业股份。

5月18日海天味业公告称,陈伯林家属于2019年5月17日上午登录其账户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2.3万股,成交均价为95.81元/股,成交金额11784677.00元,卖出最高成交价96.60元;同时还误操作买入公司股票2000股,成交均价95.48元/股,成交金额190960.00元。陈伯林因误操作买入公司股票的行为构成短线交易,本次误操作造成的短线交易获得收益 2240元按规定归公司所有。

7月19日,恒瑞医药公告称,截至2019年7月18日,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蒋新华、周云曙、蒋素梅、李克俭、刘疆、袁开红、孙杰平、戴洪斌、沈亚平、孙绪根、陶维康、周宋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共 211.43万股,占总股本的 0.0478%。本次减持计划实施期限时间已过半,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上述减持价格在每股59元到71元之间。

相比上述海天味业和恒瑞医药董监高的集体减持,苏泊尔和海螺水泥的高管减持,更有个人行为的性质。

作为小家电板块牛股的代表,苏泊尔在5月24日和6月20日遭遇到了财务总监徐波减持合共10.28万股,减持价格都在70元以上,套现近800万元。7月3日,海螺水泥公告称,减持计划实施前,副总经理柯秋璧持有公司股份29.38万股,占总股本的0.0055%。截至7月3日,柯秋璧累计减持7.34万股,占总股本的0.0014%,本次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从立讯精密到贵州茅台:减持并未阻碍股价新高

股东减持后股价创出新高,他们到底会不会后悔?

2019年3月4日,立讯精密控股股东立讯有限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4607.1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12%,减持均价19.84元/股。此次减持完成后,立讯有限及其一致行动人王来胜合计持有上市公司46.12%股份。

3月8日,立讯有限再次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3621.85万股,占总股本的0.8802%,减持均价19.5元/股。同时,立讯有限承诺自此次减持完成之日起后六个月内将不减持公司股票,前后两次减持股份参考市值合计约16.203亿元。立讯有限减持所获资金将用于其偿还银行借款,降低股票质押率。

7月29日,立讯精密创出了22.66元的 历史 新高。

立讯有限在2017年9月也套现过股份,2017年9月20日公告称,立讯有限于2017年9月19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6345万股,占总股本的近2%,交易价格为复权前的19.74元(相当于复权后12元左右)。

2018年9月27日贵州茅台公告称,“2018年9月26日,副总经理万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了700股本公司股份,本次减持股份计划已完成。”减持价格为每股725.92元,万波借此就套现了超过50.7万元。尽管之后因为2018年三季报业绩无法满足市场预期,贵州茅台一度跌到逼近500元,但在2019年7月1日还是突破千元大关创出 历史 新高。

产业资本维持净减持,快递行业首当其冲

除了上述董监高减持以外,产业资本减持也不断涌现,上述的立讯精密只是“冰山一角”。

荀玉根表示,截止2019年7月31日,从绝对规模看,7月产业资本在二级市场净减持262.4亿元,而2019年6月净减持167.7亿元,2017年6月以来产业资本月均净减持76.3亿元。2019年7月A股公告拟净减持市值约为369.01亿元,2017年6月(减持新规实施)以来月均公告拟净减持249.86亿元。

长城证券分析师汪毅表示,2018年至今,除2018年2月、10月和19年1月产业资本保持净增持,其他月份产业资本均呈现净减持状态。2019年4月以来市场主题和热点较为缺乏,但价值股业绩不断暴露出问题,7月价值股跌幅明显。科创板受资金青睐,情绪较高,A股部分行业受到情绪蔓延影响,成长类行业估值有所上调。

8月1日,申通快递(002468.SZ)公布转让控股权而股价大跌。7月27日,申通快递也公告称,持申通快递468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3.06%)股东南通泓石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在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之后的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530.8万股(占总股本比例1%)。

顺丰控股(002352.SZ)也遭遇到了主要股东大幅减持。持股5%以上股东宁波顺达丰润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顺达丰润”)计划自2019年4月29日至2019年10月25日,减持数量不超过1.32亿股,减持比例不超过3%。7月31日,顺丰控股公告称,顺丰丰达已经减持了4192.65万股,减持均价31.44元,不过“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Ⅳ 东方财富控股股东拟减持逾1亿公司股票,小散该跟着大股东一起出货吗

投资应该遵从个人的理念,而不是去跟随其他人。近日,东方财富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沈友根先生将减持公司不超过1.6亿股,按照最新的交易价格,其减持金额将超过30亿。有媒体披露这已经是东方财富近一年来第五次的减持了,上一次减持是在去年的六月份。而与减持对应的是,东方财富的股价在近段时间迎来飙升,要知道去年年初,东方财富的股价还只有13块,而到了今年其股价已经涨到了40元每股,股价在一年的时间里,翻了两倍以上,这也难怪管理层着急着减持了。

Ⅵ 市值蒸发6000多亿,遭大股东减持,成立33年的中国平安怎么了

深圳是一个神奇的城市,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了一个国际性大都市,这与它的开放和创新分不开。40多年来,深圳诞生了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腾讯,中国最大的民企华为,还有顺丰、大疆、立讯、正威等一系列优秀的公司。

不过,说到深圳最赚钱的公司,不是华为,也不是腾讯,而是中国平安。创立30多年来,中国平安发展成为了一个超级金融集团,业绩和股价表现都非常优秀,是为数不多的A+H股双万亿市值的公司。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平安2020年净利润为1430.99亿元,同比下降4.2%,已经是多年蝉联深圳最赚钱的企业。实际上,除了利润,中国平安也是深圳收入最高的企业,2020年达到1.32万亿,华为是8000多亿。不过,腾讯在利润上开始狂追,2020年达到1227.42亿元,同比增长30%,与中国平安的差距在缩小。

1988年,在深圳蛇口工业区 社会 保险经理马明哲的提议下,平安保险公司正式成立,工行持股51%,招商局持股49%,是一家国企,彼时只有12名员工。在马明哲的带领下,平安保险开启了狂奔猛进过程。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从1992年引入保险代理人制度,通过人海战术,大举扩张。2002年后,中国平安又成为综合金融控股试点集团,拿到了银行、证券、期货等“金融全牌照”,成为了一家综合性金融集团。2012年后,平安又扩展到了金融 科技 领域,平安医疗、陆金所、 汽车 之家,一个个品牌相继崛起。

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平安的股东也不断发生变化,原始股东工行和招商局相继退出,后来英国汇丰银行成为了最大股东,如今泰国卜蜂集团又是大股东。不过由于股东分散,并没有控股股东,中国平安成为了一家非国有企业,既不是国企,也不是民企。

在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中国平安位列第21名。而在“2021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中,中国平安排第49位,六度蝉联全球保险业第一品牌。中国平安已经成为了中国最成功的金融保险集团。

创立30年来,随着业绩的持续优异表现,中国平安的股价也一路上涨,堪称“白马股”。然而,白马股似乎也不行了,股价持续下跌。

7月14日,中国平安跌破60元,收盘价57.91元,而去年12月1日,股价曾高达93.22元。也就是说2021年以来,平安跌幅超过30%,市值蒸发6000多亿。这对于中国平安来说,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从资本市场来说,中国平安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每次转型都非常成功。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时,阿里等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军金融,中国平安快速转型,在金融 科技 领域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

然而如今股价却大跌,就连大股东都两度减持。去年卜蜂集团减持了2.2亿股,今年6月16日又减持了1.83亿股,两次共套现290亿元,持股比例下降到6.85%。

股价下跌,市值蒸发,一般都是受业绩表现不佳的影响,中国平安也是一样。

据了解,寿险业务是对公司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如果这块业务出现了问题,那公司业绩和利润必然受影响。2020年因为疫情,出现了下滑也正常,但进入到2021年,我国基本上全面恢复了生产生活,而中国平安的保费却下降了5.66%,保费收入为3610.8亿元。

中国平安的保险业务靠的是保险代理人制度,实际上就是“人海战术”,这些人和平安并没有劳动合同关系。一般都是自己先买份保险,然后拉亲朋好友来买保险。如今这种模式的效果越来越差,成交率下降,导致业绩下降。平安保险的代理人从2019年末的116.7万人下降到2020年末的102.4万人。

另外,中国平安也是一家投资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达3.7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6%,但却频繁踩坑,540亿拿下华夏幸福,370.5亿元—507.5亿元揽下方正集团烂摊子,还花费330亿元收购凯德集团的来福士项目,可以说每个都是大手笔,但能够给带来多少效益,还要打个问号。

还有就是中国平安这两年高管也是动荡不已,2019年11月联席首席执行官李源祥辞职,去年3月,被视为平安集团“太子”、马明哲接班人的副董事长任汇川也离开了,11月平安人寿副董事长毛伟标离职加盟京东。当然,马明哲自己也在7月辞去了集团CEO职位。

对于一家成立33年,总资产超9万亿的超级企业,想要业绩持续增长,就必须在战略上持续创新,走错了方向,那就会出大问题。

Ⅶ 大股东减持事件再分析腾讯的价值

小慢投资之路 陪你慢慢变富

这两天中概互联网比较火的一个事情就是,一直涨的好好的,腾讯突然直线跳水,原来企鹅被大股东Naspers减持,受此影响这几天腾讯开始下跌,小慢的腾讯和中概互联网持仓将近34%,那么减持影响有多大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为啥突然在这个时候减持

我们先梳理一下事件过程,腾讯大股东是MIH,目前占有腾讯的股份28.82%,持有约27.69亿股。

MIH是荷兰上市公司Prosus的全资子公司,而Prosus的控股股东是另一家南非上市公司南非报业集团Naspers。这次是南非报业集团对腾讯的股份减持,如何操作实现呢?上市公司Naspers控股上市公司Prosus,Prosus全资持有非上市子公司MIH,MIH持有27.69亿股腾讯。

这次减持主要是Naspers发起,腾讯公告显示,Naspers集团的减持原因是,他们将开启一项长期的、开放式回购计划,用以提高该集团每股资产净值,并为其股东释放即时价值。根据计划,回购资金将通过Naspers集团有序、小幅出售腾讯公司股票获得,即“卖腾讯,买自己”。

Prosus为例,6月28日,收盘价60.42欧元,而Prosus的 每股净资产是116.5欧元,其中腾讯股票市值为90.6欧元。根据6月28日收盘价来算,股价 0.52倍PB,对折了这是。这个就属于格雷厄姆说的价格明显低于价值,这种事情又不是第一次发生过,比如2019年搜狐的市值还不如自己手里的一栋楼,雅虎落魄的时候也是不如自己持有的阿里股票值钱,终究会有人让它价值回归的。

Prosus公司股价相对净资产对折,严重低估了,如果持有腾讯的属于低估状态,那么持有腾讯的自己公司再被市场打半折,那绝对属于严重低估了。如果卖掉低估的买入严重低估的属于正确的价值投资行为,这样也好给自己的股东一个交代。

Prosus今年还减持了1.31亿京东的股票,获利36.7亿美元,属于腾讯上次分派所得。同时还在出售自己旗下俄罗斯的Avito,出售后获得的资金满足不了回购自家股票的需求,才不得已卖出腾讯的股票。

大家可以这样理解这次卖出的理由:穷爷爷Naspers日子过不下去了,找穷儿子Prosus要钱周转一下,穷儿子兜里钱不够了只好卖点有钱的孙子腾讯的股票。

二、那么他要减持多少钱以及减持多久呢

根据公告,本次减持是为执行一项长期、开放式的回购计划,Naspers预计每天出售的腾讯股份数目平均不会超过腾讯日平均成交量的3-5%。

根据Prosus的公告,所得到的授权是到2023年2月底之前,回购Prosus公司上限为2.65亿股。如果按照6月28日的股价60.42欧元来算,需要60.42X2.65亿 160亿欧元,折合1328亿港币,按照腾讯的股价365港币来计算,需要出售约3.6亿股。如果按照Prosus的净资产116.5欧元作为回购上限来算,最大资金需求是116.5X2.65亿 308亿欧元,折合约2550亿港币,按照腾讯的股价365港币来算,出售上限为6.7亿股。

回购的这个事情属于提高市场的预期,从而推升股价,这几天回购计划已经让股价反弹了20%左右了,估计不需要减持那么多。大股东为了减少对腾讯的影响或者趁着反弹想卖得更高一点,设置了每天卖出量不超过当日交易量的3-5%,我们来算下每日成交量多少。

最近几个月成交的高点5月31日的成交量6475万股,按照5%来计算,每天卖出下限大概是6475X3% 195万股,上限5%的话是324万股。

如果按照最少卖出3.6亿股来算,每天卖出195-324万股,需要111-184天,大概5-9个月如果按照最多卖出6.7亿股,需要207—344天左右吧,大概需要9-16个月减持时间,如果要担心大股东出售股份的影响,那以后每天都是煎熬啊。

三、减持是不是代表大股东不看好腾讯的未来呢

按照最多减持6.7亿股,还持有20.99亿股,占比22%,依然是最大股东,如果不看好了应该减持更多,毕竟2021年MIH这笔投入2760万美元,按照现在低估的腾讯4489亿美元的市值来算也赚了1293亿美元,21年左右赚了大概4600多倍。

现在我们不知道大股东是否不看好腾讯,为啥不在万亿美元市值的时候减持,现在低估了减持,我觉得大股东也无法预判未来走势。所以我们不能用别人的看法来指导我们的投资。

四、对腾讯股价有什么影响

大股东减持这事,属于利空因素,短期肯定会有影响,每天减持3-5%的量,南下资金都接得起来。港股市场流动性受两股资金的影响,一股是南下资金,目前持续流入状态,一股是海外资金,目前美国加息该走的海外资金都走的差不多了,一旦停止加息,流动性回来,港股这些 科技 公司是第一个买入对象,因为代表了中国目前最好的公司。

如果这点减持就能让腾讯的股价长期下压,那只能说明本该就下跌了,减持只是个下跌的借口而已。

针对大股东的减持,腾讯用回购表明了态度。根据公告,于6月28日回购83万股,回购价格为358港元~368港元,共耗资约3亿港元。这次回购属于双赢,都便宜回购了自己公司,提升了股价给了投资者信心。

自2021年2月份股价下跌以来,腾讯目前已经回购了93亿港元,回购股份约2251万股,回购均价约413港元/股,按照现在356港元/股就算公司高管对自己最了解,回购也不是最低点,更何况各位小散了呢,所以有时候别为难自己。

股东之间的交易本不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也就不会影响公司的价值,公司价值不变,股价越低,保持时间越长,价值投资者赚得越多。如果是做短期价差的,估计比较难熬。

五、腾讯多少钱值得投资

目前腾讯市值不足3万亿人民币,持有现金等价物3040亿,有息负债3150亿(2-4%的利率),投资资产近万亿,去掉后剩余市值不足2万亿(大概1.8万亿),目前国家政策已经改善不再打压,保守估计2022年净利润为1200亿,折合市盈率15倍左右,投资回报率6.7%,2.3倍于无风险收益率。

腾讯的净利润现在属于向下空间有限,向上空间充满了想象空间,属于胜率和赢率双高的时间节点,但是股价不一定跟着净利润走,可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但是迟早回归。

六、我们未来在腾讯上赚哪方面的钱呢?

1、主营业务继续增长,赚业绩增长的钱

2、价值回归,赚估值提升的钱

3、业绩增速超预期后再叠加戴维斯双击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本人目前持有腾讯以及中概占总仓位将近34%,文中观点可能因为自己持仓充满了偏见和错误。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所有内容以理财科普与投资理念分享为目的,仅供交流分享使用,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独立做出适合自己的投资判断,不对因本文影响而做出的投资决策负任何责任。

Ⅷ A股重要股东套现3000亿,这是怎么回事

自7月份以来,个人投资者进入市场的热情不断被激发,但拥有成本优势的原始股东减持股份的愿望正在上升。目前,已有13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减持计划,飙升的券商已成为减持的主要目标。2020年,截至7月10日,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股份达225.98亿股,总套现金额超过3116.99亿元,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长105%,涉及上市公司1525家。
风能数据显示,自7月份以来,已有13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减持股东的计划,飙升的券商已成为减持的主要目标。国泰君安、华安证券、南京证券、第一创业和其他券商均披露了减持股东的计划。


受此影响,7月10日,东方财富开盘下跌3.7%,全天上下波动。截至收盘,股价下跌超过5.6%,市值蒸发123.33亿元。
在股票市场上,一些人从市场上套现,而另一些人疯狂地买票进入市场。然而,这一次,长期基金的反对者之一是工业资本的大幅减少,因此“淘汰大股东”一度成为一个笑话。

Ⅸ 第三大股东减持背后,良品铺子目前的现状如何

第三大股东减持背后,良品铺子目前的现状如何?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营业费用连累不断营运能力,研发投入的低占有率及其无法产生技术要求的领域特点,也许是控股股东“清仓处理式”减持的首要缘故。除高瓴系外,2021年全国社保基金和挪威中央银行也几近清仓处理式减持良品铺子。

良品铺子的股票价格也自2020年7月15日创下的86.98元最高处后便不断振荡下滑。2022年1月24日,良品铺子股票价格点收37.08元每一股,涨跌幅超55%,总的市值为148.7亿人民币,跌来到近200亿人民币。

Ⅹ 大股东减持,刚增加芯片制造业务,就面临危机

近日,上海贝岭更新了营业执照范围,增加了芯片制造业务。看起来,公司搭上了芯片概念的顺风车。

作为最早的沪市上市公司之一,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电表芯片的设计研发业务,面向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生产和销售智能计量芯片。同时,公司在摄像头模组、显示屏模组、高端及便携式医疗设备、工控设备及各类通用的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尝试做出突破。

由于客户稳定,市场空间固定,上市20多年以来,公司的营收规模一直在10亿元以下,净利润极少突破1亿元,甚至部分年份略有亏损。但2019年突然业绩翻番,净利润超过2.43亿元。

笔者在分析了该公司的财务数据后,发现早在去年,公司就在为业绩暴增做准备。

2019年8月,上海贝岭发布了一则会计政策变动的公告,称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因为并非年报季,对年报的影响要在半年之后,所以这个消息当时被大部分投资者忽略了。而年报发布后,会计政策变动的影响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净利润里的水分

半年之后,公司发布了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 8.79亿元,较上年增长 12.02%;实现净利润 2.43亿元,较上年1.03亿元相比增长 57.56%。

对于利润增幅远大于营业收入增幅的理由,公司在年报里解释,增长原因主要系公司IC设计业务较同期增长所致。

这个原因其实很牵强,事实上,公司业绩增速暴涨的主要原因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这类收益是评估增值所致,并非真实经营业务改善所致,也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入。

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带来的公允价值收益7500万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来自持有的A股华鑫股份和新洁能(暂未上市)股票的浮盈;二是投资性房地产带来的公允价值收益1797万元。

二者合计接近1亿元,再加上3900万的投资收益,简单计算,公司超过一半的净利润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

二、投资性房地产是如何"制造"利润的

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折旧,均能对净利润造成直接影响。

投资性房地产是如何影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折旧的呢?

这要从这个项目的会计处理方式说起,根据会计准则,用于出租或出售的房产,需要计入投资性房地产项目核算,采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有两种计提折旧的方式,一种和普通的固定资产相同,每月计提折旧,对财务报表没有任何影响,这种叫做成本计量模式;另一种是不提折旧,出具年报的时候按照公允价值(市场价)入账,高于或者低于入账价值的部分,就成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种叫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准则还规定,成本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反之不可以。这个会计政策的变化,是一次性不可逆的。

需要说明的是,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规范房地产企业和房屋出租企业的财务核算质量,避免因为库存房产较多导致计提大量折旧从而利润不实。

结果很多非房地产企业打着有出租、出售业务的幌子,把一部分房地产转入投资性房地产,尤其是采纳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实现了修饰利润的效果。虽然这样的做法并不违反会计准则,但很显然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核算行为。

所谓公允价值,通常是指市场价,当然这个市场价不是企业拍脑袋决定的,而是由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评估确认的。

由于房地产大部分时间是增值的,而且大多数评估机构也是可控的,所以公允价值模式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不用计提折旧,减少对利润的影响幅度;二是出具年报的时候评估增值,合法"虚增"利润。

也就是说,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除了增加了1797万元的评估增值带来的利润外,还少计提了大约1000万元的折旧,对利润的影响可见一斑。

三、投资收益

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出售部分股权,获得了4581万元的投资收益。

对比公司的历年财报,发现公司在20年前就持有大量的股权,并且会择机售出。在旧的会计准则核算体系下,这部分股权投资放在长期股权投资,随着新准则的实施,转移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和交易性金融资产。

最近几年来看,2017年、201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或者比较低的年份,公司出售了一部分股权,来换取一定的投资收益确保利润曲线比较平滑。

四、优异的财报数据

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账面现金超过14亿,除了1.93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还购买了1.93亿的理财产品(计入其他流动资产项目),现金储备充足,账面没有任何长短期借款。利润表显示,全年利息费用为-5273万元,存款利息收入不菲。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35亿,资金周转优异。

从资产负债构成看,公司账面目前存在的唯一风险是4.56亿元的商誉。这部分商誉来自并购的子公司锐能微,2019年锐能微净利润56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1.75%,从经营情况看,该子公司商誉暴雷的风险不大。

因此,让人困惑的是,公司在2019年财务指标比较优秀的情况下,非净利润也并不算差,已经超过上年的净利润,为何要苦心积虑的增加这么多利润呢?

2019年的净利润和历年来的净利润相比,格外的不正常。

五、大股东资金链面临崩溃

笔者认为,公司千方百计修饰利润,甚至修订会计政策来增加利润的原因,和大股东有关。尤其是分红和股权质押,透露出了大股东存在的问题。

1、分红

2020年4月,公司公告进行分红,预计派发现金股利7742万元。经过各项调整后,2019年账面净利润2.43亿元,分红占净利润的比例大约32%,这是看起来很正常的比例。

但是如果不在会计政策和非经常性损益方面做文章,那么公司如果按照同金额派发现金股利,那么占净利润的比例就超过60%以上,非常不合理。

努力高额分红的目的又是为何呢?是为了回报广大中小投资者,还是反哺大股东?

从持股比例来看,公司第一大股东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5.43%,华大半导体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说,这部分现金分红,起码有四分之一进了中国电子的腰包。

虽然比例不是很高,但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大股东的燃眉之急。

大股东出了什么事?

2、股权质押

Wind显示,作为中国电子全资子公司的华大半导体还将手里33.50%上海贝岭的股权进行了质押。

3、同门兄弟深 科技

上海贝岭不是中国电子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经营比较好的子公司还有深 科技 。

Wind显示,中国电子同样也对手里深 科技 31.03%的股权进行了质押。

通常来说,这个比例的风险并不算太高,但是这是公司第一次股权质押,况且,大股东是一家央企。

除了股权质押,还有减持。6月30日深 科技 临时公告显示,第一大股东中国电子信减持了63,681,085股,比例为4.33%。

大股东持股比例从43.51%变为39.18%,虽然这次减持不会改变大股东的实际地位,但减持比例并不算低。

4、中国电子的困境

央企进行股权质押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像两桶油之类的央企,就算在市场形势极差的情况下,亏得一塌糊涂时,也不会股权质押。

为什么央企会股权质押呢?

那就要从大股东近期的业绩情况来说了,中国电子控股14家上市公司,但集团并未整体上市,所以按常理很难看到它的报表。

结果,中国电子发行了债券,根据发债规则,该集团公司披露了近期财报。财报让我们大跌眼镜,几乎和当年三安集团发债暴雷如出一辙。

2019年,中国电子巨亏30亿。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长短期借款接近1000亿,公司资金周转极为困难。利润表显示,2019年利息支出超过51亿… …

中国电子的财报数据让我们豁然开朗,正是大股东经营困难,资金捉襟见肘,才不得不让旗下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送,修饰利润,甚至通过蹭概念的方式进行市值管理,并在高位减持套现。

从长远看,大股东的财务状况堪忧,终将会影响上市公司,极有可能导致更多的侵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各种利益输送行为。

阅读全文

与2019年大股东一共减持了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盛信托 浏览:690
航天动力股票股吧 浏览:689
港币1409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555
股市的投资股市 浏览:727
医疗基因股票 浏览:820
并购基金跨境并购基金 浏览:203
软银是大的投资公司吗 浏览:807
菜粕期货1505 浏览:646
短线基金买涨买跌都挣钱 浏览:39
信托商店 浏览:649
2015年8月贷款利率表 浏览:54
贵州都匀小额贷款 浏览:258
信托排名2013 浏览:978
b轮融资之后 浏览:353
贵金属检测方法 浏览:127
河南外汇 浏览:992
金融期货与商品期货的区别 浏览:347
地融资建行 浏览:448
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总量差额率 浏览:932
贵金属摆件会计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