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科创板上市公司和独角兽

科创板上市公司和独角兽

发布时间:2022-10-10 16:33:52

A. 科创板股票有哪些

“股科创板”股票包括: 1、科技园个股:张江高科、紫江企业、市北高科、陆家嘴、大众传媒等。 2、重点高校下属科技公司: 复旦复华、交大安利、新南阳、同济科技等 3、科研高新技术企业:复星医药、科华生物、上海电力燃气、海德控制、上海机电等。
拓展资料
1. 实施意见强调,新成立的上交所科创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通过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制造,引领中高端消费,推动质量、效率、动力变革。
2.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提高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增强市场包容性、强化市场功能的资本市场改革重大举措。通过发行、交易、退市、投资者适当性、证券公司资本约束等新制度和引入中长期资金等配套措施,逐步开展增量试点,对新资金进行匹配随着试点的推进,力争实现投融资平衡、一二级市场平衡、公司新老股东在科创板的利益平衡,并促进在现有市场形成良好的预期。
3.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挂牌; 7月22日,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 8月8日,第二批科创板公司挂牌上市。 2019年8月,为贯彻落实并购注册制改革试点要求; A 科创板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科创公司),建立高效并购;制度,规范并购A科创公司,证监会发布关于科创板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特别规定。
4. 股票不仅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种已签发的所有权证书。是股份公司发行给各股东的一种证券,作为所有权凭证,以筹集资金,取得分红和红利。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它可以转让和交易。股东可以与其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应承担公司经营失误造成的风险。每一股代表股东对企业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个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同一类别的每一股代表公司的平等所有权。每位股东所拥有的公司的所有权份额,取决于其所持有的股份在公司总股本中的比例。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组成部分,可以转让和交易。是资本市场主要的长期授信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出资。

B. 社交平台带货综合开发,独角兽独霸商业网络,新创业平台路在何方

据微链APP数据统计,一家创业企业从诞生到成长为独角兽,平均需要经历5.2次融资,耗时1511天。而在从0到1的独角兽成长之路上,估值达到1亿美金这一阶段最为关键。这一阶段,它们的商业模式基本得到验证,是企业真正开始规模化扩张的时期。因此对具备创新力、融资力和成长速度的创业公司来说,1亿美金,正是他们进入高速发展的第一个关键节点。

2018年,第二届万物生长大会上首次提出估值1亿美金以上的“准独角兽”概念,引发创投圈强烈关注。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浪潮中的中流砥柱力量,准独角兽企业以其杰出的业务增长能力、出色的 科技 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创业浪潮中最受关注的群体,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在全球化的创新环境中,准独角兽如何锚定发展新机遇?如何为创新领域发展注入新动力?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创新时代,从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角度来看“准独角兽”企业应该做出怎样的应对?

6月28日,首届一亿美金公司大会在杭州顺利召开。会上,微链创始人兼CEO蔡华就未来独角兽新格局、新发展、新亮点与普华资本创始合伙人沈琴华、东方嘉富创始合伙人徐晓、七牛云联合创始人杜江华、大观资本创始人韦海军、驿公里业务副总裁汪敏展开圆桌对话。

[普华资本创始合伙人 沈琴华]

沈琴华认为,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才结构和和独角兽&准独角兽的成长息息相关,本质上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启迪、相辅相成的关系。除此之外,政策环境和创新活跃度也很关键。

[东方嘉富创始合伙人、董事长 徐晓]

徐晓着重强调在商业经营上需要有更加开放的合作模式,要增加与各方利益的互动合作。他认为,创新创业的发展模式要关注到上下游产业,深入挖掘产品的根基点。

[七牛云联合创始人 杜江华]

在现场,杜江华强调了在集聚效应下,隐藏在创业公司团队背后的成长动力。他认为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并不是不可融合的,二者之间甚至还可以互相跨越,互相促进。

[大观资本创始人 韦海军]

韦海军认为,在当前的世界格局和经济体系下,出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全球的互联网发展非常不均衡,在中国市场各细分领域竞争十分激烈,但放在全球范围来看,所有细分领域都值得投一遍。

[驿公里业务副总裁 汪敏]

汪敏认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能早期模式创新比重较大,但在企业中后期,技术创新能够增加更多活力。不论是公司的产品服务还是公司的产品形态,最终落地都是为人服务,所以要专注于客户体验、客户服务。

蔡华:一亿美金公司·未来独角兽榜单”数据显示,北上广深杭是国内独角兽企业的主要聚集地,而以重庆、成都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近年来准独角兽数量大幅攀升。今天圆桌第一个议题,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城市创新创业生态和未来独角兽企业培育之间的关系,对于未来独角兽企业来说,怎样的城市创投环境更利于其发展成长?

杜江华: 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个点,这也是我对团队的一个要求,我会要求大家用投资人的眼光去发现你将要服务的客户。举个例子,很多公司刚开始创立的时候,包括像知乎、豌豆荚之类在早期还不起眼的阶段,如果你真正跟他们团队交流,就会发现它们背后有共通的逻辑。比如在我们整个布局里面,深圳、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这些城市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它们对创新的人才的吸引非常给力。比如像杭州形成了几大特色,一个是阿里系,还有网易系、浙大系、海归系,这种城市的创新环境会孕育越来越多的准独角兽以及独角兽,包括在杭州有很多像每日互动、蘑菇街之类的优质企业,在云服务方面跟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合作。在越来越多的集聚效应的情况下,再加上今天很多的投资界大咖,如果能够真正在一个城市里面深耕的话,我相信会让这个城市越来越好。

沈琴华: 作为杭州本土的一家机构,普华在全国投了将近400多家企业。我觉得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其实和我们所在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人才结构都是有很强关联性的。这些城市就像我们杭州,有非常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近几年人才流入非常多,创投界非常活跃,此外我们对创业的服务以及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也很关键,硅谷当时也就是凭借这几点发展起来的。所以我觉得杭州现在整个创业环境都非常好,孕育出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数量在全国也属于比较领先的位置。回到问题本身,我觉得从整体来看,主要有两点可以提一下。一个是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本身,跟独角兽&准独角兽的成长息息相关,本质上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启迪、相辅相成的关系。除此之外,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也很关键。因为现在杭州的阿里系的确很强,也是杭州对外的一张名片,对带动浙江或者杭州的经济,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未来杭州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会诞生更多的独角兽,谢谢。

蔡华: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一直是创业之初就被放在一起讨论的两种创新模式,近年技术创新作为新基建、工业互联网等相关领域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受到广泛认可,那是否意味着模式创新已经逐渐被弱化?对于准独角兽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哪个更为重要?

徐晓: 从我们的投资逻辑上来看,并不太注重说这个企业重点到底是模式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因为我们对技术和模式有一个不同的定义和方法。东方嘉富在去年的科创板上市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从去年到现在,总共有6家企业已经科创板上市了,从这些上市企业的经验来看,我觉得他们都不能说是单独的技术创新,或者单独的模式创新,而是在技术创新上都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这个突破是他们能够切实地满足他们下游用户的需求,这样在商业上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我们有一个观点,未来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竞争,是生态链跟生态链的竞争,你需要帮助你的客户一起,服务好你的客户的客户,甚至客户的客户的客户,不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上,这才是真正要往下挖掘的根基点。

杜江华: 其实我的观点是比较清晰的,刚才提到了拼多多和网易。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发展的起源,网易一开始是163邮箱,邮箱这个东西有多少技术含量其实说不上,更多的是一个应用模式的变化,一个沟通界面。拼多多是一个 游戏 化、 娱乐 化的面向三四线城市的 娱乐 游戏 ,是从 游戏 的角度,让大家砍价,你砍一分钱、一毛钱,就是在这种模式的创新下才慢慢成就了这么一个大公司。另外回到网易,它孵化了网易有道、云音乐,本质还是服务用户的模式。所以我认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是同样重要,但是他们分工不一样。像拼多多到今天一定是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各种各样的技术去更好地满足平台上的客户。所以我认为首先第一个,还是不同的分工,但是作为公司本身来讲,一开始就是靠模式创新去驱动,满足客户的需求,到后面有能力再来谈技术创新。

蔡华:我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驿公里现在已经稳坐智能无人洗车行业第一,那么我想请问一下汪总,近几年智能无人洗车这个领域犹如雨后春笋,被 社会 普遍看好,驿公里在技术和模式上做了哪些创新的尝试,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汪敏: 首先驿公里的使命是技术为人服务,所以不论是我们公司内部的管理也好,还是对外的产品形态也好,最终落点是为客户服务。在服务1500多个门店的形态下,目前公司还保持着一百多人规模,这也充分体现了效率第一的准则。我们公司整体对于洗车这件事情有一个认知,就是洗车它一定是刚需,一定是一个流量入口。我们把简单重复的劳动力用无人化替代,将洗车做得特别纯粹,一心把服务做好。其次是技术创新,我们整个技术团队从生产研发的过程当中,都是专注于从客户体验、客户服务抓取这个数据,从而再反推到洗车这件事情上来,包括流程的优化,后台的管控,包括各地城市队伍的建设,整个系列是环环相扣的,真正的做到技术为人服务。

蔡华:一亿美金公司大会结合当下热点,聚焦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医疗 健康 、新消费、企业服务、教育6大领域,设置了8个平行专场,超100家一亿美金公司与投资机构参与其中,站在大家的角度,还有哪些领域存在高速成长的机会,可能批量出现未来独角兽?

徐晓: 关于未来三到五年的投资逻辑其实是非常清楚,就是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这当中包括刚刚提到的教育、消费、医疗、制造业,包括底层的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几个行业,这当中都有非常大的市场机会在。中国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制造业跟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我们十分关注的。现在的创业环境比前十年还是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07、08年投身在这一行业,见证过这个周期之后,人口的红利和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消失之后,进入存量博弈的时代,这个时代之下对创业的特质的要求跟原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原来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之下,今天是0,明天可以做到一百,后天能够做到一万,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2B的公司里面经过八到十年的摸索才找到自己的路,这个创始人是不是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能不能不被这些艰险打趴下,是否有非常坚韧的意志,这是特别重要的部分。所以开放和坚韧是我们对创业团队最重要的考量。

蔡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已经逐步走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近两年我们看到无论是人工智能、新消费甚至是社交平台都在布局海外市场,我们知道大观资本专注投资出海各个领域的早期公司,在当前的世界格局和经济体系下,拓展海外市场是否是未来独角兽公司发展的一个新机遇?

韦海军: 我认为中国企业全面崛起,如果把语境放在全球范围来看,今天所有的所有细分领域都值得你重新投一遍,我们主要关注四大细分领域的项目。第一个细分领域就是契合新基建,我们认为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里面,在海外还有巨大的机会。第二个细分领域是 游戏 ,去年年底,大量中国的 游戏 公司开始在海外崛起。第三,是跨境领域的项目,今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比较大,但做跨境服务这块反倒是有所增长,我们在杭州深圳投了三家公司全部是逆市增长的。第四个是saas领域,企业服务是突然间涨出来了的赛道。今天对中国很多创业者来说有巨大的挑战,一出生的时候就面临全球化的竞争,我们看到中国现在创业的力量基本分成三种,第一种就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我们称之为出海的巨头。二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准独角兽、独角兽他们在当下这个市场环境里面要增长,他们很快就把自己的视线和市场放到海外,国内外并重,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第三批就是小微创业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幸运的地方,也让我特别特别激动,我觉得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长期探讨。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新应用以摧枯拉朽之势,不断冲击旧平台。有鉴于抖音等社交平台飞跃发展的现实,谈谈创业创新的思考。

首先,惊叹! 从社交综合平台快速崛起,猛然发现网络技术之无所不能,简直可将人类 社会 的一切搬上网络上面去。社交平台集合自媒体和商业网店功能,各种爱好集会、才艺表演集会、 娱乐 表演集会,以至医疗、教育、文化、卫生等涉及人的生活所需求内容,都搬上一个设定的网络空间,比如2016年9月上线的抖音APP,不足四年时间风潮席卷全球,强大的美国政府也为之汗颜。

第二,并非拦路虎,而是为创业者借力借势宣传推广提供便利。以抖音为代表的社交综合开发应用,奏响了时代包容、合作的时代最强音。规则设计了用户是导演兼演员,尽情尽兴吸收大量的粉丝;又设计了用户是商家兼消费者,可以在平台直接赚钱和消费。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利用社交平台对自己的项目进行推介,以低成本的推广宣传达到发展自己、推销自己,服务项目创业创新的效果。

第三,月换星移。5g时代到来,网络信息传递技术在运用领域已到了极致,全方面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当下,网络巨头独霸网络、一网天下,以中心化组织为负责的信息传播平台仍然是网络主流。但是,也许物极必反!以比特币为首个应用的区块链技术横空出世,分布式记帐,点对点价值传递新的应用场景在金融界炸出一声惊雷,无需第三方证明的去中心化信任机制应用也暂露锋芒。面对新的 科技 ,世界顶级专家、富豪的认知出现巨大分岐。但无法阻挡区块链前进步伐。以太坊智能合约驱动下,伴生巨大骗局的各种区块链应用不断考验人们的智慧和耐心。区块链应用方向、应用项目渐渐指向商业市场。共享喵喵尝试以区块链积分B TJB为设计核心,设计整套紧密衔接的智能合约,让用户共享共创共治,构建不断延伸拓展的市场生态。

新创业平台,一个“新”字就反映出多少无奈与心酸。

新平台,人员新,队伍新,研发能力不稳定,一关卡住原地转,坐吃山空易玩完;

新平台,技术新,模式新,一防技术遭泄露,二愁模式不闭环,若没数据可验证,从头开始算空谈;

新平台,人脉新,资源新,融资市场跑不掉。本来投资大佬就很少,何况不见经传新人到?

哪哪不行可咋办,莫非创业选错道?!

我可没有这么说,过程可控很重要,新人创业,有条件就打,没条件就投降,活下来才是王道。

C. 云从科技IPO获批,AI有没有独角兽

文/智物

在几经周折之后,国内AI第一股的争夺终于落下了帷幕。7月20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48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云从 科技 获准通过。

放眼全球,在Facebook、谷歌、苹果、阿里巴巴、腾讯的铁幕之下,AI的浪潮还没有创造一个肚皮的巨头平台。

按照流程,完成接下来的询价、路演、定价后,云从 科技 就可以正式敲钟上市了,不出意外的话,云从 科技 将成为国内第一家完成独立上市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

由于具备中科院背景,且是行业内首个参与承建三大国家平台的公司,云从 科技 被业内冠以“人工智能国家队”的称号。在国内“AI四小龙”中,云从 科技 成立时间最晚,却是最早完成上市审批的公司,这对于国内AI行业而言无疑是一支有效的强心剂。

此前的7月2日,四小龙之一的依图 科技 被终止上市审查,其间原因猜测纷纷。

不过,云从 科技 的招股书中也清晰地表明着这家公司目前面临的亏损问题。云从 科技 并不是个例,亏损问题同样困扰着这个行业里的每一家企业,如今AI行业的竞争格局,与其说是比拼谁挣的多,不如说是比拼谁亏的少。

2006年,谷歌以17.75亿美元的报价收购了Youtube,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仿佛看到了前进的方向,纷纷涌入网络视频运营的赛道,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这一年,中国AI领域论文发表总量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直到十年后,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人工智能列为“十三五”重大工程。一夜之间,资本力量开始竞相涌入AI领域,这一年中国AI企业融资规模相当于2000到2013年间总融资之和。

在投资人看来,人工智能势必会掀起一番浪潮,人工智能行业也一定会诞生出谷歌、甲骨文一样的 科技 巨头。

如果从90年代初商用互联网公司诞生算起,到2010年互联网大范围普及,互联网行业用20年的时间才迎来了红利期。但资本市场等不了20年,他们寄希望于人工智能行业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科研成果转换,并得到投资回报。

投资人与行业公司之间的矛盾,在2019年迎来了爆发。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共发生126起退出事件,数量仅为同时期退出事件的5%。

而到了2019年,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数量和金额都迎来了断崖式下跌。上半年仅完成30起融资,同比下降45.5%,融资总额达50亿元,不足去年同期的40%。

人工智能行业此时不再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行业内没有如愿出现谷歌一样的巨头,大批公司倒闭,剩下的公司发展得也举步维艰,人工智能行业进入了第一个寒冬。

经历了2019年的大浪淘沙,无数跟风热点概念的AI创业公司破产倒闭,互联网巨头们也开始从AI领域里撤资离开,只剩下以“AI四小龙”为代表的少数公司凭借自身掌握的核心技术坚守在赛道上。

眼看在一级市场中无法得到帮助,国内AI企业纷纷转向,寄希望于得到二级市场的资金帮助。

于是在2020年,一场浩浩荡荡的AI企业上市潮打响。

最早做出动作的旷视 科技 ,早在2019年8月,旷视 科技 就开始在港交所谋求上市,但随后因被美国拉入“实体清单”而未能完成上市流程。

或许是受到了旷视 科技 的影响,国内AI企业都开始备战科创板。

2020年11月,云知声和依图 科技 的科创板上市申请相继获得受理。但仅仅3个月后,云知声就主动撤回了科创板的上市申请,有消息认为该事件的原因与此前云知声疑似虚假披露市占率有关。

在今年7月,依图 科技 也对外宣布终止IPO,有媒体报道依图 科技 正接近完成第三轮裁员工作,整体裁员规模超70%,最终要削减到200-300人左右。

另一家AI公司商汤 科技 没有正式披露过上市计划,但据知情人士透漏,商汤 科技 正在秘密进行A股和港股的双重上市计划,但进展十分缓慢。

在此背景下,云从 科技 几乎承载着国内AI独角兽企业成功上市的全部希望。

与其他公司相比,云从 科技 的造血相对较强,对于技术应用落地,尤其是平台型技术应用的建设也更具经验。

成立于2015年的云从 科技 ,最早从事于人脸识别领域,逐渐拓展到跨境追踪、车辆追踪、姿态追踪,成立之初的云从 科技 依靠自身最擅长的图像识别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里迅速打开了市场。

在图像识别领域里取得行业认可后,云从 科技 开始向银行、安防和民航等行业展开布局,在金融领域里,云从已经为包括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在内的400多家金融机构和全国超过十万个银行网点提供智能服务。

在细分行业内取得成功后,云从 科技 开始尝试建设平台型应用。在民航领域中打造了“飞凤平台”,在安防领域中打造了集合区域安防布控、生物特征识别、OCR识别在医疗领域的“轻舟平台”。

虽然对人工智能应用的定位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但云从 科技 的亏损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

云从 科技 的招股书显示,云从 科技 2017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0.64亿元、4.48亿元、8.07亿元、7.55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24亿元、2亿元和17.36亿元、7.2亿元,目前尚未实现盈利。

这不仅是云从 科技 的难题,也是全球AI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安晖发表的报告显示,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中国AI产业链中90%以上的企业也处在亏损阶段。

究其原因,人工智能行业的基础科研属性显著,在这类行业中,为保证持续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要不计成本地投入研发资金,以云从 科技 为例,2018年-2020年,云从 科技 的研发费用分别是1.5亿元、4.5亿元、5.8亿元,占各期营收的比例分别高达30.61%、56.25%和76.59%。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吸收新鲜血液,这类公司在股权激励上往往也不惜重金,云从 科技 在其招股书上表示,2019年出现的巨额亏损主要原因在于该年度支付股份的费用高达13亿元。

如此高额的投入,让外界认为AI行业很难实现盈利,甚至连上交所对此也抱有怀疑态度。

在今年3月,云从 科技 就接受过一轮监管询问,其中问题包括持续亏损、主要产品、销售模式、核心技术,以及补贴等内容,多家AI公司都是在此环节受阻,最终不得不终止IPO。

尽管云从 科技 即将拥有“国内AI第一股”的光环,但能否打破盈利困境,提升经营业绩,仍是云从 科技 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云从 科技 还面临着互联网巨头角逐AI领域、传统行业厂商转型AI等竞争风险。

今年3月,借势“人工智能”概念的网络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募集资金达239.4亿港元,成为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里最大的一笔融资。以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在资源上的优势不言而喻,他们的加入无疑会给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继续加码。

D. 科创“独角兽”连遭上交所“拷问”:估值百亿,全靠财技

作者|韩蕾

来源|野马 财经

走的快不是本事,走的稳才是能耐。

随着科创板开板的日渐临近,截至5月31日,共有112家企业提交的申请资料已被受理,其中处于已问询状态的有94家。

而在这些被问询企业中,一家名为宁波容百新能源的公司(下称:宁波容百)走在了“前列”。近日,它已经回复了上交所的第二轮问询。

首席科创官注意到,作为目前估值已过百亿的首批科创板申报企业、锂电池正极材料新能源生产商,宁波容百的前五大客户当中不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类知名公司。

可正是这样一家自带光环的科创企业,在第一轮问询中却被上交所连发了60个问题,成为了首批受理企业中被发问最多的公司;在第二轮问询中,上交所又对宁波容百有关“核心技术”“前五大客户”“经营性现金流”“应收票据”等方面再次进行了“灵魂”拷问。

说到宁波容百,不得不提到的是A股上市公司当升 科技 (300073.SZ)。这家公司不仅是宁波容百的竞争对手,还和公司的董事长白厚善有着不解之缘。若说宁波容百脱胎于当升 科技 ,这话也不为过。

1992年,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成立了一个课题组,白厚善就担任组长,这也是当升 科技 的前身。2001年,当升 科技 改制成功,并开始进入锂电正极材料行业。在白厚善的带领下,当升 科技 日益发展,并在2010年4月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了锂电正极材料行业内第一家上市公司。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首发上市之时,白厚善持有505万股当升 科技 股票,位列第四大股东,后经转增等,其持股曾超过1000万股。不过,随着公司业绩的下滑,白厚善在公司的地位也受到了挑战。

2013年7月,白厚善向当升 科技 递交了辞职申请,离开了这家自己工作了20多年的公司,并在随后陆续套现所持有的股份。

一位业内人士对首席科创官透露,因一些人事原因,白厚善算是失意离开当升 科技 的。

没过多久,白厚善便消失在了当升 科技 前十大股东之列。不过,在2014年第三季度,也就是他辞职一年后,白厚善逐渐运作新的平台,通过增资和股权司法拍卖,他取得了金和锂电的控制权。

据悉,金和锂电的原大股东金和新材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常规产品及前驱业务,在2016年10月,金和新材因逾期债务纠纷,所持有金和锂电的少数股权法院执行了司法拍卖。

而这家名为金和锂电的公司,正是宁波容百的前身。

在全盘接受宁波金和锂电后,白厚善凭借在当升 科技 的运作经验和业内资源,在宁波容百的资本运作上,白厚善显得驾轻就熟。天眼查数据显示,申请科创板前的短短4年时间内,宁波容百共进行了4轮融资,其中包括阳光财险、长江证券等。

与此同时,公司的业绩也不断向好。2016年-2018年,宁波容百营业收入分别约为8.9亿元、18.8亿元和30.4亿元,增长率均超过50%。

除了靓丽的业绩水平、众多资本的加持外,想必更让白厚善欣慰的是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当升 科技 “老人们”也愿意围在自己的身边。

招股说明书显示,当升 科技 原生产厂长张慧清、原人力资源总监姜慧、原营销工程师刘德贤都是宁波荣百的员工。

同业跳槽也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在二次问询中称“宁波容百是否存在来源于当升 科技 的资产、技术、研发成果等”。宁波容百表示,公司的产品定位、开发进度及产品结构与当升 科技 存在显著差异。

说到技术,宁波容百在投入上似乎并不大方。

2016年-2018年,宁波容百研发费用金额依次为0.32亿元、0.77亿元和1.2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依次为3.59%、4.10%及3.94%,均低于厦门钨业、当升 科技 等同行业公司;同期公司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比例也逐年下降,2018年占比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对此,宁波容百称是因为公司规模快速扩大所致。

不过,更让首席科创官好奇的是,宁波容百的核心团队中,竟然有两个韩国人:李琮熙和刘相烈。另外,旗下还有JS株式会社、韩国EMT株式会社等公司。

当然,中韩技术团队也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并对宁波容百就“核心技术人员是否与以前任职单位签署了竞业禁止协议,其主要成果是否涉及职务发明,是否存在侵害发行人或第三方合法权益的情形”进行了问询。

在回复函中,宁波容百表示“因中韩两国市场环境、技术路线存在差异,李琮熙在公司从事的研究、开发工作与在韩国公司差异较大,故不存在侵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情况”而另一位核心技术人员“刘相烈在公司主要从事研发管理工作,未形成职务发明”。

既然两国技术差异这么大,高薪聘请韩国人员真的能起到实质性效果吗?而更有意思的是宁波容百还在招股书中提示了,未来可能会面临行业竞争带来的核心技术泄密,以及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对于这一风险到底是针对谁提出的,首席科创官联系了宁波容百相关人员,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依赖大客户,17亿应收支撑利润

招股说明书显示,宁波容百的大客户应收款数额比较多,而且存在一些关联性。

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宁波容百的净利润约为556万元、2723万元、2.1亿元,三年翻了38倍;与此同时,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余额也不断攀升,分别约为3.3亿元、8亿元、11.4亿元和9799万元、1.66亿元、6.72亿元。如此数据,很难说是业绩贡献了利润,还是应收支撑了利润。

除此之外,首席科创官注意到,自2016年起的三年间,宁波容百的第一大客户均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力神),这家公司每年的销售收入占宁波容百当期营收比例均超过20%。另外,公司2018年的第二大客户比克动力占比比例也达到12.07%。

也就是说,两者合计贡献了宁波容百三分之一的营收,说是公司业绩的“铠甲”也不为过。

可“铠甲”也是宁波容百的“软肋”。上交所在问询中就注意到,“天津力神不仅是宁波容百的第一大客户,同时也是公司2017年第二大供应商。并且,天津力神的应收款项还存在部分逾期的情况。”因此希望公司和保荐机构对此进行说明。

在回复函中,宁波容百称为应对原材料上涨压力,上述问题的确存在。并且,天津力神在向公司销售原材料的过程中还采取了冲抵公司对其应收货款的方式。2016年至2018年,宁波容百对天津力神方面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353万元、2.2亿元及1.7亿元,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约为68万元、1102万元和856万元。

换句话来说,就是宁波容百向天津力神买原材料,加工完产品后再卖给天津力神,自己就赚一个加工钱,对方不仅拖款,还要把原料费给扣了,可见宁波容百在上下游中的话语权并不强。如果说天津力神好歹是国有控股公司,付款慢但还是有希望的话。那第二大客户比克动力,存在的风险或许就有点高。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宁波容百对比克动力的应收账款余额约为2.16亿元,且期后回款比例仅有44.96%;同年,比克动力还有一笔对宁波容百1800万元的商业承兑汇票无法兑付。因此,上交所提出质疑,请会计师“核查是否存在使用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应收票据进行融资的情形”。

在二次问询中,上交所注意到,“长信 科技 (300088.SZ)对其持有的比克动力长期股权投资在2018年度计提了减值准备。”据长信 科技 的年报披露,比克动力的净利润由2017年的5.5亿元下降到了2018年的7775万元。

对于第一债务人业绩的恶化,宁波容百并没有那么担忧,其在回复函中称“2018年比克动力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且在与公司的合作过程中目前仍在还款。由此,公司就比克动力应收账款未列为单项重大单项计提坏账准备”。

不过,天眼查显示,2016年-2018年,宁波容百共进行了8次开庭。除了一起竞业限制纠纷,另外7次都是合同纠纷,且大多数是由于下游企业拖欠货款。

一方面,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激增让企业利润有所增长;另一方面,这显然对公司的资金链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在此次科创板募资中,除了建立2025动力型锂电材料综合基地(一期)外,宁波容百还需要筹资4亿来补充运营资金。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2018年,宁波容百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数,分别为-6287万元、-6.38亿元和-5.43亿元。对比同行业公司,现金流持续三年为负的只有宁波容百。对此,宁波容百在回复函中解释称“现金流情况不同主要是由于利润规模、所处发展阶段不同等因素所致”。

与此同时,宁波容百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也常年为负。这意味着,公司需要大量筹资来维持现金流的平衡。

首席科创官发现,近年来,宁波容百的主要融资途径并非借款,而是“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也就是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的资金。

正是这样一家财务数据“走钢丝”的公司,在2018年6月,由金沙江资本领投的融资中,投后估值达到101亿元,堪称锂电池领域的“独角兽”,而目前当升 科技 的市值也不过百亿上下。

对此,部分业内人士对这头百亿的独角兽很不理解。一位电池业内人士对首席科创官说:“宁波容百走的是从硫酸镍到三元前躯体再到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路径,处于整个产业的中游,在定价权上毫无优势可言,在技术上也无过人之处。”

据这位业内人士介绍,从宁波容百的路径来看,会陷入到厦门钨业、当升 科技 、杉杉能源和万向新能源等同行业的竞争体系中,依照现在宁波容百的实力来看,根本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与有实力的同业厂家产生竞争。

因为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其占营收80%以上的产品三元正极材料毛利率分别只有13.95%、15.74%和18.21%,而同期行业平均水平却分别达到了16.37%、19.3%和15.98%,可以看出,2016年和2017年其主营产品的毛利率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也只有2018年才有所赶超。就此来看,“容百 科技 的产品在行业中并不具有太大优势的”。

除了当升 科技 外,杉杉股份也是宁波容百列举的同行业可比公司,且杉杉股份的子公司杉杉能源在三元正极和正极材料上的产能均高于宁波容百。2018年,杉杉股份以234亿元的资产、88.5亿元的营收、12亿的利润远超宁波容百,总市值也不过134亿元。

对于估值的疑问,首席科创官多次联系了宁波容百并发送求证邮件,对方称会告诉领导通过邮件回复,但截止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在招股说明书中,宁波容百多次提到,自己的产品是“全球领先”、“最早推出”、“世界三元正极材料的第一梯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应用”……对于这些描述,上交所也提出了质疑,请公司“结合细分行业技术发展情况等判断,相关表述是否真实、准确、客观”。

当然,公司不会自己打脸,在回复函中肯定是说这些描述都是妥妥的。那宁波容百到底生产的是什么神仙产品,能让资本另眼相看,还有勇气冲刺科创板呢?

在招股说明书中,宁波容百称自己的主要产品为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简单理解就是电池正的那极里面的材料,由三种物质构成。基于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等优势,三元正极材料已成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而锂电池正是现在打的火热的电动 汽车 的重要部件之一。

可是现在生产锂电池的厂商多了去了,宁波容百凭什么说自己领先?

宁波容百在招股说明书和回复函中描述,国内市场对于NCM811的需求较为旺盛,但受制于产能供给不足,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况。而除容百 科技 外,国内仅有当升 科技 、天津巴莫、杉杉能源等少数厂家实现NCM811量产。正因为自己生产的不是普通的三元正极材料,因此和同类上市公司没有可比性,估值当然不能一样。

NCM811真的这么厉害吗?的确,无论是电池成本还是续航里程上,这一产品和传统产品相比都具有比较优势。但首席科创官在查阅资料后发现,高镍三元电池最大的问题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唐仲丰就在自己论文中提到,高镍三元的循环性能、安全性能、储存性能较差,阻碍了三元材料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除此之外,正极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往往是影响电池热失控的关键因素,其中镍含量越高,热稳定性越差。在实验中和其他材料相比,NCM811的热稳定性较差,同时伴随着放热量的急剧增加。

另外,除了热量的影响,高镍三元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更大,因此更容易由微裂纹扩展而导致材料失效。

近年来,特斯拉等电动 汽车 自燃或爆炸的现象层出不穷,据媒体统计,过去三个月特斯拉Model S已经出现了多起自燃事件。另外,工艺处于领先地位的韩国两大电池巨头LG化学和SKI都将推迟量产高镍NCM811电池的计划。

你觉得未来NCM811真的能助宁波容百走上光辉大道吗?除了安全问题,也许老板得先想想17亿的应收怎么办。

E. 猪八戒2022年科创板会上市吗

会上市。
“独角兽企业”重庆猪八戒,离科创板又近一步。7月18日,重庆证监局公告称,重庆八戒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戒网络)已与保荐机构中信证券签订辅导协议,拟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据了解,公司于2019年7月15日在重庆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现将辅导备案有关情况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业内人士表示,按照八戒网络目前总股本3.6亿元,这意味着八戒网络预计将首发4000万股。今年3月改制为股份公司创立于2006年的猪八戒网是为数不多的诞生于西南地区的独角兽企业(所谓“独角兽企业”,是指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已于今年3月27日低调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变身为重庆八戒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达到3.6亿元。

F. AI独角兽云天励飞冲刺科创板IPO的难点在哪|观止研究院

AI Maker

「智能时代的塑造者」

2020年12月8日,AI独角兽云天励飞在科创板提交IPO招股书将募资30亿元。其中,8亿元用于城市 AI 计算中枢及智慧应用研发项目,3亿元用于面向场景的下一代 AI 技术研发项目,5亿元用于基于神经网络处理器的视觉计算 AI 芯片项目,1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3个月过去了,云天励飞收到了问询函。在科创板首轮问询中,上交所主要关注公司股东、 历史 沿革、尚未盈利和累计未弥补亏损、子公司和分公司、人员、主要产品、行业特点、市场竞争状况关联方和、收入构成和客户、毛利率、期间费用、未决诉讼、行政处罚等共计34个问题。


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公司高管离职,股东变更,长期亏损,营收增长不稳定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并不是云天励飞所独有的,大部分AI企业都面临这些问题,比如之前云知声、禾赛 科技 、依图等多家企业的IPO申请被终止审核。


这些AI独角兽们都在争“AI第一股”,现实却是面临集体“淹没”的危险。披露招股书的云从、旷视、依图、云知声都普遍亏损,更大的压力在于,这些拿了很多融资的AI独角兽,并不能在二级市场获得匹配融资时的高估值。


于是这些企业在准备申请上市时,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明显地暴露出来。


为什么会这些AI企业现在会遭遇这样的困境呢?



首先AI行业的产业链上来看,人工智能行业的基础层主要提供数据和算力支持,其中包括硬件设施、 系统平台和数据资源三个维度;技术层为感知和认知能力,包括算法模型、基础框架和通用技术;应用层即场景和产品,主要包括各类型的智能产品和应用平台。


同时,智能产品端及众多物联网化的终端和边缘端设备是数据资源的重要来源,形成了对基础层底层数据的持续补充,进而带动技术层的演进和迭代,从而构成完整的闭环。


目前,国内的人工智能企业集中于应用层,基础层则较为薄弱。由于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较高,基础层的底层技术由少数国际巨头垄断。而且目前AI应用的方向还比较局限,这时就会出现很多AI企业业务重合的现象,企业优势不明显,长此以往,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除了这些外在的因素,企业的成长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


1、 企业的生长周期


爱迪思在《企业生长周期》中提到, 企业就像人一样,在企业的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抗争和经历风雨都是正常的事,在下一个阶段发展时,企业也会面临转型问题。 在生命历程中,企业要学会自己处理这些问题,要不然就会发展成阻碍企业发展的病症。


企业在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会有相应的问题出现,都需要管理者去克服,每一次阶段的跨越,也是一次熔炉的考验,也是一次生命的重组,如果企业成功度过了这次熔炉,就可以顺利跨入下一个阶段,获得新生。


根据爱迪思的企业生长周期理论,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和死亡期。


企业的成长与老化,主要是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的。 企业年轻时充满了灵活性,但控制力却不一定强。企业老化时,关系变了:可控性增加了,但灵活性减少了。


这里的“年轻”说明企业做出变革调整相对容易,但由于控制水平低,行为一般无法预测,“老化”意味着企业对行为的控制力比较强,但缺乏灵活性,缺乏改革的意向。一个企业既有灵活性又有控制性,也就是说既不过于幼稚又非老态龙钟时,这个企业就具备了年轻和成熟的优势,表现得既具活力又有控制力,这个阶段就称之为盛年期,也是企业的最佳状态。


盛年期的企业可以根据管理者的意愿进行改革,也有能力把握自己的未来方向。 管理的本质并不是创造一个根本没有“问题”的坏境,而是引导企业进入盛年并永葆青春。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是企业孕育期,这时企业还没有诞生,仅仅是一种创业的构想,这时候强调的是创业的意图和未来能否实现的可能性。创业者需要极度的热情和自信,让自己相信,也让别人相信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可以成功,这时候的创业者是梦想家。


当企业真正诞生以后,有人承担了风险,企业也从孕育期进入了婴儿期。


这时候, 进入婴儿期的企业需要资金的支撑才能得以生存 ,这时候创业者非常注重销售额,铆足了劲往前冲,只要看到机会的苗头,就忍不住要抓住,生怕错过难得的机遇,此时的重点是不顾一切地活着,同时也是打磨产品,接受市场验证的好时机,但也是对梦想进行实验的过程,这个过程极有可能会打破创业者的幻想,也许会撞得心血淋漓,甚至会让创业者丧失信心。如果这个阶段成功度过了,意味着产品通过了市场的检验,创业者的梦想可以继续发光发热。


企业完成了产品的市场实验之后,接下来要 追求以市场份额和利润衡量的销售额 。此时的企业也进入了学步期。


此时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看起来前途一片美好。创业者觉得自己能够战胜一切,开始出现自信心的膨胀,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可以干成,于是开展多条业务路线同时作战,最后发现资源和精力不足以支撑过快的扩张,最后极有可能公司业务都陷入困境。出现问题都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创业者能及时醒悟,确立企业发展的优先顺序,先集中精力发展最重要的部分,并逐步规划行政体系和工作程序,让公司的发展变得更有效率,为企业进入下一个阶段青春期做准备。


进入青春期的企业,创业者要开始逐步授权,规范工作程序,建立职能权责体系,把之前的 探索 经验和成功模式制度化,这时候注重的是企业利润和效率的双重提高。青春期的制度化过程,为企业进入盛年期做准备。


但是这时,创始团队内部也很有可能会发生因为理念的分歧而分手的局面,创始人开始综合考虑利润与成本比例的问题,不再像孕育期和婴儿期一样不顾一切地追求创新,但有些人依然痴迷于之前创造产品的激情,想延续孕育期和婴儿期的状态,因为不想妥协,最后选择离开,尤其是创新型的技术人才。


成功走过青春期的阶段后,企业进入了盛年期。这时候的企业既有制度化的体系,又没有丧失创新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最佳状态。基业长青的企业,都有长期保持盛年期的活力和控制力。


企业从孕育期走到盛年期,是创业者不断断挑战自我,否定自我的过程。 企业每进入一个阶段,对于创业者来说,就是一次熔炉的考验,是脱胎换骨,获得新生的过程。创业者在上一个阶段获得成功的人格特质,在现阶段可能造成发展的阻碍,所以创业者在经历熔炉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摒弃过去成功的自我,塑造新的自我的过程。


如今,市场上的AI企业,尤其是想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频频受阻,如云知声、禾赛 科技 、依图等多家企业的IPO申请被终止审核。从它们的规模和特点来看,它们大都处于学步期到青春期的过渡阶段,依然需要外部的支持,还没办法自我成长。


当前,科创板的审核变得更加严格,所以云天励飞要想成功上市,也面临不小挑战。这个挑战不光是因为外部政策的变化,还包括企业自身成长面临的困难。


2、 云天励飞的成长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文章《AI初创浪淘沙,开启A股上市路》里写道,“陈宁将云天励飞的创业之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更多的是技术平台的研发、沉淀、打磨,从2014年到2016年,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夯实了底层的算法平台、大数据平台,尤其是锤炼了芯片平台。”


“2017年到2019年期间,进入了产品落地、场景开发、市场拓展的阶段,面向各类场景,云天励飞逐步丰富解决方案,落地了城市级的动态人像系统,面向公安的各个警种去开发各类的应用,还从警务拓展到智慧社区治理、园区管理、商业领域等场景。”


”一方面,动态人像识别系统“深目”协助破获案件,名噪一时,并且“深目”迅速在深圳大部分区域以及北京、上海、杭州等20多个城市,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落地。另一方面,云天励飞的解决方案也从公共安全拓展到城市治理和新商业的领域。”


“2019年之后,云天励飞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时的云天励飞具备了快速开发城市级解决方案的能力,在2020年疫情期间快速开发了一套城市级的疫情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平台。 ”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2014年到2016年的云天励飞,处在婴儿期阶段,是不断挖掘市场需求,打磨产品,验证产品的市场的阶段。


2016年云天励飞研发的动态人像识别系统“深目”开始落地深圳龙岗区,在警务场景中崭露头角。这意味着云天励飞已经度过婴儿期,准备进入学步期。


此时的云天励飞,处在学步期阶段,逐步从智慧安防到城市治理的拓展,这个阶段是扩大市场份额的阶段,也是营收增长迅速的阶段。


招股书披露的数据,云天励飞在2017年、2018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5023.33万元、1.33亿元、2.3亿元,可见营收增长速度之快。但是在2020年的1-9月,营收约2.7亿元,营收增速放缓。


除此之外,云天励飞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净亏损分别为5479.63万元、1.99亿元、5.1亿元,而在2020年前9个月净亏损为8.6亿元, 合计亏损达16.256亿元。



为了未来上市的计划,学步期的云天励飞开始考虑转型,逐步拓展业务范围,从安防到城市管理,但拓展的同时也要综合考量成本和利润的比例,逐渐放弃过去只注重销售额不计成本的工作模式,开始追求利润,调整企业发展的方向,开始公司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但是企业是靠着前面阶段的模式才获得此时的成就,现在却要换成新的模式,这时企业内部会发生理念的分歧,甚至导致创业伙伴的离开。


云天励飞在这个阶段确实也遭遇了创业伙伴的离开。


云天励飞曾在回复问询函称,田第鸿与陈宁均为云天励飞创始股东,两人于2014年共同出资设立云天有限,其中陈宁持股70%、田第鸿持股30%;随着公司的发展,两人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逐渐产生重大分歧,田第鸿决定于2018年9月停止在云天励飞处工作。


掌握核心技术人员的离开,对云天励飞的发展无疑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幸运的是,云天励飞找到王孝宇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王孝宇博士曾任NEC Labs首席研究员,也是前Snap资深科学家、Snap研究院创始人之一。他的加入,为云天励飞的技术实力增加了一份强有力的保障。


2019年之后,云天励飞逐步从学步期向青春期过渡。2020年,云天励飞开始着手准备科创板上市的申请,这也意味着云天励飞要开始往规范化管理方向发展。


此时的云天励飞开始注重公司成本和利润比例的把控,建立权责分明的体系和管理制度,管理者要开始试着授权,逐步让企业成为不再依赖一个人的力量或者外部力量,可以自我成长的组织,避免出现创始人或某个重要的高管离开,这个组织就无法正常运转。


这时候,对于公司管理者来说,创新精神是必须要长期保障的,但是又不能只顾创新,要考虑公司的营收、利润、成本以及公司的未来等问题,要多方兼顾。这本身对管理者也是一个挑战,首先自己要意识到改变,再去推动企业内部改变,这是企业和管理者进步成长的一个必经过程。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此时云天励飞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仅对于管理者陈宁来说,还是企业本身来说,都是一个改变和学习的好机会,也是一次难得的熔炉。最后他是否能熬过熔炉的考验,我们谁也无法下定论,只好留待时间来验证。



* 参考资料:

1、伊查克·爱迪思 《企业生命周期》中国 社会 科学出版社

2、沃伦·本尼斯 《极客与怪杰》机械工业出版社

3、新华网 《技术骨干频频离职 科创板公司遭遇留人难题》

4、搜狐网 《未决诉讼、尚未盈利 云天励飞科创板IPO存“硬伤” 》

5、雷帝触网《云天励飞遭问询:为何二股东田第鸿退出 王孝宇年薪超千万》

6、腾讯网《云天励飞持续亏损研发下滑 行情再差也要上市“补血”》

7、半导体行业观察 《云天励飞:低调AI初创企业的步步为“赢”》

G. 仅用14个月,超瑞幸咖啡,2000亿独角兽拟上市,系京东旗下

已经有好久没有听到刘强东的消息,但是却经常听到京东的消息。

2020年成为了京东的丰收之年,失去了刘强东的光环之后,京东低调且勇猛。

疫情期间,京东物流成为了医疗物资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因此,京东成为了唯一一家获得钟南山手写感谢信的公司。

京东股价也是彻底走出阴霾,最近两年最高涨幅超过4倍之多,公司市值高达1176亿美元。

6月5日,京东旗下达达公司成功登陆美股,截止昨日收盘,公司估值达到了60.46亿美元。

6月18日,京东集团在港股完成二次上市,募资297.71亿港元。目前市值在9100亿港元左右。

紧接着,京东数科也将登陆科创板,估值已经达到了2000亿元。

9月21日晚间,京东旗下最年轻的独角兽京东 健康 宣布将要在香港完成独立上市,公司估值或也将达到2000亿元。

粗略估算下来,京东系已上市加上拟上市公司的总估值已经高达12000亿人民币,如果再加上估值为2000亿元的京东物流,京东系总估值超过了14000亿人民币。

悄然间,刘强东真的已经又再造了一个京东。


1

京东 健康 或打破瑞幸咖啡最快上市纪录


马云曾经说过,下一个超过我的人很有可能出现在大 健康 领域。

大 健康 领域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足够大,大到可以是数十万亿。其次,这个市场确定性非常强,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因此,在这个市场诞生出一家万亿级的公司是很有可能的,甚至是多家万亿级企业。

除了阿里之外,京东也早就开始布局大 健康 领域。但是整体上还处于早期阶段,长期以来它们只是京东的一个小分支而已。

2019年5月10日,京东 健康 正式宣布独立运营,主要包括:医药零售、医药批发、互联网医疗、 健康 城市等四个业务版块。

据说在京东 健康 独立之前,刘强东问过京东 健康 CEO辛利军这样一句话“你是想做 健康 产品的零售还是深耕互联网医疗?”

辛利军非常坚定地回答道:“我想做整个 健康 产业链。”

刘强东对于这个回答貌似非常满意,同意了辛利军独立运营的请求。并寄希望于辛利军带领着京东 健康 能够再造一个京东。

公司仅仅成立了6个月,京东 健康 就拉来了10亿美金的A轮融资,投资机构有中金资本、京东集团、霸菱亚洲、CPE China Fund等。

A轮融资之后的京东 健康 估值已经达到了71.43亿美元。

今年8月份的时候,胡润发布了最年轻独角兽榜单,京东 健康 以成立时间最短的优势占据了榜首位置,估值为500亿人民币。

直到昨日,京东 健康 宣布将赴港上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京东 健康 从成立公司到上市的过程可能低于18个月,这也就意味着将超过瑞幸咖啡创造的国内公司上市最快的纪录。


2

京东的护城河正在变得牢不可破


其实胡润给予京东 健康 的估值有一点滞后性,因为500亿人民币估值只是去年的估值。而到了今年8月份,高瓴资本给出了2000亿元左右的估值,不到一年时间,估值翻四倍。

据天眼查获悉,2020年8月18日,京东 健康 得到了高瓴资本8.3亿美元的B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了300亿美元。

可能我们会很诧异,一个成立仅仅一年多的公司凭什么估值达到了2000亿,这也太高估了吧?

实则不然,京东 健康 在2019年的营收超过100亿元。其中京东大药房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医药零售渠道,占了零售市场的15%份额。

到了2020年,疫情的袭击让京东 健康 多个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疫情初期,京东 健康 每天上架超1580万只口罩。

1月26日,京东 健康 火速推出了免费在线问诊平台。90天左右的时间,该平台就服务了1100万人次,平均每天服务超过12万人次。

尤其是在京东一年一度的618期间,京东大药房的慢病用药成交额同比暴增270%,“京东药急送”成交额更是达到了去年的492倍。

一系列亮眼的成绩也助推京东大药房成为了全国范围内收入规模最大的零售药房。莫非互联网零售药房又到了收割实体药房的时候?

为什么京东可以成为零售药房的老大呢?关键是京东大药房起步还比较晚。

背后最大的逻辑无非就是跟起步早的医药电商相比,京东流量相对较大;跟那些流量相当的医药电商相比,京东高效安全的服务又是相对突出的。

最终京东大药房也就能够从中脱颖而出!

无论是大 健康 还是金融、物流,这些都是有望再造另一个京东的利器。

一个新的京东“帝国”正在悄然崛起!

H. 为什么科创板要对投资者设定50万金融资产的门槛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首先对科创板要有所了解。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开幕式上,我们宣布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引起了国内外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
一、对科创板的理解
①设立科创板的目的: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与欧美国家相比起步晚,制度还不够完善,对 科技 企业的包容性还不够,致使国内的一些著名的高 科技 互联网企业到国外市场谋求上市,例如:阿里巴巴、网络、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腾讯、小米在香港上市。这些公司在发展初期由于盈利能力不足,很难符合沪深两市的上市条件,但这些公司具有较强的高成长性,都是未来的独角兽和巨无霸企业。国内资本市场痛失“BATJ”这样的优质公司是我们都不愿意再看到的,因此, 我们通过设立科创板,一是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起到“试验田”的作用,二是用实际行动鼓励支持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

②科创板的特点。 科创板就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2019年1月3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交易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等文件,2019年2月27日证监会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几大亮点:一是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严格退市制度;二是严格信息披露制度;三是加强投资者保护,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四是涨跌幅放宽到20%,且新股上市前5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五是个人投资者的门槛要求不低于50万;六是吸引国内外机构中长期资金入市。
二、为什么科创板对个人投资者设定50万的门槛
科创板设立的初衷是鼓励和支持机构投资者的中长期资金入市,由于科创板的交易规则与主板有较大区别,日内涨跌幅达20%,上市前5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交易风险明显大于主板,因此,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科创板的交易规则对个人投资者的适当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求个人投资者参与证券交易在24个月以上, 具有一定的投资经验; 二是账户内的资金日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 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这些规则既是限制也是保护,我们可以预期,随着科创板日益成熟、交易规则日益完善、投资者教育日益进步,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可以投资科创板。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认可我们的观点,请关注支持我们,谢谢!

因为科创板是T+0的交易模式,并且传言可能会是有50%的涨跌幅限制,那么对于散户来说这种模式下生存和赚钱的概率非常低,亏钱的概率和亏损的幅度会大大提高!所以50万的资金门槛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希望有能力,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而不是让那些小散过多搅局!!!说得好听点就是保护了散户,说得难听点就是不带小散玩!!

要知道50%的涨跌幅如果一旦被确认,那就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对于大部分的A股散户来说,短线买卖交易和投机性交易依然是主旋律,所以追涨杀跌是大部分散户的习性!一旦给予低门槛进入科创板的机会,那么一定会让许多投机散户过多参与,这不但不利于科创板的试点,运营,甚至还会让A股去散户化严重!这是一种双输的局面!所以设定50万的投资门槛其实就是潜意识里规定了:有钱,有实力,有胆量,你才能进场玩!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 关注并点赞 。有什么疑惑和建议也欢迎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科创板是采用试点T+0交易制度和涨跌幅50%的限制,从这两个角度可以推论找原因,为什么科创板要对投资者设定50万金融资产的门槛?

科创板采用的T+0交易制度而不是跟主板一样实行T+1交易制度,从这点可以看出科创板风险性是比较强的,投机性比较大;当天买入可以当天卖出,走势会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也是对投资者设定50万资产的门槛原因之一。

其次假如科创板还真实施涨跌幅50%的限制话,一天涨幅100%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让整个市场暴涨暴跌,而股票一天振幅最大是20%,一下子就改为一天振幅100%投资者是很难适应过来的;所以只能提高对中小投资者的入市门槛,设置在50万门槛已经把绝大部分的散户都拒之门外了。

从科创板的投资门槛要50万起,从这点要求已经非常的明显科创板是属于中大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市场,足于说明科创板是大资金投资的市场; 因为从这些科创板制度已经非常明显了,科创板风险性确实非常高,这就是科创板要对投资者设定50万金融资产门槛的真正原因。

科创板就是提供哪些你手头有点钱,而且风险能力比较强,而且还是有胆量,有挑战性的人投资,并非是所有投资者都可以参与的市场。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我是简繁,说到科创板,其实是有望接轨成熟市场的,故而交易制度或将有区别,且门槛的设定算是对投资者的保护,同时也变相告诉你,有钱再玩。
说到交易制度,目前的A股市场主要还是实行T+1,10%的涨跌幅限制,如果接轨成熟市场,恐怕就变成了T+0、无涨跌幅限制,在不考虑其它问题的情况下,客观的讲,现在A股市场的参与者恐怕无法用好成熟市场的交易规则。

这种交易制度放在A股市场,恐怕一出现康得新、康美药业这种标的的时候,怕是直接就打成港股佳源国际控股的情况了,你设想一下,你能不能扛得住?

这就跟当初创业板上市出台的两年A股市场交易一个样,不可能所有人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国内,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必然是少数。

话又说回来,如果真的T+0,按A股市场投资者的尿性,恐怕会跟操作期货一样,死得很惨……

因为现在的消息来说,科创板大概率都是一些新兴 科技 公司和创业公司,虽然可能相比新三板企业来说还有一定规模优势,但是肯定也都是一些风险较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的公司,设置高门槛就是把小额散户隔离出去,这不是小散们玩的领域,是机构和大额投资者们博弈的市场,这反而更有利于企业的良性融资和发展,毕竟专业机构和大额投资者们也不是吃素的,如果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东西,又怎么能在这新兴的板块中融到资呢?

科创板设计50投资门槛,是投资适当性选择之一,和新三板以及期指的选择一样,其初衷就是适当性隔离风险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在相关市场中参与博弈。

尽管市场对比有较多诟病,但是,从本质来说,类似期指的门槛,既有剥夺了部分投资者的交易权,也有对投资者的保护,这点看似矛盾,其实的确有其根源和道理。

一般来说,股市交易保证金按照50万划分,资金低的人,往往其综合驾驭财富和博弈的能力,尤其是能够面对投资损失亏损的承受能力上也就相对较差。而资金越大的投资者,其从资金获取能力,以及自身对财富的管理能力,亏损风险承受能力肯定会高出很多。

多数投资者对投资者适当性选择非常反感,是有其道理的,但是,这也是不理智的,因为做任何投资,首先想的不是好处和赚钱,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风险,不能只想着赚钱的机会而是要想着如果要亏钱,亏多少你能承受?目前中小投资者对投资者适当性选择诟病较多,其根源的确是对机会和风险的取舍判断上不够客观,只想到被剥夺了赚钱的能力而没想到市场风险对有限财富损失的承受能力。

从科创板来看,投资者适当性门槛,应该说可以屏蔽掉相当的投资者,按照官方统计,目前市场存量投资者数量在1亿左右,而其中,账户金额在50万以上的占比10%左右,对比大家还是会不满和不理解,事实上,在科创板初期必然要面临定价困难和波动巨大以及交易流动性不足等风险,中小投资者未必就能够识别和应对这些风险,仅仅不满是不够客观的。

因为科创板是T+0的交易模式,并且传言可能会是有50%的涨跌幅限制,那么对于散户来说这种模式下生存和赚钱的概率非常低,亏钱的概率和亏损的幅度会大大提高!所以50万的资金门槛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希望有能力,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而不是让那些小散过多搅局!!!说得好听点就是保护了散户,说得难听点就是不带小散玩!!

要知道50%的涨跌幅如果一旦被确认,那就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对于大部分的A股散户来说,短线买卖交易和投机性交易依然是主旋律,所以追涨杀跌是大部分散户的习性!一旦给予低门槛进入科创板的机会,那么一定会让许多投机散户过多参与,这不但不利于科创板的试点,运营,甚至还会让A股去散户化严重!这是一种双输的局面!所以设定50万的投资门槛其实就是潜意识里规定了:有钱,有实力,有胆量,你才能进场玩!

市场上股价的大起大落,常常会让散户投资者心绪不定,进退两难。在当下市场行情,有很多股民朋友不知道如何操作,总是买了就跌,卖了就涨,不知道主力是洗盘还是出货,看我资料解决更多牛股点位,解套思路,困扰多年的选股、买卖点的问题,想学习如何看趋势、资金、买卖点,识别庄家动向和主力资金流向,欢迎前来交流和探讨,一起了解市场,看清市场操作轨迹,推牛股思路。

笨到吃狗屎

I. 科创板怎么开通

1.资产要求:

开通权限前20个交易日日均资产50万元以上(含50万),资产认定包括:A股账户、B股账户、封闭基金账户、开放式基金账户、OTC理财账户、衍生品合约账户、信用账户等账户内的资产净值。(不含信用账户融入的资金及证券)

释义:上述账户内的资产包括:客户资金账户及证券账户下的资金余额、A股、B股、港股通、三板股票、债券、基金、理财产品及期权合约市值等(含限售股)。(信用账户融入的资金及证券不计算;B股、港股通股票市值按汇率折算成人民币)
如在T日申请开通权限,则按T日之前(不含T日)的20日日均来计算资产是否符合条件。

2.交易经验要求:交易经验须超过2年(含2年)。(起算时点为投资者本人一码通名下账户在沪深交易所和股转系统发生首笔交易之日,以中登公司的数据为准)

3.通过科创板业务知识测评

4.适当性匹配要求:风险等级——中高风险、投资期限——短期、投资品种——权益类

5.普通账户和信用账户需分别开通科创板权限。开通信用账户科创板权限前,需先开通普通账户科创板权限。

6.申请开通权限时年龄不超过70周岁。(如超过70周岁但符合其他开通条件,可临柜办理开通)

7.其他要求: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为非特别保护型,账户状态正常且不存在异常情况。

J. 上海科创板和新三板有什么异同,会造成什么影响

今天就让我为各位分析一下上海科创板和新三板有什么异同,会造成什么影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为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阅读全文

与科创板上市公司和独角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贵金属的常见英文单词哪些 浏览:687
民生银房屋贷款 浏览:704
信用社贷款利息逾期 浏览:863
吴中地产股票 浏览:40
天津市保利凯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浏览:382
通达信用后富指标公式 浏览:195
50元澳元对人民币多少 浏览:452
台州凤凰资产整合投资合伙企业 浏览:579
公积金贷款买房会动里面的钱吗 浏览:164
2014全国汽油平均价格 浏览:901
4万英镑和人民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338
人民币换成万美元是多少人民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701
外汇市场的运行 浏览:778
通达信市值筛选指标 浏览:143
贷款影响信用卡提额 浏览:477
甜品店融资计划 浏览:119
理财年化利率 浏览:316
基金a与c的收入 浏览:924
美元基金好吗 浏览:432
主力资金流入流出说明什么意思 浏览: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