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黄红云金金科股份股黄红云

黄红云金金科股份股黄红云

发布时间:2022-09-16 22:20:45

Ⅰ 金科黄红云是哪里人

黄红云是重庆人呀,金科也是重庆的地产公司,黄红云还是蛮厉害的,算的上是白手起家了。1984年,20岁的黄红云从家乡涪陵区义和镇,来到涪陵城区的一家建筑公司当学徒。4年后,黄红云成为了这家建筑公司的工程处处长,并考上了工程师。1998年,黄红云迈出了成就亿万富翁的关键一步--自涪陵西进重庆。这一年,他开着一辆普桑,带了三个合伙人进入重庆主城区,金科股份就诞生在江北区的一间租用房办公室里。

Ⅱ 黄红云是谁

黄红云是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金科控股董事局主席,多次被评选为中国住交会十大房地产人物,被中国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人物奖”,是重庆地产首善:累计捐款1.56亿元

Ⅲ 黄红云是怎么发家的

1984年,20岁的黄红云从家乡涪陵区义和镇,来到涪陵城区的一家建筑公司当学徒。

4年后,黄红云成为了这家建筑公司的工程处处长,并考上了工程师。

第一桶金从8000元起

由于肯干和节省,到1988年时,黄红云已攒下近8000元资金。凭借这8000元,他当年就与朋友合作接手一些小工程。5年过后,黄红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余万元。

1993年,原涪陵地区乡镇企业局为了振兴局直属国有企业,实施了一个"从社会上招聘干部任企业领导"的政策。已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黄红云,通过应聘成了该局直属的一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1998至2005年:8年挤进全国50强

1998年,黄红云迈出了成就亿万富翁的关键一步--自涪陵西进重庆。这一年,他开着一辆普桑,带了三个合伙人进入重庆主城区,金科股份就诞生在江北区的一间租用房办公室里。

2005年,金科集团经营收入突破22亿元,年纳税总额达1.5亿元。综合实力也跃居全国37位。

Ⅳ 重庆企业界名人简介

【人物档案】

何永智,女,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1982年,何永智和丈夫廖长光用卖房子的3000元钱在解放碑八一路上购买了一间16平方米临街的商铺,办起了只有三张桌子、三口锅和三个打工仔的"小天鹅"火锅店。如今,小天鹅火锅连锁店已超过了300家,资产数亿元。何永智也被誉为"火锅皇后"。

【获奖理由】

今年,投资3.6亿元的洪崖洞成功开街开市,洪崖洞无论从投资规模、美食汇聚还是对千古巴渝文化的传承,都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也是对全市人文景观的一大贡献。

为了洪崖洞的成功开街,市委市府领导曾多次现场办公,由此,引发民营经济发展大讨论,洪崖洞也成为重庆市政府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何永智功不可没。

何永智在家里排行老七,人们都叫她"七妹"。何氏七姊妹,其中6个都嫁得"如意郎君",只有何永智的丈夫廖长光身份"低微",而何永智又是七姊妹中"长得最乖的一个",因此廖长光境况难堪。

三口火锅起家

转眼夫妻俩结婚三年了。一天,廖长光对妻子说:"你知道吗,我们住的房子,现在可以卖到3000元钱。"于是,何永智夫妇把房子卖了,用这笔钱开起了一个只有三张桌子、三只锅、三个打工仔的火锅店,名叫"小天鹅"。那年,何永智29岁。

火锅店的生意十分红火。两口子将第一天的营业款倒在床上,硬币、毛票一大堆。两人开始清点,居然有两百多元,除去成本赚了80多元。80多元在当时可是上班人一个月的工资。一个月的工资让他们一天就赚回来了,这太让人吃惊了。当时他们两人互相望着,惊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到1988年的时候,何永智用了六年的时间赚到了10万元钱,店面也扩大到了100多个平方,成了酒楼而不再是街边排挡了。

何永智是个喜欢求新求变的女人。许多外地人慕名而来,也想尝尝重庆火锅,可实在麻辣得受不了。何永智思来想去,想出一个把火锅一分为二的办法--在锅中间隔一块S型铁板,将红汤和清汤分开。这就是 "鸳鸯火锅"的由来。后来,她又发明了"子母火锅"、"回转锅",正是这些发明,让火锅走向高档化、走向全国、风靡世界。

坐着轮椅开分店

麻辣的重庆火锅遍布全国。在这众多火锅店中,重庆小天鹅的火锅酒楼已达300多家,这其中包括美国加州和希尔顿的4家。在相当一段时间何永智穿梭于每个火锅城,飞机的座位成了她暂时休息的躺椅,手机成了她和家人沟通的惟一渠道。

1992年,何永智夫妇已拥有了上千万资产。1994年6月8日,小天鹅第一家加盟店--天津店正式开业,仅仅用了8个月便收回全部投资。何永智成了中国最早应用特许经营模式进行品牌扩张的人。

那时候,几乎每个星期要开一家店,飞机上的座椅成了何永智睡觉的地方。她常年住在宾馆的一个小套间里,有两年时间没有回过家,有一次回家,保安甚至不让她进门。

天有不测风云,何永智在北京开分店时遭遇了车祸,造成股骨骨折。在此后的两三年内,何永智坐在轮椅上在全国各地跑,以至于现在很多人还以为小天鹅的老板是残疾人。由于她不停地四处奔忙,骨折后没有好好休息,一直不能愈合,先后住了三次院,做了三次手术。

何永智第一次手术,医生在她股骨上上了五根钢针。第二次手术从何永智腿上取出钢针时,惊异地发现第二根钢针折断了,受伤的股骨已经坏死。医生对一个女人有如此顽强的毅力感到惊讶。

重建连锁模式

钱是赚到了,但隐患也留下了,由于开店过多,管理等跟不上,她就像个消防队员一样到处去灭火。现在回忆起来,她仍然后怕,"如果不及时调整,小天鹅将随时面临蹦盘的危险"。

何永智迅速做出决定,出巨资请专家培训和模式重建。小天鹅新的加盟连锁系统是FDS(世界特许经营服务发展组织)中国公司度身订造的。现在,他们的核心技术--火锅底料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辐射全国的配送中心也已经建成。总裁何永智终于可以说,小天鹅已经冲破了中餐连锁的几大障碍。

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何永智尝试着将现代的管理应用到自己的企业中,获得了成功,如今资产数亿元。

今年,何永智一直梦想着打造的洪崖洞终于成功开街并投入使用。在洪崖洞的建设期间,何永智原本受伤的腿再次折断,但她仍然挺了过来。

【人物档案】

吴亚军,女,1964年出生于重庆合川,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曾从事过机械工程师、记者、编辑等工作。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获奖理由】

十年来吴亚军带给重庆的不只是一系列楼盘,可以说,龙湖的产品代表着重庆人未来主流居住的生活梦想,在重庆地产的每一个时代,一次又一次标刻下重庆地产的全新高度。2006年,龙湖销售额达38亿,成为西部首家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的地产企业,再次确立了龙湖在重庆地产界的标杆地位。

在重庆楼市,龙湖很有名。2005年,《新周刊》曾将龙湖与雄起、解放碑、摩帮、长安等并列成为重庆十大名片之一。

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却未必知道龙湖的老板吴亚军。如果光从名字看,说不定很多人还会误认为她是一名男性。

由于从不接受媒体的专访,很多人只知道她曾经做过《中国市容报》的记者。为此,记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并通过采访地产圈熟悉和接触过她的人,以及曾在龙湖供职的人士,大致勾勒了她的财富轨迹和人物性格。

一个项目树起品牌

1993年,吴亚军成立了重庆佳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1995年6月,她创建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不久,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更名为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1995年开发的龙湖南苑是吴亚军的第一个项目。尽管当时她没有成熟的开发经验,也没有品牌,但由于她善于学习和创新,所以,龙湖南苑很快成为当时重庆楼市的标杆。随着龙湖南苑项目开发的成功,吴亚军也初步树立起了龙湖的品牌。

卖房比卖菜还快

1999年,龙湖西苑项目启动。由于吴亚军首创了重庆楼市板式围合、样板景观,该项目一出世便成为抢手货,为了能买到房子,不少市民甚至熬通宵排队等着放号。业界人士回忆当时的情景称,"那房子卖得简直比菜还快"。

西苑项目成功后,龙湖的资金也由此充裕起来。但吴亚军并没有盲目扩张。直到2000年,吴亚军才开始大手笔开发龙湖的系列品牌。

到2005年底,龙湖销售额已达21.2亿元,成为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首家销售额突破20亿元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与世界500强跳舞

2004年10月,龙湖联姻世界500强香港置地,合作投资40亿元,开发"大竹林"时尚生活社区。吴亚军当时在合作仪式上对媒体称:龙湖的理想是做百年老店,通过与置地的合作,可以学到一个屹立100多年的国际化房企精微的东西。有了置地这样的伙伴,更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这将龙湖进入国际舞台的时间表提前了几年。

刷新成都楼市三项记录

龙湖在成立之初吴亚军就预言,5年后成为重庆最好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十年后成为全国最好的企业之一,在今天看来龙湖的预言一一得到实现。2006年吴亚军迈开全国扩张的步伐,其首次跨出重庆迈向成都的第一个项目晶蓝半岛,更取得了刷新成都楼市一次性推出数量最大、开盘销售套数最多、开盘销售金额最高三大纪录。而龙湖在北京1号作品--滟澜山连排别墅项目即将亮相。

同样在2006年,龙湖集团重庆成都两地销售总额突破38亿元,成为西部地区首家销售额突破30亿的房地产企业,成为全国最好的开发商之一。

细节成就龙湖

关于吴亚军的成功秘诀,业内有许多说法,但其中有一点大家是公认的:细节成就龙湖。

据说龙湖的新项目在开盘前,除了要做产品宣传推广外,还要制订详细的客户接待方案,比如客户来了坐什么地方,中午客户饿了该为他们准备什么样的午餐,甚至连口味都要考虑到。

每年春天龙湖都会组织老人去登山,为了确保老人的安全,出行前的半个月内,负责活动的小组至少要到现场踩点三次,并制订详细的方案。方案包括:路途中有多少个陡坡,预测老人走多长时间会觉得累等等……

一个更广为流传的故事是:深圳万科高层林少洲参观龙湖样板房,脱下皮鞋换上拖鞋进屋,当他出门再穿自己的皮鞋时,发现自己的皮鞋掉了个方向:以前朝房间里的,现在有人将鞋摆放成向外。林少洲感叹:龙湖这个企业可怕!

【人物档案】

吴长江,41岁,重庆铜梁人。广东省重庆商会副会长,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1988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制造系,1992年下海,1998年创建雷士工业公司。2005年公司销售收入超过8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照明企业,2006年产值达到15亿元。

【获奖理由】

改革开放20余年,百万重庆人南下打工。飞机制造专业毕业的吴长江在广东干过保安,当过技术工人,凭借重庆人的闯劲,最终成为中国照明行业的龙头,成为飞利浦在中国的头号对手。

2006年5月,吴长江去了趟欧洲,据说世界某著名照明企业将为雷士贴牌。吴的豪言是:"我的目标太大,不仅是中国第一,还要做世界第一。"

提拔前走上"绝路"

吴长江出身在铜梁农村,家庭条件差,据说周末回家经常要步行30里路。高中毕业那年,尽管是四川省优秀学生干部,但高考发挥失常,吴长江被西北工业大学录取,与心仪的清华大学失之交臂。

1988年,吴长江毕业来到汉中航空公司。"当时的确有雄心,想做事,但国营企业局限太多,直是要把自己的性格磨平为止。那时候就坚信,要改变命运就必须自己占有生产资料。"

尽管厂里一心一意要培养吴长江,并送他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贸专业进修,但在即将被提拔为副处长前夕,吴长江还是选择了辞职。

"当时厂里有些人办的停薪留职,而我是自动离职,不要工作了。"吴长江说下海前,自己先把自己逼上绝路。

第一份工作当保安

吴长江从汉中到了深圳。吴长江来到一家工厂应聘,保安硬是拦着不让进,吴长江掏出大学毕业证,谁知保安漫不经心地瞟了一眼说:"对不起,我们这里不造飞机。"

吴长江并没有恼怒,后来在一家厂里当了名"储备干部"。所谓储备干部就是没有固定岗位,只是在厂里实习,任何一个岗位缺人都要随时顶上。"当时厂区周围治安不好,老板便安排我去门岗干段时间。"同事听说后,愤愤地说老板是在侮辱吴长江,而吴本人并不这样看,而是很认真地把老板交代的工作干好。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吴长江总能专注工作。

在这家厂干了4、5个月,吴长江又到番禺一家灯饰厂打工。先是做技工,做设计,然后是做管理,他拼命积累,直到10个月后的一天,他径直来到老板面前,告诉他准备辞职自己办厂。"我到广东的目的就是要当老板。在广东打工期间,我一直在观察,什么样的人能做生意:首先要能吃苦,其次是胆子大,有风险意识,第三是具有商业意识,这些我都具备,而且我的文化程度比大部分老板都强。"

周围有3000对手

1994年年初,吴长江来到惠州准备创业。他当时只有1.5万元,另外找了5个股东,筹资10万元成立了惠州明辉电器公司,由吴长江全面负责经营。

刚起步时,一间民房,十来个人加上一些简陋的工具,然而就是这个小作坊,却创造了惊人的利润。"第一张订单是香港客商要2万只变压器,要求两周交货。"熟悉这一行的都清楚,单是开一个模具就要1个月,吴长江却毫不犹豫地接单。一周时间画图、开模,10多人连续干了两个通宵,最终交了订单,这笔生意赚了20多万。

第一年6个股东分了38万。不过明辉1995年却被一家香港企业收购。又经过几年准备,1998年,吴长江联合两个重庆的中学同学成立了雷士工业,注册资金100万元。

此时,飞利浦、欧斯朗、松下等跨国照明行业巨头已进入中国。在珠三角一带的照明企业已超过3000家,在这个市场整体容量达到1千多亿的行业里,刚成立的雷士并无任何优势,而最初的运营模式也毫无特色,和大多数珠三角地区小企业一样,雷士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靠为国外的企业贴牌生产过活。但吴深知,要想生存下去,只有建立自已的品牌。

7年销售增长30倍

经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及员工培训之后,雷士走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1999年,雷士销售收入2700万元,2000年达到6000万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

此后,吴长江显示出了对销售强大的把控能力。雷士在全国首家推出专卖店,目前雷士在全国专卖店超过800家,为雷士在业内占据绝对优势打造了一张主力营销网。2003年雷士销售额达3.2亿元,从珠三角3000多家照明企业中脱颖而出。2005年销售额超过8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灯具企业。2005年,雷士在"中国成长企业100强"中,位列第25位。

事实上,雷士每年销售业绩80%的递增速度早就引起了跨国巨头的关注。飞利浦总裁访华时,曾详细了解雷士情况,并有意收购雷士。吴长江另外向记者介绍,雷士有望明年在美国直接上市。

【人物档案】

黄红云,男,40岁,重庆市金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涪陵区义和镇人。在建筑工地当过学徒,做过乡镇企业总经理,1998年开始进军主城房地产市场,因在当时还属"不毛之地"的黄泥塝建起金科花园而一举成名。

【获奖理由】

全球房地产的最新理念,不出几个月就会体现在金科的楼盘中,而且还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破创新。不断地突破创新使金科在短短的8年间,成长为一家国内一线开发企业。总资产达到20多亿元,综合实力排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第37位,年开发竣工能力100万平方米。

尽管被媒体誉为重庆财富黑马,但黄红云谈到自己的创富历程时,首先回忆起的却是21年前每天拿5角钱工钱的日子。

1984年,20岁的黄红云从家乡涪陵区义和镇,来到涪陵城区的一家建筑公司当学徒。"说是学徒,其实就是在建筑工地上边干边学,当时我拿最低的工资标准,5角钱一天。"

不过,黄红云却把这份工作看作人生的起点。"那个时候我有个很简单的想法,盖楼修房肯定可以大有作为。因为中国要赶上外国,最起码是要把城里的房子都变成高楼大厦。"就这样,他扎根在工地上拜师学艺--为弄懂工程上的问题,他不但把微薄的薪水拿来请客求教,而且还经常借来建筑书籍苦读钻研。

4年后,黄红云成为了这家建筑公司的工程处处长,并考上了工程师。

第一桶金从8000元起

由于肯干和节省,到1988年时,黄红云已攒下近8000元资金。凭借这8000元,他当年就与朋友合作接手一些小工程。5年过后,黄红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余万元。

1993年,原涪陵地区乡镇企业局为了振兴局直属国有企业,实施了一个"从社会上招聘干部任企业领导"的政策。已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黄红云,通过应聘成了该局直属的一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这家长期亏损的企业,当时面临着偿还银行贷款和业务短缺两大困境。黄红云带着几位建筑精英上任后不久,就做了两件事:一是自掏腰包拿出6万元,帮企业还了银行贷款利息;二是接了一单"肯定不赚钱"的农村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不到一年,企业就开始赢利。此后,根据国家政策,该公司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在注入自有资金后,黄红云成为董事长。而随着公司业务由以前单一的建筑承包向房地产开发转型,黄红云的个人财富也有了巨大增长。

8年挤进全国50强

1998年,黄红云迈出了成就亿万富翁的关键一步--自涪陵西进重庆。这一年,他开着一辆普桑,带了三个合伙人进入重庆主城区,金科集团就诞生在江北区的一间租用房办公室里。

在经过一番考察后,黄红云看上了一块当时谁也不感兴趣的"不毛之地"--五黄路片区。"这是我平生最大的一次'赌博'。那时刚来重庆,人生地不熟,也没有任何关系。"黄红云这样描述他当时的心境。

但正是因为没有先入为主的观点,黄红云才把当时的五黄路看作是与解放碑仅一桥之隔的"闹市区",并与几位合伙人砸下近3000万元,在这里开创出了金科花园。不久以后,黄花园大桥通车了,路桥年票制实施了,重庆房产市场向好了……这一次"赌博"让黄红云大获全胜。

此后,同样在几块"不毛之地"上,金科集团又修建了金砂水岸、天籁城等一批高档居住小区。随着金科品牌的迅速壮大,黄红云也由此获得了惊人的财富。2005年,金科集团经营收入突破22亿元,年纳税总额达1.5亿元。综合实力也跃居全国37位。

兵分三路剑指全国

在重庆市场取得成功后,黄红云并不满足。2004年以来,金科集团陆续收到来自昆明、大连、苏州等城市的地方党政领导发出的邀请,邀请金科去当地开发类似中华坊、能显著提升城市形象的高品质项目。

2006年8月,金科集团分别在湖南长沙、四川成都等地设立办事处,逆市扩张,剑指全国,确立了以成都、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带,以长沙、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地带,以南通、无锡为中心的东部地带的三大开发区域重点推进的异地开发战略。预计在今年金科的异地项目就会上市。

累计捐款7000万

黄红云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行为标准:社会价值大于企业价值;人的价值大于物的价值;社会价值大于个人价值。

黄红云竭尽所能积极为社会广献爱心:捐资十余万元为贫困地区修建排水工程;捐资2000万元支持重庆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捐资100万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率先与三峡库区共建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截止到目前为止金科已经累计捐出7000万元。

Ⅳ 黄红云是怎么发家的

1984年,20岁的黄红云从家乡涪陵区义和镇,来到涪陵城区的一家建筑公司当学徒。

4年后,黄红云成为了这家建筑公司的工程处处长,并考上了工程师。

第一桶金从8000元起

由于肯干和节省,到1988年时,黄红云已攒下近8000元资金。凭借这8000元,他当年就与朋友合作接手一些小工程。5年过后,黄红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余万元。

1993年,原涪陵地区乡镇企业局为了振兴局直属国有企业,实施了一个"从社会上招聘干部任企业领导"的政策。已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黄红云,通过应聘成了该局直属的一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1998至2005年:8年挤进全国50强

1998年,黄红云迈出了成就亿万富翁的关键一步--自涪陵西进重庆。这一年,他开着一辆普桑,带了三个合伙人进入重庆主城区,金科股份就诞生在江北区的一间租用房办公室里。

2005年,金科集团经营收入突破22亿元,年纳税总额达1.5亿元。综合实力也跃居全国37位。

2006-2010年:兵分三路剑指全国

2004年以来,金科集团陆续收到来自昆明、大连、苏州等城市的地方党政领导发出的邀请,邀请金科去当地开发类似中华坊、能显著提升城市形象的高品质项目。

2006年8月,金科股份分别在湖南长沙、四川成都等地设立办事处,逆市扩张,剑指全国,确立了以成都、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带,以长沙、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地带,以南通、无锡为中心的东部地带的三大开发区域重点推进的异地开发战略。

2008年,金科成功进入北京、四川、湖南、江苏等省(市)进行项目开发,全国化扩张步伐稳步向前。这一年,金科全国土地储备超过1000万平方米,满足金科三到五年的房地产开发需求。 [20]

2011-今:成功上市,“622”、“3010”战略全面形成

2011年,全国14城,超过30个项目布局全中国。这一年,8月23日,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深交所,股票代码(深股:000656)。

在黄红云的带领下,现金科已进入北京、重庆、四川、江苏、湖南等省(市)的21个城市进行战略发展(包括北京、重庆、涪陵、永川、荣昌、开县、合川、璧山、长寿、垫江、无锡、江阴、苏州、吴江、南通、张家港、成都、内江、长沙、浏阳、郴州)。

2012年,黄红云提出深入布局“622战略”和“1030战略”。“622战略”指在以重庆为中心的中西部的投入比重提高到60%,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分别占20%。

Ⅵ 重庆企业界名人简介

何永智,女,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1982年,何永智和丈夫廖长光用卖房子的3000元钱在解放碑八一路上购买了一间16平方米临街的商铺,办起了只有三张桌子、三口锅和三个打工仔的"小天鹅"火锅店。如今,小天鹅火锅连锁店已超过了300家,资产数亿元。何永智也被誉为"火锅皇后"。

【获奖理由】

今年,投资3.6亿元的洪崖洞成功开街开市,洪崖洞无论从投资规模、美食汇聚还是对千古巴渝文化的传承,都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也是对全市人文景观的一大贡献。

为了洪崖洞的成功开街,市委市府领导曾多次现场办公,由此,引发民营经济发展大讨论,洪崖洞也成为重庆市政府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何永智功不可没。

何永智在家里排行老七,人们都叫她"七妹"。何氏七姊妹,其中6个都嫁得"如意郎君",只有何永智的丈夫廖长光身份"低微",而何永智又是七姊妹中"长得最乖的一个",因此廖长光境况难堪。
转眼夫妻俩结婚三年了。一天,廖长光对妻子说:"你知道吗,我们住的房子,现在可以卖到3000元钱。"于是,何永智夫妇把房子卖了,用这笔钱开起了一个只有三张桌子、三只锅、三个打工仔的火锅店,名叫"小天鹅"。那年,何永智29岁。

火锅店的生意十分红火。两口子将第一天的营业款倒在床上,硬币、毛票一大堆。两人开始清点,居然有两百多元,除去成本赚了80多元。80多元在当时可是上班人一个月的工资。一个月的工资让他们一天就赚回来了,这太让人吃惊了。当时他们两人互相望着,惊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到1988年的时候,何永智用了六年的时间赚到了10万元钱,店面也扩大到了100多个平方,成了酒楼而不再是街边排挡了。

何永智是个喜欢求新求变的女人。许多外地人慕名而来,也想尝尝重庆火锅,可实在麻辣得受不了。何永智思来想去,想出一个把火锅一分为二的办法--在锅中间隔一块S型铁板,将红汤和清汤分开。这就是 "鸳鸯火锅"的由来。后来,她又发明了"子母火锅"、"回转锅",正是这些发明,让火锅走向高档化、走向全国、风靡世界。

坐着轮椅开分店

麻辣的重庆火锅遍布全国。在这众多火锅店中,重庆小天鹅的火锅酒楼已达300多家,这其中包括美国加州和希尔顿的4家。在相当一段时间何永智穿梭于每个火锅城,飞机的座位成了她暂时休息的躺椅,手机成了她和家人沟通的惟一渠道。

1992年,何永智夫妇已拥有了上千万资产。1994年6月8日,小天鹅第一家加盟店--天津店正式开业,仅仅用了8个月便收回全部投资。何永智成了中国最早应用特许经营模式进行品牌扩张的人。

那时候,几乎每个星期要开一家店,飞机上的座椅成了何永智睡觉的地方。她常年住在宾馆的一个小套间里,有两年时间没有回过家,有一次回家,保安甚至不让她进门。

天有不测风云,何永智在北京开分店时遭遇了车祸,造成股骨骨折。在此后的两三年内,何永智坐在轮椅上在全国各地跑,以至于现在很多人还以为小天鹅的老板是残疾人。由于她不停地四处奔忙,骨折后没有好好休息,一直不能愈合,先后住了三次院,做了三次手术。

何永智第一次手术,医生在她股骨上上了五根钢针。第二次手术从何永智腿上取出钢针时,惊异地发现第二根钢针折断了,受伤的股骨已经坏死。医生对一个女人有如此顽强的毅力感到惊讶。

重建连锁模式

钱是赚到了,但隐患也留下了,由于开店过多,管理等跟不上,她就像个消防队员一样到处去灭火。现在回忆起来,她仍然后怕,"如果不及时调整,小天鹅将随时面临蹦盘的危险"。

何永智迅速做出决定,出巨资请专家培训和模式重建。小天鹅新的加盟连锁系统是FDS(世界特许经营服务发展组织)中国公司度身订造的。现在,他们的核心技术--火锅底料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辐射全国的配送中心也已经建成。总裁何永智终于可以说,小天鹅已经冲破了中餐连锁的几大障碍。

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何永智尝试着将现代的管理应用到自己的企业中,获得了成功,如今资产数亿元。

今年,何永智一直梦想着打造的洪崖洞终于成功开街并投入使用。在洪崖洞的建设期间,何永智原本受伤的腿再次折断,但她仍然挺了过来。

吴亚军,女,1964年出生于重庆合川,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曾从事过机械工程师、记者、编辑等工作。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获奖理由】

十年来吴亚军带给重庆的不只是一系列楼盘,可以说,龙湖的产品代表着重庆人未来主流居住的生活梦想,在重庆地产的每一个时代,一次又一次标刻下重庆地产的全新高度。2006年,龙湖销售额达38亿,成为西部首家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的地产企业,再次确立了龙湖在重庆地产界的标杆地位。

在重庆楼市,龙湖很有名。2005年,《新周刊》曾将龙湖与雄起、解放碑、摩帮、长安等并列成为重庆十大名片之一。

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却未必知道龙湖的老板吴亚军。如果光从名字看,说不定很多人还会误认为她是一名男性。

由于从不接受媒体的专访,很多人只知道她曾经做过《中国市容报》的记者。为此,记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并通过采访地产圈熟悉和接触过她的人,以及曾在龙湖供职的人士,大致勾勒了她的财富轨迹和人物性格。

一个项目树起品牌

1993年,吴亚军成立了重庆佳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1995年6月,她创建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不久,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更名为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1995年开发的龙湖南苑是吴亚军的第一个项目。尽管当时她没有成熟的开发经验,也没有品牌,但由于她善于学习和创新,所以,龙湖南苑很快成为当时重庆楼市的标杆。随着龙湖南苑项目开发的成功,吴亚军也初步树立起了龙湖的品牌。

卖房比卖菜还快

1999年,龙湖西苑项目启动。由于吴亚军首创了重庆楼市板式围合、样板景观,该项目一出世便成为抢手货,为了能买到房子,不少市民甚至熬通宵排队等着放号。业界人士回忆当时的情景称,"那房子卖得简直比菜还快"。

西苑项目成功后,龙湖的资金也由此充裕起来。但吴亚军并没有盲目扩张。直到2000年,吴亚军才开始大手笔开发龙湖的系列品牌。

到2005年底,龙湖销售额已达21.2亿元,成为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首家销售额突破20亿元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与世界500强跳舞

2004年10月,龙湖联姻世界500强香港置地,合作投资40亿元,开发"大竹林"时尚生活社区。吴亚军当时在合作仪式上对媒体称:龙湖的理想是做百年老店,通过与置地的合作,可以学到一个屹立100多年的国际化房企精微的东西。有了置地这样的伙伴,更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这将龙湖进入国际舞台的时间表提前了几年。

刷新成都楼市三项记录

龙湖在成立之初吴亚军就预言,5年后成为重庆最好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十年后成为全国最好的企业之一,在今天看来龙湖的预言一一得到实现。2006年吴亚军迈开全国扩张的步伐,其首次跨出重庆迈向成都的第一个项目晶蓝半岛,更取得了刷新成都楼市一次性推出数量最大、开盘销售套数最多、开盘销售金额最高三大纪录。而龙湖在北京1号作品--滟澜山连排别墅项目即将亮相。

同样在2006年,龙湖集团重庆成都两地销售总额突破38亿元,成为西部地区首家销售额突破30亿的房地产企业,成为全国最好的开发商之一。

细节成就龙湖

关于吴亚军的成功秘诀,业内有许多说法,但其中有一点大家是公认的:细节成就龙湖。

据说龙湖的新项目在开盘前,除了要做产品宣传推广外,还要制订详细的客户接待方案,比如客户来了坐什么地方,中午客户饿了该为他们准备什么样的午餐,甚至连口味都要考虑到。

每年春天龙湖都会组织老人去登山,为了确保老人的安全,出行前的半个月内,负责活动的小组至少要到现场踩点三次,并制订详细的方案。方案包括:路途中有多少个陡坡,预测老人走多长时间会觉得累等等……

一个更广为流传的故事是:深圳万科高层林少洲参观龙湖样板房,脱下皮鞋换上拖鞋进屋,当他出门再穿自己的皮鞋时,发现自己的皮鞋掉了个方向:以前朝房间里的,现在有人将鞋摆放成向外。林少洲感叹:龙湖这个企业可怕!

左宗申,54岁,宗申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当过知青。1975年返城后下海当个体户。1982年,用5000元钱在重庆巴南区王家坝开了一个摩托车修理店铺。1992年,用50万元创办了一家摩托车生产企业。1998年11月,宗申集团挂牌。2004年,"宗申"品牌以48.60亿元成为中国摩托车制造业最有价值品牌。

【获奖理由】

重庆摩帮近两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市场困境,是沉沦还是崛起?左宗申驾驶着他的宗申牌摩托作出了坚定的回答。

左宗申1952年出生在上海。他的父母响应党的号召,双双支援北大荒,因为妈妈是重庆人,全家后来辗转来到重庆。

左宗申曾就读于重庆第九中学,初中毕业后到江津德感乡插队。1976年,他成为重庆瓷厂一名烧窑工。

1979年,左宗申和妻子袁德秀下海干个体。左宗申先后卖过武侠小说,到青岛、河北做过水果生意,到广州、湛江卖过服装。但生意清淡,没有搞出什么名堂。

凭技术开了个修车铺

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重庆附近的许多农民都买来摩托车做起了贩鸡、贩鱼、贩猪的生意。摩托车坏了要人修,见微知著的左宗申想:我为什么不开个修理铺呢?于是,"王家坝摩托车修理部"就正式开业了。

左宗申没学过机械修理,但是他很刻苦,向别人学,在实践中学,并且万分注重商德,服务热情。

当时嘉陵50型摩托车发动机都是进口的,坏了很难修。一些摩托车修理部为图省事和赚大钱,只换新的不修旧的,这一换一修价钱相差几十倍。但左宗申从不轻易更换,能修的一定修好。左宗申说:"那时整天花着脸,手从来没洗干净过。"

买摩托诱发造发动机

"1990年,一个朋友托我帮他买一辆三轮摩托车,我去了,发现等这家校办企业供货的人不少,很多外地客户拿来现钱提不到货。我问厂长这么好的产品为啥不多生产?那厂长回答说发动机供不上。"

左宗申一下来了想法。既然能修车,自然懂得配套件的来源,他立刻买来原料组装了10台发动机。

过了不久,厂长问他还能不能提供发动机。左宗申眼前一亮,一种搞企业的愿望强烈地冲撞着他的胸膛。

1992年,左宗申攒足了20万元,又筹措了30万元,成立了重庆宗申摩托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个修理匠就这样迈进了摩托车工业的门槛。

当年,"宗申"开发生产的70CC发动机在市场获得极大成功,但左宗申却面临极大压力,因为当时国家还不允许私营企业搞发动机。不久,政策出现松动,拿到摩托车发动机生产许可证后,左宗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造摩托跻身行业十强

1994、1995两年,中国摩托车的发动机在市场的表现出奇地好,宗申公司迅速完成了资本积累。1996年,宗申摩托车组装厂开工。两年后,"宗申"摩托进入国家目录,1998年11月,宗申集团挂牌。

左宗申跑市场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质量比什么都重要。他说,"宗申"的发动机99%做好了还称不上质量,只有把剩下的1%做好才行。宗申集团奉行精细管理,仅用七八年时间,左宗申由一个修车匠摇身一变成为国内摩托车行业后起新秀,跻身国内摩托车整车10强、企业实力前5强。

上下班都骑自产摩托车

从2005年7月份开始,宗申每一款新车上市前,都要由自己亲自试驾,从左宗申的住处到工厂,大约有3、4公里,他每天都骑车上下班,有时在宗申集团内,他还骑摩托巡视。作为亿万富翁,虽然有危险,但左宗申表示:"对于骑车上班,我是非常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样做我能第一时间发现质量问题,老板骑与不骑有天壤之别。原来工厂认为自己的质量已经做得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舒适性,设计人员就疏忽,我骑车之后,减震器甚至有了新的行业标准。"

2006年,总投资达10亿元、占地达1328亩的宗申工业园基本完工,成为国内最专业、最先进的机械制造基地之一;2006年,左宗申亲自全面主持宗申的制造体系改造,宗申制造标准实现与欧洲制造标准对接;在国际合作方面,宗申与意大利比亚乔、哈雷-戴维森,以及美国第一大通用机械终端产品制造商--MTD公司、欧洲最大的舷外机制造商--SELVA分别展开实质性合作。左宗申表示,中国摩托车以前总是拷贝外国车型,有铃木款、本田款,以后我们将有自己的宗申款。

黄红云,男,40岁,重庆市金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涪陵区义和镇人。在建筑工地当过学徒,做过乡镇企业总经理,1998年开始进军主城房地产市场,因在当时还属"不毛之地"的黄泥塝建起金科花园而一举成名。

【获奖理由】

全球房地产的最新理念,不出几个月就会体现在金科的楼盘中,而且还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破创新。不断地突破创新使金科在短短的8年间,成长为一家国内一线开发企业。总资产达到20多亿元,综合实力排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第37位,年开发竣工能力100万平方米。

尽管被媒体誉为重庆财富黑马,但黄红云谈到自己的创富历程时,首先回忆起的却是21年前每天拿5角钱工钱的日子。

1984年,20岁的黄红云从家乡涪陵区义和镇,来到涪陵城区的一家建筑公司当学徒。"说是学徒,其实就是在建筑工地上边干边学,当时我拿最低的工资标准,5角钱一天。"

不过,黄红云却把这份工作看作人生的起点。"那个时候我有个很简单的想法,盖楼修房肯定可以大有作为。因为中国要赶上外国,最起码是要把城里的房子都变成高楼大厦。"就这样,他扎根在工地上拜师学艺--为弄懂工程上的问题,他不但把微薄的薪水拿来请客求教,而且还经常借来建筑书籍苦读钻研。

4年后,黄红云成为了这家建筑公司的工程处处长,并考上了工程师。

第一桶金从8000元起

由于肯干和节省,到1988年时,黄红云已攒下近8000元资金。凭借这8000元,他当年就与朋友合作接手一些小工程。5年过后,黄红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余万元。

1993年,原涪陵地区乡镇企业局为了振兴局直属国有企业,实施了一个"从社会上招聘干部任企业领导"的政策。已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黄红云,通过应聘成了该局直属的一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这家长期亏损的企业,当时面临着偿还银行贷款和业务短缺两大困境。黄红云带着几位建筑精英上任后不久,就做了两件事:一是自掏腰包拿出6万元,帮企业还了银行贷款利息;二是接了一单"肯定不赚钱"的农村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不到一年,企业就开始赢利。此后,根据国家政策,该公司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在注入自有资金后,黄红云成为董事长。而随着公司业务由以前单一的建筑承包向房地产开发转型,黄红云的个人财富也有了巨大增长。

8年挤进全国50强

1998年,黄红云迈出了成就亿万富翁的关键一步--自涪陵西进重庆。这一年,他开着一辆普桑,带了三个合伙人进入重庆主城区,金科集团就诞生在江北区的一间租用房办公室里。

在经过一番考察后,黄红云看上了一块当时谁也不感兴趣的"不毛之地"--五黄路片区。"这是我平生最大的一次'赌博'。那时刚来重庆,人生地不熟,也没有任何关系。"黄红云这样描述他当时的心境。

但正是因为没有先入为主的观点,黄红云才把当时的五黄路看作是与解放碑仅一桥之隔的"闹市区",并与几位合伙人砸下近3000万元,在这里开创出了金科花园。不久以后,黄花园大桥通车了,路桥年票制实施了,重庆房产市场向好了……这一次"赌博"让黄红云大获全胜。

此后,同样在几块"不毛之地"上,金科集团又修建了金砂水岸、天籁城等一批高档居住小区。随着金科品牌的迅速壮大,黄红云也由此获得了惊人的财富。2005年,金科集团经营收入突破22亿元,年纳税总额达1.5亿元。综合实力也跃居全国37位。

兵分三路剑指全国

在重庆市场取得成功后,黄红云并不满足。2004年以来,金科集团陆续收到来自昆明、大连、苏州等城市的地方党政领导发出的邀请,邀请金科去当地开发类似中华坊、能显著提升城市形象的高品质项目。

2006年8月,金科集团分别在湖南长沙、四川成都等地设立办事处,逆市扩张,剑指全国,确立了以成都、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带,以长沙、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地带,以南通、无锡为中心的东部地带的三大开发区域重点推进的异地开发战略。预计在今年金科的异地项目就会上市。

累计捐款7000万

黄红云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行为标准:社会价值大于企业价值;人的价值大于物的价值;社会价值大于个人价值。

黄红云竭尽所能积极为社会广献爱心:捐资十余万元为贫困地区修建排水工程;捐资2000万元支持重庆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捐资100万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率先与三峡库区共建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截止到目前为止金科已经累计捐出7000万元。

Ⅶ 金科股份怎么回事还有希望吗

继1月14日,金科创始人黄红云与妻女解除《一致行动协议》后。当年,金科刚刚借壳ST东源成功在A股上市,黄红云与陶虹遐夫妇的财富迎来飞跃,以103亿的身家成为重庆第二富豪,仅次于龙湖地产的吴亚军夫妇。



不久前,黄晓明和baby官宣离婚了。

而地产圈的一场堪比TVB黄金档的豪门夫妻撕逼大戏,也终于落下帷幕。

继1月14日,金科创始人黄红云与妻女解除《一致行动协议》后。2月7日,黄红云之女黄斯诗将持有股份清空完毕,套现6亿离场。

至此,黄红云的江山算是保住了。

上市公司“夫妻店”,创业易,守成难。

过去曾发生的几起创始人离婚“散伙”案,无一不是影响上市公司控股权变动的黑天鹅。

但金科的这场分家大戏,既不乏运筹帷幄的资本操作,也有离婚夺产的八卦新闻。

看点很足!

1夫妻反目

这出好戏,最早还得追溯到2011年。

当年,金科刚刚借壳ST东源成功在A股上市,黄红云与陶虹遐夫妇的财富迎来飞跃,以103亿的身家成为重庆第二富豪,仅次于龙湖地产的吴亚军夫妇。

世上的故事总是这样相似。就像吴亚军夫妇当初离婚收场一样,黄陶二人最终也撕破脸皮。

2017年,黄红云与妻子陶虹遐离婚,对簿公堂。在离婚协议书中,双方约定按照51%:49%的比例,分割公司股份。

而恰在那几年,金科和融创之间的股权争夺,也正值白热化。

2016年9月,融创以40亿定增入股金科,获得16.96%股权。此后,通过不断吸收市面上的股权,融创一步步威胁到黄红云大股东的地位。

孙宏斌与黄红云对金科控制权的争夺,也基本贯穿黄陶二人离婚案始末。

2018年7月,双方经法院调解达成一致,把陶虹遐持有的49%股份过户到指定主体。但为了公司稳定,相关手续并没有办理完成。

大难当前,一致对外。毕竟曾是夫妻,为了对抗外部企业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维护多年的耕耘成果,两人签署了一致行动人约定,这被外界解读为对抗融创的手段。

直到2020年4月,融创开始处置持有的金科股份,“野蛮人”警报才宣告解除。同时,黄红云还拉来好兄弟车建新入局,红星系接手了融创的部分股权。


黄红云

彼时,外敌既除,那么黄氏家族内部的矛盾,也终于适时爆发了。

一年后,2021年5月,因黄红云迟迟未把陶虹遐所有的股权进行分割,陶虹遐状告前夫,黄红云也因此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列为执行人,金额3.7亿元。

6月28日,双方才完成股权拆分过户。

原本事情到这里,算是落下帷幕了。但没成想,7月8日,陶虹遐再度炮轰前夫,《致金科全国供应商朋友的公开信》在供应商圈子内流传,同时一封《致金科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也在网络上悄然传开。

信中写道,在6月28日上午完成股权拆分后,黄红云当天下午就解除了其胞弟陶建和陶国林在金科的所有职务。

“黄红云的行为,已触犯了法律,失去了一个金科大股东的行为底线。同时,黄红云的行为严重伤害了金科员工,已完全超越了作为一个合格的金科大股东的行为底线。”

次日,金科发布公告称,陶建和陶国林,因为长期在外兼职、与他人合伙办公司并担任职务等等原因,公司根据劳动法才将二人开除,并不存在陷害。

Ⅷ 重庆市金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重庆市金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金科控股回)是一家涉及房地产答开发、新能源、金融投资及资产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是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科股份,股票代码:000656)的控股母公司。集团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法定代表人:黄红云
成立时间:2007-12-12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0000000000064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庆市涪陵新城区鹤凤大道38号

Ⅸ 是不是又很多叫黄红云的

是的,知名的就有两个,一个是重庆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现任控股董事局主席黄红云,还有一个是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的主任医师黄红云。 博士后,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脑出血、脑瘤等诊断与治疗。

阅读全文

与黄红云金金科股份股黄红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9投资炒股 浏览:895
原糖基金 浏览:12
北上资金走势东方财富 浏览:539
2017银行理财收益 浏览:550
国企煤电股票 浏览:642
云钱袋理财怎么样 浏览:593
券商龙头股票有哪些 浏览:502
斯太尔中金对外投资 浏览:265
什么叫整合贷款 浏览:320
主力杀融资 浏览:789
河南安阳融资 浏览:802
民生外汇业务 浏览:168
大自然地板股票 浏览:657
集市订单贷款怎么取消 浏览:968
我国股票储蓄 浏览:262
股票私盘 浏览:391
天翼视讯股票老左直播 浏览:544
恒瑞贵金属招商 浏览:7
我国基金为 浏览:610
投资拉动经济转型 浏览:334